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3 18: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单元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它们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观察天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6、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8、测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低。

9、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0、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11、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8、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9、天气状况如何划分最简单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运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20、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21、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2、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关,但积云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23、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只在低温的高空形成。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4、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26、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蚂蚁搬家要下雨。

27、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单元二:溶解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搅拌棒、烧杯。

3、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且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让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过滤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且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里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即“一贴、两低、三靠”。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5、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淀、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8、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

9、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10、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1、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2、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13、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了二氧化碳。

14、切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5、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1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8、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9、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20、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21、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单元三: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0、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1、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2、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3、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16、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8、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19、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20、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22、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3、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单元四: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3、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可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4、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5、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7、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10、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11、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1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13、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14、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1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17、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18、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19、人的一切活动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如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血液,需要的能量来自消化系统的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0、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21、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我们跳动起来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都会增加。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5、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8、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2.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13、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4、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15、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6、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8、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9、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20、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的声音高,大音叉声音低。

2、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7、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 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0、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1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1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1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7、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振动(快),声音(高);拉得松,振动(慢),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它,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18、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当钢尺伸出桌面短时拨动它,我们看到它振动得(快)听到它发出的声音(高),当钢尺伸出长时,我们看到它振动得(慢)听到它发出的声音(低)。

19、把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相同时,轻轻拨动它时,看到它振动幅度(小)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它时,看到它振动幅度(大),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强)。

20、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 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里,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声音信号),最后由(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2、(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听到(过高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3、经常使用(耳塞)听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所以,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听力严重下降,需要配戴(助听器)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24、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 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身体结构

1.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最小的单位是细胞,最大的是系统。

3.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每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 形态和功能。

4.胃、心脏、大脑和肺都是器官。

5.人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作用,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6.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7.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8.人体系统包括:

肌肉系统——使身体能够运动,将食物运输到消化系统,使心脏保持跳动。

骨骼系统——支持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产生血细胞和储存物质。

呼吸系统——将氧气带入身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输送人体细胞需要的物质,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帮助抵抗疾病。

消化系统——将食物摄入身体,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泌尿系统——将废弃物排出体外。

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察觉和解释来自身体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心脏保持跳动。

表皮系统——保护身体,保持体内水分,帮助控制体温。骨骼

1.骨骼的作用:保护、支撑、运动;

2.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3.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4.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5.骨骼有五个主要功能:塑造体型、支持躯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6.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关节

1.关节的作用:连接、支点;

2.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类。

3.固定关节: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接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4.活动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肌肉

1.肌肉的作用:为运动提供动力。

2.人体内大约有600块肌肉,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3.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4.骨骼肌:就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这些肌肉提供力量,使骨骼产生运动。5.平滑肌:在一些内脏器官的内侧,如胃壁和血管中包含着平滑肌。6.心肌:在心脏部位,心肌永远不会疲劳,它能够不断地收缩。

呼吸器官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 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的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3.我们的呼吸平静时一般为每分钟20次左右,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需要更多的氧气,此时肺脏就会更勤奋地工作,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到约60次。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能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并排出体外

5.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心跳也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养分和氧气。

6.呼进人体的100克空气中,氧气有(21%)

7.用手按住胸部,做深呼吸,反复几次,我发现吸气时:(胸部扩张),呼气时:(胸部收缩),这说明(肺)等人体器官也参与了呼吸。

8.生命除了需要食物,(水),还需要新鲜(空气)。9.大脑如果缺氧(3—4)分钟,(脑细胞)几乎全部死亡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1、在生活生产中,人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来帮忙。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4、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5、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6、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不费力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7、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8、省力杠杆有:钳子、偏口钳、订书机、手术剪、园林剪、船桨、铡刀、羊角锤。

9、费力杠杆有:镊子、夹子、火钳。

10、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天平、剪子、跷跷板。

11、支点在中间的杠杆有:剪刀、撬棍;阻力点在中间的杠杆有:胡桃夹、铡刀;用力点在中间的杠杆有:镊子、筷子。

12、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13、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1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15、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16、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便是运用杠杆原理。

1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18、当轮带轴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力;当轴带动轮工作时费力,轮轴的作用是省距离。

19、在轮轴装置中,轮越大,提起重物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但提起重物时拉动绳子的距离越长了。

20、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21、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扳手、门锁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22、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3、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缺点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优点是能省力。

24、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25、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26、起重机就运用了滑轮组。

27、像搭在汽车车箱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沿斜面提升物体比向上提升物体省力,但费距离。

28、不同坡度的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29、生活中的斜面: “S”形盘山公路、各种刀刃、立交桥的引桥、螺丝钉等。30、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转时越省力。31、32、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速度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速度比小齿轮慢。

1、我们认识哪些工具?

