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利县农业基本情况汇报
监利县农业基本情况汇报
监利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南端,东拥洪湖距武汉200公里,南靠长江与湖南岳阳相望,随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荆岳长江大桥连通两湖平原。全县国土面积34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8万亩(其中水田166万亩),辖21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区,786个村。总户数32万户,总人口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万。
监利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产粮大县。1982年至1990年,粮食总产曾获湖北省“九连冠”。2004年来,粮食生产又连续7年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效益增的“四增”局面。201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52.69万亩,总产124.93万吨,位居湖北省第一位。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近几年来,我们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始终把巩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能、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今年我县遭受了特大干旱,全县上下立足抗大旱夺丰收,全力确保粮食大县地位和国家粮食安全。
一、基本情况
县农业局由原县农委、县农业局、县经管局、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等单位于2002年机构改革时合并
组成。2010年核定公务员编制30人,工勤编制3人,内设12个股室(不含纪检、工会)。局机关现有76人,其中离退休26人,在职在岗50人。在职人员中有高级职称5人,年龄大多数在50岁左右,40岁以下仅2人。
县农业局所属直属单位有12个,其中全额拨款单位1个: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差额拨款单位10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业执法大队、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县植物保护站、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监利分校、县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县农业技术学校、县能源技术推广站、县农产品安全监督检验站;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1个:县国营泥套原种场。
二、近年来工作情况及后段工作重点
1、突出粮食产业并做大做强
2004年来,我县粮食生产连续7年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效益增的“四增”局面。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252.7万亩,平均单产499.4公斤,总产124.93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加49%、29%、93%,尤其是2006年开始实行优质稻主推品种定向以来,优质稻面积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92%。不仅稻谷市场价格好,粮农种植效益高,而且为福娃、华田、恒泰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粮食产业氛围,强化了我县优质稻产业强县地位。
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思路,特别是组-2-
织引导农民依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有机稻米、绿色食品及无公害食品,促进企业产品上档次,打造著名商标、知名品牌。
2、扎实推进优质高产创建
近几年来,优质高产创建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列为种植业重点工作。2010年,我县以毛市、汪桥、黄歇口、白螺等地为重点,共创办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3个,其中部级5个、省级3个、县级15个,做到了每个乡镇都有1个以上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009—2010年度程集镇万亩优质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面积10300亩,平均单产202公斤,比周边油菜平均单产增27公斤,增幅15.4%,收购价高出周边0.3元/公斤,亩节支增收165.9元。2010年黄歇口镇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面积10049亩,片区早稻平均单产521公斤,比大面积亩增产45公斤,增幅9.5%,亩增收100元以上。
今年国务院开展粮食稳定增产的七项措施中,第三条就是要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并实行整乡整县推进。我们一是继续高标准办好示范片,并努力争取整乡推进;二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包括轻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提高科技应用率;三是总结经验,通过宣传与推介争取政策支持,通过推广示范,促进大面积创建活动开展。
3、重视发展农村能源建设
2004年至2010年,全县实施农村沼气一建三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期间,国家批复农村能源项目资金7878万元,-3-
其中中央投资3379万元,省级投资和配套4499万元。项目建设户用沼气池52029口、血防改厕28200座、小型沼气工程13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建立乡镇(管委会)农村能源服务站23个、村级服务网点101个。目前从事农村能源服务人员500多人,沼气施工队伍100多个。为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消灭血吸虫传染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种养业发展,解决农民生活用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的一年,农村能源建设要突出五个转变,即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建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分户建池向集中供气发展转变、单一沼气向多能互补转变、建设补贴向建设和使用补贴并重转变,当前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认真落实2011年建设目标。争取并完成2000户清洁能源入户工程、20个新增服务网点、20处小型沼气工程、2处大型沼气工程;二是抓好历年项目的煞尾完善和验收准备工作。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实施,发挥项目资金的建设成效;三是落实农村能源服务网点和人员。在抓好已建成乡镇服务站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村级能源服务网点,并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服务能力;四是整合资源,抓好亮点建设。每个乡镇(管委会)建设一个农村能源亮点村,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秸秆沼气。
