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财政工作思路.

时间:2019-05-13 19:1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财政工作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财政工作思路.》。

第一篇:“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财政工作思路.

“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财政工作思路

一、“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以“两个率先”总揽财政工作全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认真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支持和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05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收入达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收入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至2005年,全市18个镇(区)中,13个财政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其中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65亿元,年均增长32;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年均增长28。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由“九五”末的6.4上升到2005年的11.88提高了5.48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2714元,比“九五”末增加2098元;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市)排名中,由“九五”末的第19位,跃居目前第9位。连续4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第二篇:“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2006年财政工作思路

一、“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以“两个率先”总揽财政工作全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认真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支持和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05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收入达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收入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至2005年,全市18个镇(区)中,13个财政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其中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65亿元,年均增长32%;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年均增长28%。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由“九五”末的6.4%上升到2005年的11.88%提高了5.48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2714元,比“九五”末增加2098元;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市)排名中,由“九五”末的第19位,跃居目前第9位。连续4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财政支出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镇区财政支出2.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支出36亿元,五年年均递增24%,其中,镇区财政支出7.6亿元,五年年均递增42%。

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财政也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十五”期间,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我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安排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支出,如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1.9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6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免和退税27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三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五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资金3.3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际,深化了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改革和完善镇区财政体制。2001年对镇区实行了“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的新体制,确定比较宽松的收支基数(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5%、13%、11%,支出递增比例为7%、6.5%、6%),改进了收支挂钩办法,确定了超收财力全留的办法(除上交省20%和所得税中央60%部分)。2004年又适时进行了完善,适当提高了收入基数,进一步放宽了收支基数的递增比例(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1%,支出递增比例为6.5%),新的镇区财政体制调动镇区当家理财、增收节支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镇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003年,实行了部门预算试点,2004年全面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工作,至2005年,部门、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部门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细化了预算编制,规范了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02年,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市级单位和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从2005年7月1日起,在市级机关选择5个部门9个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财政管理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建立了镇区财政结算中心,增强了镇级财政的调控力度,提高了镇级财政的管理水平。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2005年我市的政府采购目录增加到39个,将工程采购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使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全年采购金额为4216.4万元,比预算节约569.7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1.9%。

积极参与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规范操作,不留尾巴。“十五”期间共完成300户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通过改制,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溧阳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建预算外资金管理新体系。初步建立了新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启用新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信息化系统,完善以“收支脱钩”和“票款分离”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六)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建设,财政干部队伍呈现新风貌。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局机关被常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学习型机关。

一是坚持组织全体财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文件精神,提高财政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

二是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增强广大财政干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四是积极推进以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遥财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财政干部的培训、教育,履行职责的能力普遍提高。

“十一五”财政工作主要体会是:

一是谋财政必须善谋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发展政策,谋划发展办法,加大有效投入,把财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要发挥财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落实政策、出主意、想办法,创新机制,加快有效投入、加快结构高速步伐。做到更加开明,点子更加高明,理财更加精明。

二是谋财政必须善谋百姓利益。要积极落实惠民政策,特别是“三农”政策,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惠。要切实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理念,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壮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只有这样,财政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是谋财政必须善谋改革创新。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日常财政管理转化成规范高效的服务。改革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的动力。以改革促发展,财政工作才能充满活力。要克服只求保险、不求出新,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将创新意识渗透到财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依靠制度有效地管人、管事、理财,建立促进财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十五”期间,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全市财力特别是市本级财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全市区域间财政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镇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历史遗留政府债务较多,各种风险有向财政转移和积聚的趋势,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机关作风建设、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等。

二、“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我市总体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财政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制定和实施好财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理财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构建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制度管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形势要求的财政干部队伍,外树服务型机关形象,内兴学习型机关新风,构建以“廉洁、高效、规范、务实、创新”为核心的财政文化。

