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文件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文件
陕学位办〔2008〕5号
关于对省属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积极建设一批重点和优势学科,提升我省整体办学水平,根据省委、省政府〔1999〕28号文件精神和《陕西省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陕西地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规划》,自1999年开始,我省每年拿出专款,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予以经费补助。截至2007年,对省属19所高校的73个学科,共资助建设经费6310万元。
根据省政府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部署安排,决定对1999年以来财政资助的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总结的目的
1.了解和考核省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情况,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并征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通过检查、考核、总结,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提高建设绩效,引导、鼓励和支持重点学科为国家,特别是我省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我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二、检查、总结的内容
(一)检查、考核、总结各有关省属高校1999年以来受资助省重点学科建设的情况;
(二)1999年以来受资助重点学科建设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效益情况,包括资助经费到位情况、配套经费的落实情况、资助经费的使用及效益等。
三、检查、总结的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2008年3月1日—3月10日 各校及各学科进行自查总结,并填写《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简况表(资助学科)》(见附件一);
(二)2008年3月11日—2008年3月15日,各学校检查总结,并提交以下材料:
1.对省上资助的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逐一检查,分别提出自查意见; 2.在认真总结1999年以来省重点学科建设的成绩、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提交《省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式样见附件二)。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成绩与经验(含突出学科及其标志性成果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建设特色及创新点、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及今后工作的思路等;二是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整体情况,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办法、配套经费到位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等。
(三)2008年3月18日—2008年3月30日,省学位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资助的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形成全省总体检查总结报告。
四、材料报送
2008年3月16日—17日,各校向省学位办集中报送以下材料;
(一)《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简况表》各一式五份及电子文档;
(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一式五份及电子文档;本通知及相关报表样式可从陕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网站(http://xwb.shaanxi.gov.cn)下载。
请各高校高度重视这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情况的检查总结,认真组织,及时报送有关材料。报送的所有材料均应准确、真实,严禁弄虚作假。
(邮箱:xwb710003@163.com)。附件:1.《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简况表》
2.《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3.1999-2007年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资助经费一览表
陕西省政府学位办公室 二00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6号文件附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6号文件附件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
(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特此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一、授予学位的级别和名称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两级: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Medicine,M.M.)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Medicine,M.D.)
一、授予学位的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主要授予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师。同时授予临床医学七年制毕业生,其授予标准、申请资格等根据七年制的特点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
二、授予学位的标准
(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四、申请资格
(一)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1.现行的临床医学研究生采取“分段连续培养、中期考核筛选、择优进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培养。完成第一、第二阶段培养者,可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成第一阶段培养但未升入第二阶段者,经过一年临床工作实践,可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通过研究生培养的途径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者,自获得学位后在相应专业从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经学位授予单位考核,认为其临床工作能力达到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要求的水平,可接受其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请人可免于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其它需提交的材料,同第四条款
(三)中的有关规定。
(二)在职临床医师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1.申请人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在本学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至少3年,完成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结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并通过考核;
2.申请人须通过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课程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待条件成熟后将逐步增加专业课统一考试。3.申请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个人简历及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2)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等);(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成绩;
(4)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课程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5)两位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书,共中一位应是学位授予单位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指导教师;
4.申请人应有学位授予单位相应学科、专业,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工作,以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并由指导教师提出是否同意申请学位的意见。
(三)在职临床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1.申请人应已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申请人已完成第二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申请人须通过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 4.申请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个人简历及硕士学位证书;
(2)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等);(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4)全国医学博士公共外语成绩合格证明;
(5)两位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推荐书,其中一位应是学位授予单位的临床工作,以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并由指导教师提出是否同意申请学位的意见。
五、考核与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通过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专业学位。
(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1.学位课程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专业课及基础理论课,总门数不少于5门。由学位授予单位组织考试。
2.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考核答辩委员会应由3至5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含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1-2名)组成。
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学位论文答辩:由考核答辩委员会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申请人的临床科研能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1)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
(2)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3)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1.学位课程考试:考试科目包括专业外语、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总门数不少于4门。由学位授予单位组织考试。
