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 保护动物资源现状素材
动物资源现状
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界,估计地球上可能超过三千万种。其中无脊椎动物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但脊椎动物是最高等的类群。动物最大的特点是主动移动来获得食物,因此它们必须有感觉器官来帮助它们。
自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自然界物种灭绝速率为自然条件下的1000倍,是新物种形成速度的100万倍。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对人类将是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物种的消亡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反过来环境的恶化也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妥善处理、不捕杀或食用野生动物、不生产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氟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乱砍滥伐、不破坏植被……保护环境匹夫有责!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而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
目前全球大约有11%的鸟类,25%的哺乳动物,34%的鱼类正濒临灭绝。
我国珍稀物种———普氏原羚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目前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
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一种生物灭绝将导致10至30种其他生物消失。当多米诺骨牌开始一个倒向一个时,我们想知道的是: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二篇:高中生物 植物资源分类素材
植物资源分类
中国是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共计有植物种类3184属,27150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可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共2411种,约为全国植物种类的1/10。植物资源按用途可分为食用、药用、工业用、保护改造环境用和种植资源五大类:
食用植物资源
食用植物资源包括直接食用和间接食用的植物。可分为淀粉、糖类植物,蛋白质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饮料植物,食用香料色素植物,植物性饲料、饵料七种。其中淀粉、糖类植物是中国野生植物中较主要的种类,包括各种橡子、薯芋、蘑芋、蕨类、葛根、菱等,含糖及甜味植物包括龙眼、荔枝、柿、枣、罗汉果等;蛋白质植物包括叶蛋白、食用菌类、小球藻、四棱豆、派克豆等;全国现有含油量在15%以上的野生油料植物约1000种,其中含油量在20% 以上的有300种,能够食用的百余种,包括蝴蝶果、油瓜、榛子等;维生素植物包括猕猴桃、阳桃、沙棘、山楂、海棠等,多以野生为主;饮料植物包括茶叶、可可、咖啡以及一些地区性饮料植物,如白茶、菊花茶、金银花等;食用香料色素植物包括有传统食用色素如茜草、红花、姜黄等和传统调味香料如花椒、八角、桂皮等。植物性饲料、饵料包括大部分禾草类、豆科植物的枝叶果实,如各种野芭蕉、构树叶、高山栎等。
药用植物资源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11146种,可分为中草药和植物性农药两类。其中中药草植物达5000种以上,常用的约400种,如人参、杜仲、黄连、甘草等,有些已进行人工栽培和制造成药;植物性农药植物包括土农药植物,如除虫菊、冲天子、鱼藤等近500种,植物激素如露水草等,也可作为农药使用。
工业用植物资源
工业用植物资源包括木材、纤维、鞣科、芳香油、胶脂、工业用油脂及植物性染料七种。中国是少林国家且森林分布不均匀,木材资源较少,今后国家将大力发展泡桐、杉木、杨树等优良速生树种的种植;中国现有重要纤维植物190种,多为禾本科、鸢尾科、香蒲科、龙舌兰科、棕榈科等单子叶植物的杆叶及榆、桑、荨麻、木棉、等植物的根、茎、皮部或果实的棉毛,用于纺织业、造纸业和编织业;鞣料资源包括各种落叶松、云杉、铁杉等,它们含有丰富的单宁,可用于烤胶鞣革和制药;芳香油植物是提取香料、香精的主要原料,中国种子植物中约有60余科为含有芳香油的植物,包括木姜子、樟树、枫茅、香草等;植物胶资源包括富含橡胶、硬胶、树脂、水溶性聚糖胶等的植物,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包括各种松科、豆科、瓜儿豆、金合欢等;中国的工业用油脂植物资源中,含油量在 20%以上大约有300种,其中工业用油树种占50%以上,包括油桐、漆树、乌桕等,桐油、生漆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工业用植物性染料包括桑色素、苏木精、红木靛叶和姜黄等。
植物资源分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中国是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共计有植物种类3184属,27150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可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共2411种,约为全国植物种类的1/10。植物资源按用途可分为食用、药用、工业用、保护改造环境用和种植资源五大类:
食用植物资源
食用植物资源包括直接食用和间接食用的植物。可分为淀粉、糖类植物,蛋白质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饮料植物,食用香料色素植物,植物性饲料、饵料七种。其中淀粉、糖类植物是中国野生植物中较主要的种类,包括各种橡子、薯芋、蘑芋、蕨类、葛根、菱等,含糖及甜味植物包括龙眼、荔枝、柿、枣、罗汉果等;蛋白质植物包括叶蛋白、食用菌类、小球藻、四棱豆、派克豆等;全国现有含油量在15%以上的野生油料植物约1000种,其中含油量在20% 以上的有300种,能够食用的百余种,包括蝴蝶果、油瓜、榛子等;维生素植物包括猕猴桃、阳桃、沙棘、山楂、海棠等,多以野生为主;饮料植物包括茶叶、可可、咖啡以及一些地区性饮料植物,如白茶、菊花茶、金银花等;食用香料色素植物包括有传统食用色素如茜草、红花、姜黄等和传统调味香料如花椒、八角、桂皮等。植物性饲料、饵料包括大部分禾草类、豆科植物的枝叶果实,如各种野芭蕉、构树叶、高山栎等。
