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国职教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德国职教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教研正能量
课改动力源阅读提示|摘要全文字数4900余字,通读用时约10min德国职业教育为“工业4.0”战略实施提供了大量人才,其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地习得这两方面能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的基石,旨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经济腾飞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职业学校依据各州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则根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进行实践教学。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滕斯(D Mertens)于1974年在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Schluessel Qualifikation)的概念,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ultusminister Konferenz,简称KMK)于1996年宣布決定在职业学校使用“学习领域”课程,此课程方案由实际职业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与课堂教学经验融合设计成“学习领域”,最终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加以实施,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内涵
(一)概念 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学派的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获得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通过缔结“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手脑并用效果的教学形式[1]。上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学者杨克和迈尔(Jank & Meyer)将行动导向教学定义为: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且全面参与的教学活动,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环节。
(二)特征为了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即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等三大能力这一行动目标,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性地就业于职业工作岗位,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行动导向”的设计理念,我们将这些具备行动导向教学特征的方法统称为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此模式具备以下四大行动导向特征[2]:一是学生导向。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师仅扮演协调人、参与者的角色,协助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二是全面能力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即专业、方法、社会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根本,即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一体化成长。
三是自发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观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强调学生自发地、有意识地处理问题,按照自我意愿唤醒学习动机。学生自发的学习兴趣不会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消失,反而会持续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是产品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个可以使用的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产品[3]。此种行动产品主要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演,如角色扮演、舞蹈、歌剧等;二是学生生产产品,可以是铜像、壁报、拼贴画等;三是学生设计学习计划或项目,例如演出、展览、学生家长会、郊游、竞赛等。
二、发展沿革二战后的德国受占领国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呈现“泛智化”倾向[4],基于学科课程结构化导向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战后经济复苏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这种知识取向、弱化技能的职业教育发展引发了整个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讨论。他们反对在职业学校中只针对学生进行单向技能的训练,传授脱离职业实践、“去背景”的理论知识,主张职业学校由“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5];反对单项技能训练,主张让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职业要求与规范处理问题。这些主张推动了职业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结构化教学模式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从时间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导程度两个维度加以表述,行动导向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占领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如表1所示。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至今已由培养行动导向的职业行动能力模式过渡到培养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素质模式,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仍主导着教学活动,并将长期存在。笔者的观点是,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在教学方法层面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工作过程导向更侧重于学生胜任整个工作过程,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指导课程开发。职业行动能力所包含的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三、方法介绍
(一)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界中的工作过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六个步骤进行。但因工作过程的要素,即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等是动态变化的,导致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必须与职业工作结构相适应。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生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该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改变学生的行动为目标,以行动为方式,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步骤的行动方式[6]。下页表2选取德国的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作过程分析法等五种行动导向职业教育典型教学方法,从特征、行动模式、教学意义和适用教学地点等四个层面进行了说明。
以上五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可大致按照问题提出——准备——进入——加工——评估等五个步骤来进行。在准备阶段,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行动目标,根据项目前提条件、学生先前经验及对任务的理解程度等考虑可行性;在進入阶段,教师将学生置于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中并与学生约定要实现的行动产品;在加工阶段,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协调人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在评估阶段,学生先按照分组小结各部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对最终成果进行总结,并且回顾整个工作过程。
