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民航的信息系统建设
中国民航的信息系统建设
Viewing at the Information of China's CivilAviation Industry
【编者按】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配合民航信息化工作,反映民航信息 化发展进程,沟通该领域各方面信息,本刊在民航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特推出 《信息化》栏目,希望能够得到参与民航信息化进程的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与协作。
民航信息系统建设从“七五”开始起步,到目前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信息系统基础设 施建设,重要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
(1)初步建成了供空中交通管理和飞行运行保障使用的民航专用分组交换网和为旅客订 座系统服务的民航商务数据通信网。民航专用分组交换网建有一个网控中心和1个主节点,7个分节点及45套智能集中器,覆盖了各地区管理局、省市区局及繁忙机场。还建成了由 198座小型卫星站组成的覆盖民航绝大部分机场的专用卫星通信网,承担着民航飞行动态、航行情报、航空气象和管理数据等信息的传输。商务数据通信网,已建节点78个,覆盖国 内293个城市和国外70个城市。还建立了VSAT卫星主站和50个小站系统,作为地面通信 线路的备份和补充,承担着客货运输的数据传输。
(2)民航运输服务信息系统已发展成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大型实时信息系统,其中订 座系统(ICS)1996年订座量达5500万人次,主机处理规模在国际上已进入订座量前10强; 代理人分销系统(CRS)完成了与亚洲、美洲、欧洲等8大全球分销系统的连接,实现了中国 民航销售网与国际接轨;离港系统(DCS)已在部分机场使用;货运系统(CGO)已为国内8家 航空公司提供服务。
(3)民航收入管理系统已成为服务于全行业的国际国内运输收入结算的大型计算机系 统,使中国民航的国际联运结算周期从过去的90天缩短为45天,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资金 周转效益提高了1倍,实现了中国民航在联运清算方面与国际接轨。
(4)民航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总局机关和华北、华东、中南三个管理局的 硬件和网络建设,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建立了Internet的C级Web节点,为总局机关提 供了Internet服务。
(5)航空公司和机场围绕生产管理开发了一些应用系统,如航班信息、飞行签派、机务 航材、人事、财务管理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虽然“八五”期间民航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整个民航事业的发展仍不适 应,与国际水平和信息化时代对民航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民 航信息化工作,把民航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民航发展的战略任务。
“九五”期间至2010年,中国民航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根据:加强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标 准建设、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和主流设备、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保证数据安全、推广软件工程方法、积极采用先进及成熟技术等技术政策进行实施。1.民航通信网建设
网络是民航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九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民航专用网络的建设。实 现帧中继传输技术,在保护投资的基础上,逐步采用ATM技术,建成以民航专用网为主,国家公用网为辅的民航通信网。
民航的空管数据网主要承担空管信息、管理信息、收入结算信息和航空公司业务信息 的传递联网任务;商务数据网主要承担旅客服务信息的传递,最终实现两个数据网合并。“九 五”期间要加快两个通信网的中性化改造、扩容和互联工作,建成开放、可靠、高速的中 性通信网。
空管数据网建设目标是:网络干线传输速率达到64KBPS—2MBPS,满足数据、图文传 输需求,采用地面、卫星一体化的传输线路和组网方式。专用地面网要覆盖各省、区、市 局和业务比较繁忙的机场,业务量少的小型机场可使用公用网。VSAT卫星网要覆盖所有机 场和航空公司。地空数据链覆盖东部7000米以上高空。
商务数据网的建设目标是:网络干线传输速率达到64KBPS—2MBPS,满足旅客订座、代理人、货运、离港等系统数据传输的要求,覆盖全国的大中城市和部分小城市,调整和 优化通信节点,形成完整统一、中性的商务数据传输网。2.旅客订座、销售代理人和货运系统
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实现集约经营,“九五”期间,要继续建设和完善全行业统一集中 的民航旅客订座、销售代理人和货运系统。进一步提高处理能力,扩大覆盖范围,增加服 务功能,改进服务质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旅客、货主和航空公司提供优良的服务。
到2000年,旅客订座处理能力达到1亿人次,全球代理人系统(ICS)年处理旅客1.3 亿人次,货运系统年处理货物155万吨,货运单950万张。系统要增加和积极推进自动出 票、电子客票、ATB票、预订旅店出租车、汉字旅客记录、市场调查、货物无纸报关以及 多国语言等功能。要建立与航空公司的数据接口,为航空公司提供市场销售有关的基础数 据。
要通过试点实现与银行、离港系统和收入结算系统的互联,配合销售代理人保证金制 度,规范销售代理人市场,减少航空公司的资金占用。
要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订座、货运系统互联,扩大服务范围,参与国际竞争。要跟踪 和试行因特网订票查询、订座和无票旅行。3.离港系统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响应时间,建立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离港系统。到2000 年,覆盖45个干线机场,年处理旅客7600万人次,联网终端达到4700台,登机牌打印机 1000台。各机场设置本地离港服务器,与集中大型主机数据动态互联,实时离港信息以本 地服务器为主,大型主机为辅。逐步使用EDIFACT做联程登机牌打印机,开发ATB磁卡自 动机票和登机牌系统,建立登机门控制,实行值机柜台共用。要与航空公司建立数据接口,提供运输数据。
4.收入结算系统
建设集中统一的收入结算系统,“九五”期间重点完成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的应用,逐步向全行业推广。要追踪国际新技术和先进结算方法,使结算质量和速度达到国际同类 系统的先进水平。到2000年,客运收入结算具有年处理1亿旅客、2亿票联的能力,货运 收入结算具有年处理950万张货运单的能力,机场及地面服务费结算系统可满足国内机场 地面服务费的结算要求。国际、国内清算系统将逐步形成包括国内客运、货运联运清算和 国内机场及地面服务费清算在内的综合系统,同时要与订座、货运、离港系统联接,取消 手工录入数据,为航空公司提供数据接口。5.空管信息系统
