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同导光板厚度光学利用率对比分析
不同导光板厚度光学利用率对比分析
随这背光模块薄型化的潮流影响,导光板的厚度因为工业设计要求下越来越轻薄,相对的led的厚度与导光板厚度的相对关系也成为导光元件开发的一项课题。
透过Optisworks多接收器(Detector)设定功能。可于导光板不同位置设定接收器在一个模拟当中就能一次取得所有接收器的结果。在导光板不同距离接收通过光线之流明值(Lumen),让光学产品开发除了单纯导光板本身材质的体吸收之外,更需考量led发光面与导光板厚度之间耦合的效率变化。
模拟条件:
LED 厚度 = 0.35mm(固定值)
LGP 厚度 = 0.3、0.4、0.5及0.6mm四种
LED 与 LGP 之间距离 = 0.05mm(固定值)
互动光迹作用下的结果:
透过互动光迹的现象观察,导光板厚度越薄,光线进入导光板相对较少。直接牵动导光板光线偶合效率。
一、侧边距离12.5mm时
*LGP 厚度 =0.3mm → FLUX : 7.338e+000 lm
二、*LGP 厚度 =0.4mm → FLUX : 8.471e+000 lm
三、*LGP 厚度 =0.5mm → FLUX : 8.864e+000 lm
四、*LGP 厚度 = 0.6mm → FLUX : 8.995e+000 lm
五、侧边距离25mm时
*LGP 厚度 =0.3mm → FLUX : 7.100e+000 lm
六、*LGP 厚度 =0.4mm → FLUX : 8.320e+000 lm
七、*LGP 厚度 =0.5mm → FLUX : 8.705e+000 lm
*LGP 厚度 =0.6mm → FLUX : 8.833e+000 lm
数据整理后如下表格: Flux数(lm):
由上列表三可知:当导光板厚度增加时,其相对应的光通量会随着导光板厚度增加而增加,且随着Detector距离增加而减少。
相关文章:
LED每日五问-聚集贴
導光板HOTSPOT及亮暗線分析應用 背光板設計說明
高均匀度LED背光源的设计
第二篇:期刊利用率的分析与对策doc
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阅读的
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孙红雯(江苏省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南京 200013)
[摘要]针对高校期刊阅览门庭冷落的现象,分析其主、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定量的观察、实践和经验,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切实可行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读;期刊服务;对策
University library paper periodical reading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ponder
Sun Hongwen(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Art academy Library, Nanjing 20001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university periodical reading entrance desolate phenomenon, analyzes its host, the objective factor, based on this, also according to the quota observation, the practice and the experience, raises had problems the solution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entality and the strategy.[key word] university library;Periodical reading;Periodical service;Countermeasur
中国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期刊的重要已经越来越为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所认知。无论是信息发布的权威准确还是信息传播的快捷及时,无论是信息量的宏富还是信息内容的新鲜准确,都是一般的图书和普通的网络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做学问,假如说要从读书开始的话,除了十分重要的真著作之外,最好的读物就是期刊。
也正因为此,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中,琳琅满目的期刊历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期刊部,也是青年学子读而忘返之处。
1.学校背景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下设二级学院14个,在校学生9229名,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我馆按一定比例订购了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和翻译期刊,280种,共600余册,并形成了开架、超市式的管理模式。
2.分析
期刊部重要,期刊部人气最旺,可能众所公认的。但近些年来,形势发生了逆转。期刊受学生欢迎程度“疑是银河落九天”,整个期刊部果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仅以我校图书馆为例。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期刊保障率、读者到馆率、期刊利用率、读者阅读率、读者满足率等等,大都在20~30%之间徘徊,可谓低之有低。每年学校以如此投入订购如此多的期刊,而且这些期刊一般时效性都很强,却是这样的收获。资源如此浪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走访和座谈的方式,调查了大量同学,发现期刊借阅量的偏低,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2.1客观原因
2.1.1网络阅读分流了大量的读者。大量读者选择计算机的检索方式,并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查全查准率高,且几乎可以全方位链接,其信息的获取量和及时性相对要高于纸质期刊的阅读。
2.1.2由于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学生阅读的习惯、兴趣未能获得很好的养成。从图书馆图书出借的整体情况和发展的趋势看,高校中经常出入图书馆的学生数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期刊借阅量的急剧降低与之是一致的。
2.1.3期刊的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也是学生对之疏离的原因。部分期刊内容的粗疏、设计的粗糙、印制的粗劣和到刊时间的延
迟等,都给读者尤其是要求比较高的大学生读者带来“伤害”和影响。
2.2主观原因
2.2.1图书馆期刊部的环境设臵不很人性化,不便于自主的阅读。“大通铺”式的课桌布臵,全部敞开,没有遮拦和隔断。偌大的空间,数十上百的读者挨挨挤挤在一块,很不便于阅读的“独立”、思索的“独立”。连一般的现代企业所能做到的办公设施设备安排,我们多数的图书阅览室却未能配臵到位,显然是不够人性化的。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应该是现代读者的基本要求。
2.2.2现代设施的配备还不到位。除了桌凳照明灯阅读等基本设备的要求外,现代阅读还强调纸质文本的阅读与网络阅读的结合。网络阅读可以使文本的信息、过时的信息与现实的情形、即时的信息形成“互通”参照,进而佐证,从而使限定时空的阅读被“扩容”“增值”,这就是古人所言的“视通四野”“精鹜八极”。网络阅读自然需要一系列的电脑设备的跟进,这在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尤其是阅览室还不能配备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欠缺。学生家里、宿舍里、教室里都已经能上网了,凭什么还要辛苦地跑到阅览室里来“享受”这样一种几乎是半封闭式的阅读状态呢?
