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主题研究总结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行的策略的研究,使我们对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因经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
通过研究,我们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以前上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学生很被动,现在课堂非常“热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各种新问题、新思路不断涌现,经常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紧追老师问个不停,出忽意料之外的创造性想法常给老师新的启迪,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性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成了师生追求幸福的“天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老师、向课本、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从不批评,课堂气氛宽松。
2.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悄然转变,过去的“师道尊严”现象已荡然无存。课堂上常
会听到教师云:“你回答得很好”,“别紧张,不要紧”,“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尝试探究,质疑释难。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学会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能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已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3.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动力因素,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推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善于探究,勇于创新。
精彩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巧妙的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将我们研究成果不断推广,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高效,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加快乐。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6.5
第二篇:主题研究
“单元整体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实施方案 中年级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过去语文教学的模式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臵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但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将是浮光掠影。
2、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但大多数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在某些学习环节中拥有小小的自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自主权。因为教师存在一个普遍的心向:学生年龄小,不会自主;课堂时间有限,经不起耗散。教师从内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教学行为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实施的困惑里,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系统论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20世纪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早在80多年前创建的沃尔多夫学校就以“整体教育思想”著名世界。其教育目标陈述为:“培养能够赋予自己生活以意义的个体。”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在一套新的课程标准,一套以“整体提高语文素养”为精神编写的教材面前,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去革新自己的观念,不去积极行动,将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因此,我们不应当把语文教学支解成一个个孤立的部分,而应把它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完整地来影响一个人。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2.学生主体论 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这个“人”就是学生,即是说整个教育活动的终点或结局是为了使学生成人。“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必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建构主义理论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书中指出:“学习主题”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特点所设计的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和“怎样学才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其实也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预设。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在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我们在以上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下,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单元组”,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
1、概念界定: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这是基于文本,而又不囿于教材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立足于教材本身,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2、基本流程及说明
(整体推进)
整体感知 → 部分感悟 → 整体回顾
(整体观照,确定目标)(资源重组,推进能力)(把握规律,整体提升)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学生生活经验“导趣”,以单元导语“导学”。以“文本、插图”导读,以“实践活动”导行,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部分感悟做准备。
“部分感悟”指分块学习。该环节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同时,在进行分块学习时加强序列性,注重能力的增量,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新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体系,整体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
2、在如何加强“整体推进”的核心问题上作进一步探索:如何对学习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如何立足整体的高度,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稳实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3.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操作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4.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5.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成果呈现方式:案例专集、论文发表、实验专辑
(二)主要研究内容(子课题)
1、“单元整体感知”课型的构建及实施要略
2、“单元部分感悟”中加强整体推进的教学模式研究
3、“单元部分感悟”中加强整体推进的实践策略研究
4、“单元部分感悟”中把握精读及略读课文的“度”的研究
5、“单元部分感悟”中有效综合文本资源与课外资源的研究
6、“单元整体回顾”课型的构建及实施要略
7、“单元整体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
8、“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研究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采取“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采取“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五、实验研究实施步骤及具体要求 1、2015年3月-2015年4月(第一阶段)
◆问题诊断,需求分析
◆课题申报和论证
◆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各子课题实验方案、实施方案、课例、案例、论文 2、2015年5月一2015年6月(第二阶段)◆问题诊断,需求分析
◆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编写反思集、实验专辑、组织研讨活动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课例、案例、论文汇总等 3、2015年7月(第三阶段)
◆处理数据资料,整理主题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组织研讨活动,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篇:主题研究学习材料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创新研究课题》学习材料
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想分以下三个子课题:
1、低年级:《如何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
①目标激励法 ②动机激励法 ③情景激励法 ④课堂实践 ⑤生活实践……
低年级:《激趣〃练说〃导评》——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三步曲
2、中年级:《专题式口语交际活动课的研究》
根据上述思路,考虑交往内容的不同并进行同类归并,我们确定中年级专题式口语交际活动课的类型有:
①解说型 ②劝说型 ③转述型 ④求助型 ⑤访谈型 ⑥辩论型
3、高年级:《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研究人员
各年级段课题组有子课题的负责人,每个年级段课题组成员按照成员分工,对课题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并收集、整理、分析各方面的材料。主要分工如下:
(1)对目前我校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语文本年级段“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2)调查本年级段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现状和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因素,制订出《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因素的问卷调查表》,选取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整理后写出分析报告。
(3)进行课堂教学课例的收集、整理,评选出年级段“口语交际”优秀教案,制作优秀课 件(课堂实录),写出论文,为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课例集》筹集资料。
(4)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个案的收集整理,写出研究性论文。
(5)全程跟踪并收集各研究人员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评价方面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处理数据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二)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想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操作: ⒈明确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 互动性 口语是工具,交际是目的。因而口语交际具有双向互动的交际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必须实现多层次的互动交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这些互动正是与“说话听话”训练的本质区别所在。
整合性 :口语交际训练发展的不只是单纯的言语能力。除了培养听与说的基本能力外,它还整合思维、心理、交流、沟通、态势语、待人处世能力的训练。
情境性:口语交际是一种情境语言,是一种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活动,具有情境因素的特定性。其情境因素主要是交际对象、时间、空间和具体的场景。突发性 口语交际的发生,不是事先预约的,随时随地都可能进行,有的是双方都毫无准备,如不期而遇;有的是一方没有准备,即使一方准备好了,也不能准确预见对方的回答。实践性 实践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在大量的动态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验,才能逐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机敏性,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⒉拓宽口语交际展开的途径 口语交际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立足课文,向书外开放;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双线训练并进,在多种模拟的生活情境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⑴立足于口语交际课。紧扣教材中每一练习里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展开专题训练。
⑵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插图、课堂发言等机会,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以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
⑶融合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可利用品德与生活、班队活动课进行训练。其他学科老师也可配合在音、体、美等教学中进行锻炼、提高。⑷贯穿于日常生活活动中。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在真正的生活场景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⑸课题实施与校内公开课、组内课题、常规教研、读书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
⒊丰富口语交际进行的方式 新课标中涉及的口语交际方式主要是倾听、复述、转述、讲述、口述见闻、讨论等。除了“讨论”这一方式外,其余各形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白言语。交际性口语本质上应属于对白言语,因此可补充以下方式进行训练:访谈、商量、质疑、访谈、辩论、请求、表演、邀请、评价等。
⒋注重口语交际的评价
口语交际过程是一个无纸化的过程,因特别重视发挥评价的功能。除了对学生按学段要求进行阶段性评价外,更要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态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发挥教师的规范引导作用,以激励性的语言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形成良好的交际态度。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互评,评析别人的长处与不足,促使他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研究实施方法
1、查阅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动向获得新情报,全面、正确地掌握国内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有关口语交际教学最新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
2、个案观察记录法。
3、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学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亲身进行教学、研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由于本课题由身处第一线的教师进行实验,所以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大多以行动研究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等展开研究。对实验的认识、体会及外地、外校进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验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整个研究过程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展开,使平时的日常工作成为定向、连续、系统的研究过程。
(三)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2年9月):实验准备阶段。向石油分局教研室提交课题实验申请,组建课题组,开展本课题及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参加相互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指出不足,形成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研究的氛围,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抽查,得到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公开课、研讨课、常规教研、讨论座谈、集中学习、分析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全面实施本课题。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调整研究行为。积累经验,收集资料。
2、第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开始实验阶段。不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举行口语交际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并积极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级观摩研讨和培训活动。积极邀请有关专家和分局教研室的指导老师前来给我们做相关课题的专题讲座;举办语文教师课题研讨会与微型讲座。同时,积极对好的经验进行收集、总结、整理,以便推广,鼓励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实验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心得、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阶段性总结。初步摸索出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上的训练方式,为后期研究提供经验。
3、第三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8月):全面实验阶段。根据我校实际,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重点,全面深入地开展实验研究,推动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的前进的步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这期间,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其它兄弟学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举办校级的小学生讲故事、演讲等听说训练的比赛,按时参加分局课题组的学期研讨活动,定期组织校级的教学实验课题展示和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课、常规教研、讨论座谈、集中学习、分析交流、读书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全面实施本课题。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调整研究行为。积累经验,收集资料。
4、第四阶段(2014年9月——2015年3月):实验总结阶段。每个教师按“五个一”(即:一篇研究论文宣讲、一堂研究课题汇报、一份学情报告分析、一本工作读书笔记积累、一篇活动反思总结提高)的形式向小组汇报。小组由五位教师合作向学校展示“五个一”。在这期间,开展校级的口语交际教学课题展示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进一步整理课题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实验报告,邀请专家进行鉴定。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召开经验交流会,举行成果展示会,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形成科研论文,把好的教学经验文章编入校刊中,并向上级刊物报送,把好的教学安全制成音像制品,把特有成效的经验形成科研报告,进行交流活动,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课例集》让研究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这是每位语文老师所思考的,下面几点不防试一试。
