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

时间:2019-05-13 18:4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

第一篇: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

临诊症状

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防治方法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如疑为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早日康复;体重达到一定重量的病猪,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集中屠宰,按食品卫生部门的有关法规处理。一定要作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扩散传播。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编辑本段]防治措施

处方1

(1)口蹄疫抗血清 25ml 用法: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按1kg体重0.5ml用药。(2)0.1%高锰酸钾溶液 适量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 适量用法:先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处方2

冰冰片5g 硼砂5g 黄连5g 明矾5g 儿茶5g 用法:患部以消毒水洗净后,研末撒布

处方3

贯众散贯众15g 桔梗12g 山豆根15g 连翘12g 大黄12g 赤芍9g生地9g 花粉9g 荆芥9g 木通9g 甘草9g 绿豆粉30g 用法:共研末加蜂蜜100g为引,开水冲服,每日一剂,连用2-3剂。

口蹄疫每年都防,但每年必发,因此很多养殖户就像雾里看花,弄不清真实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口蹄疫每年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没有弄清,造成防控工作难上加难。本文就近两年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加以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1、总体的流行特点

①多种偶蹄动物均可感染。

②幼畜感染发病率最高,常达100%。

③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源主要为病猪或带毒家畜,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放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和环境,造成污染;或随带毒猪屠宰后未经无害处理的肉品、内脏、皮毛、血水而广泛传播。

④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本病毒对高温和光照的耐受性较差,因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盛夏和秋季较少发生,寒冷阴湿的冬春季节常暴发流行。但高度集约化猪场,特别易感动物高度集中时,不分季节,一旦被感染,则往往传播迅猛,酿成大祸。

2、近两年新的流行特点

①局部发生口蹄疫流行。近2年来猪口蹄疫的发病越来越没有规律性,即便是在气温40℃的盛夏,猪场照样会发病。

②口蹄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由于分子变异和抗原漂移,口蹄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在发生口蹄疫的部分猪群中检出亚洲1型口蹄疫,并与O型口蹄疫在猪群中混合感染,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③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0型口蹄疫东南亚谱系,使用我国目前使用的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对东南亚谱系毒株不能达到有效保护。

④在临床上还发现猪群感染口蹄疫后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造成混合感染。

二、防控口蹄疫的艰巨性

防制扑灭本病相对较为困难,主要由如下几方面因素所决定:

①传播速度迅猛。自然感染,一天可出现症状,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往往在2~3天内危及全场,令人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②发病率高。任何生长(产)阶段的猪都可发病,新生仔猪几平100%感染。

③传染途径复杂。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等感染,也可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或交配、哺乳等途径感染。传染途径繁多,防不胜防。

④病毒多元性。到目前为止,已知本病毒有7个主型,即A、O、C型、南非1、2、3型、亚洲1型,而且在这7个主型中又有抗原完全各不相同的亚型几十种,给防疫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⑤病毒的变异性。本病毒极易发生变异,病猪体内的病毒抗原往往前期和后期各不相同,这是造成临床实践中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据资料记载,本病毒污染的干燥垃圾14天后仍有致病力;散落土壤中的病毒28天仍可存活;在发酵的粪尿中的病毒39天仍具传染性;在阴暗低温(-30℃)环境中的病毒可存活动2年之久。这给清除病原、控制传播增加了难度。

三、防控重点

由于近年流行的毒株发生变化,原有各种疫苗的交叉保护效果不理想,疫情迅速扩散,并导致发病猪场仔猪损耗高、种猪淘汰大以及肉猪群死淘和残次高,总体经济损失较大。所以防控要抓住重点。

(一)、种猪场

1、力保仔猪。种猪发病一般不严重,仔猪损失严重。

①及早发现,母子分离。产后2周以上全单元赶走母猪,未达到2周的个别发病母猪赶走,可使用老母猪代养仔猪

②仔猪注射高免血清。零星发病毒,可以只注射发病栏,当发病较多时,需要全单元注射。当仔猪较早日龄发病时,可以出生即注射。注射要求皮下或静脉方式。

③提前断奶仔猪,需要加强保温和护理工作。在寒冷的季节要给猪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和营养均衡的饲料,还要重视给猪提供适温充足的干净饮水。

④加强保健,提高仔猪成活率。仔猪断奶时在饲料中添加2%的护仔康1号,可有效解决仔猪断奶应激性腹泻,调理仔猪胃肠道,提高仔猪成活率。

⑤合理投苗,减少保育舍仔猪积压与交叉感染。

⑥加强母猪产房前消毒,个别已发病猪可以不进入产房。同时可进行简易隔离,用塑料薄膜将母猪单栏自建进行隔开。

2、加强通风与湿度控制,可有效降低猪舍内病毒浓度。

3、加强饲养管理

疾病发生之初,立即免疫,然后对人员实施点隔离争取免疫保护时间;当疾病扩散后,应该调整防疫措施,恢复正常猪只运作;发病后提早断奶的母猪配种状态差,产后10天内断奶的母猪不宜配种,以免影响该母猪繁殖成绩。

4、加强防疫消毒和隔离

在急性发病时,控粪便,加强饲料、药物等物流控制,减缓疾病发生速度。严格空栏消毒,减少环境带毒的连续传播。加强环境整理与清洁,可以减少病原含量

5、强化免疫

如果猪场就拖不绝,需要再次强化免疫种猪。考虑到仔猪需要转保或排苗,为减少发病,可以15日龄(或者断奶前)以上普免一次,之后按照日龄免疫。

(二)肉猪群

1、注重周边疫情信息,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措施。

2、针对高危区域小规模紧急免疫,建立免疫保护带,180日龄以上的发病群,建议立即处理。

3、加强护理患病猪只。

轻症病畜,经过十天左右可自愈,为了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应在隔离条件下及时治疗。口腔用食醋、0.1%高锰酸钾洗。溃烂面:可涂以1%-3%硫酸铜,1%-2%明矾或碘甘油。蹄部病变:用3%来苏儿液洗净蹄部,然后用尤胆紫、碘甘油等涂布后绷带包扎。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血清治疗,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2ml,24h即可抗击强毒,保护期为20-30天。

4、当疫情传开后,适当全群用药、个体注射治疗,可减少发病损失。

5、发病期间加强舍内酸性熏蒸消毒,尤其是晚上。

6、加强饲料、药物运输控制,减少交叉污染。

四、小结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养管理建立高免牲畜群,仍是目前控制口蹄疫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措施,同时切实搞好环境控制,为家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减少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猪口蹄疫的危害及135保健防控

时间: 2012-02-09 10:56:16 来源: 绿叶公司 作者:谭琼 浏览:98次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传染几十种偶蹄兽,人也可偶然被感染。国际兽疫局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疾病,我国农业部把猪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之首。目前正值本病流行高发季节,大部份规模化猪场早都做好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型猪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将随时有暴发流行本病、招至灭顶之灾的危险。现就猪口蹄疫危害及防制措施阐述如下:

1、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

由于口蹄疫防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牵涉到猪场每个员工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只有动员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才能把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做得彻底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广泛宣传教育,大讲特讲口蹄疫的巨大危害,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哓。使每一个员工树立起忧患意识,把防疫工作当成自觉行动。

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扑杀病猪及同栏(群)猪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报道,1997年3月我国台湾省发生本病,至8月底,扑杀了病猪和同栏(群)猪600多万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美元。前几年广东省流行的口蹄疫也曾导致一些中小猪场关门罢养,某些规模化猪场也因本病的危害而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②因发生本病,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受到严格限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9年我国台湾省发生的口蹄疫,导致每年600多万头猪16亿美元的外销市场损失。