(二)方法选用德国职业教育学者尤根·彼得(Joerg Peter Pahl)在《培训教学方法》[7]一书中列举了近60种以行动导向理念设计的培训教学方法,根据所侧重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早期的柏林学派[8]构建了柏林模式教学条件分析图以帮助教师做出取舍。柏林学派认为,教师要从水平维度的教学结构分析和垂直维度的教学因素分析两方面入手,在课前准备好学生所需材料,分析项目存在的先前条件。柏林模式教学分析图详解如图1所示。1.结构分析
先对学生的人文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结构分析。例如,在旧建筑物的拆迁课上,人文条件是:有30名学生,其中市内学生20名,市外学生10名;市内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较差;市外学生知识基础功底好,但思维不够积极活跃。社会条件是:教师将旧建筑物拆迁理论课安排在教室内进行,实践课安排在职业学校的实训室开展,学生可根据需要与当地的建筑管理局或建筑公司取得联系。
2.因素分析
以上结构分析的结果制约目标、项目、方法、媒体这四方面因素的选取和使用,且这四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教师不宜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同样的目标;要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项目;依据结构和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方法暂选为项目教学法,使用媒体为多媒体操作平台等。
因此,笔者主张,在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中,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教学方法:第一,按照课堂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二,依据学生典型的行动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需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和水平,合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需求;第三,根据当前教学条件限制选择教学方法,学习地点、教学器材、时间和经济成本、班级规模等条件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二篇: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 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所以被世界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既是我国研究国外职教先进经验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中德合作职教项目中以及国内许多行业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引进、开发和应用。国家也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技术主要有:
1、项目教学法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3、模拟教学法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4、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5、头脑风暴教学法
头脑风暴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与俗语中的“诸葛亮会”类似,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
在职教实践中,可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总称为建议集合)。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6、粘贴版教学法
张贴板是一种特制的大头针随意钉上写有文字的卡片或图表的硬泡沫塑料或软木板,是一种典型的“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教学媒体”。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张贴板教学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克服谈话法不能记录交谈信息和传统的黑板上文字内容难以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张贴板上的内容既有讨论的过程,又有讨论的结果;既是学生集思广益和系统思维的过程,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
以上都是”行动导向”教学法里的教学技术方法。在教学中还配有小组讨论,教师把教学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来完成学习任务,再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做总结讲课。教师在下面听并及时给以指导。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关系。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问题。所有需要学生在实际中解决的问题,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工作任务,大家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更高了。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案例分析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是更好的。
2、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每当碰到新的任务时,就不再会束手无策了。
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模拟办公室中或者在模拟公司里工作,要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仓储部门、会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轮岗,每一工作岗位都要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而且合作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在采购部门,它会面对不同的供应商,需从中做好正确的选择;在管理部门,它会面对工作人员的不同方案,需从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会计部门,它会面对延迟交款,拖欠交款等各种情况,需从中做出相应的对策。
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角色扮演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回答。不断地出现新的情景,不断地作出新的应答。比如接待顾客,有学生扮演营业员,有学生扮演顾客,扮演营业员的学生,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就不能采取划一的应对方法。
5、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挫折承受能力。比如要求每个同学在半天时间内推销十斤大白兔奶糖,有的学生很快就推销完毕,有的学生磨破嘴皮还是推销不出去,最后只好推销给自己的父母。推销过程中的甜、酸、苦、辣之味只有自己最有体会。但是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真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推销的基本技巧,而且提高了各自的挫折承受能力。
6、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由于综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总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比如学习营销技术,就要涉及营销学的知识,管理学的知识、法律学的知识、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心理科学的知识,通过一个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四、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能碰到的困难或问题
1、教师的不适应。教师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而不适应。原先我们的教师都是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教室的,现在,则不然,教师很难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因而心理总有些不踏实;一是受知识面的影响而不适应。原先我们的教师也多是本科毕业,本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学过,但到了职业学校之后,往往从事一门或多门具体的课程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知识就渐渐地淡忘了,但现在,则不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因而,有些青年教师总是有些担心;一是受实践太少的影响而不适应,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缺少企业的工作经验,原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尚还可以,但现在学生提及的问题多半都面向实际,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说,确实很难回答。但是,教师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因为经过一轮,二轮的教学,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努力,不久就适应了教学工作。
