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思想政治教学语言的要求

时间:2019-05-15 10:2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对思想政治教学语言的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对思想政治教学语言的要求》。

第一篇:新课改对思想政治教学语言的要求

新课改对思想政治教学语言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门讲究艺术语言的课程,是关乎学培养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已及贯彻国家政策的一门课程,因而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一门课程,教学语言也是个关键的手段。那在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应该有新的要求;

第一,新课改下,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要丰富广博,体现时代色彩

因为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具有多,散,变的特点。涉及内容多,许多教学内容更新较快,尤其是学生的身边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如近年网络上不断出现的网络语言就是个例子,如果教师不适当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技术,在教学时就有点捉襟见肘了,因而要求教师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

思想政治课,包括初中的思想品德和高中的思想政治,内容涉及的一些概念原理都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贫乏,就很难将这些概念原理讲解给学生理解,一味的枯燥地说教,学生不理解,也就达不到教学的效果了。

曾今在吉水县一中听了一堂政治课,讲的是哲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时该老师讲到了一个很大众的例子,就是船要沉时,船长要求几个不愿跳水逃生的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跳水时分别根据这几个国家人的特点对他们各讲了一句话,就让他们服服帖帖的跳了下去。这个例子呢我们讲课时也讲过,但就是不如该老师讲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关键就在该老师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让这并不搞笑的故事讲述的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哈哈大笑,活跃了课堂,调动了气氛。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能利用丰富的词汇,借助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以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语言,多看,多听,充实自己的语言词汇,从而使自己教学语言自然,丰富,生动,形象。这也涉及到第二个要求。第二,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性

政治课程的概念和原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思维处在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求他们去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有点难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起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新课改下,叫徐语言尤其要注意具体形象,通俗易懂,防止泛泛而谈的理论说教。

教师在平常的时候就应当注意积累语言词汇,有意识的收集俗语,成语故事,谚语,在课堂上偶然来一句流行的网络语,也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上面提到的那位政治教师,课后聊天时,他就说到他平常很注意这方面的收集,比如他买了有关教学语言艺术方面的书籍看,买了很多的成语故事书,幽默书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总之,思想品德课看是枯燥无味,但教师如果能掌握好教学语言艺术,也是能把思品课上活,让学生喜欢的课程。

第二篇:谈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谈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长沙市明德中学

曾自文 联系电话:***

邮箱:zengziwen2005@126.com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值得政治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优化课堂导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革课堂呈现方式;重视课堂结尾,使课堂教学效果绵绵不绝,回味隽永;要强化课后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课堂教学,做到不留教学遗憾。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适应

新课改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偏重知识点条框式的背诵,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致学生思维僵化、视野狭小、思想偏激,结果是苦了教师也为难了学生。所以,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抱怨政治课难上、太枯燥,学生也普遍觉得政治课难学,太单调太乏味。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新课标、新教材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既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适时转变教育理念的好机遇,也使那些仍然抱守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新课改,如何去适应新课改的各项指标和要求,确实是值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深思。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精神,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可以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重视“凤头”,采取多种方式优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情趣横生的课堂导入,一开始能够就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留住学生的有意注意。因此,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整体质量。传统的一般做法是,提出几个上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再导入新课,或者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这些做法,用的多了,就显得没有创新甚至是课堂准备得不充分,学生也会觉得倍感单调而提不起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要使课堂导入不再一成不变,不再枯燥无味和干瘪苍白,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各项要求,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知识,设计教学情景,扑捉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处理好课堂插入和课堂主旨的关系,使之如行云似流水,顺畅而自然。其实,要使导入做到引人入胜、别开生面,方式是很多的,比如精彩描述导入、逸闻趣事导入、文言诗词导入、成语谚语导入、社会热点导入、歌曲欣赏导入、师生互动导入等。比如,在讲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节中,我在课件中导入了歌曲《阿瓦人民唱新歌》和《春天的故事》,使学生在熟悉的视频音乐中感受到社会在发展,然后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揭示出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进而进入本堂课的主题,学生兴趣很高,效果也还不错。总之,只要能够把本堂课的主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在一起,能够培