答:我们认识的工具有剪刀、铅笔刀、镊子、指甲刀、筷子、订书机、钳子、螺丝刀、锤子、开瓶器等。

2、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是不是杠杆,说明理由。

答:是杠杆,因为这些工具都能找到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用撬棍撬起生物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 答:不一定。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离支点近时省力。

4、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答: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5、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

答:因为这些工具有的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如钓鱼竿;有的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有的是因为用力不大,却可以加大效果,如理发剪。

6、找一找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用了轮轴?它们的哪部分相当于轮和轴? 答:门锁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板手、汽车方向盘等。

相当于轮的部分:门锁把手的手柄、水龙头T型横杆、辘轳转把、板手手握的地方、汽车方向盘的外圈。

相当于轴的部分:门锁把手转轴、水龙头T型竖杆、辘轳的圆木、板手的咬口、汽车方向盘的竖杆。

7、我们的盘山公咱为什么修成S形?

答:S形盘山公路由于路程延长而使坡度变小,所以汽车上山就会省力。

8、自行车上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答:刹车、车铃应用了杠杆原理;螺丝和螺帽应用了斜面原理;车把、脚踏板、车轮等应用了轮轴原理。

单元二:形状与结构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中应控制的变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5、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瓦楞纸板。

6、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7、拱形承载重量时,会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8、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比如鸡蛋手捏不易碎。

10、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11、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2、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门、拱桥;圆顶形:龟壳、贝壳、安全帽;球形:蛋壳、乒乓球、头骨。

13、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重量轻,强度高。比如许多植物的茎都是空心的,如竹子、水稻、芦苇等;身体里的手臂骨和腿骨都是管状空心的;工地上的钢管。

14、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15、在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中加斜杆是为了加固、稳定。

16、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17、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这样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8、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

1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0、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21、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22、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一跨过江。

23、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24、用纸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25、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1、横梁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材料有关,材料不同抗弯曲能力是不同的;②与长短有关,材料长了容易弯,材料短了不容易弯;③与材料的宽度、厚度有关,材料宽了或厚了不容易弯;④与材料的安放有关,材料立着放不容易弯。

2、观察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哪些因素应保持相同? 答:架空的长度、放垫圈的位置、纸的厚度、长宽应该相同。

3、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答: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改变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4、瓦楞纸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

答:瓦楞纸有三层和五层的,几层粘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且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W”型,增加了厚度,所以会使纸变硬。

5、拱形结构承载重力有什么特点?我们知道哪些拱形建筑?

答:①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②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赵州桥、黄土高原的窑洞、天安门门洞等。

6、试说明乌龟、蜗牛、河蚌等外壳形状对生物本身有什么作用?

答:这些外壳都是圆顶形或球形,承受压力能力强,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7、在正方形框架中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一般是什么形?起什么作用?

答:起到推和拉的作用,使框架不变形。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一般是三角形,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8、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框架结构?有什么好处?

答: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空调机室外机架、房架等。

好处: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而且花费的材料又很少。

9、哪些特点使铁塔不容易倒?

答:①框架铁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②塔身用三角形结构提高牢固性;③在地下打基础,并把铁塔与基础相连,更使铁塔不容易倒。

10、为什么用“工”字形钢材? 答:①省材料;②增强抗弯曲能力。

单元三:能量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之后开始研究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为了纪念他,电磁学中磁场强度的单位以奥斯特命名,简称奥。

3、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电会被用完。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

5、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6、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7、电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的缠绕的方向有关。当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8、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不同点:磁铁是有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电磁铁的可以。

9、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的数量、铁芯的大小有关。增加线圈圈数磁力会增大;减少线圈圈数磁力会减少;电池节数多,磁力大;铁芯大,磁力大。

10、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以免电池耗电太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11、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就会自动改变。

