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创新整合力度做好文旅结合文章

时间:2019-05-13 19:1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大创新整合力度做好文旅结合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大创新整合力度做好文旅结合文章》。

第一篇:加大创新整合力度做好文旅结合文章

加大创新整合力度 做好文旅结合文章

中共荆州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2010年第10期 ——文化建设

当前,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更深刻地把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推动荆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融合, 努力把荆州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把荆州打造成长江沿岸经济重镇,是近年来荆州市着力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创新理念,促进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

理念创新是实现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前提。近年来,我市积极倡导和树立“文化富市”理念,提出了“靠文化荆州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路,牢牢把握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水文化三大文化品牌,以旅游业为载体,努力实现荆州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在实践中,积极推进旅游品牌与文化品牌的融合,将其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推进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的融合,将其作为拓宽旅游市场的重要引擎;推进旅游创新与文化创新的融合,将其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点;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将其作为提升经济效益、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源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上半年,全市共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28亿元,同比增长49.2%;旅游创汇过500万美元。但总的来看,荆州旅游与文化的发展仍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合作机制不畅、政策扶持不力等问题,尤其是管理体制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整合协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效益、影响还不够大,有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孤立强调旅游要素或文化要素的单一发展模式,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二者的融合,加快形成文化旅游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整合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

文物、古迹、名胜、民俗、节庆、礼仪、宗教仪式、戏剧等各种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充分整合我市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人文景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推进文化旅游,着力构建以各种特色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新格局,是实现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是重视文物古迹资源的整合。充分整合荆州博物馆、荆州文博苑、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八岭山楚墓群,建设楚故都纪南城大遗址公园,集中展示楚文化;以创建“关公文化之乡”和“三国文化之乡”为载体,依托三国古城墙、护城河、关公庙(关府)、关公祠等相关文化景点,着力建设世界关公文化园。二是注重保护性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境内有近200种非物质文化遗存形式,其中100多种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对演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在保留原生态、传承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现形式,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将其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旅游文化演艺节目。三是积极探索名胜古迹游览与民俗风情观赏、文化遗址参观与民间工艺观赏的有机结合。规划建设荆楚文化风情园,以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演播展示中心、荆楚文化工艺品制作销售中心等为主,打造成集展示、展演、展播、展销等为一体的荆楚文化产业园区,既是对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软性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延续,也能够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四是重视对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以历史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的发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串联整合起来,构建若干条以楚古墓葬文化、楚丝绸漆器文化、三国关公文化、长江水文化、湘鄂西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同时加强产品包装和推介,打造荆州文化旅游品牌。

三、市场运作,丰富文化旅游业发展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不断创新、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容,是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立足“资源开发带动市场开发,旅游线路主导开发布局、旅游品牌引领开发走向”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一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文化娱乐演艺、节庆会展、旅游商品设计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积极办好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节庆活动是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抓住荆州被授予“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关公文化研究之地”的机遇,做大做强中国(荆州)关公祭节庆品牌。继续办好关公刀会、荆州端午龙舟赛、迎春灯会等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策划、包装、打造一批我市优势旅游文化项目和节庆活动,积极搭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平台。二是积极打造一批地方特色演节节目。要大力谋划、打造一批类似原生态歌舞《呀吙咿嗬》等动感十足、展示荆楚文化魅力的地方特色演艺节目,并将演出时间、场所固定化,使其成为荆州旅游“夜生活”的主打消费产品。充分发挥旅游的传播载体作用,将一些优秀演艺节目复制、移植,引入景区,让游客直接欣赏到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并拉动消费。三是深度开发旅游商品。将荆州标志性文化元素提炼出来,融入到旅游商品、纪念品的设计理念之中,开发出一系列洋溢着荆楚历史文化风韵的特色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市场推广,使其成为游客来荆的必购品。通过举办旅游商品、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创新设计水平,推进我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

