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仔猪死亡
预防仔猪死亡
世界性的调查显示,大约有15-20%的活产仔猪在断奶前死亡,仔猪死亡比率的高低决定于猪场的管理水平。
多数仔猪死亡是在出生后的前4天,因此要降低仔猪死亡率,在头一周应该加强看护。出生后,仔猪需要:(a)足量的补乳,(b)温暖的环境,(c)保护仔猪免受母猪压死,(d)预防疾病感染。
新生仔猪保温
新生仔猪非常容易遭受冷应激。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冷应激抑制免疫系统,使仔猪更容易遭受疾病的感染,尤其是下痢。猪场应设法为初生仔猪提供保暖设施至少大约一周龄。使用电或天然气、暖气装置或保温垫都可以。分娩时的护理
加强分娩监视,可降低仔猪出生时的死亡率。对衰弱和缺氧的初生仔猪进行简单的复苏措施,如把它们擦干及旋转于母猪的奶头处。初生仔猪头数多时,应出生后即刻为其提供一个有乳的奶头。防止仔猪受伤
常有母猪压死仔猪的猪场,应有设计合理的分娩栏。必须观察母猪有否攻击倾向和心情烦燥的征兆,如有这些征兆,必须采取应对措施。预防传染病
新生仔猪的一般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可采取下列几项措施:进行批次分娩,即全进全出,配合彻底清洗及消毒产房的分娩栏;自繁自养,以减少引进病原;为怀孕母猪作免疫注射,如伪狂犬和大肠杆菌病。
批次分娩使一群母猪同时断奶,可让分娩舍空置,以便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经过消毒后,再空置一段时间,是降低疾病感染的一项最有效的方法。推行有效抚养法
出生时的仔猪体重差别较大。一群母猪同期产仔时,应依据仔猪体重大小重新分配给母猪抚养。寄养必须在分娩后6个小时内进行。也可以进行部分性的寄养。几头母猪同时分娩,而仔猪头数超过有效乳头数时,可把体型较大的仔猪移开4小时,确保体型较小的仔猪能吮吸到足够的初乳。攻击和杀死仔猪常见于新母猪。这种情形通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实际诱因还未知,但是可能由于害怕新生仔猪。
哺乳仔猪的下痢
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出生后一月内所发生的多数下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这是猪密集饲养管理下,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染病。
由于仔猪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异,此病可分仔猪黄痢及仔猪白痢两囊。黄痢为一周龄内仔猪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白痢见于月龄内,发病率不等,死亡率较低,但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环境污染、阴冷潮湿、冷热不定是本病诱因。
症状
黄痢1-3日龄发病,发病突然,腹泻拉黄色浆状稀粪。仔猪迅速消瘦、脱水死亡。
白痢10-20日龄发病,患猪突然腹泻,排出灰白稀粪。病猪消瘦,皮毛粗糙不洁,发育迟缓。病程3-7日,多自行康复。
治疗
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性,选用抗菌药应根据药敏试验决定,或选用本场较少使用的抗菌素治疗。
拜耳公司生产的拜有利及拜力多对大肠杆菌下痢有良好效果。口服或注射电解质溶液有辅助治疗作用。
控制
分娩舍应温暖和干燥。它可以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也可减少仔猪热量的损失。为仔猪提供一些热源,如热源电灯或垫料,可减轻仔猪下痢的严重程度。平面有洞孔,可让粪便漏下的高床分娩栏,可降低仔猪下痢的发生。
检疫隔离是预防不同种类大肠杆菌或其它感染病原入侵猪场的一重要措施。每批次仔猪之间分娩舍必
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尽量让分娩舍最少空置一星期。这样,可减低分娩环境的大肠杆菌数。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几种菌苗接种怀孕母猪或初生仔猪,对大肠杆菌引起的两种下痢有预防作用。
仔猪红痢
本病又名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主要侵害1-3日龄初生仔猪,周龄以上仔猪少见发病。猪群中各窝发病率差异很大,病死率20-70%。病原低抗力很强,并广泛存在于病猪群母猪肠道及外界环境中,故常呈地方性流行。症状
急性病例突然排红褐色血性粪便,多在发病后2日内死亡。较慢性的病例排出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稀粪,血性不明显。病程常5-7日或更长。病猪明显消瘦及生长停滞。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症状特点,加上尸体剖检小肠前段严重出血与粘膜坏死及浆膜下小气泡可以作诊断必要时可用细菌分离鉴定及毒素试验确诊。
预防
发病后常来不及治疗。常发病猪场可用抗菌素给新生仔猪投服预防发病。仔猪红痢菌苗给产前1-0.5月母猪接种,配合环境,特别是产房消毒卫生可减少病的发生。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可使多种幼龄畜禽及儿童腹泻。猪场中轮状病毒感染率很高。常致8周龄内仔猪发病,发病率50-80%,死亡率较低。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寒冷、潮湿、污秽环境和其它应激因素可增大病的严重性。轮状病毒种类很多,引进猪只带来的新毒株常因缺乏该毒株母源抗体而使仔猪发生严重轮状病毒性腹泻。10日龄以上小猪症状温和,腹泻1-2日逐渐恢复。
症状
患猪常表现精神、食欲不振,迅速腹泻,拉黄白或灰黑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日龄及环境条件。
治疗与控制
