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时间:2019-05-13 17:2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第一篇: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关于贯彻执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

准的通知

劳人护〔1986〕6号

我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起草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业经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函〔1986〕011号文批准,编号为GB5817-86。现将这个标准及其编制说明一并印发给你们,请自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文本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生产作业场所内工人接触粉尘危害程度大小的依据;不作为处理现行经济待遇的根据,也不适用于矿山井下作业。

自一九八三年以来,已先后公布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高温作业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等四项国家标准。这四项标准,是当前衡量我国企业职工劳动条件好坏、预防职业病能力大小、劳动卫生工作进展程度的主要尺度;是了解劳动卫生工作现状,明确今后职业危害治理方向的重要手段。请各地区、各部门从今年开始,将贯彻这四项标准纳入每年劳动保护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去,争取在一两年之内,消除最严重的那一级职业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86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 Levels due to Exposure to Industrial dust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危害性粉尘。

1基本定义 1.1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1.2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1.3工作地点

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1.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1.5接尘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1.6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1.7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系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8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每个采样点样的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均值表示。2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2.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 0级 Ⅲ级危害 Ⅰ级危害 Ⅳ级危害 Ⅱ级危害

2.2本标准将石棉尘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70%一类。

2.3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略)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附录A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补充件)

A.1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工厂收集连续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 A.2.1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入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如为硫化矿物,应先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焦磷酸15ml,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后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蒸馏水稀释到40-50m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然后,加水稀至150-200ml。用无灰滤纸过滤,并用0.1N盐酸洗涤沉渣,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最后,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恒重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低温炭化后,再放入800-9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一小时,称至恒重。

A.2.2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按(1)式计算 Sio2(F)=((M2-M1)/G)×100„„„„„„(1)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M1──坩埚质量,g; 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生产性粉尘样品质量,g。

A.2.3.粉尘中含有难溶杂质的处理

A.2.3.1当生产性粉尘样品中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杂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等),需将焦磷处理后的样品沉渣放入铂坩埚中,加入1∶1硫酸数滴,使沉渣湿润,然后加入40%氢氟酸5-10ml,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于900℃高温下烧灼,称至恒重。

A.2.3.2处理杂质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处理杂质后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2)式计算

Sio2(F)=((M2-M3)/G)×100„„„„„„(2)式中: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M3──经氢氢氟酸处理后坩埚加残渣质量,g; Sio2─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A.3本法为基本方法。如采用X线衍射测定法或红外光谱测定法等须与本法进行核对。

附录B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法(补充件)

B.1工人接尘时间的确定

在生产任务正常情况下,每一接尘工种选择不少于2名有代表性的工人,按表B1的格式(略)记录自上班开始至下班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工中休息的时间,并分别注明接尘情况。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分别表示该工种的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的总接尘累计时间、各种作业劳动的接尘累计时间及休息的接尘累计时间。

B.2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测定

根据表B1的记录,将各种接尘劳动时间与接尘休息时间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采集工人在接尘休息时间和从事各种接尘劳动状态时的呼出气,测量该气体体积,求出接尘休息和各种接尘劳动时的呼气量值,并换算成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值。然后按表B2(略),再换算成每分钟呼气量〔标准状态呼气量,L/采气时间,min〕最后将各种接尘劳动时及接尘休息时的每分钟呼气量分别乘以相应的各种接尘劳动的累计时间和接尘休息的累计时间,其总和即为一个工作日内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日,人)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主编。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玉海 符绍昌 邹昌琪 朱惠兰 王肇滇 薛家耀 附: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编制说明

研制本标准的任务是于1981年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人的劳动保护工作,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承担,与江西工业卫生研究所和江苏省苏州市卫生防疫站协作共同完成的。

1.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1.1关于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国际上尚未见有报导。•国外涉及这一领域的工作,主要分为二方面:一是制定生产性粉尘容许浓度标准。迄今,美国公布的有20项,苏联的有71项,日本的有34项。我国公布的有9项。其中,各国都重视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以此确定含矽粉尘的容许浓度。如美、日等国采用公式计算确定。苏联将其划分为四级。二是制定管理法规:如日本的“尘肺法”,主要是从医疗保健上划分为四级管理。将健康接尘工人列为第一级管理,尘肺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功能损伤状况划分为第二至第四级管理。欧美等国有尘肺者的患职业病赔偿规定。综上所述,仅仅利用单一的生产性粉尘容许浓度作为判断其危害程度大小,并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各种类型厂、矿企业中接尘工人的实际危害程度。

1.2本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有所区别,但有一定联系。•卫生标准仅为生产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工人在这样的浓度下工作,不会引起致病性损害,在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和工业企业设计时使用。本分级标准是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时使用。鉴于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厂矿企业,至今尚未能达到生产性粉尘卫生标准,因此,采用几项主要危害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级,以便将不同危害程度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分出轻重缓急,区别对待,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其它政策性措施,使其逐步减轻职业危害,以便最终达到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2.制定过程

2.1本标准的制定系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积累的现场和实验室资料以及有关国外参考资料,又利用了1976年全国尘肺普查资料等为依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检室的动物实检研究,为制定本分级标准提供了大量数据。

据1979年全国尘肺普查统计资料,全国企业接尘作业约有一千万余人,主要分布于煤炭系统,冶金系统、机械系统、建材系统及化工系统等。以接触矽尘作业工人占绝大多数,其次为硅酸盐类粉尘及金属性粉尘等,有机性粉尘相对较少。生产方式种类繁多,有的为现代化机械化生产,有的使用原始手工方式生产。各厂矿企业的综合性防尘设备、维护管理执行情况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等差异悬殊,即使是接触同一性质的粉尘,其实际危害程度,往往差异较大。因此,本分级标准应适合于我国国情,既要能正确地表明生产性粉尘危害性质,同时也反映出工人实际接触尘量的大小,而且此分级标准和测定方法应简便易行,便于安全技术部门及卫生基层单位掌握和推广使用。

2.2针对生产性粉尘主要危害因素,我们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工作,•即“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的研究”、“粉尘作业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研究”以及“不同种类粉尘对大鼠肺致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此外,还搜集了全国部分省市和有代表性的厂矿企业近三年来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2.3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我们拟订出“生产性作业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及其“编制说明”寄往全国64个单位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冶金,煤炭、机械、建材、铁道、交通、纺织、航空、船舶、兵器、轻工、军工及部分省市劳动局及卫生部门。收到各单位的复共函30件。总的反映是:制定该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对加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人的劳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标准既考虑到正确地表明生产性粉尘危害性质,同时也反映出工人实际接尘量的大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此外,对该标准中使用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指标和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指标,两者合并一起使用,在执行中易引起混乱,建议修改业为一项指标。同时,针对该标准有些条文,提出文字修改意见。

2.4综合各单位的意见,我们写出“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修改意见汇总处理表”并重新修订了标准讨论稿。于1985年8月7日至9日。在北京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主持召开“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审定会”审定通过。

3.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

本分级标准采用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定性和定量二种指标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欲确定某种生产性粉尘的评级标准,首先应确定其危害程度的定性指标,即生产性分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其次,再评定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即人工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本标准主要是以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后可引起肺脏致纤维化作用为主要病变而进行分级的,同时也重视粉尘有无致癌性,至于生产性粉尘溶解度、致敏作用引起的危害,仅作为参考因素,不再另设立其它危害指标,以便于推广使用。

3.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全国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中约有90%以上是接触矽尘的。而且在全部尘肺病人中,约有95%以上是矽肺的病人,可见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按我国实际情况,将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为四类:即等于或小于1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10%至40%的二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40%至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以及大于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鉴于严重危害机体的是浮游于空气中可吸入性粉尘,因此,分析游离二氧化硅的样品收集在工人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而不是取自原料尘或成品尘,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测定结果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几个矿山采集的浮游尘、沉积尘及原料尘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原料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远比浮尘及沉积尘为高,有明显差异而沉积尘的含量与浮游尘接近,见表1。本标准确定以采取浮游尘样品或沉积尘样品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表2)。工厂应连续收集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均后取平行样品进行分析,以均值表示。矿山地质较为复杂,应与矿山地质技术部门协商选择工人经常接触的具有代表性的矿脉进行采样,不同矿脉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差异悬殊。有的相差数倍,因此不能采取一个矿脉的样品,而应在几个主要矿脉中采样。同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取其均值表示。当生产粉尘有重大变化时,应再次重新取样进行测定。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是焦磷酸重量法。如采用X线衍射测定法或红外光谱测定法等须与焦磷酸重量法进行核对。