药用植物资源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11146种,可分为中草药和植物性农药两类。其中中药草植物达5000种以上,常用的约400种,如人参、杜仲、黄连、甘草等,有些已进行人工栽培和制造成药;植物性农药植物包括土农药植物,如除虫菊、冲天子、鱼藤等近500种,植物激素如露水草等,也可作为农药使用。
工业用植物资源
工业用植物资源包括木材、纤维、鞣科、芳香油、胶脂、工业用油脂及植物性染料七种。中国是少林国家且森林分布不均匀,木材资源较少,今后国家将大力发展泡桐、杉木、杨树等优良速生树种的种植;中国现有重要纤维植物190种,多为禾本科、鸢尾科、香蒲科、龙舌兰科、棕榈科等单子叶植物的杆叶及榆、桑、荨麻、木棉、等植物的根、茎、皮部或果实的棉毛,用于纺织业、造纸业和编织业;鞣料资源包括各种落叶松、云杉、铁杉等,它们含有丰富的单宁,可用于烤胶鞣革和制药;芳香油植物是提取香料、香精的主要原料,中国种子植物中约有60余科为含有芳香油的植物,包括木姜子、樟树、枫茅、香草等;植物胶资源包括富含橡胶、硬胶、树脂、水溶性聚糖胶等的植物,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包括各种松科、豆科、瓜儿豆、金合欢等;中国的工业用油脂植物资源中,含油量在 20%以上大约有300种,其中工业用油树种占50%以上,包括油桐、漆树、乌桕等,桐油、生漆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工业用植物性染料包括桑色素、苏木精、红木靛叶和姜黄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浅析我国动物保护现状
岭南师范学院
动物行为社会学中期论文
题 目 浅析我国动物保护现状
二 级 学 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专 业 ______金融数学_______ 年 级 ________13级_________ 学 号 _____2013224609______ 姓 名 ______黄豪聪_________ 课 程 序 号 _________62 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内动物保护现状
黄豪聪
岭南师范学院 数计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近年来有关动物的热门活动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了我国全社会的关注,动物保护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基于对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个因素的考虑,许多国家对保护动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在我国,动物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一系列虐待动物的事件让人堪忧,立法方面也相对滞后。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动物保护现状的介绍,提出了保护动物的对策,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动物保护。关键词:动物保护 动物福利 虐待动物
近年来,我国连续出现“给活猪注水”、“虐猫事件”、“硫酸泼熊”、“活熊取胆”等等虐待动物的事件,频频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如今世界已濒临灭绝的十二大动物如下:刚果瓜兰巴国家公园的北部白犀牛,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的白鳍豚,苏门答腊虎,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奥里诺科鳄鱼,地中海的僧海豹,小嘴狐猴,世界最小的猴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兰.坎皮海龟,泰国猪鼻蝙蝠,夏威夷蜗牛,斯比克斯鹦鹉,生活在巴西东北,印度东北部的微型猪,中国的熊猫。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在中国,想要在野外看到这些濒危动物,大多数原有的分布区已很准见到它们的踪迹了,只能在个别原分市区或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才能见到。目前自然保护区已是这些濒危动物的最后存留地,同时也是中国濒危动物的良好庇护所,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稀少,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濒危动物的临危程度不同,因而种群数量有异。大型动物种群个体数少,濒危程度高,数量减少较快;小型动物种群个体数较多,濒危程度尚低,野外数量减少稍慢。动物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窄的,数量下降较快,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宽的,数量下低较慢。
濒危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的,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影响,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变为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濒危动物的关键。
