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概要
收稿日期:2006 08 22 作者简介:辛 苗(1976 ,女,199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现任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编部主任,馆员。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辛 苗
(内江师范学院,内江641112 摘 要 本文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 FID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RFID 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RFID;图书馆;自动识别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radio frequency iden tification(RFID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ibraries,and discusses the factors holding back application of RFID in the libraries.Key words RFID;library;automatic identi fication 中图分类号 G250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821(200701-0161-0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 cation最早是二战期间英国的飞机识别技术。经过了许多年的应用的演变和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现在正在被广泛应用到物流、医疗、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在各个国家和行业的关注下RFID 技术的应用正在迅猛发展。作为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标准化的基础,RFID 已经被世界公认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美国兰德公司日前发表了题为 2020年的全球技术革命 研究报告,RFID 入选2020年全球最广泛应用技术。RFID 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市场之一:业界预言,2006年将是
RFID 产业应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众多行业都将逐步采用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比如药物、医学、物流等领域都受益于RFID 技术,而RFID 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已经是得到事实证明。RFID 技术概述
RFID 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 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埃森哲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弗格森认为RFID 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
最基本的RFID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 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的无接触式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在读写器的可读范围时,读写器发出的查询信号将会激活标签,标签根据接收到的查询信号要求反射信号,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反射回的信号后,经过内部电路的解码处理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然后进一步通过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
RFID 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运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动物身份标识,运动计时,门禁控制/电子门票,道路自动收费等。根据ABI 调查公司的报告,RFID 应用在物流和图书馆最为成功。RFID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RFID 被美国 商业周刊 等知名媒体列为21世纪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重要技术之一,不仅技术本身具有非常好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同时其应用也将对整个图书馆界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该技术在欧美及亚洲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已经得到了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1 RFID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作为RFID 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目前,图书馆应用RFID 技术能够实现如下功能: 2 1 1 简化借还书作业:目前图书馆的纸本数据除用光学条形码作为每一本书的辨识码外,为安全理由,还需加贴磁条,以防图书未经许可被携出。应用RFID 技术,以RFID TAG 取代条形码及磁条,借还书时可免除消磁及上磁的工作。1 2 加速盘点作业:由于条形码阅读机必须在近距离而 161 2007年1月第1期January 2007 No.1 现代情报 工作研究
且没有物体阻挡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因此,盘点时须自书架上将每一本书取出。RFID TAG 以无线电波传递讯号,并可一次读取数个RFID TAG 数据,简化盘点工作。2 1 3 容易协寻不在架上或归错架位的图书:利用无线电波感应,使得图书协寻工作较为容易。1 4 读者自助借还书:搭配自助借书外围设备,读者可自行办理图书借阅;搭配自动还书外围设备,读者可自动办理还书处理。1 5 解决图书被毁被盗问题:由于每一本图书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该系统是在图书借阅时将测量到每一本书的物理特性存储到具有感应读写功能的RFID 电子芯片内,在图书归还时利用本系统再一次检测图书的物理变化,从而
判断其是否被破坏,达到图书、档案防盗的目的。2 2 RFID 图书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下面介绍清华同方推出的RFID 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 2 1 系统结构
清华同方RFID 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5个部分:(1数据中心:由中心数据服务器和管理终端组成。是系统的数据中心,对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借出和归还信息集中进行储存和处理。
