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教委高校第五期海洋环境工程重点学科(精)[精选]
上海市教委高校第五期海洋环境工程重点学科
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上海市教委高校第五期海洋环境工程重点学科设两个研究方向,海洋环境动力学和海洋环境修复工程。重点研究海洋水文、海洋动力、生态群落、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受损海域的环境修复技术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海洋环境动力学
研究区域海洋动力机制及环境效应,海洋动力与海洋生态数学模型等,特别是通过对区域的潮汐、波浪、泥沙、台风等动力过程的研究,探讨在各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耦合的灾害性强海洋动力过程,并研究它们相互耦合的物理本质,从而揭示海洋动力机制与环境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在面临重大灾害时提供决策服务。
2)海洋环境修复工程
研究海洋工程对生物的影响,海洋生物栖息地受损的修复,生物资源增殖与养护,海洋污染防治对策等,从而实现保护和持续开发海洋的目的。开放基金研究方向设置
1)长江口重大工程对长江口水动力及其生物的影响。2)长江口污染物质的存在形式、分布及其迁移转化规律。3)长江口风暴潮灾害。
4)长江口沉积物中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5)抗生素在底泥介质中的吸附行为 6)长江口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开放课题的资助对象
开放基金主要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在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资助额度
重点项目资助经费3~5万元,一般项目资助经费2~3万。资助方式
由申请人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提出书面申请。开放课题申请程序及申报时间
(1)申请人根据本学科开放课题基金资助的领域,填写上海市教委高校第五期海洋环境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基金课题申请表,一式叁份。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向本学科提出申请。
(2)开放课题按“公正合理、择优支持”的原则,由本学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申请进行评审,并确定资助项目和经费。批准立项的课题将通过上网等形式通知获得资助的申请人。
(3)开放课题申请表格式参见上海海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书(新版),可以从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处下载。
(4)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时间为2009年 12月30日。批准立项的课题将于2010年1月30日之前通知申请人。
(5)开放课题申请书请寄至: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25室顾杰老师处,邮编:201306 课题申请有关说明(1)开放课题的研究期限为2年。执行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2)获准资助的课题应按本学科的规定,每隔半年向本学科汇报课题进展情况。课题结束后,按课题要求提交相关研究工作总结、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一般项目应发表2篇核心刊物文章,重点项目至少应发表1篇SCI或EI论文,论文的第一产权单位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论文脚注为受上海市教委高校第五期海洋环境工程重点学科(项目编号:J50702)资助。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
重点学科教研室
第二篇:全国重点学科考研高校(精)
全国重点学科考研高校(一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 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 辽宁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辽宁大学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兰州大学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 暨南大学 国际贸易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 厦门大学 数量经济学: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二法学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北京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国际政治: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复旦大学
社会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类学: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三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比较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厦门大学
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基础心理学:北京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浙江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四文学
文艺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北京大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安徽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央民族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北京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俄语语言文学:黑龙江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德语语言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印度语言文学:北京大学
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 传播学:复旦大学 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 美术学: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清华大学 戏剧戏曲学:中央戏剧学院 广播电视艺术学:北京广播学院(五历史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北京大学 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专门史: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南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世界史: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六理学
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础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计算数学:北京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南大学 应用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新疆大学 四川大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理论物理: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兰州大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凝聚态物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中山大学
声学:南京大学
光学:北京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山西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无线电物理: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无机化学: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兰州大学
物理化学: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 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天体物理: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 人文地理学: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气象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北京大学 物理海洋学: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化学:厦门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学:厦门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地质:同济大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北京大学 空间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中国地质大学 西北大学 构造地质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西北大学
植物学: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动物学: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生理学:北京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水生生物学:暨南大学
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神经生物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遗传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发育生物学:武汉大学
细胞生物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生物物理学: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 学 浙江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系统理论:北京师范大学(七工学
光学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浙江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固体力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 工业大学
流体力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力学: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 矿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交 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 学 南昌大学
材料学: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东北大 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理工 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 学 上海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北京科技大学
钢铁冶金: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东北大学 中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工程热物理: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热能工程: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 交通大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江苏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制冷及低温工程: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化工工程机械:浙江大学
电机与电器:清华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 交通大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南交 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国矿业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清华大学 重庆大学
物理电子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 大学
电路与系统: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复旦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 大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哈尔滨 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 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 子科技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 学 西北工业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系统工程: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导航、制导与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安 徽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浙江大学
结构工程: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 广西大学 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
