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农业发展银行经济学、法律部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1 20: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9农业发展银行经济学、法律部分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9农业发展银行经济学、法律部分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2019农业发展银行经济学、法律部分知识点总结

山东银行招聘网:www.xiexiebang.com

2019农业发展银行经济学、法律部分知识点总结

大家还记得之前小编有写过农发的真题比例表啥的吧,在那篇备考攻略中,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行测、金融、会计的分析。在这么一个农发行网申最后一天的日子里,小编又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给大家悄悄再分享一波其他知识点吧,比如经济学、法律啥的。和山东银行招聘网(jrexam)小编一起来看看!

虽然看过一次,但是我们再巩固一遍这个去年试题比例表吧。

山东银行招聘网:www.xiexiebang.com

大家可以简单的看下这个比例,下面“重点”来了。

一、经济学

根据近两年农业发展银行笔试题目,经济学专业课在2017年共涉及5题,在2018年共涉及4题。2017年考试题目大多源自于百科知识,2018年考试侧重于对经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具体考点如下:

第一部分 经济学导论

主要包括资源的稀缺性、理性人假设、经济模型、宏微观经济学的对比。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主要包括分别为供给、需求和供求平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等。供求定理这一知识点可能要稍难理解,另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要

山东银行招聘网:www.xiexiebang.com

讲清楚,避免让学生混淆。另需要重点需要老师讲解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另恩格尔定律老师需详细讲解。

第二章 市场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与利润的相关基础概念和图像、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和手段—价格歧视、四种寡头垄断模型、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的四个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外部性、公共物品的相关知识需老师详细讲解。

二、法律真题考情

下面以2016年11月19日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和2017年12月3日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真题为例,做出考点说明:

法律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宪法、民法和商经法等内容。宪法主要考查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民法主要考查了人身权、民事责任、合同法、物权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商经法主要考查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中民法和商经法为考试重点,主要以直接考查知识点的形式考查,考查难度较小,建议授课老师上课时要突出识记类重点。

山东银行招聘网:www.xiexiebang.com

时政部分考查内容包括政策性文件和时事新闻,主要考查了近三个月的政策性文件和时事新闻的内容,难度较小。

山东银行招聘网(jrexam)小编提醒各位考试,这么厉害的政策性银行要非常努力才能进哦,大家一定要认真备考!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 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6.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11.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15.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正常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又可进一步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

劣等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

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第三章 效用论

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等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

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诗,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总效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风险:在消费者知道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第四章 生产论

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成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短期: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劳动的总产量TP 至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等成本线: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二、简答题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3 需求价格弹性受那些因素影响 « 替代品的可得性 « 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 考察期的长短

« 商品对消费者重要程度或偏好 « 用途广泛性 归纳预算线变动的四种情况,并作图说明 消费者的收入I或商品价格P1和P2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预算线的变动有以下四种情况:

« 预算线与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

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

如图所示,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使预算线AB向右平移至A'B’;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 使预算线AB向左平移至A''B''。

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预算线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及相应截距变化。

如图所示,商品1的价格P1下降,则使预算线AB移至AB’;商品1的价格P1提高,则使预算线AB移至AB''。在右图中,商品2的价格下降和提高,分别使预算线AB移至A'B和A''B。5.导致需求变化的因素影响 « 相关商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收入水平« 消费者的喜爱 « 人口因素

6.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根据P=MC确定自己的产量时,企业的均衡决策将出现的5种可能性

« 当市场价格处于P1的水平时,均衡产量为Q1,由于在该点处产品的价格要高于AC,因而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 当市场价格为P2时,厂商生产Q2,价格与AC持平,厂商盈亏相抵 « 当市场价格为P3时,厂商生产Q3,由于价格低于AC,厂商将出现亏损,但由于价格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如果厂商进行生产,则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外,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所以厂商仍然可以生产

« 当价格处于P4时,均衡产量为Q4,价格刚好能够弥补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出于短期停业点上 « 当市场价格低于P4时,厂商不再生产

第三篇: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要点

1.循环流向图,见书20。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大炮与黄油

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

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

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

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7.需求曲线: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8.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

9.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为去求增加,向左移动为需求减少

10.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

1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

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1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

