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阴县2017年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程
山阴县2017年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程
自查报告
山阴县发展和改革局于以山发改发 【2016】8号文批复《山阴县2015年度采煤沉陷区搬迁回购安置工程回购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玉井镇王坪沟村、马营乡南河村649户2021人。该项目总投资9633.46万元,回购投资9570.53万元,回购安置面积47520㎡,享受补贴面积38940㎡。
山阴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山发改发 【2016】76号文批复《山阴县2016年度采煤沉陷区搬迁回购安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涉及玉井镇、马营乡10个村2337户5803人,其中玉马小区安置1373户,其余964户从县城范围内“五证齐全”的小区中回购房屋。该项目总投资37842.01万元,房屋回购费37653.74万元,安置总面积186960㎡,其中享受补贴面积140220㎡。
目前涉及玉井镇、马营乡10个村房屋面积评估已结束,正在公示中,待公示结束后与搬迁户签订搬迁安置协议。另外受村“两委”换届影响,及省环保督察组来我县督查工作,乡镇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导致合同签订较为缓慢。
第二篇:采煤沉陷区调查报告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山煤业
采煤沉陷区调查报告
金山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
采煤沉陷区调查报告
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文件晋农居发【2014】4号文件农民安居工程“一启动三加快”工作方案的通知,为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内受灾群众的搬迁工作,我矿组织人员对矿区范围内的采煤沉陷区进行了踏勘、走访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金山煤业位于乡宁县城北东方向,矿区到县城直线距离约22km,行政区划隶属乡宁县双鹤乡管辖,本矿中部有临吉高速公路东西向通过,矿区东、西两个方向各约10km左右,即有高速公路入口,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山煤业有限公司采矿权许可证,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3′07″——110°04′57″,北纬36°00′38″-36°04′22″。批采煤层1-10号,批采深度 :由1289.99-899.99标高,开采规模60万吨/年。金山煤业井田范围由23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井田面积为11.4091km2。
第二章矿山自然地理环境
矿区内主要山梁走向为北西、北东向,属侵蚀山地,中山地形。
地势总体北西及中部高,东西两侧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山梁,高程为1517.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沟谷,高程为1150.0m,相对高差约367.0m。
矿区属温暖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无霜期较短,昼夜温差大。
根据山西省气象资料:冬春两季降水少,夏末秋初降水较大,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1.6℃,年平均气温9.2℃;多年年平均降水量572mm;年无霜期约180天。
第三章走访调查情况
金山煤业2号煤层大部采空,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回收率低,采空区内煤柱留设较多,顶板不易塌陷,加上植被丰富的原因,目前尚未在地表发现裂隙、塌陷等地面变形,未发现采煤沉陷区。
由于2号煤采空后留下了大面积采空区,2号煤层采空形成的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整体沉降带等三带,会不同程度的发育。年长日久,井下塌陷会逐步波及地面,部分地段可能会引起地面下沉和地裂隙现象。随着矿山的开采,矿山采空面积会逐步增大,引发采煤沉陷区的可能性会逐步增大,引起地表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逐步增大。因此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严格按照矿井规划红线范围内开采,涉及到当地居住村民、公共建筑实行“先安置后开采”的办法,或根据建立山体岩移观测站测定情况,采取搬迁安置,以免引起后患。
2、随着矿井的开采范围增大,在每个采区开采前必须超前做好上方的物体统计工作,制定独立的搬迁规划。
3、坚持长期、认真的地质灾害监测,随时注意矿山开采进度造成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人为灾害发生。
4、其他未尽事宜,参照《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山煤业有限公司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严格执行。
第三篇:我区迅速启动2014年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安置任务
我区迅速启动2014年采煤沉陷区村庄
搬迁安置任务
根据全市采煤沉陷区搬迁计划的安排,2014我区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建设任务涉及泥河镇、芦集镇、贺疃镇3个乡镇,7个自然庄,1770户、6195人。区政府及时分解任务,明确各有关乡镇于2014年8月底前完成人户核查,11月底完成项目立项和规划选址工作,2014年年底所有工程按时开工建设,保证2014年新增项目实现市政府要求的“当年任务,当年开工”的工作目标。
第四篇:关于采煤沉陷区的汇报
关于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进展情况
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真诚的欢迎各位来我市敦促和督办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这件事也一直是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我们正在尽最大的努力根据省、地领导要求和项目设计加紧工作,力争使项目尽快落实。下面我就韩城市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部分工作进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以煤炭、电力、钢铁及焦化等为主的能源型工业城市。因煤而兴,是因为挖走了煤带动了其它产业兴起。同时,也因煤而失,是因为煤炭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地面沉陷两千多亩耕地无法耕种;五分之一户群众房屋受损,生命安全受到威协;沉陷区自然环境遭到了毁坏,群众吃水造成极度困难。沉陷区治理水深火热,迫在眉睫。
从采煤沉陷区农村方面来讲,按项目治理共涉及4乡、12村、37个组、2169户、6990口人。受损特征是基础断裂、墙体变形,地表凸起,整体倾斜,个别村房屋已经倒塌。
