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5篇

时间:2019-05-13 18: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第一篇: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国外扶贫模式

王卓(2004)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扶贫模式分为三类:即以巴西、墨西哥扶贫模式为代表的“发展极”模式;以印度、斯里兰卡扶贫模式为代表的“满足基本需求”模式;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1.1“发展极”模式

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5 年在《略论发展极的概念》中提出的。所谓发展极就是基于不发达地区资源贫乏状况和非均衡经济发展规律,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 这些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服务、决策等多种中心功能,好似一个“ 磁场极”,能够对周围产生吸引和辐射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王卓(2004)通过对巴西的“发展极”战略实施绩效的分析,得出了“发展极”扶贫模式能够通过极化或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以经济增长方式促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自下而上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缓解区域性的贫困状况。

执行发展极战略的还有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王俊文(2009)在《国外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中,阐述了发展中国家贫困基本特征及反贫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实施特别计划、区域开发政策和传递系统建设。文章研究了巴西扶贫中“发展极”战略的实施与运行,巴西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基于“发展极战略”的反贫困战略模型,对确定的目标“发展极”给予重点投资,并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建立专门开发机构指导、组织、实施落后地区开发,并形成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体系;(2)制定推行各种落后地区开发计划;(3)实行各种鼓励政策、促进“发展极”建设。

尚玥佟(2001)对巴西贫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巴西贫困的原因有以下五点:(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与统治;(2)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3)收入分配不公;(4)区域发展极不平衡;(5)教育水平低下。文章以几个实际案例介绍了巴西实施“发展极”的反贫困政策,并认为巴西实施的反贫困战略使贫困人口比重下降,贫困人口人数减少。文章介绍了巴西在反贫困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1)农村土地改革;(2)北部农业发展计划和全国一体化计划;(3)迁都巴西利亚;(4)最低收入保证计划。

吴金光(1996)在《墨西哥扶贫》一文中,介绍了墨西哥为扶贫而开展“团结互助”国家工程。“团结互助”国家工程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生产和地区发展三个方面。主要作法是提供基础设施和提供资金帮助。

1.2“满足基本需求”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P· 斯特雷坦(Paul Steretein)指出:“从把经济增长作为通过就业和再分配衡量发展的主要标准到基本需求的演进,是从抽象目标到具体目标,从重视手段到重新认识结果,以及从双重否定(即减少失业)到肯定(满足基本需求)的演进”。

满足基本需要战略注重对穷人,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商品和服务、基本食物、水和卫生设施、健康服务、初级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以及住房等。满足基本需要战略认为,消除贫困有两条道路,一是直接向穷人提供保健服务,教育、卫生和供水设施,以及适当的营养;二是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穷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1962 年, 印度政府率先提出在限定时期内使贫困人口享有一个最低生活水平以满足其最低需要的政策, 这就是“满足基本需要”模式的雏形。王卓(2004)将印度政府执行的“满足基本需要”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第四个五年计划投资重点由工业转向农业, 推行“ 绿色革命”为主要内容, 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 运用一系列综合农业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 以解决粮食问题和农村贫困问题。第二个阶段是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出的稳定增长, 消除贫困, 满足最低需要的战略口号, 并实施多种计划来帮助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包括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医疗、农村道路、农村供水、农村电力等社会经济基础 2 设施, 还包括农村住房建设, 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文章认为,“满足基本需要”战略的实施,缓解了印度贫困的程度。

杨文武(1997)研究了印度贫困的基本特征,根据1970-1992年的数据,得出了印度贫困的六个特征,即:(1)90年代以前印度的贫困程度在不断地下降;(2)90年代以后贫困程度有所加剧;(3)农村贫困程度受农业丰歉和政府反贫困运作能力的制约;(4)城市贫困程度受城市非组织部门就业机会的制约;(5)贫困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6)贫困人数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文章分析了导致印度贫困的四个原因,包括:(1)历史上的殖民剥削和掠夺;(2)现存的生产水平低下;(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与收入分配不公平;(4)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1.3“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社会保障方案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实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案。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状况, 直接对穷人提供营养、基本的卫生和教育保障及其他生活补助,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家庭需要。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贫困面小, 因此社会保障方案作为一种福利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反贫困措施。

