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志书的内容对记述语言的一般要求
地方志书的内容对记述语言的一般要求
本来,地方志书的语言文字与其他文章、著作的语言文字并没有什么两样,更无特别之处,都是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述各自的内容。但从第一届修志实践和当前修志实际工作看,志书写得不像志书的情况还很普遍。为什么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的志书不像志书,问题到底在哪里呢?如此说来,志书的语言文字似乎有其特别的要求,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在规范的现代汉语范畴里,不同性质的文章、不同性质的著作,所要求使用的文体、表述方式是不相同的。因此,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述的志书,像不像志书,也就是符不符合志书的要求,关键是在于其语言是否符合志书的文体要求。从第一届修志实践看,参与修志的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和“笔杆子”,语言文字功夫都是很好的。但正因为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笔杆子,他们对本专业、行业都是专家、权威,但对志书的特点和要求则各自理解不同,写出的志稿也就千差万别,总结报告式的、教科书式的、论文式的、科学专著式的都有。
要了解地方志书与其他著作到底有什么区别,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最原始、最根本的问题,即地方志书的要求是什么,地方志书到底应记载哪些内容,而不需要哪些内容。只有根据内容的需要才能选择适当的文体和表述的语言。
一、地方志书内容的一般要求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这种观念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志书的内容广得没有边际,应该是无所不收。不过,这所谓的百科全书,是说它在门类上几乎无所不包,但在具体门类的记述上,却有较具体的范围。地方志书是科学的资料著述,其重点在资料性,是地方各门类的史料。因此,就某一门类而言,地方志书所要记载的是该门类的一般的、基本的情况。以具体的水产行业中的“鱼类资源”来说,地方志书需要的主要是该地鱼类资源的一般情况:有多少类、多少种属等等,而一般不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详细描述某一种鱼的生理结构特征以及每种结构的生理功能,那是教科书和科学专著要做的事情。又以“茶叶”为例,志书需要的是该地茶叶种植的历史情况、茶叶的品种、品质、产量、销售市场等,而茶叶自身的消食解渴、提神醒脑、甚至治病防癌等药理功能则不是地方志书所要详记者。总之,说地方志书是地方百科全书,主要是指所包含的门类而言,决不是说它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能代替其他所有一切书籍的功能。说到底,地方志书从分类学上说,它是书的一种,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范围。因此,地方志书与科学专著或教科书的区别在于,志书只记某一事物在该地的“有”与“无”,而不对该事物进行解释或论证等。如“煤”,地方志书一般只记述该地“煤”的“有”与“无”,有哪些种,其矿床地质特征、有多大储量、开采情况等等,而不写“什么是煤”,也不写“煤”有哪些功能等情况,这些是由别的书去解决的问题。而有些志稿,对“煤”(此处仅举例 而言,非专指某志稿)的“有”与“无”的记述并不多,对什么是“煤”却开篇就写一大段定义,接着就把“煤”的功能、物理、化学特性等作大段介绍。又如有的志稿,在记述自然资源中的某一种鸟时,竟从生物学的角度把这种鸟的外部特征作详尽的描述,详尽到鸟的某一部位羽毛有多少根,每根羽毛生长的方向、长短、颜色等等,这显然是生物学教科书所应承担的任务,而非志书所宜者。又如文艺志,若写到某戏曲剧种,不需要写戏曲理论,而要写该戏曲在本地发生、发展、流行的一般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志书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文体、什么样的语言,我们可以将《湖北省志•地质矿产》作为一个范例。这是一本科学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志书,较好地把握了科学专著与地方志书的区别,也把握准了地方志书的内容和记述角度。如其“基础地质”篇所记述的对象,专业性极强,一般没有地质知识的“外行”人很难完全看懂,即使如此,该志亦不作任何定义性的解释,开门见山,直书某物的“有”“无”。如所记“火山岩”:
火山岩类中的流纹岩和安山岩均见于鄂城太和、金牛和大冶保安一带。在竹山一带分布有海底喷发的粗面岩。玄武岩分布于鄂东阳新以及孝感、安陆等地。除上述明显而未经变质的火山岩外,还有古老的变质火山岩系分布在各有关变质岩形成的地层中。
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把地方志书在内容方面的要求作如此归纳:
地方志书所要记载的内容是:有什么,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曾经怎么样。
地方志书不需要写:为什么?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将会怎么样。
这其中:
“有什么”,就是志书要解决的“有”与“无”的问题,必须以史实与资料说话,切忌空洞无物;
“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要像教科书那样对记述对象加上一个“是什么”的定义,而是要求将记述对象的本质或事件的真实过程作客观的记述,写明原委,同样要求以史实说话;
“曾经怎么样”,地方志书所记载的都是已然的历史史实,史实与结果一定要记载得准确无误;
“为什么”,这是地方志书第一不能见到的写法。地方志书所记为已然的历史,没有“为什么”可问,史实如此而已;
“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这也是志书所不能见到的写法。历史已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我们没有能力再要求它“要怎么样”或“应该怎么样”;
“将会怎么样”,这是未来之事,且为完全不能确定之事,不是志书所应记载的。
二、地方志书的文体和语言要求
所谓“文体”,指的是文章的体裁。文章因内容、表达方法和功用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文体。现代文体,粗分为公文文体、政论文体、科学文体、文艺文体等。
