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时间:2019-05-13 18:1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题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题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第一篇:问题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问题2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具有哪些特征?

一、民主平等,和谐自由。

1、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能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参与,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以不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入实际的教育生活,形成需要、智能、个性等方面的互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师生的融洽、协调。

⑴师生关系的民主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教育教学上的民主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不同于教师、书本及他人的意见。

⑵师生关系的平等指的是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以及真理面前的平等。

2、“和谐自由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自由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自由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在平等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二、尊师爱生,心理相容。

1、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爱生是尊师的基础。

⑴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尊师是学生对教师正确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的美德。得到学生尊重是教师最大的需要和满足。

⑵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爱生包括“视徒如己,反已以教”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

2、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有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和相互理解。在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教育教学就像一次次愉快的谈话,学生体验到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三、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共享共创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学生的道德、思想、智慧、兴趣、人格等的全面生成,是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过程。

(1)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⑵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

2、教学相长是理想师生关系的一个突出表现,实际上是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了学生对教师发展的作用,这将使学生有成就感、有自信心。

第二篇:浅谈如何构建理想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摘要:从古至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使彼此感到愉悦、相互吸引的融洽、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缩短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尽快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理想;理解;关心;构建

教育走进人类生活的那天起,便产生了教与学的关系,直至学校的建立,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有其沉重的过去、迷惘的现在和憧憬的未来,回顾师生关系的历史,可以窥其利弊、警示世人;洞察师生关系的现在,要找其问题、示其困惑,而解决这些疑难的关键便是探寻理想的师生关系,为当前的困局寻找解决路径。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回溯

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来治理国家、控制人民,因此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化学生,为学生之表率,自教师被统治者历史定位后,老师随即被供上了神坛,教师是知识和道德的最高化身,学生唯老师是从,老师的举止行为就是学生眼中的模板规范。可以说,这种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的师生交往方式为师生关系定下了师道尊严的基调,师生之间不能自在、真诚地交往,总有不可抗拒的观念阻碍着师生间的沟通。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就是“教师中心”。

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传统的教育观念瞬间倾塌,师生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门打开后的教育领域也随之吹进一股清风,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学生中心”思想传入中国并掀起一阵热潮,但并未成为主流思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教育理论界先后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客体”及“师生主体、间性”等多种新型师生关系观,其核心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师生间平等的交往,弱化教师过分的权威,寻找师生角色的平衡。新思想的认同为师生关系的走向提供发展的线索。

二、当前师生关系的问题与困惑

虽然新的思想使师生关系有所改善,但现实中,师生间还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并且不良影响日益加深。当今的师生关系面临更多的问题,较之传统更为复杂。影响师生关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陈旧的师生关系观念仍根深蒂固 “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尊师口号,它早已进入人们的思想当中,成为校园生活中师生交往的潜意识原则,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惯性早已成为共识不能轻易转变。师生关系形成单极化非对称的形式,教师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压抑着学生的生命,师生关系的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霸权关系,师生间缺少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双方互不理解,师生关系疏离。

2.师生关系趋于功利化

现有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命运决断在考试的卷纸中,学生必须以学习为中心。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学生被看作学习的机器,分数是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经常对优等生关心备至,对差生置之不理。在学生方面,为了取得好成绩,一方面,知识被当做商品,教师成了经销员,师生的交往不过是卖家和买家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学生把老师对自己的付出当成教师的义务,视为理所应当,师生的感情只存在于教师教学的几年,毕业后形同陌路,评判师生关系只着眼于价值角度而丧失了人文关怀。

3.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

传统的师生关系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方面,其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德示人,身正为范。教师用高尚的品德魅力熏陶学生,师生教学相长、互相关爱,教师尽到人师的责任,维护 了职业操守。而当的教师队伍中却普遍存在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师生交往中老师是占主导的地位的一方,在某种程度上,老师的态度决定师生关系的走向,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不当的行为,就必定阻碍师生关系正常的发展。教师道德失范现象发生的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欠公允,方法简单粗暴,致使隔膜越来越多,师生之间渐行渐远。