一、演讲法。每节课课前可1-2个同学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主题不拘一格,但是,不管什么主题、什么内容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力求表达清楚,并要有一定的条理。在演讲过程中,要求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能听出演讲者的观点、内容并能口述它们。
二、听录音朗诵法。课堂上采用教材朗读磁带,有利于学生纠正错别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加强普通话的训练。课堂上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要求学生尽可能背诵。这样,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口语交际打下夯实的基础:丰富语言,积累词汇。词汇丰富,进行口头交流时能从容自若,善于表达,运用自如。
三、复述内容法。复述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用自己语言和课文的一些关键词句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出来。
四、课堂分组讨论法。课堂教学中,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1、对话式交流。课堂上老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听清问题,然后大胆、清楚地回答,并且语言要简练、有条理。在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同时,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心理素养,才有可能使学生真正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 流的素养”。
2、分组讨论法。也就是对课文有关问题或疑难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要有中心、有条理。倾听者要能听出问题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讨论时,要求并鼓励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加以肯定和表扬。但要杜绝在小组讨论时各说各的、不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或者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的现象。
3、辩论法。课堂上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辩论会,就学生的生活、身边人、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真理,又可提高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辩论形式的语文课非常感兴趣。通过辩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续编故事法。有些课文言虽尽而意未了。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充分的想象,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以上“五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想说、敢说、乐说、会说
一、新课程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认真总结听话、说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提法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实施口语交际教学能更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和特点
口语交际就是指在一定的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我说你听,你说我所,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交 流沟通。
口语交际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人们在面对面的交际过程中,不仅要察言观色,倾听领会,还要准确判断,快速反应,更要适时接话,恰当表达。所以,口语交际是一个人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的综合表现。
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学生工作、社会交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汉沟通方式,它与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口语交际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口语交际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事先约定的,而是在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不期而遇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即时性。
口语交际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交流沟通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离开了特定的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活动将无法进行。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情境性。
口语交际是在交际双方或多方中进行的。口语交际者不仅要认真倾听领会,还要适时接话应对,或回答对方的提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相关的建议。交际双方或多方始终在你来我往、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彼此互动。因此口语交际具有能动的互动性。
口语交际不仅需要交际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知识能力、言话水平等素质,还要具有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文明礼貌等素养。因此,口语交际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为使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又分学段制定了阶段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1、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根据口语交际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从听、说两方面提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细化了总目标中“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学讲普通话”,“能用普通话交谈”;“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听他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已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 过程和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提出了如下要求:“认真听别人讲话”,“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积极参加讨论”,“乐于参与讨论”,“抓住要点”,“表达要有条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公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而且是语文课程和重要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在效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其实,学生在上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交际活动,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所必备的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形成文明礼貌的口语交际行为,以及掌握科学规范的交际语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话题选择的教学设计
(一)口语交际话题的要求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谈论、议论、争论的中心。话题是在交际情境中把交际双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交际双方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观点阐述、议论评判的核心,是实现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前提。
口语交际的话题要集中。话题的内涵要集中确定,易于把握,不能产生认识上的分歧。学生对围绕话题交流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应该十分清楚。
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明确。话题的外延范围要清楚,要让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交际要求,不能在交际范围上无限制扩大。
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有价值。只有有价值的话题,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培养有一定素养的现代公民。
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调动学生口话交际的 积极性。这是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一旦对交际话题产生了兴趣,交际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否则,学生就会一味地应付,被动地参与。这样就达不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
(二)口语交际教学中话题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像成年人那样广阔,知识阅历也不像成年人那样丰富。因此,话题的选择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话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熟知的或亲身经历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应成为好朋友,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以便拟定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话题。
2、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语文教科书中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和熟知的。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取舍,精心选择,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该调整的调整,该改组的改组,该撤换的撤换,该补充的补充,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找出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选择的话题要能较好地体现双向或多向互动的特点 尽管口语交际的话题范围很广,但未必所有内容都可以拿来做交际话题使用,必须认真筛选,反复推敲。所选的话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尽情地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千万不要对任何内容不加选择、信手拈来就作为交际的话题。
4、选择的话题要有价值、有意义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口语交际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具有科学正确的价值观。话题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前提。
5、选择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有利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交际情境中,才能思维活跃,情感奔放,交流通畅,也只有在良好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不吐不快的感觉,产生强烈的交际欲望。所以,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一定要注意话题的情境性。
三、互动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言语活动,其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互动。交际双方或多方只有处于互动状态之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靠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还要借助声音高低、语速快慢、表情变化、身体姿势等伴随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交流感情和传递信息。而伴随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变化,往往是在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即时产生的。所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口语交际只有实现了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交际的功能。由此可见,互动教学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广大教师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互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三种。
(一)师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教学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传递的互动方式,是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这种互动方式无论在阅读教学还是在作文教学中,无论在口语交际课还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都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人,教 师是学生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交际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交际伙伴,而且是学生交际活动的指导者。其间,教师具有双重身份和多种作用。
请看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七册积累运用七《购书》的一个教学片断。这个教学片断,教师跟学生合作,不仅表演了购书的教学情境,而且教师还把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指导也有机地渗透其中。由于表演前教师精心布置了环境,并与学生进行了反复演练,所以,教学效果较好。
[案例1] 《购书》教学片断
师:(在书架前整理图书,自言自语)这些新书真好,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生:(走进书店)阿姨,您好!
师:小朋友,你好!欢迎光临我们书店。
生:谢谢!阿姨,我今年上四年级,适合我们看的书放在什么地方啊? 师:小朋友,请跟我来!(教师手指书架)这里全是四年级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
生:(上下左右观看)这么多呀!有些书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看了。
师:你准备买哪方面的书啊,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外阅读》? 生:这些书我们学校都发了,我不需要这样的书。师:那你需要什么书啊?
生:我想买一本新的好的小学生作文选,不知道你们书店有没有? 师:有啊!你看,这里有好多呢!有写人的,有记事的,还有写景状物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生:这些我都不要,我想买一本各种文体都有的小学生作文选,不知你们有没有?
师:(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作文选)你看,我看这本书可能适合你。第一单元是记事的,第二单元是写人的。
生:让我看看!(学生拿过书前后翻看)挺好!这正是我理想中的小学生作文选!
师:那就买一本吧!生:行!多少钱一本? 师:26元。
生:这么贵呀?能不能便宜点儿?
师:可以!新书展销期间,我们对小生学八折优惠,你看可以吗? 生:可以!这本书我买了。(学生付钱)师:欢迎再来!生:谢谢!
这个教学片断,师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沟通,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非常高涨。教师把对学生的指导有机地糅合进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教学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和学生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一种互动方式。学生经常聚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他们之间交流沟通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时交流收看的电视节目,有时讲述知道的新鲜事,有时争论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学生只要聚在一起,就在口语交际活动发生。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知识阅历相近,交流起来会有很多共同语言,交际效果会更好。学生聚在一起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他们在竞争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交际积极性,让学生在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桌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前后桌之间的互动;可以是学习小组内互动,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外互动;可以由教师指定合作伙伴,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合作形式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生生互动,是学生在获得一定的交际方法和交际规律基础上的生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交流沟通的内容,可以是师生交际内容的模仿,也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内容的再现。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努力方向,提出改进口语交际的建议。
[案例2] 《讲报、评报》教学片断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中的口语交际课《讲报、评报》中生生互动的教学片断。
小明:小亮,你看咱们学校的迎国庆小报真是丰富多彩呀!
小亮:是啊!从这些小报中可以看出,我们少年儿童人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小明:咱们看看、比比,哪一份小报办得最好!小亮:行!哎,小明,你看这份小报。
小明:哇!真漂亮啊!这份小报的版式设计得真不错!小亮:好在什么地方呢?请你给我讲讲,好吗?
小明:可以!小亮,你看!报头《我们爱祖国》采用魏碑体书写,既庄重 又大方。这五个字采用红色书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生机勃勃。
小亮:对呀!这位小作者可真动脑筋了。
小明:你再看,这份小报以文字稿件为主,配有少量的插图。看上去,非常灵活。
小亮:是啊!字体还富有变化呢!有楷体、宋体,还有仿宋,就连字号也大小不一呢!
小明:哎呀!你不是也很会欣赏小报吗? 小亮:这不都跟你学的吗?
小明:这份小报,不仅版式设计得好,而且内容选得也不错!你看,《工业成就》是歌颂我国工业成就的。小亮:这篇是写我国人造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说明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看了这样的文章,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小明:对呀!哎,小亮,这里还有小作者自己的文章呢!小亮:文章写的是什么呢?
小明:写的是她发明了一种非常先进的计算机。小亮:什么计算机啊?
小明:她发明的这种计算机呀,不仅能听懂人的话,还能跟人进行对话,进行交流。
小亮:她设计的计算机这么神啊? 小明:只要想得出,就能做得出。
小亮:对!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用上这样的计算机。小明:今天,我们参观迎国庆小报展览,收获真不小。
小亮:看了今天的小报展览,我更加坚定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 祖国的决心。
这个教学片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自然流畅,听方和说方都较好地做到了倾听、应对、表达的有机结合。小明和小亮的交流,从看迎国庆小服开始,然后着重讲评一份小报的版式和内容,最后分别交流了自己的感想。整个交际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互动性的特点。
(三)群体互动的口语交际教学 群体互动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交际对象,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信息传递的互动方式。群体之间的互动是多向的,信息来自多个交际对象,意见观点不尽一致。在群体交际中,不仅要认真倾听每个交际对象的交际语言,而且要对交际者的意见、观点进行整合,找出相同之处,分析主要分歧,然后根据情况适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群体互动在某种程度上较双向互动有更大的难度,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创设交际情境,组织学生反复演练,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群体交际,多向互动的场景是比较多的,作用也是比较大的。
[案例3] 《怎样过星期天》教学片断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积累运用二》中的口语交际《怎样过星期天》的一个群体互动的教学片段。
王军:明天又是星期天了,你们准备干什么呢?