2.2.3期刊的品种和品质与学生的阅读需求之间存在分隔。虽然说各高校在图书资料这一块的投入经费不少,但是就报刊杂志而言,其数量也许不能算不多,可内容的适切性、质量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差异还是十分大的。泛泛的政治性、政策性、宣传性的刊物占据的比例较高,休闲型、娱乐性、卡通式的也有不小的份额。真正为学生所喜欢,真正对学生的素质素养提升、学识学术水平提升有重要帮助,真正具有国际视野、高端品质和品位的刊物却不是很多。假如我们把报刊杂志从学术、时事、娱乐、休闲等领域来做一个分类,大概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既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充分满足学生的重点追求。这方面,现今图书馆做得
还不很精致。
2.2.4期刊部管理员管理粗疏带来学生阅览的很多不方便。相比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阅览室报刊杂志的管理相对比较滞后,比较粗糙。一是分类问题。或根本没有分类,或分类不当,随心所欲,任意排放,整体比较杂乱。二是摆放缺乏美感。整个杂志摆放区域缺乏整体策划,杂志区与阅览区的分隔不明显,胡子连着辫子,拖泥带水。找取杂志时,其声响自然会对阅览区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使是杂志摆放区,也少有美感,没能按照类型分隔成几个小的区域,既好看,又方便查找。
学生阅览杂志更多的是追求信息的时效,品尝的是“新鲜”。但是不少阅览室里,杂志更新的速度相当慢,比市场摊点上要慢好几个节拍。
不少杂志缺刊——某一期或几期不在其位,缺页——某些杂志的某一期被不良之徒开了“天窗”,令需要的阅读者乘兴而来,遗憾败兴而去。
2.2.5期刊管理者服务意识淡薄。上述种种问题尽管是问题,但假如遇上管理员的周到的服务,就有可能获得部分的化解。偏偏阅览室管理中部分学生管理员和我们教师管理员的爱心和人性化管理的缺失,无意中又放大了或者加剧了前面所言的问题的严重程度。于是阅览室的“危机”便在这样问题的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了。
3.对策
专家的研究和市场的大量调查表明,纸质文本的阅读对于一个人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将永远会与网络阅读共生共存。也就是说,就高校而言,阅览室的建设,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学生放弃阅览室,不是因为他们的不需要,而是因为我们管理者的某些方面工作的失职或者是不到位。于是,就图书管理者而言,努力的改变和调整,应该是无从选择的选择。
笔者根据大量的观察、调研和分析,目前图书阅览室的调整和改变,可以从提升馆藏期刊的质量,建设图书馆的环境、条件和改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三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3.1努力提升馆藏期刊采访品类的质量。
据有关报道,全世界期刊种类已达40万种以上,我国期刊也有1万多种,可谓是种类繁多,面对几乎是浩如烟海的刊目,就得打破以前的采书模式,从机制上解决了,如何花最少的钱,买最多、最好、最适合读者的刊物的大问题。在每年订购纸质期刊的过程中,我们依靠团队力量,发挥集体智慧。让采访部的同志走出去,到各个院系召开相关专业专家学者和领导的座谈会,征求他们关于图书采购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各院系专业图书阅览室管理人员,听取他们的介绍,分别了解不同院系同学专业阅读的情况;还把本馆阅览部、资料室的同志请进来,请他们支持协作,共同完成选纸质期刊任务,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读者,掌握读者第一手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游说,赢得馆长的认同,再通过馆长之口,在全馆逐渐形成一种共识:采书不光是采访部的事情,而是图书馆全体同仁的事情。如此,全馆所有同仁都成了采访部的参谋和助手,这就确保了图书采购的质量。
另外,除了我们走出去了解全校师生的阅读需求之外,我们还能在图书馆网页上新增“读者荐刊”的分栏,可以通过“读者荐刊”的平台向图书馆推荐期刊。如此双管齐下就更加确保了期刊采购的效率,提高了读者对期刊的满意度。还要了解期刊的出版动向,因为期刊在发行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变化,如新刊发行、停刊、改名、合并等情况。不仅如此,则可以确保纸质期刊不重复、不交叉、不过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努力提升阅览环境的舒适度。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品位和档次。而研究也表明,外在条件对人们的工作、学习本身的影响常常又是不可忽视的。舒适的环境,包括服务设施的适用、方便,环境的整洁、美观和有秩序,可以让读者赏心悦目,进而愉悦、放松地进入阅读情境。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房屋比较古老陈旧,正待搬迁。尽管现在是过度时期,我们还是尽量强化对阅览环境的美化。花、草、画的适时、恰当的点缀,轻音乐的择时、穿插播放,卫生方面如星级宾馆般一尘不染,尽量给读者提供整洁、宽松的阅读环境。在赢得读者美誉的同时,也留住了读者的心。而且,我们的观察也表明,文明的阅读环境,逐渐培养读者的文明素养,进而成为文明读者,文明学生;再反过来,具有文明素养的人,文明的人又可以促进环境的更高层次的文明。这已经是阅览室建设之外的收益了。
与优美雅致的阅览环境想适应,期刊排架也是阅览环境建设的很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成百上千中期刊一批批定期或不定期地不断涌入,难免带来上架排列的混乱;每一次学生阅览过程中和阅览结束后,随手乱扔乱放,难免造成或多或少的乱架、错架现象。处理不及时或者不恰当,这不仅给读者的找寻刊物带来不便,也给读者的视觉和心理带来不当的负面影响。以前我馆按分类排架的方法排架,由于本馆专业性很强、同类期刊较集中,分类排架难以发挥优势,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让读者很快查找到需要的期刊,我们作了一些改进,采取先分类排架,同一类别中再按刊名首字拼音的声母顺序先后排架的方式,使得期刊的排列整齐、规则、有序可循。因同一类期刊集中排在一起,读者易于了解同一类期刊的馆藏情况,便于读者查找,也便于工作人员上架、推荐、取刊。另外,还为期刊定位,也就是在期刊摆放的位臵(书架),写上对应的期刊分类号和刊名。这样有利于读者和工作人员立即判断期刊的去处,再者,有利于读者和工作人员上架、更不会出现乱架。