堂教学的结尾,总结提炼本堂课的精华,也是课堂教学需要十分重视的艺术问题。结合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传统的课堂结尾一般都采用知识归纳法,或总结提问法,或引导读书法等,这些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长年累月用这些方法,未免显得单调乏味。其实,课堂结尾并无固定模式,只要能体现精炼简洁、灵活多变、目的发展等特点,就不失为好的结束。在短短的几分钟里面,要使本堂课的知识精华得以提炼,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确实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课堂结尾应该做到紧扣课堂教学主旨,干净利索,切忌拖泥带水;要做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使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达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高意识的教育目的,要使学生感觉意犹尽而味未绝,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比如,在讲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节中,我请学生回忆了本堂课关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之后,突然问道“除了我们本堂课所提到的途径和方法之外,你认为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哪些值得考虑的途径和方法呢?请畅所欲言。”一下子学生们的思维调动起来了,有的从产品质量、名牌品牌的角度阐释,有的从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形象说明,有的从遵守价值规律、市场交易原则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理解,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来。这样,既巩固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又使学生对整个经济常识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四、及时反思,力求课堂教学效果完美,不留遗憾

一堂课下来,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完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传统的教学,一般做法是教学结束后,布置几道课后作业,然后批改接着讲评。至于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否真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得到改善,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合适恰当,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是否得到真正提高等,都不得而知了,其结果最终是培养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重新审视,不仅要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还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深刻反思。作为教师,通过教学后的反思,不断修正教学的行为,从教中学,以学促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应该如何及时地去反思自己在本堂课中的教学行为和效果呢?笔者认为,在教学反思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教学得失:一是反思自己在本堂课的教学理念上是不是贯彻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就必须始终贯彻这样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填鸭式”的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理念,转而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侧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我领悟和学习后的反思。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不是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新课改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体需要,把时间交给学生,充分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切忌越俎代庖、一切包办。应该反思,是不是真正地尊重了学生,是不是真的把学生当作学

第三篇:新课改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课改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谈谈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摘要

评价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孰优孰劣,人们都会百分之百地倒向前者,没有人会认为专制要比民主更好。但这样的评价是否绝对正确?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民主或专制这样不同的社会制度,其社会根源是什么?

教师应该如何讲述战争?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战争?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战争的时候往往走入了误区,即过多地、片面地宣传了仇恨。

课改后的高中历史课程处处充满着挑战,它不光是对学生思维水平、认识能力的挑战,更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一次全新的考验。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历史教师

素质

高中的新课改于2004年启动到今天已经整整七年了,2007年教育部设立师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到今天也已经四年过去了,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历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到底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仅就《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维目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举几个典型例子谈几点体会。

对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认识

评价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孰优孰劣,人们都会百分之百地倒向前者,没有人会认为专制要比民主更好。但这样的评价是否绝对正确?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民主或专制这样不同的社会制度,其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去问,更少有人去思考。

岳麓版高中新教材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概述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单元又谈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重点讲述了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学习之后学生普遍会认为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要比古代中国先进,因为在雅典时期就居然出现了民主制度!它比西方近代民主制的形成还要早两千多年呢。但事实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政治制度都没有延续长久,而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却延续了两千多年。应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

一次公开课上,我在讲到希腊民主制度的根源时,将它与中国的专制制度作了一分析比 较。希腊半岛多山少平原且平原狭小,有漫长的海岸线,多港湾,如此的地理环境造成其经济特点是农业不发达,航海商贸业相对发达。山地的阻隔导致了希腊城邦林立,小国寡民又使其政治上很难形成君主专制制度;而商贸业相对发达带来的影响,使人们在政治上更容易达成妥协,形成民主制度。地理环境造成的经济特点成为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则不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平原广袤,适合农业发展,因此很早就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但频繁的洪水泛滥,北部草原游牧部落的南下侵扰等,都是分散的、个体的农耕文明所无法抵御的,只有专制集权的政府才可能迅速而有效地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洪水、抵御侵扰。所以,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有它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国土疆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其类比于古代雅典。

再者,历史上的专制统治不一定都黑暗,民主政治也不一定都光明。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中不乏明君,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思想文化也有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中华帝国鼎盛的局面。而就在大家都认可的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却出现了以民主投票的形式宣判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死刑的一幕。所以,评价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否不能简单地以专制还是民主来作评价标准,对历史现象应该做具体分析,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专制制度与民主政治在不同时期出现在不同国家,都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应该说,在历史上它们都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战争的态度

