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高度关注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应高度关注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救灾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自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全国原国有重点煤矿进行综合治理以来,全国90多家原国有重点煤矿全面开展了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然而在实施这一利民工程时,仅对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内的受损居民与有关设施进行综合治理,不对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内的受损居民与有关设施进行综合治理,是达不到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的。为此,全面对非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谨以山西为例。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有九个原国有重点煤矿区,这些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目前已得到治理。地方煤矿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同时也给山西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与生态环境问题,如采煤沉陷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疏干和地下水污染;地面房屋的开裂和通讯设施、电力系统、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破坏等等,极大地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据调查,目前山西省有84个县(市)生产原煤,其中有60个县为重点产煤县,每年非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原煤的产量基本上与国有重点煤矿相同,而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涉及到的县(市)不到20个,由于非国有重点煤矿开采煤层较浅,却大都分布在村庄附近,也必定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更大。随着非国有重点煤矿开采煤炭强度的加大,地质与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由采煤沉陷引起的社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初步调查,全省地方煤矿(不含原国统煤矿)采煤沉陷区面积高达1000余平方公里以上,不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和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受损情况,仅涉及受灾居民就在10万户以上,受灾人口超过30万。
如:平定县冶西镇尚怡村座落在中川河的北岸山坡,全村108户,320人,农业生产较发达,村民生活安逸。2002年底,受采煤引发的山体滑坡的影响,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全村就有70余户民房遭受程度不同的破坏,位于坡脚下的10余处房屋整体移动,造成基础和上部主体错位,裂缝宽达30mm,当时年关已至,村民人心惶惶,严重影响村民的安定生活。
阳泉郊区平坦镇马家坡,曾在70年代因采煤搬迁至现址,受自然条件限制,村址选在芦湖梁东侧的山脚下,居住偏僻,村民生活较为困难,全村最好的建筑是一座二层楼房的学校。97年因开采9号煤引起西侧山体滑移的影响,30户民房受到破坏,特别是坡脚的两户村民房屋受山体挤压,墙体严重外鼓,地板断裂鼓起20mm,门窗折断,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严重威胁村民安全。村中仅有的一座过境桥梁桥基歪斜,几近倒塌。学校二层楼房中部的裂缝呈倒“八”字型纵贯楼体,裂缝宽达35mm,室内地板鼓起,门窗歪斜,玻璃破碎,当时正值冬季,全校学生被迫外出借读,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类似问题还有:古交市下石沟、白道、南岩、西岩、中山岭、岩家窳等村586户居民,长治市郊区的仅南寨村(200余户)、襄垣县的大黄庄村(200余户),朔州市平鲁区的上麻黄头村(200余户)等等上百个村,均受附近的小煤矿开采活动影响,房屋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
山西境内煤矿最多时达到一万余座,通过资源整合,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至今仍然有3700余座。在这些煤矿中,90%以上为地方煤矿,由于地质灾害频发,仅就人类工程活动产生的地质灾害而言,人们戏称山西是“地质灾害博物馆”。据调查了解,目前山西地下采空区已达2000多平方公里,部分地面塌陷严重,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灾害波及到近2000个自然村,30多万人的生产和生活,而且每年还有将近94平方公里的地区成为新的塌陷区。
目前地方煤矿沉陷区受灾群众要求治理的呼声很高,由此引发村民集体上访事件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严重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鉴于上述调研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实施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将是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关注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将使几十万受灾群众的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是造福人民的又一救灾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建议国家把握机遇,在客观分析地方采煤沉陷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启动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第二篇: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规范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我省《关于全面推进我省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晋政办发〔2013〕80号)、《关于印发山西省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2014-2017年)的通知》(晋政办发〔2015〕21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是指纳入《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16-2018年)》(晋政发〔2016〕31号)的项目。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包括居民搬迁安置、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调查、沉陷区灾害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固废堆积治理、道路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是指按规定筹集并用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 贷款按照“统一授信、统借统还”的模式运作。山西省人民政府授权并指定山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扶贫公司)作为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的投融资主体,在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监督指导下,统筹管理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贷款资金和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第五条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资金意见中精准、快速、放大的原则安排使用。
第六条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省、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购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服务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贷款资金不作为政府债务管理。 第七条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八条 省级各有关部门和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做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