治疗轮状病毒性下痢,主要是使用电解质溶液来预防脱水,同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通常治易于治愈。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化学制剂消毒分娩舍能减少病毒的数量。推荐的消毒剂包括3.7%甲醛。67%氯胺T或漂白剂。把吮吸仔猪所排出的痢便喂于怀孕母猪,将会提高乳汁内的抗体含量,可减少所产仔猪发病。
球虫病
球虫病是哺乳仔猪的疾病,它是由猪艾美球虫或等孢球虫所引起。报告有9种猪的球虫种。仔猪感染大量孢子化卵囊后,会有严重的下痢。在自然的情况下,球虫病通常感染7-14日龄仔猪。戌年猪只是带虫者。
仔猪明显的临床症状为下痢,持续4-6天。粪便呈液体状或浆糊状,颜色由黄色至白色,类似轮状病毒性下痢,一般能自行恢复。严重病例消瘦衰弱和生长受阻。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必须经实验室检查确定球虫。拜耳公司生产的百球清对猪球虫病有明显效果。预防球虫病,消毒很重要。然而,卵囊对普通消毒剂抵抗力非常强。氨化合物、漂白剂或蒸汽可杀灭卵囊。
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除轮状病毒感染以外,尚有传染性胃肠炎(TCE)和猪流行性下痢(PED)。这两种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两者皆是高度传染的病毒性肠胃炎。主要的症状有严重下痢,偶尔有呕吐及2周龄内仔猪的高死亡率。它们皆由同属一族的冠状病毒所引起,但各病毒的抗原质却有差别。两种病均见于冬天寒冷季节。通常将其称为冬季下痢。
症状
TGE是以突然爆发下痢开始,数日内可蔓延全群。幼猪下痢通常呈水样性粪便经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3周龄以下的仔猪会呕吐。受感染的仔猪快速脱水,一周龄内仔猪2至4天死亡。越年幼的猪,病情越严
重,死亡率几乎100%。3周龄以后的猪只,很少有死亡,成年猪的临床症状只限于下痢、减食,偶尔会呕吐。通常在1周内恢复。
PED的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非常相似。不同的地方是猪流行性下症传染较慢,1周龄以下的吮吸仔猪死亡率介于50%-90%。经4-5周时间,此病将遍及全场。TGE的流行期很少超过两个月,然而,PED可长达六个月。
病理
病仔猪严重脱水,胃部膨满,有凝乳滞留。小肠亦膨大,并有泡沫状液体及未消化乳块。小肠壁可能由于绒毛萎缩而变薄,甚至几乎透明。绒毛萎缩的观察方法是将回肠纵切开,然后用放大镜检查。虽然轮状病毒亦可造成小肠绒毛萎缩,但是TGE或PED的病变比较严重与广泛。
实验室诊断可用
◎小肠组织涂片或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法以测定本病毒抗原。
◎将病猪的小肠内容或粪便处理后,以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病毒颗粒。
◎血清诊断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检测病后猪只的抗体。
治疗和控制
为患病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环境和充足的电解质溶液,将有助于减少死亡。患病仔猪应让曾感染本病,有免疫力的母猪代为哺育,可降低仔猪的死亡率。下痢仔猪也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抵抗细菌混合感染。预产期在2周以上的母猪,可喂予感染仔猪下痢的肠道内容物,让它感染,使母猪在分娩时已有免疫抗体,可预防其仔猪发病。严格执行综合预防措施,可防止本病在猪场流行。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发生于生长快速,饲养在混凝土地面上,而没有注射铁剂的月龄左右小猪。本病除贫血外,亦常见患病仔猪下痢。
症状最普遍出现于约3周龄仔猪。贫血易见于白猪,全身皮肤及可视粘膜呈现苍白色。
患猪在运动或受到刺激时,容易疲惫,有些会突然死亡。患猪常常呈现严重的水痢。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替3日龄的仔猪注射铁制剂。
第二篇: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与对策
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哺乳仔猪死亡率也在不断地攀升,给养猪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但如果了解仔猪在断奶前死亡的原因,改善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控制仔猪因疾病死亡,对任何一个养猪场而言,使哺乳仔猪死亡率降为10%以下是可以实现的。
一、仔猪死亡原因
1、母猪妊娠期染病。在母猪配种前或妊娠期间疫苗免疫不到位、饲养管理不当,导致母猪发生传染病或慢性中毒、受外伤等引起死胎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
2、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临床发现每头仔猪被产出的平均时间为25分钟,而母猪产死子要比产活子花费的时间长,倒生要比正生花费时间长。分娩时间延长,脐带过早断裂,从母体流向胎儿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受阻,胎盘与子宫间的联系脆弱等都可导致胎儿窒息,曾窒息过的新生仔猪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常常表现活力低下。产期死胎与孱弱仔猪的发生存在相互关系,据观察,带有死胎的窝子与未带死胎的窝子相比,前者产孱弱仔猪的数量比后者多。另外,助产不及时、助产方法和催产药使用不当也是在母猪分娩过程中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
3、仔猪先天不足。一是因营养或母猪年龄偏大等因素,造成部分仔猪的初生重低于900克、仔猪低血糖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护理,尤其遇到寒冷的气候,仔猪往往在3日龄内死亡。二是仔猪出生时或在出生后12小时内生活力低下,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不能存活。这种仔猪的数量随产子数增加及母猪年龄的增大而增多,死亡率在15%~22%。三是遗传缺陷造成的死亡,主要指遗传性畸形、先天性震颤麻痹等造成的仔猪死亡。