③为扑灭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所采取的封锁、隔离、阻断交通、停止家畜及其产品的流通、关闭家畜及其产品市场和屠宰场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④为扑杀病猪,销毁或无害化处理死猪尸体,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⑤彻底消毒被污染的栏舍及周边环境,耗资巨大。

⑥反复接种疫苗、注射血清等,开支大量资金。

⑦疫情暴发后,猪场全员住场封锁,打乱正常生活秩序,人心惶惶,正常生产计划全面受阻,损失惨重,甚至招来灭项之灾。

2、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虽然预防和扑灭本病有较大难度,但只要全体员工认识了它的严重危害,有了忧患意识,了解和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采取严密的综合防制措施,认真加以防范,是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和控制其流行、减少其危害的。

(1)杜绝传染来源

口蹄疫与其它条件性疾病不一样,其病原不可能长期共生于健康猪体内侍机发病,而是从场外传入导致暴发成灾的,因此如何千方百计杜绝外来病原的入侵是防止口蹄疫发生的头等大事,所有的防疫措施都应围绕杜绝病原入侵这一主线运作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切实封场,强化封闭式管理。为了杜绝病原入侵,规模化养猪场一般都于每年9月底或10月初至翌年4月底本病高发期间实施封场,强化封闭式管理。此时应成立防制口蹄疫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预防口蹄疫相关工作。

②强化猪场大门口消毒池和更衣消毒室的规范化管理。真正与世隔绝的猪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员工生活物资的补给、饲料兽药的采购运输等正常往来是不可避免的,猪场大门口规定设立消毒池,正是通过对人流、车流、物流的严格消毒,达到杜绝病原入侵的目的。

生产区门口的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药水两次,加强运料车辆轮胎消毒;进入生产区作业人员切实更衣、净手、靴底消毒后入场。各幢猪舍出入口消毒池的药水隔日更换一次,确保药水新鲜有效。

③净化生活区域和生产环境。大门口内外是人流、车流和物流频繁出入的通道,也是病原污染严重的地方,应每天喷洒消毒一次,最好每周厚撒一层生石灰粉(自大门口向里向外各延伸100米);加强消毒,其周边及其主要通道、生活生产区域的主要通道等,都应每周厚撒一层生石灰粉。

生产场区目前应在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卫生管理。各幢猪舍每天的清粪扫栏和每周的两次消毒制度,雷打不动;饲料加工车间每天要认真打扫清理工作面,做好防潮湿、防霉变、防污染。

出猪台外来车辆频繁,是病原严重污染的地方,应予重点防范。饲养人员一律不得涉足出猪台,赶猪装猪工作应由非生产一线人员负责。每次出猪后必彻底消毒,出猪台向外向里各100米厚撒一层生石灰粉,每周重复一次。

④暂停引种,防止引入病原。

(2)消除传染媒介

传染媒介是传染病传染锁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①严禁串栏串舍。②严禁工具混用。③加强对饲料运输车辆的消毒。④避免不同猪舍间猪群的猪猪接触。⑤防止猫犬进场。⑥驱虫灭鼠。

(3)降低猪群对本病的易感性

①加强饲养管理:栏舍要清洁卫生,干燥暖和,减少应激,消除发病诱因;饲料要新鲜优质,配方要合理,日粮要充足;实行人性化管理,使猪睡好吃饱。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把猪养肥养壮,增强猪只体质,提高群体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运用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在小猪饲料中添加0.25%奥得曼A拌料可提高猪的非特异性抗病力,抵抗病毒性疾病传染,并可减少猪舍氨气浓度;中大猪试用0.5%的大莊素-B,提高抗病力、改善体型、促进生长。

②切实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控制口蹄疫发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这也已为广大养猪人士所共识,加上注射口蹄疫疫苗属于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免疫,所以免疫注射的自觉性较好,注射密度也较高,猪群理应得到免疫抗体的有效保护。

(4)妥善护理病猪

对于口蹄疫病猪,原则上采取紧急扑杀,不予治疗。但有时疫情来势凶猛,疫苗反复接种无效,病猪较多时,有的猪场在严格的兽医卫生监督和尽可能控制本病不向外传播的前提下,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病猪死亡、加速康复有一定作用(但原则上不允许)。

① 原栏封锁护理,切勿驱赶转移。

②蹄部局部处理:涂布或喷洒抗菌、消炎和收敛药物,可有效防止感染、促进愈合。

③保温:冬季和早春气候严寒,病猪卧在冰冷的地板上,常因饥寒交迫导致死亡。在地板上铺垫木屑,保持舍内干燥暖和,能有效地防止冷死。

④灌水喂湿料:病猪死亡,多半是由于蹄部剧痛,卧地不起,难以饮水与采食,造成渴死饿死。给危重病猪灌水和在其嘴边投放湿料,任其采食,可大大减少死亡。

⑤抗菌素治疗:为防止继发感染,可适当应用抗菌素,有必要时予以补液和灵活应用镇痛镇静退烧药物。

⑥高免血清治疗:哺乳仔猪、保育猪每头皮下注射3~5毫升,效果确切。也可应用于贵重品种。有条件时,可以用本场耐过本病的老母猪制备自家免疫血清,经济实用。

总之,口蹄疫防制和其他传染病的防制工作一样,必须针对打断其传染链上下功夫。因此,在防控工作中,指定一些责任心强的人专门负责检查督促,确保各项措施的贯彻与落实,至关重要。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克服工作后期的麻痹大意和松劲思想,严严实实一抓到底,才能取得防制口蹄疫的最后胜利。

第二篇: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控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概况及免疫预防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何虎成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在家畜中猪、牛、羊主要经济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生疫情损失惨重。由于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互不交叉保护,防范口蹄疫相当于防范7种不同的传染病,加之其宿主范围大易感动物种类多,使其危害性与防控难度位居众多动物传染病之首,目前使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免仍是全球防控口蹄疫的主要手段。

1、口蹄疫流行概况

1.1 全球流行情况

口蹄疫自1514年在欧洲的意大利首次发现距今已有500年的发病历史,时至19世纪20年代前后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生,到目前为止从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只有新西兰。曾经一些历史上宣布消灭了口蹄疫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陆续发生了口蹄疫(如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自2000至2010年也发生了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口蹄疫流行的毒株曾有O型、A型、亚洲I型、南非1、2、3和C型共7个型,其中A型和O型流行地域最广波及全球各地、危害最大。C型于2004年以后再未发生(消失原因不明)。目前全球流行的优势毒株仍是A型和O型,其中A型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均有流行。

1.2 我国流行情况

口蹄疫在我国流行已久,据资料记载1893-1915年先后在云南西双版纳、甘肃酒泉和新疆奇台发生流行。1915-1933年流行范围扩大到江苏、安徽与河北等地。1935年初在江苏与安徽两省沿京浦与户宁铁路沿线发生,当时组织兽医人员进行了防治,同年6月扑灭,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防制口蹄疫。1935-1948年在云南、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和新疆的不同地域发生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先后有五次大的流行,其中第五次流行自1999年开始至现在尚未平息,主要流行毒株为O型、A型和亚洲I型。A型在1950年以前流行发病以牛、羊为主,1960-75年A型在全国流行20多省,发病动物仍以牛羊为主。1975-2009年国内无A型发生,到2009年A型(A/SEA-97/G1)发病以牛为主,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无临床病例、但病原广泛存在。2013 年2月A型(A/SEA-97/G2)在广东茂名的猪上首次发病,截止同年8月A型在全国发生16起波及广州、云南、青海、西藏和新疆5个省(自治区)

