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信农改发„2010‟1号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
信阳市“河南省农村改革发
展
综合试验区”工作领
导小组
2010年1月
10日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2009年工作总结
自2月1日全市启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作好八篇文章,重点实施六项突破,解放思想、敢闯敢试,试验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原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李克、副省长刘满仓等同志先后来试验区视察,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辽宁、河北、湖南、安徽、山西、湖北等地先后40多批次来我市考察交流。
一、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在统一思想中快速启动。2月1日,市委书记王铁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发出了启动先行先试动员令,10县区党委书记、6个管理区(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随后迅速掀起了学习徐光春同志在省人代会信阳代表团讲话精神的热潮。4月22日,省委、省政府批复将信阳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第二天,召开了市、县、乡、村四级干部1万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电视、广播现场直播。动员会后,又安排集中半个月时间,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深入学习徐书记、郭省长在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上的讲话,以及省委、省政府《批复》和《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学习全国各地特区、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2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亲自动手撰写了学习心得。“五.一”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交流研讨会,组织市级领导干部、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管理区和开发区负责人、市直综合部门和涉农部门负责人交流学习体会。5月15日,市委书记王铁同志又在潢川召开了农村改革发展基层干部座谈会,与会人员争先恐后发言,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各县区、管理区按照市委要求,分别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会。通过学习动员,使党员干部进一步理解了改革的意义,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二)在广泛宣传中营造氛围。市内新闻媒体全方位、多时段、大篇幅报道省委省政府批复精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改革试验先进典型,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态势。加强与国家、省级新闻媒体的联系,《中国经济周刊》刊发的我市土地流转经验被许多报刊、网站转载;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分别对罗山县农村养老进行了专题报道;《瞭望中国》对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进行了连续报道;《文汇报》专门派记者深入到部分县区采访报道。在信阳市高速、国道、省道入口处树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欢迎您”等大型宣传标志牌65个,扩大了影响。编印《春风扑面好放歌》、《风生水起涌春潮》、《春风化雨润茶乡》、《信阳市农村金融改革实用手册》、《汇聚力量成伟业》等书籍1.2万册,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宣传手册》160万份,发到百万农家。商城县、光山县、浉河区、潢川县、罗山县等都印发了各种各样的宣传资料。罗山县组织开展了千名科级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政策,万名公职人员回乡入村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活动。商城县组织开展商城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文艺巡回演出,快板《山林流转凤舞翼》、花挑《农机合作社是俺家》、火绫子《农村改革试验区创辉煌》等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在培育典型中示范引领。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除商城县、平桥区全面改革试验外,其余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若干项重点突破。针对八项改革成立了八个专项改革指导小组,实施分类指导。在全市确定了38个市级示范村,每个示范村都确定1名市级领导当“村长”,作为试验区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并明确1-2个市直部门包村。确定县级示范村353个,每个村有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当“村长”,并安排县直部门包村。每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创办1个乡级示范村,共创办乡级示范村453个。全市共创办三级示范村726个。
(四)在强化督导中狠抓落实。市级领导干部积极深入到所联系村督促指导改革试验,绝大多数到联系村督导3次以上,为所联系村办了大量实事。改革办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不间断督导。2月12日,对先行先试启动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7月27日至8月1日,组成5个督导组进行了全面督导,并对金融改革进行了重点督导;8月11至13日,组成4个督导组对部分县区和3个管理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进行了督导;8月中旬,会同市卫生局对村卫生室建设进行督导;8月25日,改革试验办组成2个督导组,对高速路口宣传标示牌进行了专项督导;9月20日,分五个督导组到县区督导土地流转、金融创新。对每次督导情况及时下发了督导通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推进改革试验。实行农村改革试验半月报制度,建立了八项改革工作台账,对各项改革进展情况每半月通报一次。积极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议,9月份以来,先后召开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流转、金融创新、创业人才投身农业、创新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专题现场观摩会;11月19-20日,召开了由全体市级领导干部、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县区改革试验办主任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示范村建设现场观摩会,推进了试验区建设。
(五)在搞好衔接中争取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有关单位积极到省直有关部门汇报沟通,获得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委政研室与市委联合成立了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市改革办加强了与省委农办的联系,并积极向中农办汇报试验区建设情况;许多与“三农”有关的厅局来我市就支持试验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省财政厅、发改委、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民政厅、人行郑州支行、银监局、省农业银行等部门出台了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省检验检疫局与市政府签署了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协议和扩大信阳食品农产品出口合作协议;省财政厅已将我市列为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11月2-3日,专程到中央农办汇报试验区建设情况,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对我市农村改革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们确实抓到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上,并表示元旦过后来信阳调研。
二、改革试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规范流转秩序,搭建流转平台,培育流转龙头,强化流转扶持,土地流转进展迅速。一年来,全市共创办土地信用合作社206家,建立土地流转中心197个,流转总面积达到745万亩,是改革前的6.9倍。其中耕地343万亩,占总面积的40%;林地336万亩,占总面积的43%;另有水面51万亩,其它15万亩。流转土地千亩以上的大户344户。基本形成了四种模式:
1、“土地银行”模式。如光山县江湾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息县联丰土地信用合作社,农民把需要流转的土地存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向农民支付土地“利息”,并负责将土地对外发包或经营。
2、股份合作模式。农民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并向农民支付土地经营收入。农民若在合作社务工,还可获得劳务收入。如固始县金谷农科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统一安排生产经营,并为社员提供优质低价种子、肥料和各种技术服务,产后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目前,该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4080户,入社人口18000余人,入社土地面积31400亩,入社各类农机和运输车辆300多台,面积覆盖到固始、商城两县6个乡30多个行政村,入社社员平均亩增收近300元。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农业的规模效益,又让农民不离开土地,是目前各地重要的流转形式,也是我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之一。
3、企业租赁模式。由龙头企业将农民需要流转的土地租赁过来,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独立进行生产,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并可放心大胆地从事其它工作,劳动力得到了根本解放。平桥区陆庙村万亩生态茶园,就是由河南格瑞提公司以每亩300—400元不等的价格从农民手中租赁过来规模发展茶园。农民即可放心外出务工,也可安心在自己流转出的土地上打工,收入成倍增长。
4、能人承包模式。由各类创业人才通过租赁、互换、转包等多形式流转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种植,发展现代农业。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目前流转的耕地面积已达到1.2万亩。
