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调研报告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仅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交通自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既要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对公路、航道、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形成水路、陆路、航空融会贯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又要对相关交通资源的进行整体规划,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紧密、配合流畅,实现交通运输效率的最大化,最大可能地满足所有交通运输需求。
经过“十一五”的大力建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十一五”前相比已有了长足进步。公路方面拥有“四纵两横”的骨架网络结构。四纵为:宁靖盐高速、省道229、省道231和省道233;两横为:省道332和省道333。同时,我市还拥有384.646公里的县道和1105公里的农村公路网。水路方面全市共有航道53条,总里程961.82公里。航道总里程位列泰州四县市之首,等级航道里程也位列第一。这些都为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我市现行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是运输方式单一,快速通道不畅。我市当前运输方式仍以公路和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为主,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构成,铁路与航空运输基本还属于空白,与这些外部枢纽的联结度和利用率都很低;且与高速公路的连接还存在瓶颈:兴化城区向东上高速公路约需30分钟,向西上高速公路约需1小时,影响对外沟通效率。
二是内部路网覆盖率和等级偏低。我市公路总里程虽然居泰州四县市首位,但2008年底我市公路网面积密度为0.96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4.85公里每万人,两项指标均低于泰州四县市平均水平。且路网结构以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为主,路网等级配置尚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农村公路,存在技术等级低、断头路等现象,不利于形成纵横互通的路网结构。
三是港站枢纽建设滞后。一方面,缺少规模化公路货运站,目前,我市唯一一家规模公路货运站为江苏戴南现代物流园区,而城区、以及戴窑粮食市场、沙沟水产品市场等重要商品集散地缺少规模化货运枢纽;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大型内河港口,300吨级以上泊位数量仅占泊位总数的3.4%,不能满足运输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导致我市丰富的水运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四是交通资源的整体优化尚需提高。由于前期改革需要等原因,我市运输市场存在“小而散”的弊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配合不畅;客货运输整体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五是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一方面,内部缺少运输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的传递、共享都不顺畅;另一方面外部信息平台的利用率不高,尚未形成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信息共享机制。
二、正确树立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科学理念
要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上不断优化,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科学理念。一是切实增强交通先行发展的理念。通过总量规模、推进增量调整,提高交通运输的机动性、通达性,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布局,使综合运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更好地发挥交通先行军的作用。二是切实增强交通统筹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为运输需求者提供更加合理的选择机会,形成“宜路则路、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空则空”的局面,从而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三是切实增强交通以人为本的理念。交通运输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应优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协调和充分衔接,全面考虑人们对各种交通运输服务的需求。四是切实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科学的交通运输发展观,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注重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注重交通运输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率,保证综合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兴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对策
一是做好一张规划图。在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的框架下,做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增加前瞻性和指导性,明确发展目标和阶段性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在规划上一要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二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三要与交通运输发展能力相匹配;四要与整体发展需求相吻合,将路网、客货运枢纽、整体资源的优化、信息网络的建设等作为规划重点。
二是完善一张公路网。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势互补、衔接顺畅,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具体来说:一要迅速打通对外快捷通道。我们要瞄准国家沿海沿江开发的政策和规划,借力使劲,借势发展,紧抓“十二五规划”契机,由政府主导,多部门介入,成立专门攻关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上争力度,着力形成“东接沿海、南连长江、西达机场、北通老区”的战略格局,服务和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洼地不洼、快速崛起。东接沿海:积极规划李合公路,打通兴化通往沿海地区的捷径;积极上争戴窑铁路支线的建设项目,完善戴窑商品粮交易基地、合陈国家级亿斤粮库的集疏进体系,努力培育兴化新长铁路经济增长点;南连长江:建成我市腹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大周公路,力争向南延伸(需解决姜堰段约13公里连接线),做好与泰州长江大桥的连接,主动接受泰州大桥和泰锡宜城际铁路的经济辐射;西达机场:做好233省道兴化城区过境段改造,策应扬州地域发展,打通与苏中机场航空运输的衔接;北通老区:适时开工建设沙柳公路,建成后,沙沟镇作为文化古镇和交通枢纽,向西北可连接宝应县古镇柳堡,向东北可连接盐城革命老区和大纵湖国家AAAA级旅游区,向南通过兴沙公路可牵引游客至我市“千岛菜花”和“水上森林”,可有力引导和带动当地旅游、渔业等产业的发展。二要着力提升内部公路技术等级。加快推进县道改造,提升内部骨干公路的技术等级;有侧重地对现有乡村道进行改造,加大会车道、错车道等建设力度,延伸乡镇公交的通达深度;健全完善科学长效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保证农村公路管养整体水平的提升。三要努力加大内部路网密度和互联度。以县省道等主干道为骨架,加强各连接线的规划建设;规划南部地区东西横向干道,解决路网布局不均匀,东西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推进通居住点公路建设,有效解决断头路,提高路网覆盖率。
三是优化一张运输网。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交通客货物流发展,努力建成网络发达、信息畅通、立体集约、成本低廉的运输体系。一要完善配套客货运输枢纽体系。加快推进得胜湖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形成水陆运输重要的集散中心,实现水陆货运的有效衔接;在此基础上,对全市200多个小码头进行有效整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陆路交通状况,有计划地引导其向规范化港口发展,逐步形成分布广泛的水陆货运节点;加快客运总站和农村客运站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二要深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整合优化道路客运市场,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深化道路客运市场改革,抱团发展,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提高整体服务质效。三要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依托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分层次、有重点的发展物流中心,为物畅其流提供平台。重点加快得胜湖物流园区、戴南物流园区、戴窑镇粮食交易市场物流中心、沙沟水产品批发交易物流中心的发展。
四是健全一张信息网。按照统一、整合、应用、提升的总体思路推进,逐步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开放、兼容的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一要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监控调度系统建设。在长途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市公交、城市出租、农村公交、重要交通设施和节点的全覆盖;加强对GPS监控系统应用的开发,形成客车运输、交通安全信息的收集、传递、共享、发布的良性机制。二要切实加强公共客运信息服务。形成城乡联动的客运信息服务机制,大力推行客运智能化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拓展IC卡一卡通业务,提高行业服务科技化水平。三要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成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域内物流信息公共服务中心和数个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站点,为城乡物流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加强物流信息的外部沟通,建立与外部信息沟通的良性机制,推动与泰州及周边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扶持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提高物流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篇:江苏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江苏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为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交通部门来说,如何紧紧抓住这次重大机遇,真正实现交通的长远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