为了解决好受灾群众因采煤而带来的生产生活不便及保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不得不采取严格措施。落实了监督巡查责任,雨季采取了紧急避险,危房户一律撤离险区租住。但这些只能是这一时期经常性工作,是临时性救险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安居问题,政府决定,同意对情况较为严重的村,实施异地搬迁,进入城区。这一决定基于以下情况考虑:
第一,就近搬迁不放心。因沉陷区的各村受破坏的面积较大,大部分地方都形成裂缝,就近搬迁,费用虽少,但群众害怕仍未脱离险境,不放心。
第二,已搬迁村需要再迁。如刘岭新村、竹园新村,虽是近几年新搬迁的村,但因仍未脱离采煤区,也出现了地面沉陷和房屋裂缝,形成二次再搬,造成浪费。
第三,沉陷区严重缺水。这也是目前沉陷区村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受灾区群众靠买水维计生活,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二、工作情况:
根据省市安排,结合我市实际,考虑群众意愿,我们在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落实中已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成立了沉陷区治理工作领导
小组,并成立了矿区和农村两个组织机构,按照分工明确职责,有分有合。共同解决这一问题,二是制定了搬迁方案,确定了搬迁地点,完成了规划设计,确定了搬迁对象。三是抓紧了征地工作。征地方面共涉及4村,12组600亩土地,目前已与两个村签定了征地协议,完成征地200多亩,其它两村预计15天内可完成。四是做了大量群众工作,一方面是向沉陷区群众反复做思想工作,解释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安定群众情绪,一方面向涉及征地村群众宣传政策,保证用地,推动项目治理。
三、存在问题:
第一、征地工作遇到一些问题。15%的返还地群众要求不一,500多座坟墓要求选址迁移,这些问题已基本达成一致,近期可以解决。
第二、群众搬迁费用较高。这一问题将采取政府补一部分,群众贴一部分,项目拿一部分,予以解决。
第三、群众情绪不稳。需做三方面工作,其一是按照受损程度,分批搬迁;其二是临时安置好重灾群众的避险问题,其三是照顾好群众生产生活,解决好吃水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快征地进度,搞好“三通一平”,确保开工
建设。
2、做好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确保有序安定。
3、扎实推进项目:一是抽调专门力量,保证进地顺利;二是安排专人协调,抓好相关部门配合;三是确定时间进度,确立专人督办。通过努力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使群众早日得到安置。
第五篇:采煤沉陷区治理调查报告
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先急后缓根本解决
——对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闫新义
我市从1958年开始矿区建设,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对多年来的发展进程而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在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在当前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现“建设新型煤化工和以工补农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带着这一课题,我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交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自然地质环境较差。据统计,自我市煤炭资源开采以来,仅5个大型国统煤矿造成的沉陷区总面积达60余平方公里,其中居民住宅面积73万平方米、土地沉陷面积5300余万平方米,涉及12个乡镇(街道)、75个自然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组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对沉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
2、煤矸石大量堆放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且产生粉尘污染空气;
3、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沉陷及地下水渗漏;
4、煤炭开采伴随的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
5、煤炭开采与建设用地发生矛盾。
我市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从2004年开始以来,先后完成了腾飞路、镇城底两个安臵小区的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其他安臵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在安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居民上楼困难。在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居住的居民普遍收入较低,其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特困户数量较大,相对于这些困难居民而言,上楼后面临取暖、物业等日常费用,且搬迁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百姓上不起楼、住不起楼。
2、征地补偿标准低,被征地农民生计难以保证。采煤沉陷区异地整体搬迁,农民原来依赖土地每年可获得少则几千元多则万余元的收入,基本可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失去土地,有限的补偿费花完后,将来的正常生活很难得到保证,将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3、配套政策不完善。虽然治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已明确,但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实施办法还不完善。对于动迁户中所涉及的困难户、低保户,动迁户中究竟有多少户能够上楼,多少户上不起楼,百姓究竟想要什么户型的房子等等情况,还没有做到胸中有数,采取什么对策措施妥善解决还不明确。
4、采矿主体逐渐灭失。近年来,我市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共关闭了200余个小型地方煤矿,而且能够继续保留的地方矿井也将越来越少,给实施“谁破坏、谁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解决采煤沉陷区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治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到企业效益、农民生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诸多要素,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兼顾百姓和企业的利益,真正做到互利互惠、公正公平。