(二)金融创新增添了发展活力。一是多措并举,县域新增存贷比显著提高。各县区、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年底以前各县区新增存贷比要达到65%以上的要求。实施政策激励。潢川县财政拿出300万元,奖励各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息县财政拿出100万元,对年底完成目标的县域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同时把政府及部门的存款向其倾斜;淮滨县对新增存贷比达标的金融机构奖励20万元。健全服务体系。浉河区分别与省农联社信阳办公室、中国银行信阳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年内授信40亿元,并积极向基层延伸服务网络,农行已在多个乡镇设立了 “三农”工作站或建立流动客户经理组,以产业为依托建立信用村。创新金融产品。各县区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促进贷款。固始县推出了“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贷款、行业协会互助联保贷款、“及时雨”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品牌。截止12月底,全市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17亿元,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达到73.25%,比上半年增加38个百分点。二是捆绑整合,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市财政局围绕“组建一级集团,实施二级担保,构筑三级网络,培育四级信用”,构建了全市融资担保体系,信阳市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达到4亿元,担保能力达到15亿元。各县区积极捆绑涉农项目资金注入担保公司,10个县区捆绑资金均达2000万元以上,其中浉河区达6200万元,光山县3000万元。积极整合担保公司,各县由区财政部门牵头,对各类担保公司进行整合,建立了县级综合性担保公司,基金总额全部达到1个亿以上。浉河区金财担保公司资金总额达到1.29亿元。全市共有担保机构48家,资金规模达到12.8亿,已实现担保10亿元。三是底层突破,农村“草根”金融实现跨越发展。全市共发展村镇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农户资金互助社279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其中,农户资金互相合作社资金总规模已达到3.5亿元,已为农民发放互助贷款6090万元。
(三)专业合作助推了产业发展。采取职能部门主导、基层组织牵头、龙头企业领办、致富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市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84个,总数达到3531个。其中种植类1071个,养殖类1005个,茶叶类277个,林业类190个,农机类381个,其它607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6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商城县高科农机农艺服务合作社总投资3000多万元,各种农机130余台套,农机、农艺人员60余名,为农民提供耕种插收和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良种良法推广等全程服务。合作社口号是“安心打工去赚钱,商城高科代种田。耕种插收机械化,合作共赢谋发展。”今年签约服务4万亩,入社土地5000亩,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工厂已开始兴建。平桥区马氏生态茶叶合作社拥有会员530户,专业工程师3人,茶园面积1.8万亩,固定资产1200万元,采取分散种植、统一培训、统一收购鲜叶、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茶农比入社前平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息县县财政投入300万元,重点扶持壮大了1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金宝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达到1万多亩。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新型农保加快了民生改善。制定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实施办法,并在罗山县试行,参保农民总数已达25.466万人,289个村参保率超过61.1%,已为32561位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2000万元。国家新农保政策出台后,浉河、平桥、新县、商城、光山、固始、潢川、羊山新区等县区共有18个村开展了试点,平桥区陆庙等三个村参保率达到92%,商城县蔡店等三个村参保缴费率达到96%。《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按照“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变、一个不能差”的要求,推广平桥经验,采取政府主导、村医自愿、多方筹资的模式,建设标准村卫生室。每个卫生室由政府补助4万元的建设费和1.5万元的设备费,并对村医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村卫生室2600个,其中有1000多个已投入使用;培训村医1500多人次。中央电视台以“探访信阳别墅卫生室”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五)激活人才促进了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建立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制。狠抓农民工培训,发展劳务经济,在外务工、经商人员200多万人,资产亿元以上的近百人,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内河南籍务工人员3000多人,信阳占一大半。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26059个,总投资额达153亿,带动就业40多万人。鼓励机关、事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各类创业人才参与农村改革发展,促进人力资本回流农村,全市投身农村改革试验,参与土地流转,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高效农业示范园等各类人才达到7714人,其中机关干部367人,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工1088人,回归人员1766人,其他4493人。商城县伏山乡建立了干部创业园,开发渣子河茶叶,已流转土地2000亩。平桥区五里镇大堰村5名大学生村官创办了村干部创业园,种植珍珠黑香瓜子,起到了较好示范带动作用。光山县泼河镇务工成功人士汪明宽流转全组土地700余亩,建养猪场、修鱼塘、育苗圃,补助村民每人每年500元,安排一人就业,工资不少于10000元,所有村民满60岁(女55岁)可退休,发放养老金,目前已投资500余万元;新县人大机关干部曹绍忠牵头成立了茶业合作社,拥有茶园4000亩,林场1600亩,入社农户148户。
(六)特色文化催生了主题引领。特色文化快速推进,特色品牌正在形成。新县围绕“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主题,着力打造了“一园两区”,建设“一个核心、四个组团”,重点开发将军山等24个项目,红色旅游文化迅速发展。商城县围绕“让桂花香醉商城”主题,投资500万元建成了“中国.商城世界桂花博览园”一期工程。淮滨县围绕“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主题,启动了“走读淮河”项目和蒋氏根亲文化项目。淮河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淮河博物馆主体工程完成。固始县围绕“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主题,成功举办了“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潢川县围绕“让华英富庶潢川”主题,深化“公司+农户”模式,提升“鳖鸭花”文化内涵,形成了十里华英工业园区;启动了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项目,举办了“水城花乡、黄姓之源,央视艺苑风景线走进潢川”大型文艺晚会。光山县围绕“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主题,进行了积极宣传策划,规划了一人一园一馆一道一岛一村一歌一坛一片一奖“十个一”工程。鸡公山按照“南有博鳌,北有鸡公”的战略定位,以“百年避暑胜地,千年历史遗存,万国文化荟萃”为特色,正在进行高端规划。
(七)城乡统筹推动了二元融合。以全市6个管理区、2个中心城区和各县区近郊乡镇为重点,打造人口聚集平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壮大富民产业,实现农业变工业、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上天梯管理区、信阳工业城、羊山新区等高起点编制了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融休闲广场、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文化大院、排污管网等服务设施为一体,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部分已经建成并实施了搬迁。实施“千村百镇”规划,结合土地整理等项目,因地制宜撤并“偏、远、小”自然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全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农民新村800多个。息县通过招商引资启动了110个农民新村建设。固始县小畈村建设成规划科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现代农村社区,目前该村已有172户群众入住。光山县上官岗农民新村一期工程建成单联体别墅83套、商住楼42套、农民公寓楼三栋82套;二期工程规划建设15万平方米的联体别墅和公寓楼,目前已完成设计。强化乡镇环境卫生治理,深化“六城联创”,实施市、县、乡三级同创,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活动,农村卫生环境大大改善。
(八)组织创新强化了基层基础。各县区采取集中升格一批、联建一批、新建一批、整顿一批的方法,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的设臵形式。浉河区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升格村党支部为党总支、强村弱村联建党总支、依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跨行政村的合作社(协会)党支部、在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上建党支部等多种途径,先后成立村级党总支9个,新建合作社(协会)党支部23个,初步建立起以行政村党总支(支部)为主体、合作社党支部为骨干、产业党小组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罗山县逐步将74个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分类建立党支部。固始县深化在外出务工地建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工作,建立了网上党支部。探索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领导的方法途径,全市共有26名村党支部书记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11名村干部考上公务员。平桥区将在农村改革试验中表现突出的洋河镇陆庙村总支书记提拔为核心区党工委副书记。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市3034个行政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了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臵、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补偿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1万多个。