4、推进农业执法再上台阶
农业执法以维护农民利益、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针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4-
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并及时处理农户投诉,杜绝了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近几年来,农业执法大队共立案查处188起种子质量案件,调处116起种子质量纠纷,取缔非法经营农资门店128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通过管理,有效增强了农资经销商的依法经营意识和农民依法维权意识。
2011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我们将紧紧围绕“三个提高”,努力实现“三个确保”。一是提高农资质量合格率,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全年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种子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农药质量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标签抽检合格率达到75%以上;复合肥、有机肥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70%以上;二是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确保农资市场规范。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分片负责的管理原则,狠抓重点季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案件准确率达到100%,结案率达到100%;三是提高服务“三农”水平,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妥善处理各类农资纠纷,力争农民信访投诉办、结案率达到100%。
5、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文章
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家,通过各级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17家,县级14家。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和市场引导,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后段工作我们将紧紧抓
住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机遇。一是积极申报、跟踪服务,提升档次。同时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无公害食品标志,促进企业创响品牌;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监利农产品丰富、特色明显的优势,让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监利;三是培植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益;四是创新企业与农民对接机制。引导农民生产优质对路农产品,实现双赢目标。
6、创新服务“三农”方式方法
目前,全县“以钱养事”机制初步形成,新聘了专业技术人员54名。我们与县电视台联合创建了推广农业新技术、指导农民生产的《田园风》专栏,深受农民欢迎。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利用农技专家热线、手机短信平台、村村屏、一站通全国供求信息网播等手段,让农业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成效显著。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县乡(镇)服务人员作用,办好各类农业实用技术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后期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增强人员力量。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完善设施,增强功能。以人平服务面积2—2.5万亩的标准,配齐乡镇专业队伍达到80-100人;二是继续发挥“四个一”工程的作用。通过一个电视专栏、一条技术咨询热线、一套农业短信服务系统、一个农业信息网站的创办,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技术;三是高标准办好各种示范点。让群众看得见、学得会、做得好;四是发展科技示范户。以种植-6-
大户为重点,每村建立10个以上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生产发展。
7、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建设
2010年7月,我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5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已有了较好的基础,但发展速度与潜力还很大,我们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农业部门的实际和优势,我们将突出抓好基地建设这个重点,主要有:一是毛市镇万亩吨粮田基地。示范片双季稻面积达到80%,稻米全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年亩产稻谷1000公斤,亩平增产100公斤,增收200元以上;二是大垸农场大棚蔬菜基地。在大垸农场扬州分场建设5000亩大棚蔬菜基地,其中标准化示范园100亩,同时相应建设产地收购市场、分检中心等;三是台湾农民创业园基地。以毛市镇长岭村、平田村等为中心,建设1500亩台湾农民企业园基地,相应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观光区、有机食品生产区等;四是程集万亩油菜示范基地。
8、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投入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项目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我县粮食生产发展和部门服务农业建设。除了因粮食大县、农业大县争取的国土、财政、水利等项目外,近几年来农业部门主要争取了以下项目:一是标准粮田项目;二是病虫害防控区域站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有机质提升等;三是农村能源建设,共
计约一个亿;同时每年从省厅争取优质稻、高产创建项目约200多万元。2010年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项目820万元正在招标实施中,按照项目设计,至2020年,该项目计划投资近一个亿。此外,按照国家政策,一些项目已在申报或已入项目库。
2011年6月日
第二篇:农业汇报材料
西平县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中共西平县委西平县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3日)