(一)对当前亟待解决问题的建议
1、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居住在沉陷区的农民由于生活在危房内,生命安全随时会受到威胁,尤其是在汛期阶段,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群众安全撤离沉陷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市、乡、村干部要进村入户,讲清居住在沉陷区的危害性,做好疏导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配合,采取临时租房、投亲靠友等方法搬离危房。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加派人手在沉陷区内巡查,做到发现一户,劝导一户,使其尽快搬离沉陷区。三是筹措资金,搭建临时房屋。对没有经济能力的农民,要尽快搭建临时房屋,使其安全渡过汛期。四是制订《地质灾害紧急救助预案》,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救能力。
2、尽快解决新村选址难和建设用地审批难的问题。
对于沉陷村庄搬迁安臵用地,建议作为救灾工程用地边用边报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沉陷村庄搬迁安臵用地属于救灾工程用地,可边用边报批。并积极向上争取指标,纳入当年农用地转用计
划指标,专列计划予以解决。
3、完善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市、乡两级政府是新村镇建设的执行主体。要把村庄搬迁安臵新村镇建设任务纳入乡镇(街道)目标考核,制定奖惩措施,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实行责任追究。二是政府应起到管理主体作用。政府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对于乱提不合理要求、故意设臵障碍阻挠施工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处理。
(二)对建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基本思路是:统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把“采煤在先,规划在后”逐步变为“规划在先,采煤在后”,把安臵拆迁补偿“据实补偿”逐步变为“按人口补偿”,把“先沉陷,后治理”逐步变为“边沉陷,边治理”,努力走出一条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1、设立常设机构。
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协调,需要一个权威性的机构牵头指导,统筹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我市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给予适当的人员编制。办公室要有国土、安监、建设、水利、财政、审计、农业、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参加,尽快摸清全市采煤沉陷区的底数,综合协调煤矿企业与各部门及地方的关系,负责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全面工作,制定治理目标、治理规划,统筹治理资金,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2、科学编制区域性发展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应结合实际,制定沉陷地区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应考虑到区域内小城镇的定位、风格功能、建设规模、产业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沉陷水域规划利用等。编制周期不应过短,以规划期20年至30年为宜。
3、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争取国家、省、太原市有关治理资金。目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太原市对采煤沉陷区治理非常重视。我市要积极主动申报部、省级采煤沉陷地治理项目,争取更多治理资金。二是筹措市级沉陷地治理专项资金。采取三个“一部分”(即从资源价款中拨出一部分,从土地收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财政逐年挤一部分)的办法筹集治理资金,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用、挪用或占用。三是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明确产权关系,采取承包责任制、拍卖、租赁等形式,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有偿治理,拓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新途径。
4、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沉陷区治理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就成为现实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一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步伐。通过引进和创办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企业,抵减对煤矿业的依托度。二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应协调企业出一定资金,由地方政府组织培训,让失地农民尽快掌握从事非农产业的一技之长,实
现由农业型群体向半农业型、非农业型群体的转变。三要优先安排符合煤矿工作要求的失地农民就业。
5、尽快建立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必须建立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积极推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以工补农“四种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要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子女入学、就医等问题,力争使失地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产业结构升级。
要着眼于古交长远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相结合,煤矿企业资源整合规划与煤矿业主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抓好对地方煤矿的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〇〇九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