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是人们关于文化经济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人们在关于文化经济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学说和思想体系。广义文化经济学研究一切文化经济现象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狭义文化经济学以个别文化领域里的文化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并解析其发展规律和特征。2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一定的文化生产方式的成果和具体表现形态——物化形态。P59 3文化生产
文化生产就是关于文化的生产,一种生产文化的活动和过程系统。P60 4物态化的文化生产
它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P63 5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P109 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是包括文化商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在内的一个综合概念。它是对一定时期文化供给状况产生基础性影响的因素。
6文化需求P92 人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被看作是文化需求,都是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这就是广义的文化需求。狭义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心理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的主观能动向往,追求与获取以实现精神满足。7文化需求规律P96 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8文化供求的调节
文化供求的调节是根据文化供求关系的矛盾状况,运用一定手段进行调整,以保持基本平衡的行为。P115 9文化需求弹性
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现象就叫做文化需求弹性,它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P99 10文化供给
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谁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文化供给一般分为商品性供给和非商品性供给。P105 11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人实现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行为过程。广义的文化消费指人的一切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实践。狭义的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对一切关于以文字和其他表达形式为载体的意义符号消费。P120 12文化消费水平
文化消费水平主要是指实际文化消费能力所达到的某种程度。主要包括可供支配的收入和文化程度这两项指标。P140 13文化投资
P246 广义的文化投资是指一切用于文化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投入资源要素。狭义的文化投资是指针对具体文化投资项目的文化投入要素,集中表现为货币金融投资。15文化经济政策
文化经济政策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而制定的,以求在文化工作中体现国家管理意志,调整文化经济利益,形成合理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的政治经济手段。P110 16文化经济结构
文化经济结构是指文化经济构成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不同文化经济形态之间的比例;l另一方面是指不同文化经济成分之间的比例。P44 17产权价格
所谓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P222 18市场价格
所谓市场价格,是指原创产品经由物化后获得的商品形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P222 19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
反映文化经济各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价格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是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P228 20文化商品的比价关系
文化商品的比价关系是指文化产品和文化劳务在市场交换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是文化价格体系中最主要的表现形态。P230 21文化商品差价
文化商品差价是指同类文化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各个不同流通阶段形成的不同价格,它是文化经济各产业部门间形成的文化商品价格体系的继续和实现。P231 22梯度理论
所谓梯度理论,是关于一定时期经济技术发展在不同区域空间的有序推进的理论P263 2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百度百科)
二.简答题
1文化与经济的关系P17 文化与经济是人类社会运动与发展最基本的动力要素,也是人类社会其他一切发展形态的生成基础。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支配和影响着历史运动。文化在经济中的存在,不仅存在于人的行为过程中,而且存在于人以劳动将自己对象化了的物质财富中,文化与经济关系性运动呈现出共生,同构与互动规律。P37本章小结 2文化生产的特点P83 a较高的知识,技术和智能的综合性 b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c文化和知识的再生产 d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存在性
3两种文化生产形态的关系(原创文化生产和物态化文化生产)P65最下面一段到P66实在太多了就省略吧!4艺术生产的目的P61 6文化消费的作用和特点P119 特征a文化消费主要以价值消费为主要特征
b文化消费对象的超时空性
c文化消费内容的超认同性 d文化消费的象征性 e文化消费方式的多文明性
作用:
a消费是人的存在方式,消费为了满足需求,文化消费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B文化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消费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c文化消费具有能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d文化消费拓宽文化市场,扩大文化生产规模 7影响文化需求的因素P102 a人口的构成和流动 b地理环境 c政治因素
8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 a价格因素
b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 c文化产品的生产周期
d文化经济政策
9影响文化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P135 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社会变迁,文化转型,科学技术P135 10文化消费结构合理化的途径P137 a对个人来说,文化消费合理性应该与文化消费主体所处的社会文明环境相适应,和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相一致,与社会的文化,文明进步对人的精神心理结构需求相一致
b对社会来说,应该体现为对社会文化消费的公平正义。c解决好国家文化消费结构合理化问题 11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和基本特点P200 双重属性: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是关于文化商品作为特殊商品形态的性质揭示,文化商品既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形态,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物的存在P200 文化商品的特点 a与生俱来的知识产权性 b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 c意义世界魅力的永久性 d价值量构成的不确定性 12公共产品的特点P217 a公益性特征 b、非竞争性 c、不可分割性
d、增加消费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e、非排他性
13文化服务及其包含内容P214 文化服务是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活动。内容:表演艺术,文化咨询,创意策划,文化物流,视听服务,文化经纪代理
14文化商品的特点P202 a与生俱来的知识产权性 b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 c意义世界魅力的永久性 d价值量构成的不确定性 16文化投资的特点P205 a文化投资的生产和非生产的双重组合性 b文化投资的较长周期性 c文化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
d文化投资收益形态的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多样统一性 17文化投资的性质和类型P246 性质: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类型: 按财力投资不同分为:国有文化投资和民有文化投资
按用途划分不同分为:固定文化资产投资和流动性文化资产投资 按筹资和运作形式不同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按投资品的质地构成程度不同分为:硬投资和软投资 18文化投资的布局及其原则 布局: 文化投资的布局是指根据文化投资的结构要求,将既定的文化投资规模在一定的范围内予以空间上的配置和地理上的安排。P260 原则
a正确确定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
b正确处理不同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c合理进行文化产业布点,正确处理不同文化行业间的分工协作,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19文化商品的价格特点P224 a文化商品价格对价值的不完全表现 b一次性价格与与多次性价格同时并存 c某种文化商品价格的非垄断性 20文化商品价格的种类
a统一价格 b浮动价格 c自由价格 P226 21文化商品的定价目标和策略 239 目标
文化商品价格的定价目标(a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b以一定投资回报率为目标c以扩大文化市场占有率为目标d以适应和避免竞争为定价目标)定价策略
a厚利限销定价策略 b薄利多销定价策略 c满意价格策略 d打折销售