地方志书的文体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前面简要介绍了志书内容的一般要求,也就知道了地方志书应该使用的文体是记述体,即《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三级地方志书行文规定》所规定的:文体——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所谓“语体文”,即是与口头语言基本一致的书面用语,是用白话写成的文章,所以又叫白话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国年间所修的地方志,相当一部分使用了语体文,废弃了文言文,这是方志史上的一大变革。使用语体文,能够不远离口语,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便于志书的普及和运用。所谓“记述体”,实际就是用文字“记述”,以区别于口述或其他手段的记录。地方志与文艺著作、理论著作、科技著作不同,它的任务是“记述”。这就决定了它只能使用记述体,而不能采用其他文体。我国史书、史料使用的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其中本纪、列传、实录、会要、年表、起居注等,都属于记述体。在我国方志史上出现的纂辑体和撰著体,也同属于记述体。社会主义新方志中的记、志、传、录等体,都是根据志书内容和编纂要求,分别运用记述体进行资料的汇集。
语体文、记述体,能适用的不仅是地方志书,很多著作也都是适用的。志书使用语体文、记述体与其他著作的显著区别在于:志的记述方法是以事分类,类为一志。方志使用语体文、记述体,要求以资料为主,以详备为要;要求开门见山,直书其事的有无、过程或结果;要求“述而不作”、“引而不论”;要求寓褒贬于史实之中,以翔实的资料取胜。
除此之外,志书使用语体文、记述体与其他著作的另一显著区别在于对文风的不同要求。同样使用语体文、记述体的著作,因性质不同、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文风也是不同的。地方志书的文风有以下要求。
1.严
谨
就是使用志书语言的准确性。严谨精细,一丝不苟,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格的科学态度。记述事实,应以实践为标准,以真理为尺度,以科学为依据,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趋炎附势,不迎合当道,不见风使舵。在语言表达上,注意语法、修辞、逻辑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编辑上要把话说得对,说得合乎事理;在语法上要把话说得通,合乎民众习惯;在修辞上,要把话说得美,不出现错词、错字和语病。严谨的语言,来自严谨的工作作风,处处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字斟句酌,不失毫厘。对待每个事件的记述,不将就、不凑合、不臆断、不偷懒。新志中出现的一些差错,不仅反映了编著者的 6 知识修养,同时反映了编著者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态度。古语说:“文如其人”,做到文风严谨,首先做到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
2.朴
实
就是文章写得踏实,不浮夸,不滥用形容词。朴实与严谨是相辅相成的,虚浮的形容词用多了,就会使文章失去严谨。志书要言简意赅,讲究文采,应修饰得恰到好处。过分了,就会弄巧成拙,写文章要“老实一点”,是做到准确的好办法。
3.简
洁
就是文字语言的浓缩性。胡乔木同志说:“应该要求地方志做到一句也不多,一句也不少”,“所谓简略,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的精炼,要惜墨如金”。地方志记载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应该做到该详的详,该略的略。因此,在行文中:明确内容,共事要简;谋篇布局,层次要简;遣词造句,文字要简;融冶群籍,引文要简。总之,尽量做到文约事丰。
4.通
俗
就是文字语言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容易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在用字、用词上,用现成概念和明确的字眼、词句,不用太偏僻、太古奥的字、词,不要故弄玄虚,更不能生造词句。尽量避免方言土语 7(必要时要加注,方言志除外)。含糊、模棱两可的字、词最好避而不用。
此外,志书的语言始终为第三人称。志书是对历史的客观记载,宜用第三人称表述,忌用其他人称。因此,凡“我省”“我市”“我县”“我办”等等均不宜用。
志书的文体和文风,不单纯是写作技巧问题,也是著述、编纂工作者的工作作风问题。志书语言文字的优劣,直接体现志书的质量。在当前一些新志的志稿中,常见的毛病是脱离志体,有“政治化”倾向;工作总结式语言、宣传报道式语言不少,议论多而空泛,实际内容少;记事重复累赘,拖泥带水;用语不当,缺乏推敲;错字别字,反复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反映出著述编纂者工作作风不踏实以及编纂水平有限等问题。志书,是记事、记实的资料性著述,它的价值在于真实、科学、可行。编辑出版成书,它便成了“特殊商品”,一旦发生差错,不仅有害本地,甚或流毒千里;不仅有害当前,甚或贻害后世,以讹传讹,决非短时间可以了结。胡乔木说:“与其出一部很不得体的县志,不如暂时出一部油印或铅印的资料,作为一种稿本而不出版要更好一些。”这几句话是十分中肯的,表达了既对当代人又对后代人负责的精神。注重志书质量,注重文风,确是编纂中的一件大事。要求方志文风要“严谨、朴实、简洁、通俗”,对方志编纂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篇:地方志书质量规定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公室、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武警部队编史办:
为了确保地方志书的编纂质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总结修志经验,征求各地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现予以印发,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执行。
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等志书的质量要求,可参照本规定有关条文执行。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书,确保质量,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志书(以下简称“志书”),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志书。
第三条 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
第四条 本规定凡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内容,以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为准。
第二章 观点
第五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六条 记述社会主义时期的内容,应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风貌,全面反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和成绩,正确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
