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0一三年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二0一三年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一、特产业发展现状
+++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县的产业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的特产业主要形成了++++++和北五味子两大生产基地,其他产业规模较小主要以县内销售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特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特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边境安全。
一、++++++产业发展情况
2、北五味子生产基地建设: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经过科学论证,提出“把北五味子产业培育成为继++++++之后的第二个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为了尽快把北五味子产业做大做强,经多方工作,2004年10月份+++县被国家授予“中国北五味子之乡”的称号。北五味子产业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种植,已累计发展到1.9万亩。其中结果面积约为4千亩左右,产干品北五味子9万公斤
3、浆果及坚果生产基地建设
浆果基地建设:我县蓝莓人工栽培面积累计达到1013亩,苗木基地一处;蓝莓基地尚未进入盛果期。野生蓝莓产量在100吨(鲜果)左右;周边地区产量约为150吨左右。全县种植不老
梅580亩(其中白山不老梅农业有限公司200亩,金乡九谷村236.6亩,马镇大梨树村52.8亩,马一道沟村种植20亩,马镇十道沟村20.6亩,新子镇虎沟村50亩)。
坚果生产基地:主要以红松果林建设为主,目前已累计完成红松果林基地建设81000亩;其中1.2万余亩已进入结果期。全县发展平榛野生管护基地1303亩(其中新子镇老人沟村300亩,冷子林场103亩,乡100亩,马岗村800亩);
4、其他中药材生产情况
2011年以返魂草、沙参、细辛等为主的其它中小药材发展面积达到5000余亩。
5、野生中药材种类及储量
我县属于典型的+++山植物区系,境内山高林密,植被类型复杂,中药资源具有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的特点,是个立体中药资源宝库。从品种看,全县药用植物共有136科943种,其中计产的55科112种,总储量11500吨。主要野生地道中药材有山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细辛等,储量达1597吨。其中:黄芪 50吨,五味子34吨,刺五加 438.2 吨,党参116吨,细辛 155吨。每年中药材野生采集量约70吨左右。朝鲜周边通过海关进口过来的中药材每年约100吨左右,民间贸易每年约200吨左右。
6、食药用菌产业。建设林下天麻基地11.5万平方米(其中局2.2万平方米,新镇2.0万平方米,宝镇0.65万平方米,金
乡6.65万平方米);发展药用菌(桑黄、灵芝)生产示范基地规模达到12.15万段,其中桑黄7万段(在局基地),灵芝5.15万段(其中在十林场、向林场、横林场有3万段,林局1.65万段,金乡0.5万段)。全县发展各类食用菌指标100万棒。到目前实际完成140万棒(其中十道沟镇十道沟村发展木耳60万棒,八镇西村发展木耳40万棒,子镇新房子村发展木耳30万棒,十沟镇发展木耳5万棒,金乡3.5万棒,马沟镇发展木耳1.5万棒)。
7、特种药用经济动物。养殖梅花鹿已达到2985头,年产鹿茸1053.2公斤,实现产值306万元。以细鳞、花羔红点鲑等名贵珍惜冷水鱼在十道沟、六道沟、子镇建立了养殖基地,年产商品鱼20万公斤,实现产值500万元。特种经济动物人工饲养发展较快,乌苏里貉养殖达到2000头,野猪饲养达到135头等。全县以林蛙为主的经济动物生产,实现产值1162.9万元。
8、山野菜栽培。全县发展林下刺五加、刺嫩芽基地550亩(其中新镇老沟村刺五加150亩,二道沟镇加300亩、刺嫩芽100亩);
(二)特产品加工业情况
我县的特产品加工业总体而言相对落后;距离特产大县、特产强县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1、++++++加工情况。作为我县传统产业的++++++加工业仍然以产品初加工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主要加工品种有红参、生晒参、大力参等品种;全县建有年加工能力在10万公斤以上 的++++++加工厂近二十家,这些较大型的加工厂普遍采用热风烘干技术加工++++++。加工工艺和技术比较规范。但是精深加工产品仍然处于空白。
2、北五味子加工情况。我县主要有两家专门从事北五味子加工的企业。一是白山市饮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北五味子饮料生产;二是+++县野生经济植物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是+++山五味子口服液。但是两家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在短时间内难以对我县的北五味子产业产生真正的带动和拉动效益。
3、蓝莓加工业情况。我县的高山越橘酒有限公司和+++酒厂均进行蓝莓加工。其中+++高山越橘酒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蓝莓加工的企业;生产的蓝牙蓝莓饮料和红景天酒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年产量各位300吨。
4、其他特产品加工企业情况
除以上加工企业以外还有山野菜加工企业两家(特产品加工厂和山珍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即食山野菜或保鲜山菜及一家以生产民主食品(高丽大酱)为主的金笠高丽食品厂。
(三)特产业龙头企业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七家;期中省级龙头企业两家(+++参隆集团有限公司、参茸有限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家(参业有限公司;笠高丽食品厂;宝特产品加工厂;+++高山越橘酒有限公司和+++鹿业有限公司)。
二、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产业产业链条没有真正形成。尤其是以++++++、北五味子为主的我县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产量的特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销售仍然以原料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因而也难以对地方财政和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只能称其为原料生产基地。
2、特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现有的特产品加工企业无论从规模、产量还是效益都很有限。一是受到原材供应有限的影响难以做大规模;二是受到资金的影响;三是受市场开拓能力的影响;四是产品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等原因;只能是小规模生产;难以对基地产生带动效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规模。
3、特产品特色不够明显。除高丽大酱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以外其他产品大部分为大众产品;缺乏商品的个性特点尤其缺乏鲜明的地域和产品特色。
4、产品知名度低,缺乏品牌特色。我县的特产品不论原料还是产品虽然具有较好的产品品质,但是由于没有品牌或知名度较低难以形成市场优势更谈不上品牌优势的问题。目前仅有马鹿沟镇的++++++和高山越橘酒厂的蓝莓饮料和越橘酒通过有机认证。
5、组织化程度较低。虽然成立了++++++、北五味子生产合作社等组织机构但大部分仍然以官办形式为主,组织松散难以形成合力,发挥作用。
6、特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尤其是++++++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即将实行生态功能区定位,+++山区为限制开发区。“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人口管理政策,要鼓励在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外来人口定居落户,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对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的评价;对重点开发区域,要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对限制开发区域,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将对我县的++++++种植业乃至++++++精深加工业产生重大影响。
除以上存在的问题外还存在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技术、服务力度不足;对外合作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等多种原因制约着我县特产业发展。
三、今后发展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我县特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以有机、绿色特产品栽培(管护)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特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提高特产品生产产量和质量,形成以+++山区域特点和朝鲜族民族特点特产品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为代表特产品
