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能动司法的方法内容和制度[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9:0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能动司法的方法内容和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能动司法的方法内容和制度》。

第一篇:略论能动司法的方法内容和制度

略论能动司法的方法、内容和制度

在我国,“能动司法”作为一种司法理念和措施,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其是否已经制度化?笔者认为,我国各部门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已经使其制度化。除人们耳熟能详的“调解结案”、“巡回审理”等方法和措施外,尚有诸多“能动司法”的方法、措施和内容未被广泛关注和实施。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动司法的方法、内容和制度略作论述。

能动司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中的法律依据和制度化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十二条、第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九条、第三十二条,授予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和其他议案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十三条,授予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权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在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时,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三条,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第四十七条,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引渡意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赋予各级人民法院在行使审判权的过程中发现行政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有违法行政、违法管理社会事业等公共管理问题时,向相应机关或单位作出司法建议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第二百零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人民法院以各种能动、灵活的调解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使得调解贯穿于民事诉讼诉前至执行的始终(执行程序中无“调解”之称,代之以“执行和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七条,授权人民法院巡回审理案件和能动灵活地掌握答辩期限、举证期限,以缩短诉讼周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第十七条,规定了人民法院依职权和依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四)、(五)、(七)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授予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绝对无效民事行为”或“绝对无效合同”时,依职权主动宣告该行为或该合同无效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三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九条,授予人民法院以下权力: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民事违法行为,可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依法罚款、拘留;民事违法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

从以上能动司法的现有法律(规范性)依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能动司法包括“程序能动”和“实体能动”。人民法院以能动司法为理念,广泛运用的方法,如:综治维稳、联动速调、指导取证、积极调查、巡回审理、注重调解、促成执行和解等,本文不作论述。

程序性能动司法的方法

一、释明利害,适度提示

如侵权之诉与合同之诉竞合时、主要证据不足时„„人民法院应该主动告知当事人法律的具体规定或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适度地向当事人释明利害,以使其作出理性的选择。即使当事人败诉,因为经过法官解释,其对案件结果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将会得到部分纾解。

二、判后释疑,消弭成见

由于法理与情理、法律与习惯有冲突之处和当事人的文化素质、法律知识低弱等原因,有的当事人对正确的裁判结果耿耿于怀,仍然坚持上诉、申诉,甚至无休止地上访。通过判后释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其成见。而且,在解释中加强沟通,也有利于发现裁判的错误或瑕疵。

三、协助执行申请人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所在 我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社会组织作为执行申请人,法律并未普遍赋予其“调查取证权”,却要求其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所在。为照顾执行申请人调查能力不足的现状,人民法院协助其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所在,有利于能动地减少、消除法律白条。

实体性能动司法的方法

一、司法解释和法律解释

司法解释在我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司法实务中,作为司法程序和判决的依据,与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在立法时,众多法律直接或间接采用了司法解释的条文或延续了司法解释的价值取向;承办个案的法官初步运用法律解释原则和方法处理个案中的法律空白,站在应然正义的高度给予当事人实质的正义,如判决支持“悼念权”等。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至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发布司法解释4300余件。①无论是基于普遍的法律适用问题还是具体个案的法律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广大人民法官皆可依据法律解释原则,将司法解释和法律解释能动地运用于审判活动中。

二、提请解释和审查

由于我国立法体系纷繁复杂、立法滞后和立法水平有限,已经施行的法律规范可能发生冲突或不明之处,导致人民法院裁判依据混乱。各级人民法院发现该类问题时,应当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汇总后,将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解释或审查决定。

三、积极调研,提出法律案和其他议案

为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上层建筑通过何种渠道方能快速作出反应?人民法院在能动司法中,积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和其他议案即为渠道之一。提出法律案和其他议案既是人民法院的权力,更是人民法院的职责,人民法院应当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人民法院是直接接触矛盾纠纷的机关,当解决某类纠纷的法律依据已经滞后或无法律依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合理诉求时,人民法院能够最先知晓,并通过积极提出法律案的方式回应社会的需求,进而带动政治活动和行政管理的一系列反应。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制定法律案和其他议案的调研机制,由各级人民法院就司法过程中发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立法的需求逐级上报并汇总于最高人民法院,为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法律案提供依据。

四、积极作出司法建议

人民法院可以通过作出司法建议将审判活动中发现的公共管理违法行为或普遍存在的问题向相关公共管理机关、组织指出,以促进相应问题解决。司法建议可以扩大司法审判的效果:对公共管理行为进行更广泛的监督,既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高,又间接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目前,司法建议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司法建议对制作主体和接受主体都不具有强制性。法律既没有规定收到司法建议的机关或组织不作改正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作出司法建议也不具有职责的性质,可以选择是否作出,有较大的随意性。作为能动司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司法建议制度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应当赋予其强制性和必行性,使司法建议在能动司法中发挥更加积极和广泛的作用。

五、依职权审查绝对无效合同(或无效民事行为),主动宣告其无效

民事权利的取得和处分遵循意思自治原则,但具有民事违法情形时,所有社会成员均可启动“宣告合同(或民事行为)无效”的程序。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对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四)、(五)、(七)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合同(或民事行为),更应当依职权审查,并主动宣告其无效。