2.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考核答辩委员会应由5至7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包括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和外单位专家1-2人)。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较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
学位论文答辩:由考核答辩委员会按学位条例规定程序组织论文答辩。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1)论文课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六、经费
申请人在申请学位期间所需费用,参照国家有关研究生的经费标准,原则上由申请人所在单位支付。
七、组织管理
试点工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进行。选择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本办法的解释权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五届八次会议通过)校学位字(1998)第03号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总理学位委员会下达的学位(1998)6号文件《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两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第三条 学位授予对象
授予符合学位标准的下列人员:
一、临床医学研究生
二、在职优秀临床医师
三、临床医学七年制毕业生 第四条 学位授予标准
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二)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北京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北京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第五条 培养方式
一、临床医学研究生采取“分段连续培养、阶段考核筛选、择优进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方式,即: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年,第二阶段为二年。达到第一阶段培养内容,进行阶段考核,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以升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考核成绩合格,但未能升入第二阶段者,达到第一阶段全部培养要求,可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中止学习。
二、在职优秀临床医师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级在职申请学位的培养方式,即:在职临床医师分阶段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以在职申请学位的方式申请相应的专业学位。第六条 培养办法与要求
一、第一阶段训练
(一)临床能力训练:
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二)学位课程: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15至18.5学分,总门数不少于6门。1.政治理论课:
自然辩证法 2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学分 2.英语(含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4学分 3.医学统计学 3.5学分 临床流行病学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5.专业基础课(至少2门)3-5学分
政治理论、公共外语、专业基础课、方法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课程并考试,上课方式采取分散与集中的方式进行。专业课与专业外语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统一考试。
(三)科研训练及学位论文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者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完成学位论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类型为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
2.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 3.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第二阶段
(一)临床能力训练: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晚查房等;安排一定的门、急诊工作;担任总住院医师或相当的医疗和行政管理工作半年以上。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二)学位课程:
博士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10至13学分,总门数不少于4门。1.英语(含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4学分 2.专业课 3学分 3.专业基础课(至少2门)3-6学分
专业外语与专业课由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组织课程并考试,课程及考核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公共外语和专业基础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授课并考试。
(三)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结合临床工作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应以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科研工作的脱产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1.论文课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第七条 考核
一、轮转考核:每轮转完一个科,由科室指导小组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师进行考核。
二、阶段考核: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师完成第一阶段后,进行阶段考核。具体考核办法见《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暂行规定》。
第八条 学位申请与授予工作
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一)申请资格:
1.完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已获得医学学士学位、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系指1998年及其以后毕业者)的本校优秀在职临床医师。2.已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的外单位优秀在职临床医师,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通过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
(2)卫生部颁发卫教发(1993)第1号文件《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前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优秀在职临床医师。
(二)申请程序: 1.临床医学研究生:
临床医学研究生向所在学院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申请书》,经二级学科科主任或导师组负责人审核同意,报本院所学位分会批准,可进行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2.在职临床医师:
(1)在职临床医师经主管部门推荐,人事部门审核,到校学位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并填写《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2)经学位办公室资格审查合格后,申请人可进行课程学习与考试。(3)通过硕士学位外国语课程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4)完成学位论文。
(5)本校在职临床医师通过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通知》以前的在职临床医师除外);外单位在职临床医师须在我校相应学科专业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工作,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确认其临床工作能力符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要求。
(6)申请人完成上述内容后,向校学位办提出申请,填写《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水平认定表》,经校学位办公室审核同意,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进行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
(三)在职临床医师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医学学士学位证书及医师资格证书(系1998年及其以后毕业者); 2.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等);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成绩(《通知》以前的在职临床医师除外);
4.根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由委员会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申请人的临床科研能力。
(四)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 1.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对学位申请人进行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
2.委员会由5位临床医学的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指导过临床医学硕士生的专家)组成。
3.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根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由委员会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申请人的临床科研能力。
(五)学位授予:
申请人课程考试及临床能力考核合格,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委员会经无记名投票,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经学位分会审核批准,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确认备案,授予申请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中有一项未通过者,委员会应作出是否同意在半年内重新考核或答辩一次的决议。经再次考核或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均未通过者,委员会应作出不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的决议,报学位分会备案。
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
(一)申请资格:
1.完成第二阶段培养并达到要求的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
2.已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并通过住院医师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的优秀在职临床医师。