四、体制创新,增强文化旅游业发展活力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根本保障。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荆州文化旅游体制不畅,突出表现为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地区割据和行业壁垒,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整合与发展,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形成整体效益。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部门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调控,引导文化、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突出整合作用。二是坚持规划引领。要按照大旅游的范畴编制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特色性和科学性。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以规划指导开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文化旅游资源,杜绝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坚持文化与旅游“互通有无、互为利用、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思路,高效配置资源,合力打造旅游文化精品。改变过去那种局部保护、分散开发的模式,构建“点”(历史人文古迹)、“线”(古街巷、古建群落、旧有景观环境)、“面”(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相结合的保护和开发体系,使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商业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狠抓体制机制创新。在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组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将文艺团体、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联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加快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好市旅游管理委员会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增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调控手段,发展旅游行业协会,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文化旅游的合力。■

(执笔:鲁 明 薛家林)

第二篇:加大关注创新教育的力度

加大关注创新教育的力度

教育学院 欧家斤

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生不可能跟着教师学习一辈子,总有离开学校参加工作的一天。学校里传授的知识远远不够学生一生所用,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这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共识。一个具备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人,便会主动发展,能够终身学习。可见,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

综观我区2007年和2008年被批准立项的20个重点课题,重点落在“有效教学”、教学质量保障、有效互动、骨干教师成长历程、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等方面,仅仅个别课题涉及创新教育,如“小学生表现性学习的行动研究”。可见,目前我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

当今,国家十分需要实施创新教育。在新世纪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时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2006年1月26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大批创新意识很强的人。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忽视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实践教学水平低下等已经成为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瓶颈。创新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造就具有创新型意识的教师是当前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具有创新型意识的教师,能认识和掌握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明了和应对创新型人才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困难、阻碍和挑战;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然对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学校支撑,创新型学校要有创新型校长、创新型教师,以及创新型教育者、创新型管理者、创新型服务者支撑。创新教育就是对创新这门学问或科学提供教育服务的教育。创新教育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对于克服基础教育过于重视知识教育、学生负担过重的局面,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故,我们需要加大关注创新教育的力度!

第三篇:创新机制 加大集镇建设力度2

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奋力打造中州名镇、三星级集镇

赤眉镇位于内乡县北部20公里处,因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在此驻扎而得名。全镇辖21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人口5万人,总耕地面积4.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0.5万亩。S249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和集镇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环境卫生、经营管理、交通秩序三项整治和广告牌规范工作,大大提高了集镇管理水平,镇容镇貌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该镇先后获得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镇”、“文明卫生村镇”以及省、市、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市“二星级集镇”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

集镇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了使集镇得到有效地管理,镇党委、政府首先加大了领导力度,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集镇管理领导小组,抽调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为成员,具体负责协助集镇建设与管理工作。二是强化措施。制订了方案、下发了文件,专门制作了《集镇建设管理办法》版面悬挂于集镇醒目位置,倒排工期,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广泛动员。镇多次组织镇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集镇所在村——赤眉村以及周边与集镇接壤的马营村、黄岗村的村组干部动员会,进行专题部署。明确职责任务,进行分工协调,首先在思想上进行统一,为集镇经营管理、开发建设铺平了道路。

二、科学规划,制订详规

集镇规划是集镇开发建设的前提。为避免先建后拆、低标准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该镇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是聘请南阳理工学院专业人员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集镇进行实地踏查勘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二是请省规划设计院结合本镇特点,制订了集镇建设详规,使集镇建设实现了有章可循。三是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先疏后堵、疏堵结合,即先搞基础设施建设,后治理占道经营、乱设摊点现象,减轻了工作阻力。

三、划行入市,加强监管

集镇划行规市管理是解决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的根本措施。在集镇管理上,一是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建成肉禽蛋、瓜果蔬菜、日杂副食、服装、农产品五个个专业市场,要求所有商户全部入市经营,进行规范化管理,彻底杜绝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现象。取得了“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车辆畅通、镇容整洁”的效果。二是对广告牌进行规范。投入5.5万元对商户门店广告牌统一进行治理,规定宽度统一为1米,长短不限制。并根据广告牌长度、面积大小适当予以补助。符合要求标准的广告牌每个补贴50——100元。三是加大保洁力度。整合市政管理队伍,狠抓卫生管理规范化。市政办、市政站、保洁工、垃圾清运队伍规范配备,做到从市政管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一条龙管理,不留卫生死角。四是加强教育,提高居民和商户整体素质,促使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维护集镇美好形象。五是是实行机关干部包路段责任制。所有街道按路段分包到每一个站所、每一个镇直部门,指标全部量化,每周五下午各站所人员到街道上集中进行大扫除、清理杂物,实现了全天保洁与长期保洁的有机结合。

