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着德育的气息

时间:2019-05-13 02: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着德育的气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着德育的气息》。

第一篇: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着德育的气息

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着德育的气息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地渗透德育,不但让小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小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是在课前准备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小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素质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渗透德育时,要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在《云儿朵朵》的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带领小学生来到郊外环境中,观赏蓝天白云的美景,引导小学生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美。通过现场实地感悟,小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和谐自然的美丽,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二、是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地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进行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小画框》课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组合物体,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的那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组相对要慢些。我带领学生一起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教育引导小学生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明天。

小学美术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小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小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第二篇: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本站推荐)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教学”谈起

课题: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教学”谈起 日期:2010年9月20日 地点:华师大 主讲老师:李政涛 引子:价值取向 两个例子:

1、两个工人搬砖:一人:工钱?另一人:美丽的大厦?

2、两个年轻人应聘: 老总:你希望得到什么?

应聘者一:薪水?房帖?车贴?话贴?三险? 应聘者二:学习!待遇

服务(等价物)教师学习:

帆(价值取向)和桨(动力)

教师的有效学习教师的现场学习力!

当我进入现场,我要带好两个东西:

钉子、钩子

钉子——钉住教师的语言流、思想流(信息流)钩子——钩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

方法、观点、视角、分析框架

眼镜框、眼镜片,就是你的视角 人最怕偏狭、狭隘

人是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看课堂的视角的

衡量是否有效,有一个尺度:离开华师大,你的眼镜变了没有? 如果离开华师大,镜框、镜片、分析框架不一样了,学习就有效了。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从“有效教学”谈起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理解有效教学的关键字:

“五实”

1、扎实——有意义的课——走出课堂,走进课堂是否不一样? 学生走出课堂,他的知识增长、技能提升、情感态度变化、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提升

2、充实——有效率的课——两个意义:面上有效率(好中差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3、丰实——有生成的课

4、平实——常态下的课(不是只能在公开课上上的课),公开课(仿佛偶尔吃的宴会、宴席、大餐)最炼人,家常课(平常的家常饭菜)最养人。

5、真实——有缺憾的课,恰恰说明这样的课有发展空间的课。问题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二)必须理解的关键词

有效?

框架一:三效

1、有效益:目标——达程度?

2、有效果:学生——进步发展?

3、有效率:投入与产出? 框架二:八效

1、全效——面小全体学生——例如:一堂课,一生发言12次,一生发言9次,全班共发言43次,这样的教学面向的是少数明星学生

2、广效——视野宽广——眼界决定境界

3、远效——持续长远——有没有教给学生:方法、能力、习惯

4、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

例如:《船长》一文中的“绅士”一次的理解。英国媒体为什么赞扬船长?

一、以身殉船;

二、逃要逃得像一个绅士;

从谈绅士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绅士:

1、无论在何种情况,依然保持镇定,从容不迫;

2、无论何种情况,仍然履行、承担责任,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承担的责任。船长,很显然是一个绅士。

文中的大副的话,理解为绅士的表现,即为“浅度”解读。

5、强效——兴趣和需要; 案例:

师:(再和班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熟字“射”)同学们,这个字读什么?

生:(齐读)射(shè)师:(摇头)这字不念(shè)(生惊异——

让学生爱上汉字和汉语,感受到汉字汉语的魅力和美!例如:

解读“休息”——一人靠在树上,叫“休”;自己把心放下去,叫“息”。只有把心放下了,才真正的叫休息。

老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深圳的史丰收成为速算大师的原因:

小时候,数学课,史丰收问:为什么只能从左往右算,不能从右往左算呢?

教师:提得好!你自己可以试一试呀。

6、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

——苏霍姆林斯基

7、速效——简约:目标要简约、方法简约、环节简约、技术简约、语言简约(要言不烦、一语中的)

8、奇效——化腐朽为神奇 角色 情感 案例:

语文课上,教师范读课文,当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到“爸爸„„”,台下“哎”了一声。教师:读书声情并茂,明天给你5分钟时间,介绍如何这么快进入角色的。(学生晚上备课备到11点。)

李镇西:知识分子---社会担当 视野和思想

前沿的理论和实践?