第七条 志书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赌博、暴力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法律、法规及政策未作规定的,经由有关部门审查把关,正确把握记述尺度。
第三章 体例
第八条 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内容记述的要求。
第九条 凡例关于编纂志书的指导思想、原则、时空范围、体裁、人物收录标准、资料来源、行文规范、特殊问题处理等要求,清楚明确。
第十条 志书名称以下限时的本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其中,市辖区志书在本行政区域名称前冠以上一级行政区域名称,如“××市××区志”。
续修志书名称标明上下限年份,如“××县志(××××-××××)”。
第十一条 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一)述
根据志种和内容层次的不同,合理设置,概述事物发展全貌和特点等。
(二)记
大事记选录大事得当,重要事项不漏,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专记设置因事制宜,选题严格,数量适度。
编后记重点反映修志始末。
(三)志
门类设置合理。纵述史实把握事物的发端、变化和现状,不缺失主要事物、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
(四)传
立传人物为在本行政区域有重大影响者,以及本籍人物在外地有重大影响者。
(五)图、照
图、照注重典型性、资料性,从不同角度反映变化的情况。
卷首插图包括本行政区域位置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地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和有关部门绘制或者审定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测绘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
照片无广告色彩。除人物传、人物简介外,无个人标准像。
(六)表
设计合理,要素齐全,内容准确,不与正文简单重复。
(七)录
附录的原始文献、补遗考订等资料具有重要存史价值。
(八)索引
分类标准统一,名称概念清楚,提炼的标目符合主题原意,附缀正文页码准确。
第十二条 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科学分类与现实社会分工(现行管理体制)、全志整体性与分志相对独立性的关系处理妥当。
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或降格,使用适当。
标题简明准确,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
第四章 内容
第十三条 内容反映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根据各地实际分类,记述内容大致涵盖以下方面:
(一)建置、自然环境、资源、人口等;
(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邮电信息、公用事业等;
(三)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经济管理等;
(四)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群众组织、公安司法、军事等;
(五)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和计划生育、体育等;
(六)人民生活、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民政、民族、宗教、风俗、方言等;
(七)人物。
第十四条 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反映事物基本特征,记述有深度。
第五章
记述
第十五条 区域界限明确。以本行政区域为记述范围,越境不书。交代背景,反映与本行政区域外的横向对比、联系等,不视为越境而书。
第十六条 时间界限明确,不随意突破志书的上限和下限,严格控制上溯或下延。
续修志书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注意对前志的拾遗补缺、订讹正误。
第十七条 记述事物、事件和人物,寓观点于记述之中。述体中的必要议论适度,不空泛。
第十八条 志书中同一名称、事实、数据、时间、度量衡、术语的表述,前后一致。
第十九条 内容记述不机械重复。交叉记述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记述,或此详彼略,或用互见法。
第二十条 生不立传。在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表以外记述人物,以事系人、人随事出。记述人物准确、客观、公允。
第二十一条 人物传记述传主的生卒年月、籍贯(出生地)、主要经历、典型事迹、个性特征、社会评价等。人物
简介略记人物履历及主要事迹,不面面俱到。人物表要素不缺。
第二十二条 图的制作规范,要素齐全,包括必要的图题、图例和注记。
照片主题明确,图像清晰,注明时间、地点、事物、需要说明的人物的位置及时任职务等。
第六章
资料
第二十三条 资料真实、准确。
资料经过鉴别、考证、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准确。
有歧义但不可或缺的资料,多说并存。
第二十四条 资料全面、系统。
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资料齐全。
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资料连贯、系统。
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备。
第二十五条 资料具有代表性、权威性。
注重使用原始资料。
第七章
行文
第二十六条 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不用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
第二十七条 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外,以第三人称记述,不用第一人称。
第二十八条 使用规范文字,用词概念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使用口语、方言、土语、俗语适当;不滥用时态助词;慎用评价词语;不用模糊、空泛词句。
时间、空间概念表述准确具体,指代明确。
第二十九条 无知识性和常识性错误。不乱改科学定律、理论概念、政治术语、历史典籍、名家名言的提法和内涵等。
第三十条 各种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文件、会议等专有名称使用全称。使用简称的,在适当地方括注于全称之后,简称概念准确规范,不产生歧义。