王卓(2004)认为社会保障方案是通过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来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具体做法包括:(1)通过累进税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2)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黄爱军等(2010)介绍了美国扶贫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文章介绍了美国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项目。文章认为美国扶贫减困的政策的最大特点可以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众评判”三句话来概括。具体表现为:(1)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比较通畅;(2)扶贫减困有稳定的资金来源;(3)贫困救助体系比较健全;(4)各类扶贫减困项目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实施。

陆涌华(1996)在文章中介绍了美国政府的扶贫职责,阐述了扶贫资金的来源以及扶贫方式,文章认为,美国的扶贫模式包括直接救助、间接救助、低价出售国有土地和矿山和给贫困地区优惠政策等。

林乘东(1997)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已构成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反贫困政策。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包括社会保险、福利补贴和公共教育三个方面。文章认为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可以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贫困者对生存资料和部分发展资料的消费需要,通过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福利国家”论者所鼓吹的“收入均等化”性质。文章认为要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需要具备五个条件:即(1)欧美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的;(2)实行福利政策,级解大众贫困也是缓和刹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利润的需要;(3)福利政策的实施,既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足劳动生产卒提高的结果;(4)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的再生产资用大大提高,实行福利制度是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需要;(5)国际经济利益格局向发达国家倾斜,使得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聚集了巨额财富,具备了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财力。

王俊文(2008)介绍了发达国家贫困特征及反贫困措施,文章认为可将其反贫困对策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反贫困对策;二是针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落后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对策。文章归纳了美国的反贫困政策,认为美国反贫困政策包括反贫困计划、反贫困对策以及反贫困公共政策。反贫困对策包括:(1)学费分期偿还制;(2)平等的收入政策;(3)负所得税方案。政府反贫困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改变“天然人力资本”收入差异和种族经济差异方面的政策;(2)为妇女提供平等就业和收入机会及经济地位方面的政策;(3)为保持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文章认为,通过这些反贫困的政策,解决了美国的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采取综合性援助措施,为受援地区或社区创造了经济机会,缓解了贫困。

何慧超(2008)认为美国的反贫困政策是一种仅仅向特殊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覆盖面较低、与工作紧密联系、促进贫困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模式。中国扶贫政策演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 4 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据《中国统计摘要2006》显示,从1978~1985年,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25亿,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了一半,截止到2007年,贫困人口减少到1479万人,同时贫困发生率也相应的急剧下降,从1978年的30.7%减少到2007年2.0%。从1978年至今,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多归功于中国政府出台大量扶贫政策,在这30多年来,中国的反贫困发展历程和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蒋凯峰,2009)。

2.1 救济式扶贫(1978~1985)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此举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4年,国家开始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县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为推动全国减贫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工代赈政策深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198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惠农政策,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对一切农、林、牧、副、土特产品(包括粮食、木、竹)都不再实行统购,改为自由购销。开放竹木市场,允许自由出售。耕地承包期可以延长到30年,允许转让承包,草山草坡应分包到户,由户长期使用,宜林近山、肥山、疏林山可划做自留山,由农户长期经营,允许继承,产品可以自主处理,远山、痰山、荒山可以独户、联户承包经营,承包期不少于50年(何承金等,1992)。从1978年至1985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至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

2.2 开发式扶贫(1986~199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四次会议于1986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该计划中指出把基本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同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开办扶贫贴息专项贷款业务,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资金支持。1987年,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开发工作的通知》,明确地把经济开发作为一项最终解决中国贫困地区人口温饱、进而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目标和战略措施。为此,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阳小明,2006)。1990年的《关于九十年代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的通知》。1993年11月5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继续坚持扶贫开发工作,集中力量从事扶贫工作。中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为贫困农户增加人力资本。从1986—1993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4 500万,年均减少640万,但进入90年代,减贫速度明显放慢,1991—1992年年均只减少250万贫困人口(严瑞珍,1999)。

2.3 内外兼顾扶贫(1994~2000)

1994年4月15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一个有明确目标、措施、途径和期限的全国性扶贫纲领,以加大反贫困力度,要求到2000年,基本解决当时农村8 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扶贫贷款业务有农行转到农发行,1995年1月14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职责,相互协调,强化“三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1996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文件。1997年8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国家扶贫资金的管理。同时,中央财政对国有贫困林场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帮助国有林场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及发展生产。1998年5月,扶贫贷款业务再次转回农行农行接受农发 6 行转划得扶贫贷款。2000年起,信贷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稳步脱贫,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朱镕基在1999年指出了,要采取“退耕还林(早)、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大力发展植树种草。2000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1994年至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994年的7000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3290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1994年的7.7%下降到3.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2.4 多元化扶贫(2001~2010)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减贫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2001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要在2001~2010年内解决剩余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巩固现有的扶贫成果。