教师应该如何讲述战争?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战争?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战争的时候往往走入了误区,即过多地、片面地宣传了仇恨。而被仇恨的对象不光有战争的罪魁祸首,还有被胁迫参与战争的老百姓;他们片面地强调被侵略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忽略了战争发动国的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也同样遭受了苦难。例如一谈抗日战争,大家就会提到“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中无辜受害的中国人民,而鲜有谈到广岛、长崎惨遭原子弹伤害的日本平民百姓的。这样宣传的负面效果是使一大批不懂历史的青少年盲目地仇外、排外,成为“愤青”。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日本代表团的时候曾就这个问题说过“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现在我们必须揭开历史上新的一页。”①这种“大爱”胸怀值得我们学习。

基于此,我在上历史必修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这课时,做了这样一个设计,在介绍了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成果后,紧接着打出一张幻灯片:“须知兵者是凶器”,下面写道:

“但是,原子弹也好,氢弹也好,它们都是能毁灭人类、毁灭地球的残酷武器。从人类 ① 引自[英]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根本利益来讲,我们绝不应该为拥有杀人武器而欢呼!

武器是残酷的!战争是残酷的!而无辜的和平居民被战争吞噬的场面更是残酷的!”

然后我选了四张日本记者山端拍摄的照片:

①此张照片是核袭击前,山端路过广岛时拍的。山端:“这个女孩当时正在从这个简易的防空洞里走出来。我们的目光偶然相

① ②

③ ④

遇,我就拿起了相机拍了下来。自己当时还默默祝愿她可以在空袭中幸存下来。事后知道那里正是原子弹落下的中心区。”

②本图是日本记者山端达到了长崎后的第一张照片。他如此回忆,“我在这一片触目惊心的废墟之中时,一股股热风在我的脸庞边席卷而过。这种感觉,我至今也无法淡忘。”

③“死婴如同没有生气的洋娃娃一般被丢弃在路边。作为一个战地摄影记者,对于血腥的场面自己也已经是目睹多次。但是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的双手无法抑制地颤抖。”

④“死亡和生存往往就是这样接近,这种距离往往让人感到窒息般的可怕。”

然后,我打出一道思考题:“请思考,我们明明知道核武器能够毁灭人类、毁灭地球,为什么我们还要制造核武器?”

在答案中我先引用了老子的一段话:“夫兵者,不祥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然后打出参考答案:“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核威胁、核垄断,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因此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就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指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邓小平也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防地位。”

在制作这节课的课件时,我刻意将核试验成功与核爆炸残酷后果的镜头放到一起,目的就是想端正学生对战争的认识,从而在学生心灵里唤起对和平的认同与追求。

对民族独立模式的评价

可以说,课改后的高中历史课程处处充满着挑战,它不光是对学生思维水平、认知能力 的挑战,更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一次全新的考验。例如:传统教育历来倡导讲授殖民地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时,应把握“要刚强,要反抗,要宁死不屈斗争到底”的精神实质。在相关的学习内容中,学生通常会得到这样的认识,即暴力反抗是争取民族独立的唯一有效途径。可是,高中历史新教科书选修四,在“亚洲觉醒的先驱”这个单元中,却展现了争取民族独立的三种不同典型。一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武装斗争典型;二是《圣雄甘地》——非暴力抵抗典型;三是《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社会改革典型。三个典型都体现了“刚强”“反抗”的精神实质,但民族独立的途径却不尽相同,尤其是甘地的“非暴力抵抗”令以往的思维定式受到了挑战。应该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武装斗争也好,非暴力抵抗也好,其实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因为它们都是根据自身的国情而采取的一种斗争形式而已,从动机与结果来看,他们的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上《圣雄甘地》这节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扩展他们分析问题的视野,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道材料思考题:

材料一 人必须有勇气接受多次打击,表明自己虽不还手但绝不退缩,以唤起人的本性,使对方减少恨意,起尊敬之心。——甘地

材料二 周谚有云:“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夫以智御智,如用石压草,草必罅生。以暴禁暴,如用石击石,石必两碎……。

——《东周列国》

材料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问题:甘地的思想竟与中国古人的观点相通!你对这点有何看法呢?

这三段材料给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与以往不同的思路,经思考和讨论后,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个同学做了如下回答:

“我认为甘地的非暴力并不是软弱,而是刚强,是柔中含刚,是以柔克刚。是相信用自己的柔弱可以战胜殖民者的残暴。”

显然,学生没有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对甘地进行一番批判,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客观地评价了他的做法,这真让人感到高兴!我想,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在今后面对所有的社会问题时都会充满自信,因为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并作出正确判断了。

对同理心的培养

所谓同理心就是“你有能力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会他们的感受,站在他们的立场 4 设想,用他们的眼光和思维来看事情。”②它与怜悯心、同情心不同。怜悯心、同情心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被关注对象表达的一种感情,而同理心则是站在被关注对象的立场上去感同身受。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爱的教育,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变得非常冷漠!

