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闲置厂房要项目 向闲置土地要指标(大全)
向闲置厂房要项目 向闲置土地要指标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资源观,克服土地资源要素制约,谋求紧约束条件下的发展,应把重心放在盘活闲置土地、盘活闲置厂房上。目前,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和操作都比较成熟。下一步应围绕盘活闲置厂房,实施以闲置厂房招商,在观念上实现从项目落地向落户的转变,达到向闲置厂房要项目、向闲置土地要指标的目标,从而推进盘活闲置厂房与引进外资的有机结合。
一、盘活闲置厂房破解发展瓶颈
目前,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初创时期的粗放式招商,以及部分项目的盲目建设,造成一些项目落实不到位,出现了大量厂房闲置现象,给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量的厂房被闲置,降低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另一方面,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指标的紧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资料表明:截止2007年底,我市闲置厂房总建筑面积 25.2074 万平方米(指用于出租的标准厂房尚未出租),在建建筑面积56.4146 万平方米,合计81.6220 万平方米。如按照外资每亩 55 美元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 0.8 测算,可有效解决 1530.4亩建设用地指标、引进外资 84172万美元。
二、盘活闲置厂房的优势
盘活存量闲置厂房,是缓解发展与用地矛盾的一条在夹缝中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举措。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闲置厂房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以存量扩增量的目标。实施闲置厂房招商,也就是新签项目使用闲置厂房进行落户,而不需新增建设用地进行落地。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扩大了当地政府的经济总量,是一举二得的好事。
2、减少政府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企业的运作。闲置厂房的利用,不但能够减少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而且为入住企业节省了大笔前期建设费用、缩短建设周期,有利其尽快投入生产和打造市场,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3、盘活了存量资源,拓宽了发展空间。盘活存量闲置厂房,既增加了闲置厂房业主的收入,又解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提高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也减轻了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保障发展的压力。
三、对盘活闲置厂房的设想
积极盘活闲置厂房,在用地和发展之间找到一条左右兼顾的路子,以此来破解发展“瓶颈”。主要有三点设想:
1、积极实施以闲置厂房招商。在观念上要从项目落地向落户的转变,把盘活闲置厂房作为招商引资的一条主渠道,有针对性地把引进项目与盘活闲置厂房相结合。
2、建立闲置厂房动态数据库。对全市的所有闲置厂房进行全面普查登记,详细掌握每一块闲置土地的基本情况,建立闲置厂房档案。并根据招商引资中的项目情况,引导客商尽可能利用闲置厂房上项目。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安排专人,实时发布、更新信息。为更多企业落户我市提供方便,并提高洽谈项目的成功率。
3、探索并实施统一收购储备、挂牌拍卖出让。利用闲置厂房,基础设施较完备、招商办企业成本低的特点,统一规划,重新对外招商,实现资源与资本的对接,使闲置厂房变成新的发展平台。
总之,不管是盘活闲置厂房,还是盘活闲置土地。只要正确操作好,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二篇:向土地闲置宣战——浅析闲置土地的成因及处理对策
向土地闲置宣战——浅析闲置土地的成因及处理对策 来源:湖南省土地学会作者:胡能灿发布时间:2011-4-1 16:44:02阅读:307 次
作者:胡能灿(1975-),男,湖南益阳人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国土资源局
摘要:闲置土地造成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的滞后,制度的不完善,这一问题呈严重化趋势。本文分析了目前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预防解决土地闲置问题。
关键词:闲置土地;成因;利用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民间有“寸土寸金”之说。我国土地,尤其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我们面临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是极为尖锐和突出的。然而,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一些土地闲置躺着“睡大觉”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资产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今年7月初,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曾表示,今年下半年仍将积极参与房地产调控,开展房地产企业土地专项治理,系统清理房地产闲置土地;完善土地出让合同,加强批后监管。而清理盘活闲置土地也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2010年重点任务之一。
如何预防土地闲置,盘活已闲置土地,达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课题,笔者作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工作者,从土地闲置的成因、土地闲置的危害、预防和处理土地闲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探讨。
清理闲置土地动了谁的“奶酪”?