最大的宫殿是什么?——一生答:故宫;一生答:子宫 如何处理?

(三)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

1、教什么

如何确定这个内容?哪些可以教?哪些不可以教?

方式之一:对照课程标准

活出课标来!

质疑能力——对应知识点训练!

方式之二:对照学生发展需要

原则一: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有些课,为什么无效或低效,恰恰是教师把力气花在了学生会的动的地方了。

原则二: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

教什么?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学生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

钱梦龙——《死海不死》

教学起点?——从学生不懂得地方开始

原则三: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例如:《外婆的手纹》——老人的孤寂和悲凉,初一的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学生也很难理解,干脆放了。

2、怎么教? 用什么方法教?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路径: 基于学科特点

基于教学内容——说明文、小说、古诗词 基于学生特点——年段、学生的基础 基于教师特点—— 从名师那里学什么? 名师好似参天大树

一是技巧和方法(花朵和果实)

二是思想、观念(出方法)和精神——于漪: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根)

名师,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三是成长历程

《岁月如歌》于漪

用语言“粘”住学生 语言敏感:学科语言敏感---思维方式、学生语言敏感:---儿童诗---大概78首---问题!亮点 教师语言敏感:他人、自我

学习的心态、倾听的姿态:视角、表达---打动?说服?(倾听,一听视角,二听表达;自我)

熊川武---理解教育 美国学生三强:表达 演说 动手

中国学生三强:考试 知识

3、教到什么程度?

基于课标——“新基础教育”成型性

研究丛书 基于学生——年段、基础 基于能级——台阶、层次、层级

例如:阅读能力(捕捉信息能力、解释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

“学会”三个单词——不准确,能级不清。学会的三个能级——认识、拼写、运用。

1、本节课的知识训练点

2、本节课的能力培养点

3、本节课的方法习得点

教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方法结构)、用结构——长程两段式教学

4、本节课习惯养成点

5、本节课考试关注点(站在复习考试的终端回溯,把考试的终端,用于平时)

(四)、必须明确的五个点

面面俱到、十全大补、单刀直入、孤军深入、精确打击!--炸点!

1、知识训练点

2、能力培养点 目标设计:能力目标!

3、方法习得点

教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方法结构)用结构---长程两段式教学

打破匀速思维(运动),变速运动(思维)

4、习惯养成点

习惯是所有教育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5、考试关注点

二、我的“有效教学”观 许妍娜——局前街小学 浙江的课漂亮没获奖,为什么? 崔峦——

看好课,不看是否活跃、是否热闹。看一堂课后,学生变了吗?发展了吗?

浙江老师的课,除了老师非常出色以外,学生也很出彩。在这样的公开课上,学生表现很好,有两种:一是学生本来就好,再现、表演;二是教出来的好:不好到好,本来一种好,这里有了另一种的好!好上加好!

浙江的老师的课,学生本来就好。评委没有看到,学生的好,哪些是这节课教出来的好。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只是滑冰课,滑行而已,没有扎根,没有刨坑。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学生课堂中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学习,课的问题在没有把活动变为学习。

语文课的表演:为了内化语言。但是往往有表演没有语文学习。课感、语感、数感

听课看重两种感觉:推进感!生长感!

让课堂上有生长感,教学设计要想明白三个问题: 一是挑战(点)什么?——准备给学生什么养的挑战? 二是突破(点)什么?——希望本节课突破什么难点和障碍点? 三是提升(点)什么?——如何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一)生长的前提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2、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教材 什么是学生立场?