4、仔猪染病。有资料显示,有14%~19%的仔猪断奶前死亡是由疾病引起的。其中红、黄、白痢,消化障碍和传染性疫病是导致一窝乃至全群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为初生仔猪提供一个干燥、清洁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母猪的初乳和常乳不仅是仔猪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而且初乳还是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所必须的。因此,导致母乳合成下降的任何因素都可导致乳汁成分发生改变,使仔猪食后体质下降,甚至染病死亡。
5、机械性损伤。主要指被母猪压伤、踩伤、夹伤、挤伤、仔猪串圈被母猪咬伤等外部因素导致的仔猪死亡。机械性损伤多发生在产后36~46小时和母性不强、老龄或胎产仔猪数超过11头的母猪所产的仔猪中。也有大约30%的仔猪损伤是在母猪采食期间发生,它们被严重踢伤或压伤后,虽然没有当即死亡,但会因此成为孱弱仔猪,最终引起死亡。
6、管理不当。一是因仔猪饥饿引起死亡。调查发现,因饥饿死亡的损失可占所有哺乳仔猪死亡数的17%~21%,饥饿仔猪在体格上与正常仔猪无甚区别,在吃奶上没有明显的机能障碍,只是因为得不到充足的乳量而导致死亡。出生7天左右的仔猪饥饿与否取决于母猪。仔猪发育较快时,有的母猪分泌乳汁不足,不能满足全窝仔猪生长的需要,当仔猪错过一次或几次吃奶机会时,该仔猪就会挨饿、衰弱,甚至死亡。另外,出生后24~48小时没能竞争到乳头的仔猪,由于饥饿或不能得到充足的初乳,其自身能量贮备被迅速耗尽而患低血糖症、受到创伤及染病而发生死亡。二是因寒冷引起的死亡,这类死亡可占10%~19%。仔猪若在冬季出生,出生时身体湿、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而受到寒冷的伤害。当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34℃)时,初生仔猪初时能通过震颤来维持和调节体温,时间稍长则会因寒冷发生感冒、拉稀,甚至被冻死。
二、减少仔猪死亡的相应对策
1、强化母猪妊娠期管理。在母猪配种前根据既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预防发病引起流产和死胎。常免疫苗有猪细小病毒(两胎后停免)、乙脑(蚊蝇季节到来之前)、伪狂犬、猪瘟,蓝耳病(在其他疫苗之后免疫)等的疫苗。
在母猪妊娠期,一是饲喂配比合理的饲料,按照妊娠母猪高、中、高的营养原则,保障母猪妊娠期间的营养需要。二是在母猪配种后待第二个情期不返情,确定配准后,将妊娠母猪赶进固定栏单个饲养,以防争斗引起流产和死胎。三是将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一周赶到产床上饲养,上产床之前,要做好母猪的驱虫、淋浴、体表消毒以及产床的消毒、清洁工作,以避免交互传染疾病。四是避免母猪在妊娠期间食入对胎儿有害的物质和滥用有害药物影响胎儿健康。
2、做好母猪的接产工作。
(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分娩条件对母猪、仔猪的影响均较大,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分娩舍:根据推算的母猪预产期,应在母猪分娩前5~10天左右准备好分娩舍(产房)。分娩合要求,一要保温,舍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5℃~18℃。寒冷季节舍内温度较低时,应有采暖设备(暖气、火炉等),同时应配备仔猪的保温装置(护仔箱等),如用垫草,应提前将垫草放人舍内,使其温度与舍温相同。要求垫草干燥、柔软、清洁,长短适中(10~15厘米)。炎热季节应防暑降温和通风,若温度过高,通风不好,对母猪、仔猪均不利。二要干燥,舍内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65~75%。若舍内潮湿,应注意通风,但在冬季应注意通风造成舍内温度的降低。三要卫生,母猪进人分娩舍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消毒工作,清除过道、猪栏、运动场等的粪便、污物,地面、圈栏、用具等用2%火碱水溶液刷洗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墙壁、天棚等用石灰乳粉刷消毒,对于发生过仔猪下痢等疾病的猪栏更应彻底消毒。此外,要求产房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产栏舒适,否则易使分娩推迟,分娩时间延长,仔猪死亡率增加。
母猪引进分娩舍:为使母猪适应新的环境,应在产前3~5天将母猪赶入分娩舍,进分娩栏过晚,母猪精神紧张,影响正常分娩。在母猪进入分娩舍前,要清除猪体尤其是腹部、乳房、阴户周围的污物,有条件可进行母猪的淋浴,效果更佳。进栏宜在早饲前空腹时进行,将母猪赶人产栏后立即进行饲喂,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母猪进栏后,饲养员应训练母猪,使之养成在指定地点趴卧、排泄的习惯。
准备分娩用具:应准备如下分娩用具或药物:洁净的毛巾或拭布两条(一为接产人员擦手用,一为擦拭仔猪用),剪刀一把,5%碘酊、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剪断的脐带),凡士林油(难产助产时用),称仔猪的秤及耳号钳,分娩记录卡等。
(2)母猪的分娩。母猪临产前在生理上和行为上都发生一系列变化(产前征兆),掌握这些变化规律既可防止漏产,又可合理安排时间。因此,饲养员应注意掌握母猪的一些产前征兆:一是腹部膨大下垂,乳房膨胀有光泽,两侧乳头外张;从后面看,最后一对乳头呈“八字形”,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一般初乳在分娩前数小时或一昼夜就开始分泌,个别产后才分泌。但应注意营养较差的母猪,乳房的变化不十分明显,要依靠综合征兆做出判断。二是母猪阴户松弛红肿,尾根两侧开始凹陷,母猪表现出站卧不安,时起时卧,闹圈。一般出现这种现象后6~12小时产仔。三是频频排尿,阴部流出稀薄粘液,母猪侧卧,四肢伸直,阵缩时间逐渐缩短,呼吸急促,表明即将分娩。归纳起来为:行动不安,起卧不定,食欲减退,衔草做窝,乳房膨胀,具有光泽,挤出奶水,频频排尿。出现这些征兆,一定要安排专人看护,做好接产准备工作。