据国土资源部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仍然约有 1万公顷闲置土地,其中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占46%左右,是政府原因造成的占54%。土地闲置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危害显而易见。
一是土地闲置挤压了开发空间,导致房价不断上升,增加了群众的负担。相当数量的土地被故意囤积或倒卖,开发企业通过炒作房价、地价赚取暴利,导致开发的房地产价格上升;另外,土地闲置使得大量的房地产无法及时开发,造成已开发的房地产房源供应趋紧,已开发的企业趁势抬高价格。无论是哪种类型,最终为这些行为买单的是广大消费者,无疑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二是土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无法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导致真正有开发实力的企业因没有土地而无法进驻,形成了无实力开发的企业占用土地,有实力开发的企业苦苦寻找土地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又造成了开发企业财力、精力的浪费。于是,一些城市出现了这些奇怪的现象:一边是“老地王”撂荒多年,不见动工;另一边却是地价飙涨,“新地王”接连诞生;一边是政府不断加大土地供应,另一边却是新开工量不增反减。
三是土地闲置影响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有显著区位优势的土地闲置未开发,容易给外来投资客商及当地群众造成城市规划混乱、城市建设无序的印象;闲置的土地往往是净地或待拆迁地,与周边已开发建设的地段极不协调,长期闲置会影响城市形象;土地闲置在政府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形成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如何处置闲置土地,国家早就有了规定。从法律层面而言,有《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从行政规章而言,有《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等,零零总总,不下数十份,都规定了对于取得土地转让权后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政府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没收土地出让金作为违约金。但现实是囤地闲置愈演愈烈!尽管屡次剑指囤地闲置,但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合谋之下,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1999年就已出台的《闲置土地管理办法》几成一纸空文。
限制囤地政策之所以如此尴尬,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在执行的环节上。往往是“上面”紧了,“下面”就象征性地紧一紧;“上面”松了,“下面”就干脆不管了。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敲山震虎”来形容治理闲置土地和打击囤地的做法。但长期以来,各地大都停留在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阶段。近几年虽然收回多批土地,但大多是国有企业早已放弃开发的项目。笔者认为,这样的举措如果仅仅是“高举轻打”,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除非是动真格的。如果“针不到肉”、“棒不到身”,就连“敲山震虎”的作用也起不到。而土地的主管部门难以作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清查只起监督、督促作用,具体工作的落实要依靠市县一级政府主管部门。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已形成一种特有的“共生”关系,不到万不得已,地方政府当然不愿动开发商的“奶酪”。因为,无论住宅用地闲置多少、闲置多长时间,从地方经济收入和促进GDP增长角度,只会对地方政府有利无害。土地闲置的过程,必然导致土地资源供应进一步紧张,在土地资源出让有限的情况下,被囤积的土地价格日日见长,同时对随后出让的土地价格也会形成“拉动”,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将水涨船高,房价也会被地价拉升,地方政府则会从“增值”的商品房交易市场获得更大的税费收入。此外,部分地方政府担心严惩囤地开发商,或将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一般不会冒着得罪“财神爷”的风险,去查处他们的闲置土地。
显然,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问责制度和机制,才能保证“下面”坚定地执行国家的规定,坚决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为此,笔者认为,闲置土地的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能否摆脱“土地财政”的痼疾,退出房地产利益链条,从运动员兼裁判,转变为真正的裁判。如果地方政府固守目前的角色,国
土资源部门发再多的通知和规定,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还在于有关法律法规没有给地方政府设定一根“高压线”。因此,亟待尽快另行出台一整套制约地方政府的配套制度。譬如:一个城市闲置多大比例的商品用地就要直接展开对当地领导的问责;对于查处、没收闲置土地不力的地方政府,除了涉及经济处罚之外,有必要与主要领导官帽挂钩。也就是说,法律或规定不能仅盯开发商,问责的板子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敢打地方政府的“屁股”。
“问诊”土地闲置“顽疾”
一、政策、体制的原因。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闲置土地处置难度大,也是闲置土地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虽然《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等有规定,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应收取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土地无偿收回,但同时又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的动工开发延迟除外。这个规定弹性很大,许多用地项目的土地闲置在土地管理部门查处时都能找到规避处置的种种借口。而且法律法规对收回土地使用权和收取土地闲置费都没有明确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条款,这就造成了闲置土地调查容易,执行难的现象。