3.《通知》以前的优秀在职临床医师,已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并在相应专业从事临床工作二年以上者。
4.通过研究生的培养途径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者,并于获得学位后在相应专业从事临床工作二年以上者。
5.七年制硕士毕业生在相应专业从事临床工作二年以上者。
(二)申请程序: 1.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向所在学院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申请书》,经导师、教研室审核同意,报本院学位分会、校学位于评定委员会批准,可进行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2.在职临床医师:
(1)在职临床医师经主管部门推荐,人事部门审核,到校学位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并填写《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2)经学位办公室审查资格,审核合格后,进行课程学习与考试。(3)通过全国医学博士公共外语考试。(4)完成学位论文。
(5)外单位在职临床医师通过住院医师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后,在我校相应学科专业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工作,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确认其临床工作能力符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请要求。
(6)申请人完成上述内容后,提出学位申请,填写《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水平认定表》,经校学位办公室审核同意,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进行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
(三)在职临床医师申请材料:
1. 个人简历及医学硕士学位证书,经研究生途径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者需提交学历证书;
2. 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等);
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经研究生途径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者和《通知》以前的在职临床医师除外);
4. 全国医学博士公共外语成绩合格证明;
5. 两位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推荐书,其中一位应是我校临床医学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四)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 1. 由考核答辩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对学位申请人进行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2. 委员会由7位本学科和相关临床医学学科的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2/3以上应是具有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包括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
3. 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较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
4. 根据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由委员会按照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组织论文答辩。
(五)学位授予:
申请人课程考试及临床能力考核合格,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委员会经无记名投票,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决议。经学位分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申请人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中有一项未通过者,委员会应作出是否同意在半年内重新考核或答辩一次的决议。经再次考核或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均未通过者,委员会应作出不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决议。
第九条 指导
申请人第一阶段实行科主任负责,集体指导的方式,成立导师指导小组。第二阶段实行导师指导与科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第十条 待遇与经费
一、待遇
临床医学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待遇与同级住院医师相同,第一阶段享受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普通奖学金及各类物价补贴,第二阶段享受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普通奖学金及各类物价补贴,不足部分由所在学院补齐差额。
在职临床医师申请学位期间的待遇一般仍与同级医师等同。
二、经费
临床医学研究生第一阶段的经费由研究生培养经费支出;第二阶段的经费由导师科研经费和研究生培养经费共同支出。
在职临床医师课程学习与学位申请的费用应由申请人和申请人所在单位共同支付。第十一条 组织管理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工作在校学位委员会领导下进行。
二、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负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指导、协调、咨询等工作。
三、研究生院及各学院研究生主管部门负责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与就业,以及在职申请学位人员的课程学习、学位申请与授予等工作。
四、各临床学院应有一名副院长主管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各学科应有一名科主任主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以及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管理工作。第十二条 自九八级以后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自1998年以后在职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者均按本实施细则执行。
* 临床医学七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另行规定。* 未尽事宜将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补充和修订。北京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1998.12.25
第三篇:陕西省财政厅文件
陕西省财政厅文件
陕财办综〔2007〕3号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认真贯彻《陕西省政府 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财政局,省级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陕政发〔2006〕66号,以下简称《办法》)已由省政府发布,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办法》规定的主要精神,切实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方面,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罚没收入为重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成分配主体多元化,弱化了政府调控能力,肢解了财政分配职能,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和财政经济的健康运行。当前,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切实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尽快建立统一完整的财政预算,不仅是理顺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健全财政经济运行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需要。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办法》有关规定,加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力度,积极主动地做好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精心谋划,稳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按照“统一部署、分级管理、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逐级推开”的总体思路进行。具体按照以下方案实施: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公共财政和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协调高效的非税收入网络化征收管理新体系,切实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推进依法理财,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实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应遵循以下基 本原则:
1.公开透明。建立科学规范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程序,使整个非税收入的收缴过程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增强政府非税收入收支活动的透明度,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
2.简便高效。简化操作程序,减少非税收入收缴环节,取消过渡账户,所有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尽可能方便缴款人缴款和执收单位收缴管理,加快财政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科学规范。建立规范完备的非税收入计算机网络体系,通过先进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财政部门、执收执罚单位和代收银行网络互连,对政府非税收入进行实时管理,提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科学性。
4.积极稳妥。非税收入收缴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稳妥、扎实地推进非税收入收缴方式改革,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
(三)主要内容。