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拟订治理计划,汇总全省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负责监督检查、协调联络等工作。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制订、下达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和安置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设定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运行监控,项目完工后组织开展绩效评价、验收等工作。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制订、下达采煤沉陷区灾害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投资计划,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工作,设定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运行监控,项目完工后组织开展绩效评价、验收等工作。
省环保厅负责制订、下达固废堆积治理资金投资计划,组织实施生态环境详细调查工作,设定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运行监控,项目完工后组织开展绩效评价、验收等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审核项目主管部门报送的投资计划,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设区的市、县级财政部门监督管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的使用,组织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的内控审计和绩效管理工作。
省金融办负责制定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投融资政策和管理办法,协调对接金融机构。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完善项目审批,组织项目实施,统计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开展内控审计工作。
第九条 省扶贫公司负责项目资金承接、使用、管理等各项工作。
第三章
资金筹集
第十条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贷款资金和其他资金。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返还我省上缴中央的“两权”价款资金;贷款资金是指金融机构对项目发放的贷款;其他资金是指除上述资金以外的资金。
第十一条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额注入省扶贫公司作为项目资本金。
第十二条 省扶贫公司作为融资主体,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接落实贷款,并负责项目贷款的具体运作。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十三条 省扶贫公司承接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与其他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
第十四条 省扶贫公司落实的贷款资金主要用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第十五条 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要严格按照省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具体方案和下达的投资计划执行。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主体要严格按照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和工程进度等使用项目资金,加强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主体要建立严格的资金台账制度,实施专户、专账管理,严格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五章
资金拨付 第十八条 省级有关部门根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制订投资计划,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向设区的市、县级归口管理部门和省扶贫公司下达投资计划。
第十九条 省扶贫公司根据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和省财政厅的资金分配意见,将资金拨付到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司。
第二十条 各设区的市根据省级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主体。
第二十一条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期限为3年,治理资金原则上按照工作任务分拨付使用,对工程实施进度较快、当年计划提前完成的市县,可向省级主管部门提出一次性拨付资金的申请,省扶贫公司根据提前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拨付资金。
第六章
资金偿还
第二十二条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按照“谁使用、谁偿还”的原则,资金按规定的比例由各级负担,中央应负担部分作为项目资本金投入,省、市、县、企业按原应承担数额承担最终还款责任。
第二十三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原则负责催缴相关企业贷款,不能按时催缴到位的,由属地政府垫付偿还。
第二十四条 省扶贫公司督促市公司按时还款,并对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还款的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归集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还款资金,按期偿还资金本息。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及贷款合同约定,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由省扶贫公司责令限期归还;逾期仍不归还的,由省财政厅通过与设区的市、县级财政部门年终结算扣缴资金。
第七章
绩效评价 第二十六条 绩效评价是指对项目投入、产出和效果三方面的评价,重点是项目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
经济性是指项目资金支出的节约或浪费情况;效率性是指项目的时间完成情况、投入产出效率及项目的质量情况;效果性是指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项目完工后的其他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第二十七条 省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等部门应及时向省财政厅报送绩效评价结果。
第二十八条 项目完工后,省财政厅根据绩效评价工作总体安排对部分项目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行定期统计报告制度。各设区的市应于每月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向省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报送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月报,同时抄送省扶贫公司。
第三十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对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季度内审机制,按季度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并于每季度终了15个工作日内向省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报送审计报告,同时抄送省财政厅。
第三十一条 审计部门应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列入审计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十二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要严格对项目实施过程、资金运行状况及绩效目标的预期实现程度进行监控。对于偏离目标实现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第三十三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项目实施主体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其资金使用,防范风险。
第三十四条 省级有关部门和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不按照规定安排使用和管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的,要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省扶贫公司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实施。
第三篇:采煤沉陷区调查报告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山煤业