西平县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一个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示范县和豫南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农业人口70万人,耕地118万亩,人均耕地1.4亩。
近年来,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问题,按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机遇,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做大做强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绿色生猪等品牌农业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总体思路,把“三农”工作摆上位置,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强化保障,狠抓落实,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86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9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亿元。西平先后被定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出口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和肉类产量百强县、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国粮食生产科技入户工程小麦示范县、全国绿色名县、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河南省畜牧强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劳务输出基地县、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基地、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50强县、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连续多年荣获省、市“红旗渠”精神杯。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㈠抓粮食,保安全。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有利机遇,把粮食生产摆上突出位置,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质、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思路,采取“行政推动、利益促动、效益拉动、部门联动、示范带动、龙头舞动”等措施,落实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补贴,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9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85万吨左右,尤其是夏粮生产已连续8年实现稳产高产。去年夏粮单产达515.1公斤,总产52万吨,全县粮食产量达86.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9.3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054台,联合收割机1972部,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机播机耕机收。仅2011年,落实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3亿元,极大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㈡调结构,增效益。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在粮食生
产上推广优质专用品种,积极培育做大粮食良种繁育基地,推进粮食由种植大县向良种繁育大县转变,提高粮食种植效益。目前,西平优质小麦良种畅销安徽、江苏等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烟叶已成为西平的农业品牌,仅食用菌年产值达4亿元。2011年,全县生猪存栏108.2万头,全市排名第二,出栏137.25万头,继续被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家禽存栏935.85万只,全市排名第一,出栏1021.26万只。牛存栏2.3万头,出栏1.2万头。羊存栏13.97万只,出栏20.5万只。毛肉兔存栏300.71万只,出栏380.2万只。肉类总产量和禽蛋产量分别达到12.74万吨和6.8万吨,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5.6亿元,位居全省先进行列。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8%,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于畜牧业。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㈢转方式,提质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的优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面粉、饲料、肉制品、粮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0多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粮食流通、畜禽交易等市场发展到20多个。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经营程度,全县流转土地10余万亩,培育专业种植大户500多个。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中介协会组织,全县建立生猪养殖、食用菌、农机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6个,农民经纪人2万多人。
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农产品17个。
㈣大开发,强基础。我们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被定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的有利机遇,完善农业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能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资1.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9万亩,全县已有12个乡镇建成农业高标准示范区,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格局。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杨庄、老王坡两大国家级滞洪区综合治理和任三楼、谭山等9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对境内淮河支流小洪河进行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抓好基本农田的井渠配套,全县拥有机电井
1.9万眼,治理大小河道18条,有效灌溉面积达80万亩。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并推行小型水利工程、林田路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租赁等办法,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业开发,全县基本实现了没有无主桥、没有无主树、没有无主井,保证了农业开发工程的长期效益。