现今的社会,理论界高呼学生减负、师生平等,教育要回归生命。实践中,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早已成为各级各界议论的焦点。但现实中无论口号多么响亮,理论 怎么更新,达到的效果总不尽人意。当今师生关系的困惑就在于如何处理存在于师生间的根本问题,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间的亲密交流与互相信任,如何让师生的心灵缩短距离,促成师生精神的共融是构建理想的基础及重中之重,而理解和关心则是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坚石。

1.理解—沟通师生心灵的基本方式 理想师生关系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双方和谐共生的初始条件就是深化彼此的理解,只有对自己交往的对象有透彻的认识,才能在彼此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谐共处。在 形成理解时,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应该囿于自己原有的想象中即对学生的惯性认识,而应该开放自我,不是将现实纳入假想的自我世界中,而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断调整对学 生的看法。教师要用更广阔的视野认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增进师生的了解。只有多角度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才能脱离成见,理解学生,真正抵达学生心灵,触动学生。其 次,老师要学会移情性的理解,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主要取决于老师,师生间的情感卷入经历“接近—熟悉—亲近—信赖”几个阶段 后,师生就会形成较为稳定的关系,双方都得到了最高的情感支持,尊重、真诚、亲密的理想师生关系就能初步建立基础。

2.关心—深化师生关系的根本途径

关心是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和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师生间,付出更多关心的一方是老师,并且老师的关心不仅局限在成绩,而且应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关心表明老师对待学生认真、爱护的态度,并且在这种态度支配下的具体的关爱行为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付出爱的同时,学生充分接受到了爱,以后再回报老师相同或者更多的爱,在回环往复的传递中,爱与关心得到深化,师生情感交流不断加强,师生关系逐渐强化,直至形成真诚的、稳定的、现实的师生关系。可以说,关心不但是人类的情感态度,同时也是人类的存在方式,还是对他人的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更是深化师生关系、稳定基础的根本途径。师生关系的实质就是师生合理的沟通与交往,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老师的影响。尽管人生活的世界离不开各种制度、规范的制约,尤其当下教师和学生都受考试制度的约束,但这并不是影响师生关系的决定因素,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原因不在制度,而是缺少心的联络和情的注入,唯有从理解和关心中逐步构建,才能使情住心间,使理想师生关系不是理想而是现实。

第三篇:演讲稿格式:演讲稿具的特征和作用

演讲有内容、目的的不同,演讲稿也具有不同的形态,有报导、有说明、有论辩、有答谢等。总的来说,它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2、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着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3、特定情景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4、口语化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演讲稿对于演讲都有哪些作用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2)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3)通过对语言的推究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由于演讲稿具有以上的特征和作用,它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1、演讲稿的结构。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矗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多数演讲稿如同一篇议论文,有主要观点,有对主要观点的论证。一篇演讲稿最好只有一个主题,这是由演讲稿的特定情景性和时间性所决定的。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完全借助于语言、手势等向听众讲明一个问题或道理,同时又要说服听众,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时一定要突出主题、观点鲜明。

第四篇: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姓名:黎佳琪

学号:140402050 班级:14级英语本科2班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具有民主、平等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完善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有逐渐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期师生关系走向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主要特征。可以通过转型传统师生观,树立新型师生观;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产物。

师生关系已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纵观师生关系的发展史,无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观,还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的“儿童为中心”的师生观,都是各执一端的极端化师生观,它们的局限性已在实践中充分凸显。至于我国教学理论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观,表面看来似乎解决了两种极端的师生观所遗留的问题,既考虑了教师,又照顾了学生。但该学说仍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说法以分离“教”和“学”来解释“双主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主导;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非主体,依然呈现出单一的“主—客”两极模式。总之,以上几种师生观,它们都没有超越“主体—客体”的认识范畴,都受到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制约,时代呼唤新型师生观的到来。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已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2、尊重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3、和谐相融。师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学生和个人之间,在心理上能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的行为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能被教师时时关注,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亲密无间、团结协作,彼此相互依存,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情感作用。