1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13、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的机器。它们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14、用电器有了电就可以做各种工作——做各种运动或者发光、发声、发热等。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15、声音的能量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便电灯亮或灭。激光有很大的能量,强激光可以打孔或切割材料。

16、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17、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18、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9、干电池: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即时使用;出蓄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20、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21、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更多的泥土沙石堆积,被埋得越来越深,与空气隔绝。在长时期高压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变成了煤。

22、煤在地下的分布是分层状的,这说明煤大多分布在沉积岩中。

23、石油、天然气与煤相似,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24、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使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5、新能源: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

26、我们使用的能量中,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1、电磁铁有南北极吗?如何检验电磁铁有南北极?

答:有。用指南针靠近电磁铁检验,铁钉电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2、怎样设计“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改变的条件:线圈圈数的多少。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用导线缠绕铁钉一半;用导线缠绕铁钉全部;增加导线缠绕铁钉的层数。实验保持哪些条件不变:电池数量不变、铁钉不变、导线不变。

说明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多,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

3、怎样设计“电磁铁磁力与电池数量关系”的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与电池的数量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电池数量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少,磁力小。改变的条件:电池数量的多少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用1节电池、用2节电池、用3节电池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保持哪些条件不变:铁钉不变;导线不变;线圈圈数不变。

这个实验说明了电磁铁磁力与电池数量有关,电池数量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少,磁力小。

4、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答:①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多,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②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③与线圈和铁芯的距离有关,距离近,磁力大;距离远,磁力小。④与铁芯形状、粗细、长短有关,马蹄形的铁芯比条形铁芯磁力大。⑤与导线的粗细有关,导线粗,磁力大;导线细,磁力小。

5、你知道哪些地方用了电动机?

答:电扇、汽车、水泵、洗衣机、面粉加工厂等都用了电动机。

6、各种用电器是如何转化能量的?

答:电扇是把电能转化成风能;电视机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声能;电热壶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电烤箱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风车把风能转化成机械能;电灯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风能和热能;电动自行车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7、哪些物体悄悄地储存着能量?我们身体运动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答:食物和汽油中悄悄地储存着能量。我们身体运动的能量来自于食物。

8、用两手相互摩擦,我们有什么感觉?反复弯折一段铁丝,摸一摸铁丝,有什么感觉?这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答:用两手相互摩擦,两手会有发热的感觉;反复弯折一段铁丝,然后摸一摸铁丝,感觉发烫。这些过程中,人的生物能转化成机械能,又转化成热能。

9、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它们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

答:煤的能量来自亿万年前的植物;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自几亿年前的低等生物;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水能、风能、所有的生物能都来自于太阳。

10、怎样节约能源?

答: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用节能电器;多利用太阳能、几能;做好增圾分类和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利用。

11、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有哪些?它们源自哪里?

答:现在我们全盘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植物等。它们源于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风、流水、植物是可再生的。

单元四:生物的多样性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4、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等。

5、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6、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7、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如: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如: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陆生植物(如:雪松)。

8、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9、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10、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11、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如:蕨菜)、藻类(如:紫菜)和苔藓类(如:葫芦藓)植物等。

12、属于开花的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等

13、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14、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近地爬。两栖动物: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15、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16、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17、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长有脊柱,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它又可以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蝙蝠、羊、兔、猪、鲸、海豹

鸟 类:鸡、鸭、鹅、老鹰、大雁、猫头鹰

爬行动物:壁虎、蛇、鳄鱼、龟、蜥蜴、甲鱼

两栖动物:蟾蜍、蝾螈、娃娃鱼

鱼 类:海马、鲫鱼、鳗、泥鳅、黄鳝、鲤鱼

18、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相同的特征。

19、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20、植物的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承担起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功能;松树生活的区域较为广泛,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21、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也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结构。

22、浮萍是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生活在陆地上,根既要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活,因此它们都有庞大的根系。

23、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 身体特征 功能

金鱼 水中 鳃 水中呼吸

鳍 水中游泳 纺锤形 减少水对它的阻力

鸽子 空中 羽毛 保温,防水

骨骼中空 身体轻,便于飞行 长有翅膀 空中飞行

25、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26、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27、大自然的选择使得生物发生变化,然而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

28、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大的球形烧瓶这个容器内的水温降得慢,细而长的玻璃瓶这个容器内的水温降得快。在大自然中,大而圆的动物的体形降温慢。

29、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30、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31、每种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

32、多样的生物对我们人类有不同的价值。有的具有欣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具有药用价值。

33、就像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举例:花繁殖后代需要昆虫帮助传粉;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排出的粪便可成为植物的养料;蝗虫生活需要以水稻等植物为食物。

34、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做起。

35、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36、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37、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源和地域等。

38、《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

39、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40、全世界已有180多个国家成为《生物多样性条约》缔约国。

1、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些什么?