尽管改革试验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少数基层干部主动性不强。一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着等项目、等资金,不能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谋发展。二是少数村规划不够科学具体。有的村没有制定整体性的发展规划,有的村虽然制定了规划,但存在方向不明、重点不突出等现象。三是少数乡村改革重点不突出。有的在改革重点和工作着力点上还比较盲目,有的甚至把一些日常工作作为改革发展内容,没有紧扣八项改革,搞成了日常工作安排。四是改革试验进展不平衡。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村村之间差距很大。
三、2010年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要认真总结改革试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采取更加有力的改革举措,全面推进八项改革,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一)工作目标。在重点实施“六项突破”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八项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基本探索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创新、社会化服务、社会保障、人才投入、文化改革、城乡一体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的新路子,初步建立起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农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农村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创业人才投身农业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和推广价值的经验成果。
(二)工作重点。一是拓展领域。各县区要全面启动八项改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体方案中已明确但在实践中尚未涉及的重要改革试验内容,如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退出补偿、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型农业保险、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治理以及放宽农村人口落户城市等项改革,要迅速启动;要在抓好38个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放大推开,做到连线成片,形成集聚效应。二是深化重点。六项突破要继续深化、提升、规范、拓展。土地流转要抓规模、规范、效益;金融创新要抓规范、管理、服务;农业机械化要上规模、上水平,加快发展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幅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社会保障要巩固、完善、提升、扩面;城乡一体化要重点抓好规划的实施,加快推进速度。三是提升典型。要重点建设好726个示范村,探索好发展模式,培植好富民产业,完善好基础设施,发展好社会事业,繁荣好农村文化,健全好管理机制,把示范村建设成改革发展的样板村、典范村。要分类打造各种改革典型,培育各方面的亮点,各方面都要有亮点,每县区都要有特色。四是推广成果。加强对改革试验经验的研究,形成一批经验成果,推广应用,扩大影响。2010年,八项改革每项都要出经验、出成果。五是争取支持。要继续加大汇报、协调力度,争取尽快扛回国家牌子,以便获得更高层次的指导,得到更大范围的支持,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改革创新。市直、县直各部门,要利用好试验区金字招牌,发挥能动性,积极到省、进京,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把握好、利用好、争取好今年新出台的各项政策,为试验区争取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支持。
(三)推进措施。一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只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大胆去改,只要有利于农民群众增收就要努力去试,消除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让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向农村聚集,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二是内外结合,上下联动。要注重机制创新和内部挖潜,既努力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又不依赖支持,不等、不靠;要做到干部群众一起上,市县乡村一齐动。三是加大宣传,发动群众。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推进改革试验的重要手段,积极培训群众,精心组织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群众自觉地投身到试验区建设中来。四是整合资金,以奖代补。统筹安排好、捆绑使用好2010年各种财政支农资金,实施以奖代补,用财政资金撬动民间资本。五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及时召开专项工作会、点评会、促进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工作。年终要召开总结会议,评出综合奖、单项奖和各方面的改革典型,并进行表彰;对改革试验态度不积极、组织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的,以适当的形式予以惩处。六是健全机制,落实保障。要以试验区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加大对改革试验工作的领导力度,加强各级改革试验办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支持保障,让各种优秀人才积极投身改革试验工作,形成思改革、谋改革、搞改革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决定
N0000063
中共河南省委文件
豫发[2009]15号
———————————————— ★———————————————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设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决定
(2009年6月15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革创新,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推进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信阳市设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事关我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中原崛起大局,意义重大而深远。我省是全国最大农区,是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综合试验区各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农村改革综合性强,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形成合力。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组织协调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大力配合、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落实。信阳市委、市政府要把试验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按照《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鼓励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农村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的改革发展之路。
附: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
(此件发至县级)
第三篇: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乡位于县城以南32公里,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乡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1.38万亩),辖22个行政村、3.2万人,XX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23亿元,财政收入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3元。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设想,到要求我乡“先行先试、探索道路”,特别是
综合试验区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复,全乡上下广泛动员、全面启动,紧跟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节拍和部署,先行先试当先锋、大胆大步大跨越,使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开局良好。
一、强化宣传,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自3月4日,我县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学习讨论会议之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先后召开了党政联席会、乡村干部动员大会,由各村支部书记、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4月22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后,5月12日,组织召开了近千人参加的再动员大会,认真传达贯彻市县关于推进试验区建设会议精神,并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会议结束后,各包片领导到所包村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动员股级以上的干部,结合自己对试验区建设的理解与行动,纷纷向市县试验区办公室撰写征文,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启发了改革思路。同时一次性投入3万多元,在省道s216线两旁树立永久性标语牌9块,各村也在人口较集中的自然村悬挂3块以上的永久性标语。另外还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强化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宣传,激发“先行一步、探索道路”的勇气,让“八篇文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二、合理规划,在科学发展上奠定基础
