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浚县民俗文化考察情况
湖南大学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班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姓名:白玉 学号:201230010101
一、实践地点:河南省浚县城
二、实践时间:2014年2月5日——2014年2月20日
三、实践活动:民俗调查
四.实践目的:
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家乡,了解家乡民俗风情,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历史,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情怀,燃起建设家乡的斗志。
民俗文化的盛典
——浚县正月古庙会
浚县庙会即“浚县正月古庙会”,是浚县的大型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活动贯穿于每年的整个正月,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初二,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历史悠久 成就深厚文化根基
浚县正月古庙会可追溯到十六国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当时民众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开始形成。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浚县两山(大伾山、浮丘山)相继修建了许多寺庙、道观,庙会的规模逐渐扩大。
明代,大伾山、浮丘山和浚县县城先后增加了文庙、文治阁、阳明书院等多处寺庙宫观楼阁。这一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碧霞宫,碧霞宫的落成,也是浚县庙会由零星、分散向正月汇总的历史转折点。据现存的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七月《重修泰山碧霞元君行宫记》碑载:在五岳独尊的泰山之巅,有玉女池一处,池南有显灵应济碧霞宫,供奉碧霞元君之神。碧霞元君,宋元以后,声名显赫,明朝建立后,又大肆敬神,皇帝将其封为“天仙玉女广灵慈喜恭顺普济护国庇民碧霞元君”,并每年派官员前往朝拜进香。
宗教上的三教合一,佛、儒、道之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为分散的庙会的聚拢合流奠定了基础,消除了不同信仰者祭祀朝拜时的隔膜和障碍,人们不约而同地接纳了正月上山朝顶这一时间。正月庙会形成了,庙会的规模前所未有,庙会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碧霞宫前戏楼两侧的一副古联,不仅歌颂了浚县的秀丽山水,又感叹了梨园岁月,也道出了浚县正月庙会的空前盛况:
山水簇仙居,仰碧榭舟台,一阕清音天半绕; 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
1989年成立的浚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先后对吕祖祠、禹王庙、天齐庙、天宁寺、大石佛、碧霞宫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近年来,庙会期间连续举办社火表演大赛,使正月古庙会达到了空前规模,高峰期每日游客达30余万人。
打造豫北平原第一胜迹
远在6000年前,原始先民已在浚县繁衍生息,在浚县源起或形成望族的姓氏就达20多个;已发现、发掘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古文化遗址近30处;南北朝至明清各代建筑、石窟造像、摩崖题记、碑刻等400余处。商都迁殷后,浚地称黎,为京畿要地。1994年浚县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中华儒商始祖子贡,北魏尚书令李崇,唐代文坛的谢偃、王梵志,明代的王越、卢楠都是浚县人。
地以人而贵,人才辈出的浚县引得群贤毕至: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浚地淇门设坛讲学;曹丕、骆宾王、王维、岑参、高适、贾岛、范成大、王阳明、王铎等在浚县留有佳作。浚县古庙会所在的大伾、浮丘两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布,有“登浮丘即朝东岳,攀大伾如游三壶”之称,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古庙会,县城与两山紧依相连,“十里城池半入山”,具有城市山林特色。观景是古庙会的一项主要内容。大伾山是禹贡名山、国家4A景区,文物荟萃,风景秀丽,尤以天宁寺的大石佛最为壮观,为佛教胜迹。古朴自然 民间艺术百花齐放
现在,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八丈佛爷七丈楼”北侧石岩上的“子孙窑”旁,聚集着好奇欢乐的人群。传统的民间社火,扭秧歌、踩高跷、耍狮子、舞龙、竹马、武术、旱船等,热火朝天。尤为热闹的是正月十六,文艺团体纷纷登场,马戏团、驯兽团、杂技团、武术气功表演团,把庙会声势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地方小吃,香气扑鼻,铺牛肉、黄米糕、胡辣汤、酥火烧、石子馍、酸辣香麻丸子汤,不一而足,风味各异,煞是诱人。社火各地有,唯有浚县盛。最多的一年,正月古庙会上竟有150多家社火班子参加演出。说它村村有社火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为了这一场在庙会上的表演,所有的社火班子都会在头天晚上开进县城,到土地庙烧香、火神庙上供,长跪高吟,然后便是丰盛的晚宴和一夜无眠的兴奋。次日7时,社火队高擎如林的彩旗,擂动惊魂的战鼓,燃起炸不完的长鞭炮,吹响在古代战争戏中才能见到的长长尖子号,滔滔地拥向山顶的会场,齐聚于神圣的庙前。百多场社火表演,常常到太阳西斜时还进行不完。
