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为充分发挥
附件:
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专家的科技支撑作用,明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的职责任务、工作机制和人员构成,确保专家指导组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人员组成
本届专家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成员16名,秘书处主要成员3名,名单如下:
(一)组
长
徐明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二)副组长
李保国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
(三)成员
谢德体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蔡崇法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汪景宽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沈仁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欧阳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禹城试验站站长
同延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李永涛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 赵永志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推广研究员、站长 张藕珠
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推广研究员、副站长 李
涛
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推广研究员、副站长 鲁明星
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推广研究员、首席专家 吴晓军
四川省土壤肥料与生态建设站高级农艺师、站长 张瑞福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魏
丹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研 究员、所长
王绪奎
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推广研究员、副站长 邵
华
江西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副站长
(四)秘书处主要人员
秘书处设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处,负责专家组的组织协调和日常服务工作。主要人员为:
辛景树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处处 长、推广研究员
张文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
任
意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处副处长、农艺师
二、职责任务
专家指导组主要为各级农业部门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工作支撑、信息咨询。
(一)指导服务。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安排,开展全国性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及其他技术服务活动。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帮助解决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二)工作支撑。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计划,参与有关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的制定、技术规程的起草,筛选确定技术模式、评审相关项目。参加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验收试点工作督导,以及耕地质量建设项目的验收等活动。
(三)专题研究。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开展土地管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立法调研,参与制定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管理办法。开展我国耕地质量、土壤退化状况等专题调研,研究探索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技术模式和方法。
同时,专家指导组承担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交办的其他事项。专家指导组成员要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提出在加强耕地质量
建设与管理方面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工作机制
(一)组织管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指导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组的工作,为专家指导组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条件。专家指导组采取聘任制,成员聘期一般为3年,根据工作需要、工作业绩和专家表现,可以续聘和随时调整。
(二)工作规则。专家指导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召集全体会议,统筹安排专家指导组工作。专家指导组秘书处负责协调专家指导组起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有关材料,督促专家指导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专家指导组成员根据专家指导组工作安排,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积极发挥工作专长和技术优势。
(三)工作制度。在每年年初,专家指导组要编制全年工作方案,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同意后实施;在年中,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召开1-2次专家指导组工作会议,研究会商有关工作;在年底,专家指导组和每个专家组成员系统总结全年工作,向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四)工作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土肥技术推广部门及专家所在单位,要支持专家组及成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专家组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的安排部署开展工作,不得以专家组和专家组成员的名义从事超出专家组工作职责、有损农业部及专家组声誉的业务。
第二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农办农〔2011〕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所在单位: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频发,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挑战,农业防灾减灾任务十分繁重。为进一步创新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发挥专家在指导农业防灾减灾和研判农业生产形势等方面的支撑服务作用,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我部决定成立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以下简称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组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研究员担任;专家指导组成员由农业气象专家、农业防灾减灾专家、主要粮食作物专家,以及部分省(区)农业技术—1—推广机构专家组成(详见附件1)。为确保专家指导组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部制定了《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附件2)。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专家指导组成员所在单位要给予专家指导组大力支持,并密切配合专家指导组开展工作,共同形成农业防灾减灾合力,促进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附件:
1.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名单
2.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附件1: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名单 组 长:梅旭荣,中国农科院环发所所长、研究员专家组成员:游松财,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孙忠富,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李茂松,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研究员方福平,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毛留喜,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研究员霍治国,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杨晓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云集,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晨阳,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同延安,西北农林大学教授叶彩华,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曹 刚,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刘孟朝,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资环所研究员董方红,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马日亮,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刘文国,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边少峰,吉林省农科院资环中心研究员许为政,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王龙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杨惠成,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郭熙盛,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柴兰高,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刘兆辉,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张似松,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张建华,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肖小平,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徐世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刘基敏,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王明田,四川省气象局农气中心研究员朱 勇,云南省气候中心研究员翟军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艺师李城德,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张冬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秘书处成员:刘布春,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副研究员陈应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标准信息处副处长王春艳,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副研究员