四、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向外争取集镇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对集镇进行硬化;二是镇财政投入530万元用于原有街道加宽硬化、配套下水道清淤、栽植绿化树苗木进行美化;三是在外人员捐赠。发动赤眉籍在外人员支援家乡建设,其中祖籍赤眉王堂村的桂林高新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席国际先生出资10多万元对街南入口处垃圾堆进行清理,建成精美雕塑一个。四是各门店自筹资金对门前统一平整硬化、铺设彩砖进行美化。五是民营企业投入。我们与南阳明升置业有限公司合作搞油桃市场和商务楼建设,总投资达3000万元。社会各项资金的注入,使赤眉的集镇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质量大幅提升,集镇建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五、完善功能,打造特色 赤眉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集镇功能建设,方便群众生活,发展地方经济。一是投资120万元的集镇文化广场建设,占地10000多平方米,计划建成游园、花池、喷泉,配套健身器材,做为集镇市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健身场所;二是在商贸小区建成商务用房150套,建成集休闲、娱乐、饮食、购物为一体的休闲服务中心。目前,商务房一期工程已完工。三是街南迎宾大道及高档住宅区建设,路灯、下水道、花带已全部配套。我们还引进广西柏宇有限公司对位于集镇中心的粮所进行搬迁开发,该项工程已报上级审批,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其次是与南阳久远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发协议,投资3500万元的赤眉古寨及滨河新区开发项目。该项目运营成功以后,可使集镇面积扩大1倍以上,功能更趋完善,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集镇建设引资势头强劲,功能明显增强。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在集镇建设上共投入资金5220万元,集镇新建、扩建道路3500米,修建花池、花带215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苗木4.5万株,集镇绿化率达到35.5%。街道宽敞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现象也销声匿迹了,集镇也更美观了,实现了敞、亮、绿、洁、美的目标,赤眉镇建设正向着中州名镇、三星级集镇迈进。(赤眉镇党政办)

第四篇:加大创新力度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加大创新力度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1日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只有党的基层党组织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干部都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成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凝聚强大力量。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在工作思路、组织设置、班子建设、服务体系、教育管理和党内基层民主六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创新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发扬以往基层组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基层党建的工作目标、任务、方式和功能。

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工作覆盖。不断适应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变化,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优化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的覆盖。

创新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班子。要紧紧抓住选拔、培训、激励等关键环节,大力改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

创新服务体系,密切党群关系。围绕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这一核心职能,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注

重激励、确保实效上加大力度,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创新教育管理,打造先进队伍。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数量大、分布广、农村党员分散、流动性强的实际,创新教育管理活动载体、方式方法,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

创新基层民主,促进党内和谐。要逐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发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加大创新力度,争创民科辉煌

加大创新力度,争创民科辉煌

东莞市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是企业竞争之本,是产品优势之魂。东莞市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围绕市场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围绕产品质量提高科技含量,十三年来,先后获得各项荣誉二十余项,其中国家级荣誉7项,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十六个。该公司的领头雁胡广良硕士因此被推选为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中国

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太阳能热利用委员会主任。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进入了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十强行列,是广东省太阳能行业首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全面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小作坊,迅速成长为拥有五十亩生产、科研基地和二十一个国内分公司的现代化企业,它的成功在于依托高科技,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敢立潮头唱大风。