在编制规划中,既体现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又考虑到实际建设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于群众生产,又有利于群众生活。规划工作在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多次召开乡村干部征求意见会、党政班子联席会,集体制定了《**乡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及十项相关《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依据本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产业分布特征和农业农村基础,规划以集镇为中心,以s216和冯达路沿线各村为龙头,以油茶、板栗、茶叶、食用菌为支撑,以旅游开发为抓手,连接县内“一园四景”,着力抓好吃、购、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一点三线带一面”的格局。《实施方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方向;《实施细则》为强力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健全组织,在推动建设上提供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其他副科级领导任副组长,乡机关全体干部和部分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指导组、保障组、协调组和督导组,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制度。组建了专门办公室,抽调4名专职人员,配备两台电脑,安装一部电话,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有版面。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村建、国土三个单位10名专业人员组成土地流转中心、山林流转交易大厅,实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岗,责任到人,经费有保障,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切实做到创建工作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建立了领导干部当“村长”和单位包村责任制,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协调。
四、创新举措,在重点工作上增添活力
(一)重民意,力求土地再生金。该乡地处深山区,山林面积广,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经过多方努力,截止目前流转耕地5074亩,流转率达38%,规模在100亩以上5户。同时,重点在山林流转上下工夫,成立了山林流转交易大厅,现已流转林地66983亩,流转率达33%,其中5000亩以上的三户。一是政策驱动。对集体与农户的山林资源进行所有权、使用权界定、登记,明晰产权关系,发放林权证书,鼓励群众自由交易和流转,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能人带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能干人、明白人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以不同形式承包山场。三是招商促动。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对连片的乡村集体林场和农户自留山经营权进行流转,先后有上海、北京、湖北三省市的外商到这里承包林场,搞规模经营。上海商人许巧根与英窝村委会签订了5000亩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为50年,总投资XX万元,主要搞茶产业的研发工作。城关镇下岗职工朱义与石船村委会签订了500多亩林地和鱼塘承包合同,随后投入180多万元建起了农业生态示范园。四是合作拉动。由村集体或农户出林地,投资者出资金,实行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共有,联合经营,成立专业合作社,按股分红。五是干部推动。坚持指导而不干预,放手而不撒手,强化领导,跟踪服务,做创业人员的坚强后盾,鼓励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把山场当工厂建、把基地当企业办。六是龙头舞动。豫达栗品有限公司、福源茶叶合作社和裕农油茶合作社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承包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使“组织+基地+社员”的路子越走越宽。
(二)帮民富,提升农业服务上水平。
(1)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做文章。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制定了三年产业规划和发展农业产业优惠政策,突出农业基础地位,明确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相关产业。利用国家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对石船、狮塘等16个村的农田进行改造,夯实了农业现代化基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了优质、高效的超级杂交水稻、“双低”油菜、小麦和其它小杂粮,全年粮食产量达10160吨,较上年增长6%。大力发展以板栗、油茶、茶叶、淮南猪、小山羊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与改造板栗基地6000亩,新建一个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大别山板栗交易市场”。在大造、新店等7个村发展与改造油茶基地7000多亩。大力发展茶产业,把英窝、新坳等4个村打造成茶叶专业村,规范和完善幸福茶厂的加工环境和设备条件,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规范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在油河、狮塘等4个村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产量将达到15吨。另外,还大力发展相关产业。重点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为每个村至少建成一个农村市场连锁超市,并在各村逐步建立包含运输、餐饮、文化、中介服务等项目的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绘制了月亮潭、灌河湿地等景点导游图和宣传彩页,加强对新店老街、顾围子、雩娄高中和顾敬之旧居实施保护,旅游业蒸蒸日上。
(2)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做文章。针对当前乡镇出现的农业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农业服务机构人员素质低、对农业服务机构管理指导不够有力、农业服务机构缺乏工作经费,这一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乡党委、政府重点把乡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破解“三农”难题的主要抓手,相继成立了农机、农技、林业、水利、畜牧五个农业服务组织,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服务组织社会化。五个服务组织有的是由政府引导,有的是由政府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组织和自然人独立创设。其组织有自主的人事管理权和收益分配权,其技术服务活动受市场驱动和制约,服务费用大部分源自于服务收益。二是服务技能专业化。根据我乡重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规模,配齐畜牧、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人员,经常邀请农业部门分期分批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能力,解决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和不适应目前农业农村变化了的新形式问题,从而增强为农业服务的科技力量。三是服务功能全程化。服务组织坚持以科技服务为主体,同时完善各类配套服务,包括市场需求预测和种养项目选定,种子和种苗、肥料和饲料、农药和兽药等实用技术的供给与保障,产品的收购、贮藏、加工与运销等。推广实施农业保险,解决农民种田后顾之忧。四是服务机构网络化。积极构建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做到农民找技术员不出村,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并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到田间活动,切实履行其服务农业的职能。
(3)在合作组织上做文章。紧紧围绕板栗、油茶、茶叶、食用菌、生猪、土地、山林、农机等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服务等行业,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到目前为止,全乡在工商部门注册专业合作社16个,入社农户2202家,入社率31%,农户带动率67%,入社资金XX多万元。例如,淮南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已发展能繁母猪490头、后备母猪568头,年产仔猪18370多头,仔猪供不应求,已成为鄂豫皖三省沿边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另外,按照乡党委确立的“培育一个产业、开拓一个市场、建立一个组织、致富一方群众”工作思路,以支部为龙头,以合作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在淮南黑猪合作社和福源茶叶合作社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同时在每合作社都建立了团支部。
(三)教民做,引领百姓赛跑。根据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建立完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带动能力显著提高。一是狠抓基础教育不放松。积极争取扶持资金、用足用好危改资金、鼓励外出成功人士捐献资金、挖掘社会闲散资金,累计投入700多万元,新建许冲、金岗山、油河、英窝、梅河五所小学教学楼、一所幼儿园、一中男生宿舍楼及教师宿舍楼。同时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强化师资培训,发展远程教育,中招考试中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一。二是狠抓人力资源开发。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各级社保、扶贫部门要求,结合本乡实际,注重服务,科学运作,使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乡累计培训1100人,成功转移970人,已成为试验区建设的主力军。三是支持人才创业。鼓励乡村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自主创业,并在项目上支持,在资金上扶持,在待遇上保障,在政治上关心,在成长上帮助,在生活上关爱,教育大家摒弃“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树立创业光荣、安贫可耻的意识,先后涌现出洪坤德、周作福、杨家成、罗资军等创业典型。据统计,全乡共有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创业36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2人,领办项目2个;乡干部8人,创办项目11个;村干部20人,创办项目20个;大中专毕业生6人,创办项目3个。四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施回归工程是试验区建设的需要,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为做好这项工作,乡成立了回归工程领导组,并设立回归工程工作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服务全乡外出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实地慰问、发邀请函等形式了解外出人员思想状况,动员他们回乡创业。目前,有三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投资7000多万元,新上项目两个。
