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人大考研心得:企业管理经验分享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人大考研心得:企业管理经验分享
我的初试成绩,专业课110多分,数学140多,英语76,政治有些衰,只有60多分。总成绩的话还是很高的,但是知道能够进复试以后,还是做了很多努力的,后面会谈一些复试的经验。
下面分科目谈一下我的经验。
一、数学
数学是我的强项。我在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很喜欢数学,在高中和大学都参加过数学竞赛,因此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很有感觉的。我公共课的复习采用的方式是分阶段。数学上面,就是打基础,练习真题,找差距,做提高,扫盲点,做冲刺。
第二篇:人大翻译考研心得
近来看到论坛上有很多准备报考人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友对于该方向的考试提出了诸多问题,作为2011年考上该方向的一名学长,想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于正在备考的童鞋们有所帮助。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初试科目在简章中已经有了清晰的说明,不难发现,对于该方向的研友们来说,四门科目中有三门是和语言相关的,分别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即翻译理论与实践)和二外,下面根据个人的复习和考试经历谈谈关于这三门的心得和体会,同时说说自己在复试过程中的感想,仅供参考。
初试
一、基础英语
对于基础英语,个人的感受是试题非常注重考查基本功,题型分别有选择单词完成句子、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句子翻译、段落翻译、改错、写作等,这些题型大部分体现了专业八级考试的要求,同时完形填空这一题型又体现了专业四级的考试要求,所以说人大的基础英语考试归根结底是在考查研友们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功底。我的复习主要是按照专八要求,同时兼顾完形填空,对每种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专项练习强化做题熟练度,增强对这些题型的亲切感,把它们当成朋友,总结它们的特点,掌握各题型的套路。当然在进行针对性练习之前,需要依托足够的词汇量和完备的语法知识,这样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基础英语的得分期望,我想如果能够达到120,那就非常优秀了,也是通过努力有望实现的。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 顾名思义,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专业课必然涉及到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从总分值上来说实践分值居多,但是理论部分的分值也不容小视,所以需要将二者兼顾起来,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具体来说,理论方面以廖七一那本书为主,同时要尽力留意其他中外翻译名家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翻译思想和主张。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因为廖七一那本书是中文的,而在考试时是全英文答题,这就涉及到有意识地将那本书上的中文内容转换为英文,在大脑中留下印记,以便在考试答题时能够做到熟练无误。另外就是金惠康那本书,个人觉得很有价值,里面涉及的理论虽然不多,但是很有启发性,同时那些具体的翻译说法表达也很能拓展研友们对于翻译的视野,那些说法和表达可以作为基础知识加以牢记。我的感受是,如果脑海中没有一些具体翻译内容的储备,那么做起翻译实践来将会非常笨拙,甚至困难到无法动笔。而金惠康的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基础知识储备读物。接下来就是一个翻译练习的问题,个人感受是要尽量涉及到各种类型的题材,不要把太多时间放在同一文体或题材的翻译练习上,宁可“博而不精”(当然能够博而精的话就更好了)。在翻译练习中要去总结各种文体的行文特点,措辞风格,以期让自己能够在应试的时候做到有针对性地发挥。
2011年的考试内容我记不全了,但是在论坛上有一位好心人士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大家可以去看看。我要说的是要注重对China Daily 的学习和记忆,同时经常性地翻阅中国翻译,在脑海中尽量多地储备鲜活的词汇表达和掌握一些翻译理论的动态,让自己心里踏实些,信心足些。三、二外
应该说按照通常规律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门课程拉不开分数的差距,二外在很多情况下成为研友们之间拉开差距的重要科目。二外虽然总分只有100分,但是有些研友考得好的可以达到90+,而考得糟糕的可能是60出头,或者徘徊在70分至80分之间。所以要想将分数优势建立起来,需要在二外上面花足够的功夫。我的二外是日语,复习的过程中我按照旧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进行复习,我将几本书(尤其是中级上册)反复翻阅了五六遍,结果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2011年的二外日语有70点左右是以旧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书本为依据,课外内容(阅读理解和翻译)占分值约30点。
复试
复试内容包括英语笔试(这个不分方向,统一一张试卷)、二外笔试、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面试和二外面试共四项。分值为:英语笔试(100分),二外笔试(50分),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面试(150分),二外面试(50分)。