三、2006年财政工作目标和要求

2006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财政工作,对于实现“十一五”财政奋斗目标和开创我市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个率先”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优化发展为方向、以优良服务为保障,以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结构调整为抓手”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力争全市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市支出需求和财力状况,经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安排为:一般预算收入103670万元,比上增加14303万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243595万元,比上增加33595万元,增长16%);按照适度从紧和确保重点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2006年安排支出90202万元。

2006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两加”会议精神,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之年。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两加”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机制。市、镇(区)两级财政要根据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对经济发展的投入,要通过预算、税费、贴息等财政手段,促进有效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做大财源“蛋糕”。一是要加大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投入,足额安排好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继续支持重点和规模企业发展,增强骨干财源对财政的支撑作用;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绿色溧阳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继续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出口退税以及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提高民营企业新型财源对财政的贡献率。四是积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梳理涉及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向上申报,争取省和市的专项扶持和支持。

(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多予放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依法保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各级财政继续

形成依靠制度管人管事、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树立依法行政、科学理财、廉洁奉公的财政形象。

第三篇:“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年财政工作思路

×

×

一、“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ד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以“两个率先”总揽财政工作全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认真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支持和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ד十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年,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一般预算收入达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达亿元,比上年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至××年,全市个镇(区)中,个财政总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其中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亿元,年均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年均增长。财政总收入占比重由“九五”末的上升到××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元,比“九五”末增加元;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市)排名中,由“九五”末的第位,跃居目前第位。连续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年全市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镇区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支出亿元,五年年均递增,其中,镇区财政支出亿元,五年年均递增。

×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财政也实现了收支平衡。

×

(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ד十五”期间,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我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安排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支出,如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免和退税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三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五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资金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

(三)认真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

ד十五”期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时期,是我市财政对“三农”投入规模最大、惠农政策含金量最高、落实措施最实、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也是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一个时期。

×一是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五”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修建农桥;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设施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二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累计免征农业税亿元,安排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万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水改资金工作,农村受益人口万人。完成了农村泥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

(四)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ד十五”期间,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一是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二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十五”期间教育经

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壮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只有这样,财政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是谋财政必须善谋改革创新。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日常财政管理转化成规范高效的服务。改革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的动力。以改革促发展,财政工作才能充满活力。要克服只求保险、不求出新,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将创新意识渗透到财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依靠制度有效地管人、管事、理财,建立促进财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ד十五”期间,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全市财力特别是市本级财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全市区域间财政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镇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历史遗留政府债务较多,各种风险有向财政转移和积聚的趋势,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机关作风建设、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等。

×

二、“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奋斗目标

ד十一五”是我市总体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财政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制定和实施好财政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ד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财政收支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到年达到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年均递增,到年接近亿元。财政支出保必需、保重点规模不断扩大,“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并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改革目标。全市财政管理体制较为完善,财权与事权明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科学规范;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有效发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政府财力资源整合成效明显;公共财政、财政绩效评估体系基本形成。

×──依法理财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财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政决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规程科学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科学严密,理财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基本形成;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财政系统要着力围绕以下做到五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⒈认真履行财政职能,自觉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积极拓宽财政参与、支持服务经济领域,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选准财政政策的切入点和财政资金的着力点,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起多元、高效、后劲足的财源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充裕的源泉和牢固的基础,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⒉深化财政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切实提升财政体制和机制创新水平。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管理模式,提高理财水平,财政决策和资金分配机制更加科学、规范、透明;预算编制细化、程序合理、方法有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动态监控功能加强,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持的方式和重点。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各类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稳定的支农投入政策,让公共财政更多更好地覆盖“三农”;继续加大投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支持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强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的活力。

×⒋依法强化财政监管,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努力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范围,建立覆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改革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坚持把效益最大化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指南,在财源建设、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方面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的有机结合;建立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运行的安全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理财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构建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制度管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形势要求的财政干部队伍,外树服务型机关形象,内兴学习型机关新风,构建以“廉洁、高效、规范、务实、创新”为核心的财政文化。