生产加工业;提高我县特产业的整体水平。将我县建设成为+++山区具有显著民族特点的特产大县。
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山特产精品基地,实现绿色、有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实行人工种植和野生保护并举,努力增加特产品产量。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途径增加产品加工能力;通过与销售企业合作或自建销售网络等形式扩大销售渠道;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加工水平和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产品生产销售走高端、精品、差异化之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北五味子、蓝莓、坚果、山野菜等为主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0个;基地规模达到10万亩以上。打造5-10户省市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龙头企业;认证产品达到15-20个;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
+++++++++农业局
二0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发展特色产业(定稿)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步脱贫
潮安县凤凰镇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地处饶平、丰顺、大埔三县交界,面积232平方公里,辖27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其中8个村在扶贫开发中被定为贫困村,有贫困户522户,1946人。自2009年扶贫“双到”开展以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立足产业特色,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该镇扶贫“双到”成效显著,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立足实际,依靠特色,确立一个“总体工作思路”,做到“四个坚持”、“四个着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主要做法如下:
一、因地制宜,确立特色扶贫工作思路。
该镇多为山地,海拔在310--1498米之间,其中山地面积30多万亩,属亚热带海洋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2200毫米,山高雾多,峡谷纵横,岩泉渗流和深山密林形成独特的环境,具备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自然条件。茶叶栽制历史悠久,始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凤凰单丛茶的原产地,也是广东省最古老的茶区,具备了茶叶生产和制作的人文历史条件。凤凰茶香馥高爽、味美甘醇、韵至
清远、爽口宜人,享誉海内外,该镇在1995年5月被定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2003年被中国科学院定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被省定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2008年被定为中国名茶之乡。由于自然资源独特,产业优势明显,当地政府审时度势,坚信只有紧紧依靠特色茶叶产业优势,帮助和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才能从根本上和长远上实现脱贫致富。
二、坚持宣传教育,着力提高贫困户脱贫信心。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有了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前提和首要条件。该镇和各帮扶单位深入调研,下乡驻村,分析各贫困户致贫原因,找准脱贫关键点,制订了“依靠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劳动力转移为辅”的脱贫工作思路。一是组织贫困户集中学习,分析近十几年来凤凰单丛茶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总体趋势,要求贫困户要坚定信心,下大决心加大茶叶种植,紧紧依靠特色茶叶种植脱贫致富。二是宣传教育,彻底改变贫困户“等、靠、要”落后思想。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批,树立勤劳致富的典型、亮点、进村入户与贫困户沟心、谈心等等方法方式,深入广泛地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贫困户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
三、坚持以特色产业为带动,着力提高贫困户的 “造血”功能。
该镇坚持抓好扶贫工作,不仅要切实抓好扶贫济困,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发展生产,培育特色产业,提高造血功能,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工作思路,积极寻求贫困户脱贫的长效机制。一是开设茶叶种植、嫁接、田间管理和制作等多期技术培训班,组织贫困户开展学习,提高了其种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使贫困户在原有茶园的基础上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增加收入。二是通过开设评茶师、高级评茶员培训班,培训一批贫困人员成为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既为该镇特色产业的长远发展充实了人才,又为贫困户依靠专业技术脱贫创造条件。三是通过扶贫专项资金和多方筹资,购买优质茶苗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充实生产资料,使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造血”,为稳步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坚持以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着力拓宽贫困户的茶叶销路。
该镇紧紧抓住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和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等多块金字招牌,推动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使特色产业扶贫之路不断延伸,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龙头企业通过自身的品牌建设和科研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凤凰
茶的特色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政府通过穿针引线,鼓励企业和贫困户长远合作,定期向贫困户收购茶叶,解决贫困户的茶叶销路,获取双赢效益,为贫困户的脱贫提供了稳定保障。
五、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整村脱贫。
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该镇紧紧抓住各种机遇,积极申报项目、狠抓项目落实,发动贫困户积极性,参与扶贫开发,使各扶贫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是针对贫困村道路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各项基层设施建设,较好的解决了各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等实际问题,为贫困村的整村脱贫打下了基础。
第三篇: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材料
县工信局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材料
2014年5月21日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县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模式,其中三穗鸭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了亿元,工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到2013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4亿元,所属8个生产行业。其中,作为工业主导产业的依然是木材加工业,其产值达到4.32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9%,比2012年上升了9.2个百分点。而作为特色工业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服装加工业增长较慢。其中,以三穗鸭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6%,比2012年上升了5.8个百分点,是我县发展速度第二位的行业;以羽绒制品加工为主的服装加工业产值达到
