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全时空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9:1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2”全时空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2”全时空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

第一篇:“5+2”全时空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

《“5+2”全时空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探索教育新领域,构建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大平台。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1、转变观念,抓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认真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需要,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2、建章立制,抓管理。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支部书记刘林为主任、副校长王亮、梅亚立为副主任,行政班子成员及各年组长、关工委老同志、优秀家长以及共建单位领导为委员,班主任、辅导员任家长学校成员,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总结、教材、教师、主题,把家长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二、开发资源,丰富内容,共建“三位一体”活动平台。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初步总结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点,六种基本形式”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互动育人的基本方法。

一个中心:以学校为中心。在实施三结合育人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而社区德育和家庭德育却具有随意性和零散性。因此,三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计划是由学校提出,包括分年级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活动安排、需要的条件等。通过由学校组织,社区领导和家长代表统一研究,分头实施。我校三结合德育领导小组以学校育人目标为中心,统筹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活动。通过讨论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研究德育活动(包括社区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的评选等,一方面及时反馈了各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把学校的要求传达到社区和家长,使学校的计划安排得以落实。

两个连结点:

一是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联系、沟通家长的桥梁,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又把广大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学校,使大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家长委员会成员站在孩子的角度积极献计献策,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科目,指导用书的编写和课时安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二是社区辅导员。这是学校与社会及各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他们把学校的德育活动纳入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内容,发动各单位、司法所、派出所、交通警察、和居民骨干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支持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社区教育活动,使学生能接触社会,增长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鉴别能力。同时,又及时地把社区各方面的意见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六种基本方式:

1、家教课。每学期请学校领导、派出所、关工委领导到校做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或报告;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聘请老干部和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的父母学会做家长。

2、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联系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家长会有全校性的、年级性的二种。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有,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同家长经常联系,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为学校提供好的育人经验。

3、“心手相牵”家校通。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们反映最多、建议最多的是教育孩子困惑多,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少。当前城市的房子越建越多,学生越住越远,老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家访。学生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除了正常的外,还有单亲的、留守的、进城的等等,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带来不利因素。为了切实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在家的情况,学校启动“心手相牵”家校通联系制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随时用得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课间活动的守纪,班队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值得表扬、肯定或需配合、改进的,都及时通过家校通告知家长。把老师、学生、家长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点染了一片蔚蓝的晴空。为家长和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双方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家长开放周(日)。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家长开放周”教学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走进新课程,让家长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学习在家辅导孩子学习的科学方法,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问卷调查和调研。每学年向广大家长进行“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家校联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馈。及时进行整改。上学期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的调查问卷”,召开了一场的“三结合”教育座谈会,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

6、主题活动。社会文明需要大家参与,文明氛围要靠大家共同营造。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了学校与家庭及社区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了教育委员会的职能。

三、坚持不懈,协同互动,凸显“三位一体”活动成效

在“三结合”教育工作中,我校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点,六种基本形式”,协同互动、讲求实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四、存在问题与困惑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教师、家长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制约了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还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和心理。

2、家庭结构中有不少单亲、留守型家庭,家庭结构不完善,给青少年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校园安全、学生安全的警钟应长鸣,但学生参与校外、社会活动也不能少。要注意安全,又要开展校外教育,学生的安全难以保障。安全责任如何认定?

4、我校家长农村家庭、外来务工家庭较多、因而文化较低、家庭教育素质较低,家校配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5+2”全时空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陈之文

2014年10月21日

第二篇:“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美术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它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发展学生艺术个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然而,纵观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潜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教学过分强调统一: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

我们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美术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如果不强求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的课题,旨在把教学回归真实自然的状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既是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反思,也是对面临学习化、信息化社会的回应,更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我校教育科研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氛围,长期以来我校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一直很突出,这些为我们研究个性化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是我们在2006年1月申报成为区级课题的,经过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本课题有助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使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让他们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学有所得,并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实实在在地在丰富多彩、容量适中而又设计灵活地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学校领导及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该课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因此,我们在2007年10月将此课题申报为市级备案课题。

