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课堂具体高效实行微课教学的做法

时间:2019-05-13 02:1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英语课堂具体高效实行微课教学的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英语课堂具体高效实行微课教学的做法》。

第一篇:在初中英语课堂具体高效实行微课教学的做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具体高效实行微课教学的做法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任务逐步加剧,为了迎合新课程指标,完成逐步增重的教学任务,在初中英语课堂实行微课教学成为了一种趋势。微课教学的流行和它自身具备的普遍性,全球性以及信息时效性紧密联系,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更加方便的转换自身的教学角色,从而系统的提升教学效率。笔者就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最大化的发挥微课的功效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微课;教学效率;角色转换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初中英语课堂逐步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可采取的教学措施变得繁多起来,在众多的教学措施中,微课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它,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变革。微课的利用,是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密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作为微课的设计者,初中英语教学的每一位教师,必须花费足够多的时间,积极探讨思考如何设计最为有效,小而精的微课堂为学生进行服务,从而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从而综合提升英语素养。

一、微课堂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微课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微型课程,具体来讲,教师提前设计视频,保证视频小而精的特色,并且在视频内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场景模拟实现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认知相关问题,获得提升。微课的基本载体是网络技术,教师既可以采取在线视频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提前将视频录制完善,发布给学生进行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浏览。又因为微课通常较短,每一个视频通常限制在十分钟内,符合当前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注意力即将涣散的情况下停止授课,让学生能够在休息之后,继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注意力继续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于传统的授课而言,微课继承了传统教学的优势之处,将教学资源,试题等放在了网络这个载体之上。并对于传统教学的弊端。填鸭式教学,教学收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在整体上,保证学生能够持续在教学知识的情境中进行系统高效的学习,从而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密度,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水准。

二、具体在初中英语课堂设计微课的做法

(一)巧妙进行微课主题的设计

教师通过网络技术,利用PPT播放,真人讲课录制等环节设计微课,并且针对不同的讲课内容选取不同的富有含义的微课主体。通常在我们的英语微课设计中,主题和所教单元是相通的,旨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例如,笔者在讲述过去完成时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这个时态有更好的理解,在PPT中设计了同样的场景并使用了时间轴,明确学生这件事情发生在过去,场景中,sister正在穿衣服,而brother已经穿好了衣服,但两者发生的时间都是今天早上七点。因此我们现在描述这个场景就会表达,姐姐在早上七点正在穿衣服,而此时弟弟已经穿好了衣服。Sisiter was dressing herself,brother has already dressed him.弟弟的动态就是过去已经完成的时代,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这个时态的意义。笔者为了能够更加直白明了的将when和while的意义和使用方法传达给学生,巧妙利用了生活场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之进行理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之能说出所以然,但是不能完全说出所以然的窘境。

(二)巧妙设计微课的呈现方法

微课的成功与否和微课的设计环节,微课的呈现环节都有莫大的联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使用微课进行呈现的方式。就有关英文写作的微课,我们在进行呈现中,就可以放弃传统的所教过程,使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进行呈现,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方便的进入到相应的学习中。

例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即时写作能力,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公益短片,并在短片中附着了相应的英文,从而为学生的写作进行铺垫,之后,笔者在微课中使用简单的英文和短片中的着重英文进行作文的书写环节,最后让学生依据短片进行模拟写作,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词汇量和写作能力。

三、客观公正的为设计的微课进行评价

当我们在进行微课的设计中,始终要明确这样的主旨,我们设计的微课虽然小而精,同时不能丢了原则,也就是先后顺序。对于微课的客观评价,我们不能离开这样的原则,这节课是否能够对学生的英语起到提升的能力,学生是否会觉得通过微课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会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接受并且可以得到知识转化率的提升。通过微课,学生是否可以明确当前学生的重点,从而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和复习。这些指标都是帮助教师客官公正的评价自身设计的微课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反复的设计,反复的评价,自身对于设计微课就会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就可以逐步设置出优良的微课,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进行服务。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选择最佳的呈现方式,学生通过这样的微课学习,可以消除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从而逐步热爱英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结语: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和微课紧密联系,通过不断的实践将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发展完善,从而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教学密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首要解决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的抵触心理。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当前依旧处于稚嫩的阶段,虽然前景美好,但在现状中依旧存在诸多弊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挖掘,逐步完善。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务必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主动出击,争取通过最短的时间帮助我们完善微课教学,为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事业增添一份贡献。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黄夏芹.基于微课理论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学生英语:中旬刊,2014(8):15-16.[2]宋凤随.浅析微课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398.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堂中微课的设计和利用