一是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

评价一堂课好不好,看一堂课教与学互动生成的质和量 二是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目标

目标制定的依据(课标依据、教材依据、学生依据)教参姓参不姓我!其

一、需要 其

二、缺什么 其

三、困难和障碍 其

四、差异

(二)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

放什么?时间、权利(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课堂开放类型化:

假开放——课堂有大问题的设计,没有重心的下移,常常体现在:重心太高或者偏高。例如:交流汇报,仅仅满足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喜欢和学生单挑!没有把问题放到学生中、小组中、组际中,这样,很容易个别替代群体。这样的课堂,常常掩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困难和障碍。看起来很流畅。开放,要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障碍。

半开放——有重心的下移,但放下去,没有回收。

白开放——有对资源的回收,例如会将学生讨论中对问题讨论的方法、问题进行回收,分类;但没有充分利用和有效反馈,导致资源的浪费。

乱开放——没有目标和指向的开放。到底放什么?收什么? 真开放——有大问题设计,有重心下移,有资源回收,更有有效地利用与反馈。

2、扎实的生长(1)扎实在于清晰

学生清晰?内容清晰?目标清晰?环节清晰?教学的指令和要求清晰? 听课者提问:教学中的第个环节 和第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如:如何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2)扎实在于细致 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教学细节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有效,一定要分步骤、分阶段的训练: 第一步:同桌合作——一人说,对面人倾听、评价、补充 第二步:小组内部合作交流(明确分工、规则:例如:弱者先说,强者补充)

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我认为、我觉得„„制止,改为:我们小组认为)

第四步:组际互动交流(补充、质疑、提问、回答„„)——用好组际资源!

细节1:指令和要求(怎么合作

合作什么

要注意什么)细节2:评价和反馈——指向:小组合作质量

可以展示介绍经验、可以好的小组参与到不会合作的小组中,帮助提高质量

细节3:及时板书,提供学习和讨论的支架(教师要有支架意识,尤其要提供方法的支架)

(3)扎实在于生成 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织网)

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滚雪球)——把一个人的亮点成为全班的亮点

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刨坑)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扭转)(4)扎实在于停顿

教学是停顿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当学生有两点的时候,停顿,放大,鼓励。当学生有错误时,停顿,纠正。

当学生有问题和困惑的时候,停顿,解决。当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停顿,满足需要。(5)扎实在于持续(6)扎实在于运用

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在笔记本上!大量持续的运用,给学生创造运用的机会。(7)扎实在于写练

孙双金:一堂好的语文课: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3、优美的生长

知识之美、过程之美、语言之美、仪态之美„„生长之美

4、温暖的生长 课堂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教师首先要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结语:

开放中扎实、优美和温暖的生长课堂 有相应的价值取向,有丰厚的积累 教师要有三大积累:

一是实践积累(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不是看出来的,也不是听出来的,而是自己亲自实践练出来的)

二是阅读积累(窦桂梅《个人阅读史》、阅读习惯)听课——评议——上重建课

无论多忙,每天坚持阅读1-2个小时——阅读习惯 三是写作积累(案例、随笔、论文,强调写课技能)教师的五课技能: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议课、写课

(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

第三篇: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

一、印象——独特的讲课方式

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他的讲座最特别。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键词句,便随着他的讲述和手指的敲打,不断出现在大屏幕上,牢牢吸引着听课者的目光,融讲、写、记为一体。手脑并用,有张有弛,显得从容不迫,更显出现代专家的务实的精神和高超的能力和水平。

他引用大量的教育案例及教育小故事,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对各个观点作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令人易于接受。报告中那信手拈来的大量详实的资料,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其理性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丰厚的底蕴、严谨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等等,无不让人为之折服。尤其是他那胸怀祖国的情怀更是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听报告的老师。虽然报告已经结束了,可余音袅袅,很多细节,似乎还在脑海中回放,忍不住咀嚼着、回味着。

李政涛教授认为我们的课要上成家常课,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而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公开课虽最能垂练人,但家常课最养人。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我们在成长的同时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生长的气息了。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看看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到理想的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

二、讲课的详细观点如下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李政涛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