附件2: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专家在指导农业防灾减灾和研判农业生产形势等方面的支撑服务作用,决定组建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以下简称专家指导组),进一步明确专家指导组职责任务,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为此,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和研判形势能力为目标,以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为首要任务,加强灾害及其影响评估,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农业生产形势研判,切实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努力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工作内容专家指导组主要开展与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形势分析判断有关的指导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支撑等工作。
(一)灾害风险管理。切实加强灾害影响的预判预警、救灾指导和影响评估。及时收集全国和主要农区气象预测预报信息,准确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跟踪预测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趋势,主动提出应对技术措施意见。在灾害发生前,根据区域分布、作物品种和生育进程,分析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灾害发生中,及时深入灾区调查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和恢复农业生产;灾害发生后,全面评估灾害影响,综合分析灾害损失,为准确判断农业生产形势提供依据。
(二)生产指导与形势研判。密切关注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把握分区域、分品种、分阶段的农作物生产动态、长势特点和主要问题,及时反映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技术指导建议。全面掌握农业政策、技术、气象等条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抽样调查,预测主要农作物产量、面积,准确分析判断各季节和全年农业生产形势。
(三)信息宣传和政策研究。参加农业生产指导和抗灾救灾工作,参与相关新闻宣传、技术培训、政策研究、标准制订等工作,及时发布专家意见、建议和有关信息,承担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工作机制专家指导组在种植业管理司指导下开展工作,下设秘书处,设在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农业减灾研究室。专家指导组成员实行聘任制,聘期2年,如遇特殊情况,成员可随时调整。
(一)组长工作职责。专家指导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全年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并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每年至少主持召开1-2次专家指导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在关键农时和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组织开展专家会商、调查研究、指导服务等,按时提交相关报告。
(二)成员工作职责。专家指导组各成员根据总体工作安排,结合各自工作专长和技术优势,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交各地农业生产动态和灾情及影响信息;在关键农时和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参加生产督导和抗灾救灾、恢复农业生产指导服务、灾情影响评估等工作,提供相关对策建议和咨询意见;积极参加农业部安排的农业生产形势和抗灾救灾新闻宣传活动。
(三)秘书处工作职责。专家指导组秘书处在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起草、编印专家指导组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研报告、工作简报等,协调组织会议、调研等活动和其他日常工作。
(四)有关工作要求。专家指导组对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工作计划应报种植业管理司审批备案。专家指导组各成员要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工作,未经种植业管理司同意,不得以专家指导组和专家指导组成员的名义对外发布农业生产形势、灾情及其影响等信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专家指导组成员所在单位,要大力支持专家指导组工作,提供有关便利条件,并将专家指导组成员工作情况纳入本人考核内容。
四、其他事项本方案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解释。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农办农〔2010〕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厅(委、局):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我部决定成立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见附件),明确了专家组的职责任务、工作机制和人员组成,确保专家指导组工作顺利开展。
地方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在技术把关、参谋咨询、调研指导方面的支撑作用,支持配合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开展工作。
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要按照我部工作安排,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切实为各地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附件: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
二○一○年三月一日
附件:
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专家的科技支撑作用,明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的职责任务、工作机制和人员构成,确保专家指导组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职责任务
专家指导组主要为各级农业部门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工作支撑、信息咨询。
(一)指导服务。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安排,开展全国性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及其他技术服务活动。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帮助解决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二)工作支撑。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计划,参与有关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的制定、技术规程的起草,筛选确定技术模式、评审相关项目。参加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验收试点工作督导,以及耕地质量建设项目的验收等活动。
(三)专题研究。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开展土地管理、基本农田保护立法调研,参与制定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管理办法。开展我国耕地质量、土壤退化状况等专题调研,研究探索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技术模式和方法。
同时,专家指导组承担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交办的其他事项。专家指导组成员要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提出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工作机制
(一)组织管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指导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组的工作,为专家指导组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条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为专家组秘书处单位,负责专家指导组日常工作。专家指导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组员若干名。专家指导组采取聘任制,成员聘期一般为3年。如遇特殊情况,对专家指导组组成人员可随时调整。
(二)工作规则。专家指导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召集全体会议,统筹安排专家指导组工作。专家指导组秘书处负责协调专家指导组起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有关材料,督促专家指导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专家指导组成员根据专家指导组工作安排,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积极发挥工作专长和技术优势。
(三)工作制度。在每年年初,专家指导组要编制全年工作方案,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同意后实施;在年中,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召开1-2次专家指导组工作会议,研究会商有关工作;在年底,专家指导组和每个专家组成员系统总结全年工作,向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四)工作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土肥技术推广部门及专家所在单位,要支持专家组及成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专家组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的安排部署开展工作,不得以专家组和专家组成员的名义从事超出专家组工作职责的事务。