李莉:明天星期天,我想到一个好玩的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想好到什么地方去。
朱丹:我去过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不知道你去不去? 李莉:我去!什么地方啊?你快告诉我!
王军:朱丹,别告诉她!李莉就光知道玩。利用星期天复习复习,看点儿课外书,多好啊!
李莉:我和你的想法不一样。我是上学的时候,拼命地学;休息的时候,使劲地玩。你呀,一天到晚,就知道看书、学习,学习、看书,你累不累呀?
朱丹:好了,好了!你们别争了。王军呢,你看你的书。李莉呢,你就尽情地去游你的山、玩你的水。我呢,就去做一件你们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王军、李莉:(异口同声地)你要做一件什么事啊?能不能告诉我们啊? 朱丹:告诉你们可以,但是,谁也不准跟我去? 李莉:你先告诉我们是什么事再说?
王军:对!如果你要做的这件事,我们也很感兴趣,挡,是挡不住的!朱丹:既然你们俩都想知道我要去干什么?那就告诉你们吧!
王军:快说吧!别卖关子了!
朱丹:我呀,要去街道公园捡拾白色垃圾,清洁我们的家园。王军:真的!你去,我也去!咱们比比看,谁捡的白色垃圾多!朱丹:不行,不行!耽误了你看书、复习,那可不行!王军:不要紧,捡拾完白色垃圾,再看书也不迟啊!朱丹:行!那咱们就说定了!李莉,你呢? 李莉:你们都去,我也去吧!好玩的地方以后再去。朱丹:好!那咱们明天见!王军、李莉:明天见!
这是王军、李莉、朱丹府论怎样过星期天的一个对话片断。我们三个对于怎样过星期天,开始意见不同,后来趋于一致。交际三方积极参与,不仅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而且快速敏捷地做出反应和适时地进行了表达。通过简洁明了的对话,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三个各自的想法。
总之,互动教学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特点,是教师下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标志。所以,教师要在选好交际话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生动形象的交际情境,组织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口语交际情境的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交际情境、交际话题、交际语言、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共同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生动、真实的交际情境能够触动人的灵感,调动人的情绪,使人萌动表达欲望,产生交际动力。交际情境在口语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特定的交际情境,言语交际活动将无法进行。
(一)口语交际情境的种类
1、社会生活情境
社会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场反,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走出家门,进入社会;走进商店,来到市场;购物、郊游、聚会,开展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这些环境无一不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重要场所。
2、家庭生活情境
家庭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了。小学生几秤天天生活在家庭环境之中。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关受使学生生活在甜蜜的幸福之中。室内布置、家具摆设、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都是非常熟悉的。家庭生活对学生来说,有无穷无尽的话题可说。
3、学校生活情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一草一木、房屋校舍,学生感到既亲切又舒服。老师和同学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伙伴。学生在学校里,上课、活动、争论、游戏,生活得别有情趣。真切的学校生活,浓浓的师生情谊,都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眷恋。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一定会有浓厚的口语交际兴趣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4、想像生活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富有想像和幻想的年龄。在他们心目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他们想像自己长上双翅,遨游宇宙苍穹;他们想像自己进入童话王国,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想像中的生活场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美好的,也是最感兴趣的。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驰骋于美好的想像与幻想情境之中,尽情地交流沟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策略
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生活是口语交际最好的情境。但是,口语交际教学不可能每次都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萌动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达到会说的目的。语文教科书通过图画描绘、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口语交际情境。对对教科书中提供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阅历水平,创造性地加工处理,以创设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1、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无穷无尽的交际情境。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尽力融进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活动范围,潜心发掘和提炼生活中有价值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交际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手段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如:学生经常到商店买文具盒、铅笔、橡皮、书包等文具。买文具的时候,学生会主动向售货员了解文具的种类、特点、功能、质量等事宜,有时还会跟售货员府价还价。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现“买文具”的生活情境,进行“买文具”的口语交际练习。因为学生有切身的感受,买文具的情境会历历在目,所以能兴致百倍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
2、师生表演,创设情境
语文教科书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和情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有此内容学生虽然似曾相识,但了解得并不是十分真切。为了增加口语交际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有身临期境的感觉,产生不吐不快的交际欲望,教师可以跟学生合作,也可以让学生跟学生合作,通过表演,模拟再现教科书中设计的口语交际情境。师生表演模拟交际情境前,要精心设计,反复演练,力求模拟的情境贴近生活,符合实际,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否则,难以使学生产生想说的愿望,难以达到预期的口语交际教学目的。如《老师来家访》口语交际的教学,有位教师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逼真的交际情境,特意从办公室搬来了茶几、沙发,茶几上摆着鲜水果和暖水瓶、茶杯等物品。由于他们事先精心设计,反复演练,所以老师来家访的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得特别好。学生通过师生的表演,真实感受到了接待老师的全过程。观看时,学生随着老师和学生表演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再加上自己生活经验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涨。不仅如此,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进行了练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丰富多彩,其中有些难以通过表演进行创设。但是为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需要,又不得不创设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师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努力使课件达到画面精美好看、语言自然贴切、声音悦耳动听、情境生动逼真,使学生想看愿看,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融进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调动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观看要求,使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的作用。如:《认识交通标志》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走在城市的马路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可以说交通标志在我们日常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前,若能让学生到城市中进行实地观察是最好不过的。但对于远离城市的不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真寮的交通标志,学生见都没有见过,想让他们说出交通标志的作用,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这对于教育技术现代化普及的地区来说,应该是一种经济实用、效果良好的情境创设方法。
4、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当时、当地的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通过语言描述创设交际情境就是一种特别经济实用的方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再现当时的情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有关的情境积累,借助想像,丰富交际情境,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个小朋友在宿舍区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有的小朋友让他赶快向邻居说明情况,照价赔偿;有的小朋友说邻居不知道是谁打碎的,赶快离开算了。教师以《我该怎么办》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境:下午放学以后,小强和好朋友小勇、小亮在宿舍楼前高高兴兴的踢足球。他们你争我抢,热火朝天。这时,小强飞起一脚,把足球踢了出去,足球飞出老远。只听哐当一声,邻居家的窗玻璃被打碎了。看到这种情景,小勇、小亮赶紧跑到小强身边。小勇着急地说:“小强,赶快去向邻居家赔礼道歉吧!”小亮不以为然地说:“别管他,邻居又不知道是你打碎的。”小强一会儿看看小勇,一会儿看看小亮,不知怎么办好,急得头上直冒汗。同学们,小强应该怎么办呢?请你开动脑筋给小强想想办法,咱们以《我该怎么办》为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好吗?学生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仿佛看到了小强左右为难的样子,再加上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一定会想出很多好办法来的。
5、利用图画,创设情境
图画表现的是事情发展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情境,它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展示给学生一定的情境。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教材,充分利用图画的这一特点,通过构图精美、色彩鲜艳、情境典型的图画,再现学生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情境。这些图画有的是单幅图画,有的是连环图画。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联系图画提供的人、物、境,根据画面展示给不生的事情发展进程中的那一瞬间,向前推理,推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向后推理,推出事情发展的结果,然后连起来理出事情发展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看想结合,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态度、表情,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再现图中情境。教产书的编者为使学生较好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精心设计了观察提示和观察图画,展开想像,再现图中的情境,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改组再造图画提供的情境,创造出适合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
6、利用录像,创设情境 由于口语交际话题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有些情境难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阳设,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生活中,现在的录像资料可能不多,即使有,也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多方搜集,剪辑组合成适合学生交际需要的场景资料。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也可自己动手拍摄适合口语交际情境的录像。如果利用现成的录像资料,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内容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和情境。例如:《保扩环境》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搜集关于破坏环境的录像资料和保护环境的录像资料编辑成保护环境的录像片断。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就会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交际的兴趣就会比较浓厚,交际起来就会有话可说。如果是自己拍摄录像资料,一定要认真筹划拍摄内容,拟定拍摄计划,拍出精美的电视画面。例如:《我们身边的垃圾》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事先到学生生活环境中去考察、选择,找出最奶能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场景进行拍摄,使学生对画面中的情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说起来就会有浓厚的兴趣。
(三)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口语交际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是学生产生想说、敢说、乐说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口语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能为创设情境,忽视了创设情境的目的。
(3)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精心准备、精心选择,力求达到教师所提供给学生的交际情境个个都是精品。
(4)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来源于生活,但又不能照搬生活,必须进行再创造,使口语交际情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5)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并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过程。这样创设出的情境,学生才会感到亲切,才会有交际兴趣。
(6)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生动形象,能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强烈的口语交际愿望。
(7)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融进口语交际的情境当中去。[创新与思考] 下面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一》中的口语交际《喜欢的广播电视节目》教学片段。阅读教学片断,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一直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简直太好看了!开播时间未到,我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盼着早点儿开演。这部电视剧故事引人入胜,人物个性鲜明。我特别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好像什么事儿都事先知道,简直太神了。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像老师这样喜欢看电视呢?
生:(异口同声地)是!师:那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呢? 生:我喜欢看动画片。生:我喜欢看动物世界。生:我喜欢看少儿节目。生:我喜欢看少儿剧院。
师:大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可真不少!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呢?
生:能!师:谁先说?
生:我先说!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动画片《西游记》。师:很好!你说出了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称!继续说!生:说完啦!