(2图书档案编目入库系统:由管理终端和标签发行/打印终端组成。完成图书档案信息RFID 标签的统一制作、以及对新进图书或档案装入RFID 标签等工作。
(3流通管理系统:管理员在用户借出时在标签内写入相关信息。管理员在用户归还时检验图书或档案是否被损或修改,并验证RFID 标签内信息。
(4查询系统:使用管理终端和手持机可以方便地查 询每一本图卡或档案的位置。
(5系统管理:对系统功能及权限设置,账号管理等。2 2 2 系统功能
清华同方RFID 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实现图书或档案信息的编目,综合统计与查询、借出归还管理功能。
(2馆内所有图书上的RFID 标签配合图书馆的保安系统可以防止有人未经许可就取走图书,避免图书丢失。
(3图书上的RFID 标签里写有图书的名称、种类、作者、备注和借书记录等,当用户或管理员在查询系统输入要查找书本或预定书本时,系统会打印输出所需书本及书架所在的方位。
(4精确检测图书或档案是否损坏。即使一页纸的1/16被损坏系统也可准确识别出来。
清华同方运用RFID 技术开发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3 RFID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目前,美国、欧洲以及亚洲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使用或者尝试使用RFID 技术。亚洲国家中科技比较发达的新加坡,全部的图书馆系统已经应用RFID 技术。中国的深圳
图书馆,原有的管理系统将被RFID 图书管理系统替换,于今年7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据统计,目前,美国已有约2%的图书馆开始使用RFID 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约有8%的图书馆使用RFID 技术。而且,世界大型图书馆应用RFID 技术的速度正以每年30%的速率增长。下面是几个应用实例: 2 3 1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RFID 技术的图书馆。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借书和还书都是自助的。借书时只要把身份证或借书卡插进读卡器里,再把要借的书在扫描器上放一下就可以了。还书过程更简单,只要把书投进还书口,传送设备就自动把书送到书库。同样通过扫描装置,工作人员也能迅速知道书的类别和位置以进行分拣。使用这种技术后,读者在高峰期的等待时间比以往使用传统的条码扫描技术节省了80%的时间,凭借这种技术,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借阅率增长了30倍,而工作人员却减少了2000人。2 3 2 深圳图书馆新馆
2006年7月开馆的深圳图书馆新馆,在全国率先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用RFID 系统替代传统的条码技术,这个完整的全自动RFID 系统是世界上第二大RFID 系统,仅次于TAGSYS 为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所建造的RFID 系统。通过RFID 系统,可以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图书自助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助清点馆藏、智能图书车和射频防盗报警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2 3 3 纽约皇后区公立图书馆
全面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63个分馆争取年内都将采用这一系统,以实现全馆的数字化接入。该系统将为皇后区的所有读者提供自助式借书程序,可不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协助完成借书,从而大大提高了书籍的流通量及借书效率,减少了读者借书等候的时间。自动还书箱可让读者在任何时间还书,甚至在图书馆非工作时间也可自动完成还书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此免除了繁重的还书工作。同时,方便查找文献资料,系统投入使用后,读者只要手持解读器从书架前走过去,就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图书和文件中,轻轻松松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料。RFID 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障碍
标准、成本和意识是RFID 在中国应用的三大 拦路虎 ,同样成为RFID 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障碍因素。
标准受制于应用缓慢、国家安全、利益纷争等问题而越来越复杂,在早期的RFID 应用及研究方面,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了一步,并在相关国际标准和知识产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HF(高频频段的RFID 产品不断做足、做细的同时,UHF(超高频频段的RFID 标签和识读设备正在迎头赶上,RFID 识读中间件也开始有厂家涉足,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 产品。但在庆幸于这种乐观景象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为我国RFID 标准制定的严重滞后表示担忧。一位行业分析家断言,中国要
162 现代情报
2007年1月第1期January 2007
No.1 工作 研 究
想扩大市场,就必须规范其RFID技术的使用。Research& Markets分析公司发布了2005-2006中国RFID市场研究报告,警告中国没有确定的RFID频率分配和技术标准,报告认为中国的RFID行业缺乏能够发言的基础,并且技术也需要改进。所幸的是,我国正在加紧标准的制定工作。
成本过高致使RFID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处在 雷声大,雨点小 状态,标准是影响RFID应用普及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标准和各个相关组织的协调,标准的解决并不是一件难事。因此,RFID的价值或投资回报才是政府、企业CIO踌躇不前的关键。高成本无疑阻碍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但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RFID的制造成本正在显著降低,随着导电油墨印刷低成本标签天线、低成本分装等技术的普及,成本将随制造规模增加而大幅度降低。因此制约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成本因素将逐渐减弱。
意识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作为一项新技术,不少图书馆对RFID技术的认识还需要时间,因此,还需要相关部门、协会和馆际之间群策群力、联手互动、强力推进。
同时,安全问题值得关注,随着射频识别(RFID技术研究的深入和不断走向实用,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RFID标签的计算速度、通信能力和存储空间非常有限。这给RFID系统安全方案的设计提出了诸多挑战。
德国专家声称:至少还要15年RFID才能取代条形码。专家将RFID芯片的高价格和与一些产品的信号干扰看作是RFID技术大规模普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 结 语