㈤拓渠道,促增收。积极推进扶贫开发,2006年以来,实施各类扶贫项目38个,投放扶贫资金1200万元,发放扶贫贷款1386万元,举办扶贫培训班470次,重点扶贫农户1600多户,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4600余人。全县5个贫困乡镇、44 个贫困村面貌有了显著变化,贫困人口进一步降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常年劳力输出
达20万人次,实现劳务输出近20亿元。广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评选“返乡创业功臣”,外出农民回乡创办企业达700多个。
㈥建新村,惠民生。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利用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机遇,大胆探索,积极运作,示范带动,稳妥推进。根据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和要求,以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县1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正在加紧建设,完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先后实施了“村村通”、饮水安全、文化资源共享、家电下乡等公益社会工程,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通有线电视,群众衣食住行、就医就学等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广“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三杯”竞赛、“双强”工程、“优秀村官”评选等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第三篇:监利培训心得体会
“真”的教育
--------赴监利学习的心得体会
下新镇中学汪伟义
2011年8月1日——8月9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黄梅县第三期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为期9天的培训中我们有幸聆听10位专家的报告,他们当中有高校的知名教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有名校校长;有专事教育培训的专家。他们在积极探索研究,致力于个人专业发展,有把毕生精力献给事业的可贵品质和敬业精神。他们的儒雅气质、他们的博学多才、他们的深邃思想、他们的责任使命意识等等都让我深深敬佩。
10名专家,10场高水平的讲座报告,理论的滋养,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境界;无数次的课间研讨、晚间讨论、学友争辩,心灵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启迪,历练出黄梅县第三期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高级研修班别具一格的学术文化氛围。班委支委的以身作则,同学们的全力支持,丰富多彩的活动:歌咏晚会、文化考察、篮球比赛,增进了同学的理解和友谊,将我们联结成为一个崇学术、讲学习、求上进、重感情、歌声朗朗的阳光集体,成了共同的精神家园,成长摇篮。我们接受了洗礼,得到了点化,感悟了精髓,经历了锤炼。
时间虽短,可每一天,我的内心都充满感恩的涌动,研修的每一天,都是灵魂的涤荡,理想的升华,在经历了接纳、否定、反思、重构的痛苦历程中寻找着答案: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理想的学校?什么是理想的校长?要提倡什么样的精神?要建设什么的队伍?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说此次培训没有浪费一天时间,过的非常
充实,只感到培训时间太短,很多东西还没学够,还没学透。在听、看、学、思、悟中,我的教育理论知识得到补充和完善,办学理念和方法,深得启迪和提升,我沉浸在对名校长成长轨迹和名校的发展规律深度的理性思考之中。
一、跟魏书生学习“真心”
当过班主任的或学校管理者的老师都有深刻的感受,那就是累,身心疲惫。可魏书生老师,既是教育局局长,又是书生中学校长,还是二个班的班主任及兼任二个班的语文教学,但他做起来却轻轻松松,毫不费力。能力固然是一方面,但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估计也无法做到。魏书生认为只要工作着就是幸福的,把平凡事业看成一个宏大的世界,丢弃浮躁和功名利禄思想,做人,要有平常心;做事,要讲求效率。对待学生:不难为,不放纵。对待同事:有善意,互帮互助。对待环境:积极适应,少发牢骚,多干实事。对待生活:怀着感激之心,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是啊,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爱他的职业,才会自觉的去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当我们把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而自己又能从从容容,快快乐乐面对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才会生活得快乐,生活得更有意义。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现在这句话还在我的耳边回荡。从魏老师那里我们知道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事情,从小事做起,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地角色进入生活: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味地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人生中能有几件事情是自己改变得了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努力地去适应环境。在今后,我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上自己敏锐的思考,学出自己的风格,我想这样才是有意义的,才会起到学习的目的。多看、多听、多想,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像魏老师一样做个轻松的教师,做个轻松的班主任,做个轻松的管理者。
二、跟韩珍德学习“真做”
你敢吗,给你9亩地,却要你“承担”24个教学班、1800名在校学生和80名教职工,也就是说师生平均每个人只有两三个课桌的土地面积用来上课、学习、锻炼、吃饭、休息……
你敢吗,一个新型防水涂料的技术转让,厂方最低7万元的技术转让费,给你1万元外带两棵胶州大白菜搞定…..你敢吗,为了盖学校办公大楼与市长三年一起跑步,硬是筹得250万元资金……
……………..有一个人敢,他就是被人称为“史上最会赚钱的校长”----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校长韩珍德。就是他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学变成:山东省教科所列为“小学生创造力开发”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全国合作教育委员会列为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创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
示范学校”……
是什么让他这么做?是什么让他做的这么好?