为了探索扶贫开发的新举措,针对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200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印发了《关于异地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这个试点工程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搬迁对象为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2004年全国开始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以下特点: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农民和政府共同筹资。同年也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指出农村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计划是直接针对特困户,有助于减轻特困户的经济负担,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粮食补贴,粮补的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和稻谷,补贴直接发给农民。2005年,中共中央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此举加快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水平,稳定了当地社会的好局面。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村减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政策举措,要求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 7 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为加强对贫困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全国,这一举措惠及全国1.5亿学生。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降低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孔祥智,2008)。2001~200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01年的2927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01年的3.2%下降到1.6%(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由此看出,中国的反贫困工作进行的非常的成功。经验借鉴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扶贫的形势依然严峻,扶贫的任务依然艰巨。为了更有成效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既需要坚持自己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持之以恒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又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扶贫减困方面的好做法,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中国应该从其他国家的扶贫模式中吸取有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部分,为中国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黄爱军等(2010)通过对美国扶贫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五条完善我国扶贫政策的意见:(1)探索建立起更能准确瞄准贫困群体需求的机制;(2)进一步完善贫困救助的网络体系;(3)建立多元化的贫困救助资金来源渠道;(4)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5)扎实推进扶贫立法进程。

孙志祥(2007)提出要从美国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改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出:(1)采取更加积极的福利政策;(2)坚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补救型”的社会救助政策;(3)加大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4)发挥民间组织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

何慧超通过对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进行比较,总结出其对中国的启示。包括:(1)把实行扩大的就业政策作为反贫困的治本之策;(2)建立健全完善的社 8 会保障机制;(3)高度重视城市贫困群里可能能力的培养。

王俊文(2008)以美国反贫困为例,阐述了美国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几点我国制定反贫困对策、措施的意见:(1)区域开发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证;(2)有明确的区域政策发展目标;(3)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方式上,政府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区域发展的差异性;(4)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5)在发展战略上,通过培育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发展;(6)在资金筹措上,除增加政府财政拨款及补助外,地方政府还应制定一整套系统的招商引资政策。

而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进行研究后,王俊文(2009)指出了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措施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文章以发展中国家巴西反贫困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巴西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通过对巴西反贫困政策的研究,文章认为,在面对我国反贫困政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具体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反贫困模式、路径;(2)逐渐加大反贫困资金投入;(3)改善、提高贫困地区社会服务;(4)充分认识反贫困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辛的历史发展过程;(5)成功的反贫困政策、措施必须直接面对穷人,使真正的穷人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卓.中国贫困人口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9—72.[2] 王俊文.国外反贫困经验对于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J].农业考察, 2009,03:209-213.[3] 尚玥佟.巴西贫困与反贫困政策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 2001,03:47-51.[4] 吴金光.墨西哥扶贫[J].中华民族,1996,07:59.[5] 杨文武.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1997,03:58-68.[6] 黄爱军,朱奎.美国扶贫艰困的主要特点及启示[J].江西农村经济,2010,08:68-70 [7] 陆涌华.谈谈美国的扶贫方式[J].湖南经济,1996,10:48-49 [8] 林乘东.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02:124-127.[9] 王俊文.国外反贫困经验对于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8,03:104-107 [10] 何超慧.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民政,2008,09:18-19 [11] 蒋凯峰.我国农村贫困、收入分配和反贫困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12] 何承金、杨顺成、赵学董.80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政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13]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4] 阳小明.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15] 严瑞珍.50年来中国减轻农村贫困措施与成就[J].世界农业,1999,09 [16]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7] 孔祥智主编.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孔志祥.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3:94-97.