浚县的泥咕咕却典雅许多。它力求美观、朴素。所画多用原色,少有兼色。黑、棕做底,上绘红、黄、蓝、绿、白,颜色因是鸡蛋清调成,涂上后明光发亮,十分抢眼。泥咕咕也能吹响,尖尖的声音像孩子哭。一个会期下来,每个孩子都会得到几个,于是便鼓起腮帮子,恨不得把两眼吹花。当地风俗,年轻的媳妇和年长的老妪赶会必买泥咕咕,回去分送给见到的每一个孩子。“给个泥猴子,明年生儿子;给个咕咕鸡儿,生子又生孙儿”。孩子们拿在手里,便会扯腔扯调地喊起这地老天荒的民谣。民间崇尚童贞,相信童言的灵验。
乡情乡韵 树中原民俗文化奇葩
浚县庙会上,还有很多奇特的庙会习俗。在大伾山和浮丘山,人们随时都能看到,路边桥头寺庙内的树枝上,系着无数红头绳,还有小孩跟着游人卖红头绳。上山的游人,都会买几尺红头绳,扯断一截拴在自己上衣的纽扣上,另一截系在路边树上或庙内栅栏上,意为结缘免灾,福跟人行。系得多了,便成了庙会的一道风景。
浚县庙会上的拴娃娃,比起淮阳太昊陵庙会,仪式简单随便了很多。这儿的娃娃通常为陶瓷的药葫芦,一寸多高,上系一条约一米长的红丝线。来求子的妇女要捐一些钱,多为5元左右。求子主持者多为年轻男子,神情格外严肃,他们一手接钱,一手将娃娃给求子者,并高喊着随口给娃娃起的名,如山保山根铁锁之类,叫他们跟人回家,还念叨着要听话。得到娃娃的妇女则小心翼翼,将红丝线缠在前襟扣子上,一直往前走,不回头。传说要是回头娃娃就会记住路溜回来。
浚县庙会结束时一般会有几台大戏对唱,唱的多为浚县人熟悉的“瓦岗戏”。与此相呼应的是夜晚由老太太组织的唱神歌,被称为“给老奶奶暖会”,这是一种民间娱神和自娱的活动。细听起来,会发现两个奇怪现象:第一,老太太们声称是给“老奶奶”(碧霞元君,道教神)祝寿,可有些神歌是唱佛;第二,有些神歌还夹杂着上世纪浚县一带流传的革命歌曲。浚县庙会多年来一直沿袭着这种习俗。
此外,浚县庙会的音乐表演也是一大特色,表演中的佛教音乐曲牌有《风入松》、《往生佛》、《锁南枝尾》、《六句赞》、《小开门》等。1957年,浚县僧侣组成安阳地区音乐代表团,参加省第二届民间音乐会演,演出了《六句赞》、《风入松》等曲调,受到各界赞扬。
第二篇:河南的民俗文化专题
河南的民俗文化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二十几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千百年来,中原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以自己淳朴的方式生活着,创造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
说起河南的民俗文化自然让人首先想到少林寺,坐落在河南嵩山脚下的少林寺是中国的武术胜地。少林功夫作为中国功夫的典型代表,但它不是单单以“打打杀杀”为目的,而是偏重于禅宗少林。它的主题是“匡扶正义、除暴安良、追求和谐”,并向大众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以及中原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该剧的佛学精神引发了不同社会体验的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少林寺传奇》超出了简单的少林功夫的视觉效果。;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走出国门,将在美国进行两年800场巡演。这也决定了河南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信仰。佛教信仰地主要以嵩山少林寺为代表。
河南民间体育活动还有太极拳,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是一种独特的以
技击、健身和养生功能为一体的民间体育活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深受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前往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目前“陈式太极”已经成为河南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人不得不提的还有河南的拜祖大典:。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保留着大量祖祭文化遗址。如商丘的火神台、周口淮阳的太昊陵、新郑的黄帝故里等。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前来这里祭拜。千秋一寸心聚合华人力“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吾向往。”不管是隔着山,隔着水,这首《黄帝颂》传达着一种力量。不管是华发满头的老人,还是尽享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这首意境深远的《黄帝颂》让他们魂牵梦萦。高扬的黄帝大旗召唤着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祭祖寻根。
仰韶文化是河南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着淡淡苹果清香的仰韶酒不知道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