第三十一条 不同时期的国家、团体、机构、职务等名称,均用当时名称。历史朝代名称使用规范的通称,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中国历代纪元表为准。
第三十二条 今地名使用各级政府审定的标准地名。
历史地名使用当时名称,括注志书下限时名称。
涉及其他行政区域地名的,其行政隶属关系明确。
第三十三条 跨区域的山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航线、文物、名胜古迹、重大事件等,其名称和数据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为准。
第三十四条 人物直书姓名,不冠褒贬词语,不在姓名后加身份词;必须说明身份的,首次出现时在姓名前冠以职务(职称)。
第三十五条 译名准确。外国国名和常见的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等译名,以新华通讯社译名为准。
新华通讯社没有译名的,首次使用译名时括注外文全称。
第三十六条 生物、矿物名称,使用学名。记述自然资源涉及本地生物名称的,首次出现时采用二名法,括注本地俗名。
第三十七条 表格包括表序、表题、表体和必要的表注等。表题的时间、范围、主体内容和表格性质等要素齐全。全书表格样式、编号统一。
第三十八条 文中图统一编号。
第三十九条 统计数据的使用,符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数据的定义、含义、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等
清楚、准确,不错用、滥用。
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统计的,采用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
第四十条 注释符合学术规范,便于查找原文。注释形式全书统一。
引文和重要资料注明出版。
第四十一条 数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统一,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八章
出版
第四十二条 出版,符合国家关于出版管理法律、法律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志书,符合国家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出版制作以电子为介质的志书,符合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 印制,符合国家关于印刷业管理、音像制品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 版面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装帧美观、大方。分册出版的志书,整体设计统一,形成系列。
封面书名采用印刷体,不用个人题签。
第四十七条 采用16开本(889×1194mm),文字横排。
第四十八条 编辑校对符合国家关于图书质量管理的规定。全书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条 本规定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上海市地方志书评审验收办法
上海市地方志书评审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本市地方志书(以下简称志书)质量,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67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指组字[2008]3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规划>的通知》(沪府办发[2010]5号)等法规、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规划内志书(即《上海市志》、上海市级专志、上海市区县志)及以上海市名称冠名的志书,包括纸质版志书和电子版志书,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评议审定验收主体
第三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对志书的评议、审定、验收和批准出版。志书编纂单位须接到批文方可安排出版。
第四条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建立市地方志书评审专家库。
专家库由志书内容有关部门领导、方志机构领导和方志、历史、社会、档案、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统计、保密等相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须具正高职称,长期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副高职称者也可聘为专家。
第三章 评议审定验收程序
第五条 原则上先由编纂单位组织对志稿进行“内评内审”,再由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评议、审定、验收。
第六条 编纂单位“内评内审”须由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本行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志稿改定后须经本志编纂委员会会议或编纂委员会主任会议审定通过。
“内评内审”由承编《上海市志》各分志、分卷的部委办局或行业协会、承编上海市级专志的企事业单位、承编上海市区(县)志的区(县)地方志办公室及编纂以上海市名称冠名志书的单位自行组织。
第七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评议须由编纂单位提交需评议的志稿和评议申请,并附编纂单位内评内审意见(包括观点、史实、体例、保密等方面)。市地方志办公室根据志稿内容涉及范围,从地方志书评审专家库中遴选相关专家召开评议会。编纂单位须对评议会中的专家评议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归纳,并形成具体的志稿修改方案,报经市地方志办公室同意后对志稿进行修改。
第八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审定须由编纂单位提交送审志稿,该稿文字、图照、表格必须“齐、清、定”。市地方志办公室再次组织专家进行审定,所选专家与评议会专家应做到三分之二更换,三分之一保留。审定会须形成统一的志稿修改意见,编纂单位可对修改意见陈述看法。会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下发审定意见。
第九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验收须由编纂单位提交验收志稿,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职能部门逐条对照专家组审定意见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批文。