当前国内口蹄疫流行趋势是亚洲I型处于平静(自2009年5月以后至今近5年时间内亚洲I型在我国再未发生)。O型的流行有所缓和,A型流行增加,并发生了宿主嗜性改变(猪也出现发病)。因此规模养猪场在继续做好O型口蹄疫免同时应密切关注A型口蹄疫的动态。

1.3 A型口蹄疫病毒的特性

A型口蹄疫病毒最易发生变异,对动物危害程度仅次于O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在过去以散养为主的饲养条件下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但在现代大型猪场及生猪密集饲养区,由于人为因素(高密度饲养、活畜短期快速长距离贩运等)创造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条件,因此在现有饲养环境下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猪感染后可持续带毒300天左右。病猪从肺、气管、鼻粘膜的病毒浓度依次增高。通过气溶胶的方式排出体外,猪的排出浓度比牛、羊高100~1000倍。在排毒量最大时,一头猪释放的气原病毒量相当于1000~3000头牛的释放量。

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主要取决于空气湿度,相对湿度> 55-60%时最适于口蹄疫病毒的存活,如果相对湿度60%,风速10m/s,病毒存活2-3h以上,推算病毒可至少漂浮100km以上。

2、口蹄疫免疫预防措施

一直以来口蹄疫是全球共同防范的主要动物传染病,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同防控政策也有差异,发达国家实行扑杀政策维护无疫地位,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大多数)多实行免疫政策。我国实行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2.1疫苗选择

目前国内A型苗种类及使用情况:国内现有口蹄疫A型疫苗有三种,A型灭活疫苗、O-A双价灭活疫苗和O型-A型-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据2013年5-9月中监所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以上3种疫苗对牛和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81.25-93.75%和78.57-100%。因此正确选择使用上述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我国边境地区应使用口蹄疫O型-A型-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内陆地区应使用口蹄疫O-A双价灭活疫苗,有A型疫情发生的疫区紧急免疫时应选用A型灭活疫苗。自2009年湖北武汉等地发生A型以后,国家对奶牛、种公牛和边境地区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到2014年国家不仅边境地区免疫范围扩大,内地免疫范围也有所增加。目前规模养猪场应密切关注A型口蹄疫疫情动态,适时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很有必要。

2.2作好基础免疫

口蹄疫病毒与其它病毒相比较其免疫原性较差,特别是猪与牛、羊比较免疫应答处于劣势,一次免疫接种所产生抗体达不到免疫保护水平,因此首次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时、全群35日龄以上猪应做2-3次基础免疫,每次间隔时间4-5周(注意妊娠30天和产前30天内不接种疫苗过后补免),以后每隔3-4个月免一次。

2.3确保免疫密度

农业部技术规范要求口蹄疫:免疫覆盖密度 ≥ 80%;群体免疫合格率 ≥ 70%。如果实际免疫标准低于此水平,就会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实际免疫中(特别是规模养殖场)要以高于国家的标准进行免疫(免疫密度100%,基础免疫3次以上),才可以大大降低目前复杂疫情环境下口蹄疫所带来的风险。

2.4、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制定的,要结合当地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如断奶时间、营养、转群等)、母源抗体、疫苗特性、免疫次数、接种动物的反应性等制定,并要根据免疫效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才能确立更切和实际的免疫程序。

2.4.1当养殖场周边疫情压力大时:最好配型免疫(即外围发生什么型就免什么型)使用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首先做好基础免疫(连续免疫2-3次)以后每隔3个月免疫一次。

2.4.2 当养殖场周边疫情压力不大时:使用O-A型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或O型-A型-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后,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2.4.335日龄以上仔猪、羔羊和90日龄以上犊牛首次免疫后,间隔21-28天进行第二加强免疫,疫情压力大的养殖场需进行第三次加强免疫,与第二次间隔35-45天,以后并入全群免疫程序。

2.4.4 新引进的动物最好在引入前21-28天注射O-A型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入场后先隔离饲养3-4周健康时再混群。

2.4.5 散养户动物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统一要求做好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以后每月对新补栏的动物及时补免,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参照规模养殖场的程序进行免疫。

2.5、免疫操作要规范

2.5.1养殖场坚持按程序计划免疫,避免因季节性免疫造成免疫抗体临界期或空白期,而导致潜在感染隐患。

2.5.2 避免接种剂量不足或过大,剂量不足免疫效果差,剂量过大可以起免疫麻痹。一次大剂量免疫,远远不如正常剂量免疫两次的效果好。

2.5.3 不要同时使用不同厂家的疫苗,国内疫苗生产厂家较多,使用的疫苗毒株(特别是O型)存在差异,如果在同期内使用不同厂家的疫苗,不利于免疫保护率的提升。

2.5.4 在疫苗免疫接种各个环节中要做好器具、注射部位和人员的消毒。2.6、不良反应的预防

2.6.1选择质量可靠,运输保存符合冷链要求的疫苗。

2.6.2注射前将疫苗提前取出恢复至常温,不要刚从冷藏柜取出就立即使用。2.6.3接种疫苗时随身准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发现过敏立即抢救。

2.6.4疫苗接种前要做部分动物(10-20头)安全观察,无严重反应时再进行大群免疫。

2.6.5养殖场要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按程序要求规范免疫。2.6.6养殖场在接种疫苗时(特别是紧急接种时),建议使用转移因子或黄芪多糖注射液与疫苗分点肌注,或者在接种疫苗的前2天到后3天可向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或免疫增强剂。

总之口蹄疫的预防要在认真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控制,消毒灭源等一系综合防控措施,才能较好的达到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的目的。

第三篇: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

(一)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

1.病原。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又称为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是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不同的病原体,该病毒可引起猪的肠道感染,导致猪只呕吐、腹泻及脱水。

2.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未春初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发生较多,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夏季也常出现该病,各阶段猪在短时间内同时发生腹泻,流行传播速度较猪传染性胃肠炎稍有缓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猪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5日龄的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严重,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断奶猪、育肥猪、种猪症状轻微,病死率较低或无病死者。该病传播迅速,猪只密集的猪场,常数日可波及全群。

3.临床症状。潜伏期5~8天,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腹泻期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和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5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种公猪、母猪常出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并逐渐恢复正常。有部分猪恢复后生长不良。育肥猪感染同群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4.病理变化。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

5.诊断。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若要确诊,采用实验室检查。取病死猪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洗脱物制成涂片,用猪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直接法染色。病猪可采集粪便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二)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

1.抓好生物安全工作,杜绝外来病原传入。该病极容易传入猪场,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并对引进的猪只严格检疫及隔离观察1个月左右,确认无该病后,方可混群,猪场采用封闭式生产,严防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内,并做好猪场的消毒、灭鼠、灭蚊、灭蝇、杀虫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2.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母猪于产前45天及15天左右各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4毫升/头,可使初生仔猪

通过吃母乳获得母源抗体,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对曾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还应在冬春寒冷季节及夏季对保育仔猪进行免疫接种,用量为每头2毫升。

3.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对预防该病有好处。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产房应重视保温方面工作,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和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对仔猪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并保持猪舍通风换气、干燥、卫生的舒适的环境,尽早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5~7天龄开始训练仔猪采食仔猪教槽料,以便仔猪断奶后能正常采食,并确保猪群各阶段的饲料营养均衡合理、无霉变。

4.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可减少患该病的几率。母猪保健:母猪在产前7天及产后7天,每吨饲料添加利高-44(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1000~2000克,进行混饲。

仔猪保健:仔猪1~3日龄肌注富来血1~2毫升/头;5天龄灌服百球清(主要成分:托曲珠利)1毫升/头;7~10天龄肌注易速达(主要成分:头孢噻呋)0.2毫升/头,断奶当天或1周内肌注瑞可新(主要成分:泰拉霉素)0.2~0.3毫升/头。