二、研究措施

自该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蕴科研于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障和促进研究的有序进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课题组织机构,启动课题研究。

强有力的课题组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经过学校的充分酝酿,学校提出参加该课题组的成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第二、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研究;第三、必须有良好的美术综合素养。实验一开始,我们便建立规章制度,要求实验组成员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并整合成主观观点,然后在每月一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交流切磋。课题组成员要做到“三个先”和“三个到位”。“三个先”即:对课题实验的新理念、新策略要先知道、先理解、先掌握。“三个到位”即:观念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实践到位。课题组成员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良好的整体功能。

2、规范研究过程管理,夯实课题研究。

我们确立了工作阶段,并按照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2006年1月——2007年3月)

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客观分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明确分工,明确方向。第二阶段:实证研究阶段(2007年 3月——2009年1月)

整理研究思路,全面实施,完善研究方案,组织教师上研究课,并进行观摩、研讨,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中期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研究中,开拓创新,以课例实验为突破;重视效率,以学生美术能力发展为标尺的操作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主要以调查研究,文献参考,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主。我们以集体备课、现场观摩、专题研究等方式展开研究。同时采用课题网站管理的方式,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实施学习、交流与评价,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有序。

第三阶段:阶段性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

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3、强化课题研究管理,以活动带动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互动式的专业引领、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案例式的教学反思、对话式的交流思辨为主要形式展开研究。主要抓了“计划、研讨”两个环节。

①计划、学习:除了课题的总计划外,每学期课题组都组织成员讨论,确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落实方案中提出的各个目标。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网上收集信息,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

②研讨、交流:这是推进课题研究的重要抓手,以研究课为中心,强化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备课、上课讨论、课后总结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探索构建小学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内容

在历时两年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着重组织开展了如下专题研究:

1、营造个性化的美术学习环境。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的环境,强调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友善与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这一首要目标的基本条件。

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每一个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如宋莺翼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迷彩服》一课,老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请学生做服装设计师,为动物去参加歌唱晚会做服装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喜爱的动物制作迷彩服,并发表“动物模特”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2、确定个性化的美术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都是以其独特的个性存在,统一的学习目标必然抹杀学生的个性。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三种方式:

(1)了解学生差异,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2)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领域设计一个课时、一个阶段、一个学期的基础性目标和倡导性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基础、心理需求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速度来完成,同时也允许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3、优化个性化的美术学习内容。由于学科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成为一个难点。我们设想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学科内容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来帮助学生选择确定个性化的美术学习内容。

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选择,可以学或不学,多学或少学,先学或后学,快学或慢学。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个性有差异,他们对学习内容必然会有所选择。如祁本国老师执教的《为ABC摆pose》一课,这节课是教师由《变一变》一课自编的拓展内容,原教材中提供的拓展内容是画一张夸张的漫画,按教材中的范作学生不用学也能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选择了“字母”这一载体,与流行元素‘POSE’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流行中感受创新,同时学生学会用最简单的绘画元素——线条来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字母。整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喜好自由选择不同的字母进行创意表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并学会了将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学生因此而激动,“我也想来画„„”,“太好玩了”,“我好高兴”等一直挂在学生的嘴边,也落在了作业纸上。

4、选择个性化的美术学习方法。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1)自主探究性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美术活动经验

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

A、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如吕华老师在执教《站起来站起来》时,在请学生思考如何让大巴车“站起来”时,由于怯场学生的思路一时打不开,于是教师尝试由自己来做演示:把画有大巴车的纸对折往讲台上一放就“站”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自己的新方法,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打开了,自由地交流着、尝试着,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拘束。如此,在课堂中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发地探究“不一样”的“站”的方法,如在探究让纸条站起来的方法时,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答案,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真可谓激情又导趣。

B、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

C、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黄颖老师在执教《香甜的水果》时,在作品展评环节:“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小小水果店”的店面,店里的水果就要靠小朋友们用你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来创造了。” “一组小朋友合作开“小小水果店”并选出店长来协调每个学生的分工任务。”教师在情境中设计小组合作开“小小水果店”,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合作中创新,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助的精神。