初中英语课堂中微课的设计和利用

近年来我国教学改革持续深入,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方法日益增多。就现代初中英语教学特点来说,其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及传统课堂教学经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必须加以利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作用。本文从微课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阐述了初中英语课堂中微课的设计和利用,以期为初中英语微课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一)微课的起源与定义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概念由“1分钟教授”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国内这一概念由“中国微课之父”胡铁生首次提出,流行于2012年下半年的“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录制的视频。“1分钟教授”David Penrose将微课定义为:“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手段,以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内容的课程”。“中国微课之父”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在线课程资源。本文中研究的“微课”是基于上述研究,特指那些以微型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独立的英语知识点来设计一个2~5分钟的视频情景,并制作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等辅助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实现选择性的个性化学习。这种解构建构后呈现出的知识点内容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维习惯与成长特点,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主题突出。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教学环节(导课、授课、评价、作业),教学主题集中为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教学时间短。微课程教学主题突出,核心内容为教学视频,教学时长通常为5~8分钟,最多不宜超过10分钟,因为人的有效注意力就在10分钟左右。

3.教学局限性小。微课视频及辅助教学资源总容量大约为几十兆,不会太大,视频格式也都是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到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4.教学内容碎片化。每个微课视频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先熟悉掌握教学内容,然后进行设计编排,按照知识点将学习资源分割,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学习内容碎片化,可以满足学生零散学习的需求。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微课设计和利用

(一)课前导入设计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开始,成功的导入设计可以整体上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前充分了解本课教学内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注意力的课前导入环节。导入设计以微课程形式作为单元话题的背景知识,利用微课播放相关歌曲,在轻松的音乐中进行图文并茂的演示,同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形式多样的导入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学习中。例如,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Unit 2 Travelling》,单元话题是旅游,笔者以Mariah Carey的Candy Bling Copeland作为Background music,将世界各地标志性建筑的图片一一呈现,并询问学生“Which country is it belong?”“Have you ever been to...?”“What will you take when you travel?”在问题中导入教学内容。牛津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 8 Detective stories》可以利用根据《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改编的电影制作成一个微视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常用的导入方法有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谚语俗语导入、主题导入等,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词汇练习

初中词汇学习一般仅限于跟读、图片呈现、默写等手段,笔者在词汇课上会尽量将目标词汇分组,每组单词量10个以内,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主题,并将该主题以微课程的形式设计展现。例如,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6 Birdwatchers》,将“nature、type、crane、swan、eagle、red-crowned、rare、provide、cover”分为一组,以“protect the birds”为主题,微课设计如下:Step 1,画面中出现主人公Tao,“Hi!Everyone,I’m Tao.My daddy is a birdwatcher.”Step 2,视频中出现观鸟者照片,“His job is to investigate and monitor the rare type of birds.”Step 3,“I have some pictures.Now come with me and meet them.This is crane、swan、eagle、red-crowned„”视频中出现相应鸟类的图片(此处可以介绍一种鸟类后暂停一下),“Do you know them now?”再播放一遍图片,消除文字与解说。Step 4,“Many of them are in danger,so the Government provide cover for them by building nature reserves.”展示几张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图片。

2.语法练习

初中对语法学习的要求为:可以归纳语法规则并运用语法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过去完成时的教学,笔者设计了一个自创情境的微视频,微视频中出现大量句子供学生归纳语法规则,视频中提前设计好一个时间轴,接着用两个简单句来描述图片,进而引出含有过去完成时态的复合句:By the time I got up,my brother had already finished his breakfast.然后引导学生模仿微视频中的句子进行语法练习,故事改编或者故事续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调侃自己的迟到:By the time I entered the classroom,the class had already begun.3.口语练习

口语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初中英语现在越来越重视口语教学。口语教学中微课设计分为演示板块、模仿板块、练习板块、英汉互译板块,学生观看视频,按板块进行对话演练。例如,上述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Unit 2 Travelling》导入本课,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对各地的著名景点有一定的了解。在Integrated skills课上搜集“走遍中国”节目视频做一集微课,视频中抹掉文字与解说,观看后教师先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景点,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介绍方式,也可以自己发挥。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给出一组英语句子和一组汉语句子,让学生英汉互译,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加强练习,这时教师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描述很多都大大超出了课文语句,教学成果显著提高。

4.写作练习

写作在中考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现阶段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均有待提高,除学生自身水平限制外,写作教学的不重视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积极性。因此,开展英语写作微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教学牛津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 6 TV programmes》时,初中生都处在爱看电视的年纪,经过系统的教学后,可以将一些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或影视剧整理到一集微课中,观看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TV programmes的作文,内容可以是“What TV programmes do you like/hate watching? And why?”作业与电视节目相关,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氛围轻松地达到了理想状态。