师:说完了?谁来给他补充?
生:我!我特别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虽然很调皮,但是我觉得他非常可爱,我特别喜欢他。课余时间,我经常学着做孙悟空的一些动作,同学们都说我学得很像。
师:补充得很好!从他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介绍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时,说明喜欢的原因很重要,这样人家就知道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电视节目了。
师:对!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时,不仅要说明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称,还要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把自己看后的感想和体会说一说。论低年级口语交际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将原有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专门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中,在特定的交际目的驱动下,通过听者与说者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和环境意识以及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口语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文明待人的良好风尚。口语交际突破了“听话、说话”单纯固定的听说训练,由单向的静态语言实践转变为双向的动态语言实践。
一、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空间
(一)创设交际习惯的环境。儿童的交际习惯是在口语交际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儿童在语言交际上的认知发展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当积极创设良好的外在交际环境(包括开放的环境、生活的情境、普通话语境等),促使儿童认知自己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并努力使自己的话语与整个语言活动的预设主题相适应。
第一、淡化权威意识,创设开放的环境。教师宜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将自己看作交际过程中的参与者,平等地与儿童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交流,语调适度,不宜过高过快,以免引起学生的紧张。语言富于儿童化,容易生产亲和力,如:“瞧,太阳公公笑红 了脸,夸奖大家早早到学校。”再如:“小朋友们把耳朵叫醒,听我这个大朋友讲故事,好吗?”并且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师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尊重与关心,为他们提供自主表达与自由表现的机会。评价的语言以激励为主,唤醒儿童说话的信心。如:“这位小朋友说得真棒,还有谁也愿意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我们都感到你有进步,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再试一试。”“瞧,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谁帮老师改正错误。”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儿童创造了一个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敢说话、能说话,说感兴趣的话题,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二、从生活中取材,营造生活的情境。口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宜利用课堂这一活动阵地,将交际的内容向贴近生活的话题引导。具体来说,可以借助音像播放、图片展示等手段,通过言语启发、肢体表现等途径,密切联系生活、摹拟生活,营造出特定的生活情境,促使儿童情不自禁地走入情境中,唤起儿童内心感受,激发其说话的欲望。这类主题,常见的有:到文具柜台买文具,去水果店挑水果,看望医院的病人,给亲人拜年等等。
第三、统一使用标准语言,形成普通话语境。教师在创设交际环境时,要尽量减少方言的干扰,营造使用普通话的语境。这既是便于交际与理解的需要,也是规范语言、培养儿童说普通话习惯的需要。教师当然要先从自身做起,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给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其次可以采取“戴小红花,争当普通话小能手”等灵活的竞赛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用普通话。
(二)参与者自我提升的过程。儿童作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对其自身而言就是一个水平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景下扮演的那个角色。社会心理学结构角色理论家乔治·米德认为,设想处于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色观点观察自己是顺利实现人际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着力引导儿童通过扮演某个重要角色,逐步把自己看作是交际活动的对象,产生对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形成自我意识,乐意扮演角色,又沉浸于角色,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如教学《学会道歉》,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踢碎玻璃的小男孩,打碎花瓶的小姑娘,和撞掉铅笔盒的小学生,面对老师饰演的角色的提问,一步步认识有时自己说话做事不好,可能会伤害别人,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向对方道歉,使用“对不起”,“请原谅”等礼貌用语,取得对方谅解。其次,要增强学生的对象意识。口语交际具有互动性,交际双方不断地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听者和说者的地位随着交流的需要不断转换,说者根据听者的情绪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或语言材料,而听者又根据说者的表达及时作出相应对答。如教学《小苹果树请医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与自己交流的分别是“大树伯伯”“麻雀姐姐”“猫头鹰哥哥”和“啄木鸟医生”,而不再是单纯的学习伙伴,引导儿童说话时注意对象的年龄、身份、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选择对象组织语言,并随时观察对象的情感变化,听话时要仔细观察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揣摩其语言表达的真实意图,及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还是以《小苹果树请医生》为例,“大树伯伯”说:“哎,我是一点劲都没有了。”学生根据大树伯伯弯腰的动作,唉声叹气的语调,明白“没有劲”不是因为劳累,而是生病了,要去请医生,因此赶紧关心地询问:“不如我替您请医生来看一看吧!” 再次,要增强学生的目的意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交际的目的,如进行《我爱吃的水果》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白介绍水果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别人同自己一起分享水果的美味。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通过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搜集相应的水果的知识,组织话题内容,尽量把内容说充实,引起别人的共鸣。
二、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习惯操作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总目标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具有合作精神。”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每一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合作原则是会话交际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但又不超出。
(2)质量准则。不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或者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避免晦涩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要有条理。根据上述原则,培养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习惯的操作 策略宜如下所述: 1.纠正方言,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儿童在学习语音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这是因为儿童要掌握语音,必须先听懂语音,然后才能说出语音。前者需要听觉系统与视觉系统的协同活动,后者还要加上动觉系统的协调。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注意教师的口型和发音示范,如针对南京方言中“n”“l”不分,教师指导学生用手靠近鼻子,看发音时鼻子是否有振动感,反复练习,多加体会。除此之外,可以让儿童读生字卡片、读课文、复述故事,强化语音训练效果,使儿童语音系统逐渐符合社会既定的标准音,即普通话,能做到正确地听与说。
2.想好再说,正确地表达观点。研究表明,儿童的表述水平是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相互影响的结果。但表述水平并不总是与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往往有落后的现象,但也有形式上超前的现象,表现为幼儿讲出一些他自己其实并不真正理解的高级词句。而且儿童对句子的加工似乎不以句子提供的全部信息为依 据,而往往只借助于最少量的词去构造句子意思。如警告别人别去碰猫,儿童只说“猫!”,而不是“门前有只会咬人的猫”。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表达意见之前想清楚说什么,表达的意思是否与主题有关,分几个层次。表达时,使用的词语,搭配是否得当,同样表示一个意思的词,哪一个更合理,句子是否表述完整,尽量以“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进行回答,能用短句的,不用长句,以免产生歧义,能用主动句的不用被动句式,避免智慧逆转而出现理解错误。
3.使用文明语言,得体地表达观点。教师运用礼貌原则,结合国情民俗,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礼仪,做到说话文明,礼貌待人。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借铅笔》着重训练学生借东西的礼仪为例:(1)甲:对不起,打扰你一下,我的铅笔断了,又没带刨笔刀,能不能向你借一枝铅笔。乙:没关系,很高兴你用我的铅笔。
(2)甲:谢谢你的笔,帮了我的大忙了。乙:没关系,很乐意我的铅笔能为你效劳。上面例子中,宽容和谦逊的礼貌原则指导儿童在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这些文明用语的同时,通过言语技巧表达交际双方诚恳的需要和热情的回复。在《打电话》的教学中要懂得打电话的礼节,讲话时面带微笑,声音舒缓,自觉运用“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在评价别人或提出意见时,教师运用得体、表扬或同意的礼貌原则,指导儿童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进步,如:“今天××读书声音真响亮。”“比起以前,××把春天读得真美啊!”“我要向××学习,她有勇气把话说完,不怕出错。”引导儿童不要直抒不满,或揭别人的短处,如:“他讲得真差,我来说”“他说错了,应该是”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使交谈无法继续。同时启发学生注意运用态势语赞赏对方,一个 诚恳的点头示意,一个甜甜微笑。
4.学会倾听,抓住言语主题。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专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准,才能作出准确应答。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判断出语音的高低与是否标准,听语 句在表达上是否完整,组织得是否有条理,以及词语运用的是否准确。同时为了评价的需要,还要留心交际者的所使用的伴随语言特征,如手势、姿势、眼神、面部表情等。
5.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交际。对于低年级儿童,教师有意识设定一些规矩,如不插话,认清对象,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沟通。培养儿童学会合作,在形式上则可以灵活多样,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形式,也可以是学习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甚至是教师参与的多向互动。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培养任务。对于如何养成低年级儿童良好口语交际习惯,本文提供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专题式口语交际活动课的一般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每一个活动专题的开展,都应通过具体情境的描绘、直观的显示、展现意境,强化感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即或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促使学生有表现欲,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实实在在的场合里与对方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到交往的需要。
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对交往的主题感兴趣,产生表达的欲望,想想有关的材料,为组织内部语言奠定基础,解决好“说什么”的问题。学生在情境中获取表象,对表象进行筛选、重组,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内部语言随之迅速进行着,在这基础上,顺势把内部语言过渡到外部语言,“准备说”。
2、交际互动,实践往来
根据专题内容,教师设计教学环节,解决好“怎样说”的问题。介绍一本书、照片或一场比赛进行说话交际的,运用独白言语(如:学做小导游、小小解说员);双方对话的,运用对话言语(如劝说、求助、采访、辩论);组织评价的进行评议。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个体练习、同桌互练、下位练习、集体指导等正式的训练指导。
运用独白言语时,表达得准确、到位;运用对话言语时,清楚明白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说得“得体”;运用“体势”语言,要适度、准确;在交往中,围绕话题,说者和听者角色不断互换;在交往中,围绕话题,人人参与,实现多向互动。
①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
②生生互动。即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引导学生“敢说”。特别对一些胆小、信心不足的同学更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促进。
③群体互动。这是一种大口语交际学生参与面的好方法,可以是学生分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的大讨论。
3、综合训练,整体发展
在进入训练后,以活动的专题内容为基础,同时要有所超越,创设更具有实践性的情境,让学生发挥个性和语言创造力,进行综合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这个操作程序中,学生呈现以下活动状态:
①进入角色,听清楚,说明白。
②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③根据话题,互评互纠。专题式口语交际活动课情境的创设
不管是哪种专题类型,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境都是至关重要的,可让学生觉得口语交际课是轻松的,自主的,这样才会乐意投入,主动参与。在实施中,我们主要探索了两种情境的创设:
1、模拟情境 即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深刻领悟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正如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学“训练与操作的途径”中说:“由于模拟操作,有角色的模拟,所以对模拟性相似操作,儿童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可为‘百闻’不如‘一做’。”
祝贺型、求助型、解说型、转述型、劝说型这些专题都可运用此方法。
2、真实情境
模拟情境的创设是努力把社会生活搬入课堂,是我们在课题实施时用得较多的一种手段。但另外一种情境我们同样非常关注,那就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真实事件,这些事件更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交往兴趣。采访型,转述型、劝说型、求助型中的有些小专题很适用,关键是看教师对事件的敏感程度,感觉敏锐的教师,就能非常及时地捕捉到来自学生之中的偶发事件为己所用。在实施劝说型口语交际活动课时,课题组本来打算模拟一个生活情境进行实践。恰巧在本班学生中发生了两起事件。于是我们迅速对上课内容进行调整,分别改为“我劝同学做作业”、“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两个专题。具体做法如下:
(1)“我劝同学做作业”实录片段
(说明:近阶段,班级里总有几位同学没能按时完成作业。今天上午,又有三位同学不知何故没有完成。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个
问题,使他们明白解决问题中进行劝说是一种既文明又有效的方法。)(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劝说”两字。)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有三位同学不知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谁知道怎么对他们进行劝说,让他们也成为按时完成作业的好孩子呢?
