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5篇

时间:2019-05-13 02: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

第一篇: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

临沂沂州实验学校 黄旭东

一、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改革新的焦点,它对于学校实现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开发和编写出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因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与2009年组织地理组教师编写了地理校本教材。

二、地理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本

乡土地理是我校地理校本教材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学习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课程标准中,乡土地理的标准如下:

 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 利用图文材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

 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 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2.以生活实际为源

生活中调查发现学生对临沂的道路名称、方位、特产、景点等知之甚少。因此校本地理教材的编写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开发出使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如果我们的学生遇到外地人问路或想了解临沂,能如数家珍般把临沂介绍给人家,他该有多么自豪。

3.为了学生的发展

编写地理校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的学生课堂学习可能表现一般,但在兴趣小组活动或社会实践中就有可能激发出兴趣,增强自信心,对其今后的发展与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

4.简明实用

实用的才是有意义的。编写前地理教师要集思广益,列出校本教材内容菜单,供学生圈点、选择,发扬民主,最后确定实用、易操作的内容。

三、地理校本教材编写的内容

我校编写的地理校本教材主要包括乡土地理教材、国家地理课程的适当拓展

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兴趣小组活动。

(一)乡土地理教材—我的家乡沂蒙山

美丽的蒙山、沂水养育了一千万沂蒙儿女,孕育了沂蒙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年,临沂经济、城市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应该了解她、热爱她。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的第一章《我的家乡沂蒙山》从临沂的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湖、工农业、交通、旅游等方面让学生去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临沂市的行政区划九县六区的名称、位置、面积、人口; 2.临沂南平原北山区的地形特征和温带季风气候特征; 3.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沭河两大水系对临沂的影响;

4.物产丰富的农业,列举了临沂享誉中外的特色农产品;

5.蒸蒸日上的工业是临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了解主要企业对临沂经济的贡献; 6.四通八达的交通助推临沂经济迅速发展,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各显神通;

7.临沂是山东省的旅游资源大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10个。

(二)国家地理课程的适当拓展

国家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的主体,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在实际学习中,进行适当补充和拓展。

1.地理教材七上第四章提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七下第七章列举了印度、东南亚的名胜古迹,第八章列举了欧洲西部的名胜古迹,八下第六章列举了北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学生对这些名胜古迹非常感兴趣,但全世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多达八百多处,相比之下,学生了解得太少了,因此我们编写了《世界遗产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世界遗产》两节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38处世界遗产和其它国家比较出名的部分世界遗产,使学生对世界遗产有一个相对系统、深刻地认识。

2.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地理同步探究》每节课的后面都有“拓展性学习”,也可以看作是校本教材的组成部分,它们有助于学生对国家地理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系统认识。

(三)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把一系列活动编入教材,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实施,下面列举三例:

1.寻找临沂的传统民居。

学完七上第四章中的传统聚落后,寒假布置作业时,我们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寻找临沂的传统民居。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旧村改造的步伐加快,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传统民居越来越少,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用相机把临沂的传统民居记录下来。在活动中,学生了解了部分民居的沧桑变迁,体会到了社会的进步,也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思考能力,激发了摄影兴趣、游览兴趣。学生有的直接发给老师电子照片,有的做成幻灯片,并配上解说,效果非常好。开学后汇总各班活动成果,第一节地理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汇报展示。当然一定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安全,结伴而行。

2.绘制学校或家庭所在地平面示意图。

学生学完七上《地球和地图》后,老师布置一个社会实践作业--绘制学校或家庭所在地平面示意图,要标明地图三要素。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想绘制好一幅平面图不容易,因此布置作业时要进行技术指导:绘制学校平面图,老师可告诉学生学校的大致长与宽,绘制小区平面图,让学生先估算小区的长和宽,这样便于确定所绘平面图的比例尺。学生作业完成后,各班进行评奖,纳入班级学生量化考评,对优秀作品在年级内展览。

3.争当小导游。

临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知名度越来越高,外地游客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学生对所生活的城市了解多少,通过调查,有的学生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八年级暑假安排了“争当小导游”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寻访、绘图等过程完成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包括:(1)认识主要马路名称,如东西向的金雀山路、银雀山路、解放路、海关路,南北向的沂州路、沂蒙路、新华路、通达路、蒙山大道等,不仅要记住名称,重要的是明白分布,走在路上能说出这条路的名称。在认识的基础上绘制临沂城简易交通图。(2)认识出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和商场。如电视台、电视发射塔、气象大厦、沂蒙大楼、九州商厦、万阅城、人民广场、火车站、汽车站、新华书城等,并将它们标注在自画的简易交通图上。(3)了解临沂的旅游资源有哪些,并弄请它们分布在临沂的哪个县区。如兰山的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滨河景观,沂水的地下画廊、地下大峡谷、彩虹谷,沂南的诸葛亮故居,莒南的马鬐山、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纪念地、费县的指动石等。开学后,各班组织本次活动展评,评出优秀作品。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组织“小导游选拔赛”,内容包括笔试、抢答、导游实习三个过程。

