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实验中学 杜利停、李如刚
上周五我和实中的四名教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到四疃中学观摩了政治、地理学科的课堂,感受颇深。我体验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
他们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打破传统教学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科学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高效课堂。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着三个难题:一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一包到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过重课外负担,产生厌学心理;三是我们的学校双差生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束手无策,放弃埋怨的多。面对这样的问题,新课堂教学实施意义深远,势在必行。但还是有很多管理者、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理念陈旧,你喊你的,我做我的,始终奉行“教不教是我的事情,学不学是学生的事情”的信条,完全没有从学生的发展思考。教师必须有“放心教”的勇气,相信学生的能力,彻底革除“满堂灌”的传统做法。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愿我们的教师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在新课堂教学行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篇:我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我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推动下,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
作为教师,我对新课堂的理解是这样的: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打破传统教学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引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有“放心教”的勇气,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应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在新课堂教学行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1.旧知铺垫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信息制作微课,可以让学生提前关看微课,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新授知识点创造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3.知识理解 教师对本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起了很好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提供帮助。
4.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将知识能灵活运用。适当设计一些不同层次拓展延伸的练习。结束本课前放。
微课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作微课时应把握教学目标,认真设计。
你会寻找幸福吗?怎么才能幸福起来呢?最近发生一件事情让我感觉做一名教师很幸福,12月31日下午我们班用一节课来举行“庆元旦联欢会”,版面都是几个能力很强的同学画的,节目之间的链接语包括节目也都是孩子们编排的。他们之前都精心、兴奋的准备着,有的女生还化了漂亮的妆。联欢会在孩子们期待中,兴奋中开展起来,整个过程他们忘记了一切,沉浸在欢乐、幸福之中,我一直在旁边默默的欣赏,并不时的鼓掌。节目接近尾声时,两位主持人诡笑地对我说“老师,你闭上眼睛背对我们,其中有一个同学用他不高的身子吃劲地捂着我的眼睛,我心里在想会有什么神秘的礼物在等这我,我有点紧张。一二三睁眼,在孩子们呼喊声我慢慢地睁开眼睛转过身来,我震撼了,十三位学生围成心形,他们一起说,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辛苦的教育我们两年,原谅我们的任性,无知,带给您的烦恼,我们又长了一岁,我们今后会做一个让您满意的学生。祝您元旦快乐。此刻我的眼睛酸酸的,真实地感受到孩子们对我的爱,我幸福自己是一名教师。
我认为做教师是幸福的,在我们的物质待遇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世界更丰富。从事教师职业,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经常感受人的智慧、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所以,教师应当以开阔的心境、愉快的心情看待自己的职业。
第三篇:我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当前,如果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
作为教师,我对课堂的理解是这样的: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打破传统教学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科学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高效课堂。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着三个难题:一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一包到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过重课外负担,产生厌学心理;三是我们的学校双差生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束手无策,放弃埋怨的多。面对这样的问题,新课堂教学实施意义深远,势在必行。但还是有很多管理者、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理念陈旧,你喊你的,我做我的,始终奉行“教不教是我的事情,学不学是学生的事情”的信条,完全没有从学生的发展思考。教师必须有“放心教”的勇气,相信学生的能力,彻底革除“满堂灌”的传统做法。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愿我们的教师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在新课堂教学行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思路 巫山县实验小学:苏贵琼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如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同学们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节课,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我班同学们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为了使同学们整体感知全文,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同学们读课文前,先听一段音乐,猜情景,而后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调动了同学们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从而,激起了同学们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生字学习,结合词句
课前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用横线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允许同学们提出本课尚不要求或被遗忘的字,在文中画出来。再对照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让同学们在朗读中试拼。然后引导同学们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及个人独特的识记方法进行生字识记。由于本课的生字只有四个,在课堂上的教学,就采用了检查生字:逐个出示生字,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后通过组词成句,回到课文,体会生字出现的环境,了解用法习惯。
三、自主学习,感悟语言。
实施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同学们的主要学习方式。我在教学本课时,留出大量时间给同学们朗读,让学生找一找:读完了课文,你有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吗?请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四人小组说说喜欢的理由,最后带领同学们品字赏句,重点领悟“压、乱、垂”。