在江苏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领先、交通需求持续旺盛,但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脆弱的东部省份,要紧紧抓住这次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契机,推动江苏交通更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之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江苏“两个率先”为导向,以一体化与衔接优化为主线,着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整体把握好全省公、铁、水、空的发展节奏,着力进行结构调整,补长短板。二是突出客运枢纽建设。我们将依托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和宁杭城际铁路建设,加强协调、整合,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站场规划建设,建成一批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功能健全、转换便捷、衔接流畅的综合客运枢纽。三是强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快与浙江、安徽、山东的对接,协调同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省际间运输一体化建设,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运输业发展。四是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大原则,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运输发展,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第三篇: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
2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强化京、津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快速交通走廊。加强北京主要出海通道的建设。加强北京市域范围内的货运通道建设。
(3)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加速发展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优先确保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需要,调整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改善换乘环境,提高换乘效率。给予公交车辆充分的道路优先
行驶权,深化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公交运营服务特许经营制度。
(4)加强枢纽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改善城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接驳换乘条件,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运营、组织、票制一体化。
(5)以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和手段对小汽车交通的使用实施引导与调节。采取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在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大对小汽车交通的管理力度。提倡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积极发展驻车换乘。改革出租汽车运营管理体制,降低出租车空驶率。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6)道路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中心城向中心城以外的地区转移,促进和引导新城的发展。中心城道路建设的重点由快速路、主干路逐步向次干路、支路转移,提高道路网整体能力和应变能力。道路建设要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交通设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障交通弱势群体应有的交通权利。旧城道路建设要服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
(7)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全民现代交通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向所有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动态交通信息,提高交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出行的盲目性。
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大型的、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和国内枢纽双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机场。继续按计划完成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根据城市及区域发展的需要,结合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快京津冀北地区的协调,在区域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上,选址建设首都第二机场。场址建议选择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或南部。同时配合选址工作的进展,适时开展与新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准备工作。
应与津冀进行沟通与协调,共同对选址方案规划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和预留。
铁路枢纽
北京铁路枢纽现有京山、京
九、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秦、大秦线10条干线,在既有铁路基础上,规划京沪、京广、京哈客运专线,积极推进京津区域快速铁路的建设。
客运系统按“四主两辅”总体布局,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为主要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丰台站为辅助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预留发展条件。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北京北站与广安门站间以地下直径线连接。
调整铁路货场布局,逐步将大型铁路货场迁出五环路以外。
区域快速铁路
规划和建设作为区域内部高服务水平公共客运交通设施的区域快速铁路交通,加强区域内城市职能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设施之间的联系。规划以北京为中
心,以京津为主轴,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区域快速铁路网构架,覆盖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
公路系统
北京市公路网络由国道(主干线)、市道、县道和乡道组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接点在五环路上。规划全市公路网总里程约为22000公里,公路网密度约为1.3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由国、市道系统组成的干线公路网总长度约为3000公里。
(1)国道系统是国家公路网和战略性快速通道系统的组成部分,由3条国道主干线和8条国道组成。
国道主干线有八达岭高速公路、六环路、京沈高速公路(以上三条高速公路共同组成国道主干线丹拉线G025)、京津塘高速公路(G020)和京石高速公路(G030),规划标准均为高速公路。国道有京承高速公路(G101)、京哈高速公路(G102)、京济公路(G104、G105)、京开高速公路(G106)、京原公路(G108)、京大公路(G109)、京包公路(G110)和京丰公路(G111),其中京承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济公路、京开高速公路、京包公路规划为高速公路,京原公路、京大公路、京丰公路规划为一级公路。
(2)市道系统是中心城与新城之间,以及北京与邻近省市之间的主要通道,由1条环线(即五环路)、16条放射线和20条联络线组成。
市道放射线由京承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京平高速公路、京津第二通道4条高速公路和12条一级公路组成。
市道联络线由机场第二通道、机场北线、李天路3条高速公路和17条一级公路组成。
(3)县道和乡道系统是联系新城与重点镇、一般镇之间的地方性道路。原则上县道系统采用二级和二级以上技术标准,乡道系统采用三级或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公路主枢纽系统
(1)公路客运主枢纽。依托公路客运主枢纽系统,积极发展跨省市与铁路、航空相接驳的公路长途旅客运输。北京的公路客运主枢纽体系由9个客运枢纽场站所组成。
(2)公路货运主枢纽。发展专业化、集约化货物运输,依托口岸、航空港、公路及铁路集装箱场站设施以及公路货运主枢纽,构筑北京的物流基地。北京的公路货运主枢纽体系由6个一级枢纽和5个二级主枢纽构成。
公共交通系统
在2020年前初步建成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1)轨道交通系统。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将覆盖中心城范围,并连接外围的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等新城。
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条(中心城线路15条,市郊线路4条),运营线路总里程约570公里。规划并预留轨道交通车辆段30处、停车场20处、大修厂3处。
(2)地面公交客运系统。按快线、普线、支线三级系统进一步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根据客运枢纽和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动态调整优化全市公交线网布局。在中心城和新城之间建设快速公交走廊,近期内轨道交通建设困难较大的,在走廊上安排大容量地面快速公交线路。
(3)公交场站。按照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到发站四个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中心城规划保养场10座,中心站44处。继续改善首末站和到发站的条件。公交场站设施应与城市的开发和改造同步建设。
(4)公共交通枢纽与换乘。结合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在客流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交通枢纽,中心城规划33处,每个重点新城规划2~3处,其它新城规划1~2处。改善大型道路交叉口、立交桥等处的公交换乘条件,缩小换乘距离。
(5)控制出租汽车总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变运营管理模式,逐步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在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各类交通枢纽等人流集聚的地区,设置出租汽车候客区。城市道路系统
(1)中心城道路系统仍保持方格网与环路、放射线相结合的布局,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其中,快速路系统由3条环路、17条放射线及2条环路联络线组成。中心城规划道路总长度约为4760公里,其中干道网总长度为2610公里;支路比例约为45.2%。道路网密度为4.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16.4%。
中心城道路红线规划宽度(不含旧城):快速路60~80米,主干路40~80米,次干路30~45米,支路20~30米。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要为合理组织行人交通、公共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以及公交乘降等创造条件;要为轨道交通、过街设施等预留合适的空间;应尽量保留道路中间及两旁树木,改善城市景观。
快速路与道路网中重要道路相交时采用立体交叉,其它路口一般采用平面交叉。
在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次干路、支路和南北向交通主干线的建设。
(2)结合城市结构调整和新城发展,加快外围新城干线道路网络建设,增加东部、北部道路网密度,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为骨架、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
建立新城与中心城紧密衔接的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新城规划快速路系统。规划新城道路网密度为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大于20%。
(3)保持旧城路网的棋盘式格局和街巷胡同肌理、空间尺度,调整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道路功能、性质和横断面布置,在严格保护旧城内胡同尺度的前提下,实施建设与改造。停车系统
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分区域采用不同的供给标准和收费标准。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根据可能提供的停车位,对机动车拥有和使用实行适度控制。在道路资源总体不足的状况下,严格控制路上停车。促进既有停车设施的充分利用。除严格按规定配建停车位之外,中心城规划布置公用停车场200处左右。