其他猪群保健:每月加药1周或转群前后1周添加2%纽弗罗(主要成分:氟甲砜霉素)1500克+泰乐菌素250克/吨饲料,进行混饲。

(三)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

哺乳仔猪发病时死亡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死亡。

1.紧急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后海穴注射。母猪于产前30天接种,免疫期为6个月,仔猪、育肥猪全部接种,公母猪2~4毫升/头,哺乳和保育仔猪1毫升/头,生长育成猪2毫升/头,对未发病的1~2龄仔猪注射0.5毫升/头,接种部位为后海穴。

2.饮水中加入补液盐,以防仔猪脱水衰竭。对患病仔猪,灌服强普生拓,1天2次,每千克体重1毫升,连用3天,有一定效果。

3.当哺乳母猪发病时,厌食无乳,可用人工乳+补液盐灌喂仔猪,7~8次/天,或将其仔猪寄养于另1头未发病的母猪代哺,仔猪寄养前必须用温和消毒水清洗并擦干净后方可代哺。

4.产房必须做好保温工作,为仔猪提供暖和、舒适、干燥、卫生、无贼风的理想环境。

哺乳母猪及仔猪一同患病的,选用猪干扰素肌注,可按使用说明或实况用,效果较好。

5.发病时应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猪舍,隔离病猪,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6.在饮水中添加补液盐,饲料加入盐酸多西环素200克/吨,进行混饲,可缓解病情。

7.病猪尽量减少喂饲料,肌注长效抗生素,如得米先0.1毫升/千克,防继发感染,以减少死亡损失。

育成猪及种猪一般不用治疗,加强饲管,减少喂料或不喂,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同时注意卫生和消毒工作,1周后可自行康复。

第四篇:猪病防控新观念

当今猪病防疫新观念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饲养陋习,重视猪只福利,只要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拒之场外,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场内因素消灭在摇篮中,猪群的健康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 一.猪病流行新动态

近年来,国际国内的种猪或其畜产品流通频繁,加快了疫病的传播,而且在人们追逐商品利润的前提下,又缺乏科学养猪技术及疫病监测能力,造成一些养殖场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对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密度很大,环境中一旦有传染病病原侵入,很快就波及全群,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目前流行的蓝耳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或猪伪狂犬与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在全国各地均有传播,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很大危害。圆环病毒、流感在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协同作用下不断地发生。总之,当前猪病是以猪瘟、蓝耳病等传染病为主体,尤其是蓝耳病阳性猪场易并发混合感染,如附红细胞体、流感或呼吸系统综合征等。1.典型向非典型或亚临床型转变:有些猪病,由于病原菌的嗜组织器官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典型向非典型或亚临床型转变。如“温和型猪瘟”就是非典型猪瘟,发病猪临床症状轻、不典型。猪瘟病毒毒力低,通常仅引起温和型猪瘟或隐性感染。但是妊娠母猪感染温和型或低毒力毒株时,可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征”,母猪本身食欲和精神状况未见异常。由于病毒侵袭子宫内的胎儿,造成木乃伊、流产、死胎(约占每窝仔猪的1/2~2/3),或者产出弱仔;有的发生先天性肌肉震颤;还有些所产仔猪虽然无明显病状,但是终身带毒和排毒,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并且经易感猪群接传几代后,毒力增强。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中含有的吐温-80成分也能干扰猪瘟的免疫。频繁的免疫下出现猪瘟导致弱毒株感染母猪的现象已大为普遍,出现了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征。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而导致终身带毒。通过胎盘或公猪精液也可感染猪瘟。有的疾病则发生病原的遗传变异或血清型改变,致使原来标准菌(毒)株制作的菌苗免疫注射产生的保护力不强或失败,如大肠杆菌苗、链球菌苗、猪肺疫苗等。

2.老疫病仍然有,并出现新的流行特点。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抗药性、变异性,以及毒性累积作用;有的细菌和病毒发生抗原结构变异和血清型复杂多变,这些传染病病原在流行的过程中发生毒株变异,导致非典型疫病流行,使得疫病预防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疫病流行加重,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流行性感冒等。

3.猪群发病的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感染为主转向混合感染为主的综合征。如大肠杆菌病与肺炎;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性腹泻共同发生;猪瘟与副伤寒或弓型虫病并发;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或与流感并发!

4.新发生的疾病种类增多:如从国外传进来的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萎缩性鼻炎、猪痢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圆环病毒感染(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繁殖障碍和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猪增生性肠炎等病。

5.环境污染、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致的疾病增多,如关节肿、蹄病、繁殖生殖性疾病、中毒性疾病(霉菌、农药、喹乙醇、铜、砷、药物等)以及应激综合征和遗传性疾病。

二.防制猪病的对策 猪场各生产单元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空舍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

旧猪场不好改造,就另选址再增建一处,以便轮换空舍消毒。新建猪舍必须实行多点式生产,将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分开,分娩舍距离保育舍至少有50米远,减少母猪将疫病传给仔猪的机会。建立起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机会。应该认识到投药不能代替消毒,且消毒胜过治疗、胜过投药。还必须回避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消毒前,环境不进行彻底大扫除;已经消过毒的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消毒剂气味越浓的,消毒效果越好。

疫苗的防疫不规范是目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养猪场的经营者和技术人员防疫意识差,只图省时省力,对于感觉危害不是太严重的疫病不做防疫,认为即使发了病,大多数药物都可以控制,结果就会出现“大病少犯,小病不断”的局面,使整个猪场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外界环境改变,自身管理又跟不上时,疫病就会蔓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目前疫病的现状,猪场应重点控制好猪瘟、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等主要疫病,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椐猪场本身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疫苗。疫苗免疫接种太多,对猪应激太大

疫苗应选择优质名牌产品,质量得过关,不容易出问题,种猪场可考虑用进口疫苗。但不要滥用,尤其是自家苗一般不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很难生产出合格的自家苗。猪场一般只要用很少的几种疫苗即可,常用有猪瘟、伪狂犬疫苗(现在发生的许多疾病都与猪瘟、伪狂犬免疫不到位有关,猪场应特别注意加强猪瘟、伪狂犬的免疫工作)等;乙脑、细小病毒疫苗只给头胎母猪和后备公猪用,第二胎都少用;TGE-PED二联苗只在秋冬用;口蹄疫防疫重在冬春。蓝耳病控制住了就不要再用疫苗了。一般仔猪断奶前打好2~3种疫苗就行,并特别要加强猪瘟、伪狂犬的疫苗防疫。

做好猪的保健

树立保健和预防观念,在哺乳仔猪、仔猪、育肥猪和母猪四个阶段,应选择性地使用药物,以预防猪群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在母猪产仔前后、仔猪断奶和育肥猪易发病的时间之前,阶段性预防给药,不要等发病后再治。盐酸环丙沙星和土霉素都是很便宜很好的预防用药物,应在以上几个阶段及时添加。

做好母猪的输液保健

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的消耗很大,抵抗力降低,而且生殖器官须经2~8天才能恢复正常,在3~8天内阴道排出恶露,容易因饲养管理不当招致疾病。我们对分娩中的母猪进行输液保健,可使母猪尽快恢复正常。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5%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鱼腥草20毫升,维生素C20毫升。第二步:5%葡萄糖500毫升,抗生素适量(内可加适量ATP、肌苷、辅酶A、地塞米松等)。第三步:10%甲硝唑100毫升。第四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缩宫素1毫升(2单位左右)。

