第一篇:某某乡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调查
某某乡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生产
中的调查
某某乡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调查2007-02-10 16:49:4
4乡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调查
为响应县委、县妇联发出的“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号召,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全乡经济发展,乡妇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妇联优势,动员全乡广大妇女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发挥“半边天”作用。使妇女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促进了全乡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情况乡地处湖西,辖个行政村,万余人,耕地仅亩,农业一直以稻麦两委作为主,受种植习惯的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很慢。乡党委、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花了很大精力,动了不少脑筋,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考察,认为我乡发展双孢菇种植切实可行。一是全乡有丰富的稻麦草资源;二是双孢菇属绿色食品,市场需求大,效益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决定在全乡大力发展双孢菇种植。
(二)农村妇女有关情况农村从业人员人,农村妇女劳动力人,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妇女是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每村平均有人以上获得了绿色证书及农民技术员职称。
(三)妇女从事农业产业化情况在各个妇女组织的积极引导下,我乡广大妇女踊跃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将自己一家一户的小经商纳入到大市场中求发展,在全乡形成的几大产业中,妇女都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妇
女成为闻名一方的致富能手,科技状元。
二、主要做法
(一)理顺思路,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农业产业化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将农民的分散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衔接起来,为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妇女跻身于农业产业化主战场,在参与中闯市场,求富裕。我乡给每个行政村还下达了目标任务,即每个行政村每年培养至户纯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妇女科技专业大户典型,抓龙头项目个,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争创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户,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狠抓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全乡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突出科技,强化培训,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从根本入手,不能强化培训,创建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主力军,乡妇联与乡农技、科协等部门联合,先后聘请专家教授到乡镇授课,并组成专业技术组到
积极地巡回指导,讲解有关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受到群众的欢迎。在科技培训推广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示范带头人,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面上的工作开展,先后培养了食用菌种植能手江华,养牛高手姜敦花等一批典型。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和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三)政策激励,活动引导,服务推动。乡党委、政府从政策、资金、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村妇女资金不足的,通过领导小组考察,可由乡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三年内可免收税金,每户奖励元,并协调贷款元,对于发展双孢菇大棚的党员,作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指标,年月在乡妇联的亲自带动和妇代会的积极协助下在侣楼村建起了个蘑菇大棚示范基地,并在三伏天不辞辛劳、联系技术指导、原料、菌种、销售等,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和辛勤劳动,每个大棚都有了可
观的收益,这在全乡上下引起很大轰动,以点带面。现在我乡已建起近个蘑菇大棚,乡党委政府为了让全乡广大妇女更安心更积极地种植,准备建冷库,建加工厂和菌种厂,此项目已在招商活动中落实,与福建食用菌研究中心签订了正式建厂协议,预计年月可投入生产运营,通过努力到××××年完全可以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乡妇联正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地带领广大妇女投入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为加快微山的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微山,展现各级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的巾帼风采。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设
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参与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束缚妇女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意识仍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她们干事的羁绊,面对发展机遇不敢投资,固守小农式发展方式,只求有收入不求高收入缺乏长远发展意识,有的妇女已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不是继续经营,而是自动退出。
(二)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技术服务不及时,特别是在新发展的产业中,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往往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销售网络不健全,市场信息反馈慢,往往出现产品等市场的被动局面。
上述的种种问题,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妇女对农业产业化的参与程度。我们建议:一要加强对妇女自立意识教育,不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年年种、年年收,增产不增收,大力培养妇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典型,引导激发她们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二要进行市场观念的教育,引导女女清晰地了解市场,按市场要求确定自己的经营选择,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切实搞好产业化经营硬环境,彻底改变农村妇
女靠天吃饭的历史,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使广大妇女增强参与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实现我乡经济大发展建功立业。
第二篇:**乡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调查
