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情况汇报(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7:5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情况汇报》。

第一篇: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情况汇报

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

情况汇报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2009年8月10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伴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江苏交通事业发展迅猛,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产业迅速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总体上解决了交通供给短缺的问题,交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及交通运输部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做好“三个服务”以及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要求,江苏交通发展“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是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发展导致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紧,以及工作中重建设轻服务、重线路轻站场等。

推动江苏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既要解决已暴露的具体问题,更要谋划长远。我们认为,评判江苏交通是不是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最根本的有三条:第一,是不是紧紧围绕运输这个根本目的,推进公共运输服务向更优质、更均等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有没有落到实处。第二,各种运输方式是不是在适当的空间内充分发展,进而彼此紧

第二篇:江苏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江苏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为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交通部门来说,如何紧紧抓住这次重大机遇,真正实现交通的长远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

在江苏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领先、交通需求持续旺盛,但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脆弱的东部省份,要紧紧抓住这次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契机,推动江苏交通更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之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江苏“两个率先”为导向,以一体化与衔接优化为主线,着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整体把握好全省公、铁、水、空的发展节奏,着力进行结构调整,补长短板。二是突出客运枢纽建设。我们将依托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和宁杭城际铁路建设,加强协调、整合,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站场规划建设,建成一批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功能健全、转换便捷、衔接流畅的综合客运枢纽。三是强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快与浙江、安徽、山东的对接,协调同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省际间运输一体化建设,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运输业发展。四是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大原则,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运输发展,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第三篇: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

2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强化京、津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快速交通走廊。加强北京主要出海通道的建设。加强北京市域范围内的货运通道建设。

(3)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加速发展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优先确保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需要,调整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改善换乘环境,提高换乘效率。给予公交车辆充分的道路优先

行驶权,深化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公交运营服务特许经营制度。

(4)加强枢纽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改善城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接驳换乘条件,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运营、组织、票制一体化。

(5)以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和手段对小汽车交通的使用实施引导与调节。采取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在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大对小汽车交通的管理力度。提倡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积极发展驻车换乘。改革出租汽车运营管理体制,降低出租车空驶率。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6)道路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中心城向中心城以外的地区转移,促进和引导新城的发展。中心城道路建设的重点由快速路、主干路逐步向次干路、支路转移,提高道路网整体能力和应变能力。道路建设要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交通设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障交通弱势群体应有的交通权利。旧城道路建设要服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

(7)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全民现代交通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向所有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动态交通信息,提高交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出行的盲目性。

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大型的、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和国内枢纽双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机场。继续按计划完成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根据城市及区域发展的需要,结合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快京津冀北地区的协调,在区域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上,选址建设首都第二机场。场址建议选择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或南部。同时配合选址工作的进展,适时开展与新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准备工作。

应与津冀进行沟通与协调,共同对选址方案规划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和预留。

铁路枢纽

北京铁路枢纽现有京山、京

九、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秦、大秦线10条干线,在既有铁路基础上,规划京沪、京广、京哈客运专线,积极推进京津区域快速铁路的建设。

客运系统按“四主两辅”总体布局,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为主要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丰台站为辅助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预留发展条件。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北京北站与广安门站间以地下直径线连接。

调整铁路货场布局,逐步将大型铁路货场迁出五环路以外。

区域快速铁路

规划和建设作为区域内部高服务水平公共客运交通设施的区域快速铁路交通,加强区域内城市职能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设施之间的联系。规划以北京为中

心,以京津为主轴,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区域快速铁路网构架,覆盖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

公路系统

北京市公路网络由国道(主干线)、市道、县道和乡道组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接点在五环路上。规划全市公路网总里程约为22000公里,公路网密度约为1.3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由国、市道系统组成的干线公路网总长度约为3000公里。