为了对我国的动物提供保护,国家制定了一些列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对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早在1950年我国就颁发了《关于稀有生物保护办法》,开启了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先河。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禁止猎杀珍稀野生动物。国务院于1985年发布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保护。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外,《环境保护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等法律也规定有动物保护的内容,甚至在我国《刑法》中还规定了有关伤害野生动物的犯罪。
众所周知,我国的动物保护观念还处于萌芽与发展阶段,而部分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模式已经趋向于成熟,因此必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立法方面。首先,发达国家在制定与动物保护有关的法律时,必然结合本国国情。他们会综合考虑自身经济发展程度及本国民众的动物保护意识水平;其次,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立法是极其完备的,他们几乎为所有受保护的动物都作出了专门性规定,可操作性极强;最后,他们不仅使用了政府的力量,还支持和鼓励各个社会团体与组织积极开展动物保护活动。政府赋予一些非官方组织动物保护的部分监督权与执法权。实践证明,非官方组织的成功参与,提高了动物保护的效率。
所以,在实行我国保护法的同时,我们国家还需借鉴外国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然而,在保护濒临动物的同时,还需保护野生动物。首先,要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要乱砍乱伐,破坏草坪,不要随意堆放垃圾,不要滥用农药和杀虫剂,保护水源和空气也是保护宝栖息地的一部分。其次,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见到违法者立即向野生动物协会反映,拿出我们的爱心和勇气,劝阻亲人和周围和人拒食野味,不去野味餐馆用餐,对于用珍稀野生动物做的制品,如皮衣、药品、补品等,也应坚决抵制。团结起来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从家庭做起,培养尊重一切生命的道德观,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公民意识,对违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现象要抵制,举报,监督。
我们应从小养成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意识。既然我们都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就应该相亲相爱,不能说人类是世界的主宰,否则,人类将会成为孤单的个体,孤零零的活在地球上,也许有一天人类会成为濒临灭绝的最后一个物种。
参考文献:
[1]孙江.动物福利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马纲,张敏.试论加快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必要性[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5).
第四篇: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讲稿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MV的视频片断。(播放MV)
看过了这段视频之后,有谁能说说视频中所说的女孩儿为什么要保护丹顶鹤吗?(学生回答:因为丹顶鹤是国家保护动物/因为丹顶鹤是频临灭绝的动物)非常好!丹顶鹤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那除了丹顶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呢?(学生回答:大熊猫~~~~)在我们国家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的脊椎动物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3.7%,其中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300多种,爬行类300多种,两栖类200多种,鱼类3000多种。那一级保护动物一共97种,其中尤为常见和重点保护的有:金丝猴、白尾海雕、白鳍豚、中华鲟、鹦鹉螺、黑颈鹤、东北虎、亚洲象以及藏羚羊。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他们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十六章第二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用一小段视频来回忆一下我们七年级所学习的《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并且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保护动物资源也就是说要保护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物的多样性;若学生答不上来了教师直接说)我们之前就学习过生物多样性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那既然生物多样性可以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方面来考虑,那我们保护动物资源我们也可以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方面来考虑措施。
那老师想给同学们一张图片,这是一幅什么图片呢?(学生回答:大熊猫)很好!有没有同学能与我们分享一下你所了解关于大熊猫的内容呢?(学生回答:)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长在云贵川这几个地方)现在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来讨论一下:你认为应该如何来保护我们可爱的大熊猫?好了,我想请三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你们讨论出来的保护措施,有谁想要自告奋勇跟大家分享一下?(若没有人的话,抽点人名)(可以补充的问题:
1、大熊猫可以自己在家养吗?
2、大熊猫基地建立的目的是什么呢?