六、对严重的民事违法行为,给予民事制裁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人的案例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三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九条之规定形同虚设。面对社会诚信衰落和公民道德观念淡化的现实,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民法的评价、教育和指引功能,对严重违反民事法律的当事人,人民法院不仅应当判令其承担民事责任,还必须能动地对其进行民事制裁。

七、为我国公民、企业在涉外民、商事诉讼和仲裁中提供法律依据,为消除外国对华贸易壁垒提供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民间交往日益频繁,企业参与世界贸易的规模和程度空前,贸易摩擦层出不穷,涉外诉讼案件剧增。在涉外民商事诉讼、仲裁和反倾销、反补贴的过程中,涉及数国法律,甚至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需要大量的法律服务。而我国涉外律师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水平有限,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导致非正常败诉的情形屡见不鲜。为此,我国法院可以依托所具备的资源和智力为他们提供法律依据和智力支持。

八、主动启动引渡程序,有力打击外逃犯罪人员②

据商务部2004年统计,近30年来,仅外逃官员的数量就约有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多亿美元。③众多犯罪人员逃往国外,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极度挑衅了法律的威严。“引渡”,是有效打击该类犯罪人员的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拥有在实务中启动引渡程序的职权,应该发挥能动性,在职权范围内主动启动引渡程序。

广义的能动司法可以贯穿整个司法过程:不仅在实体上有所作为,还可以在程序上另辟蹊径;不仅针对个案发挥功能,还可以通过审判活动的延伸影响其他上层建筑,进而修正政治活动、改变司法环境。人民法院能动司法大有可为,需广泛运用的各种方法,扩展能动司法的外延,能动地拓展审判服务领域。

【注释】

①王胜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全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8月1日出版。

②在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启动引渡程序的情况下,不可称之为犯罪嫌疑人。

③《商务部报告称中国外逃官员4000人卷走500亿美元》,载于《腾讯网》。

第二篇:能动司法和大调解制度的己见

对能动司法和大调解制度之己见

如果要评选近两年法律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能动司法”一定可以算作热点之一。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成为各种研讨会与各种法律刊物讨论的主题。在诸多研讨之中,“能动司法”的境遇可谓 “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法律实务界的热烈追捧,一些法律实践者将“能动司法”看成是解决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另一边是法律理论界冷静的担忧,一些学者们担心如此的“全民能动”会发展成为“司法盲动”或“乱动”,有些学者甚至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能动司法”是像其支持者所鼓吹的那样精妙,还是如其批评者所批判的那样不堪呢?要准确地评判这一点,非得弄清楚人们所说的“能动司法”是什么不可!

一、概念

虽然“能动司法”“司法能动”乃至“司法能动主义”这些概念以及以之为基础的司法哲学在西方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这些概念在我国的密集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情。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是“能动司法”这一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的推动,这一概念才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并受到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们的重视。王胜俊认为,能动司法就是要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当代中国法院系统倡导和践行的能动司法, 是指司法主体为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积极行使司法权, 主动采取多种手段解决法律纠纷的一系列司法活动的总称。能动司法具有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法院及代表其行使权力的法官是能动司法的主体, 能动立法、积极司法、主动司法和有效司法则构成能动司法的内容。能动司法的客体是指能动司法适用的案件范围, 主要包括疑难案件、社会广泛关注案件和普通案件。

(二)特征

1、能动性

第一、由法律规范的特点决定的。无论法律规定如何细密,也不可能涵括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特别是无法预知未来的所有可能情形,因此,在实践中总会出现法律未规定的情形。第二,这是由司法过程的性质决定的。司法过程无非是一个法律推理或法律论证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法官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三,这是由司法主体的特性决定的。每一个司法主体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都具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2、服务性

我认为,那应是司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在任何社会里,司法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一定社会的稳定、服务于某一社会的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的和谐。也就是说,在任何社会里,司法都具有服务性功能,而不惟社会主义司法或我国的司法才如此。

3、“主动性”

主动司法是指法院及其法官在行使职权时, 在奉行审判职能被动性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将解决纠纷的场域局限于法庭, 而是主动地走向社会, 促进纠纷的解决, 引导秩序构建。具体而言, 就是法官代表法院, 走出法庭, 走向社会, 服务人民, 服务社会, 在更广阔的领域彰显公平和正义。

二、国外现状

(一)美国司法能动主义

“司法能动主义,司法审查阶段,90%的案件被调解解决。

(二)国内现状

1、积极倡导能动司法。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站在全局高度, 多次要求在法院系统践行能动司法。他强调: 能动司法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用发展的眼光阐释能动司法, 他指出: 人民法院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 也是能动司法的生动实践。司法能动作用的加强, 是当代司法的重要发展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强调能动司法的人民性和时代性。他认为, 坚持能动司法是我国司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所决定的, 是时代对司法的新要求、人民对司法的新期待, 是司法权的本质属性以及司法权运作规律所决定的。坚持能动司法既意义重大、前途光明, 又大有作为、使命光荣。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充分认识到能动司法的社会性, 指出法院在处理经济纠纷等案件时运用能动司法, 有效地化解了矛盾, 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落实了司法为民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倡导能动司法, 法院领导及广大法官纷纷就能动司法的积极作用发表讲话或文章。例如,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就曾撰文强调

