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紫泥镇安山村创建生态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紫泥镇安山村创建生态村的调研报告
紫泥镇安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生态村建设是现时代之下新的发展道路,它主张统筹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多个方面的协调持续发展,构建健康和谐的生态系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通过实地走访和入户座谈,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当前全市创建生态市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环保工作思路,形成了新的工作机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山村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安山村基本现状:安山村,位于紫泥镇的西侧,距镇区1.6公里,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有7个自然村,有8个村民小组,1118户,共4489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137元,全村主要以蘑菇种植为产业。安山村地处九龙江北溪下游,三面环水浒茂岛头,村庄地势平坦,共同构成了一幅层次丰富的田园景观画。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创建生态村的发展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推进了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安山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植树、修路等一系列活动,现在进入我村,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副迷人的现代农村画卷,一幢幢现代新农居规划有序,整洁别致,一条条笔直宽广的水泥路贯穿整个村子,一幅幅贴于墙上的生态村创建宣传标语格外显目,一条条清澈整洁的渠道灿烂耀眼,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村。我村的主要做法有:
一、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为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整治工 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安山村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宣传材料等阵地和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论氛围。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绿色文明,和谐生存”的理念,使环境意识深入民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利用两委会,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以及老年理事会议传达贯彻生态村创建的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政策支持,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成立了“创建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常务副组长,村两委成员分任4个片区负责人,充实配全环保监督人员,建设专职卫生清洁队伍。同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制定“安山村环境卫生整治责任”,有效促进“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整合资金,扎实开展生态建设。近年来,安山村整合各类资金,全面启动生态建设,迈开了创建生态村的步伐。根据生态村的标准,安山村扎实地开展创建工作。他们在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并制定实施了《安山村创建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安山村村规民约》,加强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我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化环境,提升品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以优美的环境做好创建生态村的工作。在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中,安山村实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紧紧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彻底扭转“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现状,实现“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的村庄形象,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协调推进 2 农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安山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资7.5万元安装160盏路灯;投资31万元,集资5万元清理河道3000米,拆除违章建筑18处;投资2.4万元,集资5.6万元改建公厕4处;投资4.6万元建设8处垃圾堆放点以及购买两部垃圾清运车,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投资112万元用于堤岸加固、砌石护坡5.6公里;投资56.4万元,集资85万元进行9条水泥路硬化;家家户户都建有卫生户厕,配备化粪池。村里建设沼气池、氧化塘,氧化池,利用自然高差、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净化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安山村大力提倡和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村民主要采用低污染的燃气、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多方筹资,种植龙眼树、荔枝树、三角梅等花草,提高绿化覆盖率;大力提倡推广低毒农药和使用低残留、低污染的农家肥、有机肥;结合家园清洁活动,以抓好农户清洁卫生为切入点,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以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为主要内容,全民动员,组织开展了多次全面彻底的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对辖区内的垃圾进行面彻底清理,不留任何死角。2008年,安山村顺利通过家园清洁行动省级验收。
三、狠抓管理,创建工作上水平。安山村制定了环境保洁制度,村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洁队伍,每户配备一个垃圾箱,全村配备6个保洁员,2辆清运车,4辆卫生清理车,用于生活垃圾的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并统一运送到镇中转站。建立了长效保洁制度,做到专人管理,经费保障,常年保洁,达到灯亮,水畅,路洁、树郁、花香,让村民生活开心,顺心,舒心、称心。