二、政府层面原因。一是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定了政府承诺的拆迁交地时间。然而,没有在约定的期限内兑现承诺,政府理亏、违约,又如何处置得了闲置的土地;二是城市规划的多变性,使得原本出让出去开发用地的性质被改变,进而造成开发企业来不及做相应的规划调整;三是即使是由开发商自己造成土地闲置的,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并不是造成开发用地闲置的主要源头,但是,拿了地的开发商却是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求”来的。因此,面对有意无意“囤地”的开发商,政府部门当然不会忍痛割爱,更不会拿人家“怎么地”。
三、社会、市场机制的原因。前些年,土地资源的配置主要是以政府供应、协议出让为主,市场机制的土地资源配置未能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中起到价格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GDP经济增长模式作用下,土地自身的价值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政府供应价和市场交易价之间存在每亩数万元的价差,成为各方竞相寻租购买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了大量圈占土地和土地闲置。近几年,部分企业因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和过于激进的拿地导致过高的地价与当地周边房价几乎持平,部分地区地价甚至比周边房价还要高,正是这种“面粉贵过面包价”的怪现象使开发商不敢轻易进行开发,毕竟土地开发风险要比土地闲置大很多,因此开发商更加愿意囤地。
四、开发企业层面的原因。提到闲置土地,人们自然而然便会联想到开发商“囤地”。开发商在土地拍卖会上你追我赶,竞相举牌,把地价炒得一个比一个高;把地价炒高之后,拿了地的开发商却又迟迟不愿开工建房,为的是等待房价涨得高些、再高些。因为土地是稀缺资源,从长远来看是有很好的增长预期,囤积和炒卖土地远比正常的开发房地产要来得快,利润也高。因为开发房地产一般周期较长,大约为3年,而炒卖土地常常是瞬间即成。投机商追求的是超额利润,为此,他们肆意疯
狂地圈地并闲置。这样的开发商,所有的人对之都会深恶痛绝。另外,一些开发企业虽然交了土地出让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但因自身资金周转或经济实力发生变化,现已无力进行开发;或者有的项目土地开发手续早已完善,但其间开发企业之间相互转让,造成开发时间延误,从而造成土地闲置。
让闲置土地告别“赋闲”
笔者认为,对于闲置土地的处理,当前我们缺的并不是法律约束,而是政府部门执法的胆识。法规的严肃性、政府的公信力,都要求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痛下决心,执法必严,向土地闲置宣战!把限制之刀真正“砍”向囤地者。这样才能维护政府的信用,树立法律法规的尊严,同时以儆后来者效尤。否则,处理闲置土地难免陷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处境。
建议之一:开展宣传教育,完善闲置土地相关法律法规,从思想上重视。国土资源部和各地国土部门应当每年公布一次所有土地闲置和开发情况,将每一幅用地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才可能借助社会和舆论的压力来监督和打击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土地政策宣传,如对房地产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不足1/3或投资总额不足1/4的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对违法用地项目不得提供贷款和上市融资。同时,笔者认为,当前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对闲置土地处理的相关法律过于刚性,对闲置土地的退还机制及途径,无论在立法精神上还是在条文上均未进行设置,缺乏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事实上形成了用地主体在无力投资建设项目而造成建设用地闲置的,只有等满两年后被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情形。为此,笔者建议国土资源部要加强对闲置土地处理的具体指导,光有一个原则意见还不够,还要出台具体的操作实施意见。建议明确地方相关部门在处置闲置土地过程中的职、权、责。对闲置土地要在法律、法规和规章间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包括闲置的起算时间、有效计算时段、已投资数额、开发的面积、以及因司法裁决而转移的未利用土地的闲置情况认定标准等。
建议之二:建立综合档案,强化合同管理改革登记机制,从信息上管理。建议对存量闲置土地逐宗登记造册,逐个调查梳理和依法核定,进行详细分类,建立地块的综合信息档案,在充分了解闲置原因的基础上,对多批少用、缺乏资金投入、人为圈地等不同类型采取“一地一策”的处置办法。定期发布存量闲置土地的信息,为需转让的单位和用地单位提供平台,增加交易机会,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同时,建议强化合同管理,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和审查土地出让合同,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额、开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如何创新土地登记机制,提高土地部门对土地监管的效率,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摸索创新。笔者认为,国土资源部门可以改变以往一律按照土地用途颁发相对应年期土地证的做法(如经营性用地为40年,住宅用地为70年,工业用地为50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新出让的土地颁发临时的土地权证。这个临时的土
地权证的有效期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开发周期来定,一般为两年。临时土地权证只可以在金融机构抵押一次,这样既让开发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用以完成土地开发,又解决了开发企业数次抵押土地而不开发或延期开发的问题。临时土地权证因有效期短,一旦需要换证,就必须接受土地部门的审核检查。这将改变土地部门目前被动监管的局面,并极大的提高土地部门的监管效率。