22文化产业集群及其类型
第二篇: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要点
1.循环流向图,见书20。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大炮与黄油
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
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
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
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7.需求曲线: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8.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
9.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为去求增加,向左移动为需求减少
10.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
1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
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1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
14.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为供给减少
15.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
16.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二,确定曲线移动方向;三。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分析实例:66—69
17.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对于经济中的每一种物品来说,价格确保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因此,均衡价格决定了买者选择购买多少这种物品,以及买者选择生产多少这种物品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1.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
2.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
一,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比较富有弹性
二,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
三,市场定义:任何一个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都取决于我们所划定的市场范围。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比如冰激凌是一个较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容易找到其他甜点代替。
三,时间框架: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4.中点法计算两点间需求价格弹性:77页
5.各种需求曲线:
6.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价格上升将引起总收益增加;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减少。图79
一般规律:
一: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小于1,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动
二: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动
三: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价格弹性为1,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变。
其他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衡量消费者收入变动时需求量如何变动。
公式: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于另一种武林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公式: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p.s.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整数,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数
供给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公式: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3.各种供给曲线
4.供求工具的运动,见书85----89
第六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上(下)限:法定最高(低)价格
2.价格上限:
一:均衡价格低于上限,价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二:均衡价格高于上限,价格上限对市场有一种限制性约束。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的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3.价格下限:
一:均衡价格高于下限,价格下限是非限制性的二:均衡价格低于下限,价格下限是限制性的,限制性价格下限引起了过剩
4.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平衡的市场,限制性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引起过剩,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结果是出现失业。见书97页
5.税收总是由买者与卖者共同分摊。税收一直了市场活动。见书101页
6.弹性与税收归宿: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图示见书104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支付意愿:每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2.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3.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图示见书114---115
4.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
5.用攻击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价格之下攻击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图示见书118
6.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7.如果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我们说,这种高配置表现出效率。如果一种物品不是由成本最低的卖者生产的,配置就是无效率的。
8.除了效率之外,社会计划者还应该关心平等,即市场上的各个买者与卖者是否有相似的经济福利水平。
9.三个市场结果的观点
一:自由市场把物品的攻击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衡量
二: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三:自由市场生产处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
10.为了使总剩余最大化,社会计划者应该选择攻击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产量。图示见书120—121
第十章
外部性
1.外部性: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外部性的内在化:得到了报酬或者支付了报酬)
2.正(负)外部性:对旁观者的影响有利(不利)。
3.总之,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
外部性内在化。
4.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一,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对行为进行管制
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提供激励,以促使私人决策者自己来解决问题
矫正税改变了激励,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从而使资源配置向社会最适水平移动。因此,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案例分析详见168—171
5.科斯定理:在吗某些情况下,私人市场在解决外部性方面非常有效。
6.根据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
7.科斯定理说明,死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刻意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8.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9.许多情况下,在许多利益各方间达成协议是很困难的,从而科斯定理并不适用。
第十一章
1.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2.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3.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排他性
4.自然垄断的物品: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5.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6.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即一般性知识(无专利),反贫困
7.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清洁的水和空气,拥挤的道路,一些野生动物。
8.公地悲剧的理解
第15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诗琪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其所赚到的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3、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总收入(GNP)减折旧。折旧是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损耗。