2.4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3%,比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发展速度略有上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我县大部分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销售外向型产业,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低端发展路线。许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有限,管理人员素质不
1高,技术条件薄弱,普遍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比如发展比较好的以生产羽绒服饰为主的服装产业,仅有“贵康”、“勤穗〃美雅特”两个自主品牌,且都是原国有羽绒厂90年代的老品牌,其产品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均靠外地供应,产品95%以上销往国外,在当前劳动力、原材料、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
(二)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大部分产业还停留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除了三穗鸭产业(含一二三次产业)外,其他产业几乎没有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大企业。另一方面,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少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企业的同质同位竞争,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集群组织比较松散,没有形成行业协会(商会)。全县所有产业均没有建立自律组织,彼此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此外,企业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竞争、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一些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产品品牌不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我县市特色产业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2个,但除“贵康”、“勤穗〃美雅特”、及三穗鸭系列产品等几个老品牌外,真正的品牌基本没有形成。许多特色产业产品知名度仅局限于省内、州内、县内。
(五)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
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从州到县都没有出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致使特色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不强,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目前我县正在建设三穗鸭专业特色市场,但依然缺少专业化大市场的配套,市场与产业间的联系以及相互支撑不够,束缚了产业规模的扩张。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中间组织也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持续发展。加紧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扶持办法及配套措施,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产业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二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政策,把各项扶持资金向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及服务平台机构倾斜,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及时为新创办民营企业办理相关税收奖励手续,为民营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四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按照“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产业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二)加强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结合我县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三穗鸭
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加工业,科学发展以钒矿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产品深加工产业;二是依托交通便利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床垫生产等原材料制造业,快速发展服装、电子加工业。推进技术创新,开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以县城为中心,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文化、现代物流、商贸餐饮、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经济,注重培育特色专业村、产业镇,发展专业园区,逐步壮大产业集群。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汽车零部件、农机具、床垫弹簧、服装生产等传统产业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加快由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等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新的优势产业。
(四)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协作配套水平。依托千里山等龙头企业,培育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特别应支持三穗鸭、汽车及零部件等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注重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五)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发展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全国知名品牌、全省知名牌等。支持产业集群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鼓励有关商会、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提出地理标志产品和出口企业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依法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发展特色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按照“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在推动特色文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做活特色产业。一是挖掘产业文化资源。积极搜集整理传统特色产业(如三穗鸭等)的发展历史和人文资料,培植特色产业的历史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二是搭建产业文化载体。通过兴建三穗鸭产业示范园、颇洞生态农业示范园、产业园区园中园、竹编产业示范村(斗街)等文化设施,逐步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区,在传播三穗鸭、蓝莓酒、羽绒服饰、竹编等特色产业文化的同时,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平台。通过举办“三穗鸭美食文化节”等主题活动,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第四篇: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新安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油菜、乌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传统油菜生产中播种量大、田间管理成本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低、亟待提升种植油菜的补贴水平,如何科学种田、精心管理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乌梅,提升油菜,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新安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乌梅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乌梅产业,抓住乌梅发展的机遇,切实加强新安村乌梅产业在全区乌梅产业中的比重,我们对该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乌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乌梅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乌梅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