为方便换乘、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积极发展驻车换乘(P+R)系统,中心城规划驻车换乘停车场50处左右。在轨道交通及地面公交车站,根据需要就近设置自行车停车处。在停车收费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仍是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及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规划、建设和政策法规制定中,为行人过街和自行车交通提供方便。应保证步道的有效宽度,中心城内行人过街设施以平面形式为主,立体方式为辅。改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环境。在次干路及以上等级的道路上实现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物理隔离,保障自行车交通安全和通畅。
编制城市步行交通规划、自行车交通规划,并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管理系统
强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注重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路权分配。提高全民现代化交通意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舒适和文明,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
(1)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管理。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工程设施,加强基层驻地、分指挥中心以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在旧城和中心城中心地区实施强有力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引导小汽车交通的合理使用,鼓励市民使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削减城市道路交通及环境负荷。
(2)加强交通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制定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建设与交通安全社会宣传力度。
(3)加强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交通环境,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噪声和震动的防治工作,发展高效、清洁的交通工具。针对机动车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
(4)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构筑包括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交通诱导、紧急救援管理、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等子系统在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应急交通
提高交通设施自身的抗灾能力和可靠性,结合城市减灾的相关要求,建立应急交通组织机制,制定应急状态下的交通组织方案,整体提高北京城市交通系统的应急能力。
充分考虑特殊交通运输的需要,完善交通体系,保障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第四篇:交通运输调研报告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
引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日渐发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一: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是企业连接铁路的桥梁和枢纽。如何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健康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市当前经济建设思考的重大课题。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就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扩大企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娄邵铁路正式通车,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专用线邵阳石油站铁路专用线。后历经50多年发展建设,全市共建成了20余条铁路专用线(含专用铁路)。20**年后因企业改制,个别专用线合并或停用,现我市共有合法审批手续的铁路专用线19条,其中在我市双清区16条,邵东县2条,大祥区1条。目前在双清区经营这16条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单位)有19家,总占地面积约2376余亩;铁路轨道31条,总长度公里,有效长度公里,占地面积在300亩左右;拥有大小货场48个,仓库面积万平方米,职工4202余名,装卸人员约800人。铁路专用线距离车站最远的为三七五专用线,距离为公路;最近的是六三三专用线,距离为605米。轨道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是中央储备粮邵阳直属库专用线(共用),其轨道数为2条,有效长度为公里,专用线末端距离车站公里。
二、经营现状
我市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资料的运输重任,对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路专用线经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送出的货物有非矿、矿建、金矿、粮食、化肥、鲜活、食品、纺织品、纸浆、木材、工业机械、农副产品、文教器材、日用百货等十余个品种近百种产品;运进的货物有成品油、润滑油、沥青、钢材、矿建、水泥、木材、棉花、化工、工机、文教、非食用植物油、粮食、食品、皮棉、鲜活、饮食品、纸及纸制品等二十余个品种上百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95%以上尿素、钾肥、成品油、润滑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和60%以上的饲料、钢材、棉花、纸浆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我市大型企业湘窖酒业的酒精原料、酿酒的粮食等全部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据统计,20**年市区货物运输总量经估算大约为1500万吨,铁路专用线运输总量近140万吨,铁路货物运输仅占比重只有约10%,铁
路运输总营业额7000余万元,税收近230万元,铁路运输业在我市运输业乃至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存在问题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远比铁路发展快。受公路运输的冲击,我市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市场逐渐缩小,铁路专用线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也日渐突显。
(一)企业缺乏集聚力。各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配套差;装卸独家经营,手段落后;与外界连接的公路建设滞后,大部分属于乡村道路,路面质量差,且断头路多;环卫设施及消防设施不足;站场建设发展缓慢,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集聚运输业务的能力低,与其它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运输业务办理程序繁杂、中间环节多、中转时间长;运输发展特色不明显,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产业缺乏拉动力。上世纪九
十年代,我市是全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一大批企业因产业的发展带动着邵阳工业的发展,拉动了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繁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企业本身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源材料运不进来,加之落后的区位条件,糟糕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市工业经济日益边缘化。铁路专用线运输寄生于产业,企业停产难以为继,形成铁路专用线面临冷落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
(三)规划缺乏制约力。铁路专用线运输在规划与管理上投入精力少,具体运输业务规划不细,科学性不强,没有把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产业规划、运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专用线企
业间、铁路部门间、其他运输行业间在运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趋同、相互打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输业发展的整体效应。一些铁路专用线经营户规划约束力弱,经营随意性大,为争取货源,不计成本降低价格。铁路部门俗称铁老大,办理运输手续繁杂,费用高,服务难到位,货物停靠存在随意性;专用线维护独家经营,成本高,专用线企业负担重。
(四)政策缺乏推动力。
一些制约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应的政策规定没有适时完善,有些已经出台的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当前有三大问题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一是专用线属性不同制约了政策的统一规划。18户经营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属性不同,有属国有(或国有控股),有属集体所有,还有民营的,无法出台合理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帮
扶。二是体制问题捆住企业手脚。国有性质的专用线企业吃大锅钣的思想严重,难以拿出有效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无法自主灵活应对市场,致使运输业务日益萧条。三是经营理念落后制约了铁路物流的发展。各铁路专用线企业座吃山空的思想严重,一些专用线企业从事单一的运输业务,不能积极主动地开拓新市场,运输业务无法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利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我市城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年运输量一般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仅占市区物流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十几,但铁路专用线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而且影响到我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来说,拆除城区铁路专用线利远小于弊。
(一)拆除赔偿成本高。城区铁路专用线轨道总长度为公里,仅以每公里赔偿金额3000万元计算,光铁路专用线线路的赔偿费用就超过5亿元,加之货场、仓库等各类设施的赔偿和职工安置
等各类费用,总赔偿金额将达12亿元左右,这对我市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与企业进行谈判也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届时将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大。我市铁路专用线承担了如宝兴科肥、海纳化工、东信棉业、华力棉纺、立得皮革等一大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任务。如宝兴科肥每年通过铁路专用线向外地发送销酸氨、碳酸氨等产品3万吨左右,占到了全厂生产总量的30%,到20XX年宝兴科肥二期投产后年生产量将达到30万吨,铁路发送量将达到20余万吨,占到其生产总量的70%。同时,铁路专用线还承担了我市农资化肥和成品油的运输重任,每年要通过铁路运进尿素、钾肥等各类农资化肥16万吨左右,占全市农资化肥总量的85%;中石化、中石油两公司每年通过铁路运进成品油近60万吨,关系到全市九县三区所有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正常运
转。
(三)不利于我市两型社会的建设。我市是个典型的内陆类城市,即没有便利通畅的水运、也没有快捷高效的航空,如果不发展铁路运输,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高价格、高污染的公路运输了,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要求及不协调。因此,保留铁路专用线,重新整合铁路专用线企业经营资源,是促进我市物流多元化,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短期内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我市铁路专用线集中在市区东北方向,这一区域也是我市的老化工区,不同程度制约着城市向东北沿河区域发展。如果要在这一区域进行商住开发,就必须把整个老化工区进行搬迁,而这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单独拆除铁路专用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向东北沿河发展的目标。拆除铁路专用线必须与搬迁我市老化工区同步