(1)国道系统是国家公路网和战略性快速通道系统的组成部分,由3条国道主干线和8条国道组成。

国道主干线有八达岭高速公路、六环路、京沈高速公路(以上三条高速公路共同组成国道主干线丹拉线G025)、京津塘高速公路(G020)和京石高速公路(G030),规划标准均为高速公路。国道有京承高速公路(G101)、京哈高速公路(G102)、京济公路(G104、G105)、京开高速公路(G106)、京原公路(G108)、京大公路(G109)、京包公路(G110)和京丰公路(G111),其中京承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济公路、京开高速公路、京包公路规划为高速公路,京原公路、京大公路、京丰公路规划为一级公路。

(2)市道系统是中心城与新城之间,以及北京与邻近省市之间的主要通道,由1条环线(即五环路)、16条放射线和20条联络线组成。

市道放射线由京承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京平高速公路、京津第二通道4条高速公路和12条一级公路组成。

市道联络线由机场第二通道、机场北线、李天路3条高速公路和17条一级公路组成。

(3)县道和乡道系统是联系新城与重点镇、一般镇之间的地方性道路。原则上县道系统采用二级和二级以上技术标准,乡道系统采用三级或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公路主枢纽系统

(1)公路客运主枢纽。依托公路客运主枢纽系统,积极发展跨省市与铁路、航空相接驳的公路长途旅客运输。北京的公路客运主枢纽体系由9个客运枢纽场站所组成。

(2)公路货运主枢纽。发展专业化、集约化货物运输,依托口岸、航空港、公路及铁路集装箱场站设施以及公路货运主枢纽,构筑北京的物流基地。北京的公路货运主枢纽体系由6个一级枢纽和5个二级主枢纽构成。

公共交通系统

在2020年前初步建成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1)轨道交通系统。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将覆盖中心城范围,并连接外围的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等新城。

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条(中心城线路15条,市郊线路4条),运营线路总里程约570公里。规划并预留轨道交通车辆段30处、停车场20处、大修厂3处。

(2)地面公交客运系统。按快线、普线、支线三级系统进一步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根据客运枢纽和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动态调整优化全市公交线网布局。在中心城和新城之间建设快速公交走廊,近期内轨道交通建设困难较大的,在走廊上安排大容量地面快速公交线路。

(3)公交场站。按照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到发站四个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中心城规划保养场10座,中心站44处。继续改善首末站和到发站的条件。公交场站设施应与城市的开发和改造同步建设。

(4)公共交通枢纽与换乘。结合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在客流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交通枢纽,中心城规划33处,每个重点新城规划2~3处,其它新城规划1~2处。改善大型道路交叉口、立交桥等处的公交换乘条件,缩小换乘距离。

(5)控制出租汽车总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变运营管理模式,逐步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在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各类交通枢纽等人流集聚的地区,设置出租汽车候客区。城市道路系统

(1)中心城道路系统仍保持方格网与环路、放射线相结合的布局,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其中,快速路系统由3条环路、17条放射线及2条环路联络线组成。中心城规划道路总长度约为4760公里,其中干道网总长度为2610公里;支路比例约为45.2%。道路网密度为4.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16.4%。

中心城道路红线规划宽度(不含旧城):快速路60~80米,主干路40~80米,次干路30~45米,支路20~30米。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要为合理组织行人交通、公共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以及公交乘降等创造条件;要为轨道交通、过街设施等预留合适的空间;应尽量保留道路中间及两旁树木,改善城市景观。

快速路与道路网中重要道路相交时采用立体交叉,其它路口一般采用平面交叉。

在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次干路、支路和南北向交通主干线的建设。

(2)结合城市结构调整和新城发展,加快外围新城干线道路网络建设,增加东部、北部道路网密度,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为骨架、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

建立新城与中心城紧密衔接的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新城规划快速路系统。规划新城道路网密度为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大于20%。

(3)保持旧城路网的棋盘式格局和街巷胡同肌理、空间尺度,调整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道路功能、性质和横断面布置,在严格保护旧城内胡同尺度的前提下,实施建设与改造。停车系统

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分区域采用不同的供给标准和收费标准。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根据可能提供的停车位,对机动车拥有和使用实行适度控制。在道路资源总体不足的状况下,严格控制路上停车。促进既有停车设施的充分利用。除严格按规定配建停车位之外,中心城规划布置公用停车场200处左右。