采煤沉陷区调查报告
金山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
采煤沉陷区调查报告
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文件晋农居发【2014】4号文件农民安居工程“一启动三加快”工作方案的通知,为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内受灾群众的搬迁工作,我矿组织人员对矿区范围内的采煤沉陷区进行了踏勘、走访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金山煤业位于乡宁县城北东方向,矿区到县城直线距离约22km,行政区划隶属乡宁县双鹤乡管辖,本矿中部有临吉高速公路东西向通过,矿区东、西两个方向各约10km左右,即有高速公路入口,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山煤业有限公司采矿权许可证,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3′07″——110°04′57″,北纬36°00′38″-36°04′22″。批采煤层1-10号,批采深度 :由1289.99-899.99标高,开采规模60万吨/年。金山煤业井田范围由23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井田面积为11.4091km2。
第二章矿山自然地理环境
矿区内主要山梁走向为北西、北东向,属侵蚀山地,中山地形。
地势总体北西及中部高,东西两侧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山梁,高程为1517.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沟谷,高程为1150.0m,相对高差约367.0m。
矿区属温暖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无霜期较短,昼夜温差大。
根据山西省气象资料:冬春两季降水少,夏末秋初降水较大,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1.6℃,年平均气温9.2℃;多年年平均降水量572mm;年无霜期约180天。
第三章走访调查情况
金山煤业2号煤层大部采空,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回收率低,采空区内煤柱留设较多,顶板不易塌陷,加上植被丰富的原因,目前尚未在地表发现裂隙、塌陷等地面变形,未发现采煤沉陷区。
由于2号煤采空后留下了大面积采空区,2号煤层采空形成的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整体沉降带等三带,会不同程度的发育。年长日久,井下塌陷会逐步波及地面,部分地段可能会引起地面下沉和地裂隙现象。随着矿山的开采,矿山采空面积会逐步增大,引发采煤沉陷区的可能性会逐步增大,引起地表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逐步增大。因此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严格按照矿井规划红线范围内开采,涉及到当地居住村民、公共建筑实行“先安置后开采”的办法,或根据建立山体岩移观测站测定情况,采取搬迁安置,以免引起后患。
2、随着矿井的开采范围增大,在每个采区开采前必须超前做好上方的物体统计工作,制定独立的搬迁规划。
3、坚持长期、认真的地质灾害监测,随时注意矿山开采进度造成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人为灾害发生。
4、其他未尽事宜,参照《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山煤业有限公司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严格执行。
第四篇:关于采煤沉陷区的汇报
关于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进展情况
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真诚的欢迎各位来我市敦促和督办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这件事也一直是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我们正在尽最大的努力根据省、地领导要求和项目设计加紧工作,力争使项目尽快落实。下面我就韩城市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部分工作进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以煤炭、电力、钢铁及焦化等为主的能源型工业城市。因煤而兴,是因为挖走了煤带动了其它产业兴起。同时,也因煤而失,是因为煤炭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地面沉陷两千多亩耕地无法耕种;五分之一户群众房屋受损,生命安全受到威协;沉陷区自然环境遭到了毁坏,群众吃水造成极度困难。沉陷区治理水深火热,迫在眉睫。
从采煤沉陷区农村方面来讲,按项目治理共涉及4乡、12村、37个组、2169户、6990口人。受损特征是基础断裂、墙体变形,地表凸起,整体倾斜,个别村房屋已经倒塌。
为了解决好受灾群众因采煤而带来的生产生活不便及保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不得不采取严格措施。落实了监督巡查责任,雨季采取了紧急避险,危房户一律撤离险区租住。但这些只能是这一时期经常性工作,是临时性救险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安居问题,政府决定,同意对情况较为严重的村,实施异地搬迁,进入城区。这一决定基于以下情况考虑:
第一,就近搬迁不放心。因沉陷区的各村受破坏的面积较大,大部分地方都形成裂缝,就近搬迁,费用虽少,但群众害怕仍未脱离险境,不放心。
第二,已搬迁村需要再迁。如刘岭新村、竹园新村,虽是近几年新搬迁的村,但因仍未脱离采煤区,也出现了地面沉陷和房屋裂缝,形成二次再搬,造成浪费。
第三,沉陷区严重缺水。这也是目前沉陷区村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受灾区群众靠买水维计生活,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二、工作情况:
根据省市安排,结合我市实际,考虑群众意愿,我们在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落实中已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成立了沉陷区治理工作领导
小组,并成立了矿区和农村两个组织机构,按照分工明确职责,有分有合。共同解决这一问题,二是制定了搬迁方案,确定了搬迁地点,完成了规划设计,确定了搬迁对象。三是抓紧了征地工作。征地方面共涉及4村,12组600亩土地,目前已与两个村签定了征地协议,完成征地200多亩,其它两村预计15天内可完成。四是做了大量群众工作,一方面是向沉陷区群众反复做思想工作,解释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安定群众情绪,一方面向涉及征地村群众宣传政策,保证用地,推动项目治理。
三、存在问题:
第一、征地工作遇到一些问题。15%的返还地群众要求不一,500多座坟墓要求选址迁移,这些问题已基本达成一致,近期可以解决。
第二、群众搬迁费用较高。这一问题将采取政府补一部分,群众贴一部分,项目拿一部分,予以解决。
第三、群众情绪不稳。需做三方面工作,其一是按照受损程度,分批搬迁;其二是临时安置好重灾群众的避险问题,其三是照顾好群众生产生活,解决好吃水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快征地进度,搞好“三通一平”,确保开工
建设。
2、做好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确保有序安定。
3、扎实推进项目:一是抽调专门力量,保证进地顺利;二是安排专人协调,抓好相关部门配合;三是确定时间进度,确立专人督办。通过努力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使群众早日得到安置。
第五篇:采煤沉陷区治理调查报告
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先急后缓根本解决
——对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闫新义
我市从1958年开始矿区建设,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对多年来的发展进程而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在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在当前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现“建设新型煤化工和以工补农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带着这一课题,我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交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自然地质环境较差。据统计,自我市煤炭资源开采以来,仅5个大型国统煤矿造成的沉陷区总面积达60余平方公里,其中居民住宅面积73万平方米、土地沉陷面积5300余万平方米,涉及12个乡镇(街道)、75个自然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组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对沉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
2、煤矸石大量堆放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且产生粉尘污染空气;
3、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沉陷及地下水渗漏;
4、煤炭开采伴随的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
