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场作业风险预控管理办法
现场作业风险预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下属发电厂、供电所等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有效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本标准引用文件:
(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
(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电监安全[2011]23号)
(三)《风险管理 术语》(GB/T 23694—2009)
(四)《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4353—2009)
(五)《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 27921—2011)
(六)《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第二条 本办法明确了公司及各部门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监控预警、监督检查与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内容、方法和要求。
第三条 本办法中所称“现场作业”是指巡检、操作、检修、维护、检验、试验、取样、化验、工程施工等工作。
本办法所称“工作安全分析”是通过对现场作业过程的逐步分析,确定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骤潜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管理和控制的对策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第四条 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
(二)控制损失,创造价值。
(三)支持决策过程。
第五条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现场作业过程风险预控工作。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 公司现场作业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体系包括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以及各运行管理部门。
第七条 公司及各部门应根据情况成立现场作业风险评估小组,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小组应由相关专业人员或兼职人员组成。
第八条 现场作业风险预控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控。
(一)公司生产技术部、各部门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对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履行管理责任。
(二)公司安监部负责对“特高风险”等级现场作业风险进行全过程管控,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解决方案,报公司备案,并组织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三)各部门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负责对“中度风险”以上等级现场作业风险进行全过程管控,对“高风险”以上等级现场作业风险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解决方案,报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备案,并组织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 公司安全监察部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成立公司现场作业风险评估小组;
(二)参加公司现场作业风险评估小组;
(三)负责监督、检查、指导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开展情况。第十条 公司生产技术部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编制公司现场作业风险概述;
(二)负责组织开展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培训工作;
(三)负责有效运用现场作业风险评估结果指导公司检修、技改、运行管理工作,切实把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工作中;
(四)负责对“特高风险”等级现场作业风险进行全过程管控。
(五)负责检查、指导各部门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第十一条 公司现场作业风险评估小组主要职责:
(一)负责指导各部门现场作业风险评估工作,审查各部门现场作业风险概述,提出改进意见;
(二)负责编制公司现场作业风险概述,按时报公司生产技术部。第十二条 各部门安全监察人员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成立本部门现场作业风险评估小组;
(二)根据检修、技改、基建工程等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三)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车间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
第十三条 各部门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编制本部门现场作业风险概述;
(二)负责审核本部门现场作业风险概述;
(三)负责审批书面安全工作程序,报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备案;
(四)负责组织开展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培训工作;
(五)负责有效运用现场作业风险评估结果指导本部门检修、技改、运行管理工作,切实把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工作中;
(六)负责对“中度风险”以上等级现场作业风险进行全过程管控。
(七)负责检查、指导车间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第十四条 各部门风险评估小组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部门现场作业基准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二)负责编制本部门现场作业风险概述,按时报本部门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 车间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员工学习现场作业风险概述,熟悉风险控制措施;
(二)负责编制书面安全工作程序,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批准;
(三)负责组织开展持续风险评估;
(四)负责按照现场作业风险概述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
(五)负责对“低风险”以上等级现场作业风险进行全过程管控。
第三章 管理内容与要求
第十六条 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工作应纳入各部门日常工作中,按照“明确环境信息-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预警-风 险控制-监督与改进”的流程形成闭环管理。
第十七条 明确环境信息
(一)成立现场作业风险评估小组,进行“SEP”法等风险评估方法的培训。
(二)收集与现场作业相关的制度、规程、安全技术资料以及事故案例资料。
(三)确定评估范围
1.各班组(值)列出本班组现场作业清单,报车间审核。2.各车间对班组现场作业清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梳理、审核,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车间现场作业清单,确保覆盖本车间全部现场作业,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审核。
3.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对车间现场作业清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报安全监察部门汇总,形成全厂现场作业清单,确保覆盖本厂全部现场作业。
4.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根据现场作业清单,编制现场作业风险评估计划,下发至各评估小组执行。