4、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与国民生产净值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包括间接的企业税,但包括企业补贴,两者不同还源于由数据收集问题引起的统计误差。
5、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在完成它们对政府的义务后剩下的收入。
7、GDP(Y)的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8、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物品包括家庭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劳务包括理发医疗等无形的东西,也包括教育。
9、投资:是用于对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它是资本设备,存货,建筑物购买的总和。包括新住房支出。
10、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11、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出口)。
12、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13、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计算真实GDP时首先指定一年作为基年。
14、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衡量的是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反应了价格的变动。
15、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如果用GDP平减指数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用如下方法计算;
(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16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1、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
(1)
固定篮子:固定种类的物品及对应的数量
(2)
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3)
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用价格数据计算不同时期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
(4)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100%
(5)
计算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3、生产物价指数(PPI):衡量企业而不是消费者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
4、两个重要差别使GDP平减指数与CPI不一致
(1)
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2)
更微妙的差别设计如何对各种价格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物价总水平的数字。消费物价水平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个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这一篮子物品的构成不经常变动。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因此用来计算GDP平减指数的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自动地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如果所有价格变动的比例不同,对于各种价格加权的方法对于整个通货膨胀率就是至关重要的。(P279页)
5、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6、通货膨胀的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的美元量
7、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利率
第17章
生产与增长
1、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1)
人均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2)
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学家用来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力资本包括在早期儿童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培训中所积累的技能。
(3)
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矿藏。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种形式。
(4)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2、收益递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由增加的一单位资本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
3、追赶效应:资本的收益递减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比较穷,它就更容易实现迅速增长。
4、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P297-305了解
第20章
失业
1、就业者:这类人包括作为得到报酬的员工而工作的人,在自己的企业里工作且得到报酬的人,以及在家族企业里工作但拿不到报酬的人。
2、失业者:这类人包括能够工作且在之前十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还包括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找回工作岗位的人。
3、非劳动力:这类人包括不属于前两类的人,如全日制的学生,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
4、劳动力: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
5、失业率: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6、劳动力参工率:总成年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百分比
7、摩擦性失业:公认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有时称为摩擦性失业。通常认为这种失业可以解释较短的失业持续时间。
8、结构性失业:在某些劳动市场上课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可能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当劳动的供给量大于需要量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现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认为这种失业可以解释较长的失业持续时间。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当工资由于某些原因高于使供求均衡的水平时,就产生了这种失业。
9、工会:是一个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与雇主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工会是一种卡特尔(垄断组织)。
10、工会与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称为集体谈判。
11、罢工:如果工会和企业没有达成协议,工会就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12、三种使工资高于均衡水平的原因:最低工资发、工会、效率工资P345-35513、几种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健康、工人流动率、工人素质、工人努力程度
第21章
货币制度
1、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相互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
2、货币的种类:
(1)
商品货币:货币采取有内在价值的商品形式,如黄金
(2)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3、流动性:用来说明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4、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
5、通货:公众受众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6、活期存款: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7、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含义:指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主要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例如:股票的行情分析、企业人事管理。第二:行业和部门运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例如:石油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第三:对特定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的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2: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有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四个阶段。a: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理论。b: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以亚当·斯密为代表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探讨,试图说明这一制度与人的本性和自然的相互一致性。c: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8世纪末以萨伊、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为代表,考察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满足于对经济当事人观念和行为的条理化。后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为代表,主要有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放弃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提