安山村对村民居住与工业区进行科学规划和分离,划分为居住区,农业区和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区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并加强村内两家食品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管理力度,两家企业均配备有环保处理措施,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均符合环保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推进,村民文体健身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文明新风尚之风吹遍全村每个角落,使安山人的文化科学素质大大提高。
二、安山村生态建设的启示
通过详细了解和认真总结,我认为安山村创建生态村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发展。正如《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中所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不断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安山村人民群众正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方面做足群众的思想解放和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生态建设的巨大意义,发动和依靠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自觉参与创建。另一方面让建设活动始终沿着“实现农民愿望、满足农民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的主线不走偏,使生态建设工作真正成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让农民看到和获得实实在在的“眼前利益”,从而激发了巨大的建设热情。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抓发展。安山村生态建设和发展不搞“一 4 言堂”、“一刀切”,而是鼓励农民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从最迫切的实际需要入手,各尽所能,因地制宜。发展规划的制定,全都根据我村的实际而定,而且坚决做到“有谋则动、动则见效”,让农民实实在在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坚实地奠定了今后发展的基础。
三是坚持优势突破抓发展。“经济要发展,生态是基础,环境是优势”。安山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正是靠着宝贵的生态自然环境的优势,大搞生态建设,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我村立足自身实际,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关键、把推广农业科技作为支撑、把保障生态环境作为基础,走出了一条“打绿色牌,走生态路,靠农业产业富民兴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逐步我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是坚持创新方法抓发展。一方面创新投资机制。以“硬化、绿化、美化”为基本标准,建成安山村现有规模的生态村大概投入了上百万。这么多钱从哪里来?他们采取了“村集体和农民为主出一点、市镇财政奖补结合拿一点、包村单位和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重点倾斜帮一点、动员社会力量筹一点”的筹资办法,并特别强调了农民自主投入的作用,广开筹资渠道,创新投资机制,为创建文明生态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三、全市创建生态村的建议
一是必须坚持“生态为本”的发展思想。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两者互相影响,既可相互促进,又可相互制约。对于当前我市创建生态市各项工作来讲,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5 义。安山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依托生态环境搞开发,做大做强农业,谋划开发生态旅游,在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全村人民群众的致富。另一方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文明的公共秩序、卫生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生产方式”增强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必须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实现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群众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安山村在发展工作中,紫泥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大帮助、大支持,支部书记亲自抓,带头跑项目、找资金,两委干部齐上阵,搞发动、做工作,全体村民积极行动,克服困难、大搞生态,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可以说,没有市、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没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组织和带头参与,就没有我村发展的成果。
三是必须探索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巩固现有成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使生态创建活动在资金筹措和使用、政策持续性等方面不断获得新的动力,生态创建才能真正扎根农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我村及时有效地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了各项工作有依据、有机制,不仅巩固住了现有成果,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四是必须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引导和扶持,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群众主 6 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广泛参与上。每一项工作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就能顺利开展下去。安山村发展再次证明,只有调动村民参与热情,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才能将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并能反激励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参与、服务于当地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民主乡旗山村生态村创建
中江县民主乡旗山村创建生态村
申 报 资 料
中 江 县 民 主 乡 二0一0年5月
民主乡旗山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伍建明(乡 长)副组长:董子辉(副乡长)成 员:谭必刚(乡纪检副书记)
幸小军(村镇建设办主任)
敏(旗山村支部书记)
敏(旗山村村主任)
一
基本概况
1、自然地理状况
民主乡旗山村位于中江中南部,民主乡政府东部,邻中江县城60公里;全村有9个社,536户1850人,幅员面积2.8公里,耕地1450亩。该村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年均气温20℃,降雨量1000—1200毫米,相对湿度68—72%,日照1000小时左右。土壤以中壤土为主,质地适中,水气协调,耕性良好,酸碱性适宜,营养条件能基本满足生产的需要。大气质量好,农业灌溉用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土壤未受污染,各临测参数均未超过“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中规定的范围,属清洁水平。