(三)课后评价反思设计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既应包括良好的导入和丰富的课堂内容,还应包括课后评价反思。课后评价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手段,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后反思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方法,因此课后评价反思的设计也至关重要。微课教学模式要求我们不仅要进行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题测试、综合模拟训练和过程性评价量表,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进行个别辅导,督促学生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整体提高班级学习成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想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提高教学成果,就应积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在听、说、读、写等教学内容中全面应用微课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真正促使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精品化、教师团队精品化。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编辑

张晓楠

第三篇: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范文模版]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七年级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六、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1、“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2、“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 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3、“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4、“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某报》的一段报道,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 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 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 “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图〉

(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总结)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提问:

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学生讨论):“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世界的人口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具体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区

干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样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影响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某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 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某报记载: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 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提问)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大约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讲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加以量化呢?

(讲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述)这样的结论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表

请学生粗略计算:1950年、1990年、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分别是发达国家的多少倍,加深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设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会带来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但不必回答,为下节课讲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过渡)大家都听过《橄榄树》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从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的,这种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迁移。

(提问)请大家读教材“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回答并评判。最后展示“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教师总结。特别强调目前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讨论)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哪些影响?

2.你认为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过渡)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映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人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计算)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国家

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国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国: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讲述)人口密度能准确的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总结)

(讨论)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讨论)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练习)选择题

探究活动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始,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要求: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

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把书本的理论用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如通过调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异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樱花之国——日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日本的地理位置。

2、读图说出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引导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日本地震并引发海啸导入。

二、了解日本。

问:

1、你对日本了解多少?

2、为什么日本的文字、建筑风格,甚至城市街道的名字都可以找到我们中国的文化痕迹呢?

3、为什么日本的和服像中国古代的服装?

学生回答(可讨论合作)

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技术的国家。从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到近现代广泛受西方欧美文体和技术的影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

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

2、看地图册P.18日本在亚洲的位置图

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属于亚洲的哪一区?

3、看地图册P.4世界地图,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

四、学习日本的地形特征。

1、看教材P.28图7.50日本地图

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在图上标出所找的四在岛屿,记住它们的名称。)

2、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同座讨论,教师引导)

3、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在图上找出重要的城市。

问: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引导问:陆地基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地形有哪些?)

五、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看教材P.1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

问: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

六、小结。

【板书】

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

北温带

38万平方千米

岛国 ——四大岛为主体

东京 日本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地形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日语

以山地地形为主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海洋性

温带季风气候

第四篇:基于微课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

基于微课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对个性化的学习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教育教学的交互性和便利性发展趋势促使教学和学习走向了微型化和碎片化的方向。微课正是这样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突出的表现了灵活性和交互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对微课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从微课教学这一角度出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制作要点与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微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4-01

一、微课制作的要点

(一)目标的确定

这里目标的确定主要是包含了两方面,一是确定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即教学点。这一点至关重要,要想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大容量,就得明确微课教学点,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二是确定教学的目标,即这一教学点应有的培育目标,如理解公平和效率的正确关系,如对公平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对法律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等等。这是为微教案的制作打下基础,也是整个微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明确好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才能有计划的制作相关的微教案和微视频等。

(二)让学生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来

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否则微课只能成为披着现代化教学外衣下的“一言堂”,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教师要让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来,在教师讲解某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学生的反映情况,有学生对知识的质疑问难与交流讨论,有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真实性,更加贴近教学实情,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选取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为此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体现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注重生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尽管现行教材在编排时也非常重视与生活的关系,但这毕竟具有一般性,与本地区学生实情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微课的制作不能机械照搬教材,而是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同步,这样所制作出来的微课才能更具生活气息,更能突出学科特征。

(四)评价的管理

对于微课教学,一般而言,会有一些评价和评论。无论是听课老师的评论还是学生的听课意见,这些都是一些微评价。对于这样的一些评价,进行系统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网上,通过对各种评论的解读,选出最好的评论,可进行相关的改正。也可以通过支持率最高的评论了解微视频和微课的不足之处。但这样的评价需要一个很好的管理,网上信息的庞大和复杂,学生自身对老师的意见等都能影响这些微视频的真正效果。也影响整个微课教学。

二、微课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一)引导学生展开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又关注学生方法的掌握,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全程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微课将一个复杂抽象的大知识点分解成几个简单具体的小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更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如引导学生利用微课来展开预习,这样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学情,更能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同一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水平,而运用微课学习则可以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基于自身实际学情来确定学习的侧重点,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自己来控制微课视频的播放次数、进度的快慢,并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回放等。从而使得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更加利于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认知理解水平