(四)校园兴趣小组活动

校园兴趣小组活动的计划、内容、方法要求,纳入我校地理校本教材的内容。七八年级共四个学期,根据学习情况和学生实际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并制定具体的活动要求。

1.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地理专用教室是理想的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和进行地理课外活动的良好场所,也是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的重要基地。随着学校新教学楼的投入使用,室外地理园的建设将得到不断完善,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将会有计划地举行。

(1)地理观测仪器。主要有百叶箱、简易风速、风向仪、雨量自动测量仪、天文望远镜等。

(2)地貌、地质设备。各种矿物岩石标本、黄土地貌、中国地形沙盘、临沂地形沙盘。(3)各种课堂教学模型。(4)其它设备。2.活动举例。

(1)气温观测小组。由于学生在校时间仅限于白天,所以无法测算日平均气温。我们的做法是在百叶箱里放置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每天下午最后一个课间,由兴趣小组的成员轮流观测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做好记录,并填写张贴在教学楼大厅的“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表”,让全校师生了解气温变化。

(2)天体观测小组。学校现有70mm口径天文望远镜,有计划地组织对天体观测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观测指导。

(3)制作地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制作地球仪、等高线模型等。如在七年级上学期,安排一次模型制作,让学生在乒乓球上绘制七大洲轮廓,并画上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0°经线和180°经线,20°W经线和160°E经线,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经纬网、五带、半球划分等知识的认识。

(4)学写小论文:通过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沙尘监测、实验室观察及野外考察等实践学习活动,学习撰写地理小论文,利用学校的网站、校报发表小论文,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地理事物、乐于收集地理资料的良好习惯,扩大知识面。

(5)创编地理手抄报:以环保、地理小常识、地理科普知识为主题创编地理手抄报,给学生一片天地,自由发挥,自主创意。对优秀手抄报在年级组和地理专用教室进行展评。

(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取长30cm的杆子,让兴趣小组的同学每天测量正午时杆子的影长,做好记录,积累资料,尤其是冬至日、夏至日前后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资料。

四、地理校本教材的实施措施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计划,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必须有有效的措施才能得以实施。

1.乡土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因此学校在课时设置上安排4课时学习乡土地理。

2.国家课程的适当拓展。一般安排课外阅读或随课堂教学适时补充。

3.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寒暑假由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完成,开学后总结提升。4.地理兴趣小组活动。(1)按学校统一安排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2)根据活动内容,由地理老师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五、编写校本教材的体会

1.通过编写地理校本教材,我们对校本教材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在过程中提高,能力在锻炼中培养。

2.轻舞飞扬,源于团队的精诚合作。独木难成林,校本教材的编写,离不开教研组老师集体的智慧与努力、学校领导的指导与资金投入。

3.校本教材的编写为课堂教学、各项地理活动提供了资料,在备课、制定活动计划等方面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4..平时要注重各种地理资料的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在编写过程中发现有些内容不容易搜集到,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平时要注重各种地理资料的积累,在教研组建立地理教学资源库。

地理校本教材的编写,由于是初次尝试,难免存在认识上的不到位,再加上能力水平所限,不当之处恳请与会领导、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2012年4月市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

第二篇:校本教材开发交流稿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

交 流 稿

四川省绵阳职技术学校 唐云

目录:

一、开发校本教材的起源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校本研修的关系

三、校本教材的基本特征

四、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

五、校本教材开发条件

六、校本教材实例

七、小组讨论与校本教材编写

八、小组校本教材展示

九、小组校本教材评价

正文:

前言:(形成讨论氛围)

讨论:你所在学校对校本教材的理解及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情况。

一、我的校本教材开发的起源

(一)“教书”与“专业教学”的区别

(讨论: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有什么区别)“教师”职业,人们习惯称为“教书”,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由“书”牵着走的,可以看出“书”对教学的重要性。

用传主统的教学观看待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也离不开“教书”这个概念,目前中职学校绝大多数的专业老师,也是按照“教书”这个概念在完成一本本教材的内容,但我认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应该以本专业在相应的岗位上的技能要求,去寻找必要的理论,然后将这些必要的理论整理出来,编写出图文声光并茂的校本教材。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多以“书”练“技”,而中职专业教学更多的需要以“技”寻“书”,这就有了编定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二)中职学校教材的发展(电子专业、汽修专业教材)讨论:你所教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审定教材还是自己编教材)展示:中职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先后用过的教材。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

1、多人编写,内容一致性差;

2、与本校实训设备、器材不配套;

3、内容与形式上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距;

3、参加高教出版与科技出版社电子专业教材研讨会的体会

所有与会人员都提到教材需要改编,所有人对如何改编找不到文向,人们一致倾向于以项目教学形式,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教材。