进行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
五、对策与建议
我市的铁路专用线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做好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紧紧把握经济强市这一机遇,把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程作为实现物流多元化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化带动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正规化,实现各企业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市铁路专用线发展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牢记三高意识为基本点,全面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步伐
1.高要求搞好铁路专用线规划。要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宁可多花一点精力把规划做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科学规划设计。一是要抓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货物
资源。建立两至三家现代大型物流城,分产品类别分区装卸存放,统一调度,整体规划。二是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搞好详规,用详规指导各项具体建设。要突出特字。
产业上要富有特色,双清区、新邵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精细化工等特色工业,大祥区、隆回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运输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降低运输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要强化运输规划监督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运输规划的行为。
2.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整合。对那些地理位置好,但维护保养不善、基础设施侵蚀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要按照遵循自愿、立足市场的原则,合理引导专用线产权人与其他专
用线走合并联营的路子,建立新的专用线企业或合作联营公司,充分发挥专用线利用效能。对深入城市腹地、利用价值不大或地理位置偏僻、业务逐渐萎缩,又影响城市综合效能的专用线,可采取政府收购,重新开发的思路拆除铁路专用线,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对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经营业绩突出,有利于发展综合物流的专用线,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与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建设步伐,打造多功能物流城。
3.高质量搞好铁路专用线管理。铁路专用线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根据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需要,赋予铁路专线办在规划、经营和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必要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得着的问题。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铁路专用线综合管理执法队伍,从矛盾最突出的方面整治,认真处理好繁荣和站容的关系。搞好站场服务,体现人性化,为业务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依法行政,搞好铁
路专用线社会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同时,从源头上管起,规范专用线企业经营范围,实行铁路运价的透明统一,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确保铁路专用线运输安全、健康发展。
(二)以推动产业建设为支撑点,增强铁路专用线发展动力
产业是运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铁路专用线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牢固树立运输靠产业壮大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把产业建设作为推进运输繁荣,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一是发展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一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是振兴邵阳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装备制造业具备重载荷、大运量的特点,对铁路专用线物流运输依赖大,更能发挥铁路物流的作用
二是发展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全市占有较大的市场,如大米加工,目前有规模以上
企业近10家,年加工稻谷150万吨左右,年产出大米在100万吨左右,除自销一部分外,大量销往广东等沿海省市。另外,每年还需从东北等外省运进约50万吨玉米、大豆、面粉等。三是发展能源电力和矿产业。能源、电力是我市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以煤为例,我市宝庆煤电公司一期工程年耗煤量在满负荷条件下达300多万吨,一般情况下年耗煤量200多万吨,且年供煤量三分之二由外省、市购进,也就是说每年需购进燃煤100-200多万吨。二期建成后,年耗煤量将达到500-700万吨,这无疑将大大促进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
(三)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着眼点,提升铁路专用线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统筹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铁路运输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业务商、其他运输行业和资源分配的关系,合理布局,努力打造全市优质运输服务企业。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等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服务,帮助专用线企业寻找出路,鼓励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区企业对接联营,拓宽铁路专用线的业务渠道,做大做强铁路物流产业。二是扩大服务渠道。在现有的专用线基础上建设发展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等。
指导专用线企业建立各种服务站点,为工、农产业企业和各类大小集散批发市场服务,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三是注重全面建设。现代物流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库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
动铁路运输尤其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因此铁路专用线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与技能学习。同时,下大力搞好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我市铁路物流现代化。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按照政协2013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从7月至8月对我县交通运输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交通运输局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县级相关部门、部份乡镇,通过听、看、问、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客观、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共召开座谈会16次,参会人员129人次,发出问卷调查129份,收回129份;个别谈话或交换意见107人;走访服务企业和服务对象9户,征求了市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基本了解了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体认为: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措施有力、扎实有效,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敢于创新、成绩一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2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班子建设坚强有力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一班人。县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把团结、务实、创新、廉洁作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呈现在:一是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严格执行中心组和机关学习制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保持和发扬交通系统团结拼搏、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在人事安排、资金划拨等重大事项上,坚持做到
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成了工作合力,增强了班子战斗力。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落实。
交通运输局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工作同安排、同开展、同检查、同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明确、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人人有责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具体,针对交通运输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查找廉政风险点409个,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433条,建立完善交通各领域防范
机制10个,各类制度55个。完善的制定、具体的措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做到了明纪律、讲纪律、守纪律。
(二)项目工作扎实有效
2012年以来,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大发展战略和四个领先、一个赶超的目标要求,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交通运输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全域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我县被列入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县的历史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全面加强项目建设。2012年至今,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396万元,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2851万元。
一是全力配合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配合完成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在我县境内的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开工。目前,岷江航电犍为梯级已报国家发改委进行项目核准;成贵铁路正在进行环评、勘界、拆迁、组卷、报征等前期工作;仁沐马高速公路可研已通过,初设线路方案已基本完成,犍为岷江特大桥选址已审定,今年将开工建设井研段;力争开发建设犍为岷江特2桥。同时,配合完成了国道213线沙咀至岷江大桥段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