第十八条 危险源辨识
(一)针对现场作业清单中所列每项工作,运用“事故法”和“查表法”辨识出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运用“事故法”、“查表法”和“制度规程法”辨识出第二类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方法
1.事故法 首先收集曾经发生的各类事故资料,然后收集或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后判断识别现场作业过程是否存在相同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将其确定为危险源。
2.制度规程法 分析识别现场过程中不符合安全现场制度、规程要求的行为或条件,将其确定为危险源。
3.查表法 对照《现场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中现场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给出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说明,分析识别现场作业过程中相同或相近的危险源。
第十九条 基准风险评估
(一)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并结合现场作业实际情况,采用“SEP”法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确定各项现场作业的风险等级,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形成现场作业风险概述(格式见附件1)。
(二)基准风险评估必须考虑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安全规程以及特定作业区域的要求。
(三)现场作业风险概述经各评估小组组长初审,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运行管理部门审核,安全监察部门汇总,安全现场委员会批准,形成企业现场作业风险概述。
第二十条 基于问题风险评估 针对基准风险评估确定的危险等级为“特高风险”、“高风险”的现场作业以及《高风险作业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高风险作业、发生过不安全事件或未遂事件的现场作业、新的或很少执行的现场作业,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方法如下:
(一)对现场作业过程进行分解,确定重点工作步骤。
(二)针对每一项重点工作步骤,采用定性评估法或“SEP”法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风险控制措施。
(三)编制书面安全工作程序。第二十一条 持续风险评估
(一)开工前,工作负责人与工作班成员进行沟通和交底,确保工作班成员知晓并理解本项作业的内容以及相应的风险和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参照基准风险评估和基于问题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条件,采用定性评估法,进一步识别可能遗留的风险,制订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操作前,值班负责人应组织操作人、监护人学习基准风险评估和基于问题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具体操作任务,采用定性评估法,进一步识别可能遗留的风险,制订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十二条 风险预警
(一)进行初始风险等级为“特高风险”、“高风险”的现场作业或《高风险作业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高危作业前,执行现场作业的车间(部门)应在现场早会上通报,并在信息系统进行风险预警。
(二)当现场作业过程中发生不安全事件或未遂事件以及其他部门发生现场作业不安全事件后,公司或各部门安全监察部门应及时通过信息系统、手机短信、现场早会等形式向有关部门、部门进行风险预警,各部门、部门接到风险预警后,应立即组织对有关现场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第二十三条 风险控制
(一)应根据现场作业风险概述和书面安全工作程序,设立“作业安全见证点”,并纳入检修作业文件包或作业指导书;编制或修订施工方案、标准工作票、标准操作票、运行规程、检修规程、“两措”计划、应急演练计划等。
(二)现场作业、现场区域基准风险评估和持续风险评估得出的风险和控制措施,应填入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单。
(三)书面安全工作程序和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单应作为安全技术交底的重要内容,组织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学习、掌握,并签字确认。经签字的书面安全工作程序和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单应作为对应工作票的附件一同保留。
(四)应根据现场作业风险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标准。
(五)高风险作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作业许可制度。
(六)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履行到岗到位职责并签字确认、所有工作班成员均确认实施控制措施后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并签字确认,此项作业才可开工。
(七)作业过程中,工作班成员应严格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对不符合要求或未正确执行风险控制措施的应拒绝工作,并汇报相关领导或安全监察人员。
(八)检修作业文件包或作业指导书中的“作业安全见证点”,应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或安全监察部门管理人员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
(一)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和运行管理部门应经常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措施执行不到位,应立即要求整改,同时通过检查不断改进完善控制措施。
(二)安全监察部门应根据风险预警,重点对“高风险”以上现场作业的风险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检查与评价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安全监察部门、现场技术部门、运行管理部门应监督、检查现场作业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工作开展情况,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在每月安全分析会上通报。
第二十八条 公司各业务主管部门按照风险管理职责分工对各部门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第二十九条 公司安全监察部利用各类安全检查对各部门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作业现场风险防控之我见
作业现场风险防控之我见
一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它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视着陆地,随时防备着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自认为很安全的大海,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看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它射死了。
这头鹿之所以命丧箭下,是因为它想当然地认为向海的一面不会发生什么危险。风险辨识能力的不足或者说对危险的视而不见,使鹿坠入了灾难的深渊。
由此,笔者想到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为企业领导者,都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并采取多种举措,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但作业现场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场所,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具体作业人员能够准确地识别安全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那么,如何能够准确地预知风险、防控风险,确保安全生产无虞呢?