×

三、××年财政工作目标和要求

×××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对于实现“十一五”财政奋斗目标和开创我市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个率先”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优化发展为方向、以优良服务为保障,以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结构调整为抓手”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优化

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力争全市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市支出需求和财力状况,经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安排为:一般预算收入万元,比上增加万元,增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万元,比上增加万元,增长);按照适度从紧和确保重点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年安排支出万元。

×××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两加”会议精神,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之年。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两加”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机制。市、镇(区)两级财政要根据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对经济发展的投入,要通过预算、税费、贴息等财政手段,促进有效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做大财源“蛋糕”。一是要加大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投入,足额安排好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继续支持重点和规模企业发展,增强骨干财源对财政的支撑作用;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绿色溧阳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继续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出口退税以及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提高民营企业新型财源对财政的贡献率。四是积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梳理涉及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向上申报,争取省和市的专项扶持和支持。

×

(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多予放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依法保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各级财政继续要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确保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特别是镇(区)财政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必须兑现“两个高于”的政策,市政府已明确将此作为对镇(区)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财政都要千方百计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来源,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扶持农民务工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能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

(三)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精心组织收入。积极配合国、地税部门努力增加税收收入,并收好教育费附加等非税收入,特别是要做到“抓大不放小”,着力加强小税种、小税源的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要加强对契税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的征收管理,保持各项收入的增长态势。二是坚持财税收入情况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新机制。三是要改善收入结构,尽量增加可用财力。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强收入监管,严禁越权减免各种税费,杜绝“跑、冒、滴、漏”和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发生。

×

(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富民优先,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财政要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工作,提高征缴率,努力做到当年社会保障各项基金自求平衡不出险。继续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低保资金管理,全面保障弱势群体生产生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关心支持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基金。二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支持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市镇(区)两级都要增加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努力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落实好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质。三是集中财力办好市政府确定的件实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资金落实,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使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

(五)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管理创新

第四篇:“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XX年财政工作思路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以“两个率先”总揽财政工作全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认真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支持和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XX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收入达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收入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至XX年,全市18个镇(区)中,13个财政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其中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65亿元,年均增长32%;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年均增长28%。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由“九五”末的6.4%上升到XX年的11.88%提高了5.48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2714元,比“九五”末增加2098元;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市)排名中,由“九五”末的第19位,跃居目前第9位。连续4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XX年全市财政支出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镇区财政支出2.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支出36亿元,五年年均递增24%,其中,镇区财政支出7.6亿元,五年年均递增42%。

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财政也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十五”期间,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我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安排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支出,如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1.9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6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免和退税27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三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五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资金3.3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认真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时期,是我市财政对“三农”投入规模最大、惠农政策含金量最高、落实措施最实、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也是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一个时期。

一是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五”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8.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300%。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修建农桥;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设施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二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累计免征农业税0.8亿元,安排0.25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4740万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86.5 %。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水改资金工作,农村受益人口66.8万人。完成了农村泥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1194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1499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一是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二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十五”期间教育经费累计支出10亿元,XX年,教育支出达亿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建立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消化义务教育负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三是相关文化政策按规定得到基本落实。四是加大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保体系建设。加大了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机制,保证了全市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十五”期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累计达67224万元,至XX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8878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十五”期间,累计安排卫生事业费1.2亿元,安排基本医疗保障经费1.2亿元;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基金;支持农村卫生院建设,改善了镇(区)卫生院

医疗条件;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五是加大了对计划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质。