2、普遍践行能动司法。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中级和基层人民法院在司法一线, 以司法为民为宗旨, 有效践行能动司法。例如, 江苏省各级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 服务大局, 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 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 坚持能动司法。陕西省陇县人民法院“能动司法八四模式”及其倡导的“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总之, 能动司法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已蔚然成风。

三、原因分析

(一)中国本土文化

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情。重人际、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有人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 “和合文化”。在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影响下,我们的纠纷解决也形成了注重调解的中国特色。通过调解实现既解决纠纷,又维持人际关系的双重目的。乡土经济,熟人社会。

(二)实用主义工具

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司法哲学。王胜俊在《致“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论坛”的信》中就透露了这一点:“去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的作用,认真履行审判职责,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中国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同时,由于社会规制方式不完善、规制能力不足,纠纷的发生具有广泛性。社会纠纷尤其是非常规的、群体性的纠纷的发生,呈普遍增长趋势。如企业改制、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山林土地水利权益纠纷以及各种利益群体为实现利益诉求引起的纠纷等等,表现出发生数量大、参与人员多、行为比较激烈以及负面影响较为严重等特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四)中国法治资源与司法能力的有限性

人员紧张,司法效率。

四、个人观点

第一,应当充分注意我国社会转型的法治需求,通过解决纠纷的司法活动建立规则,促进法治。我国社会正在转型,其中包括由乡土经济与计划经济转轨为现代经济与市场经济;由传统的熟人社会、乡土社会转型为陌生的,主要靠规则来维系的现代社会。城市里的小区,楼上、楼下甚至对面住了谁,甚至相处几年都不清楚。社会日益陌生化,靠人情已经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只能靠规则,靠一种共同遵守的,具有可预期性的规则,来维持我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来实现商品的生产与交换并维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由封闭变为开放,以及在经济、贸易及规则方面的全球一体化,更提升了对法治的需求。

第二,应当注意法院活动的独立性,以司法权实现对行政权力的法律制约。不能扩大行政调解权力。

第三,应当注意司法程序的正当性,维系和发展这些年司法改革的成果。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适用调解手段,就会损害这些年司法改革尤其是审判方式改革的成果,使法院走回头路,减弱法院审判行为的正当性。这些年的司法改革,应当说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例如在司法理念上,无论是检察机关还是法院,都初步确立了程序与实体并重,(在刑事司法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

第四,应当注意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

一是司法管辖区的区别。即城市与乡村有所区别。就现实而言,判决一般更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纠纷,而调解等方式更适用于熟人之间的纠纷。当代中国目前仍有大约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人际关系不仅复杂,最重要的是这种人际关系在纠纷解决后往往还要继续维系下去。在这样的生活世界中,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调解一般说来都比判决更好。即使在一些小城镇,在大城市的一些社区,在家庭中,甚至在商界,也存在这种值得保护的长期稳定的熟人关系,同样对调解有需求。

二是法院层级的区别。基层法院可以更多适用调解,事实也趋于如此,但高层级法院则应更多关注判决。省高院、最高法院的业务则应集中关注判决的案件,因为一个判决可能产生的确认规则的指导意义会非常重大,也就是社会收益很大。甚至在同一法院,对不同的法官也应允许不同。对于一位更擅长审判且效果良好的法官也许让他更多判决就是好的,不仅社会效果好,也是对他的审判技能的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你要他达到一个他很难达到的调解比例,其实是浪费人才,浪费他的才能,就是资源使用不当;而对一位擅长调解的法官,即使没有很高学历,也予以尊重,也充分发挥他的能力。擅长调解的金桂兰是好法官,但公正审理案件的刑庭法官也可以是优秀法官,尽管后者只有判决。

三是案件类型的区别。从案件类型上讲,强调调解,以及“大调解”机制的应用,更多地适用于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以及涉及群体性纠纷的案件,或因改革措施引出的、不太适合作简单法律评价的案件。例如因某些行业提前下岗的职工起诉单位的案件等。而在其他诉讼领域,则应当比较慎重地使用调解或者注意使用的限度。一是在刑事诉讼中,目前虽然贯彻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主张刑事和解,允许一部分案件进行刑事调解,但其只能限制于某些具备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而不能扩大其适用范围。

第三篇:广西能动司法汇报材料

关于广西法院贯彻

“能动司法”理念有关情况的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

根据法(办)明传(2009)59号通知的要求,现将我区法院有关积极服务大局、贯彻落实“能动司法”理念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研究工作机制

1、调研工作量化管理机制。完善调研课题发布、管理、评审、验收制度和对下级法院调研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优秀调研成果的评选和表彰奖励制度,将调研工作纳入业绩考核、目标管理之中,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对调研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及时给予表彰。

2、重点调研课题管理制度。每年年初各中院和高院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申报重点调研课题、高院研究室组织筛选、论证,经党组审定下发,每一个课题要成立课题组,确定负责人,于规定时间上交调研报告。