(四)重民生,实现城乡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加大公共投入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抓规划,着眼未来谋发展。在规划工作中,由国土、村建、交通、供电等部门协同配合,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坚持做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配套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对幸福村大河埂和黄泥榜村张柒坊两个“城中村”进行规划整理,鼓励农户通过宅基地互换,到规划点集中建房,对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在规划集中地段给予一定的建房用地。新村建成后安置90家、440多人,已为全乡新农村建设亮点。二是抓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先后开辟两条各1200米的商业街,拆迁重建一条1000米的老街,高标准建成了行政区、工业区、贸易区和文化娱乐区,新建农贸市场一个、小商品市场一个、社会客车站一个,镇区达到了“四通一平”,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100%,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2580人,达到了撤乡建镇的标准。深入开展“一池三化四清五改”活动,围绕省道s216线和县乡循环路,对可视范围内,所有堆放的柴草垛、违章建筑、猪圈、厕所、破旧建筑物进行清理,把两条公路打造成生态路、文明路,同时向村组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水质符合饮用水主要卫生指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村庄环境、家庭卫生整洁,草堆、土堆、粪堆等按规定堆放;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卫生村庄达30%以上。通过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连续两年被市六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红旗单位”,XX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在今年全市54个省级卫生乡镇复查验收中,排名第一。12月中旬省民政厅将到我乡检查验收撤乡建镇工作。三是抓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多渠道筹措资金531万元,修通4公里的水泥路和两座桥梁。新建财政、工商两家办公大楼。为加快集镇街中河道治理,争取到国家小流域治理项目资金XX多万元,已进入招标程序。四是抓配合,驻村县乡单位齐心协力。各单位以“双联双促”为抓手,努力把基本情况摸准,把工作制度定明,把工作职责讲清,并在资金和物质上给予了大力帮助。
(八)扶民志,齐心协力建和谐。乡党委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以“五好”乡镇党委创建为目标,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乡党政班子成员十分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不断用科学发观武装头脑,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为全乡人民造福上来,牢固树立“五块牌子一起要”的理念。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五禁止”、“十不准”规定,努力转变干部作风,扩大党员队伍的影响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保证了全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以“五好”党支部创建为载体,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乡党委按照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要求,不断加强“一好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经考核,全乡有15名党支部书记达到了“一好双强”。坚持民主推荐、民主选举,并实现了党委推荐意图,22个村委会、66名村委委员全部依法产生,新一届村委会达到了“优化班子结构、控制班子职数、确保妇女职数”的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150多万元,对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三是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狠抓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乡党员服务中心、各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两块阵地,把开展农村党员服务、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努力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73名,发展预备党员35名。四是以“4+2”工作法为平台,提升基层民主自治地位。各村按照“4+2”工作法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党务、村务公开领导,建起了公开长廊,把群众最关心的事项按时如实公开,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财政、民政、扶贫、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围绕“4+2”工作机制的内容,努力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五是倡导乡风文明,创新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户”,进一步明确各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努力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全乡村民模范自治村达到20%,比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尊老爱幼、邻里互助、乡风文明基本形成,实现了全年无人访、信访,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今年在争创省级“文明村镇”工作中,11月27日,由省文明委组织的专家进行实地检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原则上予以通过。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我乡的试验区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诸如建设主体不热,建设资金缺口大,建设进度参差不齐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在不断创新中改进工作方法,丰富建设内容,把试验区建设工作抓得更活跃、更有实效,通过我们的真抓实干,努力打造现代文明村镇的全新形象。
第四篇: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
区建设工作总结
**乡位于县城以南32公里,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万亩),辖22个行政村、万人,2008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3元。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设想,到要求我乡“先行先试、探索道路”,特别是
综合试验区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复,全乡上下广泛动员、全面启动,紧跟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节拍和部署,先行先试当先锋、大胆大步大跨越,使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开局良好。
一、强化宣传,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自3月4日,我县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学习讨论会议之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先后召开了党政联席会、乡村干部动员大会,由各村支部书记、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4月22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后,5月12日,组织召开了近千人参加的再动员大会,认真传达贯彻市县关于推进试验区建设会议精神,并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会议结束后,各包片领导到所包村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动员股级以上的干部,结合自己对试验区建设的理解与行动,纷纷向市县试验区办公室撰写征文,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启发了改革思路。同时一次性投入3万多元,在省道s216线两旁树立永久性标语牌9块,各村也在人口较集中的自然村悬挂3块以上的永久性标语。另外还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强化对试验区建设工
作的宣传,激发“先行一步、探索道路”的勇气,让“八篇文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二、合理规划,在科学发展上奠定基础
在编制规划中,既体现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又考虑到实际建设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于群众生产,又有利于群众生活。规划工作在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多次召开乡村干部征求意见会、党政班子联席会,集体制定了《**乡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及十项相关《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依据本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产业分布特征和农业农村基础,规划以集镇为中心,以s216和冯达路沿线各村为龙头,以油茶、板栗、茶叶、食用菌为支撑,以旅游开发为抓手,连接县内“一园四景”,着力抓好吃、购、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一点三线带一面”的格局。《实施方案》为科
学发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方向;《实施细则》为强力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健全组织,在推动建设上提供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其他副科级领导任副组长,乡机关全体干部和部分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指导组、保障组、协调组和督导组,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制度。组建了专门办公室,抽调4名专职人员,配备两台电脑,安装一部电话,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有版面。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村建、国土三个单位10名专业人员组成土地流转中心、山林流转交易大厅,实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岗,责任到人,经费有保障,档案实行微机化管