随着应用的演变和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由理论探讨逐渐进入实践阶段,事实证明,RFID技术将给图书馆管理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它的应用不仅仅是解放馆员,节约人力,方便读者,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变革。在21世纪,图书馆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这样一个形象:能够针对新信息新形式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并能提供最新的服务,这也将成为未来衡量一个图书馆好坏的标准。我们只有始终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才能生存下去,新的技术在不断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促使新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是不断创新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李贻军.RFID技术及RFID标签浅析[J].印刷技术, 2006,(9:41-43.[2]RFID图书档案管理系统[EB].http: [EB] 163 2007年1月第1期 January 2007No.1 现代情报 工 作 研 究
第二篇:射频识别技术在酒类防伪中的应用
浅析射频识别技术在酒类防伪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我国的酿酒行业在技术以及新品的研发上有了长足发展。酒类产品的制作工艺以及产销量也在不断提高。具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底酒类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2千亿元,其中白酒占总产值的65%红酒占到了总产值的30%以上,但是由于酒类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使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看到其中所存在的巨大利益,假冒伪劣的酒类制品屡禁不止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环境,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防伪管理技术来有效制止假冒劣质酒在市场的流通,建立起监管追溯一条龙的运营模式。而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为每一瓶酒加装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从原产品的种植,仓储,物流运输,到经销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并提供查询服务,建立起生命链防伪溯源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假酒的产生。
一、酒类防伪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小酒制品企业30000多家,但是真正获取生产许可的只有不到1万家,而在2005年的酒类生产资格调查中显示通过率仅为百分之15%,这说明中小企业假冒伪劣侵权行为严重,并潜在食品安全性问题。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行业经营比较集中,传统名优酒类品牌知名度高,但行业防伪手段落后,使得不法分子选择对高端酒类造假成为其快速谋取暴利的手段。据《北京晨报》2010年12月23日报道,河北昌黎县周边少数葡萄酒厂家生产假冒伪劣葡萄酒,傍名牌一条龙造假行为尤为猖獗,给当地的知名葡萄酒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瓶成本几块钱的酒经过灌装,贴牌,包装后就成了知名品牌的酒,价格也翻了十几倍。尽管各知名酒商不断进行防伪措施的更新换代,但归根结底造成此类原因的问题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大酒厂防伪手段落后;二是标签贴装工艺简单容易造假(通过标签生产商,回收等);三是标签可识别性差,消费者不能判断标签真伪。现有酒类商品防伪手段主要分为:数码防伪(短信防伪),光学防伪,化学油墨防伪,条形码防伪,包装防伪等。这些防伪手段在制作商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但都存在相似的缺点即;防伪信息肉眼可见。包装和防伪标签可被回收再利用或被仿制。而且仿制的产品其外观特征与原包装几乎相同,消费者能难辨别真伪。所以需要研发一种新型防伪技术改善这些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防伪管理水平。
二、国内外酒类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一)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工作原理: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RFID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二)国外RFID发展现状
美国早在1970年酒开始了RFID的民用化推广,1980年末美国与欧洲的很多家公司开始生产RFID电子标签,如今RFID技术已被光放应用到各个领域,如门禁管理,城市一卡通,物流管理追溯等。2006年初美国的EJGallo葡萄酒公司率先应用了RFID标签,他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大范围的仓储盘点以及货物运输,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扩大,这种技术逐渐被运用于酒类的溯源防伪领域。近年来德国的伏特加假酒案,印度假酒案致143人甲醇中毒死亡案等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部分国外知名酒商纷纷采用了RFID射频监测手段来进行有效的监管。直至2010年初RFID酒类溯源技术已经推广到了欧洲9个国家以及美国,印度等国。知名酒商如Jebson&Co,WolfBlassYellowLabelCabernetSauvignon等都率先采用这种技术。
(三)国内RFID发展现状
RFID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只有部分领域使用了这种技术,如公交一卡通,邮政包裹,二代身份证等,并且功能及作用范围十分有限。2006年科技部等15部委发布《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RFID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在重大项目尅申请指南中强调: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射频识别技术。我国酒类制品造假由来已久,早在1994年山西溯州假酒案造成十几人中毒死亡,使与本案无关的中国四大名酒之首山西汾酒从行业第一(“汾老大”)跌落20名以外,十余年不能恢复元气。当今假烟假酒盛行已是公开的事实。市场盛传茅台真假比例为1:9,五粮液真假比例为1:3,洋河真假比例为1:1,等等。这些是无法统计无法验证的。2009年末为响应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朔源的管理要求和提升行业品牌形象,五粮液、茅台、双钩、泸州老窖纷纷开始尝试应用RFID技术进行防伪管理,但由于方案设计不够成熟成本以及成本过高等原因,其实无法大力推广使用。