1、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政涛博导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的‚五实‛: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2、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1)、理解‚三效‛。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有效果‛,就是学生能够发展;三是‚有效率‛,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2)、理解‚八效‛。

一是‚全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明星学生;

二是‚广效‛,视野要宽广;

三是‚远效‛,成效能持续长远;

四是‚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深到哪里去?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好些教师将文中的‚绅士‛一词浅表地解释为‚让女士先上救身船‛。其实不然。轮船即将沉没,但乐队仍在演奏,方寸丝毫不乱;船长完全可以活下来,但他选择以身殉‚船‛;即使逃,也逃得像个绅士,无论何种境地,保持从容不迫、镇定自如,不至于六神无主、惊惶失措;无论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依然勇敢履行承担职责,不放弃责任。这才叫绅士。这篇教材所蕴含的‚职责和责任的担当、承担责任的习惯‛这方面的教育价值,却被教师的浅层解读给遮蔽了。

五是‚强效‛,关注兴趣和需要;如,一位新教师10分钟时间,让一个不喜欢语文的班级,爱上了语文。他是这样做的。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射‛字,请同学读,学生读‚she‛时,老师说不念‚she‛,学生很惊异。(为什么有些课堂上学生很疲沓,同未让学生产生惊异之感是有关系的,教师要善于把熟悉的陌生化--惊异,从而产生兴趣和需要)老师娓娓道来:‚射--从字形看,一寸的身子。就是矮,这个字就念ai。‛学生更惊异了。教师又板书‚矮‛字,并在矮字中间画上一条线使之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并解释说:‚矢‛就是箭,‚委‛是派出的意思,把箭派出去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射‛。教师说--对了。学生异常兴奋,感到汉字真有意思,教师趁热打铁,又举例进一步表现汉字的魅力和美。让孩子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强效的最高境界:老师一句话,影响学生一生。速算大师史丰收回忆自己怎么会走上研究算法的这条路上时,说过:小学时的一次数学课,在学完乘法后,他问老师:乘法为什么要从右往左算,能不能从左往右算呢?老师说,那你试试看。正是这句话,让史丰收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与研究算法结缘。

六是‚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七是‚速效‛,直接对准目标;

八是‚奇效‛,能化腐朽为神奇。例子

一、语文课上,教师正范读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文章,爸爸如何如何,当教师正声情并茂地喊出‚爸爸‛时,一学生在座位‚唉‛了一声,教室里哄堂大笑。教师顿了一下,并没有瞪这个孩子,却说道:这个同学在听老师朗读的时候,进入了角色,带着情感。我们明天上课前,我们就花5分钟请他介绍一下他是如何能够这样投入的,并请他读给我们听听。这位同学当天晚上在家‚备课‛到了11时半。

李镇西老师曾讲过一个故事。年轻的周老师问同学们--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宫殿,是哪四个?学生不知道,有一个学生说故宫,其他都不知道,这时一个男孩子故意装坏,说还有‚子宫‛,学生哄堂大笑,这个男生知道自己闯了祸,很紧张。看周老师怎么处理--她走到学生面前,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说得对。理由是--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同学们,周老师,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伟大的宫殿里孕育,谈到她,不能用轻率的口吻,要充满对妈妈的尊敬。当然,这节课谈的是建筑上的宫殿,你的问题,留在生物课上讨论。‛周老师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冲突,而且不经意间给孩子们上了关于生命关于母爱的教育。

3、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1)、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有两种方式:一是对照课程标准,二是对照学生发展需要。这里,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2)、怎么教?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状况。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很多教师听名师的课后东施效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思考到底从名师那里学什么。当然要学技巧方法,但不能只学技法,要学思想、观点、精神。某种意义上,它比技法更重要,它能出方法,有什么思想就会有什么方法。名师如参天大树,树会开花结实,技巧如花和实,醒目、易得,但从别人那里摘来的花,很快就会枯萎腐败,因缺了思想的根。学名师,就要善于‚嫁接‛思想的根,而不只是摘花摘果。三学成长历程。没有谁天生就是名师。名师也遭遇过困难、障碍,看他是如何走出来的。如于漪老师,70岁时还讲过:‚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这就是名师的品格!如今80岁了,还每年发表文章。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她回顾了自己在语文能力方面的成长历程,这本书也可看作是其职业生涯的自传。