为方便换乘、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积极发展驻车换乘(P+R)系统,中心城规划驻车换乘停车场50处左右。在轨道交通及地面公交车站,根据需要就近设置自行车停车处。在停车收费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仍是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及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规划、建设和政策法规制定中,为行人过街和自行车交通提供方便。应保证步道的有效宽度,中心城内行人过街设施以平面形式为主,立体方式为辅。改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环境。在次干路及以上等级的道路上实现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物理隔离,保障自行车交通安全和通畅。

编制城市步行交通规划、自行车交通规划,并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管理系统

强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注重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路权分配。提高全民现代化交通意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舒适和文明,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

(1)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管理。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工程设施,加强基层驻地、分指挥中心以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在旧城和中心城中心地区实施强有力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引导小汽车交通的合理使用,鼓励市民使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削减城市道路交通及环境负荷。

(2)加强交通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制定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建设与交通安全社会宣传力度。

(3)加强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交通环境,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噪声和震动的防治工作,发展高效、清洁的交通工具。针对机动车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

(4)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构筑包括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交通诱导、紧急救援管理、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等子系统在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应急交通

提高交通设施自身的抗灾能力和可靠性,结合城市减灾的相关要求,建立应急交通组织机制,制定应急状态下的交通组织方案,整体提高北京城市交通系统的应急能力。

充分考虑特殊交通运输的需要,完善交通体系,保障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第四篇:构建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构建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肖志恒 宋海 2011年7月21日南方日报

2010年,国家高规格地召开了全国人才和教育工作会议,也相继颁发了规划纲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职业技术教育《决定》和《纲要》,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人才、珠江三角洲地区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动摇的重大政策。我们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2010年,国家高规格地召开了全国人才和教育工作会议,也相继颁发了规划纲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职业技术教育《决定》和《纲要》,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人才、珠江三角洲地区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动摇的重大政策。我们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我省“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首先,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推进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导致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反过来又限制了产业的升级转型。因此,产业要转型,首先工人要升级,人才要优先发展。最近,汪洋书记访问德国慕尼黑手工业技师学院时指出,“广东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提升传统产业,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强大支撑,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世界银行在《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政策报告》中指出:“技能已经取代其他因素,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优势的基础性因素”。到2010年底,我省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约为24%,低于上海(约35%)、浙江(约27%)2007年的水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不到16%,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因此,我省要加快转型升级,就必须从建立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做起,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快培养现代产业体系所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次,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加快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仅是培养人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人获得幸福的能力。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使劳动者获得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提升自我幸福指数,同时,也能利用自

身的技能为社会生产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产品,为全社会带来幸福感。因此,无论是加快转型升级,还是建设幸福广东,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都至关重要。

二、实行“五个统一”政策,加快推进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尽管我省已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大省,但还不是职业技术教育强省。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仍然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落后、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分散、校企合作尚未建立长效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其中,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化资源,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汪洋书记说过“体制机制创新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推动发展的方法”。当前,广东要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省创新举措,提出了实行“五个统一”政策。发展规划、招生平台、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最基础、最关键的五个要素。实行“五个统一”政策,就是要在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发展壮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上,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招生平台、统一经费投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其实质就是充分整合优化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扫除制约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发挥不同部门的优势,形成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合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一是统一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决定》和《纲要》提出,必须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也就是说,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要科学地、系统地、大规模地、可持续地为现代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如果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整体的设计,放任自流,那么就难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因此,统一发展规划,就是始终紧扣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大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目标不放,从理论上完善、在实践中探索,一边实践,一边完善。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朝着共同发展目标努力奋进。

二是统一招生平台,着力筑牢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规模基础。保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是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础。统一招生政策,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院校在建设、招生、经费、编制等方面步调一致、标准统一,有利于保证招生规模的稳定发展。通过统一招生平台,采取统一招生办法、招生计划、网上统一录取等办法,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共享毕业生信息资源,使原有的招生平台更加完善、招生网络更加健全、招生秩序更加规