舒适、方便、快捷,自然给读者带来的从耳目到身心的享受,从而逐渐产生对阅览室的认同和亲近感是显而易见的。
3.3努力创新服务形式,改善服务质量 3.3.1确立时效服务新理念
时效服务就是服务高效率。遵守时间,准时开馆、提前上岗、稍后离岗、守时践约。保证期刊及时上架,如遇特殊情况期刊不能及时到馆,工作人员会及时将情况说明,并公告图书馆网站和张贴告示,给读者明确答复。每到寒、暑假和大节假日放假,图书馆其他部门放假,可期刊部的工作人员等于没有放假。为了尽快与读者见面,期刊部工作人员常会加班加点。
编制期刊目录是揭示和报道馆藏期刊文献的检索工具,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为了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充分发挥期刊在教学的作用,我们把每期期刊的目录,发在图书馆网上让师生浏览。我馆建立健全已订期刊目录体系。
图书馆缺刊、漏刊、错发是普遍现象,都立即和投递员取得联系,及时补缺,对无法补齐的刊物,则迅速向兄弟单位借来复印,以确保文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统计与评价是把一定时期书刊流通和读者使用情况,用统计数字表达出来,用以反映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工作成效及成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统计材料的分析与综合,为检阅成绩,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以及修订计划提供数量依据。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服务,我们称之为“时效服务”。
3.3.2建立主动服务新策略
图书管理人员或自己阅览、或请相关专家推荐,遴选出各类期刊最新最优文章,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服务形式。但这要做到位有时难度较大,难以做到可持续。
为了提高期刊的阅读率,更好的引领读者阅读期刊,形成互通共融、分享共享的阅览新格局,我们在广泛在征求学生建议的基础上,在部分刊物的阅读中,试点读者向读者推荐的阅览引领新形式。一本期刊之中,涉及的领域和知识都不尽相同,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篇文章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在每一期期刊的第一页内附一张推荐表,表中设有推荐篇目、推荐理由、借阅时间、推荐姓名和借书证号等五项填写栏。先行的读者读后填写此表,这就给后来借阅者以一定的指引。推荐次数较多的篇目和推荐理由新颖合理的自然是精华文章,这样读者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的同时,也与众多其他读者加强了思想交流,促进了刊物的利用率,也为读者阅读期刊增添很多乐趣。于是阅览室,各类期刊,则成了一个同学阅读以及阅读心得交流乃至心灵对话的无声平台。
当然,光是读者交流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管理者的统领和综合总结。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每天定期将每本期刊的推荐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公布于图书馆网络平台,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这种“信息公开”既激励了参与推荐的同学,也进一步扩大了推荐的“成果”,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和裂变。这就水到渠成地大大提高了期刊的阅读率和利用率。
以人为本服务、微笑服务都是阅览室管理中必须逐渐实行到位的。比如“为人找刊,为刊找人”的贴身服务就是广受学生欢迎的好形式。网络借、还刊,电话借、还刊,师生管理员利用各种机会帮助老师和学生送、还刊物,借刊者不必“露脸”,借、还手续一路搞定,这自然成为阅览者的一件赏心乐事。
4.结束语
改变目前阅览室门庭相对冷落的窘境,需要各方力量的协同“攻关”,而身处图书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自然应该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劳动,上述所言的各类策略和方法恰恰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所有同仁奉献更多的劳作。而其中,每一位图书管理者自身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的提升尤其重要。一切的一切,就在于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行为和服务品质。“酒好也怕巷子深”言说的应该就是这一意思吧!
【参考文献】
[1]郑岱霞.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2002,(08)
[2]祁靠成.论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04)[3]孟齐霞.论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利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04)[4]方宝花.期刊信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J].情报科学,2002,(08)[5]刘凤华.试论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改进[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作者简介] 孙红雯(1961—),女,江苏南京,馆员,采访部主任,大学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发表文章数篇