二是强力推进县重点项目。2012年以来,投资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已完成投资总额的93%,国庆节将完工通车;投资亿元的清溪至大马旅游干线公里自今年3月28日开工以来,进展较为顺利,正在进行路基、涵洞施工,已完成了投资总额的%;估算投资6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区过境段及岷江二桥12公里除环评、土地预审、地质评估综批以外,其他 批复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测量人员已进场测量;估算投资3826万元的南岸沱马边河大桥及乐宜高速犍为南连接线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公开招标阶段;估算投资亿元的国道213线清溪过境
段公里线路已确定,工程可行性报告已完成并报县发改局立项,设计单位正在同步进行设计;估算投资8000万元,整体搬迁犍为汽车站和北门车站,新建犍为客运中心汽车站正在进行项目选址和建站股份协商。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3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升级32公里,其中南阳集镇至荣县界段公里、罗纪路公里、犍宜路新民至宜宾段公里、龙孝路公里,开工建设并可在年内通车公里,其中石西路公里、岷舞路公里、罗南路公里,且年内将建成通车,完成村道公路硬化建设公里。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铁炭路公里力争年内完工,九黄路(泉水镇至沐川黄丹镇)公里准备开展项目工可、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包装县乡道路建设项目11个114公里,预计可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464万元。完成了全县和30个乡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
编制工作,确立近三年的发展任务和中期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契机,已向上争取到位资金4504万元。
2、探索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打造畅通交通。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一是新组建机械化养护中心。投资万元组建了一支专业从事县乡道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整治、水毁抢修和安保设施维修等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机械化队伍。目前,该中心共配有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技术工人41名,新增大中小型养护机械设备20台。今年又完成了沥青储油灌安装和动力电改造,基本能够满足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要求。二是创新公路日常养护方式。
利用民间资本、资源组建了2个养护公司,将国道213部分路段、自犍路、犍罗路等国县道养护劳务承包给养护公司,实行公司化养护,不仅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而且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公路养护规范化建
设。修订完善了《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国道19座、县道42座桥梁档案,并及时更新数据库。2012年,公路状况指数(MQI)国道达、县道达,优良路率国道%、县道%,管理规范化居全市前列。
(三)城乡客运创新出彩
一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公共交通、城乡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实施计划,并报省主管部门。二是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了县城至孝姑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以及县城至泉水、至岷东2条城乡公交线路改造前期工作。三是便民小客到农家发展迅速。在清溪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新开通镇村客运线路140条,投放颜色、标志、线路牌及安全、监控设施统一的便民小客车235辆,符合条件 的镇村客运通达率为100%。四是镇村便民公交探索起步。针对人口密集乡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2月,投放小型公交车7辆,开通县城至下渡乡文碧村、至玉津镇朱石滩社区2条镇村便民公交线路,形成了入户到点、灵活运行的农村公共交通新模式。
(四)运营监管严格规范
坚持把安全放在发展的首位,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行业运营监管,打造平安交通。一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管理手段。估算投资万元,对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车载终端设备升级为3G视频终端,建立交通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乡镇交管站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营运车辆的智能调度管理,为公众出行提供交通信息查询、订票、投诉、出租车电召等相关服务,为货运车辆提供货源信息查询服务。目前,改造前期相关工作已完成。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防安全责任事故。
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车船和重点环节实行严防、严查、严管,有效防范和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责任事故零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我县现有运行客运渡口18道(华龙航运有限责任公司经营12道、乡镇维护管理6道),有渡船22艘,1529座,年客运量达200万人次,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长期以来对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县客运渡船多年未发生交通事故,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稳定问题,主要是全县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客渡运从业人员也未参加保险,一旦发生意外,经营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将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的机制问题。农村便民小客车按照国家相关政
策要求,许可给有资质的企业经营管理,目前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溪模式,即全产权,车主全额投资,接受企业管理,按月缴纳管理费,全额享受燃油和保险补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一种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即企业每台车投资2万元,占51%的股份,车主投资近3万元占49%的股份,按月缴纳管理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燃油补助企业和车主各占50%。对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乡镇、群众、车主意见较大,群众没有切实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
(三)出境公路建设滞后。我县出境公路14条,只有5条完成了硬化改造,达到晴雨通车条件,占出境公路的%。尤其是罗城经敖家到五通金山,由于改造时建设标准低,运输量又大,道路破损严重,通行十分困难,干群意见很大,至今没有改造计划。
(四)对村道建设的指导与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份村
~ 26 ~
道未列入计划;二是补助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三是边远乡镇村道建设由于条件差、线路长、投资大,加之人口少,除政府补助外,村民集资额大,相比条件好的村,难度更大,按现有的补助政策和标准难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交通枢纽规划,切实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步伐。
交通要发展,规划须先行。虽然我县制定了《犍为县十二五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和《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但是从近几年我县交通建设发展情况看,由于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全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我县原有交通格局将有所改变,原有规划已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县境内交通枢纽还未完全形成,县城客运中心站迟迟未动工,县内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交通节点还没有全部打通、网络还不通畅,县内出境公路建设改造滞后。
~ 27 ~
建议:要科学完成我县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中期调整;加快岷江二桥和马边河大桥建设;加速推进犍为客运中心站建设;科学规划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连接公路,使之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对部份运营量特别大的公路提高改造建设的标准;尽快打通未改造的9条出境公路,使我县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二)进一步规范渡口管理,着力解决渡口乘客意外伤害投保问题。
经调查核实,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的沿续,县境内客运渡口长期以来成本高,票价低,利润低,一直都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二是客运渡口票价是由政府核定,企业不能自行调整。经核实,在核定票价成本项目中没有乘客意外伤害险的项目,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保险费。客运渡口不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 28 ~
根据《四川省渡口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三条的规定渡口码头的建设维护,渡船的更新改造及维护、船员补助、渡船保险费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乐山市航务管理局文件《关于要求客运船舶、餐饮娱乐趸船经营者强制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全市短途客运、旅游船、客渡船在2013年11月1日前必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经测算,我县渡船22艘、1529座,需保费万元,从业人员50人需交保费万元,合计万元。综上所述,建议:全县渡口必须投保相关保险,所需保险费参照农村小客车扶持办法,由县财政给予补助;物价部门在核定票价时将经营者承担部分列入经营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快渡改桥建设步伐。
(三)进一步加快城乡客运发展,全力打造惠民交通。
一是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便民小客到农家的发展。我县农村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清溪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
~ 29 ~
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两个公司(乐山长途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犍为县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单一推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调研中,广大车主意见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进一步发展。
虽经交通运输局反复协调,但两公司仍坚持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建议:严格执行犍府办发[2011]11号《关于加快城乡客运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清溪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统筹兼顾公司与实际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保证国家各项补贴政策的正确兑现,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惠民政策的好处。二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虽然我县城乡客运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县际以上客运车107辆,县内农村客运车237辆,公交车129辆,出租车75辆,旅游观光车8辆,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但是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个别