第十条《上海市志》由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力量对验收志稿进行总纂、通稿,最后经承编单位确认史实无误并签章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批准交付出版。承编单位在校核阶段如有局部改动,须征得市地方志办公室同意。
第十一条 上海市区(县)志在报市地方志办公室审定的同时,报区(县)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 评议审定验收各阶段须填具相关表格。评议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填具《上海市地方志书评议情况汇总表》。审定后,审定专家组主审专家填写《上海市地方志书审定情况表》,并提交审定报告。验收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职能部门负责填具《上海市地方志书验收表》。
第十三条 评议会专家组人员不得少于11人,审定会专家组人员不得少于9人,验收人员不得少于3人。
第四章 评议审定验收内容与重点
第十四条 “内评内审”和评议审定验收阶段均应对志稿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 各阶段审查侧重点各有不同。“内评内审”侧重点在于志稿内容有无重要缺漏,有无记载不实和偏颇;评议侧重点在于志稿内容是否正确反映区域或行业、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点特征,是否符合地方志书的体例和行文规范;审定侧重点在于志稿内容是否符合事物全局的大背景,对重大事件、重大历史问题、重要人物的表述是否准确,是否达到公开出版的要求;验收侧重点在于志稿内容是否按照专家组审定意见逐条修改。
第五章 审定验收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 质量要求应执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志行文规范》。
第十七条 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行文规范、文风端正、编校细致、印制规范。
第十八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以及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涉及重要史实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与中共中央有关精神保持一致。
第十九条 资料真实准确、全面系统。能反映事物发展脉络,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全。入志资料选用权威部门资料,同时重视社会调查资料。国民经济发展数据使用统计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统计部门无统计的采用专业、行业的专项统计,再无,采用承编部门、相关部门的统计或社会调查数据,统计表注明资料出处。
第二十条 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要项齐备”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好全志的整体性与各分志(篇章)的相对独立性、体例的规范与个性的特点之间的关系。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和降格使用适度。标题简明扼要,准确规范,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
第二十一条 遵循“越境不书”原则,但可兼记事物的辐射与关联;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但可采用人物简介、人物名录和以事系人、人随事出的方法记述在世者。
第六章 评议审定验收工作要求
第二十二条 评议、审定志稿须召开评议会和审定会。评议、审定专家必须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方可召开会议。评议、审定须形成文字意见,其中审定意见须得到应参加审定人员的半数以上同意,方可获准通过。
第二十三条 志书审定设主审1人,从宏观角度审查全稿,其他审定人员分工审查各部分志稿;同时,每部分志稿须有2人交叉审读。审定人员对志稿中存在的问题,可在志稿上批注,并应提交书面意见,主要问题须在审定会议上陈述。
第二十四条 评议意见须在评议稿送达后4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定意见须在送审稿送达后45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意见须在验收稿送达后30个工作日内出具。
志稿未获通过,须再次修改报送。
第二十五条 评议审定验收阶段的审定单位和参加评议、审定的人员名单列入志书,以示负责。
第二十六条 市地方志办公室和编纂单位应妥善保存评议审定验收各阶段资料,并建立专门档案。
第二十七条 编纂单位未按市地方志办公室提出的关系志书质量重大问题意见修改志书内容的,或在志书验收后擅自修改志书内容的,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报送送审志稿的同时须报送本志的资料长编纸质版和电子版。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上海市地方志书评议情况汇总表》、《上海市地方志书审定情况表》、《上海市地方志书验收表》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统一印制。
第三十一条 编纂以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志书、列入区(县)人民政府修志工作规划的志书可参照本办法,由区(县)地方志办公室组织评议审定验收工作。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0年4月15日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书行文规则1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书行文规则
时间:2016-11-12 14:12:49 来源:呼和浩特市地情网作者: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志书质量,使志书行文统一规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志书编纂行文规则。
第二条志书行文规则总的要求:使用语体文记述,行文通俗流畅,内容表述科学、准确、清晰、严谨,表达形式统一规范;所用名词、术语、符号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题排列、图表绘制、文字使用要醒目清晰、规格一致;行文中同一词语始终表达同一概念。
二、标题层次
第三条每部志书封面、扉页、书脊(盟市、旗县适用)需标全志名称《X X志》(X XXX—X XXX),要相应标出蒙文。志书封面还应标“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丛书”字样。