几年前一篇名为《学生为何拒绝感动》的文章中谈到这么一件事,某中学曾请著名作家、北大的曹教授给师生作报告,曹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学会感动。他说,我们应对苦难抱有感恩之心,情感是健全人格的基本元素。为了说明主题、感染学生,曹教授讲了不少感人事例,还结合自身实际,讲到自己在农村的艰难经历。曹教授的演讲丝丝入扣,震撼心灵,甚至坐在台上、一向严厉的校长也不时用纸巾揩拭泪水。

可是,文章的作者事后在向学生了解听报告的反映时,发现竟没有一个学生当时在认真听报告,甚至有的回答更绝:“听什么报告呀,我一直低头写作业,那么多作业。”作者以为这或许是个别现象,便问:“写作业的学生多吗?”那个学生回答说:“多着呢,有几个在认真听哪?”作者仍未放弃,继续追问,遗憾的是没有一位学生说听了报告很受感动。

“问题出在哪?”作者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都选择冷漠、拒绝感动呢?”

其实,问题出在学生身上,而根子还是要从我们的教育上去找。反思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真是只有分数,不见活人!难怪被称作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有人开玩笑:现在是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小学学初中课程,初中学高中课程,高中学大学课程,大学再学幼儿园怎么去做人。

“一个冷漠的社会是多么可怕!”作者写道,“我们的教育已确实要关注人本身了!”

上面这个例子可能比较极端,但我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确实是迫切地需要提到日程上来了。而这个教育首先要从师范教育抓起,教育者应该是首先接受教育的人。

新课改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道德修养,提高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我们的师范教育也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个大目标,培养更多合格的教师,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② 这里对同理心的解释采用了美国布莱恩·魏斯医生的观点。见其著作《轮回

前世今生来生缘》,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第四篇: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张寨镇实验小学:王丽军肖进科 在举国进行的新课改大浪潮中,莘县教育也迎来一次课改高潮。第一批课改学校验收,有成功也有不足。成功的地方我们可以直接借鉴,不足的地方我们引以为戒。根据此次课改学习的心得,就一下几方面谈一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上课的要求。

首先,新课改中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过去很多教师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等于虚设,课堂走向完全偏离教学目标。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不确定、不系统,即学生不知道学什么,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新课改要求必须出示学习目标,并且课堂要围绕教学目标落实,目标出示多少,就认真落实多少,让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

其次,新课改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地位进一步明确: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像过去老教法一样,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不能像近些年来部分教师讲得公开课一样,把语文课堂变成“表演课”、“政治课”、“思品课”完全是虚招数,学生学不到任何东西;更不能像部分极端课改学校,教师完全撒手不管,任凭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完全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违反了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新课改的课堂应该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相结合,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不会偏离学习目标。

二、对教师备课的要求。

“认真解读文本”是此次课改学习中赵主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过去包括现在,大部分语文老师的备课还是依靠“教参”,有的老师是图方便,有的老师是参考学习。不管哪一种原因,这种“便捷”都会让老师无法真正理解教材,“只学招数,没有心法”,教课也只是能教个大概,无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含义。“认真解读文本”其实是教师本身学习教材的过程,先读进去认真感受、融入文本,再读出来提炼文本内的知识,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写好教案。教课才能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控才更准确。特级教师于永正,每次上课前都至少要读课文10遍,这是备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文本”。

三、对教师使用教材的要求。

语文教师对教材使用的认识要改变。过去的老方法主要是“以本为本”,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没有就不教。新课标指出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使用上老师应该有所取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情况,以及自己的认识,适当补充或者省略部分教材内容。比如大部分版本的语文教材对文学作品的使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删减或者更改,老师应该去了解一下作品原文,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了解下原文,以便于学习了解体会课文主旨。再比如高年级课文一般篇幅较长,如果面面俱到,会浪费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只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学习。另外有的老师习惯过多的补充课外内容,“过犹不及”,过多扩展一方面知识点过多给学生过多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也浪费重点内容的学习时间。总之语文课不是学课本内容,而是通过课文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会语言文字的使用。

四、其他方面的要求。

一个语文老师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新课标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何使