三、RFID酒类防伪追溯管理解决方案
(一)防伪需求分析
1.产品假冒:今年来各个知名白,红酒厂家均被假冒伪劣产品所困扰,年损失几千万,使用的防伪技术老旧无法从源头解决根本问题。2.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了解酒的质量,是否假冒,以及产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品种,等级是否与实务相符以及酒的原料成分,生长环境,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3.生产企业对防伪信息的需求:需要做到高度可靠,难以伪造,保证物流过程产品安全等。4.流通企业对产品信息的需求:做到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防伪及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能够快速查询,投入的设施和费用企业能够承担。5.政府监管部门对信息的需求:酒类流通监管,结合管理制度建立产品履历管理体系,产品检验及鉴定信息等。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选择有市场基础和雄厚实力并且迫切需要此类技术进行产品完善工作的昌黎葡萄酒公司为试点,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酒类防伪综合示范的标准化基地,从酒的整个生产流程推行基于RFID技术的酒类防伪示范工程,开展酒类防伪综合应用试点,项目运营成熟后在逐渐推广到其他酒类企业。目前,酒类防伪系统在国内市场还处于导入期,需要广泛的宣传以及政府的支持。通过研究RFID在酒类防伪溯源中的应用,提出低成本合理化的RFID技术解决方案,实现RFID技术在酒类行业的推广,形成行业应用标准,带动我国RFID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宣传了酒类防伪溯源的离你那,推动了传统名优白酒产业在“十一五”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出尽白酒产业向名优白酒方向的发展。在技术方面,传统的酒类防伪溯源技术存在着很多缺陷,如记载信息量太小,不能完整的记录涉及的所有信息,信息只读不支持写入,识读范围小,容易损坏,不能适应潮湿的环境等。而RFID则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可以完成对于标签内容的识读与数据集成,可以记载大量的商品物流信息等,并且可读可写式的记录方式可以有效的做到产品的追溯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此外,RFID标签具有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对环境要求低等优点,拥有条形码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等性能。近年来RFID技术发展迅速,我国的铁路,公交,邮政,物流,烟草,医药,公安等诸多行业都已经使用了RFID技术。由于其技术给人带来极大地方便,并且随着价格的下降技术的完善,RFID技术正向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快速渗透。RFID的普及为基于RFID技术的酒类防伪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研究RFID在酒类防伪系统中的技术应用,有助于探索酒类防伪标准中的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加快创新,推动RFID产业发展。企业方面,基于RFID技术的酒类防伪追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的防伪规范和防伪操作流程,能够利用RFID技术优势实现自动数据采集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提高监管生产能力,扩展品牌质量优势。我国是酒制品生产大国,酒类企业众多,基于RFID的防伪溯源技术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消费者方面,消费者对于酒类的质量,卫生情况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RFID酒类溯源防伪能够提供给消费者一系列的酒类信息并且保证酒品的安全,并能消费者对于酒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使消费者购买的更放心。(三)总体方案 1.方案概述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产品质量已经关乎到企业的生死,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企业必须加快技术革新,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减少投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质量管理对于企业是非常现实的需求,在实现质量的过程中,质量追踪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覆盖了从生产至出入库至市场查询等流通环节,具有很高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其与物流系统结合后,将具有强大的防伪防窜和全方位的追踪溯源功能。该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及信息加密技术,给每件产品赋予唯一的身份标签,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产品赋码及对流通销售信息的监管,实现对每件酒类产品的物流,信息流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方案以RFID技术为数据管理手段,对企业生产分销等环节的作业过程进行自动识别实现信息化管理,以确保业务过程中对各种对象管理的正确性,准确性。信息化建设主要针对防伪,溯源管理,仓库管理,分销管理,流向追溯无方面开实施。在商品防伪领域内,防伪技术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重要技术。然而目前市场上的防伪产品采用的防伪技术绝大部分仍然是纸质材料,这些材料和技术容易被复制和替换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RFID芯片内容无法被仿制。在生产环节中提前将RFID标签标签初始化并关联到相应的生产任务中,生产时将RFID标签缝制在红酒内,为以后的业务过程打下数据基础。生产环节根据企业需要还应对圆脸的采购,加工,生产的工序,公式等进行相应的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基本的入库,盘点管理外,还应明确货区货位,对产品的销售周期,库存成本,库龄周期,库存属性,库内业务效率等做相应的分析管理。分销环节中使用定制的线体对大型仓库的出入库数据进行采集,门店应用无线终端进行收发货操作。以此来实现总公司到分公司到代理商,加盟店店的数据共享。当企业的管理平台搭建成功后,就可以对从生产到销售终端的质量追溯,防伪防串,渠道优化整合等出具管理依据。2.整体技术方案 由上图所示该系统架构分为五部分组成:接入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表示层。
(1)接入层: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读写器,传感器,无线网络等设备采集相关射频信号数据并发送这些数据层进行下一步操作。
(2)数据层:包括单位信息,产品数据,容器信息,事件信息等,并把这些信息发送到服务层进行解码转换等工作。