范,为不断壮大我省职业技术教育规模,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是统一经费投入,着力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稳定投入机制。职业技术教育由于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更强调实训实操,相比其他教育更需要大的投入,必须建立统一、稳定的投入机制。《决定》和《纲要》明确要求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首先强调了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拨款机制,继续实施以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预算管理制度,首次提出国家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参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标准设定生均基准定额,地方教育附加优先用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技工教育,同时也明确了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的办法。统一经费投入,极大地保障了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发展,使它们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上,大大加快了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进程。

四是统一资源配置,着力提升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要求高效地、合理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率。统一资源配置,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整合有限的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资源。我省将通过逐步建立统一的师生信息库、教学数据库、职业培训信息平台、就业服务网络等,统一办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时,还计划从2010年到2020年,着力实施六项工程,即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示范性院校建设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工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从而为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

五是统一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企业,着力培养适应我省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我省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通过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我省紧缺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大力发展技师学院,着力培养技师、高级技师。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服务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考核、使用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三、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把“五个统一”政策落到实处

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事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幸福广东建设大局,是关系广东发展全局的战略大计,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全省职业

技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明确落实“五个统一”政策的责任主体。健全完善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联席会议议事和决策制度,落实由省直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实施“五个统一”政策的主体责任。省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经信、财政、国土、建设、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职责,统一执行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决定。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抓紧实施“五个统一”政策。

二是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以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统揽,将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部署转化为行动,将“五个统一”政策落到实处。要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加强研究,制定措施,早出成效。

三是要动员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环境。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关心、参与和支持。要强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积极推进参与教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师资培训、共建基地、在职培训、捐赠助学等企校合作;增强吸引力增强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生动局面。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解读、研讨、访谈和报道,广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在广东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职业技术教育、关注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局面,推动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第五篇:构建现代税务稽查体系

构建现代税务稽查体系 促进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各行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建立以及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征管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只有从更新思想观念、革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加快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形态的税务稽查体系,才能切实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和遏制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促进税收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新贡献。

一、树立稽查工作新理念,实现稽查工作新作为 当前,经济技术的发展对税务稽查方式、稽查方法提出了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更高要求,对稽查手段的实施提出了更高标准,对稽查的刚性作用提出了更高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更新稽查工作理念,实现稽查工作新作为。

一是树立铁拳稽查的理念,真正实现向打击型稽查的转变。现行的稽查体制、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使税务稽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管得多、查得广、力度小、风险大的特点。目前,稽查工作不仅包含举报案件和上级交办、转办的重大案件查办,还承担行业性专项检查、注销清理检查等工作,在不确定具体的检查对象或无明确的检查线索的前提下,泛泛地开展检查,致使检查力量分散、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减小、检查效果打折。因此,应收缩稽查战线,集中稽查力量形成铁拳,重拳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纳税人违法成本,进而提升税务机关的公信力和纳税人满意度,促进纳税遵从,并将征管性检查还原,由征管部门负责。

二是树立依法稽查的理念,充分发挥稽查工作职能作用。要把依法稽查理念贯穿于稽查工作始终,严格依法履行稽查法定权限,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社会质询、经得起上级复查的铁案,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稽查工作的打击震慑和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以查促改、以查促廉、以查促查的职能作用。

三是树立专业化稽查的理念,不断提高稽查执法水平。多年的实践证明,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是科学化的保障。只有专业化才能发挥特长、发挥优势,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因此,要通过体制、机制、工作方式方法、管理手段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实现稽查队伍、稽查管理、稽查手段和稽查技能的专业化。

四是树立信息化稽查的理念,提高稽查工作信息化水平。对税务稽查工作而言,稽查人员掌握的信息越多,在工作中就会越主动,就会在与纳税人的征纳博弈中占得先机。因此,要善于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对互联网、国税、土地、房产、统计等提供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施深度检查。

五是树立服务型稽查的理念,实现稽查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坚持执法为民,寓服务于稽查执法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另一方面,要坚决服务服从于税收中心工作,找准为经济税收大局服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二、进一步强化一级稽查的系统管理