空管系统中的雷达、导航、通信、气象、航行情报等系统建设按照空管系统“九五” 计划实施。
“九五”期间,空管信息系统要建设为本系统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为全行业提供 集中统一、准确及时的航班和飞行计划、飞行动态、航行情报、气象服务等信息或数据接 口。要启动机场、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监控信息系统的建设;将自动转报系统覆盖到所有 机场,为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及各有关部门提供电报交换服务;在中东部地区实现部分 雷达信息和飞行数据处理计算机连网,在省会(首府)城市机场空管部门建成航班飞行信息 系统,为航空公司、机场门提供连网接口及飞行和航班信息;初步完成全国地空数据链系 统建设,为航空公司飞行管理数据库提供接口和信息;加快航行情报系统和气象服务系统 的建设,为航空公司的SOC系统提供数据接口。6.航空公司信息系统
航空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以行业规划为指导,避免“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开发,同时要充分发挥航空公司的积极性,尊重企业自主权,加快航空公司信息系统 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通信网络,订座、货运、离港、结算系统 要向航空公司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和良好的信息服务。
“九五”期间,航空公司要重点建设SOC系统,实现飞行签派、飞行计划、机组排班 的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总公司对飞机和机组的统一调配,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有步骤地 将配载转移到SOC系统。同时有计划地进行机务维修、物资设备、航材库存和管理信息系 统的建设,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7.机场信息系统
机场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突出重点,逐步推广,重点推动大型干线机场的信息系统建设。机场信息系统要以航班信息服务、现场管理为重点,为保障单位、旅客和社会提供及时准 确的航班信息,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为航空公司提供优质服务。建立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 行李查询系统,减少行李丢失,为旅客提供行李查询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有步骤地开展 设备物资管理、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建设要适应和推动机 场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
机场内的监控、安检等信息系统建设要统筹安排,防止重复。本地离港系统由机场统 一建设,出租给航空公司使用。8.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民航的政务管理系统和各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为领导决策和行业 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九五”期间,要在基本建成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加大 应用开发的力度,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同时进一步与有关系统实现互联。管理信息系统要 以数据库为核心,抓紧组织建设文件档案、生产统计、财务数据、人事档案、机场资料、适航管理等大型数据库,提供安全、可靠、完整、一致的数据,通过客户端的检索查询工 具,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共享。要充分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向管理人员提 供丰富的信息和灵活简便的查询手段。
各业务系统要在统一指导下,编制本业务系统的数据字典,对各种数据项进行定义,保证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
要有步骤地开发业务系统的应用程序,重点抓好公文管理和运转、财务系统、飞标和 适航管理系统的开发。
第二篇: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系统四位一体,经办无缝对接。我市以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畅通市、区、乡镇(街道)级城乡居保信息网络系统,已经建成“数据集中、网络下延、纵横对接、信息交换”四位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各级业务办理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实时共享。监管眼睛向下明亮,基础数据向上集中,服务触角向下延伸。城乡居保参保缴费、养老金发放等全部通过信息系统来办理,业务经办驶入网络“快车道”,大幅提升了城乡居保信息化建设水平。
第三篇:信息系统建设协议
大栅栏C地块户外4G网络基站建设协议甲方:
乙方:
为了建设北京地区数字移动通信电话网,提升C地块商业软件服务设施,打
造该区域亮点,乙方为甲方安装户外4G网络传输基站,提供高质量、高速率的网络传输环境。
一、基站安装
1、甲方在劝业场楼顶提供位臵。乙方提供并安装户外收发天线、微波天线,控制箱。
2、甲方向乙方提供负荷为5KW 的基站电源及相应的路由。
3、乙方在控制箱内安装电表,乙方按电度表实际读数每年12月份向甲方缴
纳电费。
二、安装时间
1.鉴于移动电话网运营的长期性,基站用地及附属设施宜采用长期租用方
式,经协商,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租用年限为 壹拾年,自 2014年6
月25日起至 2024年6 月25 日;甲方将上述基站用平台及供电、地线
等附属设施一并于起租日起交付乙方使用。
2.费用:本协议费用总额为人民币捌万元整(电费除外),该费用包括
但不限于:楼顶平台搭建机柜占地费、楼顶平台安装天线占地费、施工配合费、电源提供费、馈线及光缆传输引入路由费、电力路由提供费、物业费等费用,不
包含乙方自用电费。
四、甲方责任
1.负责基站用地的常规维护,避免发生漏水,协助乙方及时处理供电线路
及避雷接地线的故障。
2.甲方不得无故阻止乙方正常的工作运营。如甲方发生无故阻止乙方正常
工作运营的事件,由甲方负责处理,因此给乙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负责赔偿。
3.配合乙方维护基站的安全消防工作,未经乙方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运