邮箱:shw123shw123@163.com 手机:*** 办公室电话:025—83498337
第三篇:暴雨成灾时的不同表现对比
暴雨成灾时,各国媒体的头条
北京:暴雨中闪光的北京精神
华盛顿:国民警卫队出动救援,华府拟未来增加预算应对紧急灾情 东京:东京知事就暴雨灾害鞠躬致歉
台北:市区暴雨成灾,市长照常午休,XX党指责政府办事不力 香港:暴雨突袭本港,港人质疑港府应对能力
伦敦:市区排水系统年久失修,市政府已经着力排查 巴黎:市区遭暴雨袭击,交通瘫痪,商店停业 柏林:新的城市排水系统即将启用
雅典:市政人员临时罢工,抗议缩减福利 圣保罗:突降暴雨致球赛延期 莫斯科:7名醉酒者暴雨中丧身 利雅德:真主的恩赐
暴雨过后
北京:抗雨救灾英模报告团今天在北大感动90后新生 华盛顿:国会召开听证会,对是否存在失职行为进行调查 东京:东京知事就暴雨灾害辞职
台北:市长在灾区向灾民鞠躬道歉,被愤怒的灾民呛声投掷臭鸡蛋 香港:港府就救灾应对不足向市民道歉,公共事务署长已经向特首提交辞职报告 伦敦:受灾民众在唐宁街10号外搭起野外帐篷 巴黎:暴雨中共有七位绅士宣布求婚成功
柏林:所有的排水设施均为德国本土制造,没有一个螺丝来自中国 雅典:市政人员继续罢工,要求增加暴雨节福利预算 圣保罗:球赛在雨停后1小时候鸣哨
莫斯科:暴雨中,总统在下水道捕获一只雄狮 利雅德:真主阿拉
第四篇: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及水效益对比分析
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及水效益对比分析
魏开军
(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 对制种玉米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和垄作沟灌四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及水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节水增产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灌溉水效益。与其它三种栽培方式相比,制种玉米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粒数增加,增产8.80%~16.76%,灌溉定额减少15m/666.7m~80 m/666.7m,水生产效益提高14.58%~54.12%,水经济效益提高14.29%~53.24%。
关键词: 制种玉米,栽培方式,产量,水效益 3232*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境内沙漠、绿洲、戈壁相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天然的种子生产车间’。制种玉米每年的种植面积在4万hm以上,种子生产量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25%以上,制种玉米产业已成为张掖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张掖市地处西北干旱区,蒸发大、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1250m,仅为全国的平均水平的54.2%,属严重缺水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制种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和研发制种玉米节水栽培新技术,推动和促进现代节水农业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3[2][1]
2试验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的节水及增产效果,为优化制种玉米节水生产模式提供依据。
1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杨家墩村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A:全膜覆盖沟播沟灌;B:全膜覆盖垄作沟灌;C:半膜覆盖垄作沟灌;D:垄作沟灌4个处理。其中A、B处理垄面、垄沟均覆膜,C处理只在垄面覆膜,沟内不覆膜,D处理垄沟、垄面均不覆膜。A处理垄宽35cm,沟宽65cm,父母本均在垄沟种植,2行母本行距45cm,株距24cm,父本种在母本中间,株距45cm;B、C、D处理垄、沟规格相同,垄面宽60cm,垄高18cm,沟宽40cm。亲本均在垄面种植,种植要求同A处理。
作者简介:魏开军(1965-),男,甘肃张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示范方面的研究工作。
1.2 试验方法
各处理施肥量相同,为农家肥75t/hm,尿素1050kg/hm,磷二胺300kg/hm,硫酸钾150 kg/hm。母本4月21日播种,父本4月24日播种。通过记录灌溉时间计算不同处理灌水量,具体见表1。成熟期按小区进行整区收获计产。小区积10m×4m=40㎡,重复3次,小区间加埂,埂宽60cm,高40cm。试验指示组合为郑单958。
表1不同处理灌水量情况表灌水日期 5/22 6/18 7/12 8/5 8/28 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666.7m)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55 57 59 54 28
3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57 61 63 57 298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64 65 330
垄作沟灌
72 70 363
2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结果