三、人员组成
组 长: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副组长:徐明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成 员:
沈仁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欧阳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禹城试验站站长、研究员 孔祥斌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 谢德体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汪景宽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教授 同延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蔡崇法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李永涛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系主任、副教授 赵永志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张藕珠 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黄 健 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李 涛 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鲁明星 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伍华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蒲 波 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生态建设处高级农艺师 秘书处联络方式:
联 系 人:马常宝、任意 电
话:010-59194504 传
真:010-59194730 电子邮件:macb@agri.gov.cn; renyi@agri.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712房间 邮政编码:100125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9〕1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补充与被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针对一些地方对补充耕地质量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普遍存在的对耕地重用轻养、补充耕地过程中重工程建设轻地力培肥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力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要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对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不重视、质量管理不到位的状况。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的规定,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认真做好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管理工作,为全面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好基础。
二、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好补充耕地项目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各地要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项目设计,按照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农业生产设施配套要求,切实实施好补充耕地项目,达到符合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要求,构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平台。有条件的地区要将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用于补充耕地的土壤改良。项目所在地农业部门要在项目实施中对培肥地力进行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在进行补充耕地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业部门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指导意见。
项目实施涉及到土壤肥力建设的,要按照农业生产的技术要求组织实施,消除耕地障碍因素,培肥耕地土壤,提高主要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性,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创造基础条件。
三、严格把好关口,搞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验收工作
在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考虑先期开展耕地质量评定需要的时间,及时通知农业部门开展补充耕地地力评定工作。农业部门根据项目验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踏勘并采集土壤样品,将样品送有资质的土壤肥料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书面检验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意见,作为项目验收时形成综合意见的重要依据。
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对补充耕地项目进行验收时,按照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和验收的有关规定和规范,依据项目目标和任务、工程建设质量、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意见、耕地等级评价结果等,综合评价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形成验收结论。对验收不合格的,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项目承担单位整改结束后,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对整改内容进行重新验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本行政区域内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规范,为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四、持续加大投入,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不断提高
补充耕地质量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项目验收意见是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依据。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要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根据项目验收有关意见,充分应用已有农业技术成果,继续指导开展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良土壤的具体措施,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革耕作制度,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培肥地力和平衡土壤养分,加快补充耕地的土壤熟化进程,不断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各地要加强补充耕地项目竣工验收后的工程后期管护,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林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同时,要积极探索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全社会参与耕地质量建设的激励机制。
五、强化监督管理,推动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跃上新台阶
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92号)有关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并在项目验收后开展补充耕地的等级监测,掌握补充耕地的等级变化情况。农业部门要在补充耕地项目验收时形成的本底数据基础上,适时开展补充耕地质量监测,及时掌握补充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抓好落实。
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的监管机制。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将把补充耕地的质量状况和建设管理情况,作为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检查,其检查结果作为综合评价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日
第四篇: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三元实验小学 赵永兰
自然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场所,也成为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它有着比普通教室更多、更深、更广的内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神秘和新奇的吸引力。在这种特定的场所中,标准化的建设、齐全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重视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实验室这一潜在 的课程资源呢?
一、加强自然室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自然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仪器的配备,是优化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我校自然实验室自96年达市标准后,就逐年投资,不断改善,2000年8月搬进新建的实验楼,于2001年开始按省标实验室建设,室内的改建、装潢、设备安装,由专业人员设计、施工,五十四座的实验桌水电安装到位,照明设备符合标准,室内安装了双项闭路电视系统,添置了实物投影仪、VCD、电脑等。用于装修和添置设备的资金约64577.5元。动植物标本室投入资金40731元,实验仪器投入资金近69408.2元,总计投入174716.7元。每学年投资在自然教学中的经费有2000元以上,本学期又配备了三----五年级的科学实验材料。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标准完全配套,达到了两名学生一组进行分组实验的要求。现在自然实验室各项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配备齐全,为优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在实验设备、实验仪器齐全的情况下,科学(自然)老师结合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均达100%,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努力。