志书内容依次排列本级行政区划图、城区图(盟市、旗县适用)、照片、志书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编辑人员名单、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序、凡例、目录、概述、大事记、正文(篇章节)、人物、附录、编纂始末、索引等。
第四条志书原则上设篇、章、节、目四个层次,目以下可根据需要设多级子目,标题前冠以序号。书写格式如: 第一篇
X XX(第一层)第一章
X XX(第二层)第一节
X XX(第三层)
一、X XX(第四层)
三、文体语言
第五条志书的记述,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即现代汉语书面形式。除引文外,杜绝使用文言文、文白相夹的半文言文、方言、土语、俗语和口语等。
第六条志书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做到修辞恰当,逻辑严密。杜绝假话、空话和套话。不使用模糊概念,用词要准确。行文要简洁、朴实、流畅。运用某些专业术语,要以国家或主管部门颁发的规范术语为准。
第七条志书为资料性著述,以记述为主。不得写成资料汇编、论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工作总结、教科书等。
四、称谓名称
第八条志书记述一律采用第三人称书写,不使用我党、我国、我区、我厅(局)、我盟(市)、本旗(县)等第一人称。机构、单位在同一篇(章)首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并括注规范简称;再次出现的,可使用规范的简称。
第九条文件、会议、公报名称必须使用全称。如名称过长,可在首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并括注下文所用的简称。简称应概念准确,不易产生歧义。
第十条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称谓:1927年8月至1928年4月称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至1937年8月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37年8月25日至1946年6月分别称八路军、新四军,1946年7月以后称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人民军队的称谓:1945年9—12月称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12月称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1月以后称人民解放军。
对内蒙古东部地区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这一历史时期,应称为东北沦陷时期,不称“伪满洲国时期”,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936年2月至1945年8月,日伪所建立的伪蒙古军总司令部、伪蒙古军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伪蒙疆联合委员会、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统治时期,应称为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不称“伪蒙疆时期”。文中涉及到日伪政权中职官名称时,可直书其名,但必须冠以“伪”字。如:伪满洲国国务院、伪民生部大臣等,不加引号。
辛亥革命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要注意正确使用称谓。辛亥革命至1912年3月前,应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4月以后至1925年6月30日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一律直接称中华民国XX部,或简称民国政府,不以“北洋政府”、“北京政府”相称;1925年7月1日至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之前,统称国民政府;1946年7月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改称国民党政府,在这期间,所有的人民政权、民主政府,均以当时当地的称谓相称。第十一条人物直书姓名,不加任何褒贬词。除引文外,姓名之后不加任何称呼。如同志、先生、女士等。为反映历史真实,必要时姓名之前可冠以职务、职称。同名者,可分别在首次出现时予以注明。人物的字、号、别名、曾用名、绰号等,首次出现时可以写出,以后不必重复。
第十二条涉及外国国名、地区名、语种、党派、社团、机构、人名、报刊、著作名等,一律先写中文名,其译名均以新华通讯社的译名或社会上公认的译名为准。首次在志书中出现时,须括注其外文原名全称。
第十三条记述动物、植物、矿物等名称时,应书写其标准学名,必要时括注拉丁文、当地俗名。科技术语、名词及名称,凡已有中文定名的,一律采用中文名称,括注外文原名全称;尚未确定中文名称的,可采用比较接近原文含义的临时名称,并括注外文原名。
第十四条使用历史地名,用当时名称,并括注志书下限时名称。第十五条一些专用名词或约定俗成的名词,在志书中首次出现时,应括注内容。如:五讲四美(“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
第十六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的称谓,按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提法表述。如:不能将“文化大革命”称为“十年浩劫”、“十年**”、“文革”;不称“左”的路线、极左路线等。
五、时间表述
第十七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的表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世纪、年代起讫和人的生卒年用连接号“—”表示。如“10—20世纪”、“l949—1999年”;“朱X X(1913—1990),X X人,史学家”。
第十八条历史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采用朝代年号纪年,括注相应的公元纪年。清代及清代以前的纪年用汉字书写,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清宣统三年(1911)、民国5年(1916)。括注的公元纪年,可略去“公元”二字;括注的公元前纪年,应写成“公元前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采用公元纪年。
第十九条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作“80年”;1949-1999年不能写作“49-99年”。
第二十条时间表述要准确、具体,不用模糊的时间概念。如:“去年”、“目前”、“多年来”、“以来”、“最近”、“至今”等,不能出现在志书中。