14.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为供给减少

15.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

16.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二,确定曲线移动方向;三。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分析实例:66—69

17.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对于经济中的每一种物品来说,价格确保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因此,均衡价格决定了买者选择购买多少这种物品,以及买者选择生产多少这种物品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1.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

2.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

一,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比较富有弹性

二,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

三,市场定义:任何一个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都取决于我们所划定的市场范围。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比如冰激凌是一个较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容易找到其他甜点代替。

三,时间框架: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4.中点法计算两点间需求价格弹性:77页

5.各种需求曲线:

6.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价格上升将引起总收益增加;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减少。图79

一般规律:

一: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小于1,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动

二: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动

三: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价格弹性为1,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变。

其他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衡量消费者收入变动时需求量如何变动。

公式: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于另一种武林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公式: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p.s.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整数,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数

供给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公式: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3.各种供给曲线

4.供求工具的运动,见书85----89

第六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上(下)限:法定最高(低)价格

2.价格上限:

一:均衡价格低于上限,价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二:均衡价格高于上限,价格上限对市场有一种限制性约束。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的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3.价格下限:

一:均衡价格高于下限,价格下限是非限制性的二:均衡价格低于下限,价格下限是限制性的,限制性价格下限引起了过剩

4.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平衡的市场,限制性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引起过剩,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结果是出现失业。见书97页

5.税收总是由买者与卖者共同分摊。税收一直了市场活动。见书101页

6.弹性与税收归宿: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图示见书104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支付意愿:每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2.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3.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图示见书114---115

4.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

5.用攻击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价格之下攻击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图示见书118

6.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7.如果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我们说,这种高配置表现出效率。如果一种物品不是由成本最低的卖者生产的,配置就是无效率的。

8.除了效率之外,社会计划者还应该关心平等,即市场上的各个买者与卖者是否有相似的经济福利水平。

9.三个市场结果的观点

一:自由市场把物品的攻击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衡量

二: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三:自由市场生产处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

10.为了使总剩余最大化,社会计划者应该选择攻击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产量。图示见书120—121

第十章

外部性

1.外部性: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外部性的内在化:得到了报酬或者支付了报酬)

2.正(负)外部性:对旁观者的影响有利(不利)。

3.总之,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

外部性内在化。

4.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一,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对行为进行管制

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提供激励,以促使私人决策者自己来解决问题

矫正税改变了激励,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从而使资源配置向社会最适水平移动。因此,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案例分析详见168—171

5.科斯定理:在吗某些情况下,私人市场在解决外部性方面非常有效。

6.根据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

7.科斯定理说明,死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刻意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8.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9.许多情况下,在许多利益各方间达成协议是很困难的,从而科斯定理并不适用。

第十一章

1.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2.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3.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排他性

4.自然垄断的物品: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5.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6.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即一般性知识(无专利),反贫困

7.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清洁的水和空气,拥挤的道路,一些野生动物。

8.公地悲剧的理解

第15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诗琪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其所赚到的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3、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总收入(GNP)减折旧。折旧是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损耗。

4、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与国民生产净值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包括间接的企业税,但包括企业补贴,两者不同还源于由数据收集问题引起的统计误差。

5、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在完成它们对政府的义务后剩下的收入。

7、GDP(Y)的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8、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物品包括家庭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劳务包括理发医疗等无形的东西,也包括教育。

9、投资:是用于对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它是资本设备,存货,建筑物购买的总和。包括新住房支出。

10、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11、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出口)。

12、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13、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计算真实GDP时首先指定一年作为基年。

14、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衡量的是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反应了价格的变动。

15、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如果用GDP平减指数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用如下方法计算;

(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16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1、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

(1)

固定篮子:固定种类的物品及对应的数量

(2)

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3)

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用价格数据计算不同时期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

(4)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100%

(5)

计算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3、生产物价指数(PPI):衡量企业而不是消费者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

4、两个重要差别使GDP平减指数与CPI不一致

(1)

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2)

更微妙的差别设计如何对各种价格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物价总水平的数字。消费物价水平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个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这一篮子物品的构成不经常变动。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因此用来计算GDP平减指数的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自动地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如果所有价格变动的比例不同,对于各种价格加权的方法对于整个通货膨胀率就是至关重要的。(P279页)