复试过程是:上午笔试,英语笔试和日语笔试两张试卷同时发给复试考生,要求在三个小时内完成。然后下午是专业分方向进行面试,二外面试。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英语笔试的题型有点不同寻常,但是过后想想,这些题型考查的知识完全是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所以要不断让自己对英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很多是我们所认为的“小节”)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其他的不再赘述,只是有一点温馨提示:如果童鞋们在初试中感觉发挥不错,千万不要在春节期间完全放松,要适度保持应试状态,有引而不发、引而待发的感觉,否则春节太过放松,完全不在状态,春节过后突然要来应对复试的紧张过程,可能会力不从心。
最后,祝愿童鞋们在紧张的复习中体味奋斗的快乐,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篇:2011年人大传播学考研心得
2011年人大传播学考研心得
本帖最后由 lidan19890512 于 2011-5-26 20:19 编辑
实在是纠结于题目,不知道怎么说比较好,最终取了个烂俗无比但却一目了然的题目。大家将就着看。--。
已经将政审材料寄回去了,现在只等通知书过来了。考的是传播学,曾经在考研论坛获得很大的帮助,那就回馈一下嘿嘿。
会进来看这篇帖子的筒子们,想必已经确定了要考的学校和方向了,那么如何选择就不多说了,直入主题。
一、关于参考书的问题
人大这几年并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所以一切以以前的参考书目为准,新闻学院所有专业的初试题目是一样的,所以当时买准备参考书的时候,我将所有专业的参考书都准备齐全了的,下面是所有专业的书目的汇总,至于具体的新闻与传播、传媒经济学等方向的参考书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个可以在人大研招院找到,具体如下:
0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04 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05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06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7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喻国明 华夏出版社 2005
08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09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传媒经济学 张辉锋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新闻理论新编 郑保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当时没买到当代新闻理论 就买的这本书 没有很大差别很不错的教材传媒变革力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电子媒介新闻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广告学教程 倪 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公共关系学 熊源伟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ps:以上是所有专业综合之后的参考书,个人觉得准备必须齐全,但是看书的时候就可以有侧重点的看,不一定非要每本都很仔细的看。
二、如何看参考书
如上面所说,所有的书都准备齐全之后,就是如何学习的问题了。要学会选择,比如上面那些书,加起来就有20本(我当时还买了一本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1 这本书很全面 概括了一些要点 而且脉络很清晰 对考人大的新闻传播挺有用的),但是要学会有侧重点的看。
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参考书分为几类:新闻传播史、新闻理论、新闻实务、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传媒经济学。
新闻史是不用说了,必不可少,不论考哪个专业都需要看的,史实是基础。所以中新史和世新史是必须重点背诵的。
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都是重头,在理论考试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以哪一本教程为重点。我当时是先将书目中所列出的几本新闻理论教程通看了一遍,然后将两本教程的内容结合起来自己做的笔记,然后之后就很轻松了,只需要看自己的笔记就好了,当然有时间的话多翻翻原著,还有很多例子以及老师们的论证都很不错。
传播理论重点看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看透了传播学这块也没什么问题,我本科学了不少传播的知识,所以建议是如果没有接触过传播学的筒子们,可以以这本教程为重点,辐射开来看点其他的经典传播学教程,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外国的著作,但是那些著作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看懂,所以如果时间有限建议还是看国内比较权威的著作。
传媒经济学这块可能大家会有点陌生,不过如果本科学过经济学的娃儿,看喻国明老师写的那本书的话,应该就很轻松很嗨皮了,至于没学过的娃儿也没事,慢慢看,主要是相关的概念以及原理需要搞搞清楚,还有传媒变革力那几本书,都是需要看的,个人觉得那本传媒经济学是重点,另外两本可以浏览,当做小说看一看,因为很多都是调查报告之类。