~ 30 ~
乡镇还没有县城直达班车,农村客运、公交车、出租车还有较大发展的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公交发展工作力度,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确保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和乡村客运发展任务。
(四)进一步加大村道建设力度,尽快形成城乡交通网络格局。
在全县347个村中,已通水泥路的村331个,还有16个村未通水泥路。据十二五规划,规划建设村道公里,截止目前已建成公里,加上在建23公里,共计公里,建成和在建村道公路里程占应建公路的62%,十二五村道建设还任重道远。建议:一是加大村道建设力度,确保十二五规划如期完成;二是调整规划,将部分因历史原因未纳入规划的村道列入规划,实现村道建设补助全覆盖;三是研究制定支持边远山区村道建设倾斜政策,减轻这些区域群众的筹资压力。
~ 31 ~
~ 32 ~
第五篇:交通运输调研报告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
引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日渐发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
一、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是企业连接铁路的桥梁和枢纽。如何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健康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市当前经济建设思考的重大课题。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就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扩大企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娄邵铁路正式通车,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专用线邵阳石油站铁路专用线。后历经50多年发展建设,全市共建成了20余条铁路专用线(含专用铁路)。20**年后因企业改制,个别专用线合并或停用,现我市共有合法审批手续的铁路专用线19条,其中在我市双清区16条,邵东县2条,大祥区1条。目前在双清区经营这16条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单位)有19家,总占地面积约2376余亩;铁路轨道31条,总长度17.13公里,有效长度8.27公里,占地面积在300亩左右;拥有大小货场48个,仓库面积27.27万平方米,职工4202余名,装卸人员约800人。铁路专用线距离车站最远的为三七五专用线,距离为7.97公路;最近的是六三三专用线,距离为605米。轨道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是中央储备粮邵阳直属库专用线(共用),其轨道数为2条,有效长度为1.13公里,专用线末端距离车站3.47公里。
二、经营现状
我市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资料的运输重任,对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路专用线经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送出的货物有非矿、矿建、金
矿、粮食、化肥、鲜活、食品、纺织品、纸浆、木材、工业机械、农副产品、文教器材、日用百货等十余个品种近百种产品;运进的货物有成品油、润滑油、沥青、钢材、矿建、水泥、木材、棉花、化工、工机、文教、非食用植物油、粮食、食品、皮棉、鲜活、饮食品、纸及纸制品等二十余个品种上百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95%以上尿素、钾肥、成品油、润滑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和60%以上的饲料、钢材、棉花、纸浆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我市大型企业湘窖酒业的酒精原料、酿酒的粮食等全部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据统计,20**年市区货物运输总量经估算大约为1500万吨,铁路专用线运输总量近140万吨,铁路货物运输仅占比重只有约10%,铁路运输总营业额7000余万元,税收近230万元,铁路运输业在我市运输业乃至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存在问题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远比铁路发展快。受公路运输的冲击,我市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市场逐渐缩小,铁路专用线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也日渐突显。
(一)企业缺乏集聚力。各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配套差;装卸独家经营,手段落后;与外界连接的公路建设滞后,大部分属于乡村道路,路面质量差,且断头路多;环卫设施及消防设施不足;站场建设发展缓慢,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集聚运输业务的能力低,与其它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运输业务办理程序繁杂、中间环节多、中转时间长;运输发展特色不明显,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产业缺乏拉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是全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一大批企业因产业的发展带动着邵阳工业的发展,拉动了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繁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企业本身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产品,结
构性矛盾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源材料运不进来,加之落后的区位条件,糟糕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市工业经济日益边缘化。铁路专用线运输寄生于产业,企业停产难以为继,形成铁路专用线面临冷落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
(三)规划缺乏制约力。铁路专用线运输在规划与管理上投入精力少,具体运输业务规划不细,科学性不强,没有把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产业规划、运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专用线企业间、铁路部门间、其他运输行业间在运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趋同、相互打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输业发展的整体效应。一些铁路专用线经营户规划约束力弱,经营随意性大,为争取货源,不计成本降低价格。铁路部门俗称铁老大,办理运输手续繁杂,费用高,服务难到位,货物停靠存在随意性;专用线维护独家经营,成本高,专用线企业负担重。(四)政策缺乏推动力。
一些制约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应的政策规定没有适时完善,有些已经出台的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当前有三大问题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一是专用线属性不同制约了政策的统一规划。18户经营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属性不同,有属国有(或国有控股),有属集体所有,还有民营的,无法出台合理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帮扶。二是体制问题捆住企业手脚。国有性质的专用线企业吃大锅钣的思想严重,难以拿出有效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无法自主灵活应对市场,致使运输业务日益萧条。三是经营理念落后制约了铁路物流的发展。各铁路专用线企业座吃山空的思想严重,一些专用线企
业从事单一的运输业务,不能积极主动地开拓新市场,运输业务无法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利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我市城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年运输量一般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仅占市区物流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十几,但铁路专用线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而且影响到我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来说,拆除城区铁路专用线利远小于弊。
(一)拆除赔偿成本高。城区铁路专用线轨道总长度为17.13公里,仅以每公里赔偿金额3000万元计算,光铁路专用线线路的赔偿费用就超过5亿元,加之货场、仓库等各类设施的赔偿和职工安置等各类费用,总赔偿金额将达12亿元左右,这对我市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与企业进行谈判也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届时将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大。我市铁路专用线承担了如宝兴科肥、海纳化工、东信棉业、华力棉纺、立得皮革等一大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任务。如宝兴科肥每年通过铁路专用线向外地发送销酸氨、碳酸氨等产品3万吨左右,占到了全厂生产总量的30%,到20XX年宝兴科肥二期投产后年生产量将达到30万吨,铁路发送量将达到20余万吨,占到其生产总量的70%。同时,铁路专用线还承担了我市农资化肥和成品油的运输重任,每年要通过铁路运进尿素、钾肥等各类农资化肥16万吨左右,占全市农资化肥总量的85%;中石化、中石油两公司每年通过铁路运进成品油近60万吨,关系到全市九县三区所有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正常运转。
(三)不利于我市两型社会的建设。我市是个典型的内陆类城市,即没有便利通畅的水运、也没有快捷高效的航空,如果不发展铁路运输,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高价格、高污染的公路运输了,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
要求及不协调。因此,保留铁路专用线,重新整合铁路专用线企业经营资源,是促进我市物流多元化,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短期内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我市铁路专用线集中在市区东北方向,这一区域也是我市的老化工区,不同程度制约着城市向东北沿河区域发展。如果要在这一区域进行商住开发,就必须把整个老化工区进行搬迁,而这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单独拆除铁路专用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向东北沿河发展的目标。拆除铁路专用线必须与搬迁我市老化工区同步进行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
五、对策与建议
我市的铁路专用线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做好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紧紧把握经济强市这一机遇,把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程作为实现物流多元化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化带动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正规化,实现各企业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市铁路专用线发展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以牢记三高意识为基本点,全面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步伐
1.高要求搞好铁路专用线规划。要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宁可多花一点精力把规划做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科学规划设计。一是要抓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货物资源。建立两至三家现代大型物流城,分产品类别分区装卸存放,统一调度,整体规划。二是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搞好详规,用详规指导各项具体建设。要突出特字。