3.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其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量亦有所不同。单纯依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工人实际接尘量的大小,考虑到我国生产方式的复杂情况,在进行危害分级标准时,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作为一项定量指标。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既表示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又反映工人实际接尘作业时间。至于进入呼吸道内各种粉尘分散度的分布状况、粉尘在呼吸道中阻留率以及机体清除功能等,虽是引起尘肺病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这些测定较为复杂,不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评价劳动强度有大小。国内外一般采用能量消耗值。但是,这一指标在实际应用上,不能全面反映劳动生理负荷强度的大小,因此,卫生研究所等单位提出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区分体力劳动强度,能较客观的反映劳动时机体的生理负荷量,这一研究结果已被国家标准局采纳实施。我们使用的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这一指标与劳动强度指数区别在于:其一是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与劳动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工种,在一个工作班内实际劳动时间率可达60%-70%,但实际接尘时间仅占20%-30%,从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危害程度来讲,使用实际接尘作业时间比实际劳动时间更有实际意义;其二是直接采用肺总通气量这一指标,可明显反映吸入含尘空气量的差异程度,并可减少耗氧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分析测定,更便于基层单位掌握和推广使用。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表示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与其平均肺通气乘积之总和,也就是表示接尘作业工人一个工作班内吸入含尘空气的总体积。我们对全国115个接尘工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工人接尘时间平均肺总通气量为5278升/日.人(男工人为5472升/日.人,女工人为4159升/日.•升)。

我们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划分为3等,即1等为等于或小于4000升/日.人,共有25个工种,占21.7%;2等为等于或小于6000升/日.•人,共有56个工种,占48.7%;三等为大于9000升/日.人,共有34个工种,占29.6%。现将我国工矿企业115个工种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列于表3。在实施本标准时,按分级标准附录B提供的测试方法进行实际测定。

3.3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工作地点粉尘浓度愈高,对机体的危害性也愈大,可作为一项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鉴于厂矿企业的粉尘浓度的实测值变异范围很大,不便于表示,因此我们采用生产性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倍数的算数均值表示。按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划分为几个界线进行评级。具体的测尘方法按卫生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测尘规范执行。

各厂矿企业在充分利用现有的通风防尘综合措施后,将近一年不同时期测定的粉尘浓度,分别计算出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均值表示。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5份。这一指标是我国目前基层卫生单位进行防尘效果检查的常规方法,易于执行。根据我们收集81-83年期间的几个省市的粉尘浓度资料表明:在24751个测尘样品,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占41.6%,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倍以上者占25.1%,见表4。

本标准所使用的粉尘浓度均指重量浓度。有些粉尘如石绵纤维等,以数量浓度测定更有意义,但因粉尘计数浓度的测定方法,尚未正式公布,待以后予以增补。

3.4致癌性

生产性粉尘的致癌性日益受到重视。本标准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公布的科学资料,将致癌物区分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物。凡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均列入Ⅳ级危害。本标准将石棉尘定为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70%一类。其它种生产性粉尘的致癌物待今后卫生主管部门正式公布后,再作增补。

4.评级程序的确定

按上述主要危害因素的三项指标,综合起来列出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该表的纵座标有两项,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该表的横座标为生产性粉尘度超标倍数。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我们将这三项指标确为不定同参数,即将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0%的规定其参数为1,而<10%-40%的为2.5,>40%-70%的为5,•>70%的为7.5。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为-4000升/日.人的规定其参数为1,-6000升/日.人的参数为1.5,>6000升/日.人的参数为2。•此外,将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值作为该项的参数。这样将此三项指标各自的参数乘积所得的指数填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分级表的相应栏内。按指数大小,将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划分为五级。凡指数为0者,规定为0级;其指数为≤7.•5者规定为1级危害;其指数为7.5-22.5者定为Ⅱ级危害;其指数22.5-90者定为Ⅲ级危害;其指数>90者定为Ⅳ级危害。按上述规定的指数。划分出分级表中的危害级别。我们在一个地区按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进行了现场验证。通过对随机选择的71个工种的调查结果表明:0级的有1个工种,占1.4%;Ⅰ级危害的有6个工种,占8.5%;Ⅱ级危害的有13个工种,占18.3%,Ⅲ级危害的有29个工种,占40.8%;Ⅳ级危害有22个工种,占30.9%。

5.存在问题

鉴于我国厂矿企业的生产方式种类繁多,工人接尘劳动强度以是防尘措施执行情况差异悬殊,因此,本标准在全国厂矿企业执行过程中,尚需不断总结经验,以便定期进行修订!

第二篇:振动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振动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振动的频率

人体能感受到的振动频率范围1-1000Hz,对低频率(20Hz以下)振动,人体以振摇和撞击而感受,对高频振动则以疼痛甚至烧灼感而感受。不同振动频率对机体的影响:

<1Hz:运动病,如:晕车晕船等 1-30Hz:主要引起骨和关节改变

30-300Hz:引起末梢血管改变、神经功能的损害 >300Hz:对血管的挛缩作用减弱,主要引起神经功能损 >1000Hz:难以被人体主观感受

振动频率6.3-16Hz之间有害作用与振动频率无直接关系,但在16-1500Hz频段随频率的增加作用强度下降。

2.振动强度和时间

频率一定时,振动的强度(振幅、加速度)越大,对机体的影响越大。手臂振动病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振动的强度和时间。振动的加速度越大,振动性白指的发生率越高;从接触振动到出现白指的时间越短。为了便于比较和进行卫生学评价,我国目前以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ahw(4))作为人体接振强度的定量指标

3.环境温度和湿度

影响振动危害的重要因素,低气温、高气湿可以加速手臂振动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全身受冷是诱发VWF的重要条件。

4.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用力大小和静态紧张的程度 5.操作方式和个体因素

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比较敏感,而卧位时对水平振动比较敏感。男女性别之间末梢循环机能有所不同。常温下女性皮肤温度较低,对寒冷、振动等因素比较敏感。年龄比较大的工人更易发生振动危害并且治疗恢复亦较困难。6.振动危害的预防控制原则 6.1 控制振动源

6.2 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6.3 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 6.4 加强健康监护

第三篇: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概述

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并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尘肺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性纤维增生和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碳氢化形成固体微粒,以气溶胶方式存在的粉尘。

2.生产性粉尘的行业来源:矿山开采业;机械加工业;冶金业;建筑材料;纺织工业;筑路业;水电业;食品行业;其他:石粉加工行业、工艺品制作加工。

二、分类

⒈按粉尘的来源可分为:⑴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20um,其中大部分为0.5-5um。

⑵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50um左右。

⑶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1u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0.1um。

⒉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

⑴一次性烟尘:由烟尘源直接排除的烟尘;

⑵二次性烟尘:经一次收集未能全部排除而散发出的烟尘,相应的各种移动、零散的烟尘点。⒊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①吸湿性粉尘、非吸湿性粉尘②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

③可燃尘、不燃尘④爆炸性粉尘、非爆炸性粉尘 ⑤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⑥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⒋★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 ⑴无机粉尘:

①矿物性粉尘:矽尘: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粉尘。

矽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粉尘均属此类,其中以石棉粉尘最重要。含碳粉尘:煤尘、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暴露人数最多。

②金属性粉尘:金属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如铅、锰、铁、锌等。③人工无机尘:金钢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⑵有机粉尘:①动物性粉尘②植物性粉尘③微生物粉尘④人工有机粉尘 ⑶混合性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多见)。

三、★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

⑴化学成分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①致纤维化作用:主要由矿物性粉尘(含SiO2)引起。

游离性>结合性;结晶型>非结晶型

②致癌作用③中毒作用:铅

④致敏作用:铍、铅粉尘导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

⑵粉尘浓度和接触时间:同一种粉尘,作业环境空气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严重。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指物体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颗粒直径大小(um)的数量(粒子分散度)或质量(质量分散度)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对于矽肺病发生发展,质量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应注意的情况:①粉尘粒子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