新闻实务,其实我这一块比较薄弱,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而我自己时间又很紧,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实务的训练。首先是那几本书都要看的,采访、写作、评论等等,理论知识是基石,平时多看看报纸,学习学习别人的新闻评论是怎么写的,有时间自己多练习练习。应该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传播实务是在复试的时候才考的,所以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可以暂时不看,当然时间充裕的话,多看点总没有问题的。
三、初试
初试的准备,除了看那些参考书,还需要准备真题,将历年真题研究研究,就能了解考试的重点在哪儿,复习才会有方向。
初试的题目就不说了,考题里面都有了。
初试时要淡定一些,不管结果如何,好好考,尽全力就行了。
四、复试
关于复试的信息很少,也是我很想在这里跟大家说的内容。
如果通知了复试,很好,那么接下来就好好准备。我考的是传播学,所以从知道要参加复试之后的那段时间,一直在看传播实务,也就是公关和广告。这段时间很兴奋,也很不淡定,一直有一种看不进去书的感觉,好在自己本科学的就是广告和公关,所以知识都在那儿。说道这里,我觉得不管你多么兴奋,你在这段时间至少要把公关和广告的知识都弄懂,然后是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传媒经济学等等知识都要重温,切不可觉得自己分数不错,然后什么都不准备,很有可能惨败。总结一句话,就是做足准备,让别人没有放弃你的理由。
今年复试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上午是英语笔试和专业笔试,紧接着中午12点半开始面试,面试包括英语面试和中文面试。传播学英语笔试两道题,一道是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英文评论,评论对象是国内外媒体对于311地震报道的情况;另外一道是根据一篇英文的新闻写成中文报道。这两道题都还比较考英语水准的,所以英语一定要好好的提升提升。
面试:进去之后先抽题目,有两次机会,第一次的题目觉得棘手的话可以换,但是第二次抽了就不允许换回第一次的题目了。然后有个小桌子,老师们齐刷刷的坐你面前,大概有8个老师(当时有点紧张,没仔细数,不过凭印象应该就有这么多,是谁跟我说只有三个老师的,明明有8个!),然后老师会让你先做个中文的自我介绍,接下来老师会让你回答你抽到的题目,然后老师根据情况会问你一些问题,当时老师就只问了我2个问题,其中一个还是追问的,差点以为老师对我印象不好,连问题都懒得问,还伤心了一阵子。不过其实这个不影响,因为没有因为问的问题少而被刷= =。所以只要自己淡定淡定在淡定,不要紧张的话都说不好,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会紧张那是肯定的。
接下来是英文面试,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到时间了会被打断的,所以只要准备一分钟就够了,不要拖拖踏踏的老不讲重点0.0,比如你获得上面奖项啊之类的必须赶紧摆出来,这是老师们想听的重点。接着也是你自己挑一个扑克牌,根绝上面的数字决定你的问题。我当时抽的是4,题目是citizen journalism,有个老师会用英文文你的,所以这时候英语听力要发挥其作用,千万别跑神了,当然要是十分不幸的跑神了,那就pardon吧,别不懂装懂。我当时都说的好简短,事后想起来觉得自己答得不够全面,悔恨了那么一阵,哈哈。
以上就是所有面试的过程了,还有很多很好玩的细节,那都是后话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加油,进入复试会很有意思的。
嗯,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提问,尽我所能给大家解答。
最后祝所有考人大传播学的筒子们达成所愿哦
第四篇:企业管理经验
企 业 管 理 成 功 经 验
DODO
一、IBM公司的开门政策:
为避免雇员由于经理人员偏袒或个人好恶而受到不公平待遇,在老沃森(IBM公司的实际创业人)的倡导下,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推行所谓“开门政策”,公司雇员有所不满,可随时向公司最高领导反映,这最终成为公司的一种正规的制度。这种政策本身,便会对管理人员产生一种温和的影响。
二、诺基亚公司的平民化敞开式沟通政策
NoelM.Tichy和EliCohen在1997年的著作《领导引擎》一书中指出,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其领导力应是由下而上,而非传统认为的只是由上而下。诺基亚的领导特色首先体现在鼓励平民化的敞开沟通政策,强调开放的沟通、互相尊重、使团队内每一位成员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重要性。诺基亚的政府关系经理王颖介绍,诺基亚在组织机构上,不是上下级等级森严,而是很平等,有问题可以越级沟通。而且有许多具体制度来保证下情上达,下面的意见不会被过滤。在这方面,诺基亚的具体做法有3种:①每年请第三方公司作一次员工意见调查,听取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发展的看法,并和上年的情况做比较,看在哪些方面需要作改进。②公司每年有两次非常正式的讨论,经理和员工之间讨论以前的表现,今后的目标,除了评估员工的表现,也是沟通彼此的途径。③公司在全球设有一个网站,员工可以匿名发送任何意见,员工甚至可以直接发给大老板,下属的建议只要合理就会被接受。除了建立正式的开放沟通渠道之外,公司的管理层也会利用适当的时机与员工沟通。如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康宇博对员工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如果牵涉到某个经理人,除非是另有考虑,否则马上把人找来,双方当面讲清楚,这样做让下属看到,上级领导的门永远是敞开着的,沟通是透明的。