答:①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和放大镜②我们还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③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④要注意自身安全。

2、我们一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答:常用的分类方法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请举出几种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如风仙花、桃树等。开花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4、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形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答:水生植物的根系退化细小,而陆生植物的根系发达。

5、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对本身有什么意义?

答:①梧桐树宽大的叶子,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②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水分;③马齿苋肥厚的茎、叶,便于储藏水分、防止干旱;这些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6、举例说明几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对本身有什么意义?

答:①金鱼的的身体呈纺锤形,游泳时可以减少水对它的阻力;身体上的鱼鳍、鳃都是与水生活相适应的;②鸽子身体上长有翅膀、羽毛,骨骼中空都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③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像发现。④鸭子的脚上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在水中生活;⑤苍耳种子上有刺,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⑥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飘移,传播种子。

7、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 答: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

8、举例说明适者生存的道理? 答:绿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生存下来了,而其他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了。

9、如果缺少了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答: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地球环境的重要资源,如果缺少了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生活将无法维持。

10、植物为人类做出了什么?

答:①提供了人类的食物;②供人类欣赏;③提供给人类做药材;④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和学习用品;⑤可以净化空气;⑥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11、动物为人类做出了什么?

答:①提供食物;②提供衣服,如兔、蚕、羊等;③提供药品,如鹿、穿山甲等;④供人类骑乘,如马、骆驼等;⑤供人类观赏,如动物园中的动物;⑥人类可以用动物身上的东西做成生活用品,如鲤鱼皮包、像牙筷等。

12、举例说明每一种动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中?

答:①花繁殖后代需要昆虫帮助传粉;②兔子、羊以草为食物;③猫吃鼠;④蜜蜂离不开花朵;⑤瓢虫吃蚜虫,保护庄稼生长;⑥啄木鸟吃树木的害虫。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

2、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温度、水、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研究。

3、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4、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5、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6、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8、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10、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2、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13、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4、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5、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 ②落叶→蚯蚓→小鸟

4、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5、制作生态瓶的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6、生态瓶里小鱼太多会有什么结果?植物太多呢

答: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7、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①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②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

③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

8、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

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9、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第二单元:光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9、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16、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7、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1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

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答:皮影戏、手影表演、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 ②医生带的额镜 ③潜望镜

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

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灶、太阳能温室等。

6、影子有什么特点?

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8、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9、光有哪些特性?

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能反射。

10、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1、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12、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3、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

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14、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

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15、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颜色表示平原。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2007提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和地震。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有关。

6、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风化。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形地貌。

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9、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1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如海南第一山;云南的石林;黄山奇石等。

11、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4、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15、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7、在自然界,地表的地形常常不是很平的,各处植被覆盖的程度也不一样,天空中的降雨量也有大有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8、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19、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0、除了流水,还有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2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2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2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4、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25、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26、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9、侵蚀有什么危害?

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是向下的。

3、像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4、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被压短或拉长的弹簧;拉开的弓;捏扁的海绵等都会产生弹力。

6、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

7、橡皮筋的长度短,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橡皮筋的长度长,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

8、弹簧受到的力越大,长度改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9、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

10、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11、依靠反冲原理运动的有喷气式飞机、火箭、直升飞机、炮弹等。

12、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13、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1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15、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7、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要增大它;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要减小它。

18、往自行车车轴处滴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人们在鞋底设计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9、汽车运动时,轮胎要与地面发生摩擦,我们从汽车轮胎受到的磨损就可以知道。

20、赛车的设计: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

21、像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2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1、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橡皮筋的长度和在车轴上绕的方向分别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

答: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橡皮筋的长度短,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长度长,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同。

3、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有弹力?