栽培方式对制种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表2),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条件下,制种玉米产量最高,为567.0kg/667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垄作沟灌相比分别增产8.80%、11.91%和16.76%;其次为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产量分别为521.1kg/667m
和499.4kg/667m,分别比垄作沟灌处理增产10.42%和5.83%,垄作沟灌处理产量最差,仅为471.9kg/667m,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表2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结果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小区产量(kg/40m)Ⅰ 33.9029.8530.0528.60
Ⅱ 33.8032.4029.7028.10
Ⅲ 34.3031.5030.1028.20
平均 34.0031.2529.9528.30
折合产量 kg/667m 567.0521.1499.4471.9
显著性 0.05 a b c d
0.01 A B BC C
2.2 种植方式对制种玉米株高及果穗发育的影响
在四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株高与穗位高变化规律相一致(表3),即株高较高的处理,其穗位也较高。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株高及穗位都不同程度高于其它处理,垄作沟灌处理株高及穗位都最低,其余处理株高及穗位高位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及垄作沟灌处理之间。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长、穗粗均大于其它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果穗秃顶缩短0.1cm~1.8cm,穗粒数增加15粒/穗~32粒/穗。全膜覆盖垄作沟灌与半膜覆盖垄作沟灌两个处理之间的穗粗及穗粒数均处在同一水平,垄作沟灌处理果穗发育相对较差,与其它处理相比,果穗变短变细、秃顶长度增加,穗粒数减少明显。
表3不同栽培方式对制种玉米株高及果穗发育的影响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株高 cm 177 172 168 16
3穗位高 cm 89 80 78 7
5穗长 cm 21 20 18 16
秃顶长 cm 1.3 1.4 2.4 3.1穗粗 cm 5.1 4.8 4.8 4.5
穗粒数 粒/穗 298 284 283 267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效益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制种玉米生育期灌溉定额最低的处理为全膜覆盖沟播沟灌,灌溉定额为283m/666.7m,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垄作沟灌相比,灌溉定额分别降低15m/666.7m、47m/666.7m和80m/666.7m,其次为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灌溉定额比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分别降低32m/666.7m和65m/666.7m,垄作沟灌处理灌溉定额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四种栽培方式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节水效果较为明显。
四种栽培方式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水效益最高,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垄作沟灌相比,水生产效益分别提高14.58%、32.39%和54.12%;水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4.29%、31.89%和53.24%。垄作沟灌处理水效益最低,与其它处理相比,水生产效益降低16.41%~35.11%,水经济效益降低13.94%~34.74%。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半膜覆盖垄作沟灌两个处理水效益略低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但显著高于垄作沟灌处理。综上不难看出,再制种玉米生产上选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不仅可获得更高的水生产效益,而且在耗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表4不同处理单方水效益比较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灌溉定额 m/667m 283 298 330 36
2323232
3232
产量 kg/667m 567.0521.1499.4471.9
产值 元/667m 2101.21936.01857.81758.8
水生产效益 水经济效益 kg/m 2.001.751.511.30
元/m 7.426.505.634.8
5注:玉米种子价格以3.60元/kg计算,玉米穗轴及秸秆以60元/667m计算小结
3.1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水平,在该种栽培方式下,制种
玉米产量比垄作沟灌栽培提高16.76%,穗长、穗粗增加,秃顶长缩短,穗粒数增多,果穗发育相对优化,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制种玉米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条件下,灌溉定额减少15m/666.7m~80 m/666.7m,水生产效益提高14.58%~54.12%,水经济效益提高14.29%~53.24%,节水增效显著。参考文献:
[1]王永芳.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5,5:93~95 [2] 刘洪兰,张俊国,董安详等.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J],干旱区研究,2008,1:35~40
第五篇: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厚度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厚度现状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里程不断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它平整性好,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许多国家在建设高速公路时都优先采用。而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大,稳定性好及刚度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路面,90%以上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今后的国道主干线建设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仍将是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 半刚性沥青路面用于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具有其合理性,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具有较高的强 度和承载能力。一般来说,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弹性模量,并具有一定的抗弯拉强度,且它们都具有随龄期而不断增长的特性,因此半刚性沥青路面通常具有较小的弯沉和较强的荷载分布能力。由于半刚性基层的刚度大,使得其上的沥青层弯拉应力值较小,从而提高了沥青面层抵抗行车疲劳破坏的能力,甚至可认为半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不会产生疲劳破坏,这就鼓励人们去减薄面层。并且以多层体系弹性理论为基础的现行规范计算出的这种路面结构面层受到的弯拉应力很小,已不起控制作用,因此得出的路面厚度也偏小。
随着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大量使用,工程实践证明,如果面层不够厚,路表面会很快产生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行车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或雪水的浸入,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会导致路面强度明显下降,产生冲刷和唧泥现象,使裂缝两测的沥青路面碎裂,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所以路面究竞要多厚,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观念。不同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存在很大差别,甚至不同单位设计的同一条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也有显著差别。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厚度差异很大,薄的仅10cm左右,厚的20cm左右,最厚达32cm,路面结构组合的厚度上的这些显著差异既反映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还没有成熟,也反映了设计方法的随意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使路面结构设计要么过分保守,造成较大的材料和资金浪费,要么路面结构过薄,造成早破坏,也将造成经济损失。
国外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已经提出了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法,许多国家提出了典型结构设计方法。第十八届世界道路会议上,认为沥青面层厚度取20cm或20cm以上,则可很少出现表面裂缝。壳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概括各国的观点和使用经验时指出,水泥底基层上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取决于允许产生裂缝的程度,常变化在15~25cm之间。在德、法、英、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是采用典型结构法,并通过适当增加面层的厚度等措施来减少反射裂缝。
为了研究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合理厚度范围,为设计路面厚度提供依据,我们对我国广东、浙江、江苏、河南等省区的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及使用情况作了调查,下面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广东省:广东省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温度沿纬度的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自粤北而南为9℃~16℃,盛夏7月平均气温为28℃~29℃。全省多数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mm,年蒸发量为1000~1200mm,属湿润地区,降雨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全省土质以红壤土为主。我们此次调查的路段有:广州—佛山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和深圳深南大道一级公路。四条路的路面结构形式见表1。
调查路段路面结构形式