3、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制度。研讨、论证调研成果,及时将其转化为司法决策结集出版或向有关领导机关和上级法院上报调研成果,扩大影响面。

4、调研成果的宣传发布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研究建立调研成果发布制度,通过各种报刊、网络或者书籍 1 等多种方式,及时将非涉密调研成果向社会发布。自治区高院充分利用《广西审判》和广西法院网等媒体全方位宣传优秀调研成果,中、基层法院也要极开拓调研成果宣传发布渠道,切实将好的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动力,打开社会各界了解人民法院工作的窗口。

5、调研工作的保障机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调查研究工作的规定》和《人民法院调研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大调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调研专项经费制度,彻底解决调研工作保障不足的问题。

6、加强对涉金融危机案件的研究。及时发现了解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或者容易引起矛盾激化的案件类型、数量和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对策,积极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各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加大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类型案件的总结指导,统一裁判标准,及时总结、推广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二、有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建立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1、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司法保障。为及时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涉东盟各国商事海事及边贸纠纷案件的逐年递增,加强对东盟各国法律和制度的研究,努力掌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的规定及贸易规则,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审判机制,除自治区高院外,全区法院确立了8个中院管辖一审涉东盟案件的审理,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涉外案件的审理规定和制度。充分发挥广西外商投诉中心的作用,做好涉东盟商事海事案件的调解工作。全区法院审理的涉东盟各国商事海事案件,连续多年无一被最高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上访闹访,服判率100%。积极开展区域法律合作,继去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方法官研讨会”之后,今年10月举办了“中国广西与越南部分地方法官研讨会”,研讨中越边境贸易关系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领域中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广西与东盟国家法官的交流,提高了广西法官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的水平和能力。

2、不断完善涉企、涉项目重大纠纷应对工作机制。完善立案工作机制,关注项目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慎重处理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敏感案件的立案,做好群体性诉讼、集团性诉讼的法律释明、诉讼指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工作。完善案件协调工作机制,重大案件在上级法院的统一协调指导下,集中协调、统一执法标准。完善大要案报告机制,对于在审理涉及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案件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全区各级法院加强沟通信息,及时请示报告,积极向党委、人大汇报案件审理的重大情况,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 3 的配合和协调工作,做到案件的处理既符合法律又不与政策相冲突。

3、保持对突发事件的政治敏感性,制定快速反应预案。对项目建设中可能涉及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劳动争议等矛盾突出的纠纷,充分考虑其矛盾易激化、难处理的特点,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加强事关稳定案件的排查和信息收集工作,及时掌握可能矛盾激化的事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全力做好缓解、化解工作。

4、实行定期督查,完善考评机制,确保服务保障工作顺利推进。自治区高级法院和各中级法院建立督导检查机制,成立检查督促小组,及时深入基层,严明纪律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坚决防止在司法环节发生梗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把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情况作为岗位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各级法院工作人员在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对服务质量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项目建设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取得实效。

5、严格审判纪律,建立严格的工作监督制度。结合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五个严禁”规定工作,开通司法监督举报专线,从严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索贿受贿、徇私枉法、4 接受当事人吃请、送礼等违纪违法行为,确保队伍的清正廉洁,确保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司法工作的质量。

6、健全报告制度。对因金融危机引发的特别重大民商事案件以及群体性或连锁纠纷案件,实行专项案件报告制度。在立案工作中发现因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出走等经营异常行为引发批量诉讼的,中、基层法院及时层报自治区高级法院,并主动向当地党委汇报。对国有企业和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有重大影响企业的破产清算案件,在立案和处理前主动向当地党委报告情况。

7、依法审理好涉企业纠纷,坚持裁判与发展相结合,全力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今年以来永大公司借款担保纠纷、凭祥自来水公司金融不良债权转让纠纷、左江美亚水电有限公司代位权纠纷、广西中烟工业公司系列劳动争议纠纷、来宾金钱草公司企业改制纠纷,以及广西首例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北海市北生药业破产重组案件等适用法律难度大、影响全区社会稳定的民商事案件得到妥善处理,仅处理破产案件就安置职工近万名,为改善广西金融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司法联系企业机制

1、开展“倾听企业呼声、服务企业发展”专项活动。各级法院定期到辖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走 访,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司法需求,畅通与企业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健全企业法律纠纷防范机制,对在案件审理和执行中发现的企业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司法建议。

2、建立各级法院领导与企业对口联系制度。对生产经营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企业、司法需求迫切的企业、对社会稳定影响大的企业,尤其是我区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石化、冶金、机械、电力等七大千亿元产业、百亿元大企业,有针对性地设立法院领导服务企业联系点,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通过各级法院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准确把握联系点企业的发展态势,了解企业对司法服务和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协调处理好重点个案和带有共性的涉诉问题,帮助企业查漏补缺,规范经营活动,并以此带动全区法院形成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

3、积极为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提供法律意见。及时了解当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我区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重大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需求,适度提前介入,着力加强影响项目建设的项目前期工作、项目用地、项目筹融资三个突出问题的法律服务工作,加强对工程涉及的土地、规划、拆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合法性、合 理性审查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努力预防、减少和有效化解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矛盾纠纷。