分娩是借子宫和腹肌的收缩,把胎儿及其附属膜(胎衣)排出来。分娩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排出胎儿、排出胎盘及子宫复原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前,子宫相当安稳,可利用的能量储备达到最高水平。临近分娩前,肌肉的伸缩性蛋白质即肌动球蛋白,也开始增加数量和改进质量。因此使子宫能够提供排出胎儿所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质。准备阶段以子宫颈的扩张和子宫纵肌及环肌的节律性收缩为特征。由于这些收缩的开始,迫使胎内羊水液和胎膜推向已松弛的子宫颈,促进子宫颈扩张。在准备阶段初期,以每15分钟左右周期性地发生收缩,每次持续约20秒钟,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缩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一直到以每隔几分钟重复地收缩。这时任何一种异常的刺激都会造成分娩的抑制,从而延缓或阻碍分娩。在此阶段结束时,由于子宫颈扩张而使子宫和阴道成为一个相连续的管道。②排出胎儿。膨大的羊膜同胎儿头和四肢部分被迫进人骨盆人口,这时引起横眼膜和腹肌的反射性及随意性收缩,在羊膜里的胎儿即通过阴门。猪的胎盘与子宫的结合是属弥散性的,在准备阶段开始后不久,大部分胎盘与子宫的联系就被破坏而脱离,如果在排出胎儿阶段,胎盘与子宫的联系仍然不能很快脱离,胎儿就会因窒息而死亡。③排出胎盘。胎盘的排出与子宫收缩有关。由于子宫角顶部开始的蠕动性收缩引起尿囊绒毛膜的内翻,有助于胎盘的排出。在胎儿排出后,母猪即安静下来,在子宫主动收缩下使胎衣排出。在出生时有的胎膜完全包住胎儿,如不及时将它撕裂,胎儿会窒息而死。一般正常的分娩间歇时间为5~25分钟,分娩持续时间依胎儿多少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4小时。在仔猪全部产出后约10~30分钟胎盘便排出。④子宫复原。胎儿和胎盘排出以后,子宫恢复到正常未妊娠时的大小,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原。在产后几周内子宫的收缩更为频繁,这些收缩的作用是缩短已延伸的子宫肌细胞,大致在45天以后,子宫恢复到正常大小,而且替换子宫上皮。
(3)接产技术。接产是分娩母猪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分娩多在夜间,安静的环境对临产母猪非常重要,对分娩时的母猪更为重要。因此在整个接产过程中,要求安静,禁止喧哗和大声说笑,动作迅速准确,以免刺激母猪,引起母猪不安,影响正常分娩。接产人员必须将指甲剪短、磨光、洗净双手。
助产:胎儿娩出后,用左手握住胎儿,右手将连于胎盘的脐带在距离仔猪腹部3~4厘米左右处把脐带用手掐断或用剪刀剪断(一般为防止仔猪流血过多,不用剪刀),在断处涂抹碘酒消毒。断脐出血多时,可用手指掐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或用线结扎。用洁净的毛巾、拭布或软草迅速擦去仔猪鼻端和口腔内的粘液,防止仔猪憋死或吸进液体呛死,然后用拭布或软草彻底擦干仔猪全身粘液。尤其在冬季,擦得越快越好,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体热散失,并迅速将仔猪移至安全、保温的地方,如护仔箱内。留在腹部的脐带3天左右即可自行脱落。
救助假死仔猪:生产中常常遇到分娩出的仔猪,全身松软,不呼吸,但心脏及脐带基部仍在跳动,这样的仔猪称为假死仔猪。一般来说,心脏、脐带跳动有力的假死仔猪经过救助大多可救活。
假死的原因很多。脐带在产道内即拉断;胎位不正,产时胎儿脐带受到压行之有效或扭转;仔猪在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过肥母猪、产道狭窄的初产母猪发生较多);仔猪被胎衣包裹;粘液堵塞气管。对假死的仔猪,用毛巾、拭布或软草迅速将仔猪鼻端、口腔内的粘液擦去,对准仔猪鼻孔吹气,或往口中灌点水。进行人工呼吸,用力按摩仔猪两侧肋部,或倒提仔猪后腿,用手连续轻拍其胸部,促使呼吸道畅通,也可用手托住仔猪的头颈和臀部,使腹部向上,进行屈伸。如能将仔猪放入37℃~39℃的温水中,进行人工呼吸,效果更好,但仔猪的头部要露出水面,待仔猪呼吸恢复后立即擦干皮肤。被胎衣单独包裹的仔猪应立即撕开胎衣,如为假死,可用上述方法进行救助。救助过来的假死仔猪一般较弱,需进行人工辅助哺乳和特殊护理,直至仔猪恢复正常。
难产处理及预防:母猪分娩过程中,胎儿不能顺利产出的称为难产。母猪分娩一般都很顺利,但有时也发生难产,发生难产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造成母仔双亡,即使母猪幸免而生存下来,也常易发生生殖器官疾病,导致不育。
难产的原因很多。母猪骨盆发育不全,产道狭窄(初产母出多见);死胎多或分娩缺乏持久力,宫缩弛缓(老龄母、过肥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和近亲交配母猪多见);胎位异常;胎儿过大。
对于已经发育完善待产的胎儿来说,其生命的保障在于及时离开母体,分娩时间延长易造成胎儿窒息死亡。因此,发现分娩异常的母猪应尽早处理,具体救助方法取决于难产的原因及母猪本身的特点。难产处理方法常见有以下几种。首先,用力按压母猪乳房,然后用力按压腹部,帮助仔猪产出。若反复进行20~30分钟仍无效果,应采取其他方法,如注射催产素等。对老龄体弱、娩力不足的母猪,可肌肉注射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可注射强心剂。如半小时左右胎儿仍未产出,应进行人工助产。