生1:(不假思索,赶紧举手):作业没完成就别来上学了。(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
生2:这样说可不行。
生3:要是这样说,我可不服气。
生4:毕竟是同学,能这样说吗?(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同学间”三个字。)师:既然大家认为这样说很不好,你们想一想,同学之间应该怎么进行劝说才合情合理,让被劝说的人听了心服口服呢?(学生畅所欲言,再面对面进行劝说,效果非常好。)
(2)“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习作片段
今天下午,林老师又开始“开庭审案”了,公开叫我们解决两桩“疑难案件”。第一件是季灵烨用笔刺朱扬超,“受害人” 朱扬超说是因为他想玩跳棋,而季灵烨却想玩另一种棋。两人意见不和,发生争吵,所以季灵烨拿自动笔刺了朱扬超的手掌。听完了朱扬超的话,林老师不急不躁,把“绣球”又抛还给了我们,叫我们自己动脑筋来解决这个问题。还说:“判断一件事情,要公正,公平,不偏袒,这样才能使同学心服口服,重归于好。”同学们听了这话,纷纷动起了脑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发了言。(详见附件)
从上可见,真实情境更具实用性、兴趣性,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交际,在交际中生活,学生兴趣特别浓厚。
专题式口语交际活动课过程的展开
如果说情境的创设为口语交际课得以有效进行奠定了基础,那么让口语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就在于过程的展示,即让学生“不甘寂寞”,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切实提高效率。比较有效的措施有: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即使是平时口语流畅的学生,也难免由于环境、气氛因素而影响表达的效果。尤其是口语能力差的学生,更是“金口难开”。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具体做法有:
一树立起平等意识,特别是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
二注意让学生学会以放松的表情、以“我能行”的心态与人交流,逐步养成平等相处的习惯;
三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听讲,不挖苦嘲笑他人等。这样,提高了学生交往的安全度,从而克服心理障碍。班上有这样一位男生,人很聪明,爱画画、爱习作、爱讲故事,其他各科都挺好,可以说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口语课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无论对交往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挺感兴趣,可他却总不参与。课后找他谈心才知晓唯有跟妈妈或和同学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他才会谈笑风生、滔滔不绝。于是我就请他在课堂上把老师当成妈妈,不要拘束。孩子愉快地答应了。可以说,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他的心里就已竖起了一面安全屏障。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还以出色的表现被同学评为“最佳小导游”、“交往礼貌星”。
2、在交际互动中实践
互动中实践。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是双重角色。有了专题内容之后,师生之间要时时注意角色的转换,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会交际。下以“请到我家来做客”(属“学做小小招待员”这一大专题)为例谈谈在互动中实践的基本做法: ①导课后学生自由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我家的路线”或“画一画我家的路线图”再讲解;
②指名交流,师生倾听后对其讲解提出疑问(如“有何特别的标志物”、“坐车怎样走,经几站”等),使该生的讲解逐步规范、明了; ③同桌交流,互相邀请;
④想汇报的同学都可站起来,说说画画,扩大交流面,师生再评议; ⑤离开座位找你最想邀请的一位同学告诉他自己家的住址,别忘了再说一句邀请的话。这样一来,学生兴趣高涨,每一个学生都在互动中学会了说清自己家的住址,同时也学会了邀请。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公开了自己家的住址,邀请同学来做客;同学也可邀请老师来做客。另外,鼓励学生从模拟训练中走进生活实践,即按同学提供的路线或路线图亲自去走一走,做做客;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路线去家访。逢年过节向老师、同学、亲人说几句得体的祝贺语等。实践证明,这种把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品尝到了学以致用的喜悦。
重视范例的作用。在口语交际课中,要使学生真正提高交往能力,必须重视成功的范例引导,才能实现全员参与,特别是让一些后进学生也积极地动起来。
“范例性”教学又称“示范方式教学”。该流派重要代表人物克拉夫基指出:“‘范例’这个词的意思是例子,更确切地说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例子’”。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优秀学生的示范等都可以说是“好的例子”、“特别清楚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发挥范例的作用,让后进生多听、听很多比他强的人说、看大多数学生合乎规范的交往。这样,听多了,看多了,他们才会充满自信,尝试着和人交往。在上述“请到我家来做客”中,教师为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了三处有益的示范:第一次指名汇报交流,再评议(旨在为学生呈现“典型例子”);第二次是同桌互说;第三次是想交往的人都站起来汇报交流。这三次示范,先由优生“开路”,后透过这一范例,同桌交流,后进生第一次尝试。因为是和最熟悉的同桌交流,学生的心理安全度较高,又有范例在先,他们有章可循,不会感到不置可否。第三次想交往的人都可站起来,参与的面越来越广了,更多的人为后进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范例,为这些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把最后的全班互动推向了更高潮。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运用“范例”的同时不能赶时间,必须让学生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学生有彻底学习的勇气和耐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自己去理解、去发现,在理解发现中求提高。
专题式口语交际活动课的课堂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良好的课堂评价能消解学生心头的恐惧与紧张,能给口语交际课推波助澜,使之锦上添花。
1、诱导性评价。由于小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还处在起始阶段,这表现在有些学生举手发言后却不知所云,也表现在有些学生交往时简单粗暴,用词不当,或东一句,西一句,重复颠倒。交往时,教师应不急不躁,耐心地引导学生规范、准确地运用语言
2、激励性评价。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多用激励性的评价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最常用的是言语激励。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有毛病”,即使说错了,有要允许或提醒他(她)重新换个词再说。课堂中应多用“这句话说得多好!”“你的描述很清楚。”“你的讲解太精彩了!”“这种劝说方法非常合理,如能把话讲得再清楚一些,那就更棒了,愿意再试一试吗?”其次还选择行为激励。如现场录音、摄影、评选“最佳”等。即用录音机把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所说的话当场录下来,把他们在交往时的场面拍摄下来。事后放出来,让学生听听自己的声音,看看自己的体态,评评自己说得如何,表现怎样,允许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瞬间的交流被永远地留下来,学生评议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也更具规范性,兴趣极高。
3、前瞻性评价。口语交际的目标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时注意让学生学会文明地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让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努力用语言去打动他人,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
在上述“劝说型口语交际活动课”中,学生互动交往掌握了如何对同学进行劝说后,教师结合评价引导学生说说亲人之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小辈应怎样对他们进行劝说等,帮学生把视觉从校内投向课外,投向家庭,因为孩子最终
将是一个社会人。在口语交际活动课上,教师应多以前瞻的眼光去设计、评价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 最近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年级教师肩负着学生升学的重任,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因而大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在所难免,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说话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方言音不绝于耳,能说会道者寥寥无几,连平时的习作中,土方言也屡见不鲜。新《大纲》对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认真耐心地听取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本人在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学习新《大纲》精神,采取多渠道、有目的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使学生能清楚、自然、有条理地进行交际。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显著的成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推普,培养口语交际意识 所谓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运用母语(普通话)完成信息传递、交流思想等交际任务的活动。而推普的任务是推广使用普通话。所以推普工作进展如何会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据调查了解,城市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农村的强。主要原因是城市推普工作搞得好;以及外来人口多,很多场所须用普通话交谈。而农村这方面则截然相反。为此,我结合高年级学生及当地实际,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
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这就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训练中,使学生既能听懂别人说普通话,自己也能说普通话。在说话中帮助他们纠正语音,培养说话的语调和语感,达到交谈自然大方,并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发交际的欲望。为此,我进行长期的探索,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主要做法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口语交际活动课——购物讲价中,课前让学生同大家一道逛市场,留意买卖双方讲价的场面。并把教室布置得如市场一般。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买方;另一组扮卖方,两人一小组进行购物讲价表演,各组轮流演。看哪一组能以买卖双方都满意的价钱成交。讲价时,指导他们以假设情境中的不同身份的人的口吻来说话。这种富有语言实践性的活动课,激活学生语言的思维,且丰富说话表情。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其交际的兴趣。
三、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在教材中专门编排一些训练课。但仅靠这些远远不够。高年级教材中有大量内容丰富、文情并茂的课文,这些都是有待教师开发的丰富资源。于是,我在平时的阅读和习作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1、在演示中训练。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边演示边解说,以培养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用马的模型演示比赛的场面,边演示边解说。首先各小组轮流进行,然后推选代表上讲台演示,按演示过程。将两次赛马经过有顺序地讲述。通过演示活动,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而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口头作文中训练。语文新《大纲》要求高年级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做两三分钟的发言。为此,在每次习作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口头作文。指导他们就某个题目,如:《我的烦恼》、《我的小发明》......有条理、流利、有表情地讲述。如习作教学《春天的发现》,我先让学生到操场走一走,从看、听、嗅觉和心灵感受等角度观察自然景物,找出春天到来的象征兆。然后要求他们把自己的发现流利地讲述。从全方位的反复训练中,学生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且表情丰富。还能提高作文水平。因此,我把口头作文作为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3、在双向互动中训练。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可见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一大特点。因此,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传递信息的模式。具体做法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解惑和开展争论。这些都能使学生在双向互动中训练口语交际。例如在教学《乌塔》中,有一个学生问:乌塔独自游欧洲,不怕遇到坏人吗?我没有回答,而是让大家一起讨论。有的说不怕,她准备充分;有的说她很聪明,坏人拿她没办法......大家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理,我就给予鼓励,以增强其交际的信心。又如在教学《放弃射门》中,我把学生分成正反方,围绕“福勒放弃射门的做法是否值得”展开辩论,理由充分的一方胜。学生首先联系实际积极讨论。接着,双方展开唇枪舌战,各执一词。有的说值得,他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有的说不值得,比赛看胜负,胜者为王......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充分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说话清楚流利,又能听清对方的话。
四、及时反馈,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世之所趋。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采用录音记录的方法,以及时反馈。主要做法是用录音记录将学生说话或对语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现场播放,说者表达的优劣就活生生地展现于大家面前。说者通过听录音,跳出自我,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讨论,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可纠正说话的语音、语调等。录音纪录的优点在于它能通过暂停、重播,让我们反复分析,利于解决问题,效果极佳。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提高了;口头表达条理性强;语音清晰,方言音少了;说话自然大方,表情丰富;经常能听他们在课余时间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实践证明:对于高年级学生,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效果极佳。语文教师应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采取多渠道,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是一种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本文试对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和如何搞好口语交际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对目前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分析