3、如果当大熊猫数量极少并且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6页就地保护的内容,找出就地保护的概念、意义以及具体措施有哪些?(学生在书上勾出重点内容)在咱们四川呢,有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名字叫做川金丝猴。看到这张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川金丝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金丝猴的共同特征为鼻孔大,上翘,唇厚,无颊囊,这是为了适应高原缺氧进化而来,而川金丝猴毛色为金黄色,肩背具长毛,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成年雄体长平均为680毫米,尾长685毫米。我们想利用就地保护的措施来保护川金丝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在四川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好的!有同学想建立自然保护区,那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如果川内的有利于金丝猴生长、繁育的环境遭到破坏了,那还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法来保护川金丝猴吗?因此,除了就地保护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异地保护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川金丝猴。下面就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6页易地保护的内容,找出就地保护的概念、意义以及具体措施有哪些?(学生在书上勾出重点内容)刚刚我们分别说了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那大家有没有思考过究竟什么时候用就地保护,什么时候用易地保护?(学生回答:就地保护必须要动物生存的环境没有被破坏,它们还可以在这个地方继续生存、繁衍。而易地保护是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才会采取的紧急措施,有助于提高濒临灭绝动物的存活率。)我国现在已经主要采取了就地保护的措施来保护川金丝猴,不过还是有一些狠心的猎人或是商人为了利益而捕杀金丝猴,因此国家为了严令禁止黑心商人这样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第47页法制教育和管理,待会儿老师会有三个问
题来考察一下同学们的阅读情况。问题1:国家都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问题2:法律法规是让我们远离动物的吗?问题3:游客参观能给保护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最后一个问题稍微有一定的难度,请同学们下课之后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你们可以通过找资料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老师也准备了一个小的话剧,话剧的名字叫做《吃饭那点儿事儿》。
看过了话剧之后,我想问了:动物与人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老师给点儿小提示:导盲犬和盲人、蝙蝠与回声定位、龟壳与薄层建筑、变色龙与迷彩服。这些都能说明人类和动物其实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动物保护的具体措施,同时也明白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是大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现在起,坚决反对落后、野蛮、残酷的消费陋习,提倡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坚决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坚决不吃野生保护动物!坚决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保护动物!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第五篇:长江豚类资源及保护现状
长江豚类资源及保护现状
摘 要:江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最顶端。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40%的人靠江生活。如果说长江的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江豚灭绝了,那么人类也必定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研究报告表明 “江豚数量正以每年6.4%的速率下降,如果保护不力,10年至15年之后,可能想保护已无保护的对象,江豚将成为第二个白鳍豚。”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豚,或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如今,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长江豚类日益严峻的生存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字:长江豚类 保护 濒危 生存环境 意识 长江资源
国家政府很早就对长江豚类予以重视、保护:
1988年,白鱀豚被中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进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所列的“极危”级,属于保护级别最高的动物。
早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成立了白鱀豚研究组,1992年成立了白 鱀豚研究室,2001年,又成立了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
1992年,水生所建成白鱀豚馆。同年,长江洪湖新螺江段保护区和天鹅洲保护区成立,引入江豚到保护区。1993年铜陵养护场正式建成。1996年,农业部召开白鱀豚江豚保护研讨会会后建立了5个保护站。目前已经建成的其他省级保护区有:镇江保护区、鄱阳湖江豚保护区、洞庭湖江豚保护区。
人工饲养方面也有成功经验:1980年到2002年,水生所成功饲养了白鱀豚“淇淇”近23年;1996年至今,江豚也被成功饲养了近10年。2005年,第一头长江江豚在人工环境中繁殖成功。
早在2007年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组织在湖北武汉召开长江豚类保护工作座谈会。会议听取了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博士作的《长江豚类十分濒危,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保护措施亟待加强》的专题报告,对当前长江豚类资源现状及濒危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2006年11月~12月长江豚类科学考察活动利用国内外先进豚类监测仪器设备,仍然没有观察到白鳍豚,说明白鳍豚数量已极少,种群已濒临灭绝,但由于长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可能还有个别白鳍豚生活在长江中。目前,江豚数量也急剧下降,初步估计为1200头~1400头,其中长江干流约700头~900头,鄱阳湖区约400头,洞庭湖区约150头,从1991年至今15年来,江豚数量下降了一半。就当前长江生态环境状况来说,如不采取果断措施,江豚、白鲟、中华鲟等珍稀物种都有可能步白鳍豚之后尘。