学生获得?用一句老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其身必须有一桶水;语文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知识,学生意外生成的问题,老师最好能当面回答,所以一个语文老师知识面必须要广,各方面的知识储备要丰富;语文老师还应该多才多艺,该唱的时候能亲自唱,该画的时候能亲自画,课堂效果比出示有关材料好得多;语文老师还必须懂教育心理学,以便准确地抓住学生心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要教好语文课、做好新课改工作对语文老师来说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个人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必须有理论依据。多思考成功者的例子,多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多实践,最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

第五篇:新课改对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新课改,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可以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根本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而教师要有大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寻找自我发展的多元化途径,才能真正为新课改添砖加瓦,献上绵薄之力。

一、树立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

新课程的一大目标是让教育顺应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要求,如果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仍然固步自封,那是肯定无法适应新课程教育需要的,因此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的树立是极其重要的。自我发展意识是促使教师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实践,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实现敬业到精业的突破。

二、树立合作意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新课程改革面临新的理念、新的领域、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能力等,这些新的问题依靠一个教师不能够也不可能解决,需要教师们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集体备课成为解决新的问题的有效途径。“集合众智,无往不利”。集体备课从宏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艺术等,从中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教学进度、考试试题等,从微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一课的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等等。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宽松,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有利于探讨各项工作。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三、好学不倦,提高知识更新能力。“一本备课本用十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要有好学不倦的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教师,获取信息的技能成为了一项基本素养。通过不断学习,理论上有所了解,视野上更加开阔,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起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课堂的厚积薄发。中国目前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存在一大问题就是浮躁与急功近利。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所以读书是不易的,它需要平心静气,要耐得住寂寞,浮躁不得,它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要灵活安排时间。教师要让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提升专业素养,陶冶性情,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总之,教师要有鲜活的思维与认识,就得要好学不倦。

四、勤于总结,善于反思。

马克思说:“经常自己批判自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勤于总结,善于反思。通过总结反思,坚持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不断成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有成果意识,把需要总结与反思的地方写出来形成文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以在教学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它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的优良职业品质。

五、吸收课堂,教学相长。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为教师知识的自我建构、发展与完善创设情景。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还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时空,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注重教师的因势利导,树立教师主导意识,调控驾驭,启发与引导学生。课堂是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课堂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生成性想法或做法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不及时抓住,可能以后很难想起来,在课堂中,或者更多的是在下课后,及时地记载下来,包括一些思想、知识、方法、价值观等。还有就是多听同事们的课,以学习与批判的态度去听课,比较自己与同事课堂教学的异同,吸纳优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发现并改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六、善于积累,利于教学。

“磨刀不误砍材工”,教师要学会获取信息,勤于和善于保存读书资料。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荀子·劝学》中讲:“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也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注重收集资料,在暑假、寒假比较空闲的时间里进行整理完善,做成剪报贴片、复印胶片等,利用网络,从网上下载等方式积累各类资料,把它分为vcd片段中心、课件资料中心、课题研究中心、历史方法中心、历史教学资料中心、网页中心、试题中心等存在硬盘中,这将十分有利于教学工作,包括课堂资料的选择运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

七、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教师应该珍惜研究机会,使教育科研日益成为教师的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平台,为自己的提高创造极大可能。只要参与了其中,始终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与研究能力。教师应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抓住机会,研究新课改,抓住其中的关键点作为突破口,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有所作为,与时俱进,实现教育创新,形成教学特色,从而实现创新教育与特色教学。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一些是经验,更多的是教训。教师应该抓住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踏实学习,努力进取,有所成就,从而让教学工作成为一件很有意义与成就感的职业甚至是事业。相信恩格斯的一句话:“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下载新课改对思想政治教学语言的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对思想政治教学语言的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常规要求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常规要求 一、真正落实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准备和设计,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备课的基本根据应是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24......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下的教学现状1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郏县第二高级中学于素蕾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思想政治教学可......

    新课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反思[样例5]

    新课改下思想政治教师的反思 新课改革要求采取新的理念和价值观来授课。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本着面......

    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素养要求的反思

    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素养要求的反思 摘要:我省于2009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实践、探索。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历了从迷茫、困惑到认同、赞许,从......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精选多篇)

    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21世纪,新的教学观念正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体系,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师生互动;从单纯的讲解谱为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共存。社会给学生的是挑战,要求他们......

    新课改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共五篇]

    新课改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 一是让学生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学会从......

    对物理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对物理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五里高中 侯佑芸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