市场需求,科技创新的前提

胡广良硕士从走下大学讲台的那天起,他从眼花瞭乱的市场中看到了一道亮丽的光,那就是被称为绿色事业、朝阳事业的太阳能产业,胡广良与他的创业者们去广州,上北京,寻求当时的最新技术。一九九一年,第一块五星牌全铝板芯问世,他们之所以将产品品牌定为五星,就是立志造五星级的产品和五星级的企业,尽管当时他们没有条件建一流的厂房,却有理由确定产品高的起点。当北京的检测报告传到五星厂时,吸收率、发射率、耐冷热冲击等关键技术指标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脸上沾满铝灰铁屑的创业者们兴奋得流下了眼泪,他们有信心将自己的“五星”推向市场,并为市场所认同。

尔后,他们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先后改造和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和生产设备36台(套)。正在使用能够制造引领世界潮流产品的设备和技术有:美国太阳板芯超声波焊接生产线;高效太阳吸收涂层技术;高效热水炉的特殊生产工艺;中央热水工程一体式智能控制系统;IC智能化管理系统。即将推出的远程(网络)控制系统,将对工程的跟踪检测以及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放心工程、零距离服务的设想由此变为现实。

五星公司及其产品先后15次获省及全国性褒奖,其中:1993年及1995年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0年五星产品被国家科委、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外贸部等五部委确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3五星产品被评“中国著名品牌”。

目前止,50万平方米的五星太阳能热水器正正常运行于成千上万的机关、学校、医院、工厂……国内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用户的良好评价是对五星产品高于一切的奖赏。

创新机构,技术进步的保障

五星太阳能研究所是五星公司所属的专门从事太阳能技术研究的部门,其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专业水平高的高级工程师。此外,还有来源于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的专家顾问团。专业性、高水平的技术开发部门,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可靠保障。

十余年来,五星公司独立完成了创新项目十六项,与高校联手创新项目八项。产、学、研的联姻促使五星的品牌优势不断增强,而且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物质上、技术上的保证。由于企业的研究部门与市场及生产密切联系,立足未来,放眼世界,加速了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进程。

以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部件板芯为例,国内的板芯长期以来都不能从根本上让其热效率再上台阶,而国外的板芯各项性能指标都略高一筹。五星太阳能研究所为突破这一发展上的技术瓶颈,通过对市场认真分析,最后选择与德国合作进行技术架接。国际关键技术与本土智慧的结合使国产板芯有了国际竞争能力。

五星公司除长期不懈地进行产品开发外,还努力进行太阳能学术研究,多次在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年会上作典型发言,进行开放性的研究与交流。五星公司分别成了全国和广东省太阳能热利用委员会的主任、理事长单位。

科研投入,技术创新的不竭源泉

产品的品牌效应,需要高新技术的含量支撑,技术创新需要科技投入来维持。五星公司十分重视科研投入,每年拿出20以上的利润投入科研。近三年,新产品的产值率平均达到46,五星市场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也有了强劲的竞争优势。

五星公司还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建立了无风险责任的内部股份制度,让科研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有家的感觉和主人的身份,共享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企业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星有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的人力资源。

为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迅速产业化以及解决目前销大于产的矛盾,新增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和光电产品生产线。拥有三十多台(套)先进的实验设备、面积达八百平方米的新的试验场所已交付使用。五星科技创新的条件的日趋完善,创新空间更为广阔。

科技创新,通往未来的桥梁

科技创新为五星公司建造了通往未来的桥

梁。它让五星与用户更贴近,在众多的招标工程中,五星公司能以较高价位中标,是人们对五星产品科技创新的认同。某种意义上讲,较高价位是高品质的代名词。法国、德国、意大利、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的客户频频向五星回头,这正是他们对五星科技创新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五星公司技术创新的鞭策。

理想,技术创新的翅膀。五星公司除对现有产品不断提高品质外,还向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在推广的空气热泵增加了消费者新的需求,正在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抗冻平板热水器,将抵卸零下35℃的严寒,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推向东北地区及同纬度的国际市场,实现太阳能热水器的革命性进步。能源全部自给的太阳能生态建筑向人们描述着未来居室的童话,可以变为现实的童话……

作为市委、市政府三张牌之一的民营企业,五星,将不负重望,凭科技实力再创辉煌。

下载加大创新整合力度做好文旅结合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大创新整合力度做好文旅结合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