我觉得:韩珍德不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职业,也不仅仅把它当成事业,而是把它当成“志业”,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投入和精神投入,这种投入使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的智慧。正应了那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是啊,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代要创新,就需要积蓄创新的勇气,更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我们应该在学校普遍提倡这种勇气。不能一遇到困难,就会首先畏惧,腐蚀了创新的勇气,害怕失败、害怕受到他人的指指点点、害怕挫折。我们更应该将它形成了一种文化,学校文化制造着是学校精神,一个学校真正具有了这种精神之后,她逐步外化出来,才能内化到老师和学生的心里,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共识,达成一种思想上的共识,这种精神必将会书写我们黄梅教育的精彩。
走近韩珍德,一种敬意油然而生。他的气质,他的谈吐,平易近人的态度,睿智的思想,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看了,听了,还有什么话说?要说的话好象很多,韩珍德就是一本书,这本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然后思索,更多的还是要去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际我们的教育理想
三、跟贺清文学习“真爱”
贺清文,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简称光谷一小)的校长。一个教人求真的践行者;
一个呵护童真、童趣、童心的心灵工程师。
他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他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更是未来事业的引路人。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对待教师、学生的优点,要用放大镜,见微知著;对待教师、学生的生活,要用显微镜,无微不至;对待教师、学生的发展,要用望远镜,高瞻远瞩;面对教师、学生去交流,要像平面镜,心心相印;与教师、学生一起相处,别像哈哈镜,表里不一。
贺清文校长,让我们知道一个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具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到以校为家,爱校如家;才能做到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乐于吃苦,乐于奉献,真正做到廉洁奉公,一心为校。
让我们知道一个教育管理者爱教师,就要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要关心教师的生活;爱教师,就要关心教师事业的发展;爱教师,就要对教师有宽容之心。
让我们知道一个老师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关注和解决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也是教育公平性的一种体验,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个“爱”字,包容了教育工作者对事业、对人生、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全部内涵。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应该是教育
管理者发自内心的声音,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用行动去注释。正所谓:真爱无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魏书生说:“人与本职工作有五种境界:无心无意、二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舍身忘我。人幸福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在哪一种境界。当我们进入了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教育境界,灵魂就不再流浪,精神不再漂泊,思想不再浮躁,于是便感觉天天都在过教师节。”所以,站在黄梅教育前列的人,我们应肩负更多的社会及历史责任,并以宽容的心态,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忍辱负重,任重道远,践行黄梅县教育局倡导的“办真教育,真办教育”,为黄梅教育、为黄梅社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作为管理者的我,今后一定会把这一次研修作为前进的起点和动力,趁势而上,努力做到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崇尚实践,用自己的智慧与激情,不懈追求教育的理想境界,成就一份理想的教育事业。
第四篇:监利三原色(30期卷首语)
监利三原色(30期卷首语)
安频 学过几节图画课、初具美术知识的人,都知道有“三原色”一说:所谓三原色,传统的说法是红、黄、蓝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
监利亦有三原色。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监利有句俗话形容美女,“不打粉,自然白,不搽胭脂桃红色”,那娇嫩欲滴的一枝粉红,确实像含眸娇羞的村姑。但监利没有桃花源,只是村头篱落的星星点点,桃花难以形成气候。至于《红楼梦》中的白雪红梅,监利雪迹难觅,早已不见容城八景中“南廓古梅”,哪来什么“他在丛中笑”的梅花?倒是六月荷花,造就了监利水乡的胜景。接天莲叶,碧盘滚珠,映日荷花,风姿绰约。在学堂里传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诵读声中,商家看中的是莲子粥、荷叶茶的销路,而老百姓,则挽着一篮篮莲蓬、挑着一担担湖藕,在大街小巷声声叫卖。
至于历史人文之红,又得老调重弹。在监利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红色的血脉之源。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周老嘴旧址群,大都座落在延绵千余米的古镇小街两旁,江汉名镇,现已成为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老嘴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是湘鄂西省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但是,柳直荀、段德昌等革命志士,不是死于敌对阶级之手,而是在所谓“肃反”中惨遭自己人杀戮!殷红的血,青春的血!在我们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的时候,更要作出令人警醒的反思。中华民族五千年,炎黄开启第一篇。黄帝是始祖,黄袍亦皇袍。监利是黄土地,百姓是黄皮肤。黄皮肤的百姓在监利的黄土地上耕耘耙锄,春秋两季,收获的是金色的“黄”。春为油菜花,秋为稻谷。
春天,油菜花的黄,那是一种怎样的黄呀?本刊总第8期卷首语《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业已极尽述说,这里不再赘言。那么,不妨简言秋天的另一种“黄”,稻谷的金黄。
《诗·小雅·大田》:“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意思是说: 稻既抽穗又结实,果实既坚硬又好,没有空壳与害虫,除去螟虫与螣虫,蟊虫贼虫也除掉,不要伤害我的幼苗!——我们的先民们,对于这种他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其爱何其深,对危害稻子的“蟊贼”,其恨何其切!