仔猪必须实行早期断奶

不仅能减少母猪把疫病传染给仔猪的机会,还能增加母猪的年产窝数,减少饲料二级转化造成的浪费,仔猪长得更快更好。但是必须有优质仔猪料和好的环境,保育舍第一周的温度应在28℃以上,高于产房温度。

产房和保育舍必须干净、温暖、干燥

母猪进产房前要清洗消毒干净,进产房后不要带猪消毒,否则猪舍会湿度大。产房和保育舍都要做好小环境的保温和大环境的通风,给母仔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

工厂化猪场一定要做好驱虫工作

否则饲料报酬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驱虫也不要使用传统的驱虫药物和模式,广东的猪场使用虫力黑等药物,采用四加一的驱虫模式,省力、省钱、驱虫又彻底。霉菌毒素是养猪生产中的隐形杀手

霉菌毒素被认为是近两年猪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养猪生产中的隐形杀手。养殖户对霉菌毒素存在许多的认识误区,比如:只有发霉的饲料需要添加脱霉剂,看不到发霉的饲料不需添加,认为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之后再添加脱霉剂还来得及,一直认为霉菌毒素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每年全国都要暴发大范围玉米发霉现象,直接影响母猪生产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造成存栏量、出栏量显著减少,养殖业的损失进而波及饲料需求,造成饲料原料价格飙升,给整个畜牧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猪场应该长期进行霉菌毒素的预防工作,避免采购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原料,并全期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制剂。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要随便听信所谓专家和各厂家技术员的片面之辞

这要求我们的养殖户朋友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学会鉴别,不要用耳朵养猪,而要用心养猪。对于电话咨询别人时必须提供全面的疾病信息,如日龄、体重、体温、眼观症状、解剖病变等基本状况,切忌先糊涂用药,否则会蒙蔽许多表观症状,给诊断带来艰难。还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可能存在的误区:抗生素是退烧药;猪只只要发烧就用退烧药;拉稀就止泻,其实动物发烧和拉稀均是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打过某种疫苗还有可能发生同种疾病。另外,对治疗价值不高或病情严重的猪只一定要舍得及时扑杀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某些养殖户的疾病防疫意识不强或素质不高,随意抛弃病死猪只,使其暴露于环境中,特别是公共河流与水源,是造成疫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原因。

科学合理地购药

对疾病及时进行诊断之后,制订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对因和对症购药用药。购药时要认真阅读其说明书,要明确知道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针对患畜的具体病情,选用药效可靠、安全、方便、广谱、价廉且易得的药物制剂,不要一味地迷信高档进口药品,许多国产兽药药效也很好,即经济又实惠。在治疗用药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好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关系。一般用药首先要考虑对因治疗。但也要重视对症治疗,两者巧妙地结合将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对于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复杂局面,首先应理清头绪,依据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并借助于条件好和技术优势明显的科研院所的诊断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对感染和发病猪群进行准确诊断,从而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搞清猪场存在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疫病的种类,这是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当前很多规模化猪场对疫病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水平,仍然在受到旧的、传统观念的支配,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误区,养殖户朋友必须坚决回避。另外,我国目前所用种猪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或欧洲,引猪的同时也引进了相应的营养及饲养标准。但美国和欧洲养猪的生态环境、机械化程度、饲料资源、原料质量等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不顾中国国情,完全照搬“洋标准”、“洋方法”,其结果是行不通的,应与我们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养殖怪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猪业。

猪病防控十二字

——封锁隔离、消毒、免疫、保健、净化封锁隔离

1.1猪场的封锁隔离不能背离人性化管理原则,要坚持敬奉顾客是上帝,员工也是上帝的两个上帝观点。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猪场设计、人员聘用以及文体娱乐设施设备。

猪场设计最好分为三个区域即接待区、生活区与生产区。

接待区:在设计上要避免进行紫外线照射与喷雾消毒,尽可能体现人性化接待。还要根据时令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接待规程。比如寒冷的季节可以套大白褂、戴防疫帽、套鞋套即可,炎热的夏季可以直接冲凉并备好干净卫生的衣服更换,人走后零时间消毒。内部接待人员出入视同外来人员管理,卖猪卖粪等对外工作在接待区进行。

生活区:为财务后勤管理人员生活活动场所。生活区人员可能与生产区人员随时交叉,因此人员进入生活区进行洗澡并更换消毒好了的衣物,食品带入必须有相关规定。进生产区人员继续在生活区隔离。

生产区:为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生活、工作的地方,实行常年规定时间封场,所有进入人员必须在生活区隔离三个晚上,药水洗澡后方能进入。所带衣物必须浸泡,不能浸泡物品或熏蒸或喷雾或直接购买有外包装的新产品进行喷雾后带入,但只限宿舍使用。为了体现人文关怀,最好聘用夫妻或青年男女学生,两地分居的单身员工还须确定好“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要配备较为完整的文体娱乐设施,创造向上、欢乐、活泼、和谐的大家庭氛围。

猪病的带入无非引种带进,人员、其它动物、昆虫、鼠类食物及水源带进,猪自身应激表现症状再相互传播等途径。因此只进行人员车辆的消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这项工作。

1)必须要有远离猪舍的隔离舍。从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国家级种猪场引种,既要讲漂亮更要讲健康。按引种程序至少隔离60天以上,万无一失时方能入群。

2)要有专门的病猪隔离舍何疾病监控实验室及死尸处理设施。病猪零时间隔离,病死猪要解剖,解剖后按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3)制定好清晰的管理规范。参考封锁管理规范见1.2.1.2封锁隔离参考管理规范

1.2.1全场实行全员常年封场管理,凡出入接待区、生活区、生产区的所有人员车辆按相应的出入程序进入。非本场员工严禁进入生活区、生产区、要进入必须经场长的批准。进入三个区的门钥匙定专人管理。

1.2.2确定每天的接待、防疫、卫生负责人。并从中选出或另选具有担当总负责资格的人安序担当每天的总负责人管理全场事务。人员不够时可以一兼多职。制定负责人的岗位职责严格履行。

1.2.3场内人员管理

1)进生产区必须先进生活区方可再进入生产区。人员从外进入生活区需在进入生活区洗澡间洗澡并更换上场置备的衣物后方能进入。换下的所有衣物、鞋等需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全部浸泡再带入生活区,不需要带进生产区的衣物由门卫安排存放。若还需进入生产区则还要在生活区隔离三个晚上以上,通过进生产区的洗澡间洗澡,换上场生产区置备的衣物后进入生产区,需带进生产区的衣物必须在技术场长或其他安排人员的监督下全部浸泡后带入生产区,不需带进的衣物由技术部安排存放。

除门卫外任何人不得越场门一步,一旦跨出再返回需重新按程序进入。

2)进接待区的所有衣物、鞋等物品需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或浸泡或熏蒸或喷雾。接待区活动人员一旦与外人接触,其外用衣物,鞋每天必须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消毒或浸泡或熏蒸或喷雾。若穿白大褂且外人在场时不脱下,其当天所穿的(在接待区穿的衣物)衣物可以不消毒、不浸泡、不熏蒸、不喷雾,可继续在接待区使用。

1.2.4场外人员管理

场外人员进接待区在寒冷的季节可以套白大褂、戴防疫帽、套鞋套即可:炎热季节可以直接冲凉更换上场备置的干净衣服后可进入。进入后要有专人陪同并监督执行防疫规范,人走后零时间消毒。