②粉尘粒子分散度愈高,比表面积愈大,愈易参与理化反应 ③当粉尘粒子比重相同时,分散度愈高,沉降速度愈慢 ④当粉尘粒子大小相同时,比重愈大,沉降速度愈快 ⑤当质量相同,其形状愈接近球形,沉降速度愈快。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指粉尘粒子a,无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AED。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粉尘:①非吸入尘——AED>15um,呼吸道

②可吸入尘——AED<15um,上呼吸道,呼吸道深部及肺泡区 ③呼吸性尘——AED<5um,呼吸道深部及肺泡区(导致尘肺病)。

3.粉尘的硬度:粒径较大、外形不规则坚硬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

4.粉尘的溶解度:①某些有毒粉尘,如铅、砷等的粉尘可在呼吸道溶解吸收,溶解度越高,对人体毒作用越强

②相对无毒的粉尘如面粉,其溶解度越高作用越低 ③石英粉尘等很难溶解,在体内持续产生危害作用。

5.粉尘的荷电性

来自:粉尘粉碎过程、固体颗粒流动相互摩擦、吸附空气其他离子而带电。粉尘带电性的几种现象:①悬浮在空气中的尘粒90-95%带电

②各种粉尘荷电性不同:金属尘粒如铅、铁等多带负电;石英、石棉和高岭土多带正电。③同一种粉尘可带正电、负电或不带电

④带异性电荷时,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带同性电荷时,可增强悬浮颗粒的稳定性 ⑤分散度高荷电性强⑥新形成的粉尘荷电量多 ⑦温度升高、干燥环境使粉尘荷电性增加

⑧荷电尘粒易被阻留在肺内,易被巨噬细胞吞噬。

6.粉尘的爆炸性:易发生爆炸的粉尘为氧化速度快、分散度高、比表面积大的带电荷的粉尘,在采样时必须使用防爆采样器。

常见爆炸物浓度:煤35g/m³;镁20g/m³;糖10.3g/m³;聚乙烯25g/m³;

棉屑50g/m³铝、硫磺、淀粉7g/m³。

四、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1.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①撞击:发生在气管分叉处(大气道)

②截留:纤维状粉尘主要通过截留作用沉积

③重力沉积:见于气管表面(下呼吸道以重力沉积为主)④布朗运动:D<0.5µm(小气道和肺泡壁)

⑤静电沉积:带电较多的粒子易在呼吸道表面沉积

2.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三道防线):①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②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 ③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3.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⑴尘肺——①矽肺(silicosis):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

②硅酸盐肺(silicatosis):长期吸入结合型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

③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长期吸入煤、碳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引起的。④混合性尘肺: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的混合性粉尘引起的。如煤矽肺。⑤金属尘肺:长期吸入某些致纤维化的金属粉尘(如铁、铝等)所致。⑥其他尘肺:长期吸入电焊烟尘引起的电焊工尘肺。

我国规定的法定尘肺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唯一金属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它尘肺。我国法定的硅酸盐肺: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水泥尘肺。⑵其他呼吸系统疾患:

①★粉尘沉着症:某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锑)引起一般性异物反应,肺间质非胶原性纤维增生,肺泡结构保留,离尘后病变不进展甚至逐渐减轻,X线阴影消失。

②有机粉尘所致呼吸系统疾患:棉尘病(棉、大麻、亚麻);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吸入真菌、细菌或血清蛋白等污染的有机粉尘,如农民肺、蔗渣尘肺、禽类饲养工肺);有机粉尘毒性综合征(吸入被细菌内毒素污染的有机粉尘);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

③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⑶局部作用:①尘粒可对呼吸道粘膜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导致鼻炎、咽炎、气管炎等;刺激性强的粉尘(铬酸盐)可引起职业性铬鼻病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②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

③粉尘堵塞皮肤毛囊、汗腺开口:导致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④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敏性皮炎

⑷中毒作用:吸入含有毒物的粉尘引起的。⑸肿瘤:石棉尘、石英尘、镍、铬、砷。

五、粉尘危害的控制

1.生产性粉尘受到职业医学重视原因:

①许多生产性粉尘具有生物学作用,吸入后给暴露者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②粉尘的广泛存在,受害人群数相当庞大

③由于粉尘是由呼吸道侵入人体,较其他途径更难以控制

④生产性粉尘的弥散是造成公共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

⑴法律措施:①立法和执法②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⑵组织措施:①加强领导和宣传教育②加强防尘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⑶技术措施:①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根本途径)③密闭、抽风、除尘

②湿式作业(一种既经济又简便实用的防尘措施)④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⑷卫生保健措施:①接尘工人健康检查(就业前检查、定期检查、脱离作业检查)

②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八字方针:革(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护(个人防护)、管(建立规章制度,维护管理)、教(宣传教育)、查(定期监督检查评比、总结)。

矽肺

矽肺: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石英为代表)达到一定量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中进展最快、最严重、最常见和影响面最广的职业病。

一、游离二氧化硅的分布及结构 1.分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在16km内的地壳中约占5%,在95%的矿石中均含有游离SiO2。2.结构:①结晶型:硅四面体排列规则,如石英

②隐晶型:硅四面体排列不规则

③无定型:存在于含SiO2物质被熔炼产生的蒸气和在空气中凝结的气溶胶中。

二、接触石英的主要作业

矿山;开山筑路、隧道;建筑材料行业;钢铁冶金行业;机械制造业;耐酸、耐火材料厂;玻璃搪瓷业;陶瓷行业;石粉加工行业;其他,如工艺品制作加工。通常认为: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

三、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⒈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含量高,发病时间愈短,病情愈严重。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类型:结晶型>隐晶型>无定型;

鳞石英>方石英>石英>柯石英>超石英

⒊粉尘浓度:在游离SiO2含量和类型相同的情况下,粉尘浓度愈高,危害愈大。⒋粉尘分散度:分散度高,吸入肺内的粉尘量大,危害大。⒌接尘时间:接尘时间长,肺内沉积的粉尘量大,危害大。

⑴速发型矽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SiO2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的一类矽肺。

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⑵晚发型矽肺:接触高浓度粉尘时间不长即脱离接尘作业,此时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从事非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发现矽肺。

国外分为三型:普通型、激进型、速发型。

⒍防护措施:综合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人健康。⒎个体因素:年龄、营养、个体易感性、健康素质。⒏劳动强度

⒐混合性粉尘的联合作用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四、病理变化

1.外观:早期体积增大,晚期体积缩小,含气量减少,入水下沉;

白灰色或黑灰色,晚期呈花岗岩样;

表面可触及散在、孤立的结节,晚期可有融合团块,质硬,似橡皮; 有胸膜增厚、粘连;肺门和支气管分叉处有淋巴结肿大。

2.病理改变: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特征性病理改变。3.病理形态

⑴结节型矽肺:由于长期吸入游离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

肉眼观:矽结节稍隆起与肺表面呈半球状,约1-5mm。

镜下观:早期矽结节胶原纤维细且排列疏松,间有大量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典型矽结节横断面以葱头状,外围是多层紧密排列呈同心圆状的胶原纤维。

⑵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肺:见于长期吸入的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较低或含量较高,但吸入量较

少的病例,病程进展缓慢。

特点:在肺泡、肺小叶间隔及小血管和呼吸性细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相互连接呈放射状,肺泡容积缩小,间杂粉尘颗粒和尘细胞。⑶矽性蛋白沉积(急性矽肺):多见于短期内接触高浓度、高分散度的游离SiO2粉尘的年轻人。病理: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⑷团块型(进行性大块纤维化型)矽肺:上述矽肺进一步发展,病灶融合而成。

肉眼观:病灶黑或灰黑色,索条状,呈圆锥、梭状或不规则形;切面可见原结节轮廓、薄壁空洞。镜下观:矽结节型、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病变;被压神经、血管所造成的营养不良性坏死。

五、发病机理

⑴尘细胞的损伤和死亡:①构成氢键,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②生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引起膜损伤③直接损伤巨噬细胞,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⑵胶原纤维增生和矽结节形成:①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或网织纤维及胶原纤维的合成