后来出了一些样本,但是“项目”性不强,总体感觉只是将以往的“章节”改为了“项目”。

(四)企业培训教材的特点

讨论:你读过哪些企业的培训教材,它们有什么特点。企业培训教材,针对性很强,技能具体,例如:长虹空调培训教材

如长虹厂的空调培训教材,针对某个型号,安装调试,检查,图文并排,很具体,按照教材的指导,学习者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安一个项目的技能。

而类似的中职学校电子专教材,从物质的三态变化讲到空调,很厚一本,整本读完,也只知道“原理”,尚无法动手操作,背离了中职教学重在动手这个初衷。

原因简析:中职教材一直由老师编写,有“大纲”约束,脱不了传统教材的理念,而企业培训教材多同行业专业内专业人士编写,重在实用与动手,对于理论,编者很了解需要多少。

(五)工科专业“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材的要求

讨论:你对“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的理解,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

项目教学环节:

传统工科教学横式:理论(实验)—技能—项目; 项目教学:项目—技能的要求—必要的理论(实验);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

过程式教学:理论—实验—考试

理实一体化教学:技能需求——理论——小组讨论—实验—小组总结—再理论——再小组讨论——再实验—再小组总结„„达到技能要求。

要注意的误区:抓技能放弃了理论,然而工科专业的很多技能需要深入的理论支撑。

(六)教学科研考察中的感受

因学本人参与我校省级科研课题《整体解决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研究》的研究,走访了许多中职学校,大家有一个共识:现在的“书”需要改编。

例如:《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一书,在第一章节中,大约花了近40页讲汽车蓄电池的化学原理,结整学生如何在实际中去识别“+”“-”极还搞不清楚。

(七)2008.5.12的震撼

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让我感觉到,一个中职专业老师,有必要使自己成为专业人员,总结出真正能让学生学得懂的理论,让学生最终在“理实一体”中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这是让我这么多年来,潜心开展校本研修、编写校本教材的动力之一。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校本研修的关系 讨论:你所在学校的开展哪些方式的校本研修

(一)涪城教研对校本研修的指导

感谢涪城进校修,市教科所等领导对我我们学校研修工作的指导与支持,给了我们方向,给了我们力量。

(二)校本研修的目的: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提高专业老师能力、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最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现理,达到相应的技能,真正“学有所得”!

(三)校本教材编写与校本研修的本质关系:从属关系!校本教材的开发属于校本研修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从我校“汽修专业校本研修”实例看校本研修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关系:

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校 汽修专业教研实例

(涪城区政府主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2012年春伊始,试点班级:2012级汽修专业班。第一阶段:2012年秋 课程设置研究

(一)市场调研:

企业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能力需求调研;

中职汽修专业办学状况调查;往届毕业生现从业情况设查; 汽车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调查; 绵阳市场汽车销售维修现状调查。

(二)分析与研究:

汽车销售与维修行业发现状与人材需求分析 中职学生汽修行业从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中职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结构分析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三)研究形式:

走访、请教、讨论、参观、教学班实践等。

(四)研究成果: 形成第一阶段新的课程设置

(特点:以技能项目为目标,分阶段集中形展专业课教学)

(五)提出的问题:

中职工科专业班额过大严重影响专业技能教学,建议20至25人每班; 中职工科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需2名专业老师同时授课; 中职工科专业学制过短,不能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 中职工科专业同一时段开设科目过多影响专业教学。

中职工科专业需教总结教学内容,编写适合自身情况的“校本教材”。第二阶段:2013年春至2013年秋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研究

(一)研究内容:

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解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形成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内容的形成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的形成 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设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必要作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 汽修12.1班的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实一体化”研究反馈

(二)研究成果:

在我校汽修专业形成了以技能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分类为项目的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提出的问题:

“书”引导“教”还是“教”引导“书”

第三阶段:2014年春至2014年秋

提高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与课程设置调整的研究(此项正在研究中)

(一)研究内容

教师技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提高教师技能的途径研究;

学校管理制度对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影响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汽修专业文化教材与教学现状研究; 汽修专业文化课提高方法;

汽修专业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现状研究; 汽修专业专业课教学质量提高方法研究;

(二)力求获得的成果 采用校本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倒置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

“一屏四画”投影法解决演示观看问题,提高演示实训效果;

(三)提出的问题

如何实现专业教师主动提高专业技能 如何有效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第四阶段:2015年春2015年秋 汽修专业校本教材编写(计划写的校本教材)《汽车电工基础》 《汽车电工技能》 《汽车传感器原理检测》 《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

《电喷发动机电气故障分析与维修》

小结:校本研修最终目的:提高中职教学效果!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老师技能的提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材的改变。

需要解决的辅助问题:教学管理制度的改变;教学设备与环境的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的改变。

三、校本教材的基本特征 讨论:你认为校本教材具有哪些特征?