1、教师注重话题的选择与确立。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话题的选择与确立。能从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材料中选取话题,又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交际主题,从而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
2、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大部份老师在课堂上能主动给学生创设交际氛围,注重开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激活学生交际的动机,鼓励学生大胆地与人交际,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参与交流。教师注重营造民主的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中能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从学生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上评价学生,并给学生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训练活动中去。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际,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启发,与学生们一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3、在充分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存在着不少问题,阻碍着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口语水平的欠缺。学生有说的欲望,但是课堂中只是随兴而发,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口语能力较弱。参与交际的人没能适时接话题,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难以较好地进行。
(2)学生交际习惯的缺乏。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倾听别人交流的习惯。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只做听众,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人交谈时,态度不够自然大方。
(3)学生的主体性还没有很好地得以发挥。表现为:以发展学生听说能力 为重要目标之一的语文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却很“紧”。语文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就难以明显提高。
(4)口语交际教学缺少必要的教学保障机制。口语交际教学似乎可有可无,口语交际课的课时往往被阅读课、写作课挤掉。即使不被占用,口语交际课的课时极为有限,如六年级教材中每册课本中仅有4次听说训练,最多一学期也只有4课时。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我们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改革之所在。
二、对策探讨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体。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在教会学生如何沟通心灵,形成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充分表现、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任务具体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责权分明,学生就不会推却、懈怠,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在交际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为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训练的形式可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既可以进行画面解说、自我介绍、演讲,也可双人对话、采访、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等等。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到底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应该怎样改善提高。教师要不断地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的语言要谨慎,多鼓励,少批评,旨在让学生养成交际的意识和行为。
(二)授予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融“听”、“说”、“交际”三个部分于一体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
1、倾听。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理解得更深切,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能听懂对方说的话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在听时,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抓住对方话的要点;在听的过程中,还要抓住一些提示性的关联词,明确说话者要表明的态度或主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说话者的语气、语调、重音、表情,抓住“文字”背后的隐含意思。
2、表达。说与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训练学生“说”时,让学生站在听者的角度,设想自己如何说能让听者听懂,迅速打动听者。在听的教学中,训练学生首先要抓住主要意思来“听”,那么在说的训练中,就要紧扣主要意思来“说”。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从几个方面展开。表达时,要有意识运用语音、语调、停顿、节奏、重音等加强表达效果。
3、交际。“说”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人与人和谐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但是会听、会说未必能使交谈者之间的沟通顺利的进行下去,还需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懂得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强化口语的表达效果,提高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可给学生放一些电视和录像上的访谈、辩论等节目,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感性认识。
(三)多途径训练并运用于社会实践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建议中指出了提高学生口语 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根据此精神我们应该抓住课堂这一阵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共振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人都可以围绕某一中心或要求,谈自己的认识体会,这就使其不仅在内容上会有个性的独特性,而且在形式上必须有相对完整的一段话。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和”功效,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实际上,就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在交流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这里的交流主要指对于共同研究的专题的交流。由于学生有着独特的感悟,对于有的问题就有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各抒己见,时不时争辩一翻,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学习《少年闰土》,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那么,在当时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想做闰土的坐在左边(称正方);做“我”的坐右边(称反方);咱们来争论一番,但老师有几个要求:(1)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
(2)在争辩过程中,当你觉得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师:好!时间到,下面由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人家在讲时你一定要专心听,并想反驳对策。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社会,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天地间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农村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少爷“我”在城市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闰土不知道的也许要多得多,肯定也会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想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什么?笼中之鸟?文中的“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有什么呢? 师:大家争论激烈,谁也不肯让谁,老师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上面这个教学片段,老师设计专题,引导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同学的读书、答问、表演,甚至老师的范读等时常要发表见解,课堂是灵动的,是开放的。为了评得精彩、议得出色,学生特别注意听的质量,还积极展开思维,发表自己的评论。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在社会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渗透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动态的、生活化、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要组织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口语交际技能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学生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如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如劳动节前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向社会,采访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了解他们的典型事迹。然后,让学生交流采访事例,播放访谈录音。这样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锻炼,既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学生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班会课等形式,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如模拟法庭,进行审判;模拟博览会,进行商品推销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模拟活动,口语交际能力能得到强化与提高。
第四篇:主题研究培训资料
主题研究培训资料
一、主题研究的概念
主题研究是指教师围绕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合作团队,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研究行动进行的研究活动。
主题研究和以前的说课、作课、评课这样的教研活动有什么不同呢?最突出的有三点不同:(1)说课、作课和评课之前没有目的,一般只针对具体的某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教研活动,带有随机性。而主题研究在活动前已经确立了明确的研究主题,目的性非常明确。(2)以前的听课评课涉及面比较广,研究深度没有统一的要求,活动时间较短。而主题研究有统一的研究问题,课前要求我们一起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上要求我们根据研究主题进行观课,课后又要对研究的过程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所有的研究都是围绕活动前确定的主题进行的。(3)以前的教研活动一次一个主题,没有延展性,而主题研究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是连环递进式的研究活动,一般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二、主题研究的流程
主题研究的流程是:选择主题,确定课例——收集材料,理论学习———交流研讨,集体备课———课堂观察,探索验证——反思评议,行动跟进。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步,选择主题,确定课例。一般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在总结反思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主题。同时确定一个或若干个课堂教学的课题,作为研究课的教学内容,并指定研究课的执教教师。
第二步,收集材料,学习理论。教研组各位教师围绕选定的研究主题和上课内容,各自收集材料,学习有关理论和先进经验,结合教学实践思考有关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执教者进行备课,着重指向研究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第三步,交流研讨,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就研究主题开展交流研讨,一是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讨论执教者提供的研究课教学设计,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随后,执教者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修改教案。教学设计必须着重体现研究主题的主导思想,必须着重尝试研究主题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不是一次讨论、一次修改能够成熟,必须经过多次修改、多次讨论,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初步尝试,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研究过程。
第四步,上课听课,课堂观察。由执教老师上课,全组教师听课观摩,进行课堂观察分析。课堂观察,既要关注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而着重观察记录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教学行为。如围绕“有意义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这一主题,在课堂上着重观察分析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呈现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的思维状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等等因素。
第五步,课堂评议,总结提炼。组织教师对研究课进行分析评议,以研究课为范例,就研究主题的相关问题进行再讨论,以先进的课程理论和教育理念审视、分析教学中的具体细节,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分析深入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学策略的改进。并在广泛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问题解决、行动跟进的一些具体策略和措施,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推广成功经验,创新教学技术。以上描述的是主题研究式教学观摩活动的基本程式,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可以有多种变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某个环节,或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研究。如在课堂评议、总结提炼后,可以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存在问题,思考改进对策,撰写案例分析或心得体会;可以另选教学内容,在全校开设研究课,结合课堂评析,将教改成果在全体教师中展示推广,同时也在更大范围的交流研讨中得到启迪和提升。
三、主题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恰当的研究主题
选择恰当的研究主题,也就是要选择有意义的问题。何为有意义呢?