中原民间戏剧在全国占主流地位。河南地方戏剧种类繁多,有锣戏、卷戏、梆子戏等,遍及全省各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每个村子就有
自己的剧团,农闲时在村子的空场地搭起简陋的戏台,全村人过节一样热闹个三五天。主要剧种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四平调、怀梆、宛梆、大弦戏、道情等。这些剧种富有地方色彩,不论是剧情内容、唱词念白、行韵甩腔均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性,泥土的芳香会渗透在每一个细节。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主要剧种之一,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淋漓,大开大阖,音乐丰富多彩,表演风格朴实,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观众人数在全国所有剧种中为最多。除了这些剧种外,河南还有丰富的曲艺形式,河南坠子、大调曲子、河洛大鼓、三弦书等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响。
河南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古朴典雅的开封汴绣、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带
有豫西风情的稚巧的民间剪纸、带有豫北风情的浚县泥塑和泥猴张,以及李天华剪纸艺术等。开封的汴绣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和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具有色彩古朴典雅、绣工精致细腻等特点。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 悠久、风格独特,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一。带有豫西风情的民间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风格。浚县的泥塑和泥猴张造型古朴、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李天华剪纸艺术在中国的剪影艺术上独树一帜,他的剪影风格劲秀、清朗、潇洒。
中原地区还有很多庙会,最富盛名的有太昊陵庙会和中岳庙会。中岳庙会源于古代统治者对山岳的祭祀,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鼎盛期,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中岳庙会会期长达10天,人数最多每天达20万人次。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宝剑、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我自己村庄就有一个庙,每逢农历三月,来自四面八方的三男信女都会聚集在这里。庙会期间还会唱戏,大多是豫剧。
正月十三河南宝丰还要举行闻名远近的“马街书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便负鼓携琴云集马街。马街虽小,却是艺人心中的圣地。不论是曲艺名家,还是乡村艺人,到马街说唱,是一种化不开的情结。艺人们说书亮艺,以书会友,切磋技艺,争当书会状元。无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溪畔河边,沟坎连着沟坎,戏台连着戏台,书摊挨着书摊。艺人们或脸对脸、或背靠背,打起简板,拉起胡琴,倾刻便陶
醉其中了。在这神奇的乡音大舞台上,你唱你的,他唱他的,有人听时神采飞扬,无人听时自得其乐。他们以天为幕,以地为台,风刮不走,雨打不散,千余台书摊汇成一个波澜壮阔的曲艺海洋。他们说古道今,唱者如在梦里,观者如痴如醉。
在千把胡琴,万双简板的颤动中,艺人们演奏着世代相传的乡音大律,尽情地释放和宣泄内心的欢悦和悲苦。
河南的小吃可谓是远近闻名。中原以面食为主。面条、馒头、窝头、饺子等,面条就有多种做法,捞面条、汤面条、浆面条、炒面、焖面、蒸面、烩面、拉面、刀削面等。享誉省内外的开封小吃夜市里的风味饮食琳琅满目,味道各异,既有松软味美的灌汤包,也有老年人爱吃的黄闷鱼和油茶,还有年轻人喜欢喝的杏仁茶和冰糖红梨等而地处豫西的九朝古都洛阳的小吃同样有名,有余香满口的浆面条。带有豫东风情的枣山年馍外表精致,味道可口。省会郑州的烩面汤香味美,口感劲道。全国知名品牌有道口烧鸡、开封灌汤包、武陟油茶、鲁山揽锅菜等,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洛阳水席,相传洛阳水席起始于唐朝,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一般是逢大事招待宾朋才用。土特产有“芝麻之乡”驻马店的小磨香油享誉海内外。豫西西峡县的猕猴桃纯天然、无污染,清香汁多,被誉为“果中之王”省会郑州的新郑大枣个大、肉厚、汁多、味甜,驰名中外。
河南民间舞蹈种类多,具有典型的中原特色。其中包括狮子舞、龙灯舞、旱船舞、小车舞、高跷舞、大头和尚、对花鼓、二鬼扳跌等。这些民间传统舞蹈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是民俗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洛阳更是花中之魁——牡丹的故乡。
河南的民俗文化多的说也说不完,欢迎到我的家乡河南来做客!