5、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6、通货膨胀的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的美元量

7、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利率

第17章

生产与增长

1、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1)

人均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2)

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学家用来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力资本包括在早期儿童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培训中所积累的技能。

(3)

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矿藏。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种形式。

(4)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2、收益递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由增加的一单位资本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

3、追赶效应:资本的收益递减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比较穷,它就更容易实现迅速增长。

4、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P297-305了解

第20章

失业

1、就业者:这类人包括作为得到报酬的员工而工作的人,在自己的企业里工作且得到报酬的人,以及在家族企业里工作但拿不到报酬的人。

2、失业者:这类人包括能够工作且在之前十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还包括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找回工作岗位的人。

3、非劳动力:这类人包括不属于前两类的人,如全日制的学生,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

4、劳动力: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

5、失业率: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6、劳动力参工率:总成年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百分比

7、摩擦性失业:公认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有时称为摩擦性失业。通常认为这种失业可以解释较短的失业持续时间。

8、结构性失业:在某些劳动市场上课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可能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当劳动的供给量大于需要量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现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认为这种失业可以解释较长的失业持续时间。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当工资由于某些原因高于使供求均衡的水平时,就产生了这种失业。

9、工会:是一个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与雇主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工会是一种卡特尔(垄断组织)。

10、工会与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称为集体谈判。

11、罢工:如果工会和企业没有达成协议,工会就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12、三种使工资高于均衡水平的原因:最低工资发、工会、效率工资P345-35513、几种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健康、工人流动率、工人素质、工人努力程度

第21章

货币制度

1、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相互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

2、货币的种类:

(1)

商品货币:货币采取有内在价值的商品形式,如黄金

(2)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3、流动性:用来说明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4、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

5、通货:公众受众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6、活期存款: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7、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含义:指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主要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例如:股票的行情分析、企业人事管理。第二:行业和部门运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例如:石油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第三:对特定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的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2: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有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四个阶段。a: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理论。b: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以亚当·斯密为代表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探讨,试图说明这一制度与人的本性和自然的相互一致性。c: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8世纪末以萨伊、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为代表,考察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满足于对经济当事人观念和行为的条理化。后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为代表,主要有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放弃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提

3:教材主要分为导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导论主要说明西出边际效用价值论。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进行综合形成《经济学原理》。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部分说明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对资源配置及效率的影响。宏观经济学主要说明国民收入决定、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等。

第一章:导论

1:稀缺性的含义:用来提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2:生产资源:亦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和劳动时间,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以及由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3: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的相对无限性受到满足这种需要手段有限性的限制,因此人们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需要。4: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的相对无限性受到满足这种需要手段有限性的限制,因此人们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需要,相应的这些问题与节约、管理等经济的不同解释相联系。5: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6:机会成本的含义: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社会的选择就是权衡好处与成本的过程,经济问题的解决归结为就是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7: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和为谁生产(及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间进行分配)。8:经济学的定义:即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就是研究资源配置及效率的一门学科。9:资源使用效率的含义:即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10:自由放任的含义: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11: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含义: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制定分配规则。12:混合经济制度的含义:指由两种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13:混合经济制度如何配置资源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当在市

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14:微观经济学的含义:是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商品或投入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配置问题。15:宏观经济学的含义:是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市场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16: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首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这些资源总量的决定问题,都是研究对方假定不变的东西。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最后:宏观经济学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事实上,微观经济学中成立的结论在宏观经济学中未必存在。因此而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名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3.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4.资本边际效率:它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由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6.充分就业量: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7.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8.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9.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11.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或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2.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

13.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14.古典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它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15.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16.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7.菲利普斯曲线: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8.需求管理: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整和控制。

19.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0.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1.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22.GDP折算指数: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23.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24.法定准备金率:按法定准备率提取的准备金。

25.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6.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27.潜在国民收入:也称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指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值。

28.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9.实际工资:货币工资w除以价格水平p。

30.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31.政府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2.简述区别名义GDP和实际GDP的理由?