第一:必须是教学实际中真实具体的问题。必须是大家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必须是普遍性的、共性的问题。我举个例子:我们语文版的教材文质兼美,每一册课文都安排了一些短小优美的诗歌,比如五年级上册第1课《想当一棵树》,第12课《斗笠》,第15课《革命烈士诗二首》,第18课《新年来了》,这四篇都是现代诗歌,篇幅虽短,却很难教,在教学这样的文章中,我们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呢?我想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诗歌教学的重点难点定位在哪?也就是教材处理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体会诗情?也就是理解诗歌内涵的问题。
第二:恰当的研究主题,还必须是大小适中的问题。
问题过大,涉及方面过多,就难以突出重点,难以研究深入,就会弱化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问题过小,又会失去主题研究、合作研究的意义。在教研活动之始,每一位老师都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切实、具体的反思:在近一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碰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为什么百思而不得其解?然后在教研组会上,大家一起把各自的问题摆出来,进行问题诊断,围绕有效教学,最后找出一个带有共性的、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主题一定具体、针对性强。避免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主题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二是学科特点不突出,不利于参与者集中精力进行课堂研究和行为跟进。例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尝试” 或“关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主题,前者过于宽泛,后者既宽泛又没有突出学科特点。例:“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这一问题显然太大,涉及许多因素,不是一次活动能够深入研究。可以在这个研究领域选择一点作为一次活动的主题,如“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与生成”、“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性和开放性”等等。
(二)围绕主题开展相关理论学习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实践,但是我们缺乏理论作指导,在主题研究中我们该怎么做呢?第一步我们发现了问题,确定了主题,确定了课例,我们不是像以前一样就等着看授课老师上课了,参与者全都要动起来,进行研讨主题相关的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不只是执教者要认真学习研究,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必须提前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在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时有共同的话语和不同的见解,进行理论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议课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才能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对话。理论学习的渠道有哪些呢?我给大家一些简单的建议:(1)研读教材,研读课标。阅读有关理论书籍。(2)上网查询专家的有关资料,比如特级教师的一些说法和做法,专家的视频课堂,(3)选择一些网上有关主题的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构思自己的教学策略。这个过程中,其实你已经进入了主题研究的第一步了。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解读。对将要展示的研究课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且思考:在这节课中,我准备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
(三)有效地进行观课议课。1.重点观察学生的学。
一般在上课前,授课教师都会把他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提前告诉大家,所以,我们在观课的时候,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关注: ①本次课是如何实践本次研讨主题的;
②本次课的教学践行了哪些新的课程理念; ③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怎样?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观察和我们的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教学行为,同时不放过其他的教学环节。
2.做好相关记录。3.有效进行议课。
首先,主持人用方向性很强的语言引领主题发言,然后就是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进行对话研讨。以前的评课类似于终结性评价,教师准备了,讲完了,就接受大家的评议,有的说好,有的说糟,或者当面说好,心里说糟。评课大多流于形式。在这里我想多和大家交流一下,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议课评课一些需要注意的现象:(1)评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2)顺情说好话,盲目称赞,形势一派大好。(3)评课注重星星点点,不深刻,没实效。(4)只肯定现象,缺乏方法的探索。缺乏问题的质疑,缺少研讨的氛围,趋于走过场。
议课不是下结论,不是单纯地使听课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解决问题,不断地对所提问题进行质疑,并且关注解疑问难的过程。如:课堂上发现授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效果不明显,自己就要首先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思考?怎么设计?这样设计效果如何?同时,还可以问一问授课教师:对于这个环节原来你是怎么设计的?今天怎么会这样设计?原来那样设计效果如何?今天做调整后感觉如何?今后再上此节课会再做什么调整?为什么这样做?像这样不断地问,不断地思考,我们的议课主题才会不断深入,议课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因此在议课时,要力避这样几种情况发生:一是远离或游离主题的议课。议课者无视研讨主题的存在,信口开河的评说一通,不能切中研讨主题。二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议课。评课者在观课过程中原本就没有议课发言的思想准备,只是想听一听别人怎么说。在要求发言时就三言两语敷衍了事。三是按照过去的习惯议课。评课者或只说课的优点,或只说课的缺点,或轻描淡写地提一点建议,不能按研讨主题的需要议课。四是重复别人的评课意见。议课者在议课时没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只是重复一番别人说过的话,或干脆说同意上述老师的意见等。
(四)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 1.灵活筛选和把握教研主题。在学期中,教研主任、教研组长需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和老师们遇到的具体问题,不断丰富、调整教研内容。无论谁担任教研主持人都首先需要认真筛选教研主题,尽可能选择大家都关心、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或活动。而且,活动进行前,主持人需要反复思考教研主题的核心,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老师们的现有经验和问题,为教研现场的灵活互动和引领奠定基础。2.善于用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和讨论。教研主题确定后,主持人需要有针对性的确定几个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能层层解释核心主题。真正高质量的研讨取决于问题的设计和引入,所以,支持人应该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并且在现场能灵活把握问题,引导大家围绕问题作深入的探讨。
3.把握教研主题,让研讨层层深入。针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教师们时时会脱离主题轨道,进入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是我们说的“跑题”,这时候,主持人就需要灵活接过讨论话题,切入新的研讨分支问题,确保教研可以围绕核心问题,层层递进,达到统一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灵活调整“预设”进程和问题,关注“生成”问题,激发教师研讨的热情和智慧火花。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周到的准备,预设较为完善的过程,提出有深度的层次递进的问题,但是教研更是一个现场互动的过程,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应该是现场的相互应答,相互激发,所以主持人,更要关注现场教师们的表达和生成的问题,灵活调整预设的进程和问题,让教研有序而不刻板的进行。
5.对教研活动进行恰当的总结提升和引领。教研活动每个阶段,主持人都需要承上启下做一个小结,涵盖大家研讨的主要观点,组织大家作简单的归纳。教研结束时,更需要主持人进行恰当的总结,引领大家提升观念,对某些问题作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这个环节很重要,也是对主持人教育教学素养和灵活思维的考验,所以,一方面主持人教研前的充分准备很重要,另一方面,主持人需要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捕捉教师讨论的热点,并对教师的观点有较深入的理解。
三、做好主体研究的资料积累
教研组活动记录关于此项工作的内容,要求有: 主题研究的计划(主题、目标、确定研讨课教师、次数、时间)。围绕主题的理论学习资料。过程性资料: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或录像、说课资料、参加研讨活动教师的听观课记录、研讨过程记录、反思等;总的课例研究报告。
第五篇:主题研究教案
1、主题:三八节的祝福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研究活动,使学生会掌握一种常见资料搜集的方法,并会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爱,了解爱,懂得感恩。3月8日 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也是一个感恩的日子。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母亲的辛苦和母爱的伟大,借“三八”节到来之际,感谢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体贴的照顾。为关心自己的母亲献上一份最诚挚的爱,送上最特别的节日祝福,设计几个“感恩行动”。
背景分析:
三年级学生研究发现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把这种热情一直延续下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了解、懂得爱。
活动时长:
总时间:课堂用时4课时 每阶段时长: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课时)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课时)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1课时)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制作贺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母亲的伟大,懂得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汗水。
2、情感态度:
我们怎样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与成功 的喜悦。
活动内容:
3月8日 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也是一个感恩的日子。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母亲的辛苦和母爱的伟大,借“三八”节到来之际,感谢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体贴的照顾。为关心自己的母亲献上一份最诚挚的爱,送上最特别的节日祝福。
行动之一
“一句感恩的话儿”:对于平时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帮助,说一句感谢的话,并记住他们对我们的恩与爱。
行动之二
“一个温馨的拥抱”:节日当天回家时给母亲送一个拥抱,感受深深的母子(女)情。
行动之三
“一项真诚的服务”:妈妈平常上班非常辛苦,选择一项服务内容(如为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洗洗脚、捶捶背、倒杯水、递双拖鞋、做一个妈妈爱吃的水果拼盘等)开展为母亲送温暖的体验活动。
行动之四
“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妈妈分担一点家务。高年级同学可以炒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菜给妈妈吃或者当妈妈的小助手为妈妈择菜、洗菜;中年级的学生可以洗碗、扫地、拖地或者为妈妈擦擦皮鞋等;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小房间或者洗洗自己的小衣物,让妈妈好好休息一下。
行动之五
“一份母亲小档案”:为妈妈设计一张“母亲小档案”,里面贴一张妈妈的生活照(二寸),记录妈妈的生日、星座、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的食物、喜欢听的歌曲等,了解妈妈的喜好和心愿,在适当的日子里送妈妈一份惊喜。
创意行动
除了老师设计的五项“感恩行动”外,同学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再设计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届时将评选“最佳创意感恩行动”。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好卡纸、剪刀、胶水、水彩笔或蜡笔及其他做贺卡所需材料;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磁带;几张供学生参考的贺卡。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第一课时:了解自己的母亲。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母亲的伟大,懂得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汗水。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母亲的伟大,懂得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汗水。
2、我们怎样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呢? 2.是呀,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有哪位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妈妈。
3.3月8日 是母亲的节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二、分组讨论,确定任务
1.妈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从小就享受着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妈妈的年龄: 妈妈最喜欢吃的东西: 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 妈妈最大的心愿:
2.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我的妈妈
三、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一写妈妈让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时间
事情
我的感受
四、和妈妈,谈谈心,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把情况记录下来。
五、小组交流、分组评价
看看哪位同学最了解自己的妈妈,交流并评价。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第二课时:关于母亲节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母亲的伟大,了解母亲节的来源,关趁此机会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祝福。
2、用自己的双手做心意卡送给妈妈。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母亲的伟大,了解母亲节的来源,关趁此机会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祝福。
2、用自己的双手做心意卡送给妈妈。教学过程:
一、关于母亲节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06年,美国费成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周年忌日,安娜 小姐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自慈母的感激之情。1913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纷仿效。
二、观察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工作和家务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三、现在你对自己的妈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
四、你打算向妈妈表达母亲节的祝福?