(五)坚持开拓创新,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果。

“十五”期间,根据逐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深化了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改革和完善镇区财政体制。XX年对镇区实行了“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的新体制,确定比较宽松的收支基数(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5%、13%、11%,支出递增比例为7%、6.5%、6%),改进了收支挂钩办法,确定了超收财力全留的办法(除上交省20%和所得税中央60%部分)。XX年又适时进行了完善,适当提高了收入基数,进一步放宽了收支基数的递增比例(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1%,支出递增比例为6.5%),新的镇区财政体制调动镇区当家理财、增收节支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镇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XX年,实行了部门预算试点,XX年全面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工作,至XX年,部门、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部门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细化了预算编制,规范了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XX年,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市级单位和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从XX年7月1日起,在市级机关选择5个部门9个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财政管理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建立了镇区财政结算中心,增强了镇级财政的调控力度,提高了镇级财政的管理水平。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XX年我市的政府采购目录增加到39个,将工程采购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使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全年采购金额为4216.4万元,比预算节约569.7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1.9%。

积极参与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规范操作,不留尾巴。“十五”期间共完成300户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通过改制,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溧阳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建预算外资金管理新体系。初步建立了新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启用新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信息化系统,完善以“收支脱钩”和“票款分离”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六)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建设,财政干部队伍呈现新风貌。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局机关被常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学习型机关。

一是坚持组织全体财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文件精神,提高财政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

二是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增强广大财政干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四是积极推进以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遥财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财政干部的培训、教育,履行职责的能力普遍提高。

“十一五”财政工作主要体会是:

一是谋财政必须善谋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发展政策,谋划发展办法,加大有效投入,把财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要发挥财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落实政策、出主意、想办法,创新机制,加快有效投入、加快结构高速步伐。做到更加开明,点子更加高明,理财更加精明。

二是谋财政必须善谋百姓利益。要积极落实惠民政策,特别是“三农”政策,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惠。要切实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理念,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壮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只有这样,财政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是谋财政必须善谋改革创新。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日常财政管理转化成规范高效的服务。改革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的动力。以改革促发展,财政工作才能充满活力。要克服只求保险、不求出新,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将创新意识渗透到财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依靠制度有效地管人、管事、理财,建立促进财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十五”期间,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全市财力特别是市本级财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全市区域间财政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镇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历史遗留政府债务较多,各种风险有向财政转移和积聚的趋势,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机关作风建设、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等。

二、“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我市总体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财政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制定和实施好财政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财政收支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0年达到22.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年均递增20 %,到2010年接近23亿元。财政支出保必需、保重点规模不断扩大,“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并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改革目标。全市财政管理体制较为完善,财权与事权明确,财政转移支付

制度科学规范;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有效发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政府财力资源整合成效明显;公共财政、财政绩效评估体系基本形成。

──依法理财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财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政决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规程科学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科学严密,理财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基本形成;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财政系统要着力围绕以下做到五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1、认真履行财政职能,自觉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积极拓宽财政参与、支持服务经济领域,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选准财政政策的切入点和财政资金的着力点,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起多元、高效、后劲足的财源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充裕的源泉和牢固的基础,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2、深化财政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切实提升财政体制和机制创新水平。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管理模式,提高理财水平,财政决策和资金分配机制更加科学、规范、透明;预算编制细化、程序合理、方法有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动态监控功能加强,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持的方式和重点。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各类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稳定的支农投入政策,让公共财政更多更好地覆盖 “三农”;继续加大投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支持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强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的活力。

4、依法强化财政监管,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努力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范围,建立覆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改革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坚持把效益最大化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指南,在财源建设、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方面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的有机结合;建立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运行的安全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理财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构建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制度管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形势要求的财政干部队伍,外树服务型机关形象,内兴学习型机关新风,构建以“廉洁、高效、规范、务实、创新”为核心的财政文化。

三、XX年财政工作目标和要求

XX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XX财政工作,对于实现“十一五”财政奋斗目标和开创我市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个率先”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优化发展为方向、以优良服务为保障,以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结构调整为抓手”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力争全市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市支出需求和财力状况,经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XX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安排为:一般预算收入103670万元,比上增加14303万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243595万元,比上增加33595万元,增长16%);按照适度从紧和确保重点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XX年安排支出90202万元。