三、加强仪器管理,充分发挥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投资效益,教育效益,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做好四个管理:(1)计划管理:每年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学仪器添置管理计划、实验教学计划,凭计划去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各项工作。(2)技术管理: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仪器分类造册,每个陈列橱上贴上目录,使帐物相符,一目了然。抓好管理,提高效率,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3)制度管理:根据自然室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保卫制度、实验室维修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借还赔偿制度,标本室维护保养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学校通过看记录、听课、看现场、了解制度,落实情况,使实验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4)教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实验教学工作序,按新课程要求和教材规定的要求完成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并做好记录。每学期教导处进行检查。
关于自然室的管理情况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所有仪器设备、模型、标本根据使用需要存放,常使用的放在下面几层,难得使用的放在上面一层。
2、标本、模型、仪器、量具、工具分门别类,科学有序,定橱定位。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3、做好防潮、防霉、防腐蚀工作,定期给所有剥制标本放置樟脑丸、干燥剂,经常给浸制标本添加或更换药水;经常检查仪器设备,做好防变形、防碎裂等工作,并做好每一次记录,确保每节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4、实验室设有《仪器设备借还登记簿》、《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登记簿》、《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簿》、《实验教学情况记录簿》。
5、每节课下课都将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冲洗干净并放回原位,最后整理、清扫室场,课桌椅排放整齐,使实验室始终保持整洁、文明的环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6、强化安全、科学管理。
(1)实验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特别是明火或化学反映产生气体、发热、膨胀等实验,每次实验前都给学生讲清楚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序的实验步骤,防止事故发生。
(2)药品安全 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对有毒药品、危险品重新分类存放,并严格保管制度,实行由主管实验工作的领导和实验员双人双锁管理,药品领用登记,并由主管领导、实验员、使用教师三方签字的制度,以保证安全。(3)三防安全 防火、盗、电工作步步到位。门窗安装了防盗设备,消防设备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天天检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由于学校领导不定期的抽查,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实验教师的努力,因此,我校历年来实验室工作和管理一直处在正常的轨道上,并处于区领先地位。今年10月份区首届名特优学校展示会在我校举行,实验室的工作受到了局、其他学校领导的好评。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实验科学水平。
实验室工作要紧跟当前素质教学的新形势,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现代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校还为教师订购了《科学课》、《小学科技》等杂志,专职自然老师能积极参加区中心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实验员能坚持学习有关实验专业知识的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在注意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网的培训,自己设计自然教学网页、课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现代教学技能,并能进行校内外的公开教学。
学校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善于研究总结,赵永兰老师撰写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培养自行探索的能力》、《浅谈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中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自然课渗透环境教育》等论文,《在小学自然课渗透环境教育》获市科技论文二等奖。为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新任务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实验人员定岗,在岗和平时跟堂学习,并针对专业特点,提出实验室建设新规划,新方案。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渗透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能挖掘教材内容,多方面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如通过 教学《保护益鸟》、《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一些保护措施》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家 乡、热祖国、爱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利用重大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 等节日开展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编黑板报、宣传口号,走出校门到社区进 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假日里,学校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参加街道举办的科技夏令营,进行过科普知识竞赛,参观过海洋世界,组织过全体师生农林大世界春游,让同学认识动植物,亲手种植盆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如果只念书,没有爱好,没有实践活动,没有动手能力,就会缺少创造力。动手能引发动脑,激发创造欲,催化创新意识。多年来,我校的自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室能密切配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还专门组建了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亲手采集,并制作成标本,供学生学习;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见附表)。其中陈若馨在江苏省第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小论文《“走”访古城老店,“小”谋经营浅》获二等奖,苏州市一等奖。李佳喆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行为与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教具、学具、动植物标本、拼装航模、建模、风筝等。近几年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航模、建模、风筝等比赛,多次获得许多奖项,学校获组织奖。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分析、思考,获得了真正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有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内容,进行综合科学教育、生理卫生常识教育,如通过《人的营养》、《人的消化》、《踏上青春路》等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卫生保健。从营养分析看偏食的坏处,改掉偏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实验教学能贴近生活、接触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如《杠杆》、《热气球和竹蜻蜓等等的小实验》,能提高劳动技能。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实验室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更应该成为科学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有效利用,让自然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的沃土和科学理想的家园。
2006、12
第五篇: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放射科安全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会议精神,结合科室实际,制定工作方案。
1.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及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2.及时研究布置科室安全工作,制定相关安全工作文件和制度,动员和组织全科室和各类人员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完成各项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制度,确保正常的医疗、工作、生活秩序。
3.及时了解掌握科室安全工作情况,发现和研究在安全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落实隐患整改,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为科室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4.科室人员做好安全工作,搞好责任分工,把安全工作具体事项分工到人,抓好落实。协助医院做好对员工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培训、教育、宣传工作。
5.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
6.认真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督导,整改上级部门检查时指出的问题,采纳上级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科室安全工作。
放射科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梅瑞申
副组长:林庆刚朱孔秋组员:马常申 张娜
刘晓娜
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