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瘫2011年总结、分析、疗效评价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价、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2011年)
评估方案
1、针对就诊病人,按面瘫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所有医生。
3、每年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总结评价分析: 1、2011年,面瘫就诊人数173人次,住院患者29人,其中治愈18人,治愈率为62%,好转人数为11人,好转率为37.9%。平均治疗时间为17.8天。临床主要以风寒湿邪侵犯面部经络,面部脉络受阻为主,经综合治疗后,疗效还是比较满意
2、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我科现行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周围性面瘫。我科现开展的诊疗方案中,以电针治疗为主,配合局部推拿、灸法治疗,以达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
3、存在问题:
(1)对于面瘫急性期反复受寒冷刺激的影响;(2)个别患者在治疗期间长时间熬夜,夜晚属阴,易伤气血,致气血不足影响恢复或延长恢复时间;
(3)用眼过度,“久视伤血”,气血虚弱,不能濡养肌肤,因而影响疗效。
以上可能出现:面部肌肉恢复慢,病程长;甚至后遗症的发生,经久不愈。优化方案:
1.在治疗期间注意基本保暖。治疗以灸法为主,如温针、局部行隔姜灸,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2.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能长时间熬夜及用眼疲劳,注意用眼卫生。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做好治疗,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针灸科 2011.12.30
第二篇:面瘫2010年总结、分析、疗效评价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价、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2010年)
评估方案
1、针对就诊病人,按面瘫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所有医生。
3、每年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总结评价分析: 1、2010年,面瘫就诊人数151人次,住院患者13人,其中治愈8人,治愈率为61.5%,好转人数为5人,好转率为38.5%。平均治疗时间为20.5天,主要为风寒湿邪侵犯面部经络,面部脉络受阻为主,经综合治疗后,疗效基本满意
2、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我科现行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周围性面瘫。我科现开展的诊疗方案中,以电针治疗为主,配合局部推拿,以达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
3、存在问题:对于面瘫急性期的治疗,对个别患者过早使用电针后,电针的强刺激会对面部肌肉刺激明显,加之推拿手法过重,可能出现:
(1)面部肌肉恢复慢,病程长;(2)患者面部疼痛,坚持治疗的时间短。优化方案:
1.对急性期患者不宜使用电针,更适合于普通针刺。病初1周内针刺手法宜轻,刺激量宜小,因中医理论也认为面瘫急性期外邪入侵在络,邪正交争之际,采用浅刺取意于《灵枢·官针》记载的“毛刺”、“浮刺”,利于导邪外出而不伤正,而浅刺留针,可缓其筋急。
2.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操作手法不宜过重,时间不宜过长。
针灸科 2010.12.30
第三篇:面瘫2012年总结、分析、疗效评价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价、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2012年)
评估方案
1、针对就诊病人,按面瘫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所有医生。
3、每年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总结评价分析: 1、2012年,面瘫就诊人数316人次,住院患者43人,其中治愈28人,治愈率为65%,好转人数为15人,好转率为34.8%。平均治疗时间为15.6天。临床主要以风寒湿邪侵犯面部经络,面部脉络受阻为主,经综合治疗后,疗效还是比较满意
2、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我科现行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周围性面瘫。我科现开展的诊疗方案中,以针刺治疗为主,配合局部推拿、游走罐等治疗,以达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
3、存在问题:
(1)个别患者免疫力低下,气血不能濡养经脉,影响恢复。(2)因个体差异,治疗方法单一,致病情恢复慢,病程长。优化方案:
1.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宜过度疲劳,主要以循经走罐为主;以督脉,背腧穴和足太阳经为主,适宜刺激能够宣行卫气,祛除表邪,激发阳气的温煦作用,驱除寒邪。2.在治疗期间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做好治疗,必要时增加治疗方法,如穴位埋线疗法等综合治疗,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针灸科 2012.12.30
第四篇:2016咳嗽病疗效分析总结与评估
2016年咳嗽病疗效分析总结与评估
咳嗽病是我科的优势病种之一,2016我科共收治患者病例约110例,有效108例,有效率98℅,全部执行诊疗方案,现将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分述如下:
咳嗽是指外感 或内伤为因素,导致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病症,历代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因素。
1.分析:入院患者均以我科的急性咳嗽病治疗常规为指导,在咳嗽病的各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病位主要在肺,以邪实为主,治宜宣肺祛邪。但应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施治。由于肺为脏腑之华盖高居于隔上,药力易达病所故用药,宜清扬,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需要注意外感咳嗽忌敛肺止咳,或病起即予补,否则易使外邪内郁,肺气不畅,痰浊不易排出,咳嗽愈重。内伤咳嗽的治疗,当分清虚实和脏腑。邪实为主者,当祛邪止咳,或治疗清肝泻肺,兼以扶正等治法;正虚为主者则当根据虚之所在脏腑,而选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法。
2、总结: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辩证首当分清外感与内伤,进而根据咳嗽的声音与发作时间及痰色、质、量等辨其病性。
咳嗽既是肺气上逆,亦是祛邪外达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故治疗不能单纯性的见咳止咳,必须按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外感新病属于 邪实,治应祛邪宣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疗法。外感咳嗽一般均应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邪去正安。内伤咳嗽忌宣散伤正,当调护正气,还可配合单方草药,结合生活调理以提高疗效。
3、评估:在我科收治的患者中,辩证分型以风寒袭肺和风热犯肺证为主,综合采用中药口服,疗效确切,一般疗程在一周左右,配合西药治疗者疗效为佳,同时对患者进行持续健康宣教。深化患者对咳嗽的认识,患者受益颇深。总之,本科的中医优势病种以口服中药及特色针灸治疗为主,治疗方案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深受患者好评。
4、优化:咳嗽病患者在采用中药同时采用西药治疗,在改善症状方面,优势明显,但是若明显感染则效果不如西药显著,因此为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下一步应着力针对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深入研究。
第五篇:2015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xxxxx院内一科(2015年)
一、基本情况
眩晕病(高血压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5年1-12月,我科在开展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48例,完成48例,平均住院日11.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拔罐以及传统疗法康复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48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48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46例(95.8%),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42例(87.5%),针灸治疗32例(66.7%),推拿治疗12例(25%),中药熏洗治疗20例(41.7%),传统疗法康复治疗48例(100%),内科基础治疗48例(100%),其他疗法8例(16.7%)。
三、应用情况分析
随着我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病患者逐渐增加,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疗效不断显现。
从实际情况看,治疗难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多为中老龄甚至是高龄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合并身体其它系统疾病损害较普遍,心脑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影响,治疗难度大。下一,科室将加大眩晕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患者在缓解期康复锻炼及预防急性发作。同时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疏肝益肾,心脑肾同治,攻补兼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强调远期疗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