建议之三:制定优惠措施,调整创新闲置土地利用方向,从政策上激励。要制定利用存量闲置土地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采取联营、嫁接等方式,进行合资合作经营;积极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厂房,用于吸纳投资规模小、对厂房无特殊要求的项目,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环境,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这样,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鼓励提高土地利用率,让集约用地工作到位的土地使用者得到实惠,同时为更好地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议之四:提高供地门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从源头上控制。作为土地管理部门,在审批土地时必须精打细算,惜土如金,不让粗放式用地得逞。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着力盘活土地存量,新上建设项目首先要利用存量土地。制定和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完善相关税制,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防止闲置浪费土地。
建议之五:加大处置力度,建立健全闲置土地查处体系,从手段上保障。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对核准的闲置土地应加大处置力度,进行分类处理。对闲置土地不满一年的,责令土地使用者限期按规定使用;闲置土地满一年不满二年的,按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土地满二年的,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建议从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入手,清理其手中的闲置土地和土地资源。对那些土地储备过量、开发能力不足的企业,要列入禁止拿地的“黑名单”,限期进行清理和加快开发进度。要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对违法用地行为一查到底,对严重违法者,要坚决绳之以法。
建议之六:加强跟踪管理,健全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制度,从过程上监管。建议充分运用在线监测信息,建立以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为主的日常督查制度,对建设项目用地开发利用全过程的检查跟踪,主动预防和及时查处土地闲置行为。同时,积极扩大遥感应用范围,加大批后监管的精细化管理力度。加强部门协作,做好闲置土地的预防工作。要改变国土资源“一家管、大家用”的旧思维,创新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构建共同责任体系,形成预防闲置土地的强大合力。
第三篇:向课堂要效率
向课堂要效率,创最佳精品
---------------煤窑中学“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
从4月11日开始,煤窑中学“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本活动以骨干教师为先导,先进行了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讲授,接着各教研组长精心准备了“引路课”的讲授。精彩的“示范课”和“引路课”引起了广大教师极大地热情,听课、教研活动情绪高涨。由于本次活动的参与者是全体教师,所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现在,整个校园研讨、制作课件蔚然成风。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参加这次评选活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把三尺讲台作为展示自己实力与风采的舞台。
现在,“示范课”、“引路课”的讲授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就是“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本活动预计将在6月中旬结束。
审稿人:王艳波撰稿人:周新立
第四篇:向节能降耗要效益
向节能降耗要效益
节能降耗,简言之就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用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去年的节能降耗工作中,我公司从强化管理入手,加大了管理降耗和改造降耗力度,使设备的经济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公司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受煤炭企业限产、压库、提价的影响,电煤供应由宽松到紧张,煤炭价将继续攀升,加上水费价格的不断上扬,管理费的提高,使我们的发电成本在迅速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迅速缩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如何保持企业的发展,靠什么来增加企业与职工的收益。出路之一就是向节能降耗要效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
只有低成本,才有高效益。各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以这两项节能工作为突破口,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计划、落实和检查;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机组效率,强化检修管理,推行状态检修,提高检修质量和设备可用系数;加强运行管理,保证运行参数压红线运行,同时,加强燃料管理和监督,合理库存,降低煤耗,加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严格执行用水管理办法和节水措施,降低水耗。在节能降耗上,再打一个翻身仗。
节能降耗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谁怠慢了它,轻视了它,谁就会失去立足之基。我们不能不屑一顾于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煤的价值,那是企业效益的根本所在。公司的每一个职工都应自觉地投入到节能降耗活动中去,坚持不懈地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树立一种“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的节能意识,以最好的管理,来实现节能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篇:向土地要效益,从自身找原因
向土地要效益,从自身找原因