四、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同学们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同学们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同学们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文本解读心得体会
巫山县实验小学:苏贵琼
如果没有自己的感受,那基本等于没读。”解读,既要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只有“眼睛”在场的细读是无效的,只有“头脑”在场的细读是低效的,唯有“生命”在场的细读才是真正高效的。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文本解读”的真正内涵.一、把握文本的语言。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会,发掘内蕴。解读文本首先要充分尊重文本,要善于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处,所谓“一字未宜忽,读读悟其神”(叶圣陶)。而这其实也是凸显语文的学科性质,还原语文味的重要途径。至于如何捕捉文本的关键处?一般可以从文本文眼、文本主旨、文本结构、文本体裁等处入手发现,当然也是不一而足,重要的是能保持言语警觉和敏锐,逐渐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一句话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檫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其中就有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词——“敢”。敢还是不敢?小女孩一整天都不敢,为什么?现在这个时候又敢了,又为什么?一个字可以引出一连串对这个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思考。又比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有一句话“杨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为什么不说“这是杨科最后一次听村子里的演奏了”?为啥要倒过来说?仔细品味品味后面的情韵,便可以开掘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
二.解读价值的取向性。
如《去年的树》一文有人认为是环保教育的主题,也有人认为是友情与诚信主题。那么文本作者的意图何如呢?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文本的“原义”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间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应该克服的。理解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们“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意逆志”,造成“得意忘言”、“得意忘形”,或是与时代意识相违背。由此,从文本意义出发,我们可以断定《去年的树》着力于宣扬友情与诚信的可贵这一教育主题。
三、关注细节,充分品味
文学作品的动人魅力大多隐藏在细节里面,教师若能关注这些细节,便可迅速进入文本语言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品融为一体,方能“将其言若出吾口,将其意若出吾心”。《草船借箭》对于诸葛亮有几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点来品味人物特点。例如:“诸葛亮‘笑’着说”,我们可以展开思考:他为什么笑着说?这“笑”包含着什么内容?其实这“笑”道出了诸葛亮“识人心、知天文、懂地理”的特点,道出了其“神机妙算”的能力。这样,将细读的目标直接指向课文细节,便能十分到位地诠释文本内涵。四解读经验的共享性。文本解读,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对言语存在的一个发现过程,也是对言语细读的体验过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因此教材解读倡导经验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更提倡集体备课,合作探究。例如在我校的一次语文研讨课上,有位老师上了《检阅》一文。文中有两个句子,一个是“这个小伙子真棒!”一个是“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位老师选择了围绕“这个小伙子真棒!”来展开阅读与对话,让孩子们想象博莱克是怎么苦练步伐的,还引用了海伦·凯勒的事迹。课后,老师们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究竟该怎样把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再次对文本的细读和揣摩后,大家才形成了共识:文章侧重写“这些小伙子真棒!”写残疾人自强自立的课文不少,而在尊重和关心残疾人这一点上,本文有它独特的教育意义。
文本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是独立存在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激活、去点燃。这个时候,教师他首先不是以教师的眼光去解读文本,而应该以一个纯粹的阅读者、一个学生、一个作者的身份进入到文本的特定情境中寻觅那些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细节。这样教师便可容易从文本中见人之所未见,随之而来的教学设计也就更容易突破窠臼,面貌全新。
第四篇:《新自我新认识》课堂教学设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新自我新认识》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完整的自我形象。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在课堂人文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制作、运用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力求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导入时,播放故事《比“大”》、《孔雀和朱娜》,激发兴趣、构建联系,为学生成功搭建一个情感、体验和展示的平台。进入主题后,又以乔丹、邓亚萍的材料为例,通过接龙游戏,引导学生分析“人贵有自知之明”。接着又让学生观看动画《比比谁最长》,交流现在、过去、将来的自己有哪些变化(进步),引导学生归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方法。然后又以“猜猜我是谁”活动方式,构建了如下的信息交流思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生与班群,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随后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运用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和途径来审视一下自己,再次使学生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升华。最后,以图、文、声并茂的小诗送给学生,使课堂在欢快而又意味深长的气氛中结束新课。总之,力求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体验、探究的教学情境,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感悟,在互动中探究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从而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
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形成正确认识,并积极应用于实践。
(三)、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认知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和情景创设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
(四)、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故事《比“大”》、《孔雀和朱娜》。并设置问题:同学们从这两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引出课题——新自我,新认识。
教师: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能像青蛙一样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也不能像孔雀一样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由此悲观绝望。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即《新自我新认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自我以乔丹、邓亚萍的事例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人贵有自知之明”。