2、大力扶持乌梅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乌梅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乌梅发展比好的乡镇学习参观通过乌梅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乌梅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
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乌梅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乌梅建园示范户以及乌梅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乌梅商品化。依托我区在全国乌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乌梅产业,使乌梅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乌梅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区知名的乌梅产业基地。
(二)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发挥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种植经济效益。
1、选择品质优良的油菜品种,对提高种植效益十分重要。种植的品种都是经过多方考察论证,适宜当地土壤、气候及种植水平的优良品种,主要品种有“2-4-3”、“花油5号”、“花油7号”、“花油8号”。
2、加强管理,提高产量,病虫害防治要做到及时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喷药时注意用量,防止漏喷,尽量避免重喷。
3、力争实现最大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千方百计降低油菜种植的生产成本 技术指导过程中,指导示范户合理种植,尽量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村和“实用+实效”的原则,尽可能节约种植投入资金;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村的产业经济,让老百姓能够过上更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实现三大战略,五区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特色产业发展资金申请报告
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申请报告
——肉兔屠宰冷链加工项目
一、企业简介
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是由亿丰贸易(香港)有限公司投资15000万元建立的外资企业,公司是以兔业产业化生产、兔肉深加工及有机水果种植为主。
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第一家有条件建立兔业集约化、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是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协会健康养殖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副会长单位;是目前广西唯一的省级种兔场,并被确定为广西区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现养殖繁育法国伊拉兔、新西兰兔、德国大白兔、豫丰黄兔等国内外名优种兔,公司配套研究所及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室设施可实施细菌病原检测、药敏试验、病毒确诊及血清分离、人工授精等技术。公司核心育种场由国内资深育种专家指导繁育国内外优质种兔,同时与中国健康养殖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家兔育种专业委员会、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江苏农科院建立起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并组成专家组作为公司的技术后盾。
二、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在蒙山县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下,采用“公司+集约化生产基地+ 养殖小区+农户+深加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产业化养兔,覆盖蒙山县78个村,平均每个村可带动养殖户105户,可直接带动2730户农民走上养兔致富的道路,同时还可带动其他农民养殖户5370多户。
几年来,公司大力发展产业化养兔,建成目前华南地区最大型的兔业产业化企业和广西唯一的省级种兔场,为发展肉兔健康养殖打下了坚定的基础。2009年公司资产总值达11497万元,销售收入6728万元,实现利税834万元。
公司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发展路子。
三、项目技术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
1.引进的肉兔产品初加工技术和设备,在开展整只或分割兔技术研究和休闲功能性兔肉食品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相比,设备(产品)的主要技术特性(结构,造型,功能,效率,速度,强度,精度,纯度,自动化程度以及能源消耗,环保条件等)具有领先水平,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和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均符合卫生标准。
2.带动农户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加工”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合机制,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户的根本权益,带动和辐射大批农合养兔致富。项目建成后,带动养殖示范户2000户,受益人口6000多人,户均纯收入10000多元,明显提高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安排200人就业,人均工资及福利2万元。同时,项目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肉兔、皮毛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产前的物资供应及服务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进而为社会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
本项目每年新增营业收入45000万元,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67%,大于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ī=8%)为10087.73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为1.02,大于1。项目经济效益良好。
四、项目组织实施进度情况
第一阶段2009年4月至9月,项目策划,制订建设规划,工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办理相关手续,完善厂房基础建设。
第二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完善厂房建设,厂房装修、设备引进及安装、调试、试产。
第三阶段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建成肉兔屠宰冷链加工厂一座,年加工肉兔1000万只,生产冰鲜肉兔15000吨,项目总结验收。
五、资金筹集落实及申请事项
项目总投资2895.1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300万元,企业自筹595.1万元, 向自治区财政厅申请贷款贴息200万元。
农产品加工业一边连接初级农产品,一边直接面对最终需求。通过建设1000万只肉兔屠宰冷链加工项目,带动肉兔养殖业的发展,从而使蒙山及周边县所产鲜草和各类秸秆得到充分利用;对大力发展畜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对当地农业结构起到调整作用。
特此申请。
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0一0年九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