3:教材主要分为导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导论主要说明西出边际效用价值论。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进行综合形成《经济学原理》。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部分说明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对资源配置及效率的影响。宏观经济学主要说明国民收入决定、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等。
第一章:导论
1:稀缺性的含义:用来提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2:生产资源:亦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和劳动时间,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以及由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3: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的相对无限性受到满足这种需要手段有限性的限制,因此人们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需要。4: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的相对无限性受到满足这种需要手段有限性的限制,因此人们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需要,相应的这些问题与节约、管理等经济的不同解释相联系。5: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6:机会成本的含义: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社会的选择就是权衡好处与成本的过程,经济问题的解决归结为就是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7: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和为谁生产(及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间进行分配)。8:经济学的定义:即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就是研究资源配置及效率的一门学科。9:资源使用效率的含义:即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10:自由放任的含义: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11: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含义: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制定分配规则。12:混合经济制度的含义:指由两种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13:混合经济制度如何配置资源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当在市
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14:微观经济学的含义:是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商品或投入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配置问题。15:宏观经济学的含义:是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市场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16: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首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这些资源总量的决定问题,都是研究对方假定不变的东西。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最后:宏观经济学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事实上,微观经济学中成立的结论在宏观经济学中未必存在。因此而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名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3.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4.资本边际效率:它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由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6.充分就业量: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7.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8.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9.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11.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或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2.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
13.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14.古典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它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15.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16.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7.菲利普斯曲线: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8.需求管理: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整和控制。
19.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0.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1.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22.GDP折算指数: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23.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24.法定准备金率:按法定准备率提取的准备金。
25.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6.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27.潜在国民收入:也称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指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值。
28.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9.实际工资:货币工资w除以价格水平p。
30.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31.政府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2.简述区别名义GDP和实际GDP的理由?
名义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某一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产品的价格变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用名义GDP指标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势必包含虚假的信息,因为总产出的变化可能是由价格变化的因素引起的,因此为了准确地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一般我们用GDP价格矫正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进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换算。GDP价格矫正指数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的幅度。
3.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其消费函数有以下三个特性:(1)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随收入增减而增减;(2)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但小于1,即0<△C/△Y<1;(3)MPC 4.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为APCc y,即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为MPCc y,即考 察消费支出变动量与收入变动量之间的关系。MPC总是大于0小于1,因为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完全不增加消费,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通常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储蓄。而APC不同,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0时也要有必须的消费,甚至借款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显然会太于1。 5.为什么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当政府征收定额税和比例税时,设比例税的税率为t,边际消费倾向为b,则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kb k11b(1t)-b 1b(1t),即每增加一元的政府购买支出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而税收乘数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支出增加1元,一开始就会使总支出即总需求增加1元。