②作用于肺泡Ⅰ型上皮细胞,激活成纤维细胞增生 ③引起巨噬细胞损伤及功能改变,启动免疫系统。

六、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临床表现

⑴症状与体征:肺代偿功能很强,很长时间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X线胸片上已呈现较显著的矽肺影像改变。病情进展或有合并症时,可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等。

无特异性,虽可逐渐加重,但与胸片改变并不一定平行。

⑵X线胸片表现:肺门改变、肺气肿、肺纹理、胸膜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大小阴影诊断依据。①小阴影:指直径约10mm以下密度较高的阴影,分为类圆形和不规则形。类圆形为主,为散在、孤立、边缘整齐的阴影,病理基础为矽结节,一般直径约1-4mm,早期多出现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逐渐扩展至全肺。

圆形:根据直径P <1.5mm;q 1.5-3.0mm;r 3.0-10mm。

不规则性:病理基础肺间质纤维化,表现为粗细、长短、形态不一定致密阴影;

根据宽度s <1.5mm;t 1.5-3.0mm;u 3.0-10mm。

②大阴影:晚期矽肺由于矽结节增多、严重的间质纤维化,出现长径超过10mm的阴影,其形状有长条形、圆形、椭圆形,多出现在两上、中肺野,少数在两下肺野,病理基础是团块状纤维化。大阴影多由类圆形小阴影增多、聚集以至重叠形成的致密而均匀的团块。典型的大阴影在两肺呈对称八字形,也可单侧出现致密大阴影,边缘清楚,周围有明显的气肿带。

③肺纹理及肺门改变:肺纹理改变出现较早,但并非特异性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扭曲、变形或交叉形成网状。早期肺门增大,密度增加,边缘模糊不清,部分肺门淋巴结增大,甚至钙化,有时在淋巴结包膜下因钙质沉着而呈“蛋壳样钙化”。晚期矽肺时,因肺组织的大量纤维化和团块形成,牵引肺门上举外移,肺纹理减少或消失,仅见肺门较粗大的血管、支气管而呈“残根”样改变。

④胸膜改变:胸膜因广泛纤维性变而肥厚。先在肺底部出现,以肋隔角变钝或小时最常见。膈面毛糙,常由于肺部纤维化组织收缩牵引和膈胸膜粘连一直呈“天幕状”的影像。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⑤肺气肿:多数为弥漫性肺气肿,部分为局限性、边缘性、灶周性肺气肿及泡性肺气肿,严重者可见肺大泡,若靠近胸膜,剧烈咳嗽可导致自发性气胸。

⑶肺功能改变

2.并发症——①肺结核:矽肺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率与矽肺严重程度一致。

②肺部感染③肺气肿④肺源性心脏病

3.诊断

⑴观察对象: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⑵壹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⑶贰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

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⑷叁期尘肺:有下列三种表现之一者:

a)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b)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 c)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小阴影密集度: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1级的下限 ;1级:一定量的小阴影 ;

2级:有多量的小阴影;3级:有很多量的小阴影。

分布范围及总体密集度的判定:判定肺区: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分布范围:出现有1级密集度(含1级)以上的小阴影的肺区数 总体密集度:指全肺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尘肺致残分六级:一→六,从重→轻。

七、治疗:无根治办法

1.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有:克矽平、柠檬酸铝、汉防己甲素、羟基哌喹、磷酸哌喹。2.肺灌洗3.换肺

矽肺患者安置原则:①一经确诊,调离接尘作业;

②伤残轻者(六、七级)在调离接尘后,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区从事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③伤残中等者(四级),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期活动。④伤残严重者(二、三级),不承担任何工作,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期活动。

煤尘、煤矽尘、煤工粉尘

1.煤:褐煤、烟煤、无烟煤。

2.采煤方式:

露天开采

表土剥离:土和岩石,粉尘飞扬较多。

采煤:粉尘飞扬较少,露天自然通风好,飞扬的粉尘颗粒较大。井下开采

掘进: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30-50%),是煤矿粉尘危害最严重的工序。

采煤: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多在5%以下煤层和岩石层常交替出现,产生煤矽尘。3.煤工尘肺(CWP):指煤矿粉尘作业工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的总称。4.病理:①煤斑:煤工尘肺最常见的原发性特征性病变。

肉眼:灶状,黑色,质软,直径:2-5mm,境界不清;镜下:由煤尘细胞灶和煤纤维灶组成。②灶周肺气肿:煤工尘肺病理的又一特征,局限性和小叶中心性。③煤矽结节④弥漫性纤维化⑤大块纤维化

5.临床表现与诊断(同矽肺):煤工尘肺的肺气肿多为弥漫性、局限性和泡性肺气肿。6.类风湿性肺结节(Caplan综合征):煤矿工人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胸片中出现密度高而均匀、边缘清晰的圆形块状阴影。煤工尘肺并发症之一。陶工和铸工也可发现。

在圆形阴影基础上,短期内(数周)出现单或数个边界清楚的圆形块影,直径0.5-5cm,通常位于肺的边缘。阴影可在短期内增大或缩小,甚至消失。可伴有胸腔积液。大多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硅酸盐尘、硅酸盐尘肺

1.硅酸盐尘:含有结合型二氧化硅的粉尘,由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和结晶水组成的无机物。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硅酸盐肺:长期吸入硅酸盐尘所致尘肺。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水泥尘肺。

2.硅酸盐肺的共同特点:①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组织切片中可见含铁小体

②胸部X线改变以不规则小阴影为主

③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一般较明显,肺功能改变出现较早 ④气管炎、肺部感染和胸膜炎合并症较多。

3.硅酸盐种类

⑴按来源分:①天然硅酸盐:由二氧化硅与某些元素以不同的结合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结合的主要元素是钾、铝、铁、镁、钙等;石棉、云母、高岭土等。

②人造硅酸盐:由石英和碱类物质焙烧化合而成。玻璃棉、岩棉、陶纤维等。

⑵按有无纤维分:①纤维状硅酸盐:纵横径比为3:1的尘粒,包括石棉、滑石。

可吸入性纤维:直径<3um,长度≥5um;非吸入性纤维:直径≥3um,长度≥5um。②非纤维状硅酸盐:云母、高岭土、水泥。

石棉肺

1.石棉粉尘:含有铁、镁、镍、钙、铝等元素的纤维状硅酸盐粉尘。

长期吸入石棉可导致:石棉肺、胸腹膜间皮瘤、肺癌。

石棉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石棉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特点:全肺弥漫性纤维化,不出现或极少出现结节性损害。

2.石棉的种类:①蛇纹石类:温石棉,占石棉用量的90%以上

②闪石类:青石棉(危害最大)、铁石棉、直闪石、透闪石、阳闪石。直径由大到小、致纤维化由小到大、致癌性由小到大:直闪石、铁石棉、温石棉、青石棉。

3.石棉的理化特性:①属硅酸盐类,是纤维结晶状结构的物质

②含有铁、镁、镍、钙、铝等氧化物和结合型二氧化硅的矿物质 ③纤维长度多为2-3cm,有的长达100-200cm ④具有耐碱性、耐热、隔热、保温、坚固耐拉、绝缘等性能。

4.接触石棉的主要作业:①石棉矿开采

②石棉纤维加工(接触的粉尘浓度较高)

③纺织、建筑、造船等保温材料、耐火材料制造 ④石棉制品检修

⑤刹车片制造⑥旧建筑物的拆除与翻修。

5.石棉纤维吸入与归宿

①石棉纤维被吸入呼吸道后,大多通过截留方式沉积②直径<3um的纤维易进入肺泡 ③闪石类在肺泡沉积大约是温石棉的二倍,温石棉多在呼吸细支气管以上部位沉积 ④吸入肺泡的石棉纤维大多被巨噬细胞吞噬:<5um的纤维可被完全吞噬;

一根长纤维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同时吞噬

⑤大部分纤维由粘液纤毛系统排出:部分经淋巴系统廓清除;部分滞留于肺内;

部分可穿过肺组织到达胸膜。

6.影响石棉肺发病的因素:①石棉的种类:青石棉>温石棉②石棉纤维的长度③石棉纤维尘浓度

④接触时间⑤个体差异:遗传、生活方式(吸烟)、健康状况 ⑥防护措施⑦联合作用。

7.肺组织中的石棉纤维存在形式:裸纤维和石棉小体 吸入肺内的纤维以3-5um居多;