**乡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调查为响应县委、县妇联发出的“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号召,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全乡经济发展,乡妇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妇联优势,动员全乡广大妇女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发挥“半边天”作用。使妇女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促进了全乡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情况乡地处湖西,辖6个行政村,1.4万余人,耕地仅8000亩,农业一直以稻麦两委作为主,受种植习惯的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很慢。乡党委、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花了很大精力,动了不少脑筋,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考察,认为我乡发展双孢菇种植切实可行。一是全乡有丰富的稻麦草资源;二是双孢菇属绿色食品,市场需求大,效益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决定在全乡大力发展双孢菇种植。
(二)农村妇女有关情况农村从业人员5000人,农村妇女劳动力4600人,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妇女是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每村平均有3人以上获得了绿色证书及农民技术员职称。
(三)妇女从事农业产业化情况在各个妇女组织的积极引导下,我乡广大妇女踊跃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将自己一家一户的小经商纳入到大市场中求发展,在全乡形成的几大产业中,妇女都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妇女成为闻名一方的致富能手,科技状元。
二、主要做法
(一)理顺思路,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农业产业化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将农民的分散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衔接起来,为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妇女跻身于农业产业化主战场,在参与中闯市场,求富裕。我乡给每个行政村还下达了目标任务,即每个行政村每年培养2至3户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妇女科技专业大户典型,抓龙头项目1-2个,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争创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户,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狠抓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全乡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突出科技,强化培训,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从根本入手,不能强化培训,创建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主力军,乡妇联与乡农技、科协等部门联合,先后聘请专家教授到乡镇授课,并组成专业技术组到积极地巡回指导,讲解有关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受到群众的欢迎。在科技培训推广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示范带头人,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面上的工作开展,先后培养了食用菌种植能手江华,养牛高手姜敦花等一批典型。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和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三)政策激励,活动引导,服务推动。乡党委、政府从政策、资金、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村妇女资金不足的,通过领导小组考察,可由乡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三年内可免收税金,每户奖励1000元,并协调贷款10000元,对于发展双孢菇大棚的党员,作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指标,02年7月在乡妇联的亲自带动和妇代会的积极协助下在侣楼村建起了15个蘑菇大棚示范基地,并在三伏天不辞辛劳、联系技术指导、原料、菌种、销售等,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和辛勤劳动,每个大棚都有了可观的收益,这在全乡上下引起很大轰动,以点带面。现在我乡已建起近100个蘑菇大棚,乡党委政府为了让全乡广大妇女更安心更积极地种植,准备建冷库,建加工厂和菌种厂,此项目已在招商活动中落实,与福建食用菌研究中心签订了正式建厂协议,预计04年8月可投入生产运营,通过努力到2005年完全可以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乡妇联正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地带领广大妇女投入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为加快微山的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微山,展现各级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的巾帼风采。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参与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束缚妇女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意识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她们干事的羁绊,面对发展机遇不敢投资,固守小农式发展方式,只求有收入不求高收入缺乏长远发展意识,有的妇女已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不是继续经营,而是自动退出。
(二)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技术服务不及时,特别是在新发展的产业中,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往往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销售网络不健全,市场信息反馈慢,往往出现产品等市场的被动局面。上述的种种问题,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妇女对农业产业化的参与程度。我们建议:一要加强对妇女自立意识教育,不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年年种、年年收,增产不增收,大力培养妇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典型,引导激发她们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二要进行市场观念的教育,引导女女清晰地
第三篇:乡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调查报告
为响应县委、县妇联发出的“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号召,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全乡经济发展,乡妇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妇联优势,动员全乡广大妇女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发挥“半边天”作用。使妇女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促进了全乡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情况乡地处湖西,辖6个行政村,1.4万余人,耕地仅8000亩,农业一直以稻麦两委作为主,受种植习惯的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很慢。乡党委、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花了很大精力,动了不少脑筋,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考察,认为我乡发展双孢菇种植切实可行。一是全乡有丰富的稻麦草资源;二是双孢菇属绿色食品,市场需求大,效益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决定在全乡大力发展双孢菇种植。
(二)农村妇女有关情况农村从业人员5000人,农村妇女劳动力4600人,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妇女是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每村平均有3人以上获得了绿色证书及农民技术员职称。
(三)妇女从事农业产业化情况在各个妇女组织的积极引导下,我乡广大妇女踊跃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将自己一家一户的小经商纳入到大市场中求发展,在全乡形成的几大产业中,妇女都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妇女成为闻名一方的致富能手,科技状元。
二、主要做法