XX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两加”会议精神,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之年。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两加”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机制。市、镇(区)两级财政要根据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对经济发展的投入,要通过预算、税费、贴息等财政手段,促进有效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做大财源“蛋糕”。一是要加大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投入,足额安排好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继续支持重点和规模企业发展,增强骨干财源对财政的支撑作用;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绿色溧阳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继续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出口退税以及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提高民营企业新型财源对财政的贡献率。四是积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梳理涉及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向上申报,争取省和市的专项扶持和支持。

(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多予放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依法保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各级财政继续要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确保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特别是镇(区)

财政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必须兑现“两个高于”的政策,市政府已明确将此作为对镇(区)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财政都要千方百计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来源,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扶持农民务工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能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精心组织收入。积极配合国、地税部门努力增加税收收入,并收好教育费附加等非税收入,特别是要做到“抓大不放小”,着力加强小税种、小税源的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要加强对契税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的征收管理,保持各项收入的增长态势。二是坚持财税收入情况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新机制。三是要改善收入结构,尽量增加可用财力。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强收入监管,严禁越权减免各种税费,杜绝“跑、冒、滴、漏”和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发生。

(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富民优先,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财政要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工作,提高征缴率,努力做到当年社会保障各项基金自求平衡不出险。继续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低保资金管理,全面保障弱势群体生产生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关心支持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基金。二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支持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市镇(区)两级都要增加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努力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落实好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质。三是集中财力办好市政府确定的10件实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资金落实,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使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五篇:“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XX年财政工作思路

“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XX年财政工作思路

“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XX年财政工作思路

×

×

一、“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ד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以“两个率先”总揽财政工作全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认真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支持和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五”时期财政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ד十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年,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一般预算收入达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达亿元,比上年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至××年,全市个镇(区)中,个财政总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其中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亿元,年均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年均增长。财政总收入占比重由“九五”末的上升到××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元,比“九五”末增加元;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市)排名中,由“九五”末的第位,跃居目前第位。连续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年全市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镇区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支出亿元,五年年均递增,其中,镇区财政支出亿元,五年年均递增。

×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财政也实现了收支平衡。

×

(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ד十五”期间,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我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安排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支出,如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免和退税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三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五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资金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

(三)认真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

ד十五”期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时期,是我市财政对“三农”投入规模最大、惠农政策含金量最高、落实措施最实、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也是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一个时期。

×一是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五”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修建农桥;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设施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二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累计免征农业税亿元,安排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万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水改资金工作,农村受益人口万人。完成了农村泥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

(四)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ד十五”期间,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 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一是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二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十五”期间教育经费累计支出亿元,××年,教育支出达亿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建立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消化义务教育负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三是相关文化政策按规定得到基本落实。四是加大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保体系建设。加大了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机制,保证了全市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十五”期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累计达万元,至××年底,基金累计结余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十五”期间,累计安排卫生事业费亿元,安排基本医疗保障经费亿元;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基金;支持农村卫生院建设,改善了镇(区)卫生院医疗条件;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五是加大了对计划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质。

×

(五)坚持开拓创新,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果。

ד十五”期间,根据逐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深化了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改革和完善镇区财政体制。年对镇区实行了“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的新体制,确定比较宽松的收支基数(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支出递增比例为、、),改进了收支挂钩办法,确定了超收财力全留的办法(除上交省和所得税中央部分)。××年又适时进行了完善,适当提高了收入基数,进一步放宽了收支基数的递增比例(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支出递增比例为),新的镇区财政体制调动镇区当家理财、增收节支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镇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年,实行了部门预算试点,××年全面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工作,至××年,部门、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部门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细化了预算编制,规范了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年,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市级单位和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从××年月日起,在市级机关选择个部门个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财政管理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建立了镇区财政结算中心,增强了镇级财政的调控力度,提高了镇级财政的管理水平。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年我市的政府采购目录增加到个,将工程采购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使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全年采购金额为万元,比预算节约万元,资金节约率为。