2、教材的不适应。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而不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现有的教材,不仅使教师的教有问题,学生的学也同样存在着问题。
第三篇: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中的应用
〔摘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通过阶段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这些构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是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和模具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整个的教学计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作用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常见机构、传动和轴系零件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课堂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机构,传动和零部件的实物,播放多种图片,出示多种挂图,示教板等,虽然直观形象,老师也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学生没有经过亲手操作,无法完成具体的设计任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一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1.1 符合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
实践表明,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偏于“形象思维”的智力类型。而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能较快的获取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而对于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陈述性知识确实是相对排斥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更加侧重于过程性知识,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衔接起来,不要求学生非要弄懂原理的来历、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而是侧重掌握在什么条件下,应用什么原理,解决什么问题,掌握什么因素或参数怎么样变化,对设计结果有何影响,如何选择才能得到最佳方案等,这正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
1.2 改变了一言堂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在上课时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课,余下很少的时间给学生复习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老师展开的,并且老师多半站在讲台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与学生融为一体,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但是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为主,老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习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只负责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讲授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而完成任务的直接知识则由学生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对课程的整体设计
2.1 设计思路
(1)按照该课程的课程标准来设计。
因为课程标准是教材选用(编写)、教学、评估和考核的依据,是教学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对该课程的整体设计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2)精心设计了教学任务。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课题组从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的角度,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成18个任务,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任务的目的性、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3)选取了适当的教学载体。
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了教学载体: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家用缝纫机、摩托车中的链传动;学生在实训中心实训时使用过的设备如牛头刨床;学生在《产品零部件测绘与造型》课程中测绘过的减速器;学生最感兴趣的汽车发动机等。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
由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包括机械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三部分,教材内容也是按章节组织,按照力学—原理---零件的顺序排列,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性较强,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听不懂、学不会、没有用,因此课程组将教学内容解构,分解为若干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重构到18个任务之中。
2.3教学方法的选用
由于本课程采用的是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整个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项目)来实施的。现在流行的是六部教学法,但是课程组设置的任务都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又是高职教育,学生毕业以后一般也不从事设计工作,而是是从事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改造工作,即使是设计也是比较简单的,因此课程组认为划分为计划、决策和实施不适宜,分的过细,我们用一个任务对六步法做了试验,发现学生对于家用缝纫机曲柄摇杆机构的分析与选用这样的简单任务,在实施时学生在讨论后就直接作图实施,因为设计方法单一根本也不用决策、计划,因而课程组选用了项目教学法,每一个任务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任务、相关知识学习、任务实施和检查评价四个阶段;在相关知识学习中由于以老师讲课为主,我们采用了讲授法,以提高授课效率;在任务实施阶段的小组讨论阶段我们采用了大脑风暴法,在学生设计画图阶段我们选取了实习作业法。
三 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明确要求。
2、相关知识教学。在该阶段只讲授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而不讲解完成任务的直接知识,直接知识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自己构建、积累。
3、任务实施
(1)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为了避免任务完成中的雷同,每组任务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环节有所不同,组长经小组内民主选举产生,小组成员按照学习优势进行合理分工。
(2)小组讨论:讨论在完成任务中的疑难问题,讨论方案等内容。
(3)独立完成任务。
4、检查评价
(1)检查:学生自查、组内互查、老师检查
(2)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点评
四 考核评价
以往的考核中由于采用的是期末闭卷考试,由于是闭卷大量实际设计题目无法进行测试,因为需要查阅手册和资料,试题以填空、选择和简答题,造成学生考试前突击,考后很快就忘的结果,根本无法对分析和设计能力的考核,因此课程组将考核方案确定为期末考试只占40%,平时占60%;平时成绩又分阶段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给他们评定一个成绩形成阶段性考核结果,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勤和团结协作情况进行评定形成过程性考核结果,这种考核方案在实施中我们发现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成绩,团结协作、集体意识等也得到了彰显,考核方案接近于企业的考核方式,客观公正。
按照布置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评价工作效果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接近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为成为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姜大源 《职业教育研究新论》