1.2.5车辆管理

1)本场小车进入接待区按清洗、风干、再用百胜-30消毒的程序进入。外来小车进接待区须经场长批准按清洗、风干、消毒再经消毒池的程序进入。

2)拖种猪车辆必须在防疫负责人指定专人的监督下,按先在远离主场的地方清洗干净场大门前冲洗风干 百胜-30消毒 经消毒池进入接待区。

3)拖转商猪、淘汰猪车辆不能进入接待区。需在防疫负责人指定专人的监督下,在远离猪场的地方清洗干净后再回到第一道消毒池消毒并等待。所买猪由我场用拖拉机转出。

4)送货车辆必须要有油布覆盖,否则坚决拒收。门卫进行全方位车辆消毒包括驾驶室。其司机穿上防疫服、戴防疫帽、套鞋套后保证不下车可驾驶进入,需下车按进生活区程序办理。全程要有防疫负责人或指定专人陪同以监督执行防疫规范。

1.2.6有既定程序的 既定程序办,无既定程序的及时上报场长由场长定程序后办理。

消毒

2.1消毒工作时养猪生产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消毒药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坐无用功。正确有效的消毒步骤应是①首先要搞好全场内外除杂与清洁卫生工作这一步往往被忽视,其实很重要,即可清除死角,减少蚊蝇,同时也可以减少消毒药的用量及人工成本。②搞好猪舍卫生及猪群饲养管理,做到“人与猪同在,人与粪及一切杂物不能同在。”创造猪舍小气候,使消毒药真正发挥作用。③多选择几种好的消毒药交叉使用,做到因地制宜。④制定好消毒规程。参考消毒规程见2.2

2.2消毒规程

为了提高员工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完善消毒制度,合理使用消毒药,做到消毒效果理想而不浪费,特制定本规程。

2.2.1消毒药与配比浓度

1:400或37.5ml药加水15Kg的百胜-30,1:800的毒菌杀(聚维酮碘)5%福尔马林,烧碱1:1000带猪消毒、3%畜舍消毒(二氯异氰尿酸钠)或选择其他消毒药。

2.2.2生活区消毒

1)前后大门的消毒池使用3%烧碱溶液,并保持15-20cm深,其他消毒池必须每天持湿润的烧碱湿垫,要求每周一、三、五更换一次。

2)场部大门前设高压喷雾消毒器。消毒液采用1:800毒菌杀(聚维酮碘溶液),1:1500消毒威(二氯异氰尿酸钠)或1:400的百胜-30交叉使用,重点是消毒车辆的车身、底盘及轮胎。

3)生活区外围、猪场前的水泥路面定期撒生石灰。每天对主要路面用毒菌杀或消毒威进行喷雾消毒。

2.2.3生产区消毒

1)生产区人员生产、生活衣物分开,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胶鞋,鞋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猪舍。

2)生产区外围包括青饲料种植地一周二次消毒,之外的大环境每天消毒一次。采用菌杀毒或消毒威。

3)猪舍消毒①消毒时间与方法:每天下午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各类消毒药交叉使用。带猪消毒每天一次,消毒前必须冲洗猪身然后再喷上消毒液。消毒药分别为1:100百胜-30(配怀、产房、保育舍带猪消毒必须使用),1:1000烧碱溶液或1:800毒菌杀(聚维酮碘溶液)。②空栏消毒:猪群转出零时间进入消毒程序,栏舍空置即把栏舍上下及四周清扫干净再用水冲洗后泼洒2-3%烧碱溶液过夜。第二天高压水冲洗干净,周到栏壁、料槽、地面、保湿箱等无粪痕及赃物痕迹,天花板无蜘蛛网时再立体式喷雾消毒。对于产房、保育舍还必须进行12小时以上的福尔马林熏蒸与火焰消毒。

4)母猪哺乳前后消毒

妊娠母猪分娩前一周冲洗猪身一次,有皮肤病的用2%的敌百虫溶液体表喷雾驱虫。赶入产房前再次冲洗猪身。并再次用1:400百胜-30消毒猪身。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消毒产床后部。清洗母猪后躯及乳房。

4)注射用具和手术用具每天统一用专用消毒器煮沸15分钟。各猪舍下水道每月加烧碱片消毒一次。

2.2.4全场每周进行一次地毯式地除杂及清洁大扫除并在规定区域内撒石灰。

免疫

3.1免疫的重要不必多说有几点仍要注意。①制定好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原则上不易随便改动,只是根据猪群状态,抗体的检测水平作灵活性的微调。②凭实验室对猪群抗体检测的结论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注意储存。③做好免疫后的保健。比如在饲料中加入强力拜固舒或氨基酸电解多维等抗应激、抗感染能力类保健药物在免疫前后饲喂10天左右。④注意饲料原料、成品料的质量管理,防止霉菌及霉菌毒素、细菌等对抗体的影响。⑤做好影响抗体产生的一类猪病的净化。比如蓝耳、圆环、附红细胞体等。⑥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要分品种、性别、年龄阶段常年(有点每月)进行抗体跟踪监测,随时关注猪群动态。参考免疫程序见3.2

3.2免疫程序

猪病发生的原因

1.1种猪引繁不慎 不同的猪场其生猪疾病史是不一样的,近年随着品种更新加快,由于引种不慎导致猪场疫病发生已经成为是很多猪场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即使是普遍的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随着引进不同的血清型,也会造成对此型抗原无免疫力而造成疾病问题。同样,从不同国家收购种猪时,也会从国外引入新血清型的病原或新的病原。

1.2 生猪、饲料以及人员的频繁流通 生猪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和交易,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人员进出猪场不严格执消毒规范,携带病原的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浆、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乳制品的大量使用,以及饲料和各种器物购进都会给猪场疫病发生带来潜在威胁。

1.3疫苗问题及微生态制剂的污染 疫苗接种,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能把疫苗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目前疫苗市场管理还很乱,疫苗质量不稳定,特别过度迷信境外疫苗。有的猪场疫苗使用不当,如运输、保存不当或疫苗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等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另外疫苗与疫苗之间相互干扰、疫苗稀释剂质量问题对免疫免疫效果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弱毒苗,由于使用、保存处理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往往会成为疫病发生的病源。

1.4饲养管理不当

1.4.1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好,生猪生存环境恶劣,为病菌生存提供条件。

1.4.2全进全出机制不严格,为大猪、小猪交叉感染提供可能。

1.4.3发现病猪不及时隔离,为病原传播提供的时间。

1.4.4空舍、空栏消毒不彻底,给病原存活、流行提供温床。

1.4.5场内饲养的狗、猫管理不善,老鼠、蚊蝇横行,帮助了病原传播。1.4.6一味强调成本,饲料营养跟不上。能量低、劣质蛋白多、维生素缺乏、生长发育差、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4.7猪场硬件投入不够,难以达到集约化生产要求。

2当前猪病主要特征

2.1细菌、病毒甚至寄生虫,相互之间交叉感染明显,而且继发感染越来越普遍。

2.2生猪呼吸道疾病依然猖獗,其危害性表现突出。

2.3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仍是猪场难以破解的难题。

2.4免疫抑制性疾病越来越多,疫病控制难度加大,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加重。

2.5混合感染与细菌耐药性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差。

3猪病控制对策

3.1消毒工作制度化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可以很好的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传播之路,能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因此,规范猪场消毒行为,形成消毒工作制度化极为重要。

消毒人人都会,但在对待消毒工作上必须消除以下误区:

一是认为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或认为浓度差点也无妨。认为浓度越大效力越强的大有人在,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消毒液的配制随意性比较大,不能正确认识浓度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只有科学的浓度配比才是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的最佳浓度。二是认为干净的地方病菌一定少,消不消毒无所谓,或者马虎了事。消毒过程中,工作人员常有偷懒走捷径的现象,对场地眼观比较清洁的地方少喷药甚至不喷药,也有的消毒速度快、喷洒不均匀,这些都会造成消毒不到位、不彻底,为病菌存活、流行埋下隐患。