名义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某一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产品的价格变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用名义GDP指标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势必包含虚假的信息,因为总产出的变化可能是由价格变化的因素引起的,因此为了准确地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一般我们用GDP价格矫正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进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换算。GDP价格矫正指数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的幅度。

3.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其消费函数有以下三个特性:(1)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随收入增减而增减;(2)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但小于1,即0<△C/△Y<1;(3)MPC

4.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为APCc

y,即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为MPCc

y,即考

察消费支出变动量与收入变动量之间的关系。MPC总是大于0小于1,因为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完全不增加消费,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通常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储蓄。而APC不同,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0时也要有必须的消费,甚至借款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显然会太于1。

5.为什么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当政府征收定额税和比例税时,设比例税的税率为t,边际消费倾向为b,则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kb

k11b(1t)-b

1b(1t),即每增加一元的政府购买支出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而税收乘数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支出增加1元,一开始就会使总支出即总需求增加1元。但是,减税1元,只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这1元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0.8元),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储蓄(0.2元)。因此,减税1元仅使总需求增加0.8元。由于总生产或者说总收入由总支出即总需求决定,因此,减税1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1元对收入的影响大。所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定额税乘数)的绝对值。结果是: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大于改变税收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6.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利息率的变动对此有什么作用?

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由需求决定的,当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对外部门时,需求由技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由于投资需求被假定为是外生决定的,因此,利息率的变动对需求没有影响;而消费需求与利息率也无关,因而利息率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投资乘数为

kiTki11b(1t),而在四部经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为

量),其中11b(1t)(表示每增加1元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为投资的边际进口倾向。四部门经济中,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所k1

1b(1t)k1

1b(1t)以四部门的投资乘数i小于三部门i。

8.简述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关系。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9.简述IS-LM模型,并指出它的主要应用

IS--LM模型是说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商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储蓄,产品市场均衡方程为。由于利率上升通过减少投资支出降低总需求,所以IS曲线是向下倾斜的。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由于货币实际需求随收入上升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当货币供给量给定时,LM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点。

10.资本边际效率为什么递减?

投资的回报率一般是随着投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其主要原因是:(1)随着投资规模的递增,产品供给将增加,产品价格随之下降,预期收益会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存量增加,资本资产之成本会增加,也会降低预期收益。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随投资增加而递减,在短期内主要由于资本物成本上升,在长时期内主要在于资本存量的大量积累,资本存量的大量积累意味着其稀缺性日益减少,从而借贷资本的利息率趋近于零。

11.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的类型?

(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3)投机动机

12.LM曲线三个区域的经济涵义及其对应的的经济状况

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右上倾斜线和垂直线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分别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对应于经济萧条时期,经济在远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运行。古典区域对应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在充分就业的水平运行。中间区域介于二者之间。在古典区域,利率r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人们手持的货币均为交易所需,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为0,LM的斜率趋向无穷大,呈现为直线状态。在凯恩斯区域,由于利率r已经很低而债券价格很高,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人们宁可手中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无限大;即出现所谓流动性陷阱,LM呈现水平线状态。介于上述两个区域中间的则为中间区域。

13.西方国家财政包括哪些内容?

西方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和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方面构成。

14.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其包括的内容。

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15.为什么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机制?

因为活期存款就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一便随时开支票使用。所以银行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货币供给量得增加。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率。

16.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就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多少;第二,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若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则LM曲线较平缓,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条件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得就较少,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小;从第二点看,若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曲线较平缓,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17.分析LM曲线的斜率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交易需求敏感程度q。当投机需求函数一定肘,如果货币的交易需求对收入的变动很敏感,即q值越大,则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收入只需变动较小幅度,就可保持货币市场均衡,从而LM曲线较陡峭,其斜率也较大。反之,LM曲线较平缓,其斜率也较小。(2)投机需求敏感程度h。当货币交易需求函数一定时,如果技机需求对利率的变化越灵敏,即h值越大,则利率变动一定幅度,L2变动的幅度就越大,从而LM曲线越平缓,其斜率也越小。反之,投机需求曲线越陡峭,LM曲线也越陡峭,其斜率也越大。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一,支出乘数小。二,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18.比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里讲的总需求曲线一般认为是个人需求的加总,其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是通过消费者选择理论推出来的,一般只说明需求的一般性质。而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是按照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需求曲线,其二者性质应该是相同的(需求定理),但是表述方式和理论的基础不相同,最后分析的用处也不相同。19.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20.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需求曲线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影响供给曲线的: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21.在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当政府支出增加时,价格水平、总产出、利率和就业量如何变化? 古典总供曲线为一条垂直的曲线,即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等幅提高,总产出和就业量保持不变。