D、实践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这也是学习美术的最终目标,美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体验学习。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课堂上注重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美术。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去经历美术创作过程,从中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感受到美术的趣味,体验到美术的魅力。主要从三方面研究: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运用中体验。如仇莉老师在执教《喜怒哀乐》时,让学生经历喜怒哀乐的体验过程,在体验中感悟。教师创设了法国小女孩蒂皮的故事情境,选择她的畅销书中和野生动物在一起的精彩照片串成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亲历蒂皮的喜怒哀乐,掌握变化的五官特征,同时自己也经历了表情的变化。另一方面,想让蒂皮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像她一样理解、尊重、爱护动物,渗透生命教育。教学中,通过体验蒂皮的表情,先以简笔画方式概括表情特征,再到欣赏老师作品,总结线描的表现方法。最后拿出镜子写生自己的表情,突破了本课难点。从学生乐于参与,愿意表现,作业效果不错来看,这次教学活动是有效的。

(3)合作学习。它最有助于使学生处于“放松的警觉状态”,经过独立思考,合作实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于是他有话就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形成良好的讨论模式,提高效率。而不至于因从众心理,由个别学生的误导性发言而造成群体的认知偏差,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承斐老师在教学主题画《冬天的回忆》一课时,启发学生把在冬天里做过的一些游戏,通过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顿时各小组纷纷讨论开来,商定主题后又一起探讨用什么美术表现形式。最后在展评环节向大家展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优秀作品:有画滑冰堆雪人的,有画篝火晚会的,有画“挤油”取暖游戏的,有画做好事上街扫雪的„„这些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的材料和表现的形式各具特色。学生们有用水彩求朦胧的白皑皑雪景,用油画棒表现冬天树木的粗犷,用版画体现景物的厚重,用线描勾绘人物的精细„„总之,件件作品都依照学生的喜好完成,作品充分展现出集体的智慧与学生的个性。

5、设计个性化的美术作业。

(1)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尝试性作业(自学教材,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尝试作业);

开放性作业(方法材料多样化的作业);自选性作业(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挑战性的创作命题);发展性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拓展创作)。(2)设计专题作业:欣赏评述类(欣赏了名画名作之后做一份专题小报或者写一定的文字内容),调查类(对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据此作出某些判断,以此进行创作),收集类(学习了一定的表现方法之后收集相关的名家名作或者生活中已应用的范例)。(3)设计个性化的美术作业纸:通常情况下,美术作业总是一课一次作业,作业纸是随美术课本配发的,纸上基本空白。学生每次美术课把作业纸画满,重复了多年的这种形式给师生产生了一些倦意。所以,我们就尝试着把空白作业纸重新设计,既改变了形式,又增加了情趣。个性化美术作业纸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并结合学情进行创意设计,让作业纸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后再由教师复印若干份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案,就应有不同的个性体现在作业纸上。(如祁本国老师设计的《为ABC摆POSE》一课作业纸,新颖的作业纸打破了常规,不仅有过程的展现,更有评价的形式的多样,不仅有技能技巧方面的评价,更有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既有语言的评价,还有图形的评价,让我们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地展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是一个很宽泛的内容,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不是通过几节研讨课所能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将细化主题,着重展开课堂上个性化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根据主题收集平时课堂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在研讨会上交流,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四、研究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课题组成员有近三十余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发表;多名成员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活动中上示范课;所辅导的学生在历届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项目比赛中成绩斐然,在省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项目比赛中名列前矛,还获得省团体冠军,甚至有学生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因此学校被定为武进区“科学幻想绘画”工作基地,负责全区的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另我校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教育局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中也均获佳绩。湖塘实小美术教师、学生所获荣誉一览表(略)

五、问题与反思。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们还缺乏完整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体系,本学期将组织课题组成员完成制定工作,下学期使用。

2、课题组成员对理论方面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对本课题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实践研究的层面上,研讨时也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撑,今后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和研讨能力的提高。