被拉长或压缩的弹簧、被弯曲的竹片、被压缩的空气等都能产生弹力。

4、在使用弹簧秤时应注意些什么?

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②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③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④测量完毕后,把测力计放回原处。

5、小车的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还是滚动摩擦? 在我们小车上,车轴与车身、车轴与车轮、车轮与地面都存在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属于滚动摩擦。

6、自行车上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

自行车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主要有: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刹车橡皮等处。增加摩擦力的方法:在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上做花纹,使表面粗糙些,从而增大摩擦力。

7、自行车上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的?

自行车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主要有: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等处。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安装滚珠、加润滑油。

8、在生活中,人们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增大摩擦:使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些,加大物体间的正压力,如:汽车轮胎、鞋底上的花纹。减小摩擦:使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变得光滑,或在物体下面垫上能滚动的物体,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如:往自行车车轴上加润滑油、车轴内安装滚珠。

9、说说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的利和弊?

我们走路、开车,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的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间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10、我们都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11、汽车运动和停止都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情况会怎样?

如果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车轮会打滑,汽车无法启动,行驶的车子也很难停下来。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 运动着的世界

一、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二、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书、读报、询问长辈、上网查询等。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资料类别、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第二课 动物运动会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几类。观察动物运动方式的途径有去动物园、上网查询、在家观察等。

二、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飞的、跑的、游的、跳的、爬的。按运动空间分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

三、动物的身体特点:跑——四肢发达有力 跳——后腿发达有力 飞——翅膀发达有力

游——尾巴发达有力 第三课 生命在于运动

一、游泳运动员肩膀宽,举重运动员上臂比较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游泳运动员经常锻炼肩膀的肌肉,所以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主要锻炼手臂的肌肉,并且能够锻炼骨骼,使骨骼变粗增长,所以上臂比较粗。

二、什么是合理的体育运动?

合理运动包括合适的运动类型和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等。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形式、运动时间和频率,对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出汗增多。第四课 小吊车

一、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二、小吊车的组成:底座 支架 吊臂

三、小吊车的臂是怎样工作的?小吊车的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两根绳有关。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时,吊臂向下运动。当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时,吊臂向上运动。

四、根据小吊车的工作原理,推断人和动物的肢体是怎样运动的? 动物的运动均由肌肉来控制。如人体的前臂运动,就是靠一组肌肉牵动的,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内收。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五、仿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我们的祖先根据飞蓬草种子发明了车轮,根据响尾蛇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的构造发明了电子鼻。根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日光灯。根据蛇发明了蛇形机器人。滑翔机模仿鹰的滑翔,屋顶模仿蛋壳结构,钢筋混凝土模仿树根。第五课 确定位置

一、参照物 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要准确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参照物。参照物也叫参考物,是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作标准的一个物体,这个物体被假定是不动的。从参照物的角度看,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它就在运动。

二、确定位置的三要素:参照物 距离 方向

三、如何选择参照物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若要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最方便的是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研究正在行驶的船舱里的人的运动时,则以船舱内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四、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到政区图、交通图等等,这些图能帮助我们找出方向,确定位置。比例尺常用线段表示,即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1:50000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线段,代表实际距离500000厘米。看地图还要学会辨别方向,除了按指示标判读方向外,还可以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这些都没有,就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看地图还要认识图例和注记。第六课 做沙盘

一、沙盘最初的意义是用沙土做成的地形模型,由于它一般用木盘盛着,所以叫沙盘。

二、做沙盘步骤:画出平面图——准备实验材料——制作沙盘。画平面图,先要测量出校园内主要建筑物、树木之间的距离,再按一定比例缩小。第七课 动与静

一、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第一步:选择好参照物 第二步:判断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被研究物体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被研究物体是静止的。由于参照物是任意选取的,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就具有相对性。例如卡车载着机器在行驶,坐在卡车上的人看机器是静止的,而站在公路旁的人认为机器与随着卡车一起运动着。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只有在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

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

9iki,以什么为参照物时,竹排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以两岸或岸上的树来说,竹排是运动的,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三、如果选择扇叶作参照物,电扇的保护网做旋转运动,如果选择底座作参照物,它在做摇摆运动。第八课 快与慢

一、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二、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车运动的地面摩擦力的大小。

