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赛课小结_倪红霞
赛课小结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我选择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全面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我的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认为这是一堂有意义的赛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与不足:
一、抓住文眼,聚焦形象,“牵一发而动全身” 学生对课题质疑,有效增强了学习动机。轻声自由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整篇课文有个整体把握,再让学生面对课题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紧抓“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以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做到了“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深化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维较活跃,一般能积极地进行思考,争取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明理的时候,尊重学生的想法。
二、情感震撼,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深化 此课,我始终强调朗读训练,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引导联想,多种形式的读等一系列方式感情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在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增强语感。我非常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尤其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进行朗读训练时,巧妙的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在处理12自然段时,诗化手法的用运,使情感高度凝练,在共同朗读中,情感抒发层次鲜明,循序渐进,融指导朗读于反复体味,吟诵中,合理发挥语言的魅力,激情诗一般的语言渲染了整堂课。
三、以文本为凭借,适时拓展课外阅读资料《父亲的名字是奇迹》,使学生入情入境。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乃至潸然泪下,学生有感而发,体会了父母深沉伟大的爱,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四、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课件和讲解的内容有点有时脱节,这些错误还是自己准备不够充分。
总之,我觉得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去感悟、去体会,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孩子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明白父爱的伟大,从中灵活的运用了语言,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用运的能力,获得了扎扎实实的今后一定要多学习,多尝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好的地方一定坚持,不足一定改进,是自己的课堂绽放出独特的花。
倪红霞2014、5、13
第二篇:赛课小结
赛课小结
历时一个半月的赛课终于落下帷幕,这一个半月来,老师们忙碌着,也收获着。从对所听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来看,老师们对此次赛课都非常重视,在开放课堂的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这恰是我们的课例研究所希望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老教师都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课堂紧紧围绕我校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从情景的引入,到过程的开放,到评价的多元化,明显看到了老教师的精心准备。
二、新教师对开放教学的理念理解快,应用熟。青年教师都能根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生活情景,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在老师的评价引导下归纳总结,自己出题,并熟练运用。
三、赛课后的讨论热烈。这次赛课,除了评委坚持评课外,各组老师们均参与了评课,评课气氛热烈,意见中肯。经过老师们的探讨,这一个半月的课,怎么引入,怎么上,老师们基本上已了然于心。
四、组内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不遗余力。为了打造青年教师的课堂,骨干教师们反复听,反复评,反复指导;青年教师反复备课,反复学习,反复更改。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值得学习。
五、学习氛围浓厚。这次赛课,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全员参与学习,全程参加讨论,学习意识强。这次赛课,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有些课程的引入不够自然,不能建立在生活情景或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二、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间分配主次不分,各板块知识均衡用力。
三、在开放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比以往更加活跃、生动,伴随而来的对学生“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放与收的度如何把握”等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
基于此,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
第三篇:赛课小结
第三届“教学能手”比赛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教导处、教科室和各教研组、参赛选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周的激烈角逐,沙河二中第三届“教学能手”比赛圆满落幕。13名选手经过精心备课,反复打磨,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精神层面上的饕餮盛宴。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动员,精心准备
1.学校多次在例会上积极宣传动员,提高了全校教师对学校赛课活动的认识,并要求教研组、备课组认真准备。
2.教导处高度重视本次赛课的筹备和组织工作,拟订了沙河二中第三届 “教学能手”赛课方案和赛课评分细则。
二、积极参与,认真组织 1.本次参赛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准备,认真参赛。多数教师进行了反复试讲,都撰写了教案和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编制了精小的学案。
2.其余教师听课比较积极。
3.评委组认真负责,在听课之余,对教师的教案和学案进行了收集和存档,并拍摄了相关照片留存。
三、积极总结,深刻反思
(一)体现的亮点 1.创高效,课堂有高度
经历了六模块、六环节、建构式课堂之后,本次参赛教师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课堂模式也更加趋于理性,“高效”两字深深烙印在每位教师心中,“以学生为主体”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13位参赛教师无一例外地将高效课堂理念融入比赛课堂,尽可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张士婷、徐迎春老师的课堂实践了“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活动化”的理念,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展示的挑战性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从“教堂”到“学堂”的转变。课堂上的学生之所以给力,得益于这些老师在高效课堂理念指导下创设了符合教学实际的故事情境、媒体情境、活动情境,同时也敢于让学生展示,体现课堂动态生成的本原特质。