具体操作方法:将指甲剪短、磨光,以防损伤产道;手及手臂先用肥皂水洗净,然后用2%来苏儿液(或1%高锰酸钾液)消毒,再用75%医用酒精消毒,最后在已消毒的手及手臂上涂抹清洁的润滑剂;母猪外阴部用上述消毒液消毒;将手指尖合拢呈圆锥状,手心向上,在子宫收缩间歇时将手及手臂慢慢伸入产道,握住胎儿的适当部位(眼窝、下颌、腿)后,随着母猪于官收缩的频率,缓慢将胎儿拉出。其次,对于母猪羊水排出过早、产道干燥、产道狭窄。胎儿过大等原因引起的难产,可先向母猪产道中灌注生理盐水或洁净的润滑剂,然后按上述方法将胎儿拉出。第三,对胎位异常引起的难产,可将手伸人产道内矫正胎位,待胎位正常后将胎儿拉出。有的异位胎儿经矫正后即可自然产出。如果无法矫正胎位或因其他原因拉出有困难时.可将胎儿的某些部分截除,分别取出。在整个助产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尽量防止产道损伤。助产后应给母猪注射抗生素类药物,防止感染。
母猪在产后半小时左右排出胎衣,母猪排出胎衣,表明分娩已结束,此时应立即清除胎衣。若不及时清除胎衣,被母猪吃掉,可能会引起母猪食仔的恶习。污染的垫草等也应清除,换上新垫草,同时将母猪阴部、后躯等处血污清洗干净、擦干。胎衣也可利用,将其切碎煮汤,分数次喂给母猪,以利母猪恢复和泌乳。
3、做好母子的保健工作。首先,从母猪产后开食开始,每天采用亚广母子康(主要成分为生化散)250克拌料,连喂3天;以后每周用蓝圆热毒清(主要成分为提高免疫力的抗毒杀菌中药提取剂)按0.2%的比例拌料2天,同时用0.1%的圆蓝五肽(主要成分为解除免疫抑制、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多肽提取剂)水溶液饮水2天,以清除母猪恶露不尽,增强食欲,促进泌乳,提高仔猪成活率。其次,在仔猪3~4日龄时肌肉注射亚广血源(主要成分为右旋糖酐、铁、硒、锌、锰、维生素B12等)1毫升,以防仔猪患缺铁性贫血和白肌病。第三,做好三针保健。在仔猪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亚广长效米先(主要成分为土霉素和保密成分)0.3毫升、0.5毫升、1毫升,以预防红、黄、白痢等细菌性疾病。第四,仔猪开食后,可采用蓝圆热毒清200克、葡萄糖1公斤混合拌料100公斤,同时用圆蓝五肽100毫升、葡萄糖1.25公斤、食盐225克,溶于25公斤水中,每周让仔猪自由采食、饮水2天,除遇接种菌苗时暂停蓝圆热毒清保健外,可全程保健。第五,做好母子免疫接种工作。仔猪未作猪瘟疫苗超免的,20日龄要进行免疫接种,母猪可随其接种,其他疫苗可随后安排。
276400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
谭海珍
李长强
第三篇:新建猪场最好注射疫苗预防仔猪痴痴
新建猪场最好注射疫苗预防仔猪痢疾
华夏养猪网猪病防疫技术:仔猪黄痢多发生在仔猪出生后的1周之内,白痢多感染1周龄以上的仔猪,通常仔猪发生白痢时的泻痢颜色偏黄,所以许多养殖户也称之为黄痢。那为什么仔猪在出生1周左右的时间内容易发生黄白痢呢?应该怎样治疗?记者联系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家畜重大疫病防制研究室的甘源以及江苏省小梅山猪育种中心的技术员刘春将了解了相关情况。
仔猪黄痢
甘源介绍说,仔猪黄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到60%左右。新建猪场预防仔猪黄痢的方法是在母猪产前15~30天用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或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使仔猪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养殖时间比较长的猪场,由于母猪多次使用大肠杆菌疫苗,母猪对其已经不能持续产生抗体,仔猪出生后得不到足够多的母源抗体就会发生黄痢。目前许多养殖场仔猪发生黄痢后,主要使用恩诺沙星进行治疗,持续使用2~3天,治疗效果较好。
刘春将也表示,在老猪场使用了K88、K99疫苗后,大多数仔猪出生后还是会发生泻痢。“目前预防仔猪黄痢的主要方法是对母猪投药,将药性通过母乳传递给仔猪,此种投药方法对仔猪的应激比较弱,一般在母猪产前3天和产后1周之内,使用利高霉素拌饲料喂母猪,临床效果较好。”刘春将说。另外,也可直接对仔猪进行预防投药,仔猪出生后前3天灌服诺氟沙星,后4天使用硫酸阿米卡星拌饲料用药或肌肉注射;也可在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五天,分别使用长效土霉素0.1毫升、0.2毫升、0.5毫升肌肉注射,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痢的发生。
仔猪白痢
刘春将说,仔猪白痢的治疗方法比黄痢简单,且如果控制住了仔猪黄痢的发病率,后期发生白痢的可能性比较小。仔猪发生白痢临床主要使用庆大霉素、长效土霉素等进行治疗。另外,也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藿白散投喂,可缓解前期黄痢对仔猪后期生长的不利影响。另外,如果仔猪1周龄后出现了明显黄色下痢的现象,可能是球虫寄生引起的,应配合使用抗球虫药。
第四篇:公司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影响集约化养猪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集约化养猪场2005哺乳仔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提出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保育、做好疾病防制工作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畜牧;哺乳仔猪;成活率;对策
前言