4、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司法工作的良好司法形象。各级法院采用各种形式,对在依法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司法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充分展示人民法院在保障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司法工作中的公正文明司法形象,为更多的企业、投资项目参与广西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5、开辟涉企业、涉项目建设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及招商引资、投资环境、开发区建设、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等案件,全区法院建立从立案到执行的“绿色通道”,实行“快立案,快排期,快审理,快送达,快执行”,使争议资金、物资或项目尽快周转流通或开工建设,让涉诉企业尽快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基层法院积极推行速裁机制,提高即时履行率。

6、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审理涉及项目建设的案件,重点处理好建设用地、审批核准、环评、地方配套资金等方面的法律与政策问题,凡是符合法律、符合国家政策、符合自治区有关规定、有利于加快项目建设的措施办法都予以支持。对争议问题尽量协调解决、当场解决,通过加大司 7 法支持保障力度形成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的良好氛围,努力促进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早建设、早投产、早收益。

7、全面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在涉及企业矛盾纠纷处理中尽可能地多适用调解、协调、和解等方式来处理,强化辨法析理等工作。特别是对于劳资、债务、合同等纠纷,引导当事人在自愿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减少对抗。

8、突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司法保护。关注我区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和促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加大对广西经济增长有重大突破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我区“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和建设千亿元研发中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司法保护。

9、突出对我区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司法保护。扩大司法保障网络范围,以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法保障现代物流、物流外包、专业市场、金融保险、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文化、市政公用、社区服务、中介等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10、突出对我区加快内联外引、做大做强企业中的投融资行为的司法保护。对广西企业加强与国内企业的联合和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特别是到东盟开发投资开展跨国合作、实施海外资产并购、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等投融资行为,从法律角度提出企业应注意的问题,预防风险,获得共赢。

11、促进依法行政,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依法审理好企业起诉有关行政职能机关涉及税收、工商管理、质量监督、行政收费等行政案件,认真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依法制止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以及其他有损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对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等行政纠纷,依法受理,果断处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加大对相关产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的司法审查,营造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企业活力的政务环境。

四、执行工作社会联动机制

1、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公安机关、财政部门、银行、边检部门通力协作,除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常规措施外,注重拘留、限制出境及追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行为人,执行攻势更强、更有效率,有效执结一批涉及民生和稳定的未结执行案件。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运行机制。采取指定执行、联合执行等方法,充分发挥全区法院执行机构的整体合力。健全和完善执行权分权运行机制,实行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相分离。改进执行方式方法,健全和完善申请执行登记备案制度,加强执行工作制度建设,加强执行案件信息管理工作,自治区高级法院制定下 发了涵盖执行工作各个环节的十项制度,推进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推行执行公开制度,以公开促公正。

3、注重审判与执行的衔接互动。克服就案办案的思想,做到审执兼顾,努力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审理过程中要求法官主动提示有条件的当事人提请财产保全,全力做好调解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当庭履行,案结事了。对于裁判文书涉及财产给付的,必须表述明确便于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后,审理法官加强与执行员的沟通联系。通过审判环节向执行环节的延伸,真正使审判与执行工作统一起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权威。

五、便民诉讼机制

1、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提供司法保障。坚持“以农为本”,及时制定关于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对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维权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广泛开展法制宣传,通过巡回办案、公开审理、以案释法,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加强涉农案件审判,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特别是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问题,发挥乡村善良风俗习惯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调解强制相结合,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农村发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 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

2、落实便民利民的和谐司法举措。突出立案、信访窗口大厅在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立案、信访接待等方面的职能,加大立案、信访两个“精神文明窗口”建设力度。创立并实施多项更加文明、更加人性化的便民利民措施,建立“立案110”制度、设立流动立案点和导诉台、实行节假日立案、开辟立案绿色通道、建立便民服务速裁小组和预先登记立案制度。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立足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开展巡回审判,设立假日法庭,将法庭搬进社区,搬进村组。

3、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完善司法救助机制,高度关注进下岗职工、城务工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司法需求,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缓减免诉讼费用,直至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渡过生产生活的难关。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设立执行救助基金,对生活极度困难的申请执行人进行适当救助。

4、努力化解信访难题。把妥善处理好涉诉信访案件作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事要解决、息诉罢访”。抓好一审案件服判息诉、调解和判后释明工作,从源头上预防涉诉信访的发生。加强信访工作制度建设,推行申诉听证制度,制定重大、群体纠纷立案报告制度,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和重点信访案件院领导包案等“四定一包”工作职责,有效疏通申诉上访渠道,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改进信访工作方 法,实行接访与下访相结合,化被动为主动,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集中处理和化解信访案件,认真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

六、民意沟通机制

1、加强与妇联沟通互动,建立共同维权机制,设立老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充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全区少年刑事审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和群众来访接待制度,了解民情,听取民意。