第二篇: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经验及借鉴

河南农业科学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经验及借鉴 景丽1,苏永涛2,王爱玲3(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2.河南省农村科学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4500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几种典型模式,论述了不同模式对河南省的启示,讨论了河

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268(2008)10—0015—05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

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

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

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是科技化、工

业化、社会化、农民知识化、可持续化的农业。笔者

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结合实地考查,谈一下国内外 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启示。l 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及经验 1.1 美国模式

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表现为:采用政府干

预和保护下“市场主导”推进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 收稿日期:2008一05—18 作者简介:景丽(1977一),女,河南安阳人,农经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管理研究工作。,· 】5 ·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0期

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为支撑,以机械化、规模化和公

司制农场管理方式为主要途径,走以提高劳动生产

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率、商品率、经营效益和资 源配置效率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规模化生 产+市场机制+政府保护”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

建立在土地丰富,劳力短缺的资源禀赋特征之上。主要特点是:

(1)生产机械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显著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据统计,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

国一个农民平均拥有设备价值达7万美元,高于当

时产业工人拥有量;目前美国农场中合股农场占私

人农场、合股农场和公司农场总数的90%以上,其 销售量占总量70%以上。(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主

要依靠农民自发组织的民办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

通、初加工、储运等专业化服务,在连接生产和市场 的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3)政府保护和促进政策制度化、系统化和持续

化。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和每隔5年修改出台

《农业法案》计划等调控手段,建立健全了完善配套的农业政策体系。目前,美国农业生产率、农业资源

配置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美国农业以其超乎 寻常的高效率著称于世。1.2 日本模式

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表现为:以政府主导、市场为辅型的机制作用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

“三位一体”(小农地权、农协组织和政府保护)农业 体制为条件,以大量资本投入为前提,通过依靠农业 科学技术引进创新和政府强力干预,走以土地生产

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民收入的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道路,形成“小农经济+农

协组织+政府保护”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土地贫乏的资源禀赋特征之上。主要特点是;

(1)政府强力增加农业资金投入。解决了“资金

从哪里来”的关键问题,制定了多渠道增加农业资金 要素投入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

(2)疏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解决了“人往哪 里去”的重要问题。

(3)通过法律形式,强化政府保护。日本政府对

农业的保护性干预强度超过美国,体现了日本政府 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倾斜和保护。据统计,20世纪 80年代中期日本对农业的平均保护率达到21%(同

期美国和欧共体都在6%左右),同年的农产品补贴 为400亿美元。

.1宅.· ’

(4)日本充分发挥了工业大国的生物化学技术

和机械制造技术上的优势,以引进为主,研究应用先

进农业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和风 险,提高了投入产出率。(3)政府保护政策。政府制定了财政补贴等政

策,建立了农业风险保护机制,农业呈现了农业萎缩与农业现代化同时并存的格

局,但这种情况却反过来促进了台湾农业内部结构 调整和技术进步。

(4)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发展精细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

(5)探索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农

业管理体制——实行“三位一体”(小农地权、农协组 织和政府保护)的农业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弥补资

源不足和小农经济的缺陷,推动日本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1.3 韩国模式

20世纪70年代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韩

国农业保持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态势,并使韩

国一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其发展的持续高速特性,被学术界称誉为“汉江奇迹”。韩国的农业现代化发

展主要得益于以“脱贫、自立、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 标的韩国政府发动的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

动作为农业的革命性运动,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

件和农村环境,加快了韩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韩

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是:(1)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基础和起点,以增加

农业投人渠道为切人点。韩国政府通过工业反哺农

业,城市支援农村和资金适度倾向等多种渠道,不断 增加农业投入。

(2)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

有效地控制了农业的 生产和社会风险。1.4 台湾模式

台湾农业现代化模式表现为:以小农经济为基

础,依靠科技创新和农民教育,通过适度规模的集约

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分工,提

高资源产出率;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带动的有机结

合,推动农业现代化。主要特点是:

(1)适度规模化。尽管台湾城市化使农业劳动

力数量大大减少,但受“兼业现象”制约,台湾生产的 规模扩大幅度有限。1952年到1991年劳动力人均

经营耕地的规模从0.57hm2增加到0.89hm2,40 年增长了56%。

(2)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专业化的合作

社、农会组织及其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把小生产 和大市场联系起来,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现代化 结合起来,兼顾国际国内市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万方数据 河南农业科学

(3)受国际市场影响,台湾作为农产品出口地

区,从上个世纪70年代逐步转变为农产品进口地

区,而且贸易逆差逐步增大。尽管贸易逆差使台湾

变化。1952年

与1991年台湾农业产值中农林牧(畜)渔的比例分

别为69:6.5:15.8:9.1和49:0.4:28:25.6,稻谷从58.7%下降到26.2%,水果从3.5%上升到

30.4%,蔬菜从4.8%上升到22.2%。1.5 沿海地区模式 沿海地区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