但是,减税1元,只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这1元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0.8元),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储蓄(0.2元)。因此,减税1元仅使总需求增加0.8元。由于总生产或者说总收入由总支出即总需求决定,因此,减税1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1元对收入的影响大。所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定额税乘数)的绝对值。结果是: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大于改变税收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6.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利息率的变动对此有什么作用? 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由需求决定的,当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对外部门时,需求由技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由于投资需求被假定为是外生决定的,因此,利息率的变动对需求没有影响;而消费需求与利息率也无关,因而利息率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投资乘数为 kiTki11b(1t),而在四部经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为 量),其中11b(1t)(表示每增加1元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为投资的边际进口倾向。四部门经济中,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所k1 1b(1t)k1 1b(1t)以四部门的投资乘数i小于三部门i。 8.简述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关系。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9.简述IS-LM模型,并指出它的主要应用 IS--LM模型是说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商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储蓄,产品市场均衡方程为。由于利率上升通过减少投资支出降低总需求,所以IS曲线是向下倾斜的。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由于货币实际需求随收入上升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当货币供给量给定时,LM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点。 10.资本边际效率为什么递减? 投资的回报率一般是随着投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其主要原因是:(1)随着投资规模的递增,产品供给将增加,产品价格随之下降,预期收益会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存量增加,资本资产之成本会增加,也会降低预期收益。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随投资增加而递减,在短期内主要由于资本物成本上升,在长时期内主要在于资本存量的大量积累,资本存量的大量积累意味着其稀缺性日益减少,从而借贷资本的利息率趋近于零。 11.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的类型? (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3)投机动机 12.LM曲线三个区域的经济涵义及其对应的的经济状况 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右上倾斜线和垂直线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分别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对应于经济萧条时期,经济在远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运行。古典区域对应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在充分就业的水平运行。中间区域介于二者之间。在古典区域,利率r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人们手持的货币均为交易所需,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为0,LM的斜率趋向无穷大,呈现为直线状态。在凯恩斯区域,由于利率r已经很低而债券价格很高,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人们宁可手中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无限大;即出现所谓流动性陷阱,LM呈现水平线状态。介于上述两个区域中间的则为中间区域。 13.西方国家财政包括哪些内容? 西方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和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方面构成。 14.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其包括的内容。 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15.为什么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机制? 因为活期存款就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一便随时开支票使用。所以银行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货币供给量得增加。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率。 16.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就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多少;第二,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若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则LM曲线较平缓,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条件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得就较少,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小;从第二点看,若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曲线较平缓,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17.分析LM曲线的斜率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交易需求敏感程度q。当投机需求函数一定肘,如果货币的交易需求对收入的变动很敏感,即q值越大,则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收入只需变动较小幅度,就可保持货币市场均衡,从而LM曲线较陡峭,其斜率也较大。反之,LM曲线较平缓,其斜率也较小。(2)投机需求敏感程度h。当货币交易需求函数一定时,如果技机需求对利率的变化越灵敏,即h值越大,则利率变动一定幅度,L2变动的幅度就越大,从而LM曲线越平缓,其斜率也越小。反之,投机需求曲线越陡峭,LM曲线也越陡峭,其斜率也越大。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一,支出乘数小。二,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18.比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里讲的总需求曲线一般认为是个人需求的加总,其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是通过消费者选择理论推出来的,一般只说明需求的一般性质。而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是按照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需求曲线,其二者性质应该是相同的(需求定理),但是表述方式和理论的基础不相同,最后分析的用处也不相同。19.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20.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需求曲线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影响供给曲线的: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21.在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当政府支出增加时,价格水平、总产出、利率和就业量如何变化? 古典总供曲线为一条垂直的曲线,即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等幅提高,总产出和就业量保持不变。 22.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 如何将总供给曲线与厂商的供给曲线联系在一起?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理论。①粘性工资: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的变化。物价上升,实际工资减少,利润增加,就业增加,总供给增加。②粘性价格:短期中价格的调整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由于企业调整价格存在菜单成本。物价上升时,企业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销售增加,生产增加,总供给增加;反之,总供给减少。③错觉理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市场变动发生错误,做出错误的决策。当物价上升时,增加供给;反之,减少供给。以上三个理论表明,短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为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垂直。23.如何理解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磨擦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一般认为充分就业不是百分之百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排除象磨擦失业这样的失业情况存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24.