(一)理顺思路,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农业产业化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将农民的分散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衔接起来,为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妇女跻身于农业产业化主战场,在参与中闯市场,求富裕。我乡给每个行政村还下达了目标任务,即每个行政村每年培养2至3户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妇女科技专业大户典型,抓龙头项目1-2个,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争创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户,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狠抓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全乡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突出科技,强化培训,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从根本入手,不能强化培训,创建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主力军,乡妇联与乡农技、科协等部门联合,先后聘请专家教授到乡镇授课,并组成专业技术组到积极地巡回指导,讲解有关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受到群众的欢迎。在科技培训推广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示范带头人,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面上的工作开展,先后培养了食用菌种植能手江华,养牛高手姜敦花等一批典型。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和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三)政策激励,活动引导,服务推动。乡党委、政府从政策、资金、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村妇女资金不足的,通过领导小组考察,可由乡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三年内可免收税金,每户奖励1000元,并协调贷款10000元,对于发展双孢菇大棚的党员,作为评寻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指标,02年7月在乡妇联的亲自带动和妇代会的积极协助下在侣楼村建起了15个蘑菇大棚示范基地,并在三伏天不辞辛劳、联系技术指导、原料、菌种、销售等,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和辛勤劳动,每个大棚都有了可观的收益,这在全乡上下引起很大轰动,以点带面。现在我乡已建起近100个蘑菇大棚,乡党委政府为了让全乡广大妇女更安心更积极地种植,准备建冷库,建加工厂和菌种厂,此项目已在招商活动中落实,与福建食用菌研究中心签订了正式建厂协议,预计04年8月可投入生产运营,通过努力到2005年完全可以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乡妇联正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地带领广大妇女投入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为加快微山的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微山,展现各级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的巾帼风采。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设
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参与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束缚妇女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意识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她们干事的羁绊,面对发展机遇不敢投资,固守小农式发展方式,只求有收入不求高收入缺乏长远发展意识,有的妇女已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不是继续经营,而是自动退出。
(二)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技术服务不及时,特别是在新发展的产业中,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往往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销售网络不健全,市场信息反馈慢,往往出现产品等市场的被动局面。
上述的种种问题,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妇女对农业产业化的参与程度。我们建议:一要加强对妇女自立意识教育,不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年年种、年年收,增产不增收,大力培养妇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典型,引导激发她们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二要进行市场观念的教育,引导女女清晰地了解市场,按市场要求确定自己的经营选择,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切实搞好产业化经营硬环境,彻底改变农村妇女靠天吃饭的历史,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使广大妇女增强参与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实现我乡经济大发展建功立业。
第四篇:四川省德昌县六所乡农业产业调查
四川省德昌县六所乡农业产业调查
六所乡位于县中部,面积64.2平方公里。辖新河、花马、解放、新农、永兴、陈所、花果、幼山、新安、胜利10村75个村民小组。2010年总人口10521人。本乡多为二半山和丘陵地,海拔1330-2812米,沿茨达河、花马河为河谷盆地,土质肥沃,日照充足,主产优质稻米、小麦、玉米、豆类、早蔬菜等农作物,其余多处地区缺水,有8000多亩“雷响田”。1962年以后先后修筑了永兴堰、陈所堰和蓄水量为121万立方米的蚂蝗沟水库及10多处塘库,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盛产桃、梨、柑桔、板栗等多种水果,出产油茶,是德昌水牛主要繁育基地和本县蚕桑、烤烟主要生产基地之一。99年六所乡成为英美公司的烟叶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烟叶已成为555牌香烟的主要原料。2002年该乡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六所乡优质烤烟基地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牌子。2005年六所乡烤烟种植面积已达到6100多亩,可产烟叶200万公斤,产值800多万元税收200万元左右。仅此一项人均可增加产值200多元。
根据调查我村实际情况得知,烤烟用肥总量占一年用费的80%左右,耗肥很多,这也是我们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平均每家一年能靠烤烟一项收入1万元左右,其次我们这还种蒜台,此产业是根据市场调节种植的,所以种植量一般不固定,不好估计其总产值,有时一年可以靠其收入5千左右一家,有时能上万元,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我们村除了上学的很少有人外出打工,一家人基本上都在家务农,所以在人力投入方面还是很多的。其次是机械投入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几乎没人户养牛了,全是打田机在操作,几乎达到每家每户都有一台。
这些都是从我个人了解的,我暑假没有回家,所以无法去了解大的总路线,但凭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知到,国家是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农民的生活比以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的机械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生产技术方面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第五篇: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罗XX)
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
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00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03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00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三、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业结构的现状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03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03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四、农业结构调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