4、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成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5、共创共乐。教师不能守旧,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教学生会学习的过程,要有重组教材的能力,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教学新体系,要寻找和运用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力,教师的创新能力越强,驾驭教材的效果也就越好,教育教学效果也就越佳,在新课程下具备创新能力以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教师除了自己具备这种能力,而且还应把创新意识投射给学生。创新的特征已成为21世纪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当前课改为师生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空间。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苦”如能转化成“乐”那将成为教与学的巨大潜力,新型师生关系中“共乐”将成为师生相互减压的有效手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要民主平等,相互合作、愉快互动、共同快乐成长,这样学生在快乐中接受了知识,提高了学业成绩,教师则愉快地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共乐,这是课改中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最高境界。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美好的明天。

新时期师生的关系种类多样:

第一,在教学上的授受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说,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选择内化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参与这个过程,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目的最终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后不论学生学习什么,只要他具备这种主体意识,自主学习,教学就达到了基本目的。

第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

教师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第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从本质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正直的有高尚品德修为的人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反之,如何这个老师行为不正,思想偏执势必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思想品德的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它表现在 民主平等(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教师理解学生,一视同仁的与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尊师爱生(学生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尊严,对教师有礼貌,愿意协助配合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热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关心爱护。),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教师),心理相容(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是协调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关系亲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1、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这种平等首先表现为人格平等,即师生之间没有上下、高低、尊卑之分。双方拥有同样的交往自由和权利,双方都表达自己思想和意志的权利和机会,老师不再依靠自己的权威强制性的灌输自己的思想迫使自己的学生接受,而是与学生共享知识和权利,共同决策与认同。长期以来,传统上的尊卑、上下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单方面的无条件的尊敬老师,这就使得学生尊敬老师处于绝对化、虚伪化、形式化境地。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爱生尊师”,由“爱生”而引发“尊师”。这样的师生关系,自然多于人物,真诚多于虚伪,亲切多于疏远,温暖多于冷淡。这样的“尊师爱生”可以避免由于传统的“尊师”的强硬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愚尊或疏远。

2、师生交往中老师更具主动性。传统的关系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老师在学生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学生慑于老师的敬畏也不可能大胆的接近老师,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生疏。其实,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是很希望与老师建立友

好而频繁的交往关系的。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亦师亦友,老师掌握着师生交往的主动权,主动靠近学生,使学生对老师完全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纯粹的朋友关系。老师毕竟是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所以老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对学生不能像朋友那样随意,应亦师亦友。

3、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传统的灌输师教育、应试教育、、、、被他人评论为中国式教育,忽视学生自身的作用,不给学生思考、展示自我的机会,囫囵吞枣,缺乏创新。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间的讨论与联系,大胆质疑,勇敢发问,积极思考,创新思维。新时期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自身和帮助学生的成长。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的发展决定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姚本先,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省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67-69。[3]邵晓峰,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J],教育学报,2007,(5):13-19。[4]唐俊芳,近三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的再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09。[5]樊万奎,段兆兵,仅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09(12):67-71。

[6]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李英莉,浅浅构建新型师生应注意的八个问题[J]中小学教育研究,2001

第五篇:浅谈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整理).

浅谈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在无声的沟通中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的红道道,都是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老师除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无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更难以收效。对于师生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恰当地加以处理,矛盾就会转化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促进力量。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师生间的矛盾,需要有行政的、制度的措施,更要十分重视师生关系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为此,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以下调查。

一、热爱学生,严格要求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的认识、情感等心理交流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我们班的孙胜利,学习成绩不好,还很调皮。又一次上下午第一节课他胃疼的厉害,同学们告诉我说他中午没带饭也没带钱,饿的胃疼。我忙去商店买来面包和水让他吃,并对全班同学说“以后有这种情况发生要及时与老师沟通,老师会帮助你们解决的。”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严格要求也要讲求科学性。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严而有理。严格要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是由教育过程的需要及教学教育任务决定 的。只有当这种严格要求能促进人的智能、道德、体力、综合技术和美育上的发展时,才是正确的。二是严而有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接受的要求。三是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切切实实地执行。单纯地命令、禁止不一定有显著的效果,采取疏导的方式,寓教育教学要求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中,效果就比较理想。四是严而有恒。一种要求一经提出就要使它相对稳定,不能时严时松。教师应该对要求的落实作经常性的检查,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因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实践说明:第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