各种石棉纤维进入肺内,均可发生断裂和溶解,其中温石棉最容易断裂。石棉小体(包裹纤维):石棉纤维被吞噬后,由一层含铁蛋白颗粒和嗜酸性粘多糖包裹沉积于石棉纤维所形成的。

①石棉小体铁反应呈阳性,又称含铁小体

②石棉小体可见于巨噬细胞内外单个或成群的存在于肺泡或呼吸细支气管腔内,或包埋于纤维化病灶中

③石棉小体数量的多少与肺纤维化程度不一定平行,只是吸入石棉的标志 ④石棉小体物质纤维化能力,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8.石棉肺的病理改变:①肺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是石棉肺的基本病理改变

②胸膜改变:胸膜增厚、胸膜斑、胸膜钙化斑④石棉小体

③随着病变进展,两肺切面出现粗细不等的灰黑白色弥漫性纤维化索条和网架,为石棉肺的典型特征。

9.石棉肺的发病机制:

⑴物理作用:石棉纤维与其他粉尘最大的区别:纤维性和多丝结构。长纤维(>10um)致纤维化能力更强;短纤维(<5um)具有更强的穿透性,易进入肺深部,甚至胸膜;具有致纤维化潜能,并可引起严重的胸膜病变。

⑵细胞毒性作用:石棉纤维通过对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细胞和基质成分损伤,导致整个肺泡结构破坏。

10.石棉肺的临床表现:

⑴症状和体征:最主要的症状是咳嗽和呼吸困难,有长期缺氧的体征。

⑵肺功能:改变早于胸片表现;主要表现在VC、FVC、TLC下降,而FEV1/FVC变化不大;呈限制性肺功能损害的特征。

⑶X线胸片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小阴影,是诊断石棉肺的重要依据;胸膜改变:胸膜增厚、胸膜斑、胸膜钙化斑和“蓬发心”;类圆形小阴影:混有游离二氧化硅,代偿性肺气肿。

⑷并发症:结核(远比矽肺少)、非特异性肺部感染(多见于中晚期石棉肺)、肺气肿、肺心病(几率比矽肺多)、肺癌、恶性间皮瘤。

11.石棉粉尘与肺部肿瘤

⑴肺癌:发病潜伏期15-20年,发病年龄较早;肺癌组织学类型以外周型腺癌为多。IARC已确认石棉可致肺癌

原因:①棉纤维的特殊物理性能②吸附于石棉纤维的多环芳烃物质

③石棉中混杂的某些稀有金属或放射性物质④吸烟等因素的协调作用。影响因素:①石棉纤维类型:青石棉>温石棉>铁石棉②石棉粉尘浓度

③工种:石棉采矿工肺癌发生率低于选矿工和使用工④吸烟

⑵间皮瘤:石棉诱发间皮瘤的机制一般认为主要是物理作用而非化学致癌。

①分良性和恶性,只有恶性间皮瘤才与石棉接触有关②可发生在胸、腹膜,以胸膜最多见 ③在石棉作业人群中,间皮瘤约占总死亡率的10%,普通人群为零 ④间皮瘤患者中约75-80%恶性间皮瘤患者过去曾从事过石棉作业

⑤胸膜间皮瘤患者中大约20%伴有石棉肺⑥间皮瘤的潜伏期15-40年⑦青石棉>铁石棉>温石棉。12.预防:①尽量限制或控制或禁止使用青石棉②尽量使用石棉替代品

③在石棉作业人员中宣传吸烟的危害,禁止吸烟④禁止在生活建筑中使用石棉。

其他粉尘与尘肺

1.石墨尘肺: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石墨粉尘导致的肺部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肺气肿病变的尘肺。天然石墨:石墨矿中石墨含量为4-20%。游离SiO2含量:石墨矿13.5-25.9%,中碳石墨0.5-5%。人工合成石墨:用无烟煤、焦炭、沥青等经3000℃高温处理制成。游离SiO2含量<0.1%。病理改变:属于尘斑型尘肺,类似煤肺。发病工龄:15-20年,病情发展较缓慢。

X胸片表现:以p小阴影为主。

2.炭黑尘肺: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炭黑粉尘所引起的尘肺。

①碳成分占90-95%②游离SiO2含量:0.5-1.5%③颗粒细小:0.04-1.04μm ④发生尘肺的主要工种:炭黑厂的筛粉、包装,使用炭黑制品的工人 ⑤病理改变类似石墨尘肺和煤工尘肺⑥发病平均工龄:24年。

3.铝尘肺:长期吸入较高浓度金属铝尘或氧化铝粉所致的尘肺。

①接触机会:冶炼铝、生产铝粉②游离SiO2含量很少

③病理改变: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④发病工龄:10-32年,平均24年

4.电焊工尘肺: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电焊烟尘引起的弥漫性肺组织纤维化。产生的烟尘取决于焊条种类和金属母材料以及被焊金属。电焊作业时,电弧高温可达2000-6000℃,焊芯、药皮、焊接母材发生复杂的冶金反应,生成混合性的烟尘和气溶胶。①烟尘颗粒很小:0.4-0.5um②病情发展缓慢③发病工龄为15-20年。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5.陶工尘肺:陶瓷制造工和陶工采矿工长期吸入大量陶土粉尘引起的尘肺。作业场所多为石英和硅酸盐混合粉尘。原料游离SiO2含量为8.7-65%;颗粒小,<5um占70-90%;病情发展缓慢,平均发病工龄>25年;容易合并结核;X线表现为不规则阴影。

6.铸工尘肺:指铸造作业中的翻砂、造型作业者长期吸入成分复杂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不高的粉尘,所引起的以结节型或斑型,并伴有肺间质纤维化损害为主的尘肺。不包括铸造中因型砂的粉碎、搅拌、运输、使用以及开箱、清砂、清理铸件时吸入游离二氧化硅极高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矽肺)。病理改变:类似硅酸盐尘肺;进展缓慢,发病工龄在20年以上;X线表现为不规则阴影。

有机粉尘及其所致肺部疾患

1.有机粉尘(organic dusts):指在空气中漂浮的有机物颗粒和微滴。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吸入后能

引起一系列反应的粉尘。

特点:①种类多、成分复杂,常夹杂微生物源性具有不同生物学作用的多种致病物质、动物蛋白、无机物等。

②所致疾病是常见病,特异性不强,但引起的病变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差别很大。

2.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及废物处理:农作物收割加工、农产品运输贮存、家禽家畜饲养、温室大棚种植、茶叶生产加工、烟草加工、奶制品生产加工、木材砍伐加工、棉麻丝绸等纺织、毛纺、羽毛加工、纸浆和造纸、皮毛加工、垃圾处理。

3.有机粉尘种类

⑴植物性粉尘:谷物粉尘、植物纤维粉尘、木粉尘、茶叶粉尘、蔗渣粉尘、烟草粉尘。⑵动物性粉尘:皮毛粉尘,丝尘,含动物蛋白、血清蛋白等粉尘,其他动物粉尘。⑶人工有机粉尘: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粉尘。4.有机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⑴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在职业活动中吸入被霉菌、细菌或血清蛋白污染的有机粉尘而引起的间质肉芽肿性肺炎,也称为过敏性肺炎。

①病原体是嗜热性放线菌属:干草小多孢菌、嗜热性放线菌、烟曲霉菌、蘑菇孢子、鸟及家禽类

蛋白。枯草、甘蔗粉尘、鸽子、鸡、鹦鹉等的羽毛和粪便。

②临床表现:畏寒、发热、呼吸急促,伴有干咳,2-3d消失,容易误诊为感冒。临床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2-3个月的反复发作史)、慢性期(长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不可逆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伴气道阻塞、肺气肿、肺大泡等)③诊断:《职业性急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GBZ60-2002。⑵有机粉尘毒性综合征(ODTS):短时间暴露高浓度含有革兰阴性细菌及其内毒素的有机粉尘而引起的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炎症。通常工作后4-6小时发病。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发冷、干咳、关节痛、头痛等。谷草热/谷物热/纱厂热。