首先,要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一个安全风险意识较强的员工在执行生产任务时,必然会绷紧安全之弦,告诉自己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养成自主辨识和控制风险的良好习惯。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抓好全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教育,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开展安全风险教育,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反复强调或是“安全月”的全员签名活动等,它需要的是安全文化春风化雨般地滋润、规章制度毫不含糊地执行等,只有在这样良好的大环境里,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才会自觉得到深化和提高。
其次,要提高员工风险辨识能力。安全技能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增强风险辨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迳。企业管理者应注重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并结合大家熟知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及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增强辨识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只有熟练和掌握业务技能,才能有效识别操作中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风险,在关键环节才能规范操作、小心操作,也才能在面对突入其来的变化时,做到果断应对,处乱不惊。
最后,要加强作业现场全过程管控。作为一线任务的的组织者、执行者,班组长在布置一项任务前,应认真分析、查找危险因素,进行危险点及预控措施的告知,同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流,补充完善,使班员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工作现场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现场操作时,班组长、安全员应深入作业现场,结合周边环境,再次确认危险点分析是否全面,还有没有死角和漏洞,同时对班员是否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正确使用工器具、操作行为是否规范等进行监管,对不正确行为及时进行纠偏,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强化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员工风险辨识能力,并加强作业现场全过程管控,能有效辨识和防范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而不是像那只瞎了一只眼的鹿一样,顾此失彼,留下隐患。
第三篇:风险预控汇报材料
煤业有限公司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二O一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结合郑煤集团公司《关于做好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及某某公司《关于做好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矿领导高度重视,结合我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时部署落实到位。至2014年11月份我矿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完善到位,现就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时间:2014年3月份)
煤业有限公司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风险预控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某某风险预控建设实施方案》(某某[2014]26号),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按时完成任务有序的推进我矿的风险预控体系建设。
(二)及时组织培训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时间:2014年4月份)
分别从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通风防突、调度、安监、政工后勤等科室抽调精干人员,去专业学校参加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培训班进行学习,经培训后人员固定负责本专业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三)组织全体职工培训学习,提高认识(时间:2014年5月份)
我矿于5月份由安全科根据“人—机—环—管”相关管控措施,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风险预控知识的培训学习,让广大职工深入了解到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四)建立体系阶段(时间:2014年6--10月份)1.危险源辨识:采取从下至上的原则,根据我矿实际,发动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和登记,确保危险源无遗漏,明确安全管控对象。
2.风险评估: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将危险源分为5个等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类风险),4大类别(人、机、环、管),既有轻重缓急之分,又有目标责任,清晰可查可控、可追溯,确定风险等级,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
3.制定风险管控标准及措施:针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结果,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解决每个危险源“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按照《规范》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危险源管控标准和措施,确定相关责任人、监管部门以及监管人员,明确安全管控依据,落实安全管控责任。
(五)试运行阶段(2014年11月)
1.风险监测:建立危险源监测的管理办法,保证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设备灵敏可靠、信息传递畅通、及时,通过监测危险源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管控标准和管理措施执行的效果,实现事故隐患动态排查。
2.风险预警: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确保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分级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风险控制:建立风险控制的管理办法,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 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按照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运行模式,根据危险源的预警警级,现场责任人根据相应的管控标准,迅速采取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将不安全隐患有效地消除或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对风险的预控管理。
4.检查、审核和评审:各业务部门要制定反映本单位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评价和考核,以确保管理体系能够达到煤矿安全管理的要求。同时,找出本单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系统,不断杜绝由于人为的、已知规律的、可控的因素而导致的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管理。
(六)改进提高阶段(2014年12月)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各部门针对管控标准、管理措施、风险预警体系或管理制度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郑煤集团公司风险预控体系验收评分标准于今年10月份起对我矿安监调度、地测防治水、采掘、机电运输、后勤管理等系统实施了月评,通过评分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危险源监测及时排查隐患,落实整改责任,形成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消除的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闭环式安全管理运行体系,保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
虽然我矿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工作,但因 兼并重组矿井底子薄、基础差,又因我矿停工停产期间职工在岗人数较少,因此暴露出了对员工安全风险预控知识培训相对不到位,职工辨识风险能力较差,信息反馈工作落实相对不及时、不到位,使风险预控总体工作都相对较为滞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结合实际逐步予以解决:
1、从职工上岗操作前即做起风险预控相关知识培训工作,使每位员工都严格做到岗前实施风险辨识,作业当中主动查治隐患,操作结束反馈信息等的相关方法。
2、从根本上做好“人—机—环—管”各环节的管控措施,将我矿风险预控体系真正运用到基层每名员工的实操当中去,彻底消除我矿“人—机—环—管”各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使我矿安全生产工作向更好、更稳定方向发展。
经过不断努力,我矿的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与现场不相符、职工运用不灵活等问题,我们在以后工作中会逐步修改完善风险预控体系,使我矿风险预控体系工作完美化、实际化、全面化。
某某煤业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四篇:风险预控基础知识
1、体系建设采取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家法、矩阵法、LEC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风险指数法,煤制油项目危险源辨识方法是LEC法。
2、一单四卡:作业任务单、风险辨识卡、风险控制卡、能量隔离卡、质量验收卡。
3、体系建设“五关系”。
职责产生工作,工作产生风险,风险产生制度,制度产生记录,记录支持职责。
4、体系建设中的六个关系?