(一)校本教材的类型:

识读性校本教材,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展示);

教学指导性校本教材,如《汽车电气原理维修》(展示);

(二)校本教材的特征:

1、强烈的技能针对性:

选材先取本专业最直接且最必要的内容,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编者本专业最终的知识需求相当了解,才能编出专业指性很强的专业校本教材。(展示:技能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样本)

2、精练:

编写语言需精练,防止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现象。(展示:语言简练的校本教材样本)

3、与本校的实训设备匹配:

如电子专业的所用的示波器,品牌不一,面板结构不一,校本材需要与之配套,让学生容易将与论课本与实训结合起来。(展示)

(三)校本教材的实质:

你如何教懂了学生,就把它总结出来,归纳起来,做出适合本校情况的讲义资料,就是“校本教材”。

四、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 讨论:你理解教材由哪些项目构成

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以文本为主,逐步发展到有图,有的也配合一些光盘(动画或视频)

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文本;图片;动画;视频。

五、校本教材开发条件

讨论:你认为开发校本教材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传统教材编写的问题:

多人编写,难于做成“项目”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观条件

1、首先是老师对中职专业与专业教学的热爱,有没有股热爱谈不上写点什么。

2、其次是负责专业教学(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的老师,要对本专业的非常了解,真正是一个专业人士,并且能在行业中,社会上应用本专业,否则,老师也不知道学了那些有什么用,只能按照别人编的“书”去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针对一门“专业”进行教学,老师就成了教书先生了。

比如汽修专业的老师,书上画着图,写着字,老师看一会,就能站上讲台去讲,但是看到实物,老师就懵,这样的课,谈不上专业课,这就需要真正搞专业的老师编出能引领这些老师的适用教材,也就是校本教材。

当前中职老师基本成了“百科教师”,一些学校安排语文老师上电子线路,历史老师上汽车维修„„这些课程老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安排老师,不知道是谁在勿悠谁。

一堂专业课,要是不知道这堂课的过去是什么,未来是什么,那么,专业课就上成了文化课,这个时候,很需要适合当前情况的校本教材。

3、三是老师本身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如文本的编写能力;图片的处理能力;视频的编辑能力;动画的制作能力等。

4、四是老师需要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中实用的东西往往又是不长钱的。这个时候,老师需要的就是“吃苦耐”,我们经常用这四个字教育学生,但真正自己“吃苦耐劳”地去做些有用的事情,却又是很难的事情。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客观条件

1、学校管理的重视与促进; 例如:我校高度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如经济上奖励;荣誉上倾斜等。

2、学校设施设备件:

如电子专业,需要做个实验,学校什么也没有,那也不好搞。

(四)现行管理制度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影响

学校来讲,诸多管理人员是普教过来的,管理模式与方式走的是普教模式,对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自己编讲义教材不够重视;

就大政而言,讲义教材涉汲“大纲”的、审定等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搞的“校本教材”,各方面也在口头上支持,但说到底可能还属于“非法教材”,这对老师们参与这个事情的积极性影响也很大。

六、校本教材实例

《模拟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目前用于应用电子班、佳仕焊机班等班级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概论》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用于多界汽修专业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教学指导性校本教材,用于汽修专业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电工基础》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用于汽修专业教学。

七、校本教材编实训

方案:结本本人所在学校与本人所承担的专业教学,选取一个项目,做出一个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一)情况分板(专业与教学环境)

(二)项目选材

(三)文本提纲

(四)图片设计

(五)动画设计

(六)视频录制

八、小组校本教材展示 邀请学员展示自己的设计

九、小组校本教材评价

邀请其他成员对展示的设计作品作评价。

——完——

第三篇: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要结合学校实际。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相结合,要注意开发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2、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开发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来进行。公共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选择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3、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4、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5、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6、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7、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二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5、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8、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1、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 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2、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

3、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4、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五、稿酬经费

1.经立项批准编写的教材,其印制费用由学校承担,学校对教材编著者给予稿酬。稿酬金额参照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一般预留稿酬的30%,待一届学生使用后,编者收集学生对该教材的评价信息,并对该教材进行修订,修订后再给付稿酬的剩余金额。

2.经立项批准编写的教材,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奖励。

3.对校本教材审稿人员,学校给予一定的审稿费。本校审稿人审稿金额为300~500元,校外审稿人审稿金额为500~1000元。

第四篇:地理校本课程教材(DOC)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 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 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 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 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

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是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7门选修模块的开设以及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地理学习面临的历史重任是多元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说,赋予的含义也是不相同的。侧重生活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学生和注重应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侧重文化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素质要求的学生和强调常识与技能的地理学习;侧重科

学的地理学习,对应的是具有探索意向的学生和倾向学科发展的地理学习。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地理学习需求,地理新课程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这些课程均属于国家课程,不仅体现了基础性,而且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同时要利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地理与相关学科融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成立地理兴趣小组,以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的烙印。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

“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当今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野外探险旅游,对气象的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学会看云识天气和观察动物行为,及早做出预防,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护人身安全。

一、野外方向判断

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利用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 ”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 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如磁针N端指向36°。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

1、尽量保持水平;

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

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成180°的方向误差;

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二)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手表测向 “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 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