(3)服务层:包括注册编码解析,RFID信息服务,RFID发现服务,异常处理服务等,其作用是通过特定的编码解析把射频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并储存到中心服务器中以备后续调用;此外通过数据的交互可对RFID设备的运行请款进行管理,并能处理发生的问题。
(4)应用层:包括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跟踪追溯等应用系统。这些管理系统跟服务层的中央数据库相连并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了解事实储存的信息进行生产,物流仓储等方面的管理。
(5)表示层:是企业网站和相关部门的网站入口,现有的企业ERP或信息系统可以在应用层通过接口集成。使各个监管部门可以有效的进行管理并执行检查的工作。
此整体技术方案目的是通过RFID电子标签的特性把酒类防伪应用中遇到的防伪技术仿造问题解决,彻底解决防伪标签防伪码被再利用的问题通过防止回收使用的电子标签封转技术解决,解决电子标签在酒类瓶装封装环境下的自动写入,可识读适应性问题,解决酒类产品全程追踪溯源问题。在产品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找到出问题的环节。3.流程设计思路
系统在一台服务器的平台上运行,其功能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单件酒类防伪管理模块;酒类跟踪管理模块;自动化生产管理模块;酒类仓库管理模块;酒类物流管理模块。追溯体系包含如下环节:
(1)原料储存环节:原料库RFID分类管理,先进先出,原料等级分区。(2)生产管理环节:生产线赋予每瓶酒RFID标签并进行生产工位计件。(3)成品中心库管理环节:生产完的酒瓶通过RFID自动感应上传入库信息;并实现库存酒RFID手持机快速盘点
(4)异地库管理环节:异地库可通过RFID手持PDA进行收货,确认货物是否完整被调换过,从何处发货等。
(5)经销商管理环节:经销商通过RFID手持PDA可查到此货物的发货运输信息。
(6)终端用户管理环节:终端客户通过RFID终端查询机可以查到每瓶酒的原料生产过程,仓储,物流,经销商所有信息,起到全程追溯的作用。4.应用方案(1)防伪瓶盖的设计:瓶盖的内嵌RFID电子标签与瓶盖的热塑膜封口相连,当撕开热塑膜封口后机械结构会把RFID芯片破坏从而达到开盖即损,无法回收的效果。
(2)电子标签数据信息
EPC编码结构标准包括:EPC-64,EPC-96,EPC-256。考虑到酒类产品出货量为中等,选择64b进行EPCID编码。现有条形码的主要数据信息为商品身份,其他包括生产厂家、产地、规格、生产日期等。EPC标签存储的信息要远大于条形码,但数据信息影响标签的读取速度,用RFID防伪是根据EPCID码进行数据库的检索操作,射频标签的数据格式关键在数据库的检索码DSC(DataSearchedCode)。出于上述考虑,酒类EPC标签数据信息设计为APC+PTC+ATC+UID,每块分配16b数据,也可根据需要分配。其中,APC为生产厂家代码,PTC为产品类型代码,ATC为产地、生产日期,UID为单个产品的惟一序列标识码。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925MHZ 适用温度:-40°至150° 通信速率:≥260kbps 存储容量:≥512kbits 康液体环境(3)防伪识别器
防伪识别器是检测产品真伪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视频显示消费者需要的真伪信息。其主要分布在各大酒类销售场所,超市街头等,消费者可以很容易找到。(4)防伪识别器硬件架构:
读写器,用来读取酒类EPC标签信息并传送到处理平台。
工业计算机(IndustryComputer,IC),实现数据处理、传送、查询、显示。中间件,转换不同标准读写器和防伪识别器的连接 图6.防伪识别器硬件架构(5)防伪识别器软件架构:
读写器控制模块:发送读写器控制指令实现射频标签的数据读取与传输。用户操作平台的搭建:提供完善直观的界面,操作简单,可快速查询酒类信息。
产品数据库:管理酒类产品的信息查新,更新,删除。数据传输:负责与监管中心进行数据交换。(6)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925MHZ 通信协议:ISO180006C 输出功率:+20dBm-+30dbm 调制方式:100%ASK调制 最远读取距离:3米,最远写入距离:0.5米
多标签读取速率:≥300个每秒 工作温度:-20°至60° 酒类产品生命周期流程追踪设计
(1)黏贴射频电子标签:通过自动化的方法在产品的相应位置放置RFID防伪射频标签。
(2)生产线上安装固定式读写设备,向标签内写入数据,并自动记录该信息酒类在包装生产线的末端放置有读写设备,电子标签通过读写区域时,读写器自动读出标签ID号,并写入酒类的EPC代码,同时在用户数据区内写入其他信息如产品下线时间等;同时,读写器可以根据一定的算法为每一个标签设定不同的访问密码,防止有人企图修改标签内部的数据。另外,服务器记录该标签信息,为每瓶酒建立档案以便查询。完成数据写入工作后将酒类装入包装箱准备入库。(3)仓储管理:在每瓶出产的酒的瓶颈上运用EPC的电子标签,记录摆放位置、产品类別、日期等数据;而透过在酒瓶上的标签,则可根据每个产品特有的编码,随時掌握货品状态、包括温度是否适合、酒的质量情况等,以便仓储管理,也能立即了解需要补货的项目,方便于缺货管理。而且在退换货的情况时只要倒入系统里,便可以对数据进行修改。
(4)配送物流管理:通过RFID读取包装箱上的标签数据进行快色货物盘点,了解货物种类并进一步录入数据,如配送地点配送时间及配送的酒类数量等。(5)经销商、零售商配备手持机检验酒的真伪:在消费者购买酒类产品时零售商用手持机当场检验酒类的真伪,如果可以顺利读到数据,表明该瓶酒是真酒,如果不能读出标签内数据,消费者可以拒绝购买。以此方式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假酒的产生。电子标签不可能做到重复利用,可以排除不法分子回收旧酒盒后,将电子标签拆下再次使用冒充真酒的可能;此外,假酒生产厂商伪造仿冒RFID系统的代价太过于高昂基本不可能实现。
四、结语
基于RFID技术的酒类溯源系统从根本上杜绝了假酒的产生,通过从原料,装配,仓储盘点,出货,到零售商一体化监控记录信息的方式保护了消费者和酒类企业的利益。本文介绍了于酒类的EPC标签设计标准,设计出标签的数据格式,提出防伪识别器的概念,搭建了贴有EPC标签的酒类产品流通过程构架。并且该理论数据现已在宁夏的西夏王葡萄酒和河北越千年葡萄酒上所使用和验证和示范。为了挽救前年昌黎葡萄酒的大范围造假案所带来的损失,增加社会公众信任度,迎接新十二五规划对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实施RFID技术势在必行,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对葡萄的种植源头、生产灌装、仓储环节、物流环节、经销商环节、消费者环节的供应链全程质量安全追溯加强管理,打造政府有效监管,消费者可信的公共服务平台,最后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推广,RFID技术必将从源头解决酒类现存的主要问题,RFID酒类防伪溯源技术前景无限。
第三篇:REACH无线射频识别质量检测报告 无线射频识别质量检测报告
REACH无线射频识别质量检测报告 无线射频识别质量检测报告京诚检测机构(BJT)是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独立检验机构,在产品检测与认证服务领域已有超过十年的丰富经验,是集电磁兼容性测试,安全规格测试,化学检测,玩具检测,纺织品检测,食品检测,可靠性检测,性能检测及代客户整改对策的实验室。专业提供欧美等各国标准技术、产品检测技术和认证技术服务。我们为全球企业提供欧盟CE认证、美国FCC认证、中国CCC认证、欧盟REACH认证、食品级检测、RoHS检测、FDA认证、LFGB检测、欧盟WEEE认证、美国RoHS认证、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报告、REACH技术咨询、ERP环保指令认证、产品环保测试、认证咨询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其它多国产品标准技术和认证技术服务等。