名称路段面层联结层基层广深4cm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0cm沥青碎石23cm水泥碎石上基层8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10cm沥青碎石下面层 广佛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沥青碎石25cm 6%水泥石屑上基层5cm沥青下面层25~28cm4%水泥土(石粉砂砾)底基层广花3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20cm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30cm4%水泥稳定碎石、石粉底基层4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深南5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40cm6%水泥石屑上基层8cm沥青贯入下面层15cm4%水泥石屑底基层 从表中的路面结构来看,广深高速公路是最厚的,包括联结层其面层厚度为32cm,路面总厚为100~110cm,这个结构是当时外商出于商业目的,自己定的,不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所以受到了专家的批评,被认为是不合理不经济的结构,尤其不适用于高温多雨的广东地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表面车辙严重,由于孔隙较大的LHII型在广东多雨地区不适应,下雨后唧水,出现大面积松散,翻修率高。从车辙调查来看,这条路上车辙最大深度达17mm,平均车辙深度为10mm。然而对其纵横缝调查结果来看,这条路上的裂缝率和裂缝度均为零,裂缝率的计算公式为:Ck=(CA+L×0.3)/A裂缝度的计算公式为: Cd=(∑L1+∑ L2)/A
其中:Ck—沥青路面总裂缝率(m2/1000m2);
L—单根裂缝的总长度(m);
CA—龟裂及块裂的总面积(m2);
A—测试路段路面面积,以千平方米计。
从这段路的调查情况分析看,车辙较大,是因为沥青层太厚影响其高温稳定性所致,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沥青层厚度增加对控制裂缝是非常有效的。
广佛路是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1989年通车,沥青路面厚度为15cm,由于佛山盛产磁砖,所以佛山到广州方向重车多,破坏严重。其中一段于1993年加铺的4cm的奥地利 改性沥青SMA罩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加铺罩面后路面最大车辙深度为14mm,平均车辙深为4.8mm;裂缝为15.8m/千m2,裂缝率为8.0m2/千m2,未加铺路段的最
大车辙深度为21mm,平均车辙深度为6.8mm,裂缝度为28.1m/千m2,裂缝率为21.2m2/千m2。
广花路建成于1992年,沥青路面厚7cm,是高速公路中路面厚度最小的,当时就是依照强基薄面的思路设计的,建成后出现问题较多,现已全部加铺了4cm的磨耗层。这段路上的最大车辙深度为14mm,平均车辙深为7.3 mm,裂缝度为83.3m/千m2,裂缝率为29.2m2/千m2。
深南大道是1990年建成通车的汽一级专用路,沥青面层13cm厚,沥青下面层是8cm的沥青贯入式,从使用情况来看,这段路结构较合理,开始使用前3年没有裂缝和车辙,3年后出现裂缝,目前裂缝较多,但并不影响行车,到现在没有大修,其最大车辙深度为15mm,平均车辙深为5.4mm,裂缝度为99.1m/千m2,裂缝率为30.2m2/千m2。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目前裂缝还未影响行车,但裂缝已成为该路段的主要病害,这段路之所以使用情况较好,主要是因为其上没有重车通过。
浙江省:在浙江省我们主要考察了杭甬高速公路的情况,这条路始建于1992年,完工于1995年,路面结构为:计划后续3~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6cm
沥青碎石5~8cm
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28~34cm
级配碎石 20cm
杭甬路所经地带的软土深度在全国是最严重的,深达60m,含水量70~80%,沉降量达到填一半陷一半,全线145km,有94.5km为软土,占杭甬路总长的65.2%,考虑到深层特厚软土通车后必定会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计划采用过渡路面,分二期铺筑,一期面层厚度为12cm左右,二期路面间隔5年,铺筑后为12~18cm。全线路基平均高度为3.8m。由于当时工期紧,预压期没达到要求,提前1年完工。通车1年半以后,局部路段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断裂、贫油、松散、龟裂,上基层、底基层开裂、变形、破损、唧浆等病害。由于破坏严重,有些数据已无法 统计。从工程实践来看,采用超载预压效果比较好,但有些路段稳定性不够,没办法加载。稳定性计算够时,应采用尽量大的超载,实际表明,实际沉降量远大于计算的沉降量。若采用等载预压,则耗费时间较长。施工时在中间设置了排水沟,但实际看来,因路基变形而排水沟断裂,在江南多雨地区,水都渗下去了,没起到作用,造成的危害较大。分析其路面结 构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所采用的过渡路面将原设计的路面面层的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cm沥青碎石+1cm沥青砂下封层结构,改为5cmIA型半密实式中粒式沥 青混凝土+7cm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乳化沥青透层油结构似有不妥,其一是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为加强防水抗渗功能明确要求应有一层及一层以上是I型级配沥青混凝土混
合料。现场修补表明,当半刚性基层损坏后,此时沥青碎石混合料浸水、松散,并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间的结合不良,就有可能降低路面结构层的整体受力、抗弯拉应力降低,面层开裂。改变后的路面厚度为12cm,也有些偏薄。