理,切实做到创建工作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建立了领导干部当“村长”和单位包村责任制,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协调。
四、创新举措,在重点工作上增添活力
(一)重民意,力求土地再生金。该乡地处深山区,山林面积广,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亩,经过多方努力,截止目前流转耕地5074亩,流转率达38%,规模在100亩以上5户。同时,重点在山林流转上下工夫,成立了山林流转交易大厅,现已流转林地66983亩,流转率达33%,其中5000亩以上的三户。一是政策驱动。对集体与农户的山林资源进行所有权、使用权界定、登记,明晰产权关系,发放林权证书,鼓励群众自由交易和流转,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能人带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能干人、明白人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以不同形式承包山场。三是招商促动。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
作等形式对连片的乡村集体林场和农户自留山经营权进行流转,先后有上海、北京、湖北三省市的外商到这里承包林场,搞规模经营。上海商人许巧根与英窝村委会签订了5000亩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为50年,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搞茶产业的研发工作。城关镇下岗职工朱义与石船村委会签订了500多亩林地和鱼塘承包合同,随后投入180多万元建起了农业生态示范园。四是合作拉动。由村集体或农户出林地,投资者出资金,实行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共有,联合经营,成立专业合作社,按股分红。五是干部推动。坚持指导而不干预,放手而不撒手,强化领导,跟踪服务,做创业人员的坚强后盾,鼓励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把山场当工厂建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关知识要点概要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关知识要点
今年4月22日,省委、省政府批复信阳市委、市政府《关于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6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关于设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决定》,决定在我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其目的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闯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关于试验区建设,其中有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提法,现在根据《方案》和《决定》的内容,向大家作以讲解。
一、中央有要求,河南有需要,信阳有条件
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把信阳作为一个试验区来运作,一是中央有要求。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推进新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问题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定》,对这项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二是河南有需要。河南是我们国家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劳务输出大省,“三农”问题很突出,如何破解“三农”问题,河南有必要加快全省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有必要选一个地区作试验。三是信阳有条件。信阳是个典型的农区,而且是个老区,这些年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陆续作了一此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这一届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性很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盼调研,广泛地听取意见,并且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率先在全省进行农村改革和发展,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我们要积极支持。
二、新农村建设“两个坚持、四句话”
两个坚持: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二要坚持城乡统筹,工农结合、以工促农。
四句话:关于新农村建设,省长郭庚茂曾经讲过四句话:对城郊村,不是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而是郊区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问题;对山区和偏远地区缺乏发展条件的村,不是村庄建设的问题,而是创造条件搬迁的问题;对具备条件的地方,是推动向中心村、小城镇集中迁并的问题;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是改善现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如水、电、路、通讯、文化设施等方面条件的问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三、明确六大目标,把握六大原则,抓住七项重点
明确六大目标:(1)建成粮食生产重点区;(2)建成特色农业示范区;(3)建成村镇建设样板区;(4)建成生态环境友好区;(5)建成文化建设引领区;(6)建成城乡统筹先行区。
把握六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鼓励大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际成效;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抓住七项重点:要在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在健全农村金融支农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取得新突破;要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取得新突破;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四、八篇文章,五台大戏
(一)八篇文章
1、做大盘活土地文章,大胆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土地问题是农村的根本问题,农村改革的每一项突破,都与土地有关。盘活了土地,农村财富的轮子就转起来了。怎么盘活?十七届三中全会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就是推动土地流转,提出了五种流转形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五种形式,也可以在这五种形式之外再创新。第一,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让土地这个不动产变成活的资本;积极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信用合作社等流转中介组织;积极培育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推动规模经营。第二,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就是探索城乡同地同价,推动农村集体土地的市场化,增加农村集体土地出让收益。第三,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就是提倡通过宅基地互换,实施村庄整治,到村镇规划点集中建房。
2、做好财政金融文章,大胆创新农村资金投入机制。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新农村建设资金大体上需要18万亿元,缺口9万亿元,数额巨大,这就要求必须千方百计把各类资金盘活:银行的钱、财政的钱、社会的钱、农民的钱。当前紧要的是金融和财政,要把这些钱用活。根据《方案》要求,首先,创新农村金融机制。就是要通过创新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解决农村资金饥渴症。其次,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就是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实施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探索土地收入分成机制。各级政府每年都要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
3、做强专业合作文章,大胆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农民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分散经营小农户与农产品大市场对接的重要举措。第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国家对合作社实行减免税政策,是对涉农经济活动的最大让利,是“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延伸,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第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体系。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互助组织,也是惠农组织,发展中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商城等一些县区对一定规模、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推动了合作社发展壮大,做法值得推广。第三,支持合作社跨县区、跨行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打破地域界限,共同联手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4、做实养老医疗文章,大胆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让农民共享综合试验成果,是一个“依靠谁、为了谁”的大问题。《方案》提出要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创新扶贫开发等,其中养老和医疗是难点也是关键。首先,健全农村医疗保障重在提升保障水平。平桥区在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上探索出了好路子,村村建了标准卫生室,农村医生轮流外出培训三个半月,硬件、软件都改善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就有了保障。其次,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要“破题”。《方案》提出的是“新型养老保险”,就是要运用市场的办法来办农民养老保险。要在“新型”上多动脑筋,拿出特殊办法,尽快开展工作。把社会保障办好了,广大农民兄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就可以迈开大步走四方、闯市场、闯天下了。