三、马云的激励政策:
在马云的眼里,员工是最好的财富,所以马云不惜砸重金到人才培养上面。他坚信员工不成长,企业是不会成长的。很多时候,员工看中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经济报酬,更希望的是企业给予的内部支持和培养,而马云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激励的方式主要是:①年终奖发放。奖罚分明,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②加薪政策。向普通员工倾斜,把加薪机会留给普通员工;③有感染力也很煽情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做不好的士兵的人永远当不了将军”。④用企业文化去激励和拴住员工。做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⑤巧妙地利用外来的威胁,把威胁转化为机会。例如非典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阿里巴巴把5月10日定成“阿里日”。每年的阿里日都有集体婚礼,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推出。
四、摩托罗拉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套客户驱动的追求卓越绩效和持续改进的业务流程改进方法体系。摩托罗拉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及其系统的建立,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摩托罗拉的培训都是针对员工的弱项进行的,优秀的员工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摩托罗拉开发了专门的绩效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通过平衡记分卡,逐层设立其KPI指标,利用ROI投资回报率来进行培训和开展六西格玛项目。摩托罗拉有针对自己企业开发的绩效管理电子系统,与其人力资源整合,但与其ERP不整合,通过绩效指标的逐级分解,根据和各部门的资源,选择优先开展的项目。(KPI关键绩效指标法;ROI投资回报率;ERP企业资源计划)
第五篇:企业管理经验
企业管理经验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践于日本,80年代初总结于美国,并在1984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传入中国。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文化这一崭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越来越显示出她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地位及其灵魂作用的异彩,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相当落后,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亟待提高。企业对专业化、职业化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据统计,目前,我国最少缺少10万名企业文化师。企业文化师作为专职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其担负着变革陈旧的企业文化、重塑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企业文化的艰巨任务。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一流的民族文化造就一流的国家,同样一流的企业文化造就一流的企业,而一流的企业文化则需要一流的企业文化师。在新经济条件下、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没有企业文化的创新,再高明的管理手段也难以成功。企业的文化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前进的动力、成功的法宝。毫不夸张地说,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乃至生死存亡。正由此来,近几年来,专业化、职业化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及其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和青睐。
面对挑战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任务艰巨,发展前景广阔。著名学者劳伦斯•米勒先生曾经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种时代能够成功的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的企业”。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中国跨国公司正在培育和壮大。改革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实质也是一场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即要变革那些陈旧的企业文化,重塑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崭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克服困扰,走向国际市场,进入新的发展 阶段的有效选择。这表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广阔,企业文化师作为新职业的确立是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