(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 °减1小时。

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

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三)北极星

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四)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你还可以从蚂蚁的洞穴来识别方向。因为妈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苍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2、植物生长特征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五)影钟法

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多长的垂直树干。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图中a)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图中b)。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南北方向与连线垂直。这种方法适用于

任何经纬度地区,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只是必须有阳光。用它可以检测你移动的方向

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和地面上旱涝冷暖的分布等。如云、雾、雨、雪、冰雹、雷电、台风、寒潮等都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

一、如何观天气

(一)生活中的天气

1、晕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其中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为22度的晕最为常见,称22度晕,偶尔也可看到角半径为46度的晕和其他形式的与晕相近的光弧。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2、华

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求冰晶尺寸均匀。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紧贴月盘的华又称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著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黄色为主,最外呈红色。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虹和霓

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当光弧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42度,光环的彩色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在虹的外面,有时还出现较虹弱的彩色光环,光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为52度,彩色环的排序与虹相反即内红外紫,称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空有云雨

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4.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

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由于曙光开始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通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晴朗日子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角度大约为 7度时,民用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大约12度时,航海曙光开始和暮光结束;当大约18度时,天文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曙暮光持续的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二)听民谚 识天气

异常的气候变化事件总会给人们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思索。我国古人就曾对严寒等异常气候条件联系气候变化过细致的观察并形成民谚。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奇热必有奇寒”。是指入冬之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南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世界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这主要指半个月的天气。通常寒潮于冷空气笼罩下,天气整日晴朗,所以日夜温差大。

“奇寒必有奇旱”。奇寒本身就表明干冷空气势力特强,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继续频繁南下,暖湿空气萎缩退居外海。此种局势往往持久,若至今春雨水推迟,导致冬春连旱。历史上不少严重冬春连旱年皆为前期严寒有关。

“冷得早,回暖早”。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三)如何预测天气?

天地山川,奚足立法,然阴阳风雨晴晦关亲至巨,不可不知,今世之人多凭借气象部门预报而知晓,虽为方便,但亦有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获悉者,况天有不测风云,人

有疏忽大意,一旦失去科技服务,既无依赖,又无丝毫自然常识,岂不困滞路途。乡间农夫腕无手表,可知一日时间;山林之人手无信息,善测天气变化:此依人不依物,依已不依他,实践经验使然。

今为方便旅游者,特选择前人有经验者集为一处,供参考: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又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

七、初八,北风必定发。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所以在参考上述经验的同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当地的情况,作出较为额观的判断。

(四)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晴好天气的征兆

1、早晨麻雀鸣叫表示天气晴朗——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厉害。

2、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

天气。

3、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下雨的征兆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另外还有几种:

1、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2、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NextPage]

二、气候与健康

(一)气候怎样“塑造”人类

人的容貌、性格和行为,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

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欧亚大陆,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为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转自量。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民明显偏多。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武汉年日照时数为2085.3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最少,仅为1239.3小时,所以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宏亮,性格诚实直爽。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二)热岛效应与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度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人数也有所增多。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技术方法,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热岛效应的影响,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现象释疑

(一)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在炎热的夏季,绿化状况好的绿地中的气温比没有绿化地区的气温要低 3-5度,如我们测定居住区绿地与非绿地气温差异为4.8度。

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是因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

热能(约20-50%),更主要的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吸收辐射的35-75%,其余5-40% 透过叶片),吸收环境中的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18-25%),对于夏季高温干燥的北京地区,绿地的这种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们生活的舒适度。1 公顷的绿地,在夏季(典型的天气条件下),可以从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 189台空调机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北京市建成区的绿地,每年通过蒸腾作用释放4.39亿吨水分,吸收107,396亿焦耳的热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了人居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严寒的冬季,绿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结果与炎热的夏季正相反,即在冬季绿地的温度要比没有绿化地面高出1℃左右。这是由于绿地中的树冠反射了部分地面辐射,减少了绿地内部热量的散失,而绿地又可以降低风速,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的缘故。

(二)为何说“远处钟声清,何必问天公”

这条谚语的意思是:远处的钟声听得很清晰,短期内天气是晴好的。钟声在大气里传播,有时听得很清晰,有时却很微弱。其原因是,空气的成分与气流的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

晴天时,空气里的水汽、尘埃少,气层稳定,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少,加上空气的流动,如果与声波传播的方向一致,传来的声音就显得特别清晰。相反,在天气转坏时,空气里水汽增多,气层不稳定,辐合上升气流强,声波被反射、扰动、抬升,这样,传来的声音就较微弱了。因此,只要声音是从一个固定的地方传来,就可以根据声音传来的大小预测短期内的天气变化。

(三)为什么说“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重雾系指大雾。大雾维持三天,说明暖湿气流特别强盛。

暖湿气流越强盛,等冷空气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这条谚语预测天气,不论哪个季节,准确性都比较高。

(四)夏春两季雷阵雨发生的时间为什么不同?