说到语言,教师要有三种语言的敏感。一是对学科语言的敏感性;要能让学生在走出课堂后,用你的学科语言方式来表达;二是对学生语言的敏感。学生语言有错漏时,要及时纠正;有亮点、特长时,要积极鼓励,放大。如一次在常州听课,一男孩多次发言,内容说得很不错,但表达时‚那个‛‚那个‛不断;教师在评价时,只是关注了孩子说话的内容,对其表达时的口头禅只字不提。试想,教师不指出,不纠正,也许孩子会‚那个‛一辈子。三是对教师语言的敏感。如听名师上课,要关注语言,培养倾听能力。

参加各种会议,也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倾听的姿态,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如听别人表达时的视角,怎么表达才能打动听众,说服别人。当然含包括对自己语言的敏感。我的语言风格、优点、毛病。于漪老师在《用语言‚粘‛住学生》中讲述了自己锤炼语言的历程:初上讲台,感觉自己的语言苍白、贫乏,口头禅多,普通话不准,就下决心锤炼。于是每天上班边走边想,上课开始讲什么,转折处如何过渡……下班后坐在公交车上一一回放,并思考如何改进、重建,如何让语言更生动、传神。几年后,一张嘴,就‚粘‛住了学生。

(3)、教到什么程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4)、必须明确‚五个点‛。这‚五个点‛是: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二)、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

报告中,李政涛教授谈了自己的‚有效教学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诠释。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最后李博导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转赠给大家: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

第四篇: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课堂”谈起》

——根据李政涛教授的报告整理如下: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必须抓住的一个关键字“实”——“五实”

1、课堂要扎实(有意义的课)

2、课堂要充实(有效率的课)

3、课堂要丰实(有生成的课)

4、课堂要平实(常态下的课)

5、课堂要真实(有缺憾的课)(有发展空间的课)

(二)必须理解的一个关键词“有效”——“二框架”

框架一:“三效”即

1、有效益:目标达成度?

2、有效果:学生变化发展?

3、有效率:投入和产生? 框架二:“八效”即

1、全效:面向全体学生

2、广效:宽广的视野

3、远效:持续长远

4、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

5、强效:兴趣和需要

6、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7、速效:简约

8、奇效:角色和情感

(三)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

1、教什么?

如何确定哪些可以教,哪些可以不教:

方式一:对照课程标准

方式二:对照学生发展需要 ☀遵循四个原则:

原则一: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

原则二: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和能读懂的不教,只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和教了以后学生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

原则三: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和不懂的不教。

原则四:学生认为需要的是重点教的,学生不一定能发现,但老师认为非常重要的应该提出来教。

2、怎么教?

方法一:适合学科特点

方法二:适合具体教学内容 方法三:适合学生特点 方法四:适合教师特点

☀我们要从名师那里学习什么?(大树)

一要学习技巧和方法(花朵和果实)二要学习思想、观念和精神(根)

三要学习成长历程(生长过程)☀注意三种语言敏感: 一是学科语言敏感 二是学生语言敏感 三是教师语言敏感

3、教到什么程度? 一是基于目标 二是基于学生 三是基于能级

(四)必须明确的五个点

1、知识训练点

2、能力培养点

3、习惯养成点

4、方法习得点

5、考试关注点

二、我的“有效教学”观

(一)少讲西方观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不讲课本观点,要有“四有”基本理论

1、有体温的理论

2、有呼吸的理论

3、有情感的理论

4、有体验的理论

(三)现在的课存在三个问题

1、有温度没有深度

2、有活动没有学习

3、有表演活动没有语文学习

(四)一节好课要看什么?