专家研究分析认为,长江日益增多的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变化是造成白鳍豚极危和江豚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快速发展的航运业,直接导致豚类濒临灭绝。船舶的噪音污染,干扰了豚类的声呐系统,据统计,死亡豚类的90%以上是船舶致死的。二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及挖沙等涉水工程建设,彻底改变了长江水生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豚类栖息环境。如三峡蓄水后,2005年坝下“四大家鱼”等鱼苗径流量为1.05亿尾,仅为蓄水前本底值的4.2%,使豚类饵料资源急剧减少。三是随着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豚类赖以生存的长江水质污染日趋严重。2004年4月至6月,东洞庭湖区及附近水域发生多起江豚集体伤亡事件,就是重金属、有机农药和工业污水排放所致。四是过度和非法捕捞,导致长江鱼类资源衰退,豚类饵料减少;使用非法捕捞工具和捕捞方式,经常误伤或误捕豚类,直接危害豚类生存。
虽然农业部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各级政府及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科研单位近年来在长江豚类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努力,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目前的长江豚类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无论在资金投入、队伍建设、执法检查、科学研究等方面,与保护大熊猫等陆生珍稀野生动物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农业部2001年组织制订的《长江豚类保护行动计划》没有得到完全落实,长江豚类日益濒危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为有效减缓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白鲟等珍稀物种濒危程度,甚至濒临灭绝的趋势,曹文宣院士等与会专家和代表认为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长江豚类及主要栖息地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长江豚类监测和救护网络体系,加强对重点江段和水域的长期监测。积极支持洪湖、石首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尽快将镇江、洞庭湖、鄱阳湖等省级豚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加保护区管理运行经费,改善并修复洞庭湖、鄱阳湖、天鹅洲等豚类保护区生境,努力提高管护水平。
二是努力推进江豚的迁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殖。在石首天鹅洲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成功基础上,选择长江中下游适宜故道,建立新的保护区,扩大迁地保护规模,促进自然繁殖。加强科学研究,开展人工驯养繁殖,建立基因库、细胞库,实施生物工程,开展人工拯救。
三是提高江豚等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尽快完成《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修订工作,将江豚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抓紧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加大监管力度。
四是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要求,尽快完成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报国务院批准实施,设立基建和财政专项经费,对白鳍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制定重点保护计划,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施专项救护行动。
五是整体规划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流域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规范长江航运,严格限止采砂,健全涉水工程水生生物资源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制度,全面控制排污,逐步减少直至禁止捕捞渔业,全面改善长江豚类生存环境。
2011年5月,研究报告表明 “江豚数量正以每年6.4%的速率下降,如果保护不力,10年至15年之后,可能想保护已无保护的对象,江豚将成为第二个白鳍豚。” 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在天鹅洲保护区内投养了5头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目前已形成一个有30多头的种群。保护区内江豚从以前的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到现在已几乎恢复为正常的1比1。性别比例的均衡,成为江豚种群壮大的保证。过去几年来,水生所科学家通过B超检查等手段,发现保护区内的成年雌豚妊娠率达70%以上,有的江豚甚至在哺乳期仍能怀胎。近几年,天鹅洲保护区都有3至5头幼豚出生。迁地保护、人工饲养、人工繁殖的初步成功,使我们看到了江豚保护的希望。
而令人担忧的是,30多年来,经大量的长江豚类调查、野外监测、实验模拟等研究,水生所科学家发现,长江江豚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递减6.4%。非法和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航运、水闸和堤坝建设,是威胁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作为唯一保持江豚数量增长的天鹅洲保护区,也面临着巨大考验:一是水质污染,二是渔民捕捞。两个问题若不解决,保护区内的江豚可能全军覆没。
这些年来的一系列措施却没能挽救白鱀豚的命运,也没能阻止江豚种群数日益大幅度减少,原因何在呢?
目前,我国对长江水资源的管理依然是“分部门”、“分级”管理,在流域层面上对长江资源和环境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使生态结构和功能上浑然一体的长江被不同部门和行政区域分割管制。
同时,豚类保护和相关科研活动的资金不足。中科院水生所作为我国长江豚类研究和保护的主要科研单位,研究经费非常有限,而且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创新基金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的援助,这些资金一般仅限于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整个长江豚类研究和保护工作的需要。
其他原因还有:保护区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人员结构不合理、保护设施不健全、执法力度弱、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偏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不够;广大群众的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落后。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认为,人工繁育只是一种辅助的、迫不得已条件下的补救措施,保护江豚,不能完全指望人工繁育。人工繁育的江豚可能不适应野外的生存条件。即使花费颇多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人工繁育取得巨大突破,它的自然回归仍未取得完全成功。研究表明,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充分的食物资源,以及在不受干扰的状态下,江豚能够得到很好地繁殖。目前的江豚保护,应该加强自然条件下的就地保护。
我们要尽量减少对长江资源的掠取,建立更多的江豚迁地保护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人工饲养江豚的规模,以加强人工繁育的研究并对保护区群体进行调节和补充。
长江是世界上生长着两种鲸类的两条河流之一。美丽的白鳍豚已离我们远去,被贴上“功能性灭绝”的标签。我们不希望看到,憨厚孤独的江豚也成为伤心往事,使长江变成“无豚”之江。参考文献:
陈宏伟.2007.中国经济时报
何建湘.2007.专家学者共商长江豚类保护大计 李新龙.2011.江豚,长江最后的豚类.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