春天,人们多在睡梦正酣的半夜到早晨被隆隆的雷声惊醒,即为“春雷惊梦”。夏天,在睡梦中是很少听到雷声的,因为夏季雷阵雨大多发生在午后到傍晚。那转自http://www.dljs.net么为什么春夏季节雷阵雨在一天中的发生时间不同呢?

雷阵雨是在潮湿空气发生强烈对流运动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发生与大气的稳定度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夏天,在晴天风小的日子里,地面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把近地面的空气加热,愈接近地面气温升得愈高,午后是地面气温升得最高的时候,也是大气在一天中最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强对流运动的发展在这时候最为迅速。如果这时空气非常潮湿,水汽丰富,那么,这一天午后到傍晚就会出现雷阵雨。这种由地面强烈受热形成的雷阵雨,称为热雷雨。而半夜到早晨,地面气温降得最低,大气趋向稳定,所以热雷雨不易形成。

春天雷阵雨的发生情况不同于夏天。夏天热雷雨多在同一暖气团情况下产生,雷雨发生前一天天气是晴朗的,而春雷大多发生在冷暖气团交锋的地带。当南北两股冷暖气团交锋时,暖湿空气爬在冷空气背上,大量水汽被凝结出来,使天空阴云密布,连日下雨,地面上终日不见阳光,从而使白天气温不能升得很高,夜晚气温不能降得很低,气温的日变化很小。但在高空云层的顶部,白天仍受到太阳光照射,那里的气温日变化相对变大了。

白天云层被阳光晒得很热,温度容易升高,大气头部变轻了,稳定度增加,形成雷阵雨的可能性变小;而到了夜间,云顶向太空散热,云层上部的温度下降,特别是半夜到早晨,是一天中温度下降得最低的时候,大气的头部变重,趋向不稳定,这种云层内便发展起对流运动,形成打雷闪电、暴雨滂沱的雷雨云。这就是春雷多在半夜到早晨出现的道理。

(五)一天中什么时间空气最好

城市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营养的同时,向环境中释放氧气,维持城市空气的碳氧平衡。北京城近郊建成市区的绿地,每天可以吸收3.3万的二氧化碳,释放2.3万吨氧气,全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424万吨,释放氧气295万吨。对于维持清新的空气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要吸进750克的氧气,呼出1000克的二氧化碳,而一棵胸径20公分的绒毛白蜡,每天可以吸收4.8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3.5千克的氧气,可以满足大约5个成年人全天呼吸的需要。早晨随着太阳的出升,绿地中园林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于是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到中午左右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最低点,夜晚,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并且也开始进行呼吸作用,而由于城市人的活动、车辆等的运转,都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开始升高。所以在绿地中锻炼,从环境空气的清新程度上来说,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最好,而在清晨并不是最好的时间。

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地震

一、地震前兆

(一)动物异常

蛇、鱼、鸟、鼠等动物被称为地震“活仪器”,它们通过某些感觉器官,感受到震前从地壳深处传来的声、光、电、磁、热等变化。造成复杂的反应,或兴奋型异常(惊慌不安、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或抑制型异常(行为迟钝、发痴发呆,不知所措)。鼠类异常反应来得最早,大老鼠成群结队叼着小老鼠乱跑,黄鼠狼大搬家。大小家畜如狗乱叫狂嚎、上墙上房,有一农民家的狗跑进屋内,把睡觉的主人咬起来,主人把它打走后,刚一躺下,它又来咬,主人生气,边追边打狗,恰好这时地震发生了。猪不吃食,羊不进圈,猫乱抓乱挠。马、牛不吃料或乱奔或发呆。鸡、鸭、鹅惨叫不停等等动物的异常反应常与地震活动有密切联系。

鱼类震前的表现,成群漂浮,有的发呆,有的翻白,有的佯死,有的倒立水中打旋,或者跃出水面,家养的鱼乱蹦乱跳,有的还发出尖叫声;海蟹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海岸,一动也不动。

(二)植物预兆

科学家在研究我国近20多年发生的地震时发现,每次地震发生前,植物都出现过异常情况。1970年宁夏地震发生前一个月,当地的蒲公英初冬季节居然开花。1976年辽宁海城地震,地震前两个月,那里许多杏树提前开了花。四川松潘地震前夕,该地区竹子突然大面积开花,玉兰也再次开花,桐树大量枯萎。某些植物对地震的反应是有代表性的,其中含羞草的反应较为典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是张开的,到了夜晚叶片逐渐自动闭合。然而,科学家发现,地震前夕,含羞草显得有点反常:白天它的叶子紧闭着,夜晚叶片反而半张半开了。地震发生时,含羞草的小叶全部张开了。