2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第四篇:浅谈行动导向教学
浅谈行动导向教学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在世界各地被普遍地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它通过“知行并进”的教育手段,不仅丰富了教育方式,还有利于提高职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行动导向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动导向 职业教育 知行并进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范式概念
自1980年以来,行动导向概念在世界各地的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它的英文为“Action Oriented”,最早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从概念上讲,它既不属于教育理论也不属于教学方法,而主要是指应用于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教育范式。这种教育范式主要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创造一种学与教、老师与同学互动的社会交际情境,通过这种情境,构建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使受教育者即能够掌握其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贮备,有具备构建知识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使用行动导向教育范式,主要是通过将行动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五大特征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行动导向教学的五大特征。
1.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
教育专家一般将职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三个方面在整个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其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学校直接走入职场。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教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以分配和完成任务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会尽量少用传统单向灌输知识的方式,而是通过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课本或者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提高学习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进行《银行卡业务处理》这一门课程时,当要指引学生认识银行储蓄卡和信用卡的区别时,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这两种卡的特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真实的各个银行的储蓄卡和信用卡,让学生自己先寻找各个银行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这些特点进行整合,最后通过老师的指点自行归纳,明确各种银行卡的特点。通过以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在看各种银行卡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了储蓄卡和信用卡,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知行并进”的教育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行并进”,注重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结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教学与工作的对接。例如,在进行《银行卡业务处理》这一门课程时,任务素材展示的银行储蓄卡和信用卡都来自于现实,分别是学生们自己的卡和教师的卡,真实的任务能使学生感到学了在生活中有用、产生兴趣去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小组讨论,主动要学习、去学习,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
4.真假相结合的教育环境
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即可以课堂模拟,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银行网点,职业环境的熏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讲到“书面挂失业务”时,课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走进银行网点去收集相关信息和材料,并观察记录银行柜面人员办理相关业务的流程和时间,直面了解“书面挂失”这项业务真实的工作环境。
三、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自身的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它以学习型的工作任务为承载,知行并进,更加注重系统化地培养学生今后工作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行动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加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对于教师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手段,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1.有利于树立“以生为本”的执教理念。坚持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教师摆脱落后的教育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教师,所有的课程设计都要以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背景为出发点,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安排。老师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讲到信用卡的每一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先给学生准备了各个银行的信用卡图片,老师负责安排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和比较,学生基本可以了解信用卡的每一部分的具体含义。但是对于较难以理解的或者在图像上不能显示的,比如信用卡号第一位的含义,则最后由老师告诉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主要起到了辅助和指导的作用。2.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控制和协调。在实施教学方案和计划的过程中,教师掌控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在讲到业务操作流程时,由于流程环节复杂,多采用“小组分工”“角色模演”来全面演绎操作流程各个环节,例如,在“汇款业务”过程中,小组模演会容易忽略“核实客户是否本人”这一环节,导致后续流程的正确性有所偏离,教师适时提出一个提示性问题:“如果客户拿的证件不是他本人的,我们在哪个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引导学生自行纠正,顺利逐一完成学习任务。在方案实施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的表现情况做一个整体的点评和总结。3.由智力开发者向人才培养者转变。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四个教学环节: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实施方案、点评总结。行动导向教学重视“知行并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从而有效实现培养社会需要、适应社会能力强、全面发展的人才,4.有利于创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行动导向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老师授课为主的讲课方式,它以学生兴趣以及社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合作式学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改变了以往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形象,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乐于学习,乐于动手实践。参考文献:
[l]于平.教育纲要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职业教育[J].艺术百家,2010,(3)[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84-95.