神的同时,大胆实践,主动探索,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化方式指导

农业,用城市化手段推进农业,创新工作思路,创造 性开展工作,闯出了一条突出“四进”服务,发展现代 农业的新路子。广东、江苏和浙江等沿海地区始终

把开发、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高效模式作 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努力在提升农业科技贡

献率上做文章。通过引导农户“进”组织、组织产品 “进”品牌、打着品牌“进”市场等形式,推进现代 农业。

其中典型代表为厦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厦门市针对农业腹地小、农村城市化程度高、农民居 民化进程快的实际,大力推行“两头在厦,中间在外” 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一

方面,进一步培育

和扶持科技程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

强,进而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引导农产品集约

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另一方面,通过鼓励龙头企 业在原料供应、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与欠

发达地区的协作,有效带动福建中西部地区与沿海 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2 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模式对河南省的启示

(1)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资金、工具、人力和

技术等四大生产要素投入质与量的全面增加。为提

高资源配置质量、效率和效益,进行适应性制度体制

改革,消除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已成必然。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可以看

出,凡是对农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生产工具的投

入越大,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越快;凡是制度创新越

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其进程就越快越稳。违

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延缓进程,甚至造成失败。

(2)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政府干预、支持、保护和

调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农业生产

要素质与量的增加过程,又是农业资源合理流动、合理配置的过程和结果,客观上要求农产品质、量和效 益的提高,要求农产品结构优化,适应市场需求,流 通顺畅,流通成本低廉。农业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

和支持,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离不开政府政策和法 律的保护。

(3)在小农经济的基本框架下也能够实现农业

现代化。其关键在于能否使农产品流通的服务功能

强大化,适应小农经济分散生产和经营的特点,提高

农产品的商品率。其实现途径可以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形式,也可以探索像日本的农民专业化协 会等组织。

(4)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劳动

者现代化。无论美国还是Et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

史证明,没有强大农业科技支撑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单靠资金、耕地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是难以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

(5)当代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

息化和经管管理现代化的结合与均衡发展的结果。如果离开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单靠某个方面的单向突破同样难以实现农业现 代化。

(6)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离不开一定的工业化、城市化基础及其支 撑,否则农业现代化将是一纸空谈。历史已经表明,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实现得越早,发展

速度也越快,这一基本规律在落后国家一样适用。

3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3.1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

件。从理论上讲,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大致有2条途

径:一是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二是靠产业群体内

各经济主体的联合,即通过规模的扩大来实现。就

是从河南省各地的实际出发,把基地建设、生产规模 的扩大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区

域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且具有一 定规模的区域经济格局。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农业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农业经营主 体(农户)与农业服务产业是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 · 】7 ‘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0期

2个方面,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主要起“统”的作用。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两翼,缺一不可。社会化服务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而专业化生产则以社会化服务为前提。在经济较发

达的苏南地区,靠社会化服务完成的劳动量占到总

用工量的70%,正是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

用,使苏南农业在乡镇企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基本

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因此,河南省作为经济不发达

地区实行农业现代化,更要加强

双层经营体制中

“统”的环节建设,即加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以提高 农业的规模效益。

3.2工业化理念,一体化发展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第一,有重要的推广应用

价值。这种模式,把较大的集团公司与农民合作经

济组织等中介服务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通过 农民自发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层经营,把更多的农 户同大市场联系起来。目前,河南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发展到6 544个,吸纳农户会员578724户,仅占

要借鉴企业效

益至上的理念,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第二,要借鉴 企业广泛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放宽搞

活农业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第三,要借鉴企业注

重科技创新的理念,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第四,要借

鉴企业注重产品营销的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和市场占有率;第五,要借鉴企业讲求社会化协作的理念,加速农业经济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进

而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切实而有效的途径。同时,也 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和农业与

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使得千家万户的分散经

营得以较佳的规模组合,也使得种养加、产供销、农 工商形成一体化经营。截止2006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

4万多个,较1997年增长了80%以上。全省农业产

业化经营组织呈现出多种发展格局,主要有:“公司 +农户”型、“公司+基地+农户”型、“公司+中介组

织+农户”型、“公司+农场”型、“公司+园区+基地

+农户”型等多种多样的模式。在这些模式中,“公

司+中介组织+农户”型模式,具

织起来,而且也实现 了农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3.3市场化运营,合作制管理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建立高度市场化农业的过程。商品化和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起点和强

大推动力,因此,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 就是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和健全市场运行机制的过