1.明确范围。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法依规征收或者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必须纳入财政统一管理。根据《办法》以及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规定,政府非税收入的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土 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出租汽车经营权、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汽车号牌使用权等有偿出让取得的收入,政府举办的广播电视机构占用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取得的广告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家资源取得的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取得的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或股权出售、拍卖、转让收益和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其他政府非税收入(包括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上述收入需要依法纳税的,其缴纳税款后的余额为政府非税收入。凡符合上述规定属于政府非税收入范围而尚未纳入财政管理的,资金一律上缴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改革收缴方式。改革现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方式,实行政府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按级分成,及时入库”的征缴方式。由财政部门在代收金融机构开设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 户,用于统一归集、记录、结算政府非税收入,并根据对不同的非税收入项目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分别实行直接缴款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收缴政府非税收入。
3.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管理体系。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管理机关。财政部门要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纳入财政票据管理体系,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领购、发放、核销、检查及其他监督管理工作。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委托代征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严格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 票,并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财政部门要通过统一领购、发放、核销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等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确保国家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乱收费,从制度上规范部门和单位收费行为;监督各项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顺利进行。要通过票据的验旧换新和票据年检工作,及时纠正和查处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4.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尽快建立管理先进、操作可靠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通过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及代收银行微机联网,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网上领购并自动核销,征收单位电脑 开票及自动对账,银行代收资金及信息网上传递,分成收入按比例自动化解,财政电脑记账及分类管理等环节的全程微机网络化管理,实时查询和实时监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情况,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四)实施步骤。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了保证改革有序推进,今年上半年,首先选择部分省级部门单位进行试点。下半年,将所有省级部门分批纳入改革范围,同时,指导市级财政部门启动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市、县推开。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对所有执收、执罚单位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标准和依据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确认。在此基础上,对各执收单位、收入项目进行统一编码,建立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数据库。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根据国家及我省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陕西省省直单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及各项配套制度办法;确定首批实施改革的试点单位,建立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计算机网络,选定管理软件。
第三阶段,试点运行。由省财政厅根据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政府非税收入性质和特点,逐单位确定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方式(直接缴款或集中汇缴),试点执收单位、财政、代收银行正式联网运行。第四阶段,全面推开。对部分单位试点运行情况进一步总结完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07年底,将所有省级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全面纳入改革体系;同时,市、县也要启动改革。力争到2008年末,建立起横向覆盖所有执收单位,纵向覆盖省、市、县三级互连互通的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网络体系。
三、规范有序,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是对财政资金收缴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整个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这项改革,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为了确保政府非税收改革的顺利进行,省政府成立了省政府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名单另发),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监察、审计、物价、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协调、研究、决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负责承担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中的具体工作。各级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协调领导和具体组织本地的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工作。
(二)认真学习,扩大宣传。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学习《陕西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及规定,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范围、性质,重点掌握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方式以及与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 作,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形成上下联动的宣传机制,大力宣传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以及改革动态,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学《办法》、用《办法》、积极参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热潮,营造有利于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监督,严明纪律。《办法》对各种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各级财政部门、各执收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办法》规定,规范收缴行为。在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中,要做到应收尽收,不得多收,不得应收不收或在法定权限之外任意减免。所有的政府非税收入必须纳入财政管理,任何单位不得私设小金库,隐匿或者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政府非税收入。各执收执罚单位都必须自觉地服从改革,全力支持改革,保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改革任务。对不按规定执行,顶风违纪违规的,发现有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427号令)以及《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281号令)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陕西省财政厅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陕西省人事厅文件
陕西省人事厅文件
陕人发〔2007〕46号
陕西省人事厅
关于转发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 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事局,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省级各部门、直属机构人事又(干部)处:
现将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市、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对于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即将下发施行。各市、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创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保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完成的高度,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我省的有关政策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〇〇七年四月二日
主题词: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 办法 意见 通知
陕西省人事厅办公室
2007年4月3日印发
第五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XXX同学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XXX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利用半群中格林关系手段和Rees矩阵半群理论,研究了XXXRees矩阵半群的性质和结构问题,得到了R左可消幺半群上Rees矩阵半群、XXXRees矩阵半群的性质和结构等结论。论文选题合理,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理论价值。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研究目的明确,论证严密,内容充实,结论正确,符合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可以看出,XXX同学已经掌握了代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在答辩过程中,XXX同学表达流畅,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回答问题正确。
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讨论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一致通过答辩,并一致认为这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建议授予XXX同学理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