另外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发展个性与落实双基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并不等于让学生胡思乱想、胡编乱造,举止行为越离谱越好。良好的审美个性需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支持。只是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才有必要改变以往的状况。简言之,落实双基有助于形成丰富的多样化的个性。

2、发展个性与培养创造力的关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把发展个性与培养创造能力结合起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样,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也就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发展个性与培养“合作精神”的关系。发展个性并不等于放纵、无纪律、无秩序,并不是“个人主义”的绝对膨胀,我行我素。一方面要提倡个性解放,享受自由,另一方面还需要尊重别人的个性,学会相处,学会合作,使学生具有对他人、他物和异质性、多样性的宽容之心。因此,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执笔:吕华 祁本国

2008年10月31日

第三篇: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关键词: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摘要:文章阐述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强调在我国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并阐述了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施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032-03

1背景

互联网时代,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全民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水平是互联网时代的新课题。我国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对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图书馆界非常重视阅读推广与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1];传播学界在引进介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同时,主动推进媒介素养教育[2-4];信息素养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力推,学者们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标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及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5-6];在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实践中,有学者打破学科界限,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观点[7],但学者对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念上。罗文华、唐芬芬认为随着媒介的融合,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日益融合,分析在高校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8]。笔者提出把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从互联网时代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出发,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2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意义

2.1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人的基本素养,能帮助个人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自我、享受权利、成就自身;个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客观上也提升了全民素养,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跨文化对话和交流,更好地实现我国“文化强国”和“走出去”战略目标。1982年的格伦沃德声明、2005年的亚历山大声明和2014的媒介信息素养巴黎宣言反复强调媒介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国际图联媒介和信息素养建议书》非常重视这种权利的落实。我国也非常重视新媒体环境下国民的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2国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媒介信息素养政策和战略指南》,首次将媒介与信息素养定义为一个复合型概念,把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统一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进全球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11]。

2.3国内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2006年,我国首次开展了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2008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牵头设立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全民阅读工程”被列为新闻出版总署五大工程之一。全民阅读战略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把“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引进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我国新闻传播学学者做了大量工作。1997年,卜卫首次将媒介素养引入国内学者视野。2003年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受到国内学者的热切关注。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学界研究从不同层次推进了国民媒介素养教育[12]。1999年,王吉庆教授首次将信息素养引入国内学者视野。2000年起,我国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1984年,教育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清华大学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制定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李希光教授撰写出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信息素养课程方案》。学界从各自的学科领域论述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及方法[7-8]。

2.4高校构建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帮助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互联网时代,媒介如影随形,媒介信息资源异常丰富,阅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培养信息检索和信息解读能力。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从社会文化视角、信息素养教育侧重从科学技术视角来培养人的素养。随着媒介的融合,教育目标日益趋同,即注重成人教育,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教育并举。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殊途同归,最终落实在人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培养人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高校具备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融合教育的资源优势,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能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3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

3.1普通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图书馆在用户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开展阅读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提供了技术条件。

互联网环境下,宣传部、团委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积累了不少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教师的课程教育中也自觉融入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教育,在高校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切实可行。

3.2教育模式的建立

3.2.1教育目标。构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媒介信息知识,具备媒介信息意识和批判解读媒介信息及主动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媒介信息伦理道德观。具备媒介信息素养的学生融入社会后,有利于提升国民媒介信息素养。

3.2.2教育内容。①文化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有较高的道德水平,遵纪守法;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身心健康。文化素质:学生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个人发展服务,有思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②媒介信息意识和能力。媒介信息意识:大学生必须有检索利用媒介信息资源解决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的意识。媒介信息解读能力:大学生必须具备质疑能力,对检索到的信息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③创造性地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大学生必须具备在正确解读媒介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媒介信息资源。

3.2.3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阅读素养、媒介素养是社会文化的概念,信息素养是科学技术的概念,它们之间常交叉融合,在各自的领域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把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概念来研究,尝试从多学科的视角研究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明确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分析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讨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问题,思考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要素及可优化问题。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主体教育理论和批判教育理论设计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构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根据时代特点和高校大学生的特征,结合学校和所在地区的特色,利用多种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教学―环境涵养―体验式、参与式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实践,融学习生活工作为一体。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要求,制定不同的、分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实施不同的、有侧重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运用生活教育观评估教育成效,及时调整完善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