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一直是捆绕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反映集约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集约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哺乳期仔猪自身生理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报道,目前我国国内条件较差的农村农户分散饲养的母猪,其哺乳仔猪死亡率比较高,可达40%左右,中小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率为20%-25%左右。为探讨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笔者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养猪场2005仔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试探讨相应对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是湘西自治州生猪养殖规模最大,也是州内唯一一家集约化、公司化的生猪养殖企业,成立于2002年,由原来一个3000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发展到今天年饲养量达4万余头的集约化养殖企业,拥有职工57人。猪场内设有公猪舍、母猪舍、保胎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等六类栏舍,全程实行自繁自养的饲养管理方式。
1、调查范围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三个养猪场的饲养管理情况、疾病防治情况以及哺乳仔猪的保健情况。
1.2调查方法
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养猪场2005仔猪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的主要内容有:活产仔数,腹泻死亡数(包括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弱胎死亡数,母乳不足死亡数,管理不当(冻、压、踩、压)死亡数,其他传染病死亡数,并按死亡原因分别计算仔猪死亡率。
2、调查结果与死亡分析
2.1调查结果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共有三个集约化养猪场2005年共存栏母猪1748头,年产仔猪43650头,全年哺乳期仔猪共死亡9298头,死亡率平均为21.3%。死亡统计见下表: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三个养猪场2005哺乳仔猪死亡情况统计表
死亡原因死亡数(头)死亡(%)占死亡总数(%)
腹泻33677.7136.21管理不当25205.7727.1
母乳不足13673.1314.7
弱胎11612.6712.49
其他传染病8832.029.52.2死亡原因分析
2.2.1腹泻
本次调查统计的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由于哺乳期仔猪胃的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表现为生理性腹泻,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而发生仔猪黄白痢,在寒冷季节则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是由于母乳过浓以及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是养猪场集约化条件下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其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而且猪场一旦发生仔猪黄白痢,就不容易根除;传染性肠胃炎多发于天气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2.2.2管理不当
因管理不当导致仔猪被冻死、压死、踩死、母猪咬死等死亡情况,多集中发生于产后1-2周内。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冷,刚出生时活动能力差,因此容易被母猪踩死或压死,在寒冷季节则容易被冻死。初产母猪、母猪体形较大、产后母猪体质较弱、产仔舍未设立护栏或护仔间、冬季垫草太长、冬季产仔舍保温不好等,则可增加仔猪被压、踩、冻死的比率;另外,个别母猪有咬食仔猪的恶癖,或患乳房炎时,时有咬死仔猪的情况发生。
2.2.3母乳不足
发生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年龄偏大、母猪患乳房炎或感染其他疾病。由于母猪病理或生理机理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产后少乳或缺乳,仔猪饥饿而死,或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最终发生衰竭或感染疾病死亡。
2.2.4弱胎
发生弱胎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母猪体质差、母猪年龄偏大、窝产仔数过多、饲料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等。弱胎仔猪出生后,往往争抢不到乳汁,加上活动能力弱、抗病力差,弱胎仔猪基本上因饥饿而死亡。
2.2.5其他传染性疾病
导致仔猪死亡的其他传染病主要有: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气喘病等。
3、讨论
3.1、疾病的科学防治