失业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销毁掉了。从产出核算的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25.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你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四·结构性通货膨胀。起因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五·通货膨胀的持续。 26.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二·紧缩性货币政策1.公开市场业务2.提高贴现率3.提高法定准备率 三·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1.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的标准2.公布工资——物价指导线3.实行工资—物价管理 四·对外经济管理 五·供给管理 27.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权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起失业。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附录:当前我国通胀成因及治理 一、按照物价上涨的程度,通货膨胀可分为:1.温和的通胀:年物价上涨率在5%以内。2.严重的通胀:年物价上涨率在5-10%之间。3.奔腾式通胀:年物价上涨率在两位数以内。4.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超过3位数。 二、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特点 (一)此次物价上涨发生在全球性通胀背景下 (二)此次物价上涨结构性特征明显 (三)此次物价成因比较复杂 (四)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受影响较大 (五)此次物价伴随着房价和房租暴涨 三、此次通货膨胀的危害和影响:1.有可能会影响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复苏向好的良好态势。2.不利于缺乏物质资产的广大中下层社会群体财富的积累,加剧社会两极分化。3.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四、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1.总需求过剩: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上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国外因素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1.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下调存款准备金率。3.社会信贷总额激增。 (二)巨额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人民币过度投放 (三)工资上涨、地价上涨、环境保护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四)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美元泛滥,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 (五)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极端气候加剧了国内农产品涨价预期 五、我国对此轮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 (二)加强资本管制,严控国外热钱流入 (三)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农产品(粮食)供应 (四)行政和经济、法律手段相结合,稳定市场流通 (五)防止资产泡沫膨胀推高物价 (六)人民币适当升值,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 六、我国此轮通胀的走势展望 可控因素: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加强资本管制严控热钱流入,压缩政府投资抑制需求。 不可控因素:1.天气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产品和食品价格;2.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3.国外有关国家政治局势,影响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 1、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思路 2、用经济衰退降低通货膨胀 3、收入政策:工资和物价控制 4、道德劝说 5、改变预期 宏观经济学参考资料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原因 版本一: 一是土地价格、建筑安装和融资成本上升导致的成本推动的房地产价格上涨; 二是居民购房能力大幅度提高、流动性过剩、短期投机资金和外资大量流入房地产业导致的需求拉动的房地产价格上涨; 三是房保障制度、房地产税收制度、土地政策和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等制度缺陷对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影响; 四是利益集团的市场操纵和心理因素对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影响。版本二: 首先,土地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基础。 其次,投机需求膨胀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诱因。 再有,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助燃剂。 对民生、我国经济影响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越过了温饱阶段而进入小康阶段,自有住房对居民而言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随着经济发展和房屋建设效率的提高,购买自有住房对居民而言应该越来越轻松和容易,从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福利。 二是中国的财富大规模投向了房地产,全国人民为房子而疯狂,这必然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不足,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是房地产业不能仅仅为少数富人服务,而必须面向广大普通百姓,以高房价为标志的房地产泡沫抑制了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使很大一快住房需求消失,这将给该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2.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 3.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准备金。 从国际上的惯例来说,大部分国家喜欢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因为这是市场手段,不会产生经济动荡,但对于我国来说,公开市场操作(虽然近期不断调高央票率)的规模还是比较少,这主要还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央票或者国债的二级市场不够完善。 而我国最常用的工具是调整准备金,但调整准备金在我国的作用也没有国外那么有效,这主要还是我国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过高,调高准备金,对商业银行影响不是很大,这也是07年不断上调准备金却无法抑制房地产价格的原因。 如果上述的一系列货币收紧措施还是无法抑制过快通胀的话,央行接下来会考虑采纳提高基准利率的方法。 4.制造业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注:这类现象需要追溯到5、6年前,实则最近中国制造业增速已日趋放缓,其他高附加值的产业正迅速兴起,因此老师所述观点仁者见仁) 从制造业增长规律看,具有短期扩张能力,能够迅速进入高增长的是加工工业;而原材料工业则短期内不能迅速扩张,它受到自身投资周期较长的制约,也受到其上游产业--采掘业的制约。因此,凡是制造业(或工业)出现高速增长(增速超过10%),一般均为加工工业的迅速扩张所拉动,同时也必然带动原材料工业的适应性较快增长。 而且制造业永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制造业发展的模式有三,一是数量扩张,二是内部结构变化,三是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群。而现在比较现实的重点是结构变化。机械、汽车、电子、医药、精细化工、飞机是重点。其中,汽车和电子的体量、拉动力最大,但中华民族企业都失去主导权。飞机是最高端,但还需要长期积累,不是短期能做好的。一般机械和电力设备是现阶段中国最有可能形成全球优势的。但这两个行业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靠高能耗产业带动。可能会阶段性的面临不利的需求环境。医药,中国只有制造没有研发,而研发在这个行业是关键因素。 5.通货膨胀与GDP关系(注:具体理论知识结合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见课本,这里结合汇率角度给出观点) 近年来,人民币名义上对美元升值,但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远不抵美元贬值的幅度,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包括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等均处于贬值状态,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是一种名义上升值实际上贬值的状态。表面上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是一种矛盾的现象,实际上人民币对外贬值与对内贬值却是一致的。在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不断加剧以及人民币对外实际上处于贬值的状态背景下,当前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因此,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不断加剧以及人民币对外实际上处于贬值的状态才是当前我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GDP虚高的原因之一。 6.最低工资法 利: 保障工人薪资:当社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时,工人面对裁员减薪的威胁下,没有协商的能力,雇主有可能趁机将工人的工资压低。