产业上要富有特色,双清区、新邵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精细化工等特色工业,大祥区、隆回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富
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运输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降低运输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要强化运输规划监督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运输规划的行为。
2.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整合。对那些地理位置好,但维护保养不善、基础设施侵蚀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要按照遵循自愿、立足市场的原则,合理引导专用线产权人与其他专用线走合并联营的路子,建立新的专用线企业或合作联营公司,充分发挥专用线利用效能。对深入城市腹地、利用价值不大或地理位置偏僻、业务逐渐萎缩,又影响城市综合效能的专用线,可采取政府收购,重新开发的思路拆除铁路专用线,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对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经营业绩突出,有利于发展综合物流的专用线,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与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建设步伐,打造多功能物流城。
3.高质量搞好铁路专用线管理。铁路专用线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根据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需要,赋予铁路专线办在规划、经营和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必要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得着的问题。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铁路专用线综合管理执法队伍,从矛盾最突出的方面整治,认真处理好繁荣和站容的关系。搞好站场服务,体现人性化,为业务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依法行政,搞好铁路专用线社会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同时,从源头上管起,规范专用线企业经营范围,实行铁路运价的透明统一,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确保铁路专用线运输安全、健康发展。
(二)以推动产业建设为支撑点,增强铁路专用线发展动力
产业是运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铁路专用线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牢固树立运输靠产业壮大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把产业建设作为推进运输繁荣,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一是发展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一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是振兴邵阳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装备制造业具备重载荷、大运量的特点,对铁路专用线物流运输依赖大,更能发挥铁路物流的作用
二是发展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全市占有较大的市场,如大米加工,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0家,年加工稻谷150万吨左右,年产出大米在100万吨左右,除自销一部分外,大量销往广东等沿海省市。另外,每年还需从东北等外省运进约50万吨玉米、大豆、面粉等。三是发展能源电力和矿产业。能源、电力是我市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以煤为例,我市宝庆煤电公司一期工程年耗煤量在满负荷条件下达300多万吨,一般情况下年耗煤量200多万吨,且年供煤量三分之二由外省、市购进,也就是说每年需购进燃煤100-200多万吨。二期建成后,年耗煤量将达到500-700万吨,这无疑将大大促进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三)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着眼点,提升铁路专用线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统筹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铁路运输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业务商、其他运输行业和资源分配的关系,合理布局,努力打造全市优质运输服务企业。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等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服务,帮助专用线企业寻找出路,鼓励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区企业对接联营,拓宽铁路专用线的业务渠道,做大做强铁路物流产业。二是扩大服务渠道。在现有的专用线基础上建设发展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
务,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等。
指导专用线企业建立各种服务站点,为工、农产业企业和各类大小集散批发市场服务,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三是注重全面建设。现代物流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库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动铁路运输尤其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因此铁路专用线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与技能学习。同时,下大力搞好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我市铁路物流现代化。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
二、根据《政协章程》规定,按照政协2013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从7月至8月对我县交通运输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交通运输局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县级相关部门、部份乡镇,通过听、看、问、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客观、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共召开座谈会16次,参会人员129人次,发出问卷调查129份,收回129份;个别谈话或交换意见107人;走访服务企业和服务对象9户,征求了市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基本了解了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体认为、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措施有力、扎实有效,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敢于创新、成绩一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2012年以来的主要工作(一)班子建设坚强有力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一班人。县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把团结、务实、创新、廉洁作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干
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呈现在、一是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严格执行中心组和机关学习制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保持和发扬交通系统团结拼搏、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在人事安排、资金划拨等重大事项上,坚持做到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成了工作合力,增强了班子战斗力。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落实。
交通运输局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工作同安排、同开展、同检查、同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明确、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人人有责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具体,针对交通运输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查找廉政风险点409个,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433条,建立完善交通各领域防范机制10个,各类制度55个。完善的制定、具体的措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做到了明纪律、讲纪律、守纪律。(二)项目工作扎实有效
2012年以来,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大发展战略和四个领先、一个赶超的目标要求,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交通运输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全域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我县被列入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县的历史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全面加强项目建设。2012年至今,交通建
设累计完成投资25396万元,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2851万元。
一是全力配合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配合完成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在我县境内的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开工。目前,岷江航电犍为梯级已报国家发改委进行项目核准;成贵铁路正在进行环评、勘界、拆迁、组卷、报征等前期工作;仁沐马高速公路可研已通过,初设线路方案已基本完成,犍为岷江特大桥选址已审定,今年将开工建设井研段;力争开发建设犍为岷江特2桥。同时,配合完成了国道213线沙咀至岷江大桥段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
二是强力推进县重点项目。2012年以来,投资1.79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5.8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已完成投资总额的93%,国庆节将完工通车;投资1.6亿元的清溪至大马旅游干线9.7公里自今年3月28日开工以来,进展较为顺利,正在进行路基、涵洞施工,已完成了投资总额的11.5%;估算投资6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区过境段及岷江二桥12公里除环评、土地预审、地质评估综批以外,其他 批复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测量人员已进场测量;估算投资3826万元的南岸沱马边河大桥及乐宜高速犍为南连接线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公开招标阶段;估算投资1.86亿元的国道213线清溪过境段5.8公里线路已确定,工程可行性报告已完成并报县发改局立项,设计单位正在同步进行设计;估算投资8000万元,整体搬迁犍为汽车站和北门车站,新建犍为客运中心汽车站正在进行项目选址和建站股份协商。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3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升级32公里,其中南阳集镇至荣县界段2.5公里、罗纪路15.4公里、犍宜路新民至宜宾段5.3公里、龙孝路8.8公里,开工建设并可在年内通车18.9公里,其中石西路6.2公里、岷舞路5.5公里、罗南路7.2公里,且年内将建成通车,完成村道公路硬化建设312.6公里。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铁炭