5、做优人力资源文章,大胆创新支持人才投身综合试验的机制。执行《方案》需要人才,建设试验区更需要人才。为了开发人力资源、用好人才,《方案》提出了具体办法:一是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二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劳务培训;三是引导创业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方案》提出“鼓励机关、事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各类人才参与农村改革发展”。这是一条激活人才的好途径。要举办培训班,帮助大家学习领会《方案》精神,鼓励大家抓住政策机遇,放心地走、放心地干,干出一番事业,打出一片天地。
6、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大胆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文化是县域经济的灵魂,是潜在的生产力,是最强的竞争力,也是最大的软实力。首先,建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机制。就是要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用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让经济文化交融。其次,建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就是要继续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单位“事转企”,实现由依靠政府生存向市场求生存转变。
7、做好统筹发展文章,大胆创新城乡一体化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目标。首先,产业一体化是支撑。《方案》要求我们加快培育发展食品加工、环保建材、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商。这些产业发展了,城乡一体化就有了支撑。其次,村镇建设是载体。要高昂规划龙头,认真落实《方案》提出的“积极实施村镇建设规划”。再次,户籍改革是关键。《方案》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通过户籍改革增加城市人口,进而提高城市化率,这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8、做足基层组织活力文章,大胆创新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机制。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主战场在农村、在基层。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基层的组织、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试验区建设的意义,看准试验区建设的机遇,自觉地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事业之中。首先,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按从事的职业、行业,把党员编入不同的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专业协会上。其次,要建立乡村干部培养选任和激励保障机制。再次,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五台大戏
1、启动“总开关”,劲唱解放思想的大戏。省委、省政府的批复特别强调要不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始终,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旧制度、旧办法的束缚。”徐书记多次鼓励我们要大胆地试、大胆地改、大胆地闯。反思信阳之所以欠发达、之所以相对落后,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发展总是慢半拍。省委、省政府在批复中提出六条要求,给我们撑腰壮胆,大开绿灯。在农村改革综合试验上,我们要放心、放手、放胆去解放思想,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条条框框出发,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只要不违背农民利益,一切都可以试,一切都可以改,不必拘泥于某些框框。当前解放思想重点是从六个方面“解放出来”:一是从小成即满的小农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跨越发展;二是从狭隘的固步自封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开放发展;三是从急功近利的短期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长远发展;四是从因循守旧的本本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创新发展;五是从唯条件论的畏难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突破性发展;六是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谋求自主发展。
2、吹响“冲锋号”,勇唱先行先试的大戏。特区“也好”,“试验区”也好,都要有特别的地方,要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坚持“特”字当头,树立特异理念,争取特准政策,采取特别举措,实行特殊管理,取得特快成效,打造特色品牌。要先干不犹豫。只有先干起来,走出一条新路,上级才会支持我们,社会才会认可我们,才会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改革发展条件,我们就会越来越主动。要先行不争论。一旦认准了路,绝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对于重大改革事项,市委、市政府决策之前,要充分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一旦作出决策就不要争论,必须集中精力,坚定不移地抓落实。要先试不苛求。要改革就会有失误,十拿九稳就不叫创新。一旦方案成熟就要先试起来,边试边探索,边试边积累,边试边完善。
3、建好“百花园”,巧唱拿来克隆的大戏。我们是综合试验区,可以进行全面试验,不是单一或某些方面的改革试验。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百花园”,我们要让它百花齐放、常开常新、永不凋谢。我们要善于拿来,为我所用,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拿来,凡是别人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嫁接,凡是信阳成功的先例都可以推广。要大胆借鉴一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改革效率,减少改革成本。当然学习吸收不是简单模仿,不是“邯郸学步”,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让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让失败的教训为我所弃,不断把我们改革创新大业推向前进。
4、种好“试验田”,善唱开拓创新的大戏。要把试验区这场大戏唱响、唱好、唱出韵律,各级各部门都要在实验田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一是在土地流转方面。不管是土地银行还是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交易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大胆地试。今年各县区都要兴办若干个土地合作社,要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数量。二是农村金融体制方面。除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创办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各县区都要建立融资担保基金,为办好试验区提供融资平台。三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要全面推广平桥建设村级卫生室经验,坚持“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变、一个不能低”的原则,全市推行,年底全面完成。四是村镇建设方面。今后,凡是退老宅、建新宅,交旧宅、划新宅,按规划的地点、参考的样式建房的,市县都要给予补贴,实行以奖代补。五是城乡一体化方面。市、县近郊区和市里的六个管理、开发区,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在这些方面,各县区都要立足本地实际,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明确自己的改革重点和突破口,做到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各显神通,真正改出成效。
5、弹好“协奏曲”,共唱合力奋进的大戏。办好改革发展试验区,是一场事关信阳长远和全局的大戏,大家都是演员,必须同心同气、共拍共鸣。市里拿出学习贯彻《方案》的具体意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各级人大要加大工作监督力度,促进各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各级政协要充分履行职能,为推进改革献计出力;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改革发展多做贡献。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出台支持试验区的具体措施。各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协调沟通,集中处理改革过程中涉及面较广、单个部门无法处理的重大问题。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搞好宣传引导,在全市上下营造关心、支持、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发挥基层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参与改革的作用。特别是广大乡村干部常年工作在基层,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要尽快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使他们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激发乡村干部安心基层、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五、六条路子
突破六项制约,探索出六条路子:(1)解读一个金融改革问题,突破资金制约,探索钱从哪儿来的路子;(2)解读江湾村土地信用社和马氏茶叶合作社,突破“散”的制约,探索土地流转及农业产业化的路子;(3)解读商城高科农机农艺合作社,突破传统耕作方式的制约,大胆探索农业机械化的路子;(4)解读上天梯规划,突破二元制约,探索城乡一体化的路子;(5)解读平桥村医建设,突破看病难的制约,探索农村医疗的路子;(6)解读河北青县的“养老经济学”,突破农民缺乏保障制约,探索农村保障社会化的路子。
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建立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立硬性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建立高效的支农资会整合机制;建立充满活力的内在增长机制。(2)建立长效的支撑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完善科技推广和创新机制;完善农民再教育和培训机制;完善农村市场建管机制;创新合作经营机制。(3)建立长效的统筹发展机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农业保险机制;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
七、“三破三树”,“三个增强”
三破三树:必须破除畏难倾向,树牢争先意识;必须破除因循守旧倾向,树牢创新意识;必须破除等靠要倾向,树牢敢闯敢试观念。三个增强:一要增强全局意识唱主角,二要增强标杆意识创一流,三要增强创新意识抢先机。
八、“五化”方法