活动一:接龙游戏:同学们相互之间寻找优点和不足(注意要实事求是、文明用语)。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每方面都做得最好,人是发展变化的,今天的你看上去好像很完美,但明天的你就可能显示出缺点来。所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就显得既重要又必要了。
(三)、互相交流,肯定自我通过观看动画《比比谁最长》,思考: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
待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略了自己的缺点;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忽视了优点。
活动二:实话实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
己相比有了哪些变化(进步),对自己的将来又有何打算?引导学生归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认识到自己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自己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优点可以继续发扬,缺点可以通过努力来改正。如果用静止的眼光看自己,就会缺乏信心,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用全面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要有新的认识,这样丑小鸭就会变成小天鹅了。
(四)、合作学习,理论升华
活动三:猜猜我是谁的: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缺点的展示,以及同学的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形成比较清晰的完
整的自我形象。
准备:课前制作好卡片。
形式:学生演示。
过程:
1)、四人小组合作写一份。(5分钟)
2)、要具体、清楚的描述这位同学的突出特征,让别的同学一下就能猜出他是谁?
3)、请学生代表读学生写的猜猜“我是谁”,其他同学来猜要猜的人是谁?
4)、注意保密。
教师:为什么有的大家一听就能猜出来要找的人是谁,有的大家却不
太容易猜出来呢?
分析原因:
(1)同学没有清楚详细的介绍自己,他对自己的观察不够深入。
(2)我们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观察不够仔细。
(3)这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和我们对他的评价不太一样。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懂得要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单靠自我观察是不够的。还可以借助别人的眼光看看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看出自身的高低、优劣,并以虚心和诚恳的态度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展现一个新的自我。
(五)、课堂小结,回归教材
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重新审
视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能,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出真我的风采,展现一个新的自我。
(六)、欣赏诗歌,震撼心灵
欣赏诗歌《欣赏自己》,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希望大家有所感悟,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真正体
现新自我,领悟新认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把学生学习变成一种“自主体验、探究质疑、互助解疑”的过程。由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空间和机会,学生的思维能力、选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另外,本课学生在讨论和发言中表现了思维的发散性。这正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理念,即激励、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附:教学板书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
1、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人。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描绘清晰完整的“我”
1、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呢?
(1)、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2)、要用发展眼光看待自己。
2、要掌握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1)、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表现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2)、可以与他人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认识自我。
(3)、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这是我自己原来上课用的,曾获全省一等奖,给大家参考参考。
第五篇:我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
对课堂教学能力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逐步由“教”转向“学”,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我们现在对课堂的关注,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等方面。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其标准可界定为: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主体性的最佳组合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科学运用;它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承,不可以照搬,更不能克隆,应该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和思维、创造与实践操作能力不断积蓄和升华的过程。也许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板书并不漂亮,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那么这依然是好课;当然,这不是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重要了,相反,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我们自己,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这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教师并用我们的德、能去感染和赢得学生的必备条件,是作为教师的根基之所在。那么,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究竟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了呢?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但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另一方面要尽量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的外联度,努力做好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整合的工作。其次,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问题应当辨证地看待,以往的课堂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听、默默地思考,而如今的课堂中安静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但“热闹”又是课堂教学的大忌,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保持“热闹”,又能和谐、有序,“闹而不乱”,从而使学生进入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是教师们进行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讲究策略性、灵活性,因为这种课堂很有可能不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很可能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
所以,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智。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