用乙方所安装的一切设备。
4.租赁期内,不得向乙方收取除租金和电费(指使用甲方供电时所产生的电费)以外的其它任何费用。甲方按照合同收取乙方所支付的费用时,应向乙方
及时提供相应的正规有效发票。
5.在乙方租用期间,甲方应向乙方工作人员提供进出基站所在平台场地的方便。并允许乙方在合同期内在机柜及平台进行3G等设备、天线、馈线的增补和更新以及落实国家规定的电信运营共建共享政策。
6.甲方签字盖章时,应向乙方提供产权证书复印件;如属承租方转租平台场地的情况,要提供产权方同意转租的证明文件。甲方保证在租赁物交付乙方使用时,合法拥有该平台场地的产权或支配权,不存在影响乙方租赁使用的权属问题和纠纷。甲方保证乙方可不受干扰地按照约定用途使用租赁物,否则给乙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负责赔偿。
7.甲方在其管辖的范围内,为乙方的传输光缆由户外引入机柜提供路由及用地位臵,并为乙方委托的光缆线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提供便利条件及配合。
8.租赁期内,如遇有甲方楼宇主体装修、改造等引起乙方传输光缆、动力电引入电缆、天线等需同时进行改造时,甲方应提前三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并为乙方提供新的路由、地点,同时配合乙方进行线路割接改造。
9.租赁期内,如甲方将乙方机柜所在的楼宇整体出租、转让,甲方应保证使新的承租人或所有人继续履行此合同。
10.凡因甲方擅自停电造成乙方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直接损失,由甲方承担(因供电部门正常供电检修造成停电除外)。
五、乙方责任
1.根据本合同约定,及时向甲方支付租金。
2.自觉遵守甲方对进驻单位的有关规定,爱护所租用平台场地的各种设施,凡属乙方管理不善而造成所租用的场地有关设施的丢失、损坏、由乙方照价赔偿。
3.保证承租期间安全使用平台场地,不在基站机柜以外的地方推放物品,设臵障碍。
4.保障安全用电,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常规维护及检修,并按国家规定电费标准,电费单价1.2元/度,每年结算壹次电费(电表乙方自行安装),电费随国家政策调整。
5.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使用平台场地。
六、合同中止与终止
1.在合同期内任何一方不得擅自终止合同。合同期满后,如乙方需继续租用应提前与甲方进行协商,办理续租手续。在合同期内,如遇政府整体规划、开发等特殊情况,甲方应提前三个月通知乙方,并出具政府相关部门的证明文件,并按乙方要求提供新站址配合改迁。在不能改迁时,甲方应将所余租金退还乙方,并同意由乙方投资建设的通信基站等地上附着物的拆迁补偿归乙方所有,且应配合乙方的拆迁补偿事宜。
2.租赁期内,如因甲方原因需对乙方所设基站进行迁移或终止合同,除退还所余租金外,甲方还应承担乙方因迁移基站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七、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或发生意外情况,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依据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争议解决前,双方应继续严格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终止合同的履行。如遇不可抗力所造成的合同终止,甲乙双方损失自理自负。
八、其它
1.本合同未尽事宜,需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后签定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与本合同不一致的,以补充合同为准。
2.本合同一式肆份,甲方执壹份,乙方执叁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被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以下无正文)
甲方:乙方:
代表:代表:
日期:日期:
联 系 人:联 系 人: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第四篇: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8年12月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6月列入普通高校序列,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1981年8月10日,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历经54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成为目前我国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
学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学生宿舍万平方米,各类体育场所面积万平方米;建有多媒体教室103个,13380座;语音教室12个,586座;普通教室72个,4301座;固定资产总值近1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建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有实习飞机24架,各种类型飞机发动机40台;图书馆现有馆藏总量99万多册、电子图书76万册、国内外数据库29个;校园出口带宽1000兆,可供近万台计算机同时上。
学院学科专业涉及工、管、理、文、法等5个学科门类,有通信与信息系统、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和工商管理学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25个硕士学位点,另有3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和2个国际合作硕士项目;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通信工程和工商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为天津市重点建设
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741人,其中博士90人、硕士35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有正高职称105人,副高职称30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民航特聘专家3人,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4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