走马监利大地秋天的田野,放眼望去,是连天波涌的金色海洋。金灿灿的稻谷,又像灿烂的彩霞洒落在田野。稻穗沉甸甸的饱满,把禾杆都压得直不起腰来。爽风吹拂,稻浪刷刷,散发出迷人的清香,让人神清气朗。更让人欣喜的是,专业合作社的割稻机,像红色的甲壳虫在在稻海洋漂浮,黄澄澄的稻谷奔流而出。农民们站在稻田边,心,像酿了蜜一样的甘甜。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监利的本土文人,曾出版过一本诗集,书名是“老江河,蓝色的录音带”。蓝色与黄色可以调配成绿色,江河湖泊那蓝色的生命之水,灌入监利大地上黄色的沃土中,才能生长出一茬又一茬的绿色的希望。
在诸多蓝色中,有一种“湖蓝”。湖蓝者,如湖水一般的蓝色也。那是美丽而静谧的颜色,监利号称水乡,湖港池塘星散于野。小些的湖池自不必说,早已遭受严重的污染,垃圾,污水,泛起的泡沫,它们像一块块肮脏的抹布,丢弃在因常年雾霾而灰蒙蒙的天幕下。那么,像棋子一样密布在原野上的湖泊呢?密布的网箱养鱼,有机物饵料的投放,使得她们早就失去了给人以放松与舒适的“湖蓝”。还有,在容城八景中,锦水晴岚、轩井流霞、璇台涌月、鹤泽观渔及离湖读骚五处形胜,都应该与水结缘的吧? 但如今,只再现文人们津津乐道的诗文中了。
与我们监利毗邻而居,那气势雄辉、宏伟壮丽的长江呢?时有报载:月黑风高之夜,常有沿江企业偷偷排放工业废水,屡禁不绝。
是的,我辈固然蓬蒿人,不如诗人那样多愁善感,也不像生态环保论者那样痛心疾首;但如果我们对江河湖泊的污染置若罔闻,乃至习以为常、麻木不仁,那么,总有一天,除非到超市里购买桶装、瓶装的纯净水,我们会再也找不到一掬干净的水了哟!
第五篇:基本公共卫生汇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6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上级各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 “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完善科室设置,规范服务行为,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及项目资金运转情况简单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方面:本项工作由乡村两级配合,采取村级利用门诊接诊和入户进行基本体格检查的方式对一般居民进行信息采集,填写信息采集表,公卫科工作人员负责信息采集和健康体检信息录入,截止11月10日,规范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3364份,占全乡总人口的96.8%。
(二)健康教育开展方面:我院按计划每月下村入户进行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一次,设立了健康教育咨询门诊,指定专人对咨询对象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的咨询指导,截止现在共计接待咨询对象658例;同时,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及时更新宣传栏内容,加强了院内、外宣传力度,制作了以“中医养生、吸烟对人体的危害、9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慢性疾病预防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化长廊;通过广泛宣传,让辖区内群众逐步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在日常生 1
活中及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以达到未病先防,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全面落实健康教育项目工作。
(三)65岁以上老年人方面:通过积极与各村委会衔接,采取集中组织与下村入户的方式,对辖区内1196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其中组织465位老人来卫生院做了心电、常规B超、胸透、肝功能等全面检查,规范建立纸制档案1025份,电子录入1196份,建档率达到了100%,并按程序进行了健康随访管理。
(四)孕产妇健康管理方面:乡村两级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要求,全年,管理产妇149人,活产149人,孕产妇系统管理135人,管理率90.6%;住院分娩147人,住院分娩率98.7%。全乡筛查出高危孕产妇64人,管理64人,管理率100%;现有孕妇22人,建立孕产妇管理档案171份。