第二十一条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用汉字。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五四”运动。
六、数字计量
第二十二条行文中的统计数据一律使用国家统计部门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采用专业部门数据。物价数据分别记述时,使用当年价,如进行纵向比较,须折换为同一的不变价,并予括注。第二十三条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第二十四条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星期五、八国联军、五省一市、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二十五条 5位和5位以上阿拉伯数字,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分节间空为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 的位置,如:402 312,不能写成402,312。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可用“万”、“亿”作单位,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34 500可写成3.45万,不得写成3万4千5百。
第二十六条年龄、体重、身高、气温、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如84062部队、国办发[1988]09号文件、21/22次特别快车、90号汽油等。
第二十七条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连用的两个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如二三米、十一二吨、五六十年代。用“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如:几千年。第二十八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或书写的纪年、时间、数值,不能断开或移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以波浪式连接号“~”连接。如果数值有计量单位,波浪线前后数值的计量单位、百分号以及以万为单位的,不得省略。如150千米~200千米、20%~30%、2万~5万人次。
第二十九条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十条志书行文中计量单位用汉字表述,不使用计量单位符号、数字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但在公式中均使用各种符号。如:在行文中用“平方米”、“大于”、“水”,在公式中用“m 2”、“>”、“H2O”。
七、用字标点符号
第三十一条行文用字一律使用标准的简化汉字。
第三十二条对古人名、地名、古籍、引文等可能引起歧义的字,保留原用繁体字或异体字,并注明。
第三十三条行文中需用外文字或少数民族文字的,均采用印刷体。第三十四条行文所用标点符号,一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996年6月1日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八、图表照片
第三十五条入志地图需注明比例尺度。所用地图以测绘部门的公开资料为准。
第三十六条表格一般包括表题、表序、表头、表文、表注等项。表格多时,需设续表,并在转页表上面左侧注明“续表”字样。续表多时,应标注“续表一”、“续表二”、“续表三”„„。第三十七条入志照片需真实、清晰,具有代表性、说明性。
九、引文注释
第三十八条引文均须加引号,并在页下注明出处。引文要直接引用原著,尽量不转引;如必须转引时,要注明转引自何书、何文。第三十九条引文注释应要素齐备。注释采用页下注,序号用①②③„„标示。内部资料不作引文依据。
第五篇:2014_12_C语言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内容及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C语言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编程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面向过程语言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为学生今后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打下基础。在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系统地、综合地根据所学习的C语言相关知识,编写一个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知识点覆盖面广的应用程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C语言中标准函数的使用,用户定义函数及语句的编写及使用方法,进一步熟悉指针、链表、文件的使用方法。并借此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C语言程序调试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一定的C语言编写能力。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数据类型、基本语句、函数、指针、结构体类型、链表的处理及其灵活应用,掌握C语言中文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2)理清系统的总体框架,合理地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3)要求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和模块化思想编程;
(4)各模块单独编写程序代码,分别测试,最后整合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联合调试。各组中的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和协作、合理分工,认真完成课题;(5)必须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完成课程设计规定的基本内容,达到基本要求;(6)可以自行对所给课题进行功能上的扩充或增加(7)在源程序中合理使用注释,使程序容易阅读和理解;(8)程序界面要求友好、直观、易操作;
(9)按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具体要求见下文。
3、分组安排
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原则上,每3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课程设计,每个人的任务不同。也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一个课题(五个功能模块以上)。