3、规范人民陪审员制度,依法扩大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的范围。

4、深化网上审务公开,改版广西法院网,进行网上庭审直播、院领导与网民直接交流、开通网上举报信箱,及时向社会公布法院工作重大部署和重大案件办理情况,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扩大信息发布范围,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认真执行修订后的律师法,联合自治区司法厅对我区执业律师刑事代理工作现状展开调研,完善和落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措施,注意听取律师意见,促进自身公正执法。自治区高院一年来共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20余次,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律师、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各界人士300余人,当面听取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或批 评。

七、司法建议机制

建立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专项司法建议制度。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引发的纠纷案件及发展态势,认真研究保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中的法律问题,向党委政府或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提供决策依据。对我区经济发展和运行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动向,应当及时向有关方面发出预警,以便做好应对。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排查金融、劳资等领域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宣传报道为主导,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

八、队伍建设工作

1、转变司法理念。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调整理念,增强能动司法的自觉性。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大学习大讨论”回头看等活动,牢固树立“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确保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能动司法作为司法运行规律的本质所在,在遵循司法工作规律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司法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强化宗旨意识,旗帜鲜明地坚持司法的人民性、大众性,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更加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2、提高司法能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全面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安排201名初任法官分批分阶段分步骤下法庭、下基层锻炼,加快新任法官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自治区高院利用法院三级专网系统开展远程视频业务培训,每月定期举办“法官周末论坛”,开办调解方法与技巧培训等多个培训班,培训4000多人次,法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显著提高。

3、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法院文化建设新路子,提高法院、法官的品位和层次,推动法院工作全面发展。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法官行为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干警综合素质,公正、高效、廉洁司法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日渐浓厚。

4、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和落实上级法院领导联系基层等制度,自治区高院领导带头下基层蹲点调研,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基层法院工作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对贫困地区法院院经费、装备、人才的支持力度,基层司法条件得到改善。加快信息化应用推进步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5、加强司法管理机制建设。创新管理机制,高院和大 部分中级法院设置了专门的审判管理部门。在全区法院实施统一的《法院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加强案件管理,重点评查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的案件并及时处理发现的违法审判线索和审判作风问题。调整完善考核办法,健全法官业绩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基本建成法院、部门和个人的三级审判绩效评估体系。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坚持正面典型引路,运用反面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制定《关于广西法院各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从事有偿法律服务活动和商务活动的若干规定》,全面贯彻落实最高法院“五个严禁”规定,推行督察和巡视制度,高级法院和中级法院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对法院和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章守纪、院风院容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oo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四篇:鉴定结论认证中的能动司法

鉴定结论认证中的能动司法

◇ 刘振红 郝兴军

--------------------

审查判断鉴定结论是否具备科学性,历来是法官认证工作的难点。司法实务中,由于法官一般缺乏审查判断鉴定意见的专业知识,只对鉴定结论进行形式化审查,并不涉及其证明力和科学性,使得法官难以切实履行科学证据守门人的职责,甚至使“垃圾科学”或“半吊子科学”被赋予不应有的证明力。了解、掌握评判鉴定结论科学性的方法,加强鉴定结论认证中的能动司法,可使法官有效进入专业知识织就的鉴定“迷宫”,揭开鉴定的神秘面纱而窥其真容。可以说,法官只有掌握了评判方法,才能积极稳妥地行使司法裁判职责。

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的科学性的方法,不是指技术层面的具体方法,因为技术类方法由各门法庭科学所提供,如人体轻伤、重伤的评判方法由法医学提供,笔迹比对方法由物证技术学提供,DNA的评判由生物医学提供等,这是法庭科学与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在研究对象和任务上的不同所决定的。法官要遵循的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科学性之方法是抽象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法和矛盾分析法。

顾名思义,专家咨询法就是法官在评判鉴定结论科学性时要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专家咨询法是大多数国家采取的做法。对于专家咨询法的正当性,理论界和实务界几乎不持异议,因为该方法既考虑到法官和专家在知识类别、认知方式方面的区别,又兼顾了二者在解决纠纷、认定事实方面的分工和权力平衡。目前,专家咨询法在各地法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法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颁布的《技术咨询、技术审核工作管理规定》,将鉴定结论的审查权让渡给法院内部设立的司法辅助工作部门技术人员。二是在合议庭中吸收专家人民陪审员参加,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协助法官控制、指挥当事人在法庭上对鉴定结论的质证,帮助法官理解鉴定结论。三是庭审活动结束后,法官向专家咨询请教。

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司法辅助工作部门的出发点是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为法官判断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增加一道保险。虽然该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明确了司法辅助工作部门提出的审核意见书仅供法官参考,但实践中,法官将审核意见书直接作为定案依据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说,辅助机构的设置不仅没有调动法官审查判断鉴定意见科学与否的积极性,反而增强了其依赖性,并为法官开脱责任提供了借口。第二种形式的弊端,在于案件类型复杂多样,难以保证每类、每个案件都能找到相应专家做人民陪审员。第三种形式除了具有第二种形式的弊端外,还缺乏制度的保障,因为该形式与法官个人社会交际面有关,且牵涉经济费用等问题,靠法官个人热情以及道德维系难以持久。