建校以来,学院为民航和社会培养了四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毕业生遍及民航各生产岗位及技术领域。全国民航七分之一的员工、三分之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来自学院,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民航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中坚骨干,许多人成为业界精英。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9363人,研究生496人。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是中心,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重点,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建设与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人才培
养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近年来,学生在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校女子柔道队在全国锦标赛荣获四金一银,名列全国第一;男子篮球队连续两年打入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八强。学院毕业生深受民航和社会欢迎,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学院现有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中国民航航空地面特种设备、中国民航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中国民航机场工程和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等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11个校级研究所。近五年,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科研经费总额11495万元,出版专著和教材70部,发表论文2141篇。科技成果获近五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9项。学院建有省部级大学科技园,现有科技型企业7家,xx年销售收入达4635万元。
学院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航运输协会、欧盟工业委员会、美国联邦航空局、欧洲联合航空局等民航组织和机构;与波音公司、空客公司、罗#8226罗公司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与美联航等航空运输企业;与美国普渡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法国航空工业大学合作培养了2期“航空安全管理硕士”,成为中欧航空合作项目的典范;与澳大利亚合作培养了5期“航空工商管理硕士”;与法国4所航空大学签署了建立“中法航空工程师学院”的协议;与欧盟合作进行了航空人为因素、航空规章一体化体系等项目的研究。学院另建有中英罗#8226罗培训中心、中新航空培训有限公司,设有美联航办事处,拥有波音公司、空客公司、法国赛峰集团航空资料特藏室以及波音
公司在全球唯一的一个非客户单位站。学院在选派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攻读学位和培训进修的同时,也先后为新加坡、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培训了多批民航专业人才。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中国民航大学
高校代码:99999 所在省市:天津
学校地址:天津市津北公路2898号 联系电话:http:/// 学校传真:
学校址:http://出处
第五篇: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意见
**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用系统)建设自20**年启动以来,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目前有26个省级部门陆续向系统提供数据,130多万条信息进入系统数据库,网站点击率达103万人次,全天候无偿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信用系统的建设和开通在引导企业诚信、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建设诚信**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系统建设仍面临数据覆盖面小、质量不高、更新不及时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影响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
为推进我省信用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系统作用,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信用**”,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信用系统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依法采集、向全社会提供准确、全面、及时、权威的企业信用数据,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防范商业欺诈,激励企业诚信经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推进信用系统建设,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信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系统建设工作,20**年决定由省工商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共同建设我省企业信用数据管理中心和网络平台,20**年省政府颁布了《**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5号),建立了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省工商局设立了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公室(简称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同时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省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信用系统建设工作,认真执行《**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95号令),加强信用系统建设。