1、学生学得好不好—— 一是本来就好,如知识再现、能力展示、特长表演

二是教出来的好,如由不好到好;由一种好到多一种好;由好到好上加好。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一)教学设计

备课之前思考三个问题

1、挑战点是什么?——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

2、突破点是什么?——难点和障碍点?

3、提升点是什么?——原有基础?

(二)两大前提

1、认真解读课标和教材

2、认真解读学生,体现学生立场 ☀我们怎样来分析学生解读学生呢?

1、学生已经具有什么?

2、学生还缺什么?

3、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三)生长方式

1、开放的生长 一是底线是什么?

二是开放什么?——时间、空间、权利(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

2、扎实的生长 扎实从何而来? 一是扎实在于清晰(1)学生清晰(2)内容清晰(3)目标清晰(4)方法清晰(5)环节清晰

①每个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困难和障是什么?

②不同环节间的衔接、转换、关联点是什么?

(6)指令和要求清晰 二是扎实在于细节 三是扎实在于生成

(1)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2)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3)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 四是扎实在于停顿 什么时候停顿呢?

(1)在教学亮点之处停顿(2)在教学错误之处停顿

(3)在教学需要和困惑之处停顿 五是扎实在于运用 六是扎实在于写练

如孙双金老师曾总结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3、温暖的生长

教师应该具有的三大积累

一是实践积累、阅读积累 二是阅读习惯、写作积累 三是写作习惯、师生共长

李政涛教授的经典语录整理如下:

1、有效率的课不是指表面上有效率,而是指课堂上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2、公开课最炼人,家常课最养人!

3、眼界决定境界!

4、一节好课最大的成功是把学生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的东西,让学生产生惊异!

5、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和汉语的魅力!

6、中国人的智慧、聪明和文明都凝聚在汉字和汉语中!

7、老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

8、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

9、你的一句话能够改变、塑造、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

10、课堂语言要简约,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

11、世界上三流教师用乘法来上课,二流教师用语言来上课,一流教师用眼神来上课!

12、我们要活出课标来!

13、教学起点,从学生不会不懂的地方开始!

14、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15、于漪:岁月如歌——用语言粘住学生!

16、于漪: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

17、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包括:捕捉信息能力、解释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

18、一节好课,我们要看学生变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19、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课感,即课堂的推进感和生长感!

20、挑战产生兴趣和需要!

21、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22、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共性之一:善于和勤于做笔记!

23、一个人的提问能力和这个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直接相关!

24、学问——学会提问!

25、教学应该是停顿的艺术,等待的艺术!

26、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

27、课堂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28、教师应该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29、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

听了华师大博士、教授李政涛的学术报告《让课堂充满生长的信息——从“有效教学”谈起》,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李政涛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

(一)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政涛先生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的“五实”: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二)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1、理解“三效”。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有效果”,就是学生能够发展;三是“有效率”,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2、理解“八效”。一是“全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明星学生;二是“广效”,视野要宽广;三是“远效”,成效能持续长远;四是“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五是“强效”,关注兴趣和需要;六是“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七是“速效”,直接对准目标;八是“奇效”,能化腐朽为神奇。

(三)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1、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有两种方式:一是对照课程标准,二是对照学生发展需要。这里,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2、怎么教?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状况。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3、教到什么程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四)必须明确“五个点”。这“五个点”是: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二、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

报告中,李政涛教授谈了自己的“有效教学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诠释。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第五篇: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观看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教学视频活动总结

东区小学 吴江敏

吴老师的数学课堂总是给我们流连忘返的感觉,不管近距离的亲身感受吴老师的数学课堂,还是从电脑上观看吴老师的数学课堂,都能让每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吴老师和蔼可亲的脸、亲切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每位教师感到这位赫赫有名的特级教师从来不摆“范”,她的数学课我们如饥似渴的欣赏着、享受着、学习着。