市政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清华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河海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
水工结构工程: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武汉大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武汉大学
化学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
理工大学 化学工艺:太原理工大学 石油大学 生物化工: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工业催化:天津大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石油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吉林大学 中南大学 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采矿工程: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西安科技学院 油气井工程:西南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油气田开发工程:大庆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大学 后勤工程学院 纺织工程:天津工业大学 东华大学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东华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东华大学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制糖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发酵工程:江南大学 皮革化学与工程:四川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北方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北方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大连海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水声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 飞行器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西北工业大学 人机与环境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南京理工大学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核能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清华大学 核技术及应用: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中国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水土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中国农业大学 森林工程:东北林业大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环境工程: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中国农业大学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青岛海洋大学
(八)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中国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 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 热带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果树学: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蔬菜学: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茶学:浙江大学 土壤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营养学学: 中国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植物病理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福建农 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农药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草业科学:内蒙古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浙江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基础兽医学: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预防兽医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临床兽医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木遗传育种: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培育:北京林业大学 中南林学院 森林保护学: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北京林业大学 水产养殖:上海水产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九)医学 中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复旦大学 免疫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病原生物学:复旦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汕头大学 法医学:西安交通大学 放射医学:苏州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北京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中国医科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传染病、肾病):复旦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苏州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浙江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呼吸系病):华中科技大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南大学 内科学(肾病):中
山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重庆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四川大学 儿科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神经病学: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北京大学 中南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医科大学 外科学(骨外、泌尿外):北京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外科学(神外):首都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泌尿外、神外、骨外):复旦大学 外科学(整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中南大学 外科学(泌尿外):天津医科大学 妇产科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眼科学: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耳鼻咽喉科学: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肿瘤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运动医学:北京大学 麻醉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口腔基础医学: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北京大学 山东大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华中科技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医史文献:南京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方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儿科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五官科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天津中医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 复旦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复旦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药剂学: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生药学:北京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十)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
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清华大学 重庆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行政管理:中山大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复旦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北京大学 社会保障:武汉大学 图书馆学: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情报学:武汉大学 档案学:中国人民大学
第三篇:山西省公布高校优势重点学科
山西省公布高校优势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
www.xiexiebang.com2012年10月20日 09:40:59 来源:山西晚报 分享到:新华微博
10月19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山西省高校9个优势重点学科和29个特色重点学科名单公布。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重点学科有:山西大学(物理学)、(哲学);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山西农业大学(畜牧学);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学);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
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学科有:山西大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体育学)、(历史学);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技术);山西农业大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兽医学)、(农业工程);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山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学)。(记者王冠兴)
第四篇:上海碧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碧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上海碧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北京碧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上海市授权分公司,北京碧华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由归国留学人员领衔创建并得到政府部门资金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9月,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与周光召、国务委员陈至立等国家领导人来我司指导工作并听取了孔军董事长对光触媒的讲解汇报。
经过八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拥有员工150名,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下设研发所、销售部、市场部、人事部、财务部、生产基地等部门,拥有50名研发人员以及百余人的生产、销售及施工队伍(其中环境工程师8名,化工工程师12名,生物中草药研究员5名,生产技术支持人员25名)。公司已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等国家科研机构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2008年1月9日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工程与环境技术部正式批准碧华公司产品在奥运场馆设施上推广使用,并且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奥运工人体育场、奥运村西会所、奥运棒球馆、奥
运村50辆锂电池公交车上均使用本公司光半导体自洁涂层材料产品,得到了良好的反响。获得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和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奥运会、残奥会特殊贡献奖”;统战部“服务奥运先进个人奖”;新华社“奥运2008优秀企业家”奖。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室内环境空气治理应用了碧华的纳米光半导体技术,得到全国人大领导和国际展览局一致认可,并获得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和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贡献奖”。
我公司还承接了以下重大工程: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人民大会堂山西厅、人民大会堂宾馆、京能集团办公大楼、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新华保险办公楼、钓鱼台国宾馆、广州市委北戴河疗养院、中央电视台大楼、麦当劳等。