2、人口经济发展状况
(1)民主乡旗山村辖9个社,总人口1850人,总户数536户,设党支部1个,有党员56名。
(2)经济发展状况
全村有耕地面积1450亩,主产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等;畜牧业有生猪、养牛、养鱼、鸡、鸭、鹅,年出栏小畜禽30000支。
2、依托农业,发展反哺型农业养殖业、工业等。
3、基本农田保护区:旗山村规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1450亩,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保证旗山村域区内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4、严格审批交通用地,村道建设原则上在原有道上进行,严格宅基地的审批。
(二)生态家园建设
1、建标准化畜禽圈、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节能炉灶和标准化的稻田等。
2、开展“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菜”、“猪一沼一鱼”、“猪一沼一稻”等生态经济经营模式,形成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内部的良性循环。
3、搞好环境绿化美化。
4、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一事一议”重点搞好村社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实现村社道路网络覆盖全村。
(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1、水环境
截污治污,完善污水排放和沟渠建设。加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农业、养殖业废水以及河道水葫芦污染控制。
2、固体废弃物整治。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在全村院落集中地设立垃圾堆放点。
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有墙、有顶、有门、有清洁便盆(槽)、有水冲洗,地面及墙面干净。
7、厨房改造。厨房清洁卫生,通风透光。墙壁粉刷,鼓励靠灶墙贴瓷砖,灶台、切菜台、洗菜盆贴瓷砖。
8、畜禽粪便。农户从事家庭养殖的,须建畜禽粪便处理池,畜禽粪便处理率达6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根据养殖场规模修建化粪池,粪便经工艺处理后,方可排入河道及农田。
9、桔秆。推广桔秆综合利用,不得露天焚烧,不得堆放或抛弃在沟渠、道路两侧,各户集中堆放,及时处理。桔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10、农用残膜。农业种植产生的残膜及各种生活废弃塑料袋,不得自行废弃、丢弃,鼓励农户回收二次利用或科学处理。回收率达60%。
11、农药化肥。农药化肥使用安全,无伪劣产品,使用合格率达100%。努力降低农作物及土壤农药残留量,推广生态用肥。
12、人畜分居。猪牛栏圈要距人居处10米以外。
13、道路建设。村社干道水泥硬化率达60%,主要道路两旁要有排水沟。
14、绿化美化。村庄周围及村庄内干净卫生,无粪便、垃圾乱堆放现象。入村道两旁、村庄外50米以内及整个村
考核内容之一。
3、部门配合,各司其责。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文明生态村建设是跨部门、跨行业、量大面广的工作,乡农业、林业、计生、环保、宣传、扶贫、开发、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必须加强指导,给予大力支持。
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人员、施工队等组织到位及时,为建设提供技术及物质支持。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村级组织要通过办墙报、宣传栏、挂横幅、贴标语和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全社会和广大农民建设文明生态村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局面。
6、加强督查,确保建设效果。文明生态村建设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文明生态村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 创建工作总结
2009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我乡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点;抓亮点即将景观村村容环境改造作为亮点,努力搞好村道建设,完善卫生站,住宅内外装饰等,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齐抓共建。我乡成立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保证领导力量到位,在全乡各部门抽调了近20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突击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协调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创建工作的开展。村社也成立相应机构,层层抓落实。
2、健全机制,加强监督。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镇辖各部门以村社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旗山村及我乡其他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把告别愚味、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
4、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根据各社原有的布局特点,先规划后建设,确保了景观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
5、强化管理,巩固成果。制作了永久性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1、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
本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事务的具体实施。
第二条:本村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的行为规范,人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村民会议是本村最高权利机构,由本村年满18岁以上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组成,村民委员会负责召集和主持召开村民会议。
第四条:村民小组是在村民委员会的下设组织,是村民开展群众性自治活动的基层组织,是村民委员会联系村民的桥梁和纽带,村民小组设组长1人,由村民小组全体人员选举产生。
第五条:推进依法治村、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一夫一妻、男女平等、赡养老人,做到尊老爱幼。
第六条:大力推行殡葬改革,提倡火葬。
第七条:土地承包实行合同管理,发包方与承包方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
第八条:村、社实行财务公开,张榜公示、体现村民当家作主理财。
第九条:每个村民都要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维护社会的稳定,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十条:邻里和睦、严禁侮辱、诽谤他人、造谣惑众、搬弄是非,破除封建迷信。