(三)地形变震前会有地形变化,如垂直升降、水平位移、地面倾斜等。

(四)地下水异常谚语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花;水打

旋,冒气泡。见到了要报告,群众齐预报”。

(五)地光、地声

从北京开往旅大的列车,在漆黑的夜空突然闪出三道耀眼的光束,司机说:“不好了,这是地光”,立即紧急刹车,待列车减速后,地震发生了!就这样列车和旅客才幸免于难。地光伴随有强烈的地声,“无听见狂风吼,无云听见雷轰鸣”,其声或像山洪暴发,或飞机轰炸,又像山崩地裂,又像炮弹爆炸。

第五篇:《陶艺》校本教材开发方案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陶艺教学由2006年冬季创办至今已有将近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疑惑,也有过思索和探讨,也学习过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但如何能拿来在我们临池中学进行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我们不断的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陶艺、我们如何来开展陶艺、我们将来想怎么样开展陶艺。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一下我校陶艺校本教学的发展思路。

一、我们为什么要搞陶艺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从表象看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宣传橱窗等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但它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动态中的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和深度的一种体现。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陶艺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切入点之一。陶艺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他成为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陶艺本身的价值使然。

陶艺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它的产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中国的陶瓷艺

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曾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国的台湾,“陶艺”早就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而且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新基础的深入开展,“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主动健康的一代新人必定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因而,一所学校的好坏不仅仅停留在升学率的多少,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低,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学校的育人观也是全面的。陶艺恰恰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说,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中学开设陶艺课程,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最佳选题。它以其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学生获得快乐和满足,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建设特色学校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办学的归宿。“合格+特长”已成为众多学校实施素质

教育的切入点。“合格”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同时建设特色学校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品牌建设需要,是学校战略发展新的增长点。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环境等因素,选择某一或几个优势方面的工作进行积累和拓展,逐步形成学校的显著亮点,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二、我们如何来开展陶艺

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鞭策下,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校于2006年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从2008学起,我校逐步开设六—八年级陶艺课程,并开始把《陶艺》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逐步编写了教材。在教材的内容方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融合,与人文精神相融合,逐渐向综合方面发展,使陶艺校本课程富有时代感。教材的编写还体现了对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构建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组织。

建立一支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从2006年起,我校专门成立了课程开发组。一线教师进行陶艺教学方面的探究和实践,搜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形式,定期汇总教研。做到边实施,边开发,边挖掘,边总结的同步进行的有效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我们先后三次改编写了教材,并逐步生成了适合我校师生的教材。同时为保证组织机构民主、顺畅运行,学校强调三个意识,即校长要有协调意识,分管领导要有服务意识,实验教师要有精品意识,为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

为推进陶艺教学,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配齐、开设了高标准的陶艺教室、作品陈列柜,设置了专门烧制陶器的窑炉。但由于近两年学校陶艺教室的搬迁,陈列室、窑炉、等一些设施暂时不能到位,但在新校的规划建设上,陶艺专用教室,及一些配套设施将得到更全面的配置。

(三)科学合理课时课程安排

陶艺校本重在普及,使学生在陶艺教学的大文化背景下受到教育。学校全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开展陶艺课。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陶艺教学体验,做到“人人动手,个个玩陶”。每学期每人有8次陶艺教学,每次2课时,课时安排还和美术课教学相结合。陶艺教学和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泥塑、面塑、雕塑、绘画等教学的整合,开发陶艺校本课程,构建大综合的陶艺教学特色之路。

(四)陶艺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校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是建立在老师上实验课,开展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随着陶艺课程的研究与推进,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厚积薄发,在专业刊物的指引下,编写了名为《陶艺》的陶艺校本教材。教材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确立课程总目标 :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陶艺发展史、陶艺技法,从经验中探索、把握基本陶艺造型语言。

2.通过作品设计与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寻求,加强空间造型能力。3.通过制陶实践过程,主动探索尝试表达新颖的设计途径与方法。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陶艺是人类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语言,为日后进一步体验陶艺作铺垫。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课程年级目标。低年级:

1.以培养学生喜欢玩泥巴为主,不急于要求学生塑造出作品,在游戏中体验泥巴的硬、软、干、湿等不同性质并自由自在地进行变形,以提高其兴趣及信心。

2.鼓励学生多尝试各种技法、探求陶土的可塑性。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究。

3.能够捏塑出各种简单的几何形体,如长条、球体、立方体、泥板等,并进行简单的图案刻画。中年级:

1.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陶土的造型创作,如木棒、牙签、竹筷、铁丝等。

2.能够把握雕塑造型的立体感,感受陶土潜在的美感特性,并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3.尝试运用各种技法制作平面的或立体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其造型能力。

4.逐步养成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并拍摄照片,作简单的介绍,养成乐于与人共赏的习惯。高年级:

1.喜欢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发现其意义并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自主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2.培养学生有计划性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创作之前,能根据构想草图,预想必须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以及制作步骤,有顺序地进行创作。能注意到特体量感与动势的表现,并逐步接触拉坯,学习简单的釉色法。

(二)教材编写的原则:要求教材要适合12岁以上年龄段的学生。遵循以“玩”为主宗旨,以感受陶艺,享受玩泥的快乐为主线,以人文性的语言贯穿整个教材。本教材突出“两个易”:

1、陶艺技巧和知识学生易接受,要与中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相适应。

2、学生的材料容易搜集,如课余练习黄泥和橡皮泥均可成为陶泥的代用品。

(三)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与多学科的整合,是突出了“六个结合”:音乐与陶艺的融合,语文文学与陶艺的融合,历史与陶艺的融合,生活与陶艺的融合,民间艺术与陶艺的融合。陶艺和综合实践相融合。例如:音乐与陶艺,由音乐欣赏到乐器的触摸了解再到我做的乐器,学生听觉、视觉、手觉、感知、了解、创造。一堂校本涉及多个认知领域。又比如历史与陶艺的融合,有一课叫《我做的兵马俑》,我先让学生网上了解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让学生进行描述,想象。最 6

后假设自己是考古工作者,请他复原当年的兵马俑原貌。学生对这样的课非常感兴趣。其作品呈现出来的创造性常常让我们感到惊奇。

(四)过程性评价在三册教材中得以体现。低年级是“快乐的陶艺学期”,中年级是“发展的陶艺学期”,高年级是“收获的陶艺学期”,每册对学生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更新。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遵循评价的趣味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原则,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还加入了家长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学期结束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收获,使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三、探索陶艺校本的进一步发展之路

虽然我校陶艺校本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觉得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教师在持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迫切需要明确校本进一步发展目标,制定是陶艺发展的近三年规划,寻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我们将增加和完善以下措施。

(一)开展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的理论培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关键在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新课程的热情与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准备进行以课题研究为支撑,通过校本科研、校本教研加强培训。要求老师业余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的自学,并寻找机会向陶艺家请教有关陶艺专业知识,使我校的课程开发既有课程理论方面的支持,也有专业知识上的引领。老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做到有课题,从实际教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写出相关的论文与案例。老师科研意识的形成,提高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校本重在普及,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校本的开展能让更多的具有陶艺天赋的学生被发现从而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1)、课外陶艺兴趣小组 就能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需求,学校要更好的组织陶艺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玩陶。课外兴趣小组人员和时间,以各年级喜爱陶艺的学生组成,限全校20-30名学生。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兴趣小组重在提高,学生制作出一件件充满艺术气息,富有生活气息的精美作品就是成果。

(三)方法和措施: a.档案记录:兴趣小组每人都有档案,记录其学习陶艺的心得感受、个人看法的文字资料和他们的陶艺作品图片数据库,注重收集学生的个体成长资料。b.作品宣传:每人作品用数码相机采集,文字用电脑存盘。发布于学校网页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社会知名度。c.陶艺活动:可以让学生成立陶艺公司,开展作品收藏、馈赠亲友、精品拍卖等艺术活动。以提高学生陶艺制作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四)加强陶艺教学的横向联系,走出去,请进来。以区域研讨,观摩课,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教学交流,拓宽思路,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五)成立教师陶吧,让每一个教师体验制陶的乐趣。在陶吧里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营造全校师生玩陶氛围。

(六)设立陶艺教室家长和学生开放日,陶艺教室家长和学生开放日可以在陶艺实验中得到体现。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

1.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通过边实践边开发的策略过程,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陶艺课程的成功开发,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及课程资源的优置化,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成为了学校的品牌课程,凸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2.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发展感知能力和三维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总之陶艺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玩泥巴中培养了审美情趣,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真正落实了“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结语:艺无止境,所以从事艺术的人是快乐的。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你的付出使他人得到快乐。陶艺教学是快乐的。

临池镇初级中学美术教研组

2010年3月

下载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教材开发与管理制度[本站推荐]

    校本教材开发与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校教材的使用和管理,鼓励教师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更加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特制定本规定。 一、校本教材的认定 校本教材一般是指学校......

    小学校本教材开发情况经验材料[定稿]

    小学校本教材开发情况经验材料 阅读引领成长 校本活跃校园 xx区xx镇xx小学始建于1925年,位于xx村东面的xx大坡脚下,校门前一条小河蜿蜒环绕。校园占地面积6838平方米,建筑面积x......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大全)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顾名思义,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

    大营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简介

    大营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简介 一、开发背景 在新课程的框架内,国家课程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基本公民素质要求,具有普适性;校本课程则是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

    进修附小校本教材开发经验总结材料(范文模版)

    进修附小校本教材开发经验总结材料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新课程校本教研......

    乡镇中小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乡镇中小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富阳市渔山乡中心小学 何利明 内容摘要: 乡镇中小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贯穿于开发编撰之中。......

    宿州市一职高校本教材开发经验总结

    宿州市一职高校本教材开发经验总结 宿州一职高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校,办学近29年来多次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活动,经历了从完全使用国家指定教材到部分科......

    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2:三月亮剑“五讲四美三热爱” ------法制教育专栏 三月是一个美丽多彩的季节,和风拂面,大地回春。伴随着春风的吹拂,万物开始复苏,美丽的校园中广、白玉兰将展示出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