第五篇:浅谈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论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欧阳建超
摘 要:文章从分析重点学科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重点学科与图书馆的关系入手,研究并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资源与服务保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建设;资源;服务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与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重点学科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学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依据。所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根本性的长期战略任务,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十分引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图书馆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重点学科的发展需要,构建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深化信息服务工作,把参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作为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对图书馆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备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拥有各种专业知识背景的图书馆馆员。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大多是由这些馆员为其提供的。同时,全校师生的学业完成和学术研究更离不开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因此,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效。
(二)、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对图书馆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点工作,是高校建设发展水平的标志,是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的体现。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整体发展,特别是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其工作重心必须与学校的发展同步。重点学科建设给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可以说文献信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依托重点学科建设。
二、高校图书馆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途径
(一)、建立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
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指在某一重点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图书馆拥有的应用、研究和参考等方面所需文献的收藏,能够支持重点学科师生尤其是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一定深度的科学研究、教学辅导,能够满足科研人员对本学科专题文献的整体需求。
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馆藏数量、质量、多元载体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图书馆要参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做好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制订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
1、印刷型文献的收藏
印刷型文献,主要包括正式出版的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会议文献以及灰色文献等。专业图书在收藏中应以学术专著为主,辅以指导性读物。如重点学科的权威论著、学科发展中各阶段有代表性的论著、学科前沿论著等。专业期刊由于出版周期短、数量大等原因,最能反映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高校在文献配置时也应加大力度。对于专业期刊的品种选择,应当从期刊的影响因子、情报密度等方面加以考核,确定本校重点学科的核心期刊,并适当选订利用率较高的外文期刊,形成期刊收藏体系。
在印刷型文献的收藏中,还要适当收集非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献”。这类文献多数为第一手材料,反映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重点学科文献建设中重要的信息源。此类文献由于未公开出版,获得相对困难,通过正常的收集渠道无法得到,图书馆可以与某些学术机构建立稳定联系,或者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方式获得。
2、电子文献的收藏
在网络环境下,加大电子文献收藏的比例,是保障重点学科建设的有效方式。图书馆应在保证印刷型文献收藏的同时,适当向电子文献倾斜。在电子文献的采购中,可以请重点学科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参与采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对一些能够代表学科前沿研究水平的和反映国外科技动态的重要数据库及电子图书,应及时购买,满足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资源需求。
(二)、加强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宣传和推介工作。
坐拥馆藏资源,等待用户上门,这是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而在现代图书馆服务中应当打破这种传统观念,树立用户驱动的服务理念,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主动了解用户的工作,及时与用户进行信息沟通,有针对性的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教学科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了解,有些教学科研人员很少登陆图书馆主页,对图书馆的可用数据库并不清楚,对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不熟悉,这些都会影响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面向重点学科的信息服务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科研课题的信息需求,面对面地与教学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对国内外的相关动态进行跟踪,随着科研的进程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如在科研课题的立项阶段,提供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相似课题的研究现状等;在课题的研究阶段,及时提供国内外相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动态;在课题的结题阶段,提供研究成果的集中和整理服务。图书馆要让用户了解其提供的各种数字化信息服务,帮助读者掌握查找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从而提高数字化服务和交流能力。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的培训讲座,培训内容应包括网络技术、数据库使用、检索技巧等。
(三)、开展重点学科的学科馆员服务。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最初出现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1998 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首次推行学科馆员服务,随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服务。学科馆员一般由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担任,也可以在高校各系聘请资深教师担任顾问,主要承担学科联络、学科咨询及开展学科嵌入服务等工作。
学科馆员不能把工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方面,而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开展嵌入式服务,为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的服务。可以针对科研的不同阶段提供细化服务,如成果展示、学术跟踪等,将服务和整个科研过程相结合,为课题进行内容分析、创新论证、方案策划、成果预测等服务。另外,学科馆员和用户之间需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以便有效支撑科研课题的创新研究。
1、组建一支既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组织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熟悉具体学科教学和科研情况的学科馆员队伍。
2、学科馆员及时与相应学科取得联系,了解该学科目前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学术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变化情况,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作好重点学科科研工作的立项、查新工作,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科研选题提供科学依据。
3、学科馆员根据重点学科用户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检索、定题跟踪、科研成果查询和情报调研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四)、建立重点学科信息导航系统。
重点学科导航系统是高校图书馆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是了解学科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窗口。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从本校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求出发,从教师、学生、教学科研人员的需要出发,为其提供高质量、全面、准确的信息,因此搜集信息需要具有适用性、权威性、准确性、前沿性和系统性。高校图书馆应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建立起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和信息导航系统,包括重点学科专门服务网页,以超媒体形式链接网络信息文档和相关网站地址,导航平台的各类型数据库,网络和数据库检索的导航信息。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库检索途径应简单化、多元化,不仅要提供关键词、主题词检索,还要建立简介、综合检索等其他高级检索功能,使重点学科用户能通过网络迅速查到所需文献信息。
(五)、充分发挥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作用。
在文献资源日益激增的今天,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独立构建一个完备的、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也难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满足重点学科教学和科研人员广泛的、多元化的文献信息需求,只有依靠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等方式共建共享文献资源。这点对于依托母体学校办学的独立学院来说尤为重要。
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是指在图书馆和其它的信息机构之间或者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或者认可的规则,利用对方的文献信息资源,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方式。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发生的前提是本地资源无法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项目,依托CALIS文献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为重点学科读者开展代检、代查、文献复制、书刊借阅、原文文献传递等服务,真正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结论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图书馆应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方位建设与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强化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提高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为重点学科提供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参考利用价值高的信息服务,不断开拓具有特色的为重点学科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以此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白兴礼。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8,(1)。
[2]王晶。浅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重点学科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7,(17)。
[3]王善林。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情报,2010(3)。
[4]何芳。重点学科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