——集约化管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大洼县清水镇新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向土地要效益,从自身找原因
——集约化管理发展战略
一 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在全球各国居于前列,然而就人均占有量而言,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且近几年有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我国一共有15亿亩耕地,然而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要想区域突围,首先要判断洞察形势,借助有利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完成快速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能够解决农民的温饱却无法带来富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告别乡村进城打工。守望土地的农民却无法创造高收益,被农民放弃的土地,高产田变成了低产地。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二 人的因素不容忽视
农业要想发展关键在人,近几年,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一些偏僻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农村,思想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形式的需要,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到乡镇座谈和走访村社干部及群众,发现一个带共性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现在的农民普遍的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过分依赖政府的思想观念。一些农民自立自强意识差,啥事都要找政府。如:有的是自己购买了假农药、假种子,上当受骗了,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是采用堵政府门的办法要求政府予以赔偿,“反正政府得管”。“等要靠”思想严重。村上的路坏了、桥塌了、渠毁了,“你政府不给点钱,我是不会自力更生去修的”。在一些农民思想观念里,政府就是万能的。
(二)图安稳的思想观念。对所一些行政村的调查:有70%的农民靠种地、庭院养殖,解决了温饱问题,且稍有积蓄,日子安稳。但他们宁可让这些小积蓄压在箱底下,藏在枕头里,也不愿拿出来搞经营,闯市场,再发展。
(三)妒贤嫉能、怕别人比自己强的思想观念。一些村的农民妒贤嫉能,对一些有本事的年轻人、能致富的带头人,看不惯,看到邻居发了家、致了富,就暗地里使绊子伤害对方,甚至酿成刑事案件,像这样的例子屡见报端,并不鲜见。
(四)农村主要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却多以老人、儿童为主。务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在的农民多采取的是小片经营,土地不平、蓄水能力差,不利于大规模、统一化的机械生产。采取小型机械和人工作业的模式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过度浪费,农业机具得不到更新换代,诸如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激光平地机、灌溉、植保机械得不到充分使用。
上述农民中存在的落后思想观念,固然有千百年来中国封建文化及计划经济条件下沉淀来的思想文化影响,但根本的是经济、文化滞后造成的。反过来说,思想观念的落后又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农村,尤其是温州的发展实践来看,观念更新愈快,农村经济就发展愈快,形成了良性互动。正反两方面说明,要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帮助农民更新思想观念刻不容缓。要通过培养一批养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发展农村经济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活力,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三 在现有的土地如何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耕地逐年减少,据调查统计,1980~1999年的20年间,我国挤占及损毁的耕地超过600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土耕地面积超过30万公顷。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少,且各类土地资源的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土地的矛盾尤为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有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而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如何提高现有耕地的有效利用率。现在的农业发展,是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模式比较依赖于传统,种植技术采取浅耕浅做的方式,过度依赖施肥增加产量,因而导致土壤板结,土地内部自有的营养成分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通过解决土地板结,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提高粮食的产量。土地深松是近年国家重点推广的增产技术措施之一,应用深松技术,彻底打破坚硬的犁底层,使土壤结构得到合理优化,从而达到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带来诸多的好处;
(一)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深松部位土壤疏松,有利于雨水入渗,加之深松后一般土壤表面粗糙度增加,可阻碍雨水径流,延长雨水入渗时间,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多蓄水。
(二)改善土壤结构。深松后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的气体交换,促进微生物的活化和矿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