为提高稽查执法权限,解决某些地区只有一个稽查局,不利于执法监督的问题,应与时俱进地改革稽查管理体制。

(一)总体思路。

取消市、县(区)级稽查机构,在省域范围内,根据纳税总户数、经济总量、行政区域面积、经济区规模和数量等实际情况,设置若干个稽查局,即临近的市、县(区)合并设置1个或多个稽查局。稽查局作为省局的直属机构,归省局直接管理。每个稽查局人员编制为300人或400人左右,级格为副厅级,内设机构为正处级。同时,在省级地税局设立稽查管理处,负责稽查系统的稽查管理和业务指导。

(二)主要目标。

在按经济区域实施一级稽查管理的体制下,稽查执法更加集中,稽查管理更加规范,稽查队伍更加专业,稽查手段更加先进,建立起专业化的稽查运行机制,并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稽查打击作用更强。通过适当上收稽查执法权,转变稽查工作重心,集中稽查精干力量,形成合力,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特别是重大案件的打击力度。同时,不断提高税务稽查在全社会,特别是在纳税人中的威信,使纳税人自觉提高纳税遵从度。

二是稽查工作更加高效。随着稽查机构的扁平化和系统管理的进一步强化,通过合理统筹和运用稽查人力资源,达到系统上下互动共进、政令通达、指挥有力、反应快捷、行动高效。

三是稽查执法更加规范。通过稽查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管理,提升稽查执法水平,真正做到在省域范围内执法标准统一、执法程序统一。

三、完善稽查工作运行机制,提高稽查现代化水平顺畅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确保稽查管理体制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应不断探索稽查现代化的新机制,对稽查工作组织结构、程序规范、制度保障等进行现代化改造。逐步建立起以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为实施标准,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为目标,以专项检查为突破口,以堵塞近年来重大案件查办中反映出的主要漏洞为重点,以上下联动的一体化、专业化稽查队伍为保障的系统稽查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稽查现代化水平。

(一)建立基于金税三期系统平台的稽查内控机制。按照稽查“四分离”原则,近年来,各级稽查机构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形成了较完善的内控机制,但内控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辽宁省地税系统金税三期上线运行以来的实践看,由于将全部稽查案件纳入系统运行和管理,逐步建立起以金税三期为依托,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机制,实现了稽查案件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全过程的公开、透明。由于实行“机器管人”、“机器管税”,有效减少了各种执法干扰,降低了管理风险和执法风险。同时,形成了全省稽查数据大集中的格局,搭建起统一的稽查信息管理平台。

(二)构建科学的税务稽查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明确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目标值水平的确定,要有一定的高度。二是建立目标管理考核项目的全程监控机制。通过制定完整的目标管理程序,编绘程序图,并严格按程序考核,使每个人了解目标的执行情况,各级领导能掌握指标完成进度,并通过定期公开的目标管理活动分析,使各项指标完成能得到较好地控制。三是建立检查考核体系和奖惩保证体系。要把目标责任制、考核制与奖惩制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办法,把责、权、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每个稽查人员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为完成各项指标共同努力。同时,要建立案件复查机制,对复查发现的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建立反应迅速的案件指挥机制。

对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查处,战机的把握常常是能否取得案件突破的关键。因此,要建立信息畅通、反应灵敏、指挥有力、上下联动的稽查案件指挥机制,做到案件发生及时报告、及时研究、及时查处,确保案件快查快结,办成铁案。省局要在省级稽查人才库人员的基础上组成若干个专家组,随时待命,为各稽查局的大要案件、疑难案件提供及时的政策、工作思路、稽查技巧的指导和支持。各稽查局要抽调稽查骨干组建重案组,由稽查局长直接领导。