各班自行组织分组,确定分组名单。每组抽签从老师所给的参考课题中选择课题,也可自拟课题,但选择自拟课题的分组之间的课题不能完全相同。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C语言程序设计》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4年12月
七、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的参考书、网址等。
八、附录
源程序清单,对代码中重要的地方用注释进行解释和说明
6、课程设计验收及考核评估要求
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报告和课程设计答辩考核的情况综合考评,考核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具体成绩评定参考:
• 学习态度(10%)• 选题(20%)– 题目难度 – 创新性
• 课程设计报告(30%)• 设计(40%)– 正确性 – 界面 – 算法思想 – 测试数据
考核时具体要求: 1)运行所设计的系统;
2)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
3)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4)以班级为单位提交电子版本材料(所有同学提交一个名为“学号”+“姓名”的文件夹,包含以下内容:源程序、可执行程序、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版本、使用手册);
5)所完成课题内容有创新的酌情加分。
7、课程设计的题目参考
课题可从以下题目中选择,或者自拟,但自拟的课题各分组间不能完全相同。
题目一:学生成绩管理系统Ⅰ
设计和实现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使用链表或结构数组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和维护; 3.使用二进制文件在磁盘上保存学生记录信息;
4.链表中各结点或结构数组中各元素包括“学号、姓名、语文、数学、外语、平均分”基本字段; 5.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查看所有学生信息
(2)查找学生(查找指定学号的学生,显示该学生的学号、姓名、所有课程成绩)
(3)删除学生(删除指定学号的学生)(4)排序(按学号由小到大排序)
(5)添加学生记录(新增学生记录,将其添加到链表或结构数组中)(6)插入学生记录(在链表或结构数组已按学号有序的提下,将学生记录插其中合适的位置)
(7)计算平均分(计算每位学生每门课程的平均分)
(8)将学生记录保存到文件(将链表或结构数组中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盘)
(9)从文件中读出学生记录(将已经存盘的文件读入内存,进行管理)
题目三:学生成绩记录薄
设计和实现一个“学生成绩记录薄”,满足以下要求: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使用链表或结构数组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成绩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 3.使用二进制文件在磁盘上保存学生记录信息;
4.链表中各结点或结构数组中各元素包括“学号、班级、姓名、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总分”字段; 5.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列出指定班级的所有学生的成绩单
(2)录入学生记录(新增学生的信息,将它添加到链表中)
(3)查找学生(查找指定学号的学生,显示该学生的学号、班级、姓名、所有课程成绩)
(4)删除学生(删除指定学号的学生)
(5)计算总分和平均分(计算每位学生四门课程的总分)(5)排序(对指定班级的所有学生按总分由高到低的方式排序并输出)(6)计算指定班级各门课程的平均分(计算并输出某班级学生每门课程的平均分)
(7)查询所有存在不及格课程的学生,并输出这些学生信息;(8)将学生记录保存到文件存盘(将链表或结构数组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盘)
(9)从文件中读入学生记录(将原来已经存盘的文件读入内存,进行管理)
题目五: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和实现一个“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使用链表或结构数组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 3.使用二进制文件在磁盘上保存图书记录信息;
4.链表中各结点或结构数组中各元素包括“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价格”基本字段; 5.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图书信息录入功能
(2)图书信息浏览功能(输出所有的图书信息)
(3)图书信息排序(按图书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图书信息查询(按图书编号和作者两种方式查询图书信息)(5)图书信息统计(按出版社统计满足条件的图书数目,并显示图书信息)
(6)图书删除(删除指定编号的图书)
(7)图书修改(修改指定编号的图书的基本信息)
(8)将图书信息保存到文件存盘(将链表或结构数组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盘)
(9)从文件中读入图书信息(将原来已经存盘的文件读入内存,进行管理)
1题目七:DVD影片管理系统
设计和实现一个“DVD影片管理系统”,并满足以下要求: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使用链表或结构数组对DVD影片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 3.使用二进制文件在磁盘上保存通信录信息;
4.链表中各结点或结构数组中各元素包括的DVD影片信息:DVD影片编号、DVD影片名称、地区类型(如港台、大陆、欧美、韩国、日本等)、内容类型(如战争、喜剧、言情、动漫等等)、价格、出版日期 5.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新增DVD影片
(2)DVD影片浏览(输出所有的DVD影片信息)(3)DVD影片删除(删除指定编号的影片)(4)DVD影片修改(修改指定编号的影片信息)(5)DVD影片排序(根据影片编号进行排序)
(6)DVD影片查询统计(提供按地区类型、内容类型两种方式对影片进行统计查询功能)
(7)将DVD影片数据保存到文件存盘(将链表或结构数组中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盘)
(8)从文件中读入DVD影片数据(将已存盘的文件读入内存,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