3.3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施的策略

3.3.1提升教育者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师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要争取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立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建设一支精干的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师队伍,负责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3.3.2课堂教学与工作、生活实践相结合。根据大学生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以主体教育理论、批判教育理论做指导,依托高校图书馆,主动与校内外各机构各部门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构建理念上超越保护主义、以赋权为核心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①课程教学模式。独立课程:开设阅读欣赏、媒介素养、文献信息检索、新闻写作、电影电视评析等课程。融合课程:探索在教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媒介信息素养的内容。培训讲座:在新生读者培训、专题讲座中融入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的内容。开发在线阅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资源。②环境涵养模式。图书馆与学校团委、宣传部、网络中心等部门协同工作,共创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以文化环境育人。③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到报社、电视台、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图书馆等部门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

3.3.3对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以及时完善教育实践。

4结语

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应是一项全民教育,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媒介信息素养教育难以普及到全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针对教师的媒介与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媒介信息素养政策和战略指南》的八个主题之一,从具备媒介信息素养的教师到学生,最终到整个社会。我国媒介信息素养课程教育的普及也受到种种制约,可把普通高校媒介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当下全民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突破口,以终身学习理念作指导,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实践,让学生具备媒介信息意识、思辨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备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的学生融入社会,可达到提升国民素养的目标。同时,这种教育实践可为开展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所借鉴。

第四篇: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总结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任务编号:14—28 类型: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总结

碾子镇中心小学

刘兴钊

本学期已快接近尾声,现对本人于2014年9月申报并被县教研室批复的题为《如何转化数学科目学困生的研究》的县级课题工作予以总结:

一、要转化数学科目的学困生,首先得了解造成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开学初,我通过走访,实地考察,与原任数学老师了解、沟通,发现他们真正差的原因就在于:1,基基础知识欠缺;2数学概念模糊不清;

3、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失去信心;4上课从不专心听讲,从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

二、根据我班数学科目学困生的实际,制定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对数学学困生,要有耐心地指出他们的弱项,让其明白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在制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与他们交流谈心等方式逐渐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采用“一帮一,结对子”和“老师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项能力都很差的学生,我采取的方式是:1突破计算关,用学生互帮的方法,从最简单,最基础计算补起,进而向较复杂计算过渡;2,加强数学概念区分、理解与运用学习,并逐步达到融会贯通;

3、进一步加强学困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记录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记录学困生的每一次进步,十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才能树立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数学是可以学好的。

五、对学困生的培养,教师要建立家校合力的教育机制。对学困生的转化不是光靠教师这一单边力量就行的,教师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相当一些学困生在学校的表现是一个样,回家之后的表现又是一个样,现在的家长又特别的迁就孩子,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做好家校之间的互动,严格把握孩子的情况,同时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转化他们。

六、对学困生狠抓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往往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明白学习的目的,我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他有什么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多与他们交流、谈心、沟通,主动与他们打交道,交朋友,给他们讲清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有学习而带来的快乐。

七、对学困生要恨抓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不爱做作业,更不用说按时完成作业了,这是因为给他们布置的作业与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的作业几乎是一样的,这对他们来说的确是有一些难度,他们肯定吃不消,他们往往就完成不了任务。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从每节课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对学困生来说,题相对比其他学生来说要简单一些,从量上来说,一定要做到适中。让他们在做作业上感受到成功乐趣,同时老师要尽量做到少批评,多鼓励,切记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八、加强对学困生的心里健康教育,良好的心态也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总之,转化数学科目的学困生,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他们的数学老师不能轻而易举就放弃他们,要给他们更多地关注,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他们慢慢的稳步提高。

第五篇:高职高专院校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正火热开展,已经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但高职高专院校创业教育相对落后,甚至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迫在眉睫。本文针对高职高专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方式方法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力图构建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创业能力