有了最低工资,低收入人士就业就能取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薪金。 维护工人的尊严: 最低工资可以解决部分雇主剥削工资的问题,还有利解决低技术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却很低的「在职贫穷」现象,使他们免被歧视。 维持社会稳定: 工人的收入增加,社会的消费水准亦可望随之提高,有利于造成经济繁荣。同时低收入人士的薪金有保障,有机会减少因低收入而衍生的社会问题,如自杀、犯罪、家庭暴力等。 各行业的职位增长:最低工资对宏观经济的正面作用──工人的购买力改善能带动各行业的职位增长。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刺激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由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特别是全覆盖型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给劳动者正常劳动应该获得的工资报酬设定了最低保障线,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必然刺激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 有利于扭转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路径: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扭转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路径。相当长时期以来,我国不少地方基于对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定,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建立在低劳动成本的基础之上,甚至走入“低技术陷阱”,形成了对低劳动成本的路径依赖。 弊:最低工资是一种价格下限(price floor),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弊端。其弊端之一是影响自由市场的运作;弊端之二是弱势社群或将被牺牲:受最低工资的影响,雇主会倾向选择身体健全以及技术较高的工人,无形中减少了弱势社群在劳动市场的生存空间;弊端之三是最低工资标准可能让劳力优势难以发挥:政府对工资——市场价格信息的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通过最低工资法直接干预劳动力市场运行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丧失一部分竞争优势。 7.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受益受损关系(从定义理解) 粘性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容易发生变动,而弹性就是指价格非常灵活。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随着供求变化而不断的发生变动,具有相当的弹性,从而可以促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有官定,不随市场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具有粘性。更深入一点地说,这是模型建立的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条件。凯恩斯就认为在为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价格具有粘性,当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随着货币供给的变化,价格就是弹性的。 如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使物价总水平上升时,由于工资具有粘性,可以相对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当工人实际工资降低时,降低了产品成本中的工资成本,单位工资的产出就会增加,企业利润也相应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后,就会扩大产量以谋取更大的利润,这就会雇用更多的工人,促使就业率上升。 而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名义价格粘性论包括菜单成本论,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另外还有交错调整价格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而实际价格粘性论包括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8.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 消费者的一生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不同。不同阶段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消费者一生中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也会不同。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收入就很高,有些人一辈子收入低。比较多的消费者,其生命周期中会有两种阶段。在有些阶段,收入不够他们消费;在另一些阶段,其收入会高过消费支出。比如一些体力劳动者,年轻时收入比较低,但是消费需要却相对较高;到了中年,收入增加,可以高过现期的消费支出;到了年老的时候,收入又有可能减少,入不敷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结论:整个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与总储蓄。比如,社会中的年轻人与老年人所占比例大,则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较高、储蓄倾向就较低;中年人比例大,则社会的储蓄倾向较高、消费倾向较低。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也分析了其他一些影响消费与储蓄的因素,比如高遗产税率会促使人们减少欲留给后代的遗产从而增加消费,而低的遗产税率则对人们的储蓄产生激励、对消费产生抑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会使储蓄减少等等。 显然,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不一样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或注重长时期甚至是一生的生活消费,人们对自己一生的消费作出计划,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大满足;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则把一定时期的消费与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联系起来,是短期分析。 9.投资决定取决于利率 投资主要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收益(即每一单位新增资本投入能够产生的收益)和利率。资本的边际收益代表了投资的收益,而利率代表了投资的成本(因为企业为了获得用于投资的资本,必须向资本所有者支付利息以弥补他们对资本的让渡)。只要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高于利率,投资就有利可图,企业也就越倾向于增加投资。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随资本投入量递减,因此企业增加投资的行为将持续到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下降到与利率相等为止,此时企业实现了投资的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利率越高,投资越少。利率越低,投资将越多。在古典经济学家的眼中,投资代表了对资本的需求,储蓄是资本的供给,而利率则是资本的租金价格。因此,当资本的供求达到均衡时,就决定了资本的均衡价格,也就是均衡的利率水平。由于储蓄和投资均是由实物层面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古典理论中的利率也是指实际利率。并且,利率对于投资和储蓄具有自发调节均衡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不会出现长期的供求失衡,它将通过利率的自发调节作用自动趋于充分就业水平。 10.备选题最后一题 联储就是中央银行,央行的再贷款不可能无限制,它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宏观调控工具之一(可查阅央行的职能)。特别是在紧缩银根时,会限制在贷款或收回以前发放的再贷款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而如果如题所述大量贷发货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②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通货膨胀的原因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的特点 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通货膨胀的类型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 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 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通货膨胀的后果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货紧缩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就是从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纸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 ①增加税收。 ②提高贴现率和减少信贷总额。 通过这些办法抑制总需求,使之接近于总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来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 ①颁布价格指导线。 ②以减税等手段刺激企业实行低价。 ③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 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的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而只是把它作为对通货膨胀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其结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相反却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第五篇: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摘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