第三篇:凤翔民俗文化考察
凤翔民俗文化考察
凤翔古称雍州,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北枕千山,南带渭水,东望长安,西扼秦陇,曾是“成周兴王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因传说“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现辖12镇,幅员1179平方公里,以“西凤酒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苹果之乡”、“辣椒之乡”享誉南北,人称“西府明珠”。近年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强县等34项国家级荣誉,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教育强县等50项省级荣誉。
凤翔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就有村落分布。夏代为华夏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商代谓之周国,开始有文字记事。西周为王畿地。春秋战国时为秦国都。秦统一中国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唐代时是陪都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公元757年唐肃宗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改称凤翔至今。陇海铁路开通前,一直是关中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历史人文资源,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文物重点县等称号。“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是至今各界乐道的“凤翔三绝”。凤翔在历史上军事、文化重镇的地位,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积淀,发轫孕育了雍州“八大文化”,使凤翔成为:
民间文化荟萃地。凤翔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皮影刺绣、漆器工艺等民间工艺品源远流长,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展销。泥塑、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马、泥塑羊2002年、2003年连续跃上国家生肖邮票,马勺脸谱、八达铜雕和泥塑鸡、泥塑狗相继登上中国邮票和邮政明信片,胡深、胡新明、邰立平三位民间艺人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泥塑,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具有古汉陶、石雕之简、艳、神、美的艺术特点,祈福、纳祥、招财、避邪各具特色,获“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美誉,被联合国世界儿童组织誉为“给孩子们礼物中最好的一种”。始于宋代的木版年画是比较纯粹的农民画,既体现了西北地区民风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揉进了秦腔等表演艺术身段造型鲜活灵动的长处,深受西北地区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内地民间风俗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民间风俗画卷,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1000多年历史的凤翔皮影在刻制艺人们的努力下,完成了从演出工具到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嬗变过程,成为一种独具情趣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1986年,县文化馆将艺人刘改成父子作品送到大连参加“全国皮影评比会”,获得最高奖项《佳品奖》。
西府饮食文化集聚地。文化交融带动了饮食交融形成了以豆花泡馍、臊子面、削劲面、腊驴肉、锅盔、搅团、面皮、泡油糕、凉粉、糖粽、蒸糕、羊肉泡等为重点、涵盖早、中、晚三餐的饮食特色。最有名的有四个:一是豆花泡馍。关中西部极有名气的“传统”早点,它营养高,易于消化,具有降低血脂等功效,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二是腊驴肉。宫庭贡品,色泽红润,五味俱佳,百食不厌,是清爽可口的下酒佳肴,具有壮阳益肾功能,当年慈
禧从北京逃到西安时就点名要吃凤翔腊驴肉。三是羊肉宴。凤翔有个大海子民俗村,据传该村是蒙古人的后裔,有女子杀羊、男子买羊卖羊肉的传统。目前,品味鲜羊肉、享受田园风光、过农家生活成为一大特色。四是臊子面。特点是“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相传苏轼在凤翔为官时,特别喜食臊子面,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在这众多的文化之中,凤翔县一直是在不断融合提升的。当今世界,随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的一大特性是需要展示,展示就要突破一些时空限制;展示文化,旅游无疑是最佳载体。凤翔县将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进行对接融合,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提振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抓手,围绕“发展大文化,建设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实现特色文化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强力转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雍州文化的“隆起带”和县域发展的“新支点”。