疾病是引起哺乳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仔猪腹泻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腹泻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最高,为36.21%;其他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9.5%。为减少哺乳仔猪疾病死亡,提高仔猪成活率,应采取的对策为:①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包括:控制母猪体况,实行产前减料,避免母猪产后乳汁过浓;搞好产房卫生,保持母猪乳房清洁;仔猪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吃到初乳,并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仔猪出生2-3天内注射牲血素;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避免仔猪饮用粪尿污水;②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包括:做好兽医卫生消毒,严防传染性疾病的侵入;产前给母猪注射疫苗,主要有:链球菌疫苗(分娩前35天),伪狂犬灭活疫苗(分娩前28天),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和流行性腹泻三联苗(分娩前22天),仔猪黄白痢三联苗(分娩前14天);仔猪出生后及时注射猪瘟(即超前免疫)、巴氏杆菌、仔猪副伤寒疫苗;另外,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和仔猪疾病。
3.2、管理不当的对策与方法
管理不当引起的仔猪被压、冻、踩、咬死是哺乳期间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调查结果中,该项仔猪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为27.1%。为避免仔猪因管理不当而发生被压、冻、踩、咬死亡,应采取的对策为:①加强营养、改善母猪体质,及时淘汰年龄偏大和有咬食仔猪恶癖的母猪;②在产仔舍设立护仔栏或护仔间,冬季加强产仔舍保温,即采取保温箱技术;③做好接产及初生仔猪护理,尤其是要加强对初产母猪、体型过大母猪的看护,在仔猪出生后尽早让其吃到初乳,并根据仔猪体质适当调整并人工辅助固定乳头。
3.3、母猪的合理饲养
母乳不足及弱胎也是哺乳期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调查结果中,母乳不足和弱胎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4.7、12.49%。可采取的对策有:①对妊娠母猪实行科学的饲养,给予营养合理、全价的日粮,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②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③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疾病;④必要时实行仔猪寄养。
4、结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按死亡率高低依次为腹泻、管理不当、母乳不足、弱胎和其他传染病所致死亡。
为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的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保育,包括:①合理饲养妊娠母猪,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②及时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保持母猪正常的繁殖力;③改善产仔舍的条件设施,在设立护仔栏、护仔间、仔猪保温箱等设施的基础上,做好产房的通风换气,保持产房适宜的温湿度;④做好接产和仔猪保育,包括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及时补铁。另一方面是做好疾病防制工作,包括:①加强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严防外来传染病侵入,减少疾病发生;②产前对母猪进行疫苗注射,仔猪出生后及时进行免疫注射;③用药物对母猪和仔猪进行疾病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贺长青,王建文,李卫东,等.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提高其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2,(2):51~52.孙有良,齐会贤,刘炜,等.中小规模猪场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3,(24)5:20~21.陈润生.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李菊芬.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04,(2):17~18.欧爱明,缪智刚,何瑜,等.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6,(1):37~39.郑飞燕,陈善华,等.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猪群兽医保健规程[j].湖南畜牧兽医,2005,(4):30.[7]曹进过.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解决办法探讨[j].福建畜牧兽医,2004,(24)5:32~33.[8]梁日勤,陈之杰,等.规模猪场发生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及其综合防制[j].湖南畜牧兽医,2005,(4):13~14.[9]聂立欣,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3(2):12~14.[10]彭慧珍,李丽立.仔猪的饲养管理策略[j].湖南畜牧兽医,2006,(1):25~27.[11]杨广忠,杨春莲.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与防制[j].畜禽业,2002(142)2:38~39.致谢
本调查研究是在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完成的。本论文的撰写得到了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教研室陈清华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哀心的感谢!