⑶棉尘症(星期一热):在我国主要是由棉花尘、亚麻尘、软麻尘引起的以呼吸道阻塞为主的疾病。①机制不清:组织胺释放学说、内毒素学说、细胞免疫学说。

②症状:特征表现:胸部紧束感,在假日或周末休息后,

第四篇:粉尘的危害[范文]

一、粉尘的危害

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矿山安全生产、机电设备、人体健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粉尘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煤尘爆炸

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煤尘浓度达到爆炸界限的情况并不常见,但由于违章放炮、斜巷跑车和局部火灾或瓦斯爆炸等引起煤尘爆炸的事故却屡有发生。从下面几起事故可见煤尘爆炸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907年,美国孟诺加煤矿由于斜井提升钢丝绳被拉断,18辆矿车组成的装煤列车高速下滑,撞击电机车架线,产生火花引燃被矿车扬起的煤尘,在下部车场发生了煤尘爆炸,井下370名矿工死亡362名,仅8名幸存。井巷和矿车等设备受到严重损坏。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为建国以来煤炭工业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事故。井下当时共有职工912人,除228人脱险外,684名职工罹难,整个矿井惨遭破坏。在此之前,大同煤矿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煤尘爆炸,人们没有听说过也不相信煤尘会爆炸,对煤尘放松警惕。该矿沼气含量较低,但煤尘积存却非常严重,一些进风巷道和某些生产场所煤尘积存厚达30~50mm。这起事故的爆源是14号井翻笼,翻笼附近经常煤尘飞扬,连续翻煤时,3m外几乎看不见人,100W灯泡被悬浮煤尘遮挡得象一个红点。特别是事故发生前半小时内,因15号矿井翻笼清理煤渣暂停翻煤,把60~80节重煤车集中到该翻笼翻煤,由于连续翻煤加之煤质干燥、翻笼洒水又整天未用,煤尘飞扬比平常更为严重。这就造成了爆炸事故

在此时此地发生的重要条件。经调查分析,此起爆炸事故的引爆火源很可能是电机车通过该翻笼时,由于运行不稳,受电弓与架空电源线接触不良,产生强烈火花,引起煤尘爆炸;次之是防爆开关不盖盖子翻笼启动产生强烈电火花引起爆炸。前者可能性最大,限于当时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条件,未定论。

1968年10月24日原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煤尘爆炸,死亡108人。据调查分析,引起这起事故的原因是掘进迎头放炮时,炸药没有完全爆炸产生火焰引起爆燃,使巷道沉积的大量煤尘受震动而飞扬于空气中而引起煤尘爆炸。沉积煤尘较多的-210西大巷沿东西方向爆炸迅速蔓延又使2040m的井巷发生连续性爆炸。事故发生前,无喷雾、洒水降尘设施,不能定期清除积尘,形成事故隐患。大量积尘加之违章放炮,酿成了这起煤尘爆炸事故。

1993年10月28日17时15分,江苏省某煤矿712修复巷与皮带机下山相交的三角门处由于违章放明炮引发了一起重大煤尘爆炸事故。在事故波及范围内工作的52人中,脱险8人,伤4人,死亡40人。直接经济损失124万元。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掘进工区现场作业人员在712修复巷口清理扶抬棚,作业人员为了省事,没有用扳手拆除U型钢可伸缩性拱型支架卡缆螺栓,而是用放明炮的办法把螺栓崩断。放明炮引起煤尘爆炸。爆炸的冲击波及火焰传播到714工作面又引起第二次煤尘爆炸,扩大了灾情。防尘制度不落实,对安全信息站和群监员多次汇报的井下煤尘大的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皮带机下山、714工作面积有大量干燥的煤尘,为扬尘并达到一定的爆炸浓度创造了客观条件。

2005年11月27日21时,黑龙江省龙煤矿业集团东风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71人,伤48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293.1万元。经调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炮人员使用非专用炸药违章作业处理煤仓堵塞导致煤尘飞扬达到爆炸浓度界限,放炮火焰引起煤尘爆炸。这起事故也暴露出东风煤矿防尘制度不落实、安全管理混乱等问题。2.降低能见度

作业场所高粉尘浓度可降低能见度,作业人员不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的事物,很容易在行动和操作时发生错误而引发事故。3.设备磨损

有些精密仪表及微电机等混入粉尘可造成磨损,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型扇风机叶轮转速很高,通过的风速可达每秒几十米,风流中的粉尘对叶片磨损很严重,一般需要对入风流进行过滤净化。

(二)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肺部疾病(1)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4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有以下13种尘肺,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到2002年底,我国累计发生尘肺病人581377例,较1986年的统计数字393797例增加了47.6%;至2000年已累计死亡133266例。据1986年统计矽肺和煤工尘肺分别占全国尘肺

累计总数的48.3%和39.1%。

曾不断报道,一些无职业性接触粉尘史的人患矽肺。一般认为这是由环境污染造成,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大气污染颗粒物在肺的蓄积量也增多。我国西北风沙地区农民X线胸片矽肺检出率为1.14%,70岁以上的检出率为10.34%,这类矽肺称为非职业性矽肺。(2)肺粉尘沉着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等粉尘,吸入后可沉积于肺组织中,仅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但不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这类疾病称为肺粉尘沉着症。

(3)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

有些有机性粉尘,如棉、亚麻、茶、甘蔗渣、谷类等粉尘,可引起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有胸闷、气短、咳嗽咯痰等症状。一般认为,单纯有机性粉尘不会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改变。

尘肺与粉尘沉着症、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在病理改变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方面各有不同,其中只有尘肺属于法定职业病范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以区分对待。2.其他疾病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除引起尘肺等肺部疾病外,还可能引起其他一些疾病。例如,大麻、棉花等粉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等过敏反应性疾病。破烂布屑及某些农作物粉尘,可能携带霉菌,如带有霉菌的粉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石棉粉尘除引起石棉肺外,还可致肺癌和间皮瘤。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还可引起皮肤、耳及眼的疾患。在煤矿工人中还可见到粉尘引起的角膜炎等。煤矿粉

尘危害及健康监护(续)

二、接尘工人的健康监护

(一)健康监护新概念

定义: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的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态,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将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便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特点:不是一般查体,而是观察、早期发现劳动者的变化与职业(确切地说是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关系,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因此,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性预防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损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它着重于早期检测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的健康状态。通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各种调查、观察和检查,从症状、体征、生化、生理等方面的改变,分析、了解和掌握职工身体状况,及早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和可疑征象,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病,以便做到早期处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从而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二)健康监护的目的:

1.早期发现尘肺及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和职业禁忌症患者;2.跟踪观察尘肺病及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 3.评价尘肺发病与接触粉尘危害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4.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条件、对疑似尘肺病人的处置); 5.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6.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尘肺病防治对策服务。

(四)健康检查的法规依据:

1.《职业病防治法》; 2.《尘肺病防治条例》 3.职业病危害目录 4.《职业病目录》 5.《煤矿安全规程》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7.尘肺病诊断标准

8.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等

(五)健康监护内容。

1、粉尘监测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监测,评价粉尘的危害程度,为控制粉尘危害提供依据。粉尘监测的方法一般分为定点短时间监测和个体工班监测。粉尘监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煤炭行业规定的测尘方法、标准。2.职业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一般分为上岗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健康检查及医学跟踪检查。健康检查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和尘肺病人。检查项目应包括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内科检查和摄高千伏后前位X线胸片,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1)上岗前健康检查

上岗前健康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症,并通过胸部X线检查,为今后动态观察提供必不可少的对比资料。检查项目必须结合职业禁忌症的有关规定,还必须拍摄一张技术质量合格的高千伏后前位X线胸片。接尘工人的职业禁忌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活动性肺结核:

慢性肺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如明显肺气肿、肺化脓症、肺寄生虫及原虫病等,以及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等。

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如广泛严重的胸膜肥厚、粘连、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严重先天性或后天性胸廓畸形。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等。(2)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尘肺患者并观察其病情变化,同时根据尘肺发病情况对粉尘危害情况做出卫生学评价。在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有禁忌症者,亦应调离粉尘作业。《煤矿安全规程》对接尘工人定期健康检查的间隔时间作了如下规定:

对在岗接尘作业工人,岩石掘进工种每2~3年拍片检查1次,混合工种每3~4年拍片检查1次,纯采煤工种每4~5年拍片检查1次。

对疑似尘肺患者(O+),岩石掘进工种每年拍片复查1次,混合工种每2年拍片复查1次,纯采煤工种每3年拍片复查1次。

(3)离岗时健康检查

对离岗接尘作业工人必须进行离岗时拍片检查。

对检查出的尘肺病患者,用人单位必须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予治疗、疗养和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做好定期复查和职业病报告工作。

(4)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

因尘肺发病潜伏期长,需进行随访检查。

(六)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的目的是:

1.是反映接尘工人健康信息的客观记录资料; 2.是通过个体或群体中的“个人信息”评价粉尘危害的重要依据;

3.可用以评价防尘措施的防护和控制效果; 重要特征是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职业健康档案的内容:

1.单位概况、采煤及掘进方式; 2.接尘工人各工种人数分布; 3.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文件材料; 4.作业场所粉尘监测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6.职业健康检查个人档案;

7.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总结评价报告; 8.尘肺病人及接尘工人管理卡;

9.用人单位根据评价报告书的相关建议的整改措施和对尘肺病人和职业禁忌症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10.其他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材料。职业健康档案的管理:

1.用人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接尘工人的健康档案需长期保存;

3.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的档案(但不能拿走),复印件必须由复印者签字盖章,加侧页章; 4.要求档案专人管理。动态连续管理。一人一表。在健康监护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大量信息。有的是原始

数据性信息,如粉尘浓度、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体检资料等;有的是加工综合性信息,如诊断名称、防治建议等。这些信息大多是通过本企业有关部门(如劳动工资、生产技术、通防、卫生、工会等)传递来的。为此,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贮存、处理和输出,对提高健康监护工作的质量和加强管理都极为重要。煤矿噪声 1.噪声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

a.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毫无规律地随机组合在一起,波形呈不规则变化的声音。

b.泛指一切人们不需要,使人厌烦甚至难以忍受的声音。(2)分类:根据噪声在时间上的分布及其形态特征,可将噪声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其中非稳态噪声又分为起伏噪声间歇噪声和脉冲噪声。

a.稳态噪声: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其声音是连续不断的,而且其声音强度是相对稳定的。声压波动一般不超过3dB(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b.起伏噪声:是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征测量时,声级起伏大于3dB,通常小于10dB。如: c.间歇噪声:是指测量过程中,声级保持在背景噪声之上时间大于或等于1秒,并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如:

d.脉冲噪声:是指声压快速上升到顶峰又快速下降的一种瞬时的声音,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大于1秒,声音变化大于40dB。2.煤矿噪声的来源

煤矿行业是高噪声行业之一,噪声污染相当严重,从井下的

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到露天矿的开采,地面选煤厂煤的分选加工,以及机电设备的装配维修等,可以说噪声无处不在。

煤矿噪声具有强度大、声级高、稳态噪声多等特点,对作业场所污染严重。

(1)露天煤矿:采矿、运输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大型设备有钻机、斗容电铲、载重自卸车,推土机、破碎机,胶带运输过程中的转载站和驱动站等。

(2)井工矿:井下凿岩、打眼、放炮、割煤、运输、机修、通水、排水等都伴随强噪声。如凿岩机、风镐、煤电钻、乳化液机、采煤机、掘进机、皮带运输机等的噪声。暴露于噪声的主要工种有:掘进工、采煤工、辅助工、锚喷工、注浆注水工、维修工、水泵工等、(3)选煤厂:主要存在于破碎、输送、筛选跳汰,水洗浮选,过滤、干燥等工段。噪声级可达110dB(A)以上。3.噪声的危害

(1)听觉系统: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一般经历从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听力下降,再经过一定时间逐渐发展成听力损伤(失)和噪声性聋。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属于噪声的特异性作用。(2)非听觉系统:

a.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神经

b.对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升高等。c.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d.对消化系统

e.对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f.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噪声的控制

作业场所噪声对人的影响是局限的,噪声在环境中不积累,不持久,不远距离传播。中有当噪声源,声音的传播途经和听者三者同时存在时,才可能对听者形成干扰或影响。因此,控制噪声必须从声源(振动物体)、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方面入手。

(1)降低噪声源噪声:从声源上根治噪声是最积极最彻底的措施。主要措施有改进机械设计,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提高加工程度和装配质量等降噪声。

(2)从传播途径控制噪声:合理布局,闹静分开,绿化,吸声隔声,消声(进气排气噪声),隔振等。

(3)对接收者防护:耳塞(降15-30dB)防声棉(5-20dB)耳罩(20-40dB)头盔(30-50dB), 合理选用十分重要。煤矿生产性粉尘的特性

(一)粉尘的一般概念

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称为生产性粉尘。悬浮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尘、烟和雾统称气溶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为固体粒子,固体粒子与空气共同组成一个分散体系。煤矿作业场所空气中悬浮的粉尘,由于重力作用,逐渐向下沉降,沉积在工作面的底板、巷道壁、机电设备的表面。由于生产中机械运转、局部通风、工人走动、放炮等原因,会使已沉降的粉尘再次飞扬,形成二次扬尘,增加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加重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如果遇到瓦斯或煤尘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使积尘扬起,扬起的煤尘参与爆炸,使

瓦斯或煤尘爆炸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一般按粉尘的化学性质、颗粒大小、粉尘沉积呼吸系统部位及粉尘的生物学作用等进行分类。1.按粉尘的化学性质分类;

(1)无机粉尘:无机粉尘主要是矿物性粉尘,其次为金属性粉尘,以及人工无机粉尘。常见的无机粉尘有以下几种: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一般是指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又称矽尘。如金属矿山的开采,隧道开凿,煤矿岩石掘进等产生的粉尘。矽尘是生产性粉尘中分布最广、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尘。

硅酸盐尘:主要包括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等粉尘。其中以石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严重。

含碳粉尘:有煤尘、炭黑、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接尘人数最多。

金属粉尘: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和粉尘,如铁、锡、铝、铅、锰、锌、铜等金属及其氧化物。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2)有机粉尘:

a植物性粉尘:包括棉、麻、谷物、甘蔗、烟草、茶、木材等加工时产生的粉尘。

b动物性粉尘:主要有皮毛的加工利用,动物饲养等产生的粉尘。

c人工有机粉尘:包括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是指在作业场所中,同时存在无机和有机两种类型的粉尘,是人们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粉尘存在形

式。如煤矿工人在采煤时,既接触煤尘,也接触顶、底板的矽尘。许多有机粉尘中都伴有无机粉尘的存在。2.按粉尘颗粒大小分:

(1)可见粉尘:即肉眼可以看到的粉尘,一般粉尘粒径大于10μm。

(2)显微粉尘:即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见的粉尘,粉尘粒径在0.25-10μm之间。(3)超显微粉尘:即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的粉尘,其粉尘粒径小于0.25μm。3.按粉尘进入呼吸道的部位分:

1.非吸入性粉尘:一般不能进入呼吸道,其粒径大小于15μm。

2.呼吸性粉尘:指粒径小于10μm,可以到达肺泡的粉尘。

(四)按粉尘的生物学作用分:

1.致肺纤维化粉尘:硅尘、石棉尘及其它硅酸盐粉尘等。可引起尘肺病。

2.非致肺纤维化粉尘:如铁、锡;棉尘及蘑菇菌丝等粉尘。虽不致尘肺病,但可引起金属烟雾热或过敏症等。

(三)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1.粉尘的化学成份

粉尘的化学成份决定了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性质。不同的粉尘生物学作用不同,所致疾病也不同。(1)游离二氧化硅

粉尘中的SiO2有结合SiO2和游离SiO2两种存在状态,含结合SiO2的粉尘,除石棉等少数外,对肺组织没有明显的致纤维化作用;但游离SiO2对肺组织有很强的致纤维化作用,是导致尘肺病最主要的病因。因此,国内、外都是按照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多少来制定粉尘的卫生标准。不同

岩石中游离SiO2含量不同,所产生的粉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自然也不一样。据测定,生产性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基本上与产生这种粉尘的岩石相同或略低。(2)煤中的微量元素