办理商城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深圳质量检测报告、质量检测报告如果您的产品打算进超市或进大型的卖场和征投标,取得一份质量检测报告无疑会增加产品的成功率,BjT京诚检测科技提供质量检测报告,欢迎来电咨询。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的知识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产品的质量信息,一般是由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专业检验机构完成的。第三方专业检验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有资格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检验报告)。
http://
第四篇:射频识别技术在医疗护理系统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在医疗护理中的技术研究
报
告
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苗馆镇卫生院开展了“射频识别在医疗护理中的技术研究”课题,经充分调查和认证,射频识别可以有效改善医疗体系效率低下、医疗服务质量欠佳的就医现状,无疑是推进中国医疗改革事业发展的一把利器。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调查论证
射频识别(RFID)在医疗、护理领域的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医疗、药品、人员及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传输和共享等。特别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患者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实现加速推进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射频识别主要功能
RFID移动护理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护理系统中的应用之一。在加强医院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它能给患者带来很多好处,使得隐私得到保护,医疗更加安全。由于采用嵌入式RFID腕带,使得相关医疗信息得到了保密,只有医护人员可以按权限查询患者的信息,保护了患者隐私。并且,采用RFID技术实现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得到跟踪确认,协助和指导护士完成医嘱,由于有了医嘱执行项目的电子化确认过程,使护理质量监控和护理工作量的量化成为可能,实现患者诊疗过程的可视化管理。
图一 移动护理系统
移动护理系统是以无线网络技术(如WiFi、3G或LTE)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型手持移动终端(如PDA等)为移动中的一线医护人员提供随身数据应用的信息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医护人员查房或者移动的状态下,可通过智能型移动终端的护理人员端软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联机,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使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在手持终端上获取全面医疗数据,而患者可借助佩戴在手上的装有RFID的腕带,在与PC机(或PDA终端)连接的RFID读卡器查询显示该患者目前的检查进度,并可获取全面医疗数据。根据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对比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三)技术规程
1.1 无线实时信息传送
通过无线技术实现数据传递,可快速、正确地将数据信息传送至后端服务器。在数据收集时,以数字化形式储存,并透过无线网络回传至服务器,单张表格实时回传所需时间将缩短为2分钟。无线传输不受地域限制,即使在移动中或是没有Cable线的地方,都能随时将数字数据上传或下载。
1.2 RFID腕带管理
RFID腕带发行管理主要是在后台系统建立起RFID腕带与患者信息的对应关系,患者从挂号开始随身佩戴电子腕带,其中记录了患者的姓名、性别、血型、以往病史、入院生命体征情况等信息,在门诊系统的各个环节,患者均佩戴唯一的电子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方式,并可据此在医院提供的自助查询平台进行自助病历查询甚至打印化验单据,在各个关键诊疗环节核对患者身份,保障医疗安全。
1.3 移动护理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生成医嘱执行条目,护士使用移动到患者的床旁,读取患者佩戴的RFID腕带信息,通过无线网络自动将需要执行的医嘱调用,护士通过移动终端记录医嘱具体执行的信息,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项目,用药、治疗信息确认,实现动态实时的床边护理服务。由于采用移动护理系统,医护人员能更简便的获取、录入患者各种医疗数据的信息,使得护士减少了因查询、核对而产生的打印、抄写工作以及来往护士站与病房之间所化费的时间,大大优化了护士工作流程
1.4 患者跟踪
通过RFID患者定位跟踪系统,使得通过护士站的电子显示屏或医院的监控电脑或医生的随身移动终端,即可掌握患者的物理位置。从而实现了对手术患者、精神患者和智障患者等的24小时实时状态监护,保障住院患者安全。这样也可以限制患者到某些非安全地带,以及避免某些智障患者或老人离开医院而走失。
(四)技术安全性探讨
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智能化、行动化的医疗系统能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优化管理流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发现一些问题并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使移动医疗更加完善。个人隐私的泄露
移动护理系统面临信息安全与隐私泄露等带来的更多的威胁,若不能同步的解决,物联网技术在移动医疗护理系统中就得不到真正快速的发展。对护理行为执行时间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反映有所欠缺。计算机系统若不能正确的记录每一条医嘱,以及遗漏执行某项医嘱等,一定程度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对护理查对制度执行的支持欠缺
移动护理系统存在患者身份识别差错的危险,也无法识别治疗单抄错等情况。特别是对于昏迷、有精神障碍或者新生儿等的查对存在一定隐患。尚无统一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除了RFID设备的高成本外,标准不健全也是限制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大展拳脚障碍。RFID对一些人体植入式设备,例如心脏起搏器会否产生安全隐患,RFID低频信号所产生的一些反应,包括不适当的起搏频率,改变起搏率,高电压冲击和设备重新编程等,也是制约RFID在该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技术研究结论