第五篇:仔猪保健,应该与时俱进
一提到仔猪保健,都会联想到仔猪的出生关、断奶关等等,目前大大小小的,不论是饲料还是兽药,都在想办法降低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仔猪保健品琳琅满目,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产品仍然属于抗生素类,现在的养猪户也习惯用抗生素类做保健,然而,这种保健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产品不行了吗?是猪病复杂了?还是猪的免疫机能下降了?
我们发现实际生产中,抗生素类保健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这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关系,但是即使加大了使用量,效果却没有过去那样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成活率,促进了增长,提前了出栏。产品并没变,但效果却在下降,这是为什么?唯一变化的因素是猪。而近年来,我们发现猪病在增多,老病没去,新病增加,尤其病毒病增加了几个危害相当严重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等,而且这几年免疫失败增多,也与猪的免疫力下降有很大关系。目前我们不难发现,垂直传播的疾病多了,尤其病毒病增加了,导致我们使用抗生素类保健品的效果打折扣。如目前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等等,对猪的免疫力破坏很大,尤其新生仔猪,如果从母体内垂直传播了这些病,就是先天性弱仔,很容易生病,非常难养。加上一些免疫抑制病存在破坏猪的免疫力,而且霉菌毒素污染严重,更加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仔猪抗病力低下。因此,如果只采用过去那种抗生素类保健品来预防仔猪,已经很难凑效。
更何况我们大家都知道,新生仔猪体内抗体为零,3周内免疫机能都不行,3周龄是仔猪体内抗体青黄不接的关键时期。因此,3周龄以内的仔猪最容易出问题,尤其3日龄内仔猪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主要与仔猪能否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力有关,如果仔猪吃上足够质量好的初乳,里面含有足够保护力的母源抗体(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新生仔猪健康成长,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初乳的获得时间有限,主要是仔猪出生后的头3天,尤其是仔猪出生后的头6个小时最关键,关系到仔猪3周内的健康问题;另外,初乳的质量好不好,吃的量够不够,都是一些我们难以确定的因素。因此。这是仔猪保健中遇到的难题,因为免疫力(抗病力)与母源抗体有关,绝不是抗生素能解决的,抗生素解决的只是抑制细菌,减少数量让猪不发病,而免疫力是关系到猪健康成长的根本,体质好了,抗病力强了,自然发病率就低。看来,仔猪保健需要与时俱进,一定要做到以下2点:
第一、病毒病的预防保健必须引起重视,不能和过去一样只考虑细菌病的预防保健; 第二、3日龄内吃上足够多的初乳很关键,因此,如何弥补初乳不足非常重要。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找到一个很棒的仔猪保健产品,可以兼顾上述2个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既能预防病毒病,又能弥补新生仔猪对初乳摄取不足的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呢? 信得肽菲乐!它让35%的猪场找到了解决仔猪早断奶危害大的应对之策。该产品在中试阶段刚结束时,由于试验效果很明显,就被许多试验猪场定为仔猪保健必备产品。而且,肽菲乐自1月份上市以来,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和信赖。那么这个产品主要作用什么?效果到底如何呢?
肽菲乐主要成分免疫球蛋白和低聚果糖,免疫球蛋白类似初乳中的母源抗体,能弥补初乳摄取不足的问题,让猪宝宝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复配的低聚果糖结构独特,只能被有益菌群利用,起到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二者复配,效果独特,而且绿色安全,没有耐药性和任何药物残留。
在全国范围的临床使用中,信得肽菲乐的主要突出功效有:
1、使弱仔变强,强仔更壮;
2、提高成活率,提高仔猪的整齐度;
3、提高食欲,提高断奶窝重。
当然也有抗应激作用,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使用时机,主要推荐3个阶段:
(1)1-3日龄:出生后1-3天,每天喷一次肽菲乐,连用2-3次。其中健康仔猪每次2ml,弱仔猪每次4ml。
(2)断奶前后:用肽菲1-2次,每次4-6ml,可以帮助仔猪安全断奶。
(3)疫病流行期:发病猪场的未发病仔猪,连用3天,每次4ml。未发病猪场的健康仔猪,连用3天,每次2ml。
建议:产仔成活率低的母猪、初产母猪、多炎症妊娠母猪、多仔母猪、猪场病情复杂的母猪,其新生仔猪要用肽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