第十一条: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阻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须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自觉控制人口增长,生育子女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生育证。
第二十三条:村民办理公益事业,须经村社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民代表监督实施。
以上民约严格遵守,不得违反,触犯刑律的报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人:覃 敏
旗山村村民委员会
第三篇:三山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施工方案
三山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施工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根据市区《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为扎实做好三山庄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特制定详细施工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农民的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村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户户通硬化路、文明一条街、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的基本要求,推动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工程内容
(一)道路硬化
(二)绿化
1、栽植绿化苗木800株。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后,在道路两侧栽植国槐、女贞、黄洋、樱花、侧柏等绿化树种。
2、建小花坛20个。在主要道路两侧空闲地内建设小花坛,种植月季、三叶草、太阳花、菠菜、油菜等绿化花木和蔬菜。
(三)卫生清理整治
1、清理主干道7条,街巷道16条。把路面上的垃圾、粪堆、草垛、杂草、石头堆全部清除。
2、新建垃圾箱3个。
3、新建厕所4所。
4、粉刷墙壁800平方米。
(四)排水设施
主干道排水沟600米长,街巷排水沟2100米。
(五)亮化
在村内主要道路安装路灯20盏。
(六)建公园1处
村北东西路南侧小河上建水上公园1个,公园中建桥4座。
三、项目投资概算为38.84万元
1、道路硬化3550平方米,30元/平方米,共10.65万元。
5、安装路灯20盏,200元/盏,计0.4万元
四、工程进度
一期工程:绿化,卫生清理整治。种植绿化树木,清理垃圾、草堆、粪堆、石头堆等。工程起止日期:3月10日—4月10日
二期工程:道路硬化,修筑排水沟,安装路灯,建水上公园。工程起止日期:4月15日—8月30日
第三期工程:修筑花坛,新建垃圾箱、厕所,粉刷墙壁,宣传标语。起止日期:8月底—10月底
五、资金筹措
六、组织领导
为做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村里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委员*******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负责创建的全面工作,***负责工程招标、道路硬化工作,***负责绿化工作,***负责粉刷墙壁、张贴标语、清理垃圾工作,***负责排水沟、公园建设及路灯安装工作。
二00五年四月二十日三山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施工方案飞雪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创建生态村技术报告
八街街道办事处凤仪村委会委会创建
“昆明市级生态村”
技术报告
一、创建生态村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昆明市、安宁市争创“昆明市级生态村”的建设要求,立足于凤仪村委会村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以及安宁市创建生态市的战略部署,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凤仪村委会村建设成为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农村。
二、基础条件分析
1、地理环境 凤仪村委会地处八街街道西边,距八街街道所在地6公里,到集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有耕地面积1029.75亩,人均耕地0.92亩,林地20976亩。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植业为主,人均纯收入每年5039元。
2、气候条件全村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 量8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水果。
3、水文条件 凤仪村委会境内水源较为丰富,大小水库有7个,凤仪水库目前是八街街道人畜饮水的水源地,农田小区内桥、路、渠设施完备,确保凤仪村委会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
4、人口状况 凤仪村委会辖五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143人,其中农业人口1143人,劳动力6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63人。2011年全村出生率为5‰,自然增长率为3‰。
5、社会事业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落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同时,在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6、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凤仪村委会逐渐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种植业作为凤仪村委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尤其是我村的水果产业,按照无公害质量标准生产,按照产业模式发展,遵循市场规律经营。目前,已经打出了以红梨、中晚熟桃、葡萄为主的凤仪优质无公害水果品牌。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
7、交通设施现状 凤仪村委会交通十分便利。凤仪村委会两委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自筹资金,相继完成了我村的村间主支干道的硬化,机耕路的建设,目前,村间主干道实现了柏油路硬化,支干道实现了水泥路硬化,田间机耕路建 设完善,保证了农民的农田生产需求,相继完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道路改造,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道路硬化和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使全村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8、垃圾处理现状 为了改善农户乱堆乱放的现况,各村设立生活垃圾收房22个,安排专人负责,定点、定时收运。2010年年底,凤仪村委会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82%。
9、绿化现状
凤仪村委会已栽种桉树20000多棵,圣诞树50000多棵,各类果树50000多棵;道路两侧已经种植了绿化带,基本能满足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林地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良好。