程。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加快建设适应

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使农产品商品 · 18。

化,而且还必须使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各种生产要 素商品化。

现代农业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社会化农

业。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组织管理农业,将广大农民组织到社会化大生产中去。世界上许多

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广泛存在中小农户的农业现

代化,大都是通过组织专业农业合作社实现的。河

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业经济中千家 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

出,因此,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十分必要。在建立

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合作社应逐步成为完整而相对

独立的自我服务组织,并通过多

全省农户总数的2.9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数

量和层次距建设现代农业所要求的合作制管理还有

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 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根基”工程,同“科技 富民”工程一样,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3.4标准化生产,科学化推进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

业科学技术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充分反映 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和生命健康的关注与

迫切要求。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和加工

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

显得尤为重要,对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具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农业标准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

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化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

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积极发展标准化农

业,严格按食品质量认证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进行标准化生产。

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传统农业转

变为现代农业实质是将农业科学转变为科学农业,也

就是现代科技武装农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初

见端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质上就是现代技术尤其 是高新技术改造或替代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特别是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起先锋和主导作用。河南省人多地

少,落后传统农业一直困扰全省经济发展。因此,要 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加快 现代科技提升农民素质、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有效 推进现代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科技进步 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万方数据 河南农业科学

第三篇: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

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

(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

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

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部门或者金融管理部门主导,通过综合运用财政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撬动金融资源流向扶贫领域,包括风险补偿、扶贫贷款贴息、民生金融扶贫、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扶贫等。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是金融机构结合贫困户资金需求特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贫困户金融需求,达到金融机构和贫困户双赢效果,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链式扶贫贷款等。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是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贫困地区产业经济,以产业经济,带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金融机构通过对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链条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实现金融精准扶贫效果。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是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平台,发挥其“线上”和“线下”联动优势,推动贫困户生产和扶贫产业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与农业产业化企业、贫困户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农业企业、农户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融资平台、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等,结合信用信息数据库,对精准扶贫融资需求进行线上撮合。如郁南县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互联网+金融+农业+旅游”合作平台,创新了“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众筹”等融资产品。

总体上看,不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各有优劣。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较好解决了精准扶贫的外部性问题,通过财政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引导市场资源流向扶贫领域,总体调用的金融资源较多,扶贫效果较好;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和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是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可持续性较好,但由于金融扶贫的公益性特征,项目收益率较低,部分金融机构积极性不强;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一般,调用的金融资源一般,互联网融资模式往往成本较高,影响扶贫效果。

二、当前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贫困地区信用环境堪忧,抑制了扶贫金融供给

一是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员信用数据不足或缺失增加扶贫贷款违约风险,贫困地区部分贫困户信用意识不足,或是没有历史信贷等数据记录,农村尤其贫困地区信用机制不完善,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加大,违约风险较高,银行机构多以“惜贷”来防范违约风险。据调查,大部分不良贷款借款户将诚信观念抛于脑后,成为典型的“老赖”,这种赖债思想会潜移默化影响其家庭成员甚至身边的人群。二是部分贫困户有依赖政府“输血”的心理,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扶贫资金理解为救济金,对贷前调查反感,逾期还款导致不能享受贴息政策,甚至认为“金融扶贫就是国家救济,借钱可以不还”。三是对金融扶贫工作的认知不足,在建档立卡和评级授信中不积极配合,贫困人员信用问题精准识别较难。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明显,金融产业扶贫切入难

一是大部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不够,当地有特色、有市场前景、产品需求稳的产业不多,特色产业发展上不去,无法切实有效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无法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预期效果。二是贫困地区现有的规模企业,扶贫产业规模小,承贷能力有限,扩大再生产意愿不足,信贷需求不旺,信用环境欠佳,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不够。三是一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有效抵押物缺乏、发展生产动力不足,自然灾害、市场等风险大,盈利能力不佳,吸纳金融资源的能力也不足。

(三)金融扶贫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健全

一是当前辖内开办的主要普惠金融产品中,除妇女创业贷款、金融扶贫贷款等少数产品有财政基金作为担保或者贴息以外,其他大多数均需要借款人自行提供满足信贷条件的担保条件。由于民生贷款的申请人本身能够提供的抵押担保较少,很难达到金融机构关于抵押物的基本要求。二是扶贫资金多头管理,分散于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而且资金投入多以分指标、定规模的方式,到村到户到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财政扶贫资源与金融信贷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三是产业扶贫类贷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普遍未建立起专门的由财政主导的扶贫担保公司或者扶贫专项基金,即使已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规模也较小,后续投入跟不上。