当然,这三种形式有其各自的优点,并且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为法官提供了选择的便利。但从完善制度的角度考虑,笔者倾向于在司法行政部门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法官咨询的常设机构。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行政部门是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的主管部门,对鉴定人的能力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情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具有对鉴定人进行职业教育和惩处的职责,具有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组织优势,所以,由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法官咨询的常设机构,可以避免以上三种形式的弊端,也可以节约司法成本。

受事物多样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主客观的局限性,证据矛盾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但证据矛盾并非仅仅指矛盾双方你死我活式的紧张冲突,还包括双方之间的差异、不同。后一种矛盾情形时常不被法官重视,甚至遭到忽视。一定意义上说,矛盾分析法是法官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科学性的根本方法。

法官运用矛盾分析法审查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

第一,分析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种类之间的矛盾。鉴定结论具有二次生成性,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联系是间接的,属于间接证据。在多数情况下,鉴定结论只有与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才能发挥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力。换言之,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是在证据链条中显现出来的。法官在对全案证据综合审查时,就会发现鉴定结论有时会与其他证据相印证,有时会产生矛盾。在后一种情况发生时,法官要平等地对待矛盾双方,不能先入为主地排除其他证据,比如,司法实践中有的办案人员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鉴定结论与人证发生矛盾,总是人证有误,因为鉴定结论是科学证据。一些冤假错案就是法官预设鉴定结论具有较高证明力所导致的。

第二,分析鉴定结论相互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鉴定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司法实践中“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现象比较严重。矛盾律告诉我们,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在多份鉴定结论并存的情况下,法官不能简单地根据鉴定机构级别的高低、鉴定人名望的大小来评判鉴定结论的证明力,而要分析鉴定结论间的矛盾是影响事实认定的主要矛盾还是非主要矛盾、矛盾产生的原因能否得到合理解释等,在此基础上作出采信与否的认定。

第三,分析鉴定结论与经验法则之间的矛盾。比如,在一起借款纠纷案件中,原告提供了被告签名的借条,但借款金额、原因、还款时间等内容由原告所写,并且被告的签名是倒签的。经笔迹鉴定,借条上的签名为被告本人笔迹。这起案件中的证据与经验法则存在着两点不符:一是倒签自己的姓名,二是在借款人识字并且能够书写的情况下,借条内容和签名由出借人、借款人分别完成。此时,法官就不能凭借鉴定结论推定借款关系的真实,而要进一步分析证据与经验法则产生矛盾的原因及其他关联因素,比如被告借款的时间、地点,原告借出款项来源等。当鉴定结论与经验法则相冲突时,法官必须结合案件中的其他证据审慎地评判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科学的飞速发展、司法实践的不断变化,决定了法官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科学性这一难题是动态的,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近年来,我国诉讼中需要鉴定的事项呈逐年增长态势,法官要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勇于和善于担当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科学性的繁重任务,认真做好鉴定结论的认证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人民法院)

第五篇:陈燕萍与能动司法

陈燕萍与能动司法

当下有那么一位热门人物就是被赞为“百姓信服的好法官”,也是我很敬仰而感动的,她就是现任江苏省靖江市江阴园区人民法庭副庭长——陈燕萍,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她致力于法庭审判工作,她到乡村办案,到当事人家里办案,将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和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充分地结合,以人为本的办案理念和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使她审理的3100余起案件中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无形中将审判与执行一并解决,在全社会破解“执行难”的今天,她的办案方式和经验尤其值得总结和推广。

在她的颁奖词中用“美丽”诠释了法律。柔情法官陈燕萍,在调解家庭矛盾、解决邻里纷争中,在关爱无助老人、帮助残疾儿童中,让我们感受着法律的美丽和温暖。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积极面对生活的她,更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法官职业。她认为:一个好的法官,不能仅仅简单地“坐堂审案、一判了之”,而要以能动的姿态主动化解矛盾。虽然身处基层,她却总是胸怀大局,积极审理影响民生的案件。陈燕萍扎根基层的14年,也是她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身体力行地践行“能动司法”的14年。

那么能动司法到底是指什么呢?

其实能动司法就是提倡司法的能动性,也就是让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从而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

司法能动性关涉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能动司法问题,其最直接地体现为法官在法律适用中的自由裁量权。与司法能动相对应的概念是司法克制,司法克制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严谨地执行法律的意志,而尽可能地不渗入法官个人的信仰与倾向。当然,要对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作绝对的区分是极为困难的,事实上,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是法官进行自由裁量时享有多大的自由或者受到多大的限制的程度问题,司法能动主义的维护者强调的是法官为了“实现正义”的使命,从而轻视对司法权的限制,而倡导司法克制的人则倾向于强调在民主国家中对司法权所应该进行的限制,并通过各种方式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制。也就是说,自从提出了能动司法,法官就不仅仅是板着面孔,高高在上,坐堂听案,去机械判案,而是应该主动地去接近当事人,了解案情,以准确而人性的判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把法律的公正与正义展示给人们。