三是认为消毒程序太过繁琐,不按部就班也没关系。有的猪场负责人监督力度不够或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指导不到位,造成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程序和消毒制度,导致消毒效果大打折扣,给猪场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另外必须注意: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各车间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四是消毒池作为摆设,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所有猪场都设置了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走消毒池流于形式等。如果这些陋习不杜绝,不能彻底控制好人流、物流、车流带来的安全隐患,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3.2免疫工作程序化

免疫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免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忌把其它猪场免疫程序照搬套用。

二要严把疫苗质量关。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疫苗也很多。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要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三要按规范要求运输、保存疫苗。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可能出现疫苗冷链的中断,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不仅不能对猪群健康起到保护作用,甚至会导致疫情发生。

四是规范免疫操作。猪场应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在操作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没有在2小时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这样势必导致免疫失败。

3.3饲养管理科学化

生猪生产是个精细的科学的系统工程,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大多猪场管理者的共识。

3.3.1坚持自繁自养。引种越频繁,疫病肯定会越多。猪场如果必须引进种猪时,在引种前必须调查猪只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对该种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引进的猪只必须先隔离,只有隔离检疫4-6周,健康合格后方可进场。对购进的苗猪也同样要进行疫病调查,尽可能购同一猪场的苗猪为好。

3.3.2严禁外来人员参观。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尽量拒绝参观。如果非要进入生产区,须先淋浴、更衣、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如果参观者与其他猪场猪只接触过时,必须3天后方可准其进入。对生猪经销商、其它猪场的工作人员、非本场兽医更要绝对拒绝进入。本场的兽医人员也禁止对外诊疗服务,本场配种人员禁止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3.3.3猪场严禁饲养禽类、犬、猫及其他动物。猪场内部食堂不外购猪肉及生猪产品,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

3.3.4定期更换各个消毒池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3.3.5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经洗手、换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严禁相互串猪舍。

3.3.6猪场最好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禁止饲喂不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喂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品。

3.3.7坚持每天清扫猪舍,保持舍内干燥,地面、饲槽、水槽、器具干净。

3.3.8保持猪场道路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因地制宜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定期消毒。

3.3.9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要严格进行清扫、高压冲洗和消毒,并空圈5—7天。3.3.10产房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母猪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部和乳房擦洗消毒。

3.3.11定期驱除猪的体内、外寄生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和吸血昆虫等工作。

3.3.12饲养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细心观察每个生猪,一旦发现发现猪只不正常,及时请兽医检查,对可疑猪只尽早隔离观察。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饲养陋习,重视猪只福利,只要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拒之场外,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场内因素消灭在摇篮中,猪群的健康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

第五篇: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控策略

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控策略

猪伪狂犬病(PR)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日龄密切相关,4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死亡率很高,通常认为2周内感染几乎会导致100%,3-4周龄感染会导致50%以上的死亡率。4-12周龄感染感染伪狂犬病毒,临床上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兼而有之,死亡率10-15%。12周龄以上感染伪狂犬,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没有其他的继发感染基本不导致死亡,由于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本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就比较强,导致的呼吸道症状(主要湿性咳嗽)通常维持1周左右,但是这一周呼吸道症状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是饲料照样消耗,然而体重下降5-10公斤,另外容易继发胸膜肺炎,同时咳嗽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排毒并感染其它猪只的过程,导致猪场野毒阳性率举高不下,是当前导致感染压力高的主要原因,这是当前伪狂犬病的主要危害。另外母猪感染也会导致流产等繁殖障碍。同时伪狂犬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疾病。

我国伪狂犬病的过去和现在: 每当我们回忆上世纪70-80年代,猪的疫苗主要是猪瘟、猪丹毒,有时加个猪肺疫疫苗。直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伪狂犬的基本背景是猪群基本未免疫。出现了伪狂犬的爆发: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腹泻,并伴高死亡率,大猪呼吸道症状伴继发感染死亡。为此全国开始推广伪狂犬疫苗的免疫。约2005年起,大多猪场已实施免疫,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伪狂犬爆发性猪场显著减少,转而进入散发状况,偶有猪场出现流产和仔猪神经症状,多以大猪呼吸道症状为主,由于没有导致高的死亡率,因此未引起多数猪场足够重视。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底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出现伪狂犬疫情明显的增加的情况,表现为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和大猪死亡的案例,有的地方同时伴随猫狗死亡。不少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率显著上升。如果对本次的发病情况和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几乎所有猪场实施伪狂犬免疫。但是真正伪狂犬野毒阴性猪场甚少。众多猪场大猪阶段有伪狂犬病毒的感染。

伪狂犬发病的原因分析: 对于当前发生的猪伪狂犬病的情况,有专家对部分分离株的测定表明某些基因出现了变异;有人认为出现了超强毒。然而当前较多的人认为还是由于环境的感染压力大所导致。对于伪狂犬病,多数猪场仅采取一般控制措施,未采取坚决的清除策略,野毒(gE)抗体阳性率居高不下,猪场内野毒有循环传播的机会,从兽医防疫的角度讲:主要是免疫不合理,出现免疫空白问题:表现为免疫程序与疫苗特性不对称,商品猪不免疫或免疫时机把握不正确,免疫剂量不足(疫苗效价低)。另外引进种猪时同时引入病原;猪场消毒﹑隔离措施等生物安全措施不严;仅采取一般控制措施,未实施扑灭方案。这些也是伪狂犬流行的原因。现在流行的伪狂犬病,在临床上,尽管多数猪场基于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而确定了伪狂犬发病,而血清学资料显示往往是育肥猪gE转阳在先。仔猪免疫的不完整或程序的偏差,或免疫量的不足,使育肥期猪群不足以抵御高感染压力或强毒攻击而感染,临床出现咳嗽并大量排毒,同时血清gE抗体转阳。大量野毒的扩散,使母猪群处于病毒高压下,抵御能力经受考验。当病毒高压突破母猪原有抗力,则出现流产,继而仔猪发病死亡。临床案例显示有些猪场母猪在一致高gB抗体的状况下,也有出现较多流产病例并伴随仔猪神经症状现象。所以对于猪场来说,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提高全场猪只对伪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包括提高猪只的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力),另一方面尽最大的努力降低猪场的感染压力,阻断猪场内野毒循环是关键(公猪-母猪,母猪-母猪,母猪-肉猪,肉猪-肉猪,肉猪-母猪之间的传播),最好建立gE阴性猪场。育肥期的免疫漏洞不可忽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猪只抵御伪狂犬的抗力(比如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力)比喻为“堤坝”,把猪场的伪狂犬感染压力和野毒循环比喻为“洪水”。当“洪水”的压力高过“堤坝”的抗力时,就是感染发病之时。因此作为猪场我们一方面应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堤坝”的水平,另一方面应最大的努力降低“洪水”。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猪场伪狂犬的安全。