10、水环境质量 凤仪村委会水资源重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建设过程中,解决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要采取“点与面”相结全的办法,加快沼气池建设,完善村民点的污水手机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保土蓄水,合理开发、利用塘、库水体。
三、创建生态村有利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
凤仪村委会地处八街街道西边,距八街街道所在地6公里,到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无任何污染物。特别适宜植物的种植和育种。
2、特色经济活跃,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近年来,凤仪村委会逐渐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具 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无公害农业规模不断加大,生态经济初见雏形。目前,已经打出了以红梨、中晚熟桃、葡萄为主的凤仪优质无公害水果品牌。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凤仪村委会无重污染项目,是八街的人畜饮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良好。凤仪村委会在改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改善饮水质量等各个方面。广大村民已初步体会到改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有机肥料,从而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4、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色农业基地初步形成。近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林、牧、果、渔业发展较快,林、牧、渔三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并逐步形成了多元种养结构和特色农业。
5、领导重视,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随着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启动,省“百千万”工程的开展。抓住创建生态村的有利环境,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的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四、创建生态村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建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两位副主任为副组长,村小组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明确目标,实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
2、编制生态村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1.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宁市八街镇凤仪村委会创建“昆明市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生态建设规划及村村通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中心村的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观,布局逐渐优化。
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本村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保证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4、搞好村庄环境整治,克服脏乱差现象。
积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加快农村的“五清五改”,使村庄内环境总体要得到较大改善,村给水、排水设施要日趋完善。生活垃圾要实现集中处理,垃圾乱堆放现象要得到解决。村内“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5、努力筹措建设资金
首先在立足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的体制,鼓励多方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 回报机制,经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利用项目向上争取政府扶持,充分利用专项贷款等政策,组织好项目建设。
五、生态村指示完成情况
凤仪村委会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重点,以万亩经济果林为主导产业,经济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趋势。
1、人均收入
村民积极引进先进、科学的种、养殖技术,外出就业等方面增加人均纯收入,2010年凤仪村委会农民人纯收入达到了5039元。
2、饮水合格率
凤仪水库是八街的人畜饮水水源,水库周边的环境关系到水源的质量,关系到八街人民的身体健康。村委会加强力度保护水库周边环境,落实专人负责,对凤仪各个水库进行管护,让八街人民喝上放心水。村委会落实改水工程,现五个自然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饮水合格率100%。同时,村委会对人畜饮用水实行有偿使用,坚决杜绝乱拉乱接的现象,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凤仪村委会委会共有户数310户,我村大力开展农村户厕一池三改工程,目前卫生户厕282个,普及率达到83.6%以上,卫生公厕每个村小组都有一个。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我村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首先大搞宣传教育,让广大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楼宇、屋顶、挑檐等部位的空中无乱挂乱吊现象,公共用地无乱堆乱放现象,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82%,村庄内道路畅通,两侧无乱堆乱放,乱建等现象。院落整洁,农具有序存放,农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5、生活污水处理率。
为了解决我村农村生活污水,我村采取在每个村小组建一个污水处理池一个,处理本村小组的生活污水。对于散居和地势复杂的农户采取分户建三格式化粪池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凤仪村委会委会历来对环境保护都很重视,强化环境建设,积极配合环境管理部门认真抓好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目前,我村委会有工业一家—安宁锦鑫综合服务公司,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锦鑫综合服务公司很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完善环保设施和措施,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率和完好率,做到达标排放,在做到促进我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促进环境保护,使经济和环保和谐同步发展。
7、清洁能源普及率。
近几年,凤仪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沼气池建设工 程,使村民能够用上清洁经济的能源,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6.7%以上.8、农膜回收率