在她看来,基层群众诉讼能力较弱,很难适应现代法律体系的举证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加的困难,正是因为如此,作为法官更应该积极行使职权,加强诉讼指导,发扬司法的能动性,还老百姓以公道。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培成形象地概括:“陈燕萍办案有„三多‟:走路多,说话多,流泪多。”她工作的园区法庭所辖20多平方公里镇村,人们见得最多的是“陈法官”骑车到田头、到渔船上、到工厂调查的身影。为方便残疾人当事人,她把法庭开到农家院子里。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总是耐心地倾听、不厌其烦地解释。而当“弱势”的当事人受到侵害,她的心就无法平静。

陈燕萍一直坚持“现场必去,群众必访”的原则,尤其在处理邻里关系、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等案件时,她总要带着原告来到现场,实地勘查。“基层的案子比较小,但矛盾并不简单,深入到群众中进行走访,不„坐堂问案‟,这样既方便群众又能充分了解案情,通过走访群众甚至还能更加充分了解案件背后的隐情,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切入点。”陈燕萍说。法律贴近民心,陈燕萍付出最多的是耐心。

她的说,无论办什么案子,当事人带着多大的怨气,陈法官都会给对方倒上一杯茶,并且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这种耐心与和善让每位接触过陈法官的当事人和律师都印象深刻。“基层的很多案子,案情并不复杂,但往往和赡养、离婚等涉及家庭关系的纠纷有关。”陈燕萍说,“在审理这些案子时,不但要做到于法有据,还要化解当事人心里的气,做到法、理、情的统一,才能排除隐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耐心都能得到理解。在陈燕萍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案情,或者执行判决时,也遇到过当事人的冷言冷语,有的当事人往她身上泼水,甚至以拳脚相威胁。“我可以动用法警把他们拘起来,但我没有那么做。”陈燕萍解释,“那样虽然能让他们一时服软,但会造成更大的隐患。法官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要让人信服而不是屈服。”

“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审案,用百姓信服的方式化解纠纷”

“在农村最重要的就是„释法‟。”陈燕萍说,“很多时候老百姓不是蛮不讲理,而是不了解法律。一旦法官用他们的语言把法律解释清楚,知晓了法律规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她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依归,严格公正地办好每一个案件。她身体力行,以个案的公正裁决来实现普遍的司法公正,把普遍公正寓于个案的公正裁决之中。”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评价陈燕萍。

“我审的不是大案要案,但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陈燕萍说。当初,是做医生的父亲替她选择了法官的职业,父亲告诉她,医生救死扶伤,法官主持正义;一个治疗肉体的病痛,一个调整社会关系的症结,都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你要牢记法官前面的„人民‟两个字。”这句话让陈燕萍铭记终生。

“人民法官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标准。江苏靖江市法官陈燕萍扎根法庭14年,群众评价„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这种朴素的语言,就是对她的最高评价,说明她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如此评价陈燕萍。

“当我看到一对闹离婚的夫妻吵着进来,笑着出去;当一个案子村里所有人都调解不了,我能调解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陈燕萍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无诉’。”

看了陈燕萍的事迹之后,我深深的感觉到她的伟大与司法能动的重要性,是啊,在乡村,在基层,法律成了少数人的法律,而真正应该受到法律公平正义的庇护的,需要法律去维护权益,伸张正义的老百姓却往往不懂得法律的程序,规范。这样一来,司法能动的作用更能体现,法官的责任,职责更需要去履行,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都期待,国家机关,法治机构能更加重视司法能动性,能有更多像陈燕萍这样的好法官出来维护百姓权益,弘扬社会正义。

下载略论能动司法的方法内容和制度[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能动司法的方法内容和制度[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燕萍与能动司法

    陈燕萍与能动司法 讲到能动司法,具体来说,能动司法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能动司法就是提倡司法的能动性,也就是让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并充分运......

    朱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朱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一、引论 尽管需要进一步界定(特别是“能动司法”,我会在最后一节讨论),我还是能理解目前法律界和司法界关于能动司法和大调解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当下......

    关于能动司法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专题报告

    关于能动司法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专题报告能动一词由两个词素或者说两个语素组成,能,指的是才干、能力,也就是某一方面的素质;动,指的是改变原有的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两个词素合成......

    搞好能动司法与三大调解经验材料

    搞好能动司法与三大调解经验材料坚持能动司法推动多元调解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县地处省市西北部,面积2285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县法院现有法官干警51名,设四个人民法庭。近年来......

    司法相关知识内容

    我国司法系统的只能是 监督和指导全国监狱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工作,监督和指导全国劳动教养工作; 制定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检查各地区、各行......

    “法院能动司法维护社会和谐计划”司法工作计划[精选]

    编者按:去年,我院工作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距党和人民的期待和要求还存在差距:一些法官的思想观念、司法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仙桃法院能动司法倾心服务企业(精选五篇)

    仙桃法院能动司法倾心服务企业 陈国章 4月18日上午,天空下着小雨,仙桃法院长埫口法庭庭长周涛一行冒雨前往仙粼化工有限公司拟扩建厂区进行现场指导,为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并提......

    弘扬詹红荔精神,坚持能动司法

    弘扬詹红荔精神,坚持能动司法 “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爽爽做事、开开心心工作”,这是詹红荔的真实写照,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心中的天平永远不失衡。詹红荔同志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