(四)建立顺畅的稽查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一方面,建立稽查与征管协作的长效机制,以有效监管税源为目标,完善管与查衔接畅通、联动高效的协作方式,定期进行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重点抓住纳税秩序混乱、管理基础薄弱、涉税违法行为频发的领域、行业和环节,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合力整治,使区域、行业税收负担不断趋向公平合理。另一方面,围绕管好税源、保障收入的共同目标,建立稽查与征管涉税违法信息和指标双向反馈机制,征管部门归集有偷逃骗税嫌疑的信息和线索,提交稽查部门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稽查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突出问题,及时以征管质量评价意见和稽查建议等形式反馈征管部门进行重点管理,促进征管薄弱领域和行业走向规范。

(五)建立稽查信息共享机制。

一是提高上下级之间、征管与稽查部门之间的税收信息共享程度。要盘活散落在各征管单位、各业务部门的征管业务信息,通过加工、处理,形成清晰、准确的信息产品,为稽查工作服务。二是构建稽查通讯网络,创办稽查专业刊物,使各地的重点工作、先进经验得到及时报道、总结、推广。三是强化稽查案件结果的应用,通过举办案件评审会、交流会的形式,提高案件查办信息共享水平。四是强化与国税局、工商局等的信息交换,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六)建立与外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国地税联合检查制度、检查结果通报制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二是建立和深化国地税、公安、检察院等参加的双方或多方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加强与银行的合作。银行是重要的第三方证据来源,各级税务稽查部门应与银行建立有效的业务查询网络,使顺利核查企业的资金流向成为增强税务稽查威慑力的重要手段。四是与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建立电子网络联系,加强合作,打击做假账行为。

四、建立稽查工作保障体系,确保稽查工作质量效率

(一)加强稽查文化建设,为稽查工作提供思想保障。通过开辟稽查园地,介绍身边的人和事;通过组建先进人物宣讲队,以亲身事迹教育广大稽查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人生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增强稽查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树立典型,并优先提拔使用,营造人人争先、有为有位的良好氛围。

(二)建章立制,为稽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建议修订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稽查侦查权,丰富税务稽查的执法手段,增强税务稽查的执法刚性。对照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设定的工作环节和工作程序,制定和完善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各个环节的管理和实施办法,明确工作时限,细化操作流程,明晰工作责任。通过建立覆盖稽查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环环相扣的严密执法链条,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税收法律、法规。

(三)确保稳定的稽查经费来源,为稽查工作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一是将稽查经费全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二是稽查局按照不低于查补收入(税款、滞纳金、罚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办案补助资金,并确保稽查经费专款专用。

(四)提高稽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稽查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建立稽查人员进出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行稽查等级制和大要案奖励制度,切实把能力强、水平高、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吸引到稽查队伍中来。同时,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稽查工作的人逐步调离稽查队伍。二是建立健全稽查人才培育机制。研究制定中长期稽查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根据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广泛开展稽查全员培训和分类稽查业务知识培训,有计划地培养分行业专家型稽查人才。三是实施稽查专家制度,树立行业稽查标兵,让稽查骨干更多地参加大要案件检查,提高实战能力。

(五)配置精良装备,为稽查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一是建立并适时调整充实稽查装备长期发展规划,实现稽查装备的现代化。加强稽查信息化投入,确保每名一线稽查人员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二是大力推广应用电子稽查软件,解决稽查手段落后的问题,不断提高稽查工作的效能。三是构建稽查案件信息库,及时整理、整合单个案件信息,通过个体发现群体、行业涉税违法规律,使之发挥举一反三的效应。

下载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情况汇报(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情况汇报(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调研报告(共5篇)

    关于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调研报告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仅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交通自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相关报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03月21日 17时32分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字体:大 中小】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

    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考

    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考韩建奎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交通运输局)【内容摘要】 低碳交通运输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终版)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动新农村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只有发展富民优势的现代农业,新农村的建设才有产业支撑,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没有社会......

    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 李兴旺 2015年3月19日 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

    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研究

    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研究 一、运城交通运输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现已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全市......

    承德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承德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本报讯(咸立冬 宋岩岩)承德按照铁路、公路、机场并举,外畅、内联、城环同进的要求,加快打造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和民航机场为主的三大快速客运系统,努......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工作大纲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工作大纲近年来,珠海市城市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成效显著。随着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和国家对珠三角、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