我村全村有耕地面积共1000余亩,每年种植烤烟都会使用大量的农膜,为了有效防止白色污染,村委会采取交保证金的方式,督促农户对农膜进行回收。在每年秋收完了以后,村委会都要求各村小组督促村民对农膜进行回收,全村每年从各种渠道发出农用薄膜6吨,使用后回收5.2吨,农膜使用回收率为87.6%。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每年秋收过后,农户都把自家的秸秆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投入自家的沼气化粪池,这样,既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使秸秆有效利用,又能有效的防止火灾,有助于我村的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对于为数个别采取焚烧的农户,村委会都积极与他们沟通,立即制止这种行为,目前,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行为,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90%。
10、规模化禽畜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凤仪村委会辖区内无规模化禽畜养殖,此项不作考核。
11、绿化覆盖
村民积极植树造林,绿化村庄道路巷道,使我村造林面积达11000余亩,绿化率70%以上,其中果林1000余亩。2010年凤仪村委会现有建设用地面积为13.9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为6.69 8 公顷,村委会绿化覆盖率48%。
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凤仪村委会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辖区内有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大型基地1个。2010年共有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800亩,无公害农产基地544亩。凤仪村委会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基地比例61%。
13、农药化肥使用情况
近几年,我村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高效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积极倡导和推广有机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土质,使得我村农药化肥的平均使用量显著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年内农药平均施用量为0.16千克/亩/年。年化肥平均施用16.5千克/亩(折纯)。该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14、农田土壤有机含量。
凤仪村委会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调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农田生产除使用少量的化肥外,都采取农家肥的方式,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含量。根据八街街道办事处统计站统计,2009、2010、2011年三年的农田土壤有机含量不断提高,达到49毫克/千克。该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15、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为推进生态乡村创建工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安宁市统计局八街统计站根据安宁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分指挥部办公室的安排,于2011年6月219日,组织人员在凤仪村委会辖区范围内随机抽查了65户居民,开展了“生态环境保 护、农业污染控制、环境卫生保洁、社会文明、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六个方面的环境状况满意程度调查,经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凤仪村委会村民对开展调查的六个方面环境状况满意率为97.85 %。
各种指标证明的材料附后
八街街道办事处凤仪村委会
2011年8月20日
第五篇:青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青山铺镇青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青山村位于青山铺镇北部,东邻黄鹄村,南邻安沙镇唐田新村,西邻北山镇,北邻汨罗市弼时镇,从北至南有107国道穿梭而过,东西有京珠高速连线贯通。全村21个村民组,997户共3507人,党员123人,党小组18个,村支两委共6人。全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61.5亩,山林面积5542亩。我村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干部团结,村民和谐,是青山铺镇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我村以创建生态村为契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庄品位不断提升。
一、落实责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自2009年我村开始创建国家级生态村以来,村支两委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分工明确,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始终把巩固生态村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支两委其他成员和各小组组长等为成员的创建全国生态村的创建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对生态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制订了工作计划。按照“量力而行、先易后难”的原则,巩固生态村建设,把生态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规范各种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庄整治的各项工作制度、环卫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制度、文明创建等制度,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完善工作机制,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四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
二、坚持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我村人均纯收入2009年为7027元,2010年增长至8500元,年增长达17.33%,居于全镇领先水平。其中2009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8649元,2010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10128元,年增长17.1%。
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居全镇前列。我村先后引进了3家农业企业:曙光山城农业科技公司、七鑫农业科技公司及思静公司。将青山村内连片土地实行流转,按照每年800斤稻谷每亩对流转的稻田进行补偿、按照每年200斤稻谷每亩对流转的山林进行补偿,同时吸纳空闲的农村劳力进入各农业企业进行务工、培训,实现经济效益,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三业协调发展格局。我村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沿107国道线,东边以现有曙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08亩葡萄种植基地为核心园区,西边以七鑫公司176.4亩酿酒葡萄为核心基地,发展小水果基地,全力打造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时,集中技术力量,优先发展,带动周边农户,鼓励村民创收,实现经济效益。我村对散户葡萄种植的村民进行600元/亩的补贴,截止2011年5月,散户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60余亩。