2013年12月10日第七节课,我校数学教师又一次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视频,观看后我又组织教师研讨,吴老师课堂中的几个片段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从“溜达”中引出要研究的内容。路程问题对学生而言也是较抽象的,而吴老师请一名同学“溜达”,不仅引起所有同学的好奇和兴趣,而且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速度、时间和距离”三量之间关系的思考,唤醒了学生的记忆。

二、从“表演”中让学生理解关键词。课堂上吴老师请同学们表演“相对、同时、相遇、相距”等概念,不仅无形中拉近学生的距离,让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欲望,还能够抠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真实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理解“相对、同时、相遇、相距”等概念,进行自主探究等后继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三、从“小老师”中体现学生的课堂。在汇报交流中,吴老师让学生作“小老师”,当台下学生一时间适应不了这样的上课方式时,她就充当学生举手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当小老师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提问时,她又从中出谋划策。体现了吴老师的教学智慧和艺术。她以优秀教师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艺以及独具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抓住追问和干扰的契机,引导学生暴漏思维,敢于挑战,大胆的做课堂的主人。

四、从“举例”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吴老师让数学变得真实,因此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闭目想一想两人是这样走的在什么地方相遇?请同桌用文具盒演示相遇问题,让生说一说生活中有怎样的相遇问题?这些都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声的告诉学生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中渗透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注重评价的教学策略。

吴老师的语言不仅亲切,还给人大气爽朗的感觉。“谁还有问题要问?”“问得好!” “谢谢你关注到了我!”等语言的运用恰到好处,除了口头语言评价之外,还恰如其分地用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吴老师目光亲切自然,对于学生的回答不断投来或是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点拨或是信任的眼神,再配以温柔的手势、夸张的动作(握手、拥抱)。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飞跃。一次次评价,一声声鼓励评价使数学课增添了几多情趣!

二、提问和理答的教学策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它可以起到引发学生动机、激发学生思维、考察学生理解程度的作用。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课标中由过去的“双能”增加到“四能”,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吴老师通过幽默的语言提出问题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利于学生思维发展。通过

“张三李四八点钟同时相对而行,八点五分相遇,两个人共走了几分钟?”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对相遇时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汇报交流中,吴老师让学生做,当学生一时间适应不了“主持人”角色时,她边举手边说:“我有问题,100×4是什么意思?”在吴老师点拨、引导下,来自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生甲:你为什么要用4分钟乘100?生丙:4乘50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吴老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动态的课堂,把学生的理性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相遇问题。吴老师本身也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一遍遍的“你们还有问题吗”,一遍遍的“谢谢,我听明白了”。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地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在解答的过程中,使得应用题的本质浮出水面,让学生彻底地理解题目之间量的关系。吴老师巧妙地提问和理答,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

本节课虽然讲的是应用题教学,但吴老师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分析数量关系,而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只对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整节课,充满了童趣、乐趣。学生会学、爱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吴老师始终鼓励、倡导学生用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演示题目,这样既将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应用题重新赋予了动起来的活力与趣味,更是有利地引导学生直观、具体地理解题意,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下载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着德育的气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着德育的气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阳光洒满小学美术课堂

    让阳光洒满小学美术课堂 “阳光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简单地说,阳光教......

    信息技术让小学美术课堂多姿多彩

    信息技术让小学美术课堂多姿多彩 焦作孟州市韩愈小学薛银花 【摘要】: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对我们的教学......

    如何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兴趣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屏南实验小学 郑洪琛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是以课堂教学为基地......

    读《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有感

    单位:XX学校姓名:XXX 2014年7月10日 读《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有感 读《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有感 XXXX学校 XXX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

    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精选五篇)

    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方珍英东莞市东城初级中学摘要: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

    让快乐教学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让快乐教学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东安县白牙市镇一小 唐亚琴 快乐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

    让趣味游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让趣味游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已近三年,一直在课堂教学中去探索怎样培养、启发、诱导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孩子们喜欢美术这是至关重要的前提,而用......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汇编)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高邮市第一小学 卞龙余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