五、用巧手让妈妈开心一笑
1、画蛋宝宝
2、做一道“爱心菜”
3、为妈妈画一张像
4、写出妈妈的评价
六、做一张“心意贺卡”,并写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深情厚意。
妈妈,感谢您
妈妈,感谢您带我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因为有了您,我才能
每当我的时候,您总是
。每当我的时候,您总是
。您教我,教我。您为了我。
妈妈,等我长大了。妈妈,我爱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第三课时:体验大行动
教学目的
1、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难点:
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3月8日 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也是一个感恩的日子。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母亲的辛苦和母爱的伟大,借“三八”节到来之际,感谢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体贴的照顾。为关心自己的母亲献上一份最诚挚的爱,送上最特别的节日祝福,设计几个“感恩行动”。
行动之一
“一句感恩的话儿”:对于平时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帮助,说一句感谢的话,并记住他们对我们的恩与爱。
行动之二
“一个温馨的拥抱”:节日当天回家时给母亲送一个拥抱,感受深深的母子(女)情。
行动之三
“一项真诚的服务”:妈妈平常上班非常辛苦,选择一项服务内容(如为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洗洗脚、捶捶背、倒杯水、递双拖鞋、做一个妈妈爱吃的水果拼盘等)开展为母亲送温暖的体验活动。
行动之四
“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妈妈分担一点家务。高年级同学可以炒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菜给妈妈吃或者当妈妈的小助手为妈妈择菜、洗菜;中年级的学生可以洗碗、扫地、拖地或者为妈妈擦擦皮鞋等;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小房间或者洗洗自己的小衣物,让妈妈好好休息一下。
行动之五
“一份母亲小档案”:为妈妈设计一张“母亲小档案”,里面贴一张妈妈的生活照(二寸),记录妈妈的生日、星座、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的食物、喜欢听的歌曲等,了解妈妈的喜好和心愿,在适当的日子里送妈妈一份惊喜。创意行动
除了老师设计的五项“感恩行动”外,同学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各小组再设计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届时将评选“最佳创意感恩行动”。
第四课时:交流展示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自己对母亲的了解进行交流,知道母亲的伟大,了解母亲节的来源,关趁此机会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祝福,看谁对母亲最了解。
2、心意卡送给妈妈、感恩行动的展示会。教学重难点:
心意卡送给妈妈、感恩行动的展示会。教学过程:
一、在班级开一个“交流展示会”,把自己收集、调查的资料展示出来,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尊敬。
二、怎样看待妈妈对自己的批评。
三、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坚持半个月,并写出体验日记
2、主题:环保节日知多少
活动背景分析:
据资料介绍,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正面临 着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口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严重的是到目前为止不仅仅存在水资源危机,空气、植被、土壤等都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环保问题。让小学生了解环保尤为紧迫。知道环保节日是做好环保的首要环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环境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以及行为习惯。
使学生了解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破坏作用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含义,引导学生自觉关心和爱护环境,培养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加强学生热爱人类教员的观念,保护大自然不受污染,促进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世界重要的环保节日。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3.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及语言表达的能力。2.培养学生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人体健康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2.经历考察家乡环境的过程,积极提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建议。
3.利用假日带领队员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4.丰富科技制作活动,探索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5.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活动时间:四课时
第1课时:提出问题,讨论确定子课题,制定并完善活动方案; 第2-3课时:收集资料,实践探究,亲身体验;
第4课时:汇报交流,成果展示;活动总结,评价反思。活动形式:
组建假日小队、撰写分发宣传单、废物回收、废物小制作、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设计手抄报等。
活动准备: 1.自愿组合。
活动主题确定后,让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在建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成了“抢手明星”,有的则成了“无人要的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过程中正常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交往;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过 老师的引导,一个个研究小组组成了。
2.设计名片。
研究小组组成后,学生们为了联系方便,互相抄录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由自己设计个人名片,发展到设计小组名片,讨论给自己的小组提个名字、设计口号。
3.信息收集。
学校征求教师和三年级学生家长的意见,通过发动、宣传,使教师和家长都愿意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休日在家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寻找。可以通过书报、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各个小组还可以在小区内实地观察,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对群众进行了采访和宣传。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开题课
第一课时
一、提出实践课题。
(话题导入,如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垃圾废物带来的困扰,谈一谈对垃圾知道多少,如何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等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1、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点出主题。
2、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认识垃圾对人类的危害性。
3、根据讲座的内容,因势利导。
二、展示实物作品,激发探索兴趣。
出示饮料瓶制作的坦克模型、毛线长颈鹿、泡花木屋等等。“同学们,这些物手工艺品漂亮吗?想不想来露一手?”
三、师生讨论,提出子课题。
1、环保节日知多少,每个环保节日的意义。
2、调查你身边的某一种环境污染,并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3、生活中哪些废物可以回收,说出它的价值。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你的建议,并设计宣传标语。
四、自愿分组:
1、选出小组长,给小组取名字。
2、设计小组口号。
五、小组讨论填表
主
题
安全问题
组长 组
员 研究子课题 活动方法与过程 活动分工 指导顾问 活动注意事项
六、展示活动方案,师生共同修改。
第二阶段
开展调查研究
第二课时
指导各小组选择最适合课题研究的途径、方法。
组织讨论:你们每一个研究小组为达到研究目的,准备采用哪些方法、哪些措施?(调查、访问、参观、搜集资料等。)
通过观看录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多媒体查找收集资料,做好笔记。
活动内容安排:
1.组建假日小队,设计假日小队的队旗、口号及小组分工,各司其职。
2.环保节日知多少资料填写。
3.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子课题完成调查,做好研究。3.撰写宣传单,设计手抄报
4.废物小制作,废品工艺制作“秀”、小制作大拼盘 5.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
综合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
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利用可利用资源,设计出有个性的手工艺品。
二、展示新风采活动,邀请各中队参观小制作作品。
三、开展讨论,发出倡议。
1.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亲身体验,各抒已见。2.有没有不该成为垃圾的垃圾。
3.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肆意破坏环境,我们将会怎样? 4.撰写宣传单。
向全校师生甚至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但是保护环境单靠我们还不行,应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共同关心环境工作,做一名环保之人。
活动评价: 1.自我评价:说说参加活动的感受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2.他人评价:这次实践活动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发现哪些同学身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并填写活动评价表。
3.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作出评价。4.综合评选“小卫士、小能手”活动。(1)交流心得体会。
(2)评选环保“小卫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设计奖”(手抄报)环保的节日知多少?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2.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环保知识。重点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活动过程:
一、谈话倒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好季节。3 月12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这一天,许多地方都会组织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掀起保护环境的热潮。
二、了解环保节日。
1.除了植树节,世界上还有许多环保节日。你知道哪些环保节 日?
2.学生交流汇报。
3.连线环保节日和日期。(板书)2月2日
国际志愿者日 3月9日
国际湿地日 6 月 1 7 日
全国保护母亲河日 6 月 2 5 日
中国土地日 月 1 2 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 3 月 2 1 日
中国植树节 3 月 2 2 日
世界森林日 4 月 2 2 日
世界地球日 5 月 2 2 日
世界水日 5月 31 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8日
世界无烟日 7 月 1 1 日
世界旅游日 7 月 1 8 日
世界海洋日 9 月 1 6 日
世界粮食日 9 月 2 7 日
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 10 月日
世界动物日 10 月 1 4 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0 月 1 6 日
世界人口日 12 月日
国际世界海洋日
三、学生小组合作环保宣传画
四、通过活动,我们了解了一些环保的节日,对着时间,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
3、主题: 小小收藏家
第一课时
活动目的:
1.认识收藏的意义、作用、学习收藏的方法。2.掌握有关收藏物品的小知识。课前准备
1.课前收集一些有关自己喜爱收藏物品的小知识。准备一些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收藏的步骤 1.老师讲解收藏的意义、作用。2.认识收藏的步骤:
选择——鉴别——欣赏——保存 选择:根据自己的收藏类别进行选择。
鉴别:辨别真伪,鉴定质量,有明显破损的放弃。欣赏:与朋友共同欣赏,找出它的特点。
保存:为收藏品准备好收藏盒,并在盒子上贴上标签。3.收藏的物品的分类:邮票、挂历、布娃娃、钢笔…… 4.收藏的途径:从亲朋好友处、在旅