三、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
1、集中清污整治,美化环境,改水改厕改厨、绿化房前屋后、提倡使用新能源。按照我村制定的村镇建设整体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村坚持科学合法用地,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全村环境净化及沼气池工程建设综合整治达800余户,确保人畜分离率达80%、清洁能源使用达85%,对分散养殖户,大力发展“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对养殖粪污进行处理。对规模养殖户或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大中型净化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确保畜禽粪污有效利用。
2、我村严格根据《关于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通知》(长县办发{2010}23号)所划分的禁养区、限养区对村内禁养区、限养区的养殖户进行了清查摸底,并造册登记。同时大力宣传退养转产的各种政策,鼓励村民进行退养转产,截止2011年5月,青山村已经有15户主动退养,有33户缩小了养殖规模,总退养面积2139平方米。
3、进一步减少农村日常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我村先后投入资金6万元新建大型垃圾集中处理池36个,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清运车、环保工人,将日常生活垃圾运至垃圾站,同时我村还在全村范围内配备了1000个小型的垃圾桶、200个小型的垃圾池用来收集农村生活垃圾,并对部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环保效应。
4、庭院经济、村庄绿化投入进一步加大,几年来我村不断鼓励村民在屋前屋后种植绿化植物,同时对实行村道绿化工程,共计种植绿化苗木12000余株。
5、在全村范围内树立马蹄塘村民组为环境治理先进组,以点带面,全力打造“无白色污染区域”典型。确保屋前屋后无白色生活垃圾,村组道路干净整洁,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6、对山塘、河道进行整治。在每组安排了1-2个环保专干对水生杂草进行打捞清理工作,同时积极配合镇水管部门对积淤比较严重的山塘进行了清淤,还群众一方碧水。
7、对村级公路实施全面硬化,并对各组组级公路订好升级改造规划,完善路基,完成路面砂石铺压,做到村级道路都基本实现硬化,交通网络布局合理,组组通公路。
四、营造宣传氛围,提高村民素质
创建工作是项全社会的工作,需全民参与。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我们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巩固生态村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创造有力条件,提高村民素质,培育文明村民。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以贯彻落实中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完善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切实增强渔农民的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意识。利用村办公大楼条件的改善,生态文化广场的修建为契机,结合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各种载体,开展村民素质教育,不定期组织广大村民接受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等知识的学习,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倡导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巩固生态村建设的步伐走得更远。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生态村创建成果 结合我村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
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公约》,制定了符合青山村村级发展的《村规民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我村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未成年人活动室,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还设立了居家养老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村内老人进行上门体检、看病、理发等活动。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形成良好风尚。
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借助村民间民俗舞龙队、腰鼓队,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六、今后工作思路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形象工程、民生工程。近几年我村在创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主观认识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为此今后我村将在以下工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落实创建标准,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根据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继续做好创建日常工作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对创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整改与完善,牢记树立创建难,巩固更难的道理,对下一步创建工作加强指导,明确任务,全面启动各项创建工作的措施。
二是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群众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对全民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快创建步伐。资金是完成创建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有计划通过多方面筹集,对照创建项目,争取资金,整合各方面资源,有效地加快创建工作步伐。
四是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抓污染治理,促进清洁生产,有问题及时做好整改。
总之,我村将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和落实好能源沼气,卫生安全饮水,环境卫生,土地平整,道路等方面建设。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努力构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把青山村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青山铺镇青山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