1)处理好“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安全管理”的关系。传统是管结果,现代管理实现了由管结果到管过程的转变,重点抓过程。
2)处理好“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软指标”与“硬指标”的关系。“硬指标”是安全管理应该达到的结果。“软指标”是实现“硬指标”要求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等(即过程管理)
3)处理好“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的关系。体系标准是体系建设的指南,从正面阐述管什么、如何管的内容,规定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要求;体系考核标准是对体系实施运行情况进行检验评价的一套标准。我们要依据体系标准来建立体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来验证各项体系工作是否达标。4)处理好建设过程中“体系办”和“全员管理”的关系。体系建设是全员参与的一个过程,不能依靠体系办独立完成。
5)处理好“隐患管理”和“风险预控”的关系。风险预控是为了将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做到安全管理的事前管理。
6)处理好“知道”和“做到”的关系。
6、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流程图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的运行模式。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执行任务和管理任务的通用模型,这个模型表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分为4个阶段进行,即计划(Plan)阶段、实施(Do)阶段、检查(Check)阶段和处置(Action)阶段。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 有效保障每一项管理任务的计划充分性、执行合规性、过程依从性以及效果符合性。图1给出了风险预 控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关于PDCA的含义简要说明如下:
——计划:建立所需要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企业安全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根据安全方针、目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处置: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7、风险预控流程
风险预控管理遵循安全管理的一般性程序,覆盖了从危险源辨识开始到风险受控为止的全过程,图2给出了风险预控流程图。因该过程分为七个步骤,又称为“七步法”。
8、风险预控的“七步法”是哪七步?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管理的范围,只有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才能做到安全管理无遗漏。
第二步: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借助可量化的技术,明确安全管理的重点。
第三步: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
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防止危险源转变成为隐患,通过安全技术应用预防隐患产生。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可以明确管理的依据,制定管理措施可以明确管理的途径。
第四步:执行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切实降低和保持在控制标准水平,确保危险源的风险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从生产过程中防止隐患产生的目标。该步骤是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从隐患排查治理转移到风险预防预控的关键环节。为了保障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得到落实,企业需要建立和保持相应的保障制度,这些保障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和安全文化保障。
第五步:危险源监测监控
采取适当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对工作场所内的危险源进行监视和测量,在生产过程中验证危险源的状态变化,查找隐患。通过认真执行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后,确保所有的危险源在受控状态,就需要进一步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跟踪危险源随时间的状态变化,确保管控措施始终有效,危险源始终在受控状态。
第六步:判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将监测结果对照风险控制标准,分析和判定危险源的风险状态是否可承受,找出已经处于异常和紧急状态的风险。
第七步:风险预警和隐患治理
对发现的隐患启动预警,及时通知到暴露人员和责任单位,重新返回到第三步开始执行。由责任单位采取隐患治理行动,进行消警,将危险源的状态恢复到正常。
9、“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企业建设”分为四个等级,及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为最高;“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企业建设”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为最高。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一级:≥90分,一、二级的单位所占考核单位数的70%及以上(子分公司达标要求),安全生产1000 天以上(生产、建设单位达标要求);
二级:≥80分,一、二级的单位所占考核单位数的60%及以上(子分公司达标要求),安全生产500 天以上(生产、建设单位达标要求);
三级:≥70分,一、二级的单位所占考核单位数的50%及以上(子分公司达标要求);--四级:≥60分,一、二级的单位所占考核单位数的40%及以上(子分公司达标要求);