(三)土地深松后,可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四)农作物从种到收一些必要的作业如播种、喷药、收获、运输等会造成一定的土壤压实,利用深松作业可以消除由于机器进地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
(五)减少降雨径流,减少土壤水蚀。深松不翻层土层,使残渣,秸秆,杂草大部分覆盖于地表,有利于保水,减少风蚀,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还可以延缓径流的产生,减弱径流的强度,减少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护土壤。
土地深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阻碍。首先是现在的农民思想意识观念陈旧,不能够充分的意识到土地深翻所带来的好处。其次农民现有的农机具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换代,这也是土地深翻无法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政府下发政策采取的是逐级下达的办法,但是最终实施的还得是农民。
四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农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拥有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旨在为农民提供如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农业自办企业竞争优势。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户资金、农机具或土地托管等形式志愿加入合作社,成为本社成员。在统一组织协调下,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耕、运输、农机具维修、维护、农产品回收等主要内容的系列化服务,并为农户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机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服务。
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民在家承包经营基础上成立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业部出台意见,要求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将之作为发展农业机器化的重要组成形式。近几年来,全国农村各种专业社纷纷兴起。这些合作社在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一些规模小的合作社,也同样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首先是小型合作社管理者都是普通的农民,综合管理能力差,不能很好的管理企业。只能着眼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能够及时的制定出适合未来的发展策略。其二就是技术力量薄弱,不能够有效的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使生产技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上。其四由于小型合作社规模小、资金少,机器设备比较陈旧,不能够及时的更新换代,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化发展的脚步。
未来农业的发展,应注重于把一些规模小、管理差、技术力量薄弱的小型合作社,采取兼并、入股、联营的模式,形成具有规模化、合理化、集约化、统一化的大型民办企业。
将会带来诸多的好处:
(一)企业管理
农办企业要想常驻发展,必须采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政策的上传下达、具体的实施。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才为本的理念,才可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技术力量
农业经济不能够快速的发展,最大的制约就是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技术。只有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才可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土地,增加粮食产量,使农民达到快速增收致富的目的。
(三)机器设备
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土地的粮食产量,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实现“四统一”,只有不断致力于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解决小型合作社、单个农户资金不足,设备陈旧,无法及时更新换代的难题。
(四)提高竞争能力
现今社会发展至今,已然不是过去单打独斗时代,走集约化、合作化、统一化是未来必走之路,而在其它地区已然有多家联合社形式的企业出现。
五 未来发展方向
为力响应国家至于大力发展新型化农村的号召,致力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16年,大洼区清水镇新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该合作社位于清水镇,注册资金500万,现有合作社成员7人,拥有农机2台套,自有耕地面积1000亩。新时代农机合作社,虽然成立不久,但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建设具有规模化、大型化、集约化、合理化的企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合作社拟建规模
1,合作社场所建设 新建一处集农机服务维修、农技培训学习、农资批量储备和多项办公于一体的合作社场院。位置确定在清水镇南0.5公里处,聘请盘锦市规划设计院专家,正在策划设计之中,预计2017年底可建设竣工,交付使用。
2,场院建设规模及布局
本着“高起点、节约型、规范化”的原则,初步计划为:占地为1600平方米(25亩)。“五库五室”设施。“五室”有: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培训室)、值班室和厨房。“五库”有机库、油库、维修库、配件库和农机资料库。“五化标准”;布局合理、路院硬化、场所亮化、周围绿化、环境美化。
(二)内部管理及运作方式 1,组织设置与职责
新时代农机合作社作为独立运营单位。其组织设置为:合作社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法人)、副理事长2名。理事长负责合作社的全盘工作,一名副理事长负责业务工作,一名副理事长负责财务工作。下辖“一室五部”: “一室”为:
综合室:负责内务办理、对外协调、发展策划、信息收集传递、上通下达; “五部”分别为:
机务部:负责机耕、播种、机收、机动调运;
修配部:负责农机零配件供应销售、对外对内机械维修; 排灌设备部:负责农田灌排设施安装、云行、维护; 农资植保部:负责化肥、农药、种子供应、病虫害防治; 粮食购储部:负责粮食购运。
各部设部长、副部长、财务员各一名,业务员若干名。对口吸纳股份经营者加入本合作社,承担服务业务。2,管理制度
为了达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各项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有章可循,制度上墙。上墙制度有:合作社简介、章程、服务区域图。以及理事会、执行监视、财务、安全生产等各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以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3,合作模式
农民以自己的承包田或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按照土地数量、入股的农机资产的多少确定股份和利润分配。按照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的模式,为农民提供服务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田中长期托管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定期向农户结算租赁款,农户不用种田就能拿到租金;二是农户自主经营,由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或有选择性的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缴纳相应的服务费,每季收获的粮食全部出售给合作社;三是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并缴纳相应的服务费,日常相对轻松的田间管理自己承担,粮食的收售权归农户。4,服务项目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户资金、农机具或土地托管等形式志愿加入合作社,成为本社成员。在统一组织协调下,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耕、运输、农机具维修、维护、农产品回收等主要内容的系列化服务,并为农户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机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服务。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1)实现标准化作业,可提高耕种质量,粮食单产能增加15%以上;(2)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收购。使亩产增加产量10%,亩均经济效益增加300元以上。(3)实现连片作业,亩均生产成本可降低20元以上。2,社会效益分析(1)通过土地转租、合作化联合和专业化服务来实现粮田的规模经营,符合大多数农民的愿望。
(2)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营机制,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实现双赢的目的。
(3)利用合作社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专业化优势,向农业“产前”“产后”延伸,向粮食加工、销售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生态效益
加强农田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了农村的柴草堆放,杜绝了脏乱差,对农村美化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四)项目组织管理与运作
1,组织保障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选派一名领导任组长,清水镇和区农机管理局各选一名主要领导成员任副组长,县乡财政、土地、农业等单位派人员全程监督指导,负责项目管理与协调。合作社对项目主管单位签订合同,保证项目的稳妥运营。
(2)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区农机管理局和清水镇人民政府领导参与,部分合作社成员参加。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与农民签订农机化作业合同,土地流转协议,为其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并探索制定技术规程或作业模式;及时上报技术工作总结,以及传达与项目相关的其它工作。2,措施保障
(1)宣传发动
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领导汇报通报情况;全方位、多层面召开宣传发动会,现身说法、算账对比宣传发动,让群众充分理解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
(2)技术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对农民机手的技术培训,使之尽快的适应规模化作业。
(3)协议书签订
本着“依法、自愿、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则,对社员户签订的土地承包、托管、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理顺产权关系,调动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
(4)资料库的建设
对社员基本情况、生产资料情况,土地状况等情况详细调查,登记造册。针对不同情况,建立分立档案。
六 结论
从目前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云行成效来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尝试一条“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动农户”的一体化经营之路。经多方专家考察并由多方专家论证,该项目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本地域经济和产业实际,是一条积极稳妥无风险的路子。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为该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民增收、企业跨越式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大洼县清水镇新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2016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