(五)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方面:按照建立系统管理卡,乡级建立档案的要求,对全乡944名0-6岁儿童严格按照4、2、1程序进行管理,现建立0-3岁儿童纸制档案419份,电子档案162 份,0-6岁儿童纸制档案944份,电子档案 653份。系统管理率为100%,全年死亡儿童1例,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六)糖尿病、高血压病管理方面:卫生院添置血糖仪2台,通过组织公卫科人员和安排村级轮换下村入户对各村重点人群进行血糖检测,截止目前共筛查出227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已规范管理随访3次以上者32名,新摸底建档195名;结合卫生院、各村卫生所(室)日常就诊记录和入户体检掌握情况,共计筛查出1699名高血压病患者,患者管理率达到了100%。规范建立纸制档案1025份,电子档案1724份,其中完成3次以上随访的620
份。
(七)重性精神病管理方面:已完成35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电子档案录入工作,并进行了规范管理。全乡筛查出重性精神病 例,通过上级专家确诊48例,现已按要求规范管理,建档48份。其中对规范治疗5例患者每月进行了肝肾功能检测,其余患者每季度均开展随访,健康档案记录齐全。
(八)传染病管理方面:截止目前共计上报传染病15例,并已全部进行网络直报。开展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知识宣传 10次;结核病管理3人;开展麻疹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1423人;分别在9、10月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两轮,投服糖丸1071人次,全乡无重大传染病发生。
(九)预防接种方面:截止目前全乡新生儿共计95名,建卡、建证率达100%,基础性疫苗接种率达100%,3岁以内儿童“十三苗”接种及时率和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疫苗正常运转10次,运转过程规范,且无疫苗损坏现象发生;无重大异常反应病例发生。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面: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及自然灾害等卫生处置知识培训4次,增强了全乡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卫生院储备价值2万元的消杀物资1000余份。
(十一)卫生监督协管方面: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全面完成卫生院各科室医疗质量监管的同时,对4家理发店、4家职业场所进行了建档管理,开展了辖区内9家村卫生所(室)、9
所中小学校、1所幼儿园、4家理发店及4家职业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及卫生工作规范情况督查各3次,发放督导意见书93份。组织完成了全乡10所中、小学校、1所幼儿园的1513名在校学生的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1次,指导落实了园内疫情报告、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健康教育和物资储备等防控措施。
二、公共卫生项目经费资金运行情况:
(一)项目经费实际运行情况 1、2010年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共计拨付158423.5元。其中卫生院公共卫生经费95206元,村级医疗机构63217.50元。支出公共卫生办公费、燃油费、水电费、宽带费、喷绘宣传费、健康档案资料费、材料费、收费发票费等费用54064元,村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经费支出48775元,下余卫生院公共卫生经费41141元挂账处理在下中支出。村级公共卫生经费14442元应付款挂账在年终考核结束后已发放。2、2011年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共计拨付140323元。其中卫生院公共卫生经费102393元,村级医疗机构37930元,已经全额发放。截止10月份、支出公共卫生办公费、燃油费、水电费、宽带费、喷绘宣传费、健康档案资料费、材料费、等费用85225元,在2010年公共卫生经费经费结余中支出41141元,实际结余58308元。
(二)综合分析 11、12月业务经费预计支出招待费、杂支(半年的电脑耗材、锁子、灯泡)等其他费用20000元。
11、12月公共卫生经费中需要列支的制作宣传牌、喷绘、雇佣司机工资及下队补助等20000元。两项之和40000元,全年项目经费预计结余32064元,除去2010年的资金41141元,2011年实际亏损90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