10、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价的审核范围明确:集团对每个子分公司和生产、建设单位 每年 至少进行 一次 考核验收。子分公司 每季度 至少对所属生产、建设单位进行 考核验收,生产、建设单位 每月 至少进行 一次 内部考核验收。集团公司和子分公司不定期对生产、建设单位进行抽检。
11、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管理中危险源分为两类。
一类是系统性危险源管控,即: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另一类是岗位危险源管控,即:以科室、车间,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控。
12、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需考虑的几个方面:
在危险源进行辨识过程中需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事故、隐患、风险)及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同时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
1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的17个一级要素分别是什么?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可分为17个一级要素,分别为;
1、总要求
2、安全生产方针
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策划
4、体系文件
5、资源、机构、职责和权限
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
7、能力、培训、意识和文化
8、建设项目
9、生产系统运行控制
10、不安全行为控制
11、其他要素控制
12、相关管理
13、应急准备和响应
14、隐患和事件
15、安全信息
16、安全检查与评价
17、持续改进
15、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十个关系。
1、风险预控与HSE的关系。一是风险预控体系与HSE来源一样,都来源于国外;二是一级要素一样,无论是前期本安体系的七个一级要素还是现在风险预控的十七个一级要素,与HSE要素的条款是一样的;三是方法和内容一样,方法都是PDCA,都采用检查表法、风险指数法等,主线是一样的,主线都是风险预控,即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制定措施和标准、落实措施和标准、风险预警。四是结果一样,都是用这套体系来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2、体系与管理人员的关系。一是体系由管理人员主导,管理人员都要学习体系;二是体系是一套管理的标准和方法,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习;三是体系具有广泛的普遍性,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体系管理的这套方法;四是各级管理人员掌握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必须履行的责任。
3、安全检查与审核的关系。一是检查与审核是过去与今天的关系;二是检查是突出点和线的问题,审核是突出面的问题,通过月度检查和季度审核,可以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是检查是管理与执行的问题,审核是管理的问题,突出的重点不同;四是检查是找问题,审核主要是依据标准制度找符合性、找证据。
4、业务保安与安全监察的关系。一是业务保安与安全监察是主角与配角、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的关系,业务保安是主角,是责任主体;二是交响曲与独角戏的关系,业务保安是共同奏响的交响曲,不是安全人员唱的独角戏;三是业务保安是责权利统一的关系,各业务在体系建设中占有不同的权重,加上安全监察就是安全的100%权重与责任。
5、建设项目安全与质量的关系。一是安全在建设项目是阶段性的,质量是永久性的;二是质量的群体性风险远远大于安全的群体性风险,今天的质量是未来的安全;三是建设项目的质量等于人的健康,离开质量等于没抓安全;四是体系中对质量是有要求的,抓质量是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6、安全质量与两个作业包的关系。一是风险预控作业包,用于作业人员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检修作业安全;二是管理人员技术资料包,是技术人员用来管质量的,在现场落实质量控制过程化的要求。
7、审核依据与审核证据的关系。一是审核依据是神华集团风险预控体系审核的要求与制度、宁煤集团的制度、本单位的制度与要求,审核证据是这些制度落实的记录,来源于审核依据;二是理清制度与记录的关系,职责产生工作,工作产生风险,风险产生制度,制度产生记录,记录支持职责。
8、引用与编制的关系。一是上级单位的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管理,直接引用;二是上级单位的制度部分适用的可直接引用,不适用的部分各单位结合实际补充编制;三是上级单位的制度用于本单位不能管理到位的,必须自行编制。
9、一单四卡与方案的关系。
方案是工作的总要求,一单四卡来源于方案,一单四卡是落实方案的具体工作。
10、审核红线与季度审核的关系。针对体系审核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化工板块审核红线”,各单位违反下列“红线”的,在集团季度体系审核时不予审核。一是违反神华规定发生瞒报死亡事故行为、所属单位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不予审核;二是业务保安职责划分不清楚、责权利不明的不予审核;三是风险预控作业包和管理人员技术资料包未推行的不予审核;四是文件记录清单不清的不予审核;五是未制定体系考核评分标准的不予审核。六是未进行管理评审的不予审核。
第五篇: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1管理目的:采用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实现风险的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作业环境安全隐患及险情预兆的认知和可控能力。2管理责任体系
2.1公司负责安健环的领导;刘春生
2.1.1 审核公司各风场风险评估概述,并报公司分管领导; 2.1.2督促完成重大、较大风险的控制和整改。2.2公司负责安健环的安全主管: 2.2.1担任本制度负责人;
2.2.2负责贯彻落实本制度,检查、评价本制度执行情况; 2.2.3提出本制度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性; 2.2.4跟踪督查重大、较大风险的控制、整改进度。2.3发电单位分管生产安全领导