三、?M一步改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金融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雪中送炭”精神,对精准扶贫工作加大投入,给予更大支持。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根据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进精准扶贫任务按时按质完成。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作金融系统工作,在扶贫信息共享、金融扶贫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协助。此外,也要对贫困户加强政策引导,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摒弃依赖政府“输血”的心理。

(二)金融产品创新上切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面构建精准扶贫金融产品体系

1、推进各类扶贫救助、创业助业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优势金融扶贫产品,继续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扩大覆盖面。同时也要结合精准扶贫需求,进一步创新助学贷款、扶贫消费贷款、红色创业贷款等新的产品。

2、创新特色扶贫产业金融产品,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一是以地方培育发展六大主导产业为契机,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上给予政策倾斜,为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二是在贫困地区通过组建生产园区,直接建立种植生产基地,通过统一生产管理和物流销售,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扶持发展一批相对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特色优质企业,增强其吸引带动作用。三是针对扶贫对象和特色产业,实行差异化帮扶模式,在项目选择、制定政策、安排资金时,都要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确实能够带动贫困户就业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金融精准扶贫方案,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金融扶贫模式的积极性。

3、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促进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推动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三)配套服务上要整合资源,健全金融精准扶贫供给正向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源。二是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为金融扶贫创造良好环境。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扶持、引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探索支持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市场发行专项用于农户、涉农企业、扶贫开发等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推动设立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贷款增量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扶持力度。同时探索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保险机构涉农保险能力。三是探索建立面向精准扶贫领域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解决贫困户和扶贫产业贷款抵质押物不足难题,大大提升融资能力,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途径,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金融生态环境上要重点加强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金融精准扶贫生态环境

一是依托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扩大非银信用信息采集,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和运用,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三是培育贫困户珍惜个人信用的意识。通过警示教育,提醒贫困户树立“珍惜信用”的意识,增强个人信用保护意识,当诚信客户。

参考文献

[1]陈芳.贫困地区农户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基于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6,(7):57-66。

[2]胡明琦.贵州省农村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分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4,(7):224-224。

[3]田莹莹,王宁.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9):60-62。

[4]鄢红兵.创新“金融+”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武汉金融,2015,(9):56-59。

[5]杨伟坤,赵惠娟,刘彬.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实践及启示――基于河北省易县扶贫社小额信贷扶贫创新案例分

析[J].世界农业,2013,(1):112-11。

[6]杨云龙,王浩,何文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四元结构”理论假说[J].南方金融,2016,(11):73-79。

[7]郑屹.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26-30。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on Accurate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u Xiufeng

(Xiny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Xinyi Guangdong 525300)

Abstract: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inancial role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precis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main focuses and ideas of the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analyzes the main mode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 the mode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by Japan'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NAFTA),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of Indonesia's microfinance lenders and China's government-led mode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financial-led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industrial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and Internet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based on this,the main practices of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summarized,studied the main problems in China's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from the ideology,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ancillary services,financi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put forward the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Keyword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Financial supply;Rural Finance;Rural credit system

第四篇:扶贫经验

商南县高级中学电教中心组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指示精神,落实省领导在推进教育领域精准扶贫工作会上的要求,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教育系统内广泛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通过在全省教师与贫困学生之间搭建结对帮扶体系,实现“三秦教师人人奉献爱心,贫困学生个个得到关爱”工作目标,我校迅即行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实施意见》,制订本校具体帮扶措施和工作办法,按照“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全程跟踪”精神,广泛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教师与贫困学生双受益的目标,积极助力了我省教育脱贫工作的开展。现将我们电教中心16位教师结对帮扶42个贫困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思想上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省市县校系列教育扶贫文件精神,我组教师充分认识到,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是教育系统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人民教师发扬良好师风,凸显崇高师德的具体实践,是“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延续和深化,更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对于密切师生关系,深化育人工作,提升行风形象,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具有重要意义,二、行动上扎实推进帮扶的各项工作。

1.充分了解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9月中旬,我们根据学校下发的教师结对帮扶学生名单,与各自结对的学生一一见面,了解他们家庭及个人情况,家庭困难原因、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学习现状等等,为后期精准扶贫帮困提供依据。