路3.5公里力争年内完工,九黄路(泉水镇至沐川黄丹镇)12.2公里准备开展项目工可、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包装县乡道路建设项目11个114公里,预计可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464万元。完成了全县和30个乡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立近三年的发展任务和中期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契机,已向上争取到位资金4504万元。
2、探索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打造畅通交通。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一是新组建机械化养护中心。投资316.6万元组建了一支专业从事县乡道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整治、水毁抢修和安保设施维修等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机械化队伍。目前,该中心共配有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技术工人41名,新增大中小型养护机械设备20台。今年又完成了沥青储油灌安装和动力电改造,基本能够满足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要求。二是创新公路日常养护方式。
利用民间资本、资源组建了2个养护公司,将国道213部分路段、自犍路、犍罗路等国县道养护劳务承包给养护公司,实行公司化养护,不仅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而且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公路养护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了《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国道19座、县道42座桥梁档案,并及时更新数据库。2012年,公路状况指数(MQI)国道达95.9、县道达87.6,优良路率国道87.8%、县道72.5%,管理规范化居全市前列。
(三)城乡客运创新出彩
一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公共交通、城乡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实施计划,并报省主管部门。二是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了县城至孝姑城
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以及县城至泉水、至岷东2条城乡公交线路改造前期工作。三是便民小客到农家发展迅速。在清溪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新开通镇村客运线路140条,投放颜色、标志、线路牌及安全、监控设施统一的便民小客车235辆,符合条件的镇村客运通达率为100%。四是镇村便民公交探索起步。针对人口密集乡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2月,投放小型公交车7辆,开通县城至下渡乡文碧村、至玉津镇朱石滩社区2条镇村便民公交线路,形成了入户到点、灵活运行的农村公共交通新模式。(四)运营监管严格规范
坚持把安全放在发展的首位,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行业运营监管,打造平安交通。一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管理手段。估算投资921.8万元,对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车载终端设备升级为3G视频终端,建立交通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乡镇交管站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营运车辆的智能调度管理,为公众出行提供交通信息查询、订票、投诉、出租车电召等相关服务,为货运车辆提供货源信息查询服务。目前,改造前期相关工作已完成。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防安全责任事故。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车船和重点环节实行严防、严查、严管,有效防范和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责任事故零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我县现有运行客运渡口18道(华龙航运有限责任公司经营12道、乡镇维护管理6道),有渡船22艘,1529座,年客运量达200万人次,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长期以来对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县客运渡船多年未发生交通事故,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稳定问题,主要是全县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
险,客渡运从业人员也未参加保险,一旦发生意外,经营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将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二)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的机制问题。农村便民小客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许可给有资质的企业经营管理,目前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溪模式,即全产权,车主全额投资,接受企业管理,按月缴纳管理费,全额享受燃油和保险补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一种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即企业每台车投资2万元,占51%的股份,车主投资近3万元占49%的股份,按月缴纳管理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燃油补助企业和车主各占50%。对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乡镇、群众、车主意见较大,群众没有切实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
(三)出境公路建设滞后。我县出境公路14条,只有5条完成了硬化改造,达到晴雨通车条件,占出境公路的35.7%。尤其是罗城经敖家到五通金山,由于改造时建设标准低,运输量又大,道路破损严重,通行十分困难,干群意见很大,至今没有改造计划。
(四)对村道建设的指导与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份村道未列入计划;二是补助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三是边远乡镇村道建设由于条件差、线路长、投资大,加之人口少,除政府补助外,村民集资额大,相比条件好的村,难度更大,按现有的补助政策和标准难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交通枢纽规划,切实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步伐。
交通要发展,规划须先行。虽然我县制定了《犍为县十二五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和《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但是从近几年我县交通建设发展情况看,由于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全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我县原有交通格局
将有所改变,原有规划已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县境内交通枢纽还未完全形成,县城客运中心站迟迟未动工,县内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交通节点还没有全部打通、网络还不通畅,县内出境公路建设改造滞后。建议、要科学完成我县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中期调整;加快岷江二桥和马边河大桥建设;加速推进犍为客运中心站建设;科学规划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连接公路,使之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对部份运营量特别大的公路提高改造建设的标准;尽快打通未改造的9条出境公路,使我县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二)进一步规范渡口管理,着力解决渡口乘客意外伤害投保问题。
经调查核实,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的沿续,县境内客运渡口长期以来成本高,票价低,利润低,一直都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二是客运渡口票价是由政府核定,企业不能自行调整。经核实,在核定票价成本项目中没有乘客意外伤害险的项目,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保险费。客运渡口不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根据《四川省渡口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三条的规定渡口码头的建设维护,渡船的更新改造及维护、船员补助、渡船保险费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乐山市航务管理局文件《关于要求客运船舶、餐饮娱乐趸船经营者强制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全市短途客运、旅游船、客渡船在2013年11月1日前必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经测算,我县渡船22艘、1529座,需保费39.75万元,从业人员50人需交保费4.5万元,合计44.25万元。综上所述,建议、全县渡口必须投保相关保险,所需保险费参照农村小客车扶持办法,由县财政给予补助;物价部门在核定票价时将经营者承担部分列入经营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快渡改桥建设步伐。
(三)进一步加快城乡客运发展,全力打造惠民交通。
一是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便民小客到农家的发展。我县农村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清溪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两个公司(乐山长途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犍为县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单一推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调研中,广大车主意见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进一步发展。
虽经交通运输局反复协调,但两公司仍坚持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建议、严格执行犍府办发[2011]11号《关于加快城乡客运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清溪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统筹兼顾公司与实际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保证国家各项补贴政策的正确兑现,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惠民政策的好处。二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虽然我县城乡客运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县际以上客运车107辆,县内农村客运车237辆,公交车129辆,出租车75辆,旅游观光车8辆,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但是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个别乡镇还没有县城直达班车,农村客运、公交车、出租车还有较大发展的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公交发展工作力度,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确保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和乡村客运发展任务。
(四)进一步加大村道建设力度,尽快形成城乡交通网络格局。
在全县347个村中,已通水泥路的村331个,还有16个村未通水泥路。据十二五规划,规划建设村道781.6公里,截止目前已建成461.3公里,加上在建23公里,共计484.3公里,建成和在建村道公路里程占应建公路的62%,十二五村道建设还任重道远。建议、一是加大村道建设力度,确保十二五规划如期完成;二是调整规划,将部分因历史原因未纳入规划的村道列入规划,实现村道建设补助全覆盖;三是研究制
定支持边远山区村道建设倾斜政策,减轻这些区域群众的筹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