2.点拨妙,课堂有力度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不是课堂的群众演员,更不是课堂的旁观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不可弱化。比赛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丁立强、庞振畅老师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实现了由课堂的灌输者、主宰者到课堂参与者、引领者的华丽转身,在课堂上致力于点亮学生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课堂调度得心应手,课堂点拨及时、准确,不越位、不缺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3.面全体,课堂有广度
不少老师都将教学目标尽可能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仲崇义、杨娣老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既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让成绩中等生甚至后进学生上台展示,这样面向全体,共同提高。特别是给后进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回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进而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
4.重平等,课堂有温度
霍文文、韦珍老师的课堂活动设计独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平等对话,愉快合作,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对抗,思维碰撞的火花闪耀于课堂。遇到教学难点,不急不躁,重视引导,及时鼓励,这些细节都说明我们的老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真情,都力图将课堂营造成师生平等合作、共同成长的舞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寓于无形之中。
5.扬个性,课堂有风度
参赛选手中有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但多数为初登讲台不久的新秀,我们的青年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教学实践,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徐凤、任静、张敏老师教态自然、风格鲜明;有的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精当简炼,有的板书规范有序,现代教学技术娴熟、课堂操作有板有眼,她们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也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怀中考,课堂有深度
华丽的课件、活泼的形式、热闹的场面、精彩的表演几乎成为比赛课、观摩课的标签,然而,本次比赛过程中,许多老师力戒形式主义,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原生态“高效”课。教学素材选取精当,学生活动有目的,课堂内容充实,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落实。胡尊侣、孙强老师牢牢抓住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点,反复咀嚼,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归纳和练习,并能在课堂上贯彻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原则,整堂课上下来,既有效度,又有深度。
(二)暴露的问题 不可否认,任何一节课都是一件缺憾的艺术品,因为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它涉及教师、学生、教材及环境等各要素,又因为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不同,以至于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本次比赛谈谈几点暴露的问题:
1.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不到位。依然存在课堂乱而不活,深入不够的现象,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和困惑得不到必要的点拨、纠正和总结;教师游离于课堂之外,沦为“看客”。贴上了高效课堂的标签,没有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2.少数老师的理念还比较保守,教师权威活动时间偏多,学生活动仅限于一问一答一表扬,没有能够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造成课堂的沉闷、低效。还有些教师热衷于展示教师本人对教科书知识的权威解读或者展示制作精良的课件,令人眼花缭乱的素材,不是“人灌”就是“电灌”。真正有内涵的课堂不仅是展示教师个人的魅力,甚至也不仅是展示学科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展示学生的魅力。
3.情感还需不断丰富,具体表现在讲课激情不足、表情呆板、没有肢体语言做必要的辅助,从而使师生交流缺少情感,没起到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作用。
4.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上语言表述和板书不规范;教学环节不完整;对课标、教材重难点、学情把握不准;教学问题设计过难或缺乏层次性,限制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质量;还有极少数选手出现不该有的知识性错误。
四、评比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张士婷 胡尊侣 孙强(每人300元)
二等奖:徐迎春 张敏 霍文文 徐凤(每人200元)
三等奖:韦珍 杨娣 丁立强 庞振畅 任静 仲崇义(每人200元)
五、小结与感谢
沙河二中第三届教学能手赛虽然已经圆满落幕,但是留给我们的记忆依然深刻。我们依然记得,参赛教师一个个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身姿,沙河二中学子一张张豁然开朗的笑脸,听课评委一句句精彩点评。特别可贵的是,尽管2013年冬季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但寒风与低温挡不住赛课教师和评委的热情,全体教师的全程关注,极大提高了本次大赛的教研内涵和教研功能,延展了大赛的影响面,达到了以赛促教、以研促教的目的。
总之,这次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赛前领导小组的指导,离不评委组各成员认真的工作,离不参赛者的认真准备和许多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013年12月23日
第四篇:第二次赛课小结
崇义中心小学语文赛课小结
近一周的语文优质课评比结束了,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对这次赛课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用自己的汗水献出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好课。
从本次赛课可以看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处在践行新课程并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进程之中。相比以前的赛课,教师教学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从本次赛课可以看到教师们对文本独特而敏锐的把握,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对富有生命力的字眼层层深入的感悟。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紧扣文本。
2、教学设计有新意,有突破。设计上有亮点,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感。整体性就是一堂课围绕主要问题以一贯之,层次性体现在教学流程分为若干环节,环环相扣,使之自然流畅。有提问必有小结,有回答必有评价,有情境的创设,还有归纳提炼,放了还要能收。课堂如同一个舞台,但这个舞台却没有固定的彩排,固定的台词,固定的场景,那么灵活,富有挑战。
3、化解重难点的能力有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有感情朗读是重点,如何让“有感情朗读”这一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老师们有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特别注意将指导朗读与感受、体会、想象、点拨、表演相结合。情动于之中,而声传之于外。