煤中含有小于1%的元素称微量元素,已为不少学者所关注。煤中所含的一些微量元素,它对尘肺以及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2.粉尘浓度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颗粒数,其表示的方法有两种:质量法和数量法。粉尘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m3,粉尘的数量浓度单位为粒/cm3。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粉尘浓度采用质量浓度表示,只有纤维性粉尘如石棉尘用数量浓度表示。粉尘浓度按粉尘粒度的大小,进入人体呼吸系统部位不同,又分为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越高,工人吸入粉尘的量就越多,沉积在肺内粉尘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容易发生尘肺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如果粉尘的化学性质和分散度相同,其粉尘的危害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粉尘浓度的高底。由于造成尘肺的原因主要是进入肺泡的呼吸性粉尘,因此,在工作场所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3、粉尘的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固体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粉尘颗粒大小组成的百分比来表示。粉尘粒径越小,构成的百分比越大,其分散度就越高;反之,则分散度低。在粉尘作业场所,分散度高的粉尘,由于细小颗粒的粉尘占的比例大,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就长,因此,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大。据实验,粒径5µm的粉尘,从人的呼吸带高度降到地面约需3h粒径1µm的粉尘则需10h左右。另外,粉尘的分散度大小还直接影响粉尘在人体呼吸道沉着的部位和致病作用,粉尘粒径越小的粉尘一般越容易达到呼吸道的深部,而只有能够进入人体肺泡并沉积下来的粉尘才能引起尘肺病。

4、粉尘的溶解度

粉尘的溶解度大小与其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的性质不同而异。对于有毒粉尘,其危害随着溶解度的增强而增强。如铅、砷、锰、镉等的粉尘,因其溶解度较高,吸入后可经肺吸收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效应。有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粉尘、烟雾,由于溶解度低或不溶,吸入后可长期沉积于肺内,其中有些能引起肺胶原纤维增生,如铝尘肺、电焊工尘肺等;有些仅在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应,如铁未沉着症等。而无毒粉尘则随着溶解度的增强,在进入呼吸道后被溶解而易于排出体外,使其危害降低。但对于某些粉尘,如石英、石棉等,虽然在体内的溶解度小,但对人体危害却较严重。

5、粉尘的荷电性

粉尘的荷电性主要是由于机械磨擦生产的,如在矿山开拓掘进时,高速旋转的钻头与岩石的磨擦,使产生的粉尘表面带有荷电,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亦可直接吸附空气中的电离子而荷电。粉尘的荷电性强弱与粉尘产生的时间、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及粉尘颗粒大小等有关。分散度高、新产生的粉尘荷电性强;温度升高时荷电增强;湿度增加时荷电减少;干燥的环境可使粉尘的荷电性增强;岩石的硬度增加时,凿岩中产生的荷电粉尘亦随之增加。另外,荷电性与粉尘本身的化学性质也有关系,非金属粉尘及酸性氧化物粉尘,如二

氧化硅等粉尘带正电荷;金属粉尘及碱性氧化物粉尘,如石灰粉尘等带负电荷。粉尘的荷电性可影响粉尘的聚集,从而影响粉尘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尽而影响其被吸入的可能性。带相同电荷的粉尘,可相互排斥不易沉降;带异性电荷的粉尘互相吸引而凝集,加速沉降过程。研究还认为荷电性强的粉尘进入呼吸道后容易阻留在体内,并易于被吞噬。因此,粉尘的荷电性不仅与粉尘的危害性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在开展防尘工作时,可考虑粉尘的这一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6、粉尘的形状、硬度和密度

石棉尘的几何形状及大小,在其致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1981年,Stanton等人即报道,细长石棉纤维(长度>8μm,直径<0.25µm)所致间皮瘤率比短纤维高,因此认为石棉的致癌性与其纤维长度有关。Davi等在吸入研究中,给予大鼠长或短(<5µm)温石棉和铁石棉后,长的温石棉和铁石棉纤维均引起肺肿瘤,短的铁石棉未引起肺肿瘤。这可能与粗短石棉纤维易被清除,细长石棉纤维易被滞留肺内有关。

对于一般的粉尘而言,粉尘的形状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粉尘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质量相同的粉尘,其形状越接近球形,降落时的阻力越小,沉降速度也越快。

由于吸入肺泡的粉尘多为呼吸性粉尘,粉尘的形状和硬度对尘肺发生的作用目前认为并不明显,但若被阻留在上呼吸道,对于锐利和坚硬尘粒,则可能引起局部的机械性损伤或慢性炎症。

粉尘密度的大小与粉尘沉降速度有关,当粉尘的粒径大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大,在空气中飘浮时间短。反之,则

飘浮时间长,对人的危害就大。

7、粉尘的表面活性

粉尘表面的生物学活性影响其致肺纤维化作用,新产生的粉尘颗粒表面有较多的氧化硅(sio)和硅(si)自由基,可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反应产生H2O2和羟基(-OH)自由基等,因而具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8.粉尘的爆炸性

煤尘、植物纤维尘、镁粉、铝粉以及面粉等具有爆炸性。我国多数煤矿所产生的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的破坏性很大,往往造成井巷、生产设备的损坏及人员伤亡。自煤炭开采进入规模化生产时代以来,随着矿井开采强度的加大,煤尘爆炸威胁逐渐呈现出来,煤尘爆炸已经成为煤炭生产中一个严重的事故隐患。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一起煤尘爆炸事故是1803年发生在英国的沃尔德逊煤矿,当时有不少人对这起煤尘爆炸事故持怀疑态度,直至以后多起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才引起人们对煤尘爆炸的重视。

第五篇: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

颁布日期】1994年1月26日

【文号】劳部发[1994]50号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有毒作业危害的监察工作,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除矿山开采业以外的有生产性毒物危害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有毒作业危害分级工作实行企业、事业单位自检和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每年进行一次生产性有毒作业分级检测建档,并将分级结果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汇总后逐级上报。

无分级自检能力的企业、事业单位,应请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检测机构或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分级检测。

第五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建立劳动条件分级统计报告制度,加强职业卫生监察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推动企业、事业单位改善劳动条件。

第六条为便于企业、事业单位自检,有毒作业分级的毒物检测,可分别采用气体检测管快速测定、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气体检测管装置必须由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机构毒物检测技术指导站检测认可;检测仪器由识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可。未经认可的仪器、检测管装置,不得用于分级检测。

第七条劳动行政部门每年对企业、事业单位报送的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结果,应按20-25%的比例进行抽检、复核。

第八条从事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实行资格认可制度。企业、事业单位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须经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审批、考核发证;省、地、市三级劳动行政部门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须经识劳动行政部门审批、考核发证。未经审批、考核发证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不得进行有毒作业分级检测工作。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每二年复核一次,此两项资格证书由劳动部统一印制。

第九条有生产性毒物危害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毒物危害的具体治理措施和实施计划,有效地控制有毒作业危害。

第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劳动行政部门应将重度和极度毒物危害列为有毒作业治理和监察重点。对重点危害岗位,必须制定计划限期消除毒物危害因素。第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工程项目,在试生产阶段必须进行有毒作业分级检测,并按分级结果补充完善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主要生产岗位达不到安全作业标准的,不允许正式投产。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规定造成职业中毒和发生毒物泄漏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可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并追究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人员的责任。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第十四条本规定由劳动部解释。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即颁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粉尘危害治理方案

    有限公司作业场所粉尘危害 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抓好2016年综合粉尘工作,根据【2016】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

    烧结厂粉尘作业危害治理实施方案(5篇)

    烧 结 厂 2015年粉尘作业危害治理 实 施 方 案 按照公司《2015年粉尘作业危害治理》实施方案要求,为保护涉粉尘岗位员工的职业健康,结合我厂实际情况,集中开展粉尘作业危害治理......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工作方案[5篇范例]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加强矿区粉尘危害治理工作,促进员工职业安全健康,根据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转发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开展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霍煤电职防字〔2010〕294号文件(转煤安监调查〔2010〕6号文件)精神,改善作业环境,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制订辛置煤矿作......

    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目录 摘要多年来,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 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 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 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摘要】煤矿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导致接触工人患尘肺病、发生煤尘或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寿命、危害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等......

    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员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及2011年2月1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1.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开始凸显,而我们生活的必需空气也逐渐充斥着粉尘,不断损害我们的健康。本文具体解释说明了粉尘的形成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