2.适时谈心,指导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困难。我们在第一次月考前,询问学生入校以来的学习现状,比如能否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听课能否跟得上,作业能否按时完成,吃饭是否习惯,睡觉是否踏实,还有什么学科存在问题等等,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问题,获得他们的信任。同时指导他们怎样备考,搞好第一次月考。在第一次月考和第二次月考成绩公布以后,我们立即找到各自的帮扶学生进行交谈,分析这次月考成绩,指出他们的进步,分析那些科目不足的原因,指导学好该学科的

一些方法,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坚韧不拔,发扬优势学科,弥补薄弱学科,力争在期末考试取得满意的成绩。

3.嘘寒问暖,送钱送物,及时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每逢跟贫困学生见面的时候,我们组的老师总是满怀深情,嘘寒问暖。每次交谈中都要问及学生家庭最近的情况,了解学生当下存在的困难,及时加以解决。在11月初,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分别送给每位贫困生至少100元现金,让他们买件衣服或鞋袜,有好几位老师拿来了自己家里的衣服,让这些孩子挑选。我们还经常与学生家长通电话,了解家庭当前情况;到孩子的班主任处了解学生得到了哪些资助。

三、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初见成效

三个多月的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对贫困家庭学生、生活压抑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有侧重地帮扶,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我组16名教师共结对42人,分别建立了档案。截止到12月底,资助金额2100元,衣物20余件。通过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高一5班张林海等39名学生在第一次月考和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提高幅度显著,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或学习困难而辍学。

第五篇: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http://.cn2009年08月14日 21:10深圳商报

美国模式

美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6年成立“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同年提出“新一代因特网计划”,积极扶植新一代因特网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以此保持美国在因特网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1997年颁布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美国的电子商务是一种自下而上,以企业自律和市场驱动为主,政府采取自由放任主义发展的模式。目前,美国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其应用领域和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全球90%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美国,50%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发生在美国。

● 日本模式

日本1999年成立“下一代国际互联网政策研究小组”,确定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通过电子商务推动日本制造业走出困境,带动经济振兴;2000年推出“数字化行动纲领”,制定“IT立国战略”,对信息网络革命进行战略部署,同年成立“IT战略本部”;2001年实施《IT基本法》;2004年正式提出u-Japan构想,将日本建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环境。

近年来,日本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企业间不可或缺的交易手段,也成为个人消费者获取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最便捷途径。2006年,日本狭义范畴内的B2B交易额约合985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3%。●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是东南亚第一个正式定义参与电子商务各方权利与责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1998年公布电子交易法案,成为开展电子商务值得信任的国家;同年底实施《全面电子商务法》,并投资2万亿美元推进全国性电子数据交换EDI服务,建成EDI贸易服务网络。

新加坡的电子商务活动全部由政府投资和控制,企业在政府的全面扶持下自上而下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商业机构每年可得到政府资助。

● 杭州模式

杭州2000年确定由“旅游天堂”向“硅谷天堂”的城市战略定位转移;2004年出台《电子商务发展实施纲要》;2005年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提出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战略目标;2008年提出《杭州市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三年行动计划》。

杭州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城市,2008年,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商,其B2B、B2C市场份额分别占据国内市场的53.9%和84.1%,旗下的淘宝网(C2C)则占据中国网购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除了“阿里巴巴”,杭州还有“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信息网”、“全球纺织网”、“网盛生意宝”等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优秀电子商务企业。(肖 健)

下载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职业培训的相关经验

    国内外职业培训的相关经验(一)国内相关经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存在相似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广西职业培训的策略、对策时有必要借鉴中国其它省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但......

    国内外物流教学经验浅析

    国内外物流教学经验浅析 国内外物流教学经验浅析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10-10 15:57:35 随着物流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兴起,巨大的物流人才缺口,使物流教育从2003年以来迅速升......

    创新模式推进旅游扶贫(江华经验) 2

    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工作情况汇报(2017年10月17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华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总体安排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澄城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澄城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

    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 2010-1-20 11:6【大 中 小】【打印】【纠错】 1、英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英国确定工程造价有关的计价依据主要有工程建设标准、工程量计算规......

    国内外P2P_运营模式研究(定稿)

    国内外P2P 运营模式情况这几天为了写给金融委的报告,接触了P2P领域,研究了一些相关问题。为了使这件事搞得好,我把梳理的材料告诉你们。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全球化发展,P2P企业......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