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

三、互相交流,教学相长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为这种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的交流。

从教育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内容看,既有知识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品德风范的交流,又有性格或个性的交流。从交流的媒介看,既有借助语言的交流,又有借助直观教具的交流,既有行为动作的交流,又有习惯、仪表、气质和神态的交流。从交流的形式看,既有有意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家访、课外活动的组织,又有无意交流,如日常观察、言谈、举止和印象等。这种交流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密集不断、信息量极大的动态系统。师生就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交流交际之中,获得有效信息,协调自己的行为,使“教”与“学”达到统一。

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密切,对于教师全面传授知识,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就这方面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和诚心诚意的关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条渠道。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关注学生的思想进步,找他们谈心,帮助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外,还赠送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二是关心学生们生活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通过课下与学生们谈心,问寒问暖,了解家庭情况,知道学生的困难后,像对待自己的弟妹一样给予关心和问候,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三是对学习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一

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而不是歧视。四是与学生交朋友,不仅仅局限于任教期间。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我是好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切都是正确的,学生必须服从。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用简单的“家长式”方式对待学生。对于学生应有的权利教师无权干涉,更不能事事处处越俎代疱。对于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应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不得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为名粗暴地反对,横加指责,阻止和扼杀学生特长的发挥;即便学生与教师有不同意见、观点和看法,也应该与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相互理解;对于确实是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应当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耐心地说服,正确地指导和诚恳地帮助,切忌在学生面前劈头盖脑地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千

万不能将自己的情绪波动变化在课堂上流露出来,更不能喜怒无常。

三、教师知识的广博,品德的高尚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法宝

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渊博的知识是吸引学生的磁石,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法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事事以教书育人为本,首先就应该事事处处做出表率,真正具备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学生们都希望受益于知识广博、教学严谨的教师。这客观地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即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在当前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教师与学生一样,同样需要发奋读书,广收博采,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顺应和跟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文面,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精通自己所传授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教学中要责任心强,具有敬业精神,胸怀坦荡,平易

近人,为人师表。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敬佩,博得学生的好感,也必然会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四、教师教学得法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手段。

教育专家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教学有法”是指任何教学都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必须按一定的教学模式或程序来教。所谓“教无定法”,是指即便是同一个教师,在讲授不同的教材内容时,也不能按一个模式或用同一种方法来教,那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谓“贵在得法”是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任何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无不是熟悉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得法,善于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的。因此,教师教学得法,讲课内容生动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能密切联系实际,这样自然能够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课,很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并积极配合老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要做到教学得法,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听懂弄清。二是要认真备课,不仅在上课前准备教案,还应把教案背熟,讲课时毫不费力,这样就可以把一部分精力集中到考虑教法上。三是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语言表达得当,诙谐幽默,使学生爱听、想听,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不要“满堂灌”。要不断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以便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要求,做到教与学的真正结合。

下载问题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题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该如何分析学习者特征[精选合集]

    应该如何分析学习者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会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演讲稿的格式:演讲稿具有的特征和作用

    格式: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3.正文4.结尾(如:谢谢大家)写法:1、内容上的现实性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

    演讲稿的格式:演讲稿具有的特征和作用

    演讲稿的格式:演讲稿具有的特征和作用 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 3.正文 4.结尾(如:谢谢大家) 写法: 1、内容上的现实性演讲稿是为了......

    我心目中的理想师生关系

    我心目中的理想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系,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师生关系,两者虽说都是师生关系,但是有所......

    理想师生关系建构的研究

    理想师生关系建构的研究 【摘要】师生关系是一种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

    管理者应该具有的素质2

    参考: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是......

    家长应该具有的教育观念

    家长应该具有的教育观念 汤华菊 关键词:兴趣习惯责任 学习、工作、生活、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兴趣,乐于做,才会形成好习惯,才会出成绩。爱学习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作业自觉......

    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的品质五篇

    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的品质 1 胸怀理想,充满激情 任何教师想要有很高的成就,首先必须要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报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