教学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一直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重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这是客观存在的,而难点则是基于学生学情难以理解,这因学生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机械讲解,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对重难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只能是肤浮的记忆层次。而采用微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更能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重难点上,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进而达到对抽象知识的本质属性的理解。

如在学习“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教师可以将此制作成微课,适时播放,这样就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使得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掌握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之与现实生活案例结合起来,针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自然就可以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达到学生对这一重难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

(三)向课外空间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一门植根于生活的学科,生活是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为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将生活这股活水引入以发展教学,要将学科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来学习思想品德课。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思想情感等的全面提高。微课正是连接课内与课外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学生带入全新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去思考,提取学科素材,概括抽象成学科问题,并利用所学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节内容后,教师可以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侵害消费权益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来展开分析与交流,并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调查,去收集发生在身边的生活案例,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合法维权。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材与教室的死记硬背、机械运用,而是在宽广的生活空间来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将学习与生活、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这样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三、总结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育资源,微课借助了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展现了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而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微课教学的一些要点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科目特点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设计独到的微课,实现高效、多元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锡邦.基于“微课程”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与探究[J].山东教育,2015(Z6).[2]姚晔晋.思想品德“翻转课堂”小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9).

第五篇: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借助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理论和实践作为教学的基础,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学的核心和根本所在,运用微课教学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运用

传统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从而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地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强化,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不断地运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喜欢和好评。本文简单介绍了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把初中数学课堂内容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于传统教学理念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创新和尝试。微课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是微课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死板、枯燥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兴趣,把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形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彻底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2.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让学生可课外观看数学老师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内容,不但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在课外学习数学的时间,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盲目性,从而在本质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自主?W习的习惯

通过微课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微课的核心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观看和学习微视频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或通过微课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探讨,或通过微课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在线提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后就可以很快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可以说微课的运用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微课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1.微课在预习环节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预习活动。为了提高预习环节的效率,数学老师必须提前制作好微课的内容。微课的内容不但要能概括课堂教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精华,更要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堂教授的重点、难点、疑点,以降低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和低下的学习效率,从而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微课在导入环节的运用

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前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影响了学生对接下来授课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一般都是开门见山式的,如此长期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就会使学生视而不见,从而导致导入环节的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导致导入环节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被忽略不计。针对这样的情形,数学老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引进微课,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不但找到了兴趣点,而且在无形中学到了数学知识。除了让学生观看视频,还可以根据观看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强化学生的观看效果。

3.微课在知识教授环节的运用

数学老师在课堂的知识教授环节,必须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更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持续下去。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重难点和微课的有效结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率。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时,可把抽象的函数通过微课的内容变动直观和形象起来。可设计这样的微课内容:首先把y=x3、y=3x3、y=3x3+

1、y=3x3+x+1等函数的图象呈现给学生,然后把这些函数的图象都集中到同一个坐标里。而后,让学生对各个函数间的变化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图象和函数的性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4.微课在试题讲解环节的运用

试题的讲解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老师讲解试题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一些老师在讲解试题时非常枯燥,学生长时间学习,就会失去兴趣,从而造成老师做了很多无用功。面对这样的局面,老师就可以先利用微课把有代表性的试题、综合性的试题的解题过程形象化和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画、图形、色彩等技术手段来描述解题过程,以提高学生对试题讲解的兴趣。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之,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老师应主动把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是对微课、翻转课堂的学习要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微课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烨.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5.2.余继红.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教师教育论坛,2015.3.祝一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5.(作者单位:河南省柘城县张桥乡第一初级中学)

下载在初中英语课堂具体高效实行微课教学的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初中英语课堂具体高效实行微课教学的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王恩林(凤冈县第五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概念性强,较抽象,有的实验在课堂上较难实现,而且费时较多,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是直接讲述,缺少实验验证,学生理......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微”的时代,诸如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等诸多新的元素开始在生活中普及。在这样的社......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微课这种简单但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已被快速运用到课堂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微课......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终定稿)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的提出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作用。从基础教学出发,实现课堂教学多元化使得微课教学颇具时代意义。本文从认识微课到微课......

    浅谈趣味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精选)

    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仙源湖实验学校 申彤馨 摘要:中学生的特点普遍体现在思维活跃,对万事万物有无穷的好奇心以及本能的求知欲。教师要因材施教,就要根据这......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5则范文

    [关键词]爱心 兴趣 愉快学习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关键。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设想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设想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初级中级 陈磊 【摘要】 微课就是在广大农村学校已全面展开,它的作用早已深入师生心。从认识微课到接受微课再到......

    关于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设想

    关于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设想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不管在考核方面还是对学生自我成长以及发展,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好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课堂教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