一是高点规划。凤翔县按照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双振兴工程”总体框架的要求,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科学的理念挖掘、整合和激活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着力推进全县重点旅游产业“一县一品”、“一县一景”、错位发展的旅游规划建设,形成了大气大雅、标新立异的文化旅游架构,还先后邀请中国旅游设计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完成了六营民俗产业园总体规划、灵山旅游区总体规划,配合西北大学完成了雍城遗址保护规划,确定了重大展示项目。一系列的规划,提出了构建以雍城遗址公园、先秦陵园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先秦古都游,以六营民俗产业园、大海子羊肉宴农家乐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游,以东湖为代表的风景名胜游,以灵山景区为代表的佛教观光游等七大旅游体系,这样就为凤翔的民俗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主打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只有创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才能赢得游客的青睐,才能换来无尽的市场效益。六营泥塑民俗村就是其中的代表,六营村是一个拥有2095亩耕地,南北不足3公里、东西仅1公里的小乡村,全村人口不足3200人,然而它已成为凤翔泥塑的主要生产地,被当地人称为“泥塑村”。2002年中国马年生肖邮票创作者胡深和2003年羊年生肖邮票创作者胡新明就生活在这里。自1980年我国开始发行生肖邮票起,一个地区的工艺品能够两次入选“国家名片”的,只有这个“泥塑村”。泥塑制作是六营人祖传的绝活,已有600年历史,其制作过程包括选土、砸泥、入纸筋、擀泥片、上模、脱胎、挂粉、勾线、装色和上光等十几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来完成。目前,全村520户中有150户约500人参与了这个行列,最为集中的是第3组,八十多户人家,家家从事泥塑工艺生产。据统计,这几年全村已有百万余件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多方促销。凤翔县对外积极参加“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文化国门.魅力宝鸡”文化展演活动、文化博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等经贸旅游活动,印发凤翔旅游宣传彩页。邀请中、省文艺家在凤翔举行大型采风活动,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旅游宣传
促销和招商引资工作,宣传县上的旅游整体形象和旅游纪念品等内容。尤其是凤翔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所举行的表演活动,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凤翔县民俗文化,更是对凤翔民俗文化的一个推销。多方位的宣传促销,极大的提高了全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底蕴深厚的雍州文化为凤翔民俗产业发展注入了灵魂,只要我们以人为本,不断开发民俗精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多搞现代化开发,让更多的民俗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再结合民俗旅游产业,相融相长,那么,凤翔民俗文化一定会发展的更好,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联系方式:***
第四篇:河南民俗文化会展营销策划
河 南 民 俗 文 化 策 划
策划人:
龙帅(活动负责)胡浩(素材收集)余波(素材收集)冀军鹏(素材收集)赵凯(ppt 制作)
邓照鹏(素材整理)200903020***0129200903020******020090302012
5河南民俗文化策划方案
河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河南的民俗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中遗留下来的中华民族的民俗精化,由于地处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以及和外来民俗的融合促成了当今河南民俗的独特性,当然很大程度上还是保留了汉族的民俗精髓.虽然在地理分布上,河南的各个区市包含了山区和平原,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区其民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很相似,差异性小,反而在山区部分的区域的民俗由于地理的因素造成民俗和平原的民俗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在这就分为了以平原的民俗和山区的民俗来代表整个河南的民俗文化.一.活动目的通过民俗文化活动让世人更加了解河南,认识河南,喜欢河南从而提升河南的国际形象,增强人们对河南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因此推动河南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河南经济发展。
二.活动原则
安全第一,大众参与,三.活动卖点
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展览——民俗文化工艺制品,饮食,旅游,四.活动理念
展示民俗文化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活动主题
感受民俗文化气氛,体验民俗文化特色
六.活动组织
1.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河南省文化局
承办单位:河南省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民俗学研究所
2.工作分工
3.协调联络各地区文化局相关部门联络各地区特色文化负责人,统计参加人数和参展项目,并指派负责人来会展中心搭建舞台
4.对外宣传河南日报、大河报用专版对这次会展进行相关方面的报道
都市报道记者实地考察,拍成记录片并在省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进行宣传
5.安全保障
安全部门对会展中心的电、水、消防设施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对附近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清除
七.活动内容
准备期:
1.举行新闻发布会。传递活动目的、原则、卖点、理念,唤醒全省人民对民俗文化的重视
2.联系各市区文化局推荐各地区特色民俗文化来参加展览
3.组织好对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的招标工作,严格按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优选协办单位。活动期
一、开幕式
主题沉淀文化智慧人生
方式:主会场与分会场互动,做到简短、意深,行美于人,场内场外同时进行
形式:主会场设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分会场设在各地象征中原文化的地方,内容:1 主会场—举行开幕式,领导讲话并宣布开幕式开幕,少林武团甲天下表演
二 主体内容
此次会展将分四天进行,每天主打各种不同风俗文化,尽可能的与参展观众互动,促成合作,加强对我省的投入建设
第一天民俗美食展
内容:郑州烩面,开封小笼包、花生糕,信阳炖菜、腊肉,鹿邑麻花,濮阳凉皮,洛阳食品特色展.方式: 邀请各地名师,前来现场进行现场制作,并邀请有兴趣的观众前来学习制作,让他们品尝自己的作品,加深体验印象.第二天民俗工艺展
内容: 唐三彩彩泥画中原民俗剪纸艺术 木雕刻,汴秀文化,青铜器模型等