5、煤炭开采与建设用地发生矛盾。
我市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从2004年开始以来,先后完成了腾飞路、镇城底两个安臵小区的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其他安臵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在安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居民上楼困难。在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居住的居民普遍收入较低,其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特困户数量较大,相对于这些困难居民而言,上楼后面临取暖、物业等日常费用,且搬迁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百姓上不起楼、住不起楼。
2、征地补偿标准低,被征地农民生计难以保证。采煤沉陷区异地整体搬迁,农民原来依赖土地每年可获得少则几千元多则万余元的收入,基本可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失去土地,有限的补偿费花完后,将来的正常生活很难得到保证,将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3、配套政策不完善。虽然治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已明确,但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实施办法还不完善。对于动迁户中所涉及的困难户、低保户,动迁户中究竟有多少户能够上楼,多少户上不起楼,百姓究竟想要什么户型的房子等等情况,还没有做到胸中有数,采取什么对策措施妥善解决还不明确。
4、采矿主体逐渐灭失。近年来,我市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共关闭了200余个小型地方煤矿,而且能够继续保留的地方矿井也将越来越少,给实施“谁破坏、谁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解决采煤沉陷区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治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到企业效益、农民生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诸多要素,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兼顾百姓和企业的利益,真正做到互利互惠、公正公平。
(一)对当前亟待解决问题的建议
1、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居住在沉陷区的农民由于生活在危房内,生命安全随时会受到威胁,尤其是在汛期阶段,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群众安全撤离沉陷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市、乡、村干部要进村入户,讲清居住在沉陷区的危害性,做好疏导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配合,采取临时租房、投亲靠友等方法搬离危房。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加派人手在沉陷区内巡查,做到发现一户,劝导一户,使其尽快搬离沉陷区。三是筹措资金,搭建临时房屋。对没有经济能力的农民,要尽快搭建临时房屋,使其安全渡过汛期。四是制订《地质灾害紧急救助预案》,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救能力。
2、尽快解决新村选址难和建设用地审批难的问题。
对于沉陷村庄搬迁安臵用地,建议作为救灾工程用地边用边报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沉陷村庄搬迁安臵用地属于救灾工程用地,可边用边报批。并积极向上争取指标,纳入当年农用地转用计
划指标,专列计划予以解决。
3、完善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市、乡两级政府是新村镇建设的执行主体。要把村庄搬迁安臵新村镇建设任务纳入乡镇(街道)目标考核,制定奖惩措施,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实行责任追究。二是政府应起到管理主体作用。政府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对于乱提不合理要求、故意设臵障碍阻挠施工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处理。
(二)对建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基本思路是:统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把“采煤在先,规划在后”逐步变为“规划在先,采煤在后”,把安臵拆迁补偿“据实补偿”逐步变为“按人口补偿”,把“先沉陷,后治理”逐步变为“边沉陷,边治理”,努力走出一条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1、设立常设机构。
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协调,需要一个权威性的机构牵头指导,统筹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我市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给予适当的人员编制。办公室要有国土、安监、建设、水利、财政、审计、农业、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参加,尽快摸清全市采煤沉陷区的底数,综合协调煤矿企业与各部门及地方的关系,负责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全面工作,制定治理目标、治理规划,统筹治理资金,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2、科学编制区域性发展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应结合实际,制定沉陷地区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应考虑到区域内小城镇的定位、风格功能、建设规模、产业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沉陷水域规划利用等。编制周期不应过短,以规划期20年至30年为宜。
3、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争取国家、省、太原市有关治理资金。目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太原市对采煤沉陷区治理非常重视。我市要积极主动申报部、省级采煤沉陷地治理项目,争取更多治理资金。二是筹措市级沉陷地治理专项资金。采取三个“一部分”(即从资源价款中拨出一部分,从土地收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财政逐年挤一部分)的办法筹集治理资金,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用、挪用或占用。三是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明确产权关系,采取承包责任制、拍卖、租赁等形式,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有偿治理,拓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新途径。
4、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沉陷区治理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就成为现实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一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步伐。通过引进和创办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企业,抵减对煤矿业的依托度。二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应协调企业出一定资金,由地方政府组织培训,让失地农民尽快掌握从事非农产业的一技之长,实
现由农业型群体向半农业型、非农业型群体的转变。三要优先安排符合煤矿工作要求的失地农民就业。
5、尽快建立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必须建立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积极推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以工补农“四种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要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子女入学、就医等问题,力争使失地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产业结构升级。
要着眼于古交长远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相结合,煤矿企业资源整合规划与煤矿业主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抓好对地方煤矿的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〇〇九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