如今,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1998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正在高校校园内有序开展。目前,我国本科大学创业教育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并已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第一种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第二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第三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以创新教育作为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若干个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全天候向学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不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规模,都无法跟本科重点大学相比,创业教育相对落后,甚至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在借鉴以上三种本科重点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案例教学

创业计划书虽然是经过市场调查而获得,但是否行之有效尚未经过市场的检验,市场中还有哪些潜规则并不是通过一次市场调研就能得到的,所以还应该进行真实的案例分析,以扩大学生创业的视野,通晓市场规则。案例教学分为四部分进行:

(一)针对学生刚开始对创业毫无概念和思路的情况下,编制一个模拟的人物和条件即案例,结合教学的每一步骤,讲授在创业的每一个步骤中,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进行选择和思考的。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创业教学编制一对国企下岗职工张某和刘某的创业过程作为案例,从创业的第一步开始认真剖析为什么要创业?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和抗风险的能力进行选择?如何评估和预测市场风险与盈利能力?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如何制定和实施创业计划?以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课堂进行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和讨论,尤其是要选择较为知名的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创业过程艰辛的理解,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且启发学生新的创业思维。

(三)聘请校外创业成功的人士来校作创业经历的报告,以及来校举办讲座等。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与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交流,学生兴趣得到提高,能够提出很多新的、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较为广泛地思考。并从成功人士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创业知识和经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四)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和了解创业成功的企业。到创业成功的企业单位考察学习,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企业创业成功的经历和过程,学习创业成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成功创业企业的示范下,激发学生热情,增强创业意识,坚定成功信心。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要素与条件,可以了解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应完成的工作,对自己的创业计划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估,在创业之前就能够对未来将要发生的困难有充分的准备,为今后的成功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营造充满创业意识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对学生素质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多渠道多角度组织以创业为主题的活动,并以学校社团为载体,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可以经常性举行市场营销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并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同时,结合校内刊物、宣传栏、校园电台和广播,加强对创业的宣传,尤其是对本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历程的宣传,树立榜样,弘扬创业精神,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三、开辟创业论坛

由于高职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实践比较陌生,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创业知识讲座,通过创业论坛传递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指导。如聘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纳税”,“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另外,可以邀请有关创业教育的大学教授到学校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专题报告,也可以让全校师生参与到创业论坛中来,发布创业信息、畅谈创业理想和打算,进行创业指导、发表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等等。

四、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思考和动手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

清华大学在1998年5月,率先在中国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竞赛,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帷幕。1999年,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学联共同将竞赛推向全国,冠名为“挑战杯”,并决定由清华大学承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至2010年已经举办了七届,竞赛的规模一届比一届扩大,成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一大盛事。但是,前七届创业计划大赛,参赛者大多数都是本科重点大学的学生,高职高专学校也应该开展类似的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业计划竞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经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以及答辩等阶段。通过参与这个过程,学生获得了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积累了创业知识,培养了创业能力,锻炼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探索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创业计划竞赛这个载体,构建培养模式和训练体系,让学生在学校练就好自主创业的本领。

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积极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充实的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际本领,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杨宝忠.美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1);

[3]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下载“5+2”全时空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5+2”全时空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总结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总结 自2005年,我校开始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现讲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

    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产品逐渐融入到生活当中。智能电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从网络营销着手,分析了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传统营销与......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构建全产业链模式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构建全产业链模式 ——古陵山的品牌兴企之路近年来,古陵山公司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走品牌兴企、产业链之路,向品牌要效益,以“古陵山”品牌为发力点,朝着品......

    12012002《构建基于实践的小语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行动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12012002《构建基于实践的小语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行动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福州金山小学 执笔人:卢秀贞 根据闽教研[2012]073号文件精神,“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课题组2009年6月 自2007年秋期正式启动本课题以来,至今已一年多了。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摘要:**市雅关学校这一农村九年义务制学校,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新理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经过多种尝试、不......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 抚顺市规划课题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中学课题组 2010 年 11 月16 日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期研......

    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摘 要] 市场营销专业的服务行业众多,所有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行业都需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