第五篇:行动导向教学之我见
行动导向教学之我见
谢远辉
张丽新
我院于本学期在自动化系和电子工程系部分班级采用了行动导向法教学。一个学期的教学转眼即将过去,作为行动导向法的教学老师,下面我们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行动导向法教学的定义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要对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才是采取行动去执行。行动导向法教学起源于德国。让我们先来了解行动导向法的起源、定义(解释)。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种新的思潮,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 = 用心 + 用手 + 用脑(职业活动)。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所谓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但是,行动导向不同于以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的“行为理论”和“行为主义”。行为理论强调“行为”是刺激的结果,不是“做”的过程,目标是外在的,先于教学过程而确定,而且一旦确定后就贯穿于全过程。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行动即学习”。“行为”作为一种状态,只是“行动”的结果。所以,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这是职业教育教学关注的一个方面。这里所说的行动,既包括个体的主观意识行动,又包括个体的客观具体行动,即要实现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因而这一整合将“强迫”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以上是行动导向法的定义与解释。下面我们再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行动导向法教学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要求你(包括客体和主体)真正理解它,并且用心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行动导向法教学要求抓住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学生的职业行动。你所教的内容如果跟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吻合或者相关,则说明一个中心已经抓住了;相反,如果所教的内容跟职业行动是不相关的,那么不管你教的再好,也不是行动导向法,学生毕业之后很难适应自己的职业。很明显,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三个基本点指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进行加工计划与评判、操作技术的培训、个人能力评判、制定和交付任务书、误差分析与改进的能
力;学生的个人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制定方案、分析方案,获取信息(与职业相关)、自我尝试与展示、演示计划与结果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和学生互相交流、学生和教师交流、学生承担责任的意愿等方面的能力。
2、行动导向法教学基本的评判标准
如何判断行动导向法教学?什么才是行动导向法教学的评价标准呢?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我们可以从它的定义出发来找一个大概的答案。在这里我们还得抓住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不管你采用的是大脑风暴法,还是卡片展示法,或者是项目引导法;不管你采用的是文本引导法,还是偏重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你是在教室里教学,还是采用多媒体授课;不管你是在车间里与同学们一起度过完成任务,还是在试验室里做实验;只要所做的事跟职业挂钩,是学生们以后的职业行动,并且在执行的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真正的行动导向法教学。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行动导向法的内涵:“得意忘形”,就是要得其意,忘其形。
3、行动导向法教学的执行
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行动导向法教学对教学硬件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诸如没有(或者是协调不开)多媒体设备、去车间参观不好安排、缺少一些必要的教具,甚至连用于写字的卡片也不足等问题;而且在德国学员去学校学习是公司买单,学员毕业以后回公司上班,假如学员不合格公司就会取消他(她)的资格,这样学员有比较大的压力和动力。在咱们学校学生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动力可能也没有这么大,在执行过程中会很难操作下去。当然,可能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就谈谈在执行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处理手段与方法。
首先是教师应该进行仔细、详细的备课。可以这样说,课备好了,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当然这将会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也很漫长。你要规划好一个领域里该学习什么内容,该学到什么程度,该怎么样去学?学完之后该怎么样去评价?课堂该如何去组织?所有这些问题思考的基础就是上面所讲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它,有了它才好办事。比如车工领域的备课,具体学习什么内容我们是参照国家标准中级、高级车工,同时在网上及到实地或者通过学生、朋友来了解,并且要跟时下环境相匹配,最后才选择出重点内容、主要内容、了解内容及常识等方面。要精心规划好一堂课。大到上课的主要执行方式、本次课的目的与内容要很明确地标示出来,小到本次课小组讨论的话题、讨论的方向也要明确。也就是要把上课的每一步准备好,并且认真去执行它。
其次是上课要有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光有教没有学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学没有很好的教同样也不行。我们不要把上课当做是完成任务,而应该是满怀激情地度过45分钟,把它看作是我们的爱好,以教好学生后的成就感来激励自己,这样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是要做阶段性的总结。每教完一段时间之后应该做总结。当然首先是做调查,通过调查的情况、数据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把不足的方面改正过来,把好的方面继续发扬。最后,我们要充分地利用一切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计算机教学用的多媒体教室、先进的网络资源、实习的车间、漂亮的课件、廉价实用的教具等,同时要注意协调好资源的共享。
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何况咱们的教学改革执行时间不是很长,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得靠我们自己去解决。就让我们少一些怨言、多一些行动,大家共同来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
20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