方式: 邀请各地的知名艺人现场制作,并与现场有兴趣地观众进行互动,制作简单的工艺品,并送给现场的部分观众以作纪念
第三天各地庙会展
内容:各地区庙会风俗文化, 1开封大宋文化暨菊花花卉博览会、2 洛阳牡丹庙会3中国国际老子文化博览会4 安阳殷商文化博览会5拜祖大典 6少林文化艺术表演
方式: 邀请各地文化有关人员对各地文化会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展出各文化表演的特色物品,赠与现场观众,作为留念.第四天 河南民间艺术展
内容: 唢呐表演豫剧擂台赛 四通镇马戏团表演 民间小调系列表演 陈氏太极拳表演 方式:邀请各地知名表演团,进行表演,让观众投票选举,选出大家最喜欢的表演.三 闭幕式
主题 :感受快乐释放激情
内容:1 嘉宾致闭幕词 2 国外表演团演出 3 宣布闭幕
方式: 选出近日比赛获胜者 欢聚一堂看演出 讲感言
形式 邀请国外充满激情的民俗艺术表演团参加闭幕式的助兴,让人感受到中原文化融入国际所带来的欢乐气息
八、后期工作场地清理2 会展评估3 会展总结
第五篇:河南考察学习体会和思考
赴河南省考察学习的体会和思考
11月2日至4日,我随渭南市党政考察团赴河南考察学习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所到之处,不仅领略了中原大地迅猛发展的态势,学习了他们发展的成功经验,也认识到我们存在的巨大差距,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河南发展经验
一是以科学的理念做规划。能够在规划过程中立足实际,以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超前搞好规划研究,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不断提高规划编制、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二是以发展的眼光搞建设。参观的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层次高、技术装备质量好,参观的新区规划起点高,建设大手笔,处处体现了河南人敢闯敢试、快发展、创精品和与国际接轨的大气魄;三是以创新的精神融资金。通过对国有资产整体打包、争取银行支持、吸收民间企业资本等方式,开放投资、融资领域,鼓励市场的资本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取全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务实的态度抓落实。在园区建设上采取主要领导兼任园区办主任的办法,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在推进工作上坚持“月讲评、季考核”制度,实行实名测评,提出“换脑子、闯路子”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二、蒲城存在的差距
1、观念不新。发展上只停留在一县一地的小范围,缺
乏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大思维、与关中—天水经济区联系的大框架、与国际接轨的大气魄;
2、措施不硬。工作上得过且过,往往碍于情面,没有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办事,有关的制度管人;
3、发展不快。资金不足是阻碍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投融资制度机制,融资办法不多,相当多的闲散资金没有吸引过来;
4、环境不优。一方面是我们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服务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存在部分群众阻工闹事现象。
针对这次学习考察的主题,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我着重从园区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三个方面谈一下今后打算:
园区建设方面。一是抓好现有的项目建设。要紧紧围绕蒲城工业园和煤化工业园两个园区建设,着力做好征地和群众搬迁工作,不断拓展园区规模,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对已入住的瑞联化工、68万吨烯烃以及绿盾等项目,要做好服务,督促其加快建设进度,尽早达产达效或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要尽快启动纬二路、经四路建设,加快园区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彻底解决园区排水不畅等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抓当前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做好项目策划和包装,提高项目吸引力。四是扩大土地储备。目前园区共占地1500亩,引进项目15个,仍有部分项目因用地无法落实导致项目无法落地,今后在园区20平
方公里的规划区内还要加大土地储备,为园区进一步发展壮大留足空间,打好基础。五是加大投资环境整治。要依法打击、严肃处理干扰和破坏园区发展环境的典型人或事。
城市建设方面。今年以来,我们共有15项城建工程,投资超过8亿,修通道路10条。2011年,城南新区将步入快速发展期,要进一步强化经营理念,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使新区初具规模。县城城区建设要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不断向南扩、向东扩,形成城市发展的大框架,使城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30万,不断改善城区环境,不断完善城区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区品位。
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尽快解决移民搬迁问题。因城中村改造、城南新区建设、烯烃项目建设和煤矿沉陷区治理等造成群众搬迁,要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积极引导群众进城,落实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二是加大渭清路沿线综合整治。对沿线的石灰窑、粉石场、堆煤场等进行强力拆除,改善环境,为蒲城发展建立良好形象;三是加快果、畜、菜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优质苹果和优质酥梨基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水果品质,真正实现人均1亩果,扩大果品出口量。瓜菜业以实施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为目标,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打响“蒲城西甜瓜”品牌。畜牧业以肉鸡、生猪、奶牛为重点,积极实践正大模式、石羊模式、大奇模式,加大扶持力度,有效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