利用射频识别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可以给医疗服务领域带来更多的便利。要提高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不仅要提高对患者的高精尖的医疗人才的服务,同时还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服务能力。通过射频识别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使医疗监护设备无线化,目的是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最终的目标是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医疗资源最大化,使大家能够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射频识别技术在医疗护理系统中的应用课题组
2013年12月1日
第五篇:探索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探索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摘要】: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其数据存储量大、读写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使用方便、读写距离远等显著的特点,正得到快速的认可,并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本论文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分析了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它在物流行业中成功的案例分析.【关键字】:射频识别技术、物流行业、应用、案例
Explore RFID technology in logistic industry [abstract] : RFID technology with its data thereserves big, writing and reading speed, data security high, easy to use, reading and writing of distance and other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is to get fast recognition, and widely used in logistics industr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FID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RFID technology i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ogistics industry successful case analysis.[key words] : RFID technology, logistics industry, application and case 0引言
现代的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涉及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时代里面,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子化及信息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的新时期.此外,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将射频识别技术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1正文
1、射频识别技术的介绍 1、1射频识别技术定义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以无线通讯技术和存储技术为核心,伴随着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个方面。1、2射频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流程
RFID系统因应用不同其组成会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交换与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阅读器(Reader):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1、3射频识别技术的优缺点
和传统的磁卡、IC卡相比,射频卡最大的优点在于非接触,因此完成自动识别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适合实现系统的自动化。除此之外,射频卡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能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数据存储容量大, 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但是RFID标签的价格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要获得行业内广泛应用,标签的价格必须降到一定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标签的应用要与阅读器相配也离不开系统集成软件的支持,系统集成工作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耗费的成本也相当高。
技术标准也是制约RFID发展的一大障碍。现有协议过多过滥,术语不统一,更重要的是,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RFID难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RFID采用频段之争又是一大障碍。要用RFID技术实现全球物流领域的信息 1 交换,必须有全球统一的物流RFID频段。1、4 RFID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 1.4.1 RFID在国外的应用前景
RFID在国外除了备受零售商推崇外,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期他的领域中,这些领域可谓五花八门。可以说,未来的世界是RFID技术的世界。1.4.2 RFID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就中国企业的现实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来讲,与发达国家相比,都会比较低。中国出现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到现在时间也不是太长。所以在这样一个短时间内,一下子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是不太现实的。因为RFID是一个自动识别技术,这必须要有一个发达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中国因为企业的信息化起步比较晚,所以可以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如果RFID应用到商业流通领域,其市场之大将难以估量。但目前,RFID技术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可喜的是,中国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做好了在频率上的规划。下一步,无疑是希望产业的发展能够建立在自己的标准体系之上。