22.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

如何将总供给曲线与厂商的供给曲线联系在一起?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理论。①粘性工资: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的变化。物价上升,实际工资减少,利润增加,就业增加,总供给增加。②粘性价格:短期中价格的调整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由于企业调整价格存在菜单成本。物价上升时,企业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销售增加,生产增加,总供给增加;反之,总供给减少。③错觉理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市场变动发生错误,做出错误的决策。当物价上升时,增加供给;反之,减少供给。以上三个理论表明,短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为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垂直。23.如何理解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磨擦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一般认为充分就业不是百分之百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排除象磨擦失业这样的失业情况存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24.失业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销毁掉了。从产出核算的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25.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你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四·结构性通货膨胀。起因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五·通货膨胀的持续。

26.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二·紧缩性货币政策1.公开市场业务2.提高贴现率3.提高法定准备率 三·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1.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的标准2.公布工资——物价指导线3.实行工资—物价管理 四·对外经济管理 五·供给管理

27.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权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起失业。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附录:当前我国通胀成因及治理

一、按照物价上涨的程度,通货膨胀可分为:1.温和的通胀:年物价上涨率在5%以内。2.严重的通胀:年物价上涨率在5-10%之间。3.奔腾式通胀:年物价上涨率在两位数以内。4.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超过3位数。

二、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特点

(一)此次物价上涨发生在全球性通胀背景下

(二)此次物价上涨结构性特征明显

(三)此次物价成因比较复杂

(四)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受影响较大

(五)此次物价伴随着房价和房租暴涨

三、此次通货膨胀的危害和影响:1.有可能会影响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复苏向好的良好态势。2.不利于缺乏物质资产的广大中下层社会群体财富的积累,加剧社会两极分化。3.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四、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1.总需求过剩: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上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国外因素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1.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下调存款准备金率。3.社会信贷总额激增。

(二)巨额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人民币过度投放

(三)工资上涨、地价上涨、环境保护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四)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美元泛滥,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

(五)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极端气候加剧了国内农产品涨价预期

五、我国对此轮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

(二)加强资本管制,严控国外热钱流入

(三)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农产品(粮食)供应

(四)行政和经济、法律手段相结合,稳定市场流通

(五)防止资产泡沫膨胀推高物价

(六)人民币适当升值,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

六、我国此轮通胀的走势展望

可控因素: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加强资本管制严控热钱流入,压缩政府投资抑制需求。

不可控因素:1.天气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产品和食品价格;2.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3.国外有关国家政治局势,影响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

1、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思路

2、用经济衰退降低通货膨胀

3、收入政策:工资和物价控制

4、道德劝说

5、改变预期

下载2019农业发展银行经济学、法律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9农业发展银行经济学、法律部分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通用技术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部分知识点总结 、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摘录总结

    宏观经济学参考资料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原因 版本一: 一是土地价格、建筑安装和融资成本上升导致的成本推动的房地产价格上涨; 二是居民购房能力大幅度提高、流动性过剩、短期投......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二章

    学好经济学 其实在于你多课本的知识点是否予以总结 而并不在于你把课本看了几遍以下是我自己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 对每章的只是总结 不知道是否适合大家供大家参考吧大家可以......

    AP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三立教育ap.sljy.com AP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三立在线AP频道为大家带来AP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文,希望对大家AP备考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尽请关注三立在线AP频道! AP宏观经......

    西方经济学 知识点范文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一章 引论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 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Ps:全手打,有错别字谅解。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1.产业是具体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P4 2.战略关联分类法 P6 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 劳动的概念与动因、劳动的特征与分类、劳动是生产诸要素的主体(劳动的双重功能) 2. 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因素、劳动关系(具体内容) 3. 劳动力基本概念及特征(性质) 4. 劳动力自......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1、入世;入世和分税制。国企三年脱困并列为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长达15变的入世谈判改变了几千条工业管理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工 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不仅入世后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