(1)市场化运作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主要思路。(2)社会化服务是转变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主要方向。(3)合作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4)民主化管理是推进农村工作的主要方式。(5)和谐化发展是落实农村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
九、“快、特、新、干、实”
(1)必须着眼一个“快”字,在先行先试、快速推进上下功夫;(2)必须着手一个“特”字,在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上下功夫;(3)必须着力一个“新”字,在机制创新、勇闯新路上下功夫;(4)着重一个“干”字,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上下功夫;⑸着心一个“实”字,在强力推进、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五大好处
一是创新农村经济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二是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促进标准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提高科技兴农水平;四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特色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五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密切政府同农民的联系。
十一、“十大缺失”解
一是组织缺失;二是科技缺失;三是人才缺失;四是文化缺失;五是制度缺失;六是金融缺失;七是管理缺失;八是保障缺失;九是诚信缺失:十是服务缺失。围绕这“十大缺失”,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农村改革发展试验的要求,我们要加大改革力度,勇于创新试验,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中走出一条新路。
十二、弘扬三种精神,做好八大创新
弘扬三种精神:破除固步自封的思想,弘扬开拓精神;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弘扬创新精神;破除小进即满的思想,弘扬创优精神。
做好八大创新:一是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大胆创新;二是在土地合理流转上大胆创新;三是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大胆创新;四是在整合农村建设资盒上大胆创新:五是在鼓励各类人才带头创业上大胆创新;六是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上大胆创新;七是在推进城乡“四位一体”上大胆创新;八是在工业聚集区组装和民营经济发展体制上大胆创新。
十三、城乡“三位一体”建设
一、“六城联创”
“六城联创”即:创建省级园林桂花城、中国优秀旅游城、省级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城、省级文明城、省级卫生城。
二、“4321”工程
“4321”工程:就是“四化”、“三场”、“二厕”、“一点”建设任务。“四化”即对主街区和干道进行硬化、亮化、绿化和净化;“三场”即建成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和垃圾处理场;“二厕”即新建两座水冲式公厕;“一点”即兴建一个运营车辆停车点。
三、“五化”标准
1、集镇设施现代化
⑴主干道、次干道及其人行道、巷道口都要按相关建设规范,进行高标准硬化、绿化,做到无黄土裸露、无破损、无积水;人行道有路沿石,每20米设一处坡道;排水设施保持畅通,窨井盖平整、完好无损。
⑵主街区干道设置高标准铁杆路灯。
⑶各种管、线架设整齐,有条件的必须入地;路铭牌、交通指示牌、广告牌等符合规范要求。
⑷停车场(点)规范有序,车辆停放整齐;水冲式公厕无害化处理、卫生清洁,供水正常;垃圾处理场内的垃圾全部入池并填表埋。
2、集镇街区园林化
⑴打造一处游园式的桂花园林广场,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植物配置合理,建筑小品协调美观。
⑵打造一条桂花精品街,长度不少于1000米。
⑶行道树规格一致,树穴整齐划一,栽植的桂花树胸径不小于5公分,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绿化带修剪整齐,管养精细,景观效果良好。
⑷乡镇主街区见缝插绿,可建成若干个以桂花为主的绿化小品,形成点、线、面相统一的园林布局。
3、集贸市场专业化
⑴建成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和茶叶、板栗、粮油、食用菌、山货、中药材等专业市场。
⑵市场大棚为钢架结构,结实耐用,美观大方,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
⑶市场内有固定摊位,路面硬化,水电齐全,排水畅通,划行归市,分类经营,规范管理,公平交易。
⑷市场周边有水冲式公厕、停车位、垃圾池等公共服务设施,有专职保洁员。
4、集镇管理规范化
⑴成立集镇管理办公室,明确领导分管,人员不少于5人,各种管理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
⑵成立环卫所,有专职卫生清扫和保洁人员,实行全天候保洁,集镇环境面貌整洁优美。
⑶集镇管理监察车不少于1辆,专运垃圾机动车不少于1辆,洒水车不少于1辆,并配齐相应的工具。
⑷健全乡科级领导及单位包路段责任制、“门前五包”责任制、文明卫生单位(户)创评等长效管理机制,并做到安排部署、检查评比、奖惩总现“三到位”。
5、集镇居民文明化
⑴文化设施配套完善。桂花文化广场要配备广播喇叭、演出戏台、健身器材、灯光设备等;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等及时更新群众教育方面的内容。
⑵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广场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要制度化、常态化。
⑶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卫生户、好媳妇等创评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卓有成效,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⑷乡风民风淳朴良好。村规民约行之有效,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能发挥作用,开展移风易俗,践行文明礼仪,居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六有六无”目标
1、“六有”标准
⑴有一个坚强民主的“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对任期内工作目标和目标向村民作出承诺,村干部测评群众满意底不低于80%。
⑵有一个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场所。每村建成一个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的村部,要有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计生室、村民图书阅览室等,其中图书阅览室藏书要在1000册以上,免费向群众开放。有条件的村要新建一个占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左右的文化广场。
⑶有一个便利服务的卫生室。每村建成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卫生室。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比例达到85%以上;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五保户、特困户、老复转军人及不享受公费医疗的伤残军人,给予适当救助。⑷有一个价廉物美的农家超市。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每村建成一个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连锁超市,满足村民购买常用的生活、生产资料的需要。
⑸有一个交通方便的垃圾场。每个村建成一个能通车的垃圾处理场。定时清扫垃圾,及时将垃圾集中运到垃圾处理场,定期掩埋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逐步形成“户收集、组转运、村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⑹有一个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因村制宜,发展支柱产业,村支柱产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40%以上。因户制宜,每户上1-2个致富项目,包括农牧林渔业、外出务工及二、三产业等。
2、“六无”标准
⑴无村庄绿化空场地。植好围村林,种好农户四旁树,绿化、美化农家庭院。村内无绿化空场地,培育“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生态旅游村庄。
⑵无学校危房。彻底消除中小学危房,保证学校师生安全。同时,落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两免一补”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达100%,小、中学生流失率分别低于1%、2%。
⑶无道路硬化不到的村民组。以村部为中心,硬化村组道路,覆盖所有的村民组。村组硬化路沿线的自然村户户通水泥路。
⑷无广播电视空白户。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广播电视入户率100%,程控电话、手机入户率80%,实现行政村通宽带。
⑸无“一池三化四清五改”遗漏户。每个农户都应落实“一池三化四清五改”的要求,实现户建垃圾池;农户住房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农户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农户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的目标。建沼气池农户达30%。
⑹无严重违法乱纪农户。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村民法治意识增强,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社会事务,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达97%以上,无违法乱纪农户。
五、“一池三化四清五改”内容
①“一池”。积极推进“户收集、组转运、村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自然村建垃圾池,村建垃圾站或填埋场,村设卫生管理员,对垃圾实行定点存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
②“三化”。农户住房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革除畜禽散养散放的陋习,拆除残墙断壁;村庄、农户外墙刷白消毒。
③“四清”
清垃圾:清除房前屋后杂草、污泥,农户庭院做到每日清扫、垃圾日产日清。
清污泥:房自订屋后要建设排水沟,村庄公共排水沟要硬化。排水沟要及时清淤,保证畅通。
清路障:占用公共道路、场所的违章建筑要予以拆除,占道种植农作物的要退耕还路。
清柴垛:影响村容村貌的柴草垛要进院或隐蔽堆放。④“五改”
改水:加强安全饮水建设,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人畜饮水安全、清洁,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改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逐步淘汰现行农村的能源供给方式,50%以上的农户使用清洁能源。
改厕:加快实施旱厕改造,消灭露天粪坑,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坑式厕所,新建住房要使用水冲式厕所。
改圈:结合沼气建设,逐步对农户现有的畜禽圈舍进行改造。改院:村部、学校要搞好绿化美化。农户庭院要合理柿局,归类管理,整洁有序,因户制宜发展庭院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