2、物流行业对射频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并且已经深入应用到很多领域。例如,铁路车辆的自动识别,生产线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货物的跟踪及管理等。在物流领域主要用于对物品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等的识别方面。以下是一些典型运用。
(1)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
集装箱上安装标签。当运送集装箱的汽车、火车、货船到达或离开货场时,通过射频识别设备,对集装箱进行自动识别,并将识别信息通过包括EDI在内的各种网络通信设施传递给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集装箱的动态跟踪管理,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
(2)智能托盘系统
在每个托盘上都安装射频标签,把射频识别器安装在托盘进出仓库的必经通道口的上方。当叉车装载着托盘货物通过时,识别器便获取标签内的信息,并传递给计算机,记录托盘的通过情况;当托盘装满货物时,自动称重系统便会自动比较装载货物的总重量与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单个托盘的重量,从而获取差异,了 解货物的实时信息。通过使用射频技术,可以实时地获得仓库中的货物、托盘状况,进而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
(3)通道控制系统
为仓库中可重复使用的各个包装箱都安装上作为唯一标识的射频标签,在包装箱进出仓库的通道进出口处安装射频识读器,识别器天线固定在上方。当包装箱通过天线所在处时,计算机把从标签里获得的信息与主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比较,正确时绿色信号亮,包装箱可以通过,如果不正确,则激活红色信号,同时将时间和日期记录在数据库中。该系统消除了以往采用纸张单证管理系统时常出现的人为错误,排除了以往不堪重负的运输超负载荷现象,从而建立了高速、有效的信息输入途径。这样就可以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大大节省时间。同时代系统采用的射频标签还可使公司快速获得信息回馈,包括损坏信息、可能取消的订货信息,从而减低消费者的风险。
(4)配送过程中贵重物品的保护
在保税仓库中可能会存储着价值贵重的物品,为了防止物品被盗,及防止装着这些物品的托盘放错位置而导致延迟交货,可以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以保证叉车按正确设置的线路移动托盘,减低在非监控控制道路上货物被盗的可能。在仓库内配备悬浮在上方的识读器,给叉车装备射频标签。沿途经过的详细资料通过射频连接从中央数据库下载到叉车,这些信息包括正确的装货位置,沿途安装的识读器将提供经由路径。如果标签发现错误,叉车会被停止,由管理者重新设置交通路径,同时自动称重并实时提供监控信息。
(5)货物防盗系统
在需要重点防盗的商品上都装有射频标签。当装有商品的车辆通过装有射频识别器的出口时,识别器可实时识别每件商品上的标签信息,如有不被授予权出去的商品,就可被限制运出。通过运用射频识别系统可识别高速移动的物体及可同时识别有多个标签的特点,从而实现多件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控。
3、案例分析——沃尔玛借助RFID快速补货,强化核心竞争力
美国零售商巨头沃尔玛在全球零售行业中享有的巨大优势无非就是其配送系统效率最高;射频识别技术标签是其不断更新持续快速地补充货架的物流战略的杀手锏避免了货物无故脱销和短缺。毫无疑问,按照沃尔玛的要求实施快速补 充货架的物流战略必然造成货运成本的增加,但是这些成本可以通过RFID等零售市场供应链技术功能效益和投资回报率的提高,降低存货成本,再加上供应商和制造商等合伙人的紧密合作,在RFID标签技术普遍运用下,扩大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从供货源头开始就致力于物流成本的降低,最终能达到零售行业整体利润的提高。
RFID技术标签的操作方式其实相当简单,而且只需少数人管理,其货物的跟踪和存货搜索效率高得惊人,大幅提高了存货管理水平,减少库存和降低物流成本;沃尔玛商场的工作人员手持射频识标签技术识读器定时走进商场销售大厅或者货物仓库,用其发射天线对所有的货物一扫,货架上的、仓库中的,甚至还没来得及装卸而仍然留在卡车上的各种货物的数量、存量等动态信息,全部自动出现在识读器的荧光屏幕上,已经缺货和即将发生短缺的货物栏目会发出提示警告声光信号,没有任何缺漏,必要的时候可以随即打印出来。
RFID技术的使用物流管理过程都将变成一个完全透明的体系是沃尔玛核心竞争力的推进器。沃尔玛从中得到的利益:(1)减少统计差错、即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流,进一步降低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安全存货量和运营资本;(2)提高物流的自动化程度与处理效率,减少雇佣员工、降低劳动成本;(3)加大商品的监控与管理力度,有效防止盗窃现象和因遗忘等原因造成的商品损耗;强化设备管理,优化配置设备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4)更加透明和快速地了解各种商品在门店的销售情况,并进一步减少因为货架上缺货出更加营业额损失,从而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做出更加敏捷的反应;(5)加速购物的统计与结算过程,减少排队付款的时间,改善顾客的购物体验,进而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3结论
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它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它的前景非常诱人。在信息社会,对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及处理要求快速、准确、在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就将同其它识别技术一样深入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对于这样一个新技术,我们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希望能够尽早普及它,利用它,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苏剑,游战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吴晓峰,陈大才,译.射频识别技术,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芬肯才勒(德).
【3】周晓光,王晓华.射频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RFID,人民邮电出版社.. 【4】李文菲,张娟,朱文利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 【5】Quarterman Lee.Facility Planning’s Hidden Link.IIE Solutions 【6】Render,Heizer.Operations Management.New York:Prentice Hall,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