当前伪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猪伪狂犬病属于病毒感染,除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和确保引入/或留种的种猪是gE阴性外,选用安全高效的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措施: 选择疫苗时应该考虑毒株、抗原含量和佐剂。对于伪狂犬疫苗来说,世界上用的最多的是自然弱毒bartha株,中国绝大部分的伪狂犬疫苗也是这个毒株,因为它gE基因自然缺失,无毒力返强的风险,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也便于和野毒的区分。第二个关于抗原含量。以前猪场只关心一头份多少钱,其实还应该清楚地了解一头份里面有多少抗原。因为我们买疫苗主要就是买抗原,其目的是帮助您的猪建立特异的抗体/免疫力,来预防特异性疾病。抗原含量就是指抗原的病毒滴度,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疫苗效价,伪狂犬疫苗的抗原效价单位用半数细胞感染量,即TCID50或CCID50来表示。然而在市场上不同厂家的猪伪狂犬疫苗抗原含量相差甚远。梅里亚公司的伪狂犬疫苗猪克伪每头份至少199万。有效阻断病毒循环,达到黄金标准,用于帮助净化伪狂犬病。高效价的抗原和特定的佐剂可以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力,保护猪只避免伪狂犬病的困扰,只有能阻止病毒的循环并且gE缺失的疫苗,才能通过免疫的方法协助猪场建立伪狂犬野毒阴性的猪场。第三个就是佐剂:通常分为免疫增强型佐剂和普通佐剂,油佐剂都是免疫增强型佐剂,而水佐剂则包括免疫增强型佐剂和普通型佐剂。上述佐剂各有自己的特点,并没有笼统的好坏之分,关健是看与什么疫苗相配,一般认为:油佐剂疫苗产生抗体较慢,注射应激相对大些,有免疫刺激作用,但是抗体维持时间长而平稳。水性佐剂疫苗:好抽易打,应激小,抗体产生快,高峰高,但是维持时间短,上得快降得也快,无免疫刺激作用。如何选择用水佐剂或油佐剂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如果这个疫苗是免疫母猪,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其仔猪,与母猪本身没有关系的,选用水佐剂疫苗。因为这样利用它产生高峰高的特点,保证母猪在产仔时,获得高抗体即可。就选用水佐剂的较好。如果这个疫苗是免疫母猪,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其仔猪,又要保护母猪本身的,选用油佐剂的疫苗较好。因为这样利用它产生抗体维持时间长而平稳的特点,保证母猪全年都处于较高而平稳的抗体水平。既可在产仔时把高抗体传给仔猪,又可保护自身。比如口蹄疫疫苗,伪狂犬疫苗等。因此像伪狂犬病的疫苗就要用油佐剂好些,因为不仅仔猪会感染伪狂犬,母猪感染伪狂犬也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所以疫苗通过免疫母猪不仅要维持母猪一生高而平稳的免疫力(抗体水平)保护自身免受伪狂犬病毒的困扰,同时还要产生高的母源抗体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梅里亚的伪狂犬疫苗是水包油佐剂,属于油佐剂的范畴,但油外包了水后,降低了油佐剂的应激,保留了油佐剂的优点。另外,有些疫苗(比如猪支原体肺炎疫苗)需要在小猪阶段(比如在8周龄前)免疫,由于油佐剂(包括其他免疫增强型佐剂)有免疫刺激作用,在猪场圆环病毒感染情况未知或防疫不确定的情况下,或者在蓝耳病(PRRS)病毒感染的敏感期,那么最好是选用无免疫刺激作用的水佐剂疫苗。

对于当前流行的伪狂犬病的情况。我们推荐猪伪狂犬病完整的免疫程序:母猪每年普免3-4次。仔猪免疫:1-3日龄滴鼻,滴鼻最好的佐剂是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仔猪70日龄首免,100日龄加强免疫1次。

对于伪狂犬病发病群的特殊免疫,母猪免疫:公、母猪普免一次,必要时3-4周后再次加强。仔猪免疫:1-3日龄滴鼻,滴鼻最好的佐剂是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在育肥开始阶段免疫一次,也就是至少10周龄以上,间隔4周免疫第二针,或者根据血清学情况进行免疫。即母猪强化免疫前的所产的仔猪,过渡期内除实施滴鼻外,后续的免疫时间依据原母猪的免疫水平或母抗测定结果而定。

关于小猪滴鼻的问题:伪狂犬病毒在三叉神经的定殖与再感染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潜伏伪狂犬病毒的神经元不可能接受伪狂犬病毒其他毒株的再感染。结果表明,弱毒的活疫苗可以建立潜伏期去抑制野毒的感染。这为滴鼻免疫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有研究表明,滴鼻后可以测到局部抗体,滴鼻免疫属于黏膜免疫,与母源抗体没有冲突。所以在当前伪狂犬病严峻情况下,正确的滴鼻免疫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免疫方法。为了让滴鼻免疫吸收得更好,更快,滴鼻免疫最好用生理盐水稀释,并且从滴嘴中喷入鼻孔的疫苗呈现散开的雾状。

伪狂犬在欧美的净化计划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疫苗的发展,使免疫与感染能够区分,这类疫苗的高效免疫能够大幅阻止病毒复制,使得净化能够得以成功,北美和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净化。欧洲清除伪狂犬的工作,在疫苗的选择上建立了伪狂犬疫苗的黄金标准,作为伪狂犬净化专用疫苗,其评判主要依据该疫苗免疫后的攻毒表现,首先是免疫猪攻毒后不死亡,更重要的是攻毒猪的排毒量大幅度减少,排毒时间大幅度缩短。对于伪狂犬病的清除,其方法可包括 1)清群与重建,2)检测与淘汰,3)免疫,检测,淘汰,4)免疫等四种,很显然,通过免疫而达成净化的目标,是成本最低且最简便的方法,但前提是疫苗需要具备黄金标准的功效。血清学研究的结论,猪场采用高效疫苗,并实施完整的免疫程序更可能成为伪狂犬阴性场。肉猪群伪狂犬野毒抗体阴性,则可能伪狂犬阴性,因为肉猪群中没有病毒循环。母猪群野毒抗体阳性,而肉猪群野毒抗体可以是阴性的。但是肉猪群是阳性的地方,母猪群总是阳性的。免疫程序不完整的猪场始终处在风险之中。免疫程序完整的猪场而母猪野毒抗体阳性趋势未下降,也许是没能保证使用阴性的后备母猪用于更新。实施完整免疫程序的猪场,而肉猪群野毒抗体阳性,需要重新检查免疫程序及饲养管理特别是初乳的摄入。合理的免疫程序应该不仅仅实施母猪的免疫,正确的时间和次数实施肉猪免疫同样重要。定期的血清学监测以了解免疫或感染的动态是必需的。在良好饲养管理的前提下,采用高效的疫苗结合良好的免疫程序有效控制和清除伪狂犬是可能的。

下载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猪口蹄疫疾病的防治方案

    如何防治猪口蹄疫疾病及推荐防治方案关于猪场如何防治口蹄疫?昶旭技术人员提出以下建议,同时针对口蹄疫疾病特点推出一套防治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养殖者。 一、首先有猪场......

    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口蹄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溆防重病指[201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口蹄疫防控工作的 紧急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省、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紧急电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切实做好当前口蹄疫......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 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流鼻涕,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特征。本病虽然传播快,发病......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5篇范文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我是一名江苏的养殖户,以前每次爆发o型猪口蹄疫的时候,都挺烦恼的,现在爆发o型猪口蹄疫,已经能很淡定了,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治疗o型猪口......

    猪瘟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

    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 摘要:猪瘟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前典型猪瘟频发的大流行状......

    保育猪疾病问题及防控措施

    保育猪疾病问题及防控措施 目前保育猪问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死亡率高或损失大,发热,发红,肿腿,神经症状、衰竭、死亡。 1导致保育猪患病的病原分析 1.1病毒因素及其临床表现 蓝耳......

    当前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当前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宋战胜 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温差较大,干燥少雨,往往是动物呼吸道疾病和流行性感冒的高......

    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

    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 核心提示: 在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猪消化道疾病综合征(PEDC)等三大症状中,PRDC是影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主要问题;PR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