×积极参与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规范操作,不留尾巴。“十五”期间共完成户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通过改制,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溧阳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建预算外资金管理新体系。初步建立了新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启用新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信息化系统,完善以“收支脱钩”和“票款分离”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

(六)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建设,财政干部队伍呈现新风貌。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局机关被常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学习型机关。

×一是坚持组织全体财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文件精神,提高财政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

×二是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增强广大财政干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四是积极推进以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遥财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财政干部的培训、教育,履行职责的能力普遍提高。

ד十一五”财政工作主要体会是:

×一是谋财政必须善谋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发展政策,谋划发展办法,加大有效投入,把财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要发挥财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落实政策、出主意、想办法,创新机制,加快有效投入、加快结构高速步伐。做到更加开明,点子更加高明,理财更加精明。

×二是谋财政必须善谋百姓利益。要积极落实惠民政策,特别是“三农”政策,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惠。要切实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理念,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壮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只有这样,财政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是谋财政必须善谋改革创新。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日常财政管理转化成规范高效的服务。改革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的动力。以改革促发展,财政工作才能充满活力。要克服只求保险、不求出新,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将创新意识渗透到财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依靠制度有效地管人、管事、理财,建立促进财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ד十五”期间,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全市财力特别是市本级财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全市区域间财政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镇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历史遗留政府债务较多,各种风险有向财政转移和积聚的趋势,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机关作风建设、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等。

×

二、“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奋斗目标

ד十一五”是我市总体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财政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制定和实施好财政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ד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财政收支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到年达到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年均递增,到年接近亿元。财政支出保必需、保重点规模不断扩大,“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并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改革目标。全市财政管理体制较为完善,财权与事权明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科学规范;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有效发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政府财力资源整合成效明显;公共财政、财政绩效评估体系基本形成。

×──依法理财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财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政决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规程科学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科学严密,理财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基本形成;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财政系统要着力围绕以下做到五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⒈认真履行财政职能,自觉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积极拓宽财政参与、支持服务经济领域,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选准财政政策的切入点和财政资金的着力点,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起多元、高效、后劲足的财源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充裕的源泉和牢固的基础,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⒉深化财政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切实提升财政体制和机制创新水平。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管理模式,提高理财水平,财政决策和资金分配机制更加科学、规范、透明;预算编制细化、程序合理、方法有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动态监控功能加强,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持的方式和重点。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各类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稳定的支农投入政策,让公共财政更多更好地覆盖“三农”;继续加大投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支持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强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的活力。

×⒋依法强化财政监管,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努力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范围,建立覆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改革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坚持把效益最大化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指南,在财源建设、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方面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的有机结合;建立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运行的安全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理财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构建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制度管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形势要求的财政干部队伍,外树服务型机关形象,内兴学习型机关新风,构建以“廉洁、高效、规范、务实、创新”为核心的财政文化。

×

三、××年财政工作目标和要求

×××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对于实现“十一五”财政奋斗目标和开创我市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个率先”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优化发展为方向、以优良服务为保障,以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结构调整为抓手”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力争全市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市支出需求和财力状况,经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安排为:一般预算收入万元,比上增加万元,增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万元,比上增加万元,增长);按照适度从紧和确保重点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年安排支出万元。

×××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两加”会议精神,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之年。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两加”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机制。市、镇(区)两级财政要根据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对经济发展的投入,要通过预算、税费、贴息等财政手段,促进有效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做大财源“蛋糕”。一是要加大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投入,足额安排好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继续支持重点和规模企业发展,增强骨干财源对财政的支撑作用;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绿色溧阳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继续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出口退税以及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提高民营企业新型财源对财政的贡献率。四是积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梳理涉及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向上申报,争取省和市的专项扶持和支持。

×

(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多予放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依法保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各级财政继续要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确保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特别是镇(区)财政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必须兑现“两个高于”的政策,市政府已明确将此作为对镇(区)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财政都要千方百计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来源,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扶持农民务工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能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