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作用,拟订我省信用系统建设规划,根据省政府第195号令制定信用系统管理、维护相关制度,对信用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参加信用系统建设的各省级部门)认识,要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决定,履行省政府第195号令规定的职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把信用系统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方案和措施;及时与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沟通,协商解决系统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按照“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维护企业合法权利,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原则向信用系统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分工协作、有序联动,提交数据、准确及时,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
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是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管理,组织实施信用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披露。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积极主动加强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掌握动态,通报情况,帮助各单位解决系统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督促各单位落实省政府、联席会议确定事项并就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和建议。
二、突出重点,狠下功夫,限时破解难题
(一)扩充数据数量,提高数据覆盖率。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整合集中工作实行部门负责制。按纵向归口集中,横向比对、交换、整合的原则由各部门自下而上逐级归集整合数据并按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及时、准确地向省信用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提交真实、合法、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参加信用系统一、二期建设的部门,对属本部门所掌握的应提交但还未提交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整合集中,于10月30日前完成数据的全面整合集中和提交入库工作。特别是数据源在国家部委局机关以及未实现省、市(州)、县数据大集中的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力争按时完成。对确实无法按期完成的,要提出专题报告,说明原因,拟订数据入库时间表,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提出意见报省政府。
(二)严格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和可利用率。数据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和可利用率。企业信用信息须包含与企业营业执照完全一致的企业名称、企业登记注册号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所含企业名称不完整、不规范或缺少上述要素的,信息提供部门要在10月30日前进行补充完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服务;省质监局要尽快将“组织机构代码”提交到信用系统资源中心数据库。
(三)及时准确上传数据,确保数据按时更新。各部门要加强对提交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根据对企业的行政许可审批、实施监管职能等所发生的变化及动态数据予以适时更新。其中企业基础信息、组织机构代码等应及时更新,其他信用信息具备条件的也应及时更新;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根据不同情况,按年、季、月更新,应在每月25日前提交上月更新数据。确有困难的,须提出数据项的具体更新时间安排及理由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审核同意并备案。
(四)加强数据采集设备管理,保证信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用系统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保管维护。要保证数据采集前置机等相关设备正常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保证设备24小时正常运行和与**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中心的网络畅通。
三、加强基础建设,确保信用系统持久运行,功能发挥
(一)加强制度建设。随着系统建设两期工程的结束,数据的更新、系统的维护越来越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及时研究拟定“数据提交制度和纪律”、“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经联席会议审定后实施;要建立系统建设和管理维护的工作通报制度。省政府将不定期对系统建设和管理中的阶段性任务进行督查督办和工作通报,适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范围。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主动会同省监察厅、省政府督办室做好信用系统建设有关工作。
(二)制定《**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牵头协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政府监管需要和法制原则,加紧拟订《**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形成我省企业信用征信数据指标体系,为信用系统数据全面、完整和规范提供保障。
(三)完善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制订符合我省实际并能与国家、兄弟省区市对接的企业信用征信技术标准,为下一步实现国家、部门、地区之间数据资源的广泛应用、交换共享奠定基础。
(四)适时启动第三期建设工程。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在总结一、二期建设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即着手拟订三期建设方案,尽快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