2、作用在小车上的力的大小

3、小车的重量。第九课 推和拉

一、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必定是另一个物体所施加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是物体间作用的两种形式,推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如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用力推,放风筝、升国旗都是用力拉。第十课 常见的力

一、常见的力有扭力、弹力、磁力、静电引力、浮力、地球的引力、摩擦力、压力。

二、地球对物体具有引力,物体下落是因为它们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的引力是指向地心的,苹果落地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三、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锤是根据重力垂直向下的原理制作的。人们利用它来检测物体是否垂直。第十一课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

一、让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必须用力推或拉。要使运动的小球向左拐弯,必须对它施加一个向左的力;要使它向右拐弯,必须对它施加一个向右的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机械运动的几种形式

1、平动

2、转动

3、机械振动。第十二课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一、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阻力。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二、为了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外力;同时为了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也需要对物体施加外力,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也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有时要增大摩擦,有时要减少摩擦。第十三课 我们的地球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 古人认为 天圆地方 鸡蛋形 麦哲伦环球航行 球形

二-。观察地球仪 经线 纬线 赤道 地轴 蓝色代表海洋 黄色代表陆地 白色代表冰川。东经120°北纬40°附近有一个重要城市是北京。第十四课 太阳和影子

一、影子——早晨长、正午短、傍晚长。温度——早晨低、中午高、傍晚低。

二、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日晷就是根据这种规律制作的测时仪器。第十五课

一、有些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当不同的假设似乎都成立的时候,应该改变一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更多更广的方面去考虑。

二、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的某一地点转到朝向太阳的时候,就是白昼;当这一地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黑夜。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才形成了昼夜的交替现象。

三、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是上海,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总比西边的先看到太阳。

第十六课 昼夜与生物行为

一、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没有昼夜更替,各种生物的生物节律将会被打乱,无法很好地安排作息时间,不利于各种生物的生存。地球的一面将会永远背对着太阳,一面将永远面向太阳,那么,面向太阳的地区温度将会升到几百度,背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将会下到零下几百度,除了细菌和微生物,所有生物都会灭绝。

二、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曾经将一些开闭时间不同的花栽在一个大花坛里,利用花的开闭来报时,并把这个大花坛称为花钟。

三、昼夜节律 是指生命活动以一天(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都是昼夜节律的表现。人体生理功能、记忆能力、情绪、学习和工作效率等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因此,更需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

四、人类掌握了生物昼夜节律,就能通过技术更好地利用有益生物和防治有害生物。第十七课 交通工具 一、二百多年前,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帆船和马车。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自行车,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今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不断改进、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变得越来越便利。

二、如何选择交通工具,需要考虑什么?需要考虑时间、价格、舒适程度、是否便利。

三、汽车的发展

1769年,法国人尼古拉。居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蒸汽机汽车,后不实用,后来,德国的卡尔。本茨和哥德利布。戴姆勒分别制成了用汽油发动机驱动的汽车,并试车成功,由此宣布汽车时代的到来。

四、火车,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

五、1816年,德国的德莱斯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第十八课 交通与生活

一、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便捷的交通工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加快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二、不同产品需要不同的交通工具 对虾等海产品需要轮船、摩托车、汽车、飞机等。煤炭需要汽车、火车、轮船。

三、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有哪些?

1、交通阻塞

2、交通事故

3、公共交通问题

4、步行者问题

5、停车问题。第十九课 展示会

一、定期整理搜集到的学习资料是学习《科学》课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自己确定资料分类的标准,并给资料编号,便于今后查找。资料整理可以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有条理。

二、整理资料的具体方法

1、卡片

2、剪贴

3、打印

4、复印

5、电子文档保存在磁盘中。

下载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英语期末知识点总结

    Unit 1 My classroom 看到“我的教室”你想到的第一单元的知识有哪些? 单词 有关教室物品类:classroom教室 window窗户 blackboard黑板 light电灯 picture图画 door门 floor......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范文大全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一、除法: (1)试商时,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变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变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1: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天气 1、 天气总是在 (发生变化 , 它影响着我们的 (活动 ,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 (云量 、 (降水量 、 (气温......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最终5篇)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天气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一.容量单位的产生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 1. 我们的食物有哪些?答:我们的食物主要有蔬菜、水果、大米、白面,肉、蛋、奶、油等。 2. 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哪里?答: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