4、基础意识、训练意识得到增强。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本次赛课也有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值得我们去思考。比较突出的有:
1、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势。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教师话语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必然少。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又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如有的课文可以打乱顺序,学生说到哪,教师就指导理解体会到哪。但有的文章必须按一定顺序讲,老师却还是被学生牵着走,没有及时调控。
2、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层次性、启发性不够。老师的提问不是从学生质疑问难中来,问题缺少整合,缺乏深度。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课堂变成了一问一答,而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
3、朗读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不够。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应该体现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上,即“过程”之中。
4、一些教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低估学生学生的理解能力,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懂得的;以理解的。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本次赛课还反映出我们语文教师底气不足,功力不够的缺憾。不可否认,授课教师的教学功底相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调控、驾驭能力的提高都说明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知识品位在提升。但这些进步仍掩盖不了教师底气不足,功力不够的缺憾。请听一位特级教师的感言: “如果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大量接触感性材料而没有教师智慧光芒的闪耀和指引,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只是让学生诵读、感悟、记忆而没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点评,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品位;只是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巧妙的引导和淋漓的发挥,不可能迅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境界。”的确,语文课堂更丰富、丰满、丰厚、丰实的要求更高,是一种境界,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堂上的底气,绝不可能是所谓的灵机一动,背后应该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课堂上的功力,既在于刻意地修炼,也在于日常的领悟和揣摩。
第五篇:初中理化组赛课小结
中学理化教研组赛课活动小结
陈建军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理化教研组积极开展了赛课、说课、评课活动。分别听取了仇进宝、陈建军、李文婷、杨庆华、任静、陈茸、高晔、殷岩8位老师的课。此次活动为每个老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现整合各位评委的点评,就8位参赛老师的教学特点及对其的建议总结如下:
仇进宝老师教授的《化学式与化合价》。本课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性较强,教师利用这次机会,主要介绍了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的意义。教师能以课本上的实例引入,并设问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升课堂兴趣,并能有意识的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李文婷老师所讲的《光沿直线传播》。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中,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真的很出色。在上课时,李教师教态大方,讲课生动,根据学生的接受认知能力,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探究讨论。对这节课的建议:教师应注重课本中的两个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的思考,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杨庆华老师教授的是《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讲解题目层次清晰,有理有据,分析到位,方法得当,对问题学生总能够俯下身子,耐心讲解。对本节课的建议: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学生不能太放心。
任静老师讲的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教学启发诱导性 强,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步骤清楚,环节齐全,时间分配合理。
陈茸老师讲的是《液体压强》,教师准备充分,小黑板、实验器材应用的得心应手。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语气和蔼,教学环节齐全,新课引入自然独到,时间分配合理。
高晔老师讲的是《大气压强》。在教学方法特别,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学练结合的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高老师课前准备充分,目标设计合理精当,问题解决处理巧妙,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老师语言简练,句句点透,实验现象清楚明了,课件设计合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殷岩老师讲的是《浮力》。这节课目标确立明确合理,教学环节设计简洁有序,教师能将问题不断变化,寻求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本节课的建议:针对课堂中学生板演性不强的问题,应让解题方法不同或错误较典型有代表性的学生板演,充分暴露,让学生找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讲课过程显得缓慢,时间分配应进一步调整。
雄关漫道,教无定法,理化组的这几名教师虽然在自己的课堂上有了自己独特的教法,但为了要适应当代学生的求知和使青年教师快成长、快进步,理化组的组员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注重以下几点问题:
1.要谦虚谨慎的认真学习。因为只有年轻人谦虚的学习,才会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会更丰富的知识拓展去吸引学生,提升课堂的兴趣,使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老师,才能更喜欢我们的理化课。
2.要向老教师和骨干优秀教师沟通,因为经验靠自己个人积累真的太狭小了,只有不断获得别人的经验积累,谦虚求教,积极沟通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这样个人发展的道路会更宽广,名誉度和社会信息网也会广阔。
3.要反思自已的教法和做人。因为静下心来教学首先要学会自己如何做人,要求实,要真实,不能认识事情太浅显,要深层次分析,分析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与人交流的言语和方法,分析人际关系,分析别人成功的经验,改进自己失败和不足,这样年轻人就会成长起来,也肯定才会把教书育人这项事做好。
平凉铁中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中学理化教研组赛课活动小结
组 长:陈建军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