2.3.1组织本单位各部门认真执行本制度、识别各类风险,监督重大、较大风险的整改、验收;
2.3.2监督检查本单位执行本制度的有效性,审核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
2.4风场负责安健环的部门经理 2.4.1担任本制度执行人;
2.4.2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制订实施细则;
2.4.3收集本制度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出对本制度的修订意见;
2.4.4监督本单位各类风险的控制、整改进度,并将重大、较大风险的整改、控制进度定期报公司安健环部; 2.4.5参与本单位风险控制、整改后的验收。2.5发电单位各生产部门负责人
2.5.1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及时向制度执行人报告发生的问题或反馈有关信息;
2.5.2识别本部门存在的各类风险,并组织整改。
2.6员工认真执行本制度,及时向上级反映本岗位发现的各类风险。3管理流程
3.1明确风险预控的有关概念
3.1.1 风险:风险是指危险源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机率或概率)。危害后果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两个要素。危害后果是危险源本身固有的性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危害后果出现或发生的机率。
3.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危险源,使风险保持在可接受水平。是一种以较低成本投入、超前控制手段,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一个PDCA的管理模式,通过危险源辩识、风险分析、制定并实施风险管控措施与方案、风险管控评价等程序,实施风险管控,使风险保持在可接受范围。3.2危险源辨识
3.2.1危险源是可能对人、财产、环境造成危害影响的根源或状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2.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根据对人身健康、人员心理、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生产流程、财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辩识:识别化工生产流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识别各种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识别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源:识别工作秩序和生产秩序变化时产生的危险源; 识别人员变化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项目变更发生时产生的危险源。
3.2.3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或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的方法。3)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分析析辨识,常用的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3.3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具有的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并确定其风险等级的全过程。
3.4 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是标志风险影响程度的概念。依据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一般可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两大类。可接受风险表示此类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人员安全和健康没有影响,或者影响程度很小,在可接受范围,不需要专注控制的风险,或者控制风险的成本极大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对可接受分险等级描述为低风险。不可接受风险表示此类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已超出企业可接受范围,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否则,风险一旦成为事实,企业将蒙受财务损失以及信誉危机。对不可接受风险等级描述为重大、较大、一般风险。3.5 风险控制方法依据风险的实际状况,制定对危险源的监视、控制措施,以及整改方案。落实各项措施及方案的实施时间、实施责任人、实施监督人。风险控制方法分为六种:排除、代替、隔绝、工程、行政管理、个人防护。排除:在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充分避免可能的风险,保证将风险尽量排除。代替:用其它的工作程序或介质代替原有的工作程序或介质。隔绝:通过时间、空间或者其它的设计,减少人员接触风险的可能性。工程:通过设备改造、作业环境整改或者实施必要的安全设施,以减低风险。行政管理:通过实施规范的程序化工作管理,对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以及对作业情况进行督察等方法,以保证人员在工作中避免安健环风险。个人防护:提供人员必需的安全防护装备,减低人员的安健环风险。
3.6 风险控制阶段根据事件危害发生的不同阶段,可将风险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任何危险源造成危害之前,通过辩识危险源,实施有效的风险管控,将风险降至可接受范围。事中控制是指在危害发生的时候,通过采取紧急的调整方案,或者是实施紧急应变等救助措施,避免危害扩大.事后控制是指危害发生后,尽快恢复事前正常状态,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经验,落实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另外还可运用保险手段,转移企业的风险压力。3.7风险管理
3.7.1 风场每年初应制定本风险评估清单。风险评估清单也称为风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