调查路上我们又对正在建设的沪杭高速公路进行了了解,沪杭高速属于世行项目,开工于1994年7月,计划1998年底通车。全线102km,所经地区大部分为软土,平均300多米一个构造物,因此解决软土地基上的桥头跳车问题将成为此条路上的关键技术。该路路基设计为6车道,一期路面4车道,所有桥梁均为6车道,路基平均填高为3.05m,软土路段主要是采用预压,打插板桩,部分桥头是粉喷桩,局部换土。路面结构如下: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37cm二灰碎石(分两层摊铺)
20cm水泥碎石土
江苏省:沪宁高速公路是江苏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江苏段长248.21km,1994年6月开工,1996年9月竣工,历时2年3个月。沿线水网密布,地质复杂,有软土分布的路段长约92km,软土层厚薄不匀,厚的达几十米。全线平均路基填土高3.73m,软土处理基本上是采用了堆载预压、砂垫层+土工布、喷粉搅拌桩3种方法。对于路面结构,沪宁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从1992年至1994年,历时3年的研究内容包括:沥青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基本材料与混合料试验研究;路面结构组合与结构厚度研究;路面表面使用品质研究;路面结构环道试验研究;试验路面工程研究;经济调查与分析等。最后提出了符合江苏省实际的优化路面结构组合:
上面层:4cm厚AC—16B多碎石级配类型
中面层:6cm厚AC—25I级配类型
下面层:6cm厚AC—25II级配类型
沥青下封层:不计入结构厚度
基层:20cm厚二灰碎石
底基层:40cm厚二灰土、二灰及石灰土 总厚度76cm。
由于这条路经过了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所以使用情况良好。经过2年运营,面层出现少量横缝和松散,在少数丘岭地带仍有沉降发生,造成了路面纵缝发生。从工程实践的体会中了解到,16cm厚的面层仍感觉有点薄,18cm可能会较合适。如果中间加沥青碎石层反射裂缝会少,但疲劳裂缝可能会成为主要问题。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北起南京绕城公路,南至南京禄口机场,全长28.75km。1995年6月28日开工建设,1997年6月28日建成通车。在总结现有国内高速公路沥青面层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如下路面结构:
上面层:4.5cm厚AC—16B级配类型
中面层:6cm厚AC—25I级配类型
下面层:6cm厚AC—25II级配类型
基层:34cm厚二灰碎石
底基层:20cm厚二灰土
从通车1年的使用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路面各方面都满足要求,唯一出现的是渗水问题,这可能一个是因为级配造成,另一个是当时压实不够,使用1年出现了压密现象,但没有泛油现象,路面平整度均方差通车时为0.549mm,1年后为0.68mm。
河南省:河南省地处中原,即黄河中下游、淮河上游地带,自然气候大部分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南部跨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区。目前,河南省已建成高速公路467km,其主要路面结构如表4。
我们重点调查了郑许高速公路的机场段和安新高速公路。郑许高速公路郑州至机场段全长25km,建成于1994年12月,通车3年多来,现场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3种破坏类型:
河南省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一览表
公路名称面层(cm)基层(cm)底基层(cm)总厚(cm)开郑路5AC+22RCC15水泥稳定碎石15石灰(水泥或综合)土57郑洛路4AC+5粗粒式+6热拌沥青碎石15水泥(二灰稳定碎石)40石灰土70安新路4AC+5粗粒式+7热拌沥青碎石20水泥稳定碎石35二灰土71郑许路1.郑州至机场1.5AC+25RCC1.120水泥稳定碎石1.35石灰土
1.852.机场至许昌段2.5AC+22RCC2.15水泥稳定碎石2.15石灰土2.57许漯路4AC+6粗粒式沥混凝土+6粗粒式25水泥稳定碎石35石灰土76 1)AC层剥落,RCC层完好。调查了解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当时RCC层施工平整 度较差,受设计标高控制,局部路面的AC层摊铺未达到设计厚度,采用雷达测厚仪测量后,从数据可以看出,面层太薄的地方容易剥落。
2)AC层与RCC层全部破坏,形成坑槽。这种情况大都出现在切缝处,这是由于在通 车初期,RCC切缝处的沥青成层很快出现反射裂缝,缝宽逐渐加大(大都在2~4mm之间)渗水后RCC层缝隙处出现唧泥、断裂,然后破碎。
3)面层拥包。从现场情况看,发现路面部分标线扭曲变形,有些出现拥包,这可 能是由于沥青混合料配比不当或拌和设备计量不准造成。
安新高速公路全长120.704km,1994年9月14日开工,1997年11月28日完工,通车运营10个月,现出现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局部泛油,不均匀沉降、路面车辙,桥面铺装局部脱落,桥涵两头沉陷引起的桥头跳车等。从调查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常用的半刚性基层 有水泥稳定粒料和二灰稳定粒料;
为了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必须保证半刚性基层有足够的强度,适宜的刚度和 耐久性,较小的变形,良好的抗裂性能。
裂缝是半刚性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缺陷之一,由于裂缝的出现会导致一系列病害 的产生。为了防止裂缝过早出现,即使基层有足够的强度,沥青面层也要有一定的厚度。
根据所调查路段的使用情况,高速公路的沥青面层厚度在15~18cm之间较为合 适,究竟多厚最佳,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试验。
学校: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09307
姓名:李强
学号:lq09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