(三)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精心组织收入。积极配合国、地税部门努力增加税收收入,并收好教育费附加等非税收入,特别是要做到“抓大不放小”,着力加强小税种、小税源的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要加强对契税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的征收管理,保持各项收入的增长态势。二是坚持财税收入情况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新机制。三是要改善收入结构,尽量增加可用财力。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强收入监管,严禁越权减免各种税费,杜绝“跑、冒、滴、漏”和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发生。

×

(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富民优先,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财政要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工作,提高征缴率,努力做到当年社会保障各项基金自求平衡不出险。继续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低保资金管理,全面保障弱势群体生产生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关心支持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基金。二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支持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市镇(区)两级都要增加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努力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落实好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质。三是集中财力办好市政府确定的件实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资金落实,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使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

(五)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仅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源头治理、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认真总结近几年改革经验,完善措施,创新办法,积极稳妥地把各项改革推向深入。

×一是深化、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对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完善财政供养人口基本信息库,建立政策性和经常性项目库,实行滚动分类管理并逐步将经常性项目支出纳入公用经费定额的轨道,将人员经费编准、编实,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必需,落实重点项目资金,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年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和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完善各项配套办法,加快各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的进程;严格支付方式,规范支付流程,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执行信息透明度,进一步简化环节,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增强国库资金调控力度。

×三是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实行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收款、实时入库”的管理模式;加快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部门、单位征收激励机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四是完善政府采购体系。推进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逐步提高政府采购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严格开标、评标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采购网络,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规范政府性建设项目投融资管理,建立政府性建设项目负债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促进各投融资平台规范运作、平稳发展。

×六是积极推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工作。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摸清家底;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固定资产动态信息库,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规范资产处置、配置行为,促进资产优化配置,做到资源合理使用,资产保值及适当增值,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

(六)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深入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的有效监控机制,继续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及时纠正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截留、挪用、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杜绝各类滥发补贴、奖金、实物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构建财政支出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监督的有效机制,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加强部门预算的监督检查,确保部门预算不突破;切实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会计诚信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会计诚信监督和会计诚信服务体系;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强化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管;进一步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整合各有关业务操作系统,逐步构建统一的财政管理平台,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财政信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

(七)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深化各项创建工作。巩固和提高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服务环境要求,深化“好班子”、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拓展创建活动的新形式,丰富创建活动新内容。

×加强能力建设。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主线,加强培训和考核,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理财、服务和创新能力,确保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

×转变理财观念。适应新形势下财政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转变新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从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的传统模式,向强化宏观调控、宏观管理和财政监督转变。要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振兴财政的思想,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财之道,要以发展为主线,在做好收支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跳出财政看财政,研究财政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从更广的范围,更新的视角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去。

×加强作风建设。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转变财政职能,增强法制观念、效率观念和服务观念;要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主动服务、主动配合、主动协调,把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安民富民的财政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自律防线。同时要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目标考核,形成依靠制度管人管事、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树立依法行政、科学理财、廉洁奉公的财政形象。

下载“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财政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五”财政工作总结和财政工作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工作思路

    通过对2011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分析当前财政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财政局对2011年明年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

    2019年度财政工作总结2020年工作思路

    2019年度财政工作总结2020年工作思路【篇三】一、2019年工作总结(一)持续向好,财政收入再创新高2019年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3亿元,为全年目标的102.09%,收入总量继续领跑......

    财政局年度财政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财政局年度财政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今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投身“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

    2012年财政工作思路

    2012年财政工作思路 (一)夯实财源基础,做大财政总量,壮大财政综合实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支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工业园区和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税务部......

    2011年财政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财政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路桥区财政局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

    “十一五”财政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十一五”财政工作总结与今后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区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各项财政工......

    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

    文章标题: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7年财政工作思路一、二00六年财政工作情况二00六年是我县“十一五”规划实施第一年,为实现“十一五”我县财政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县委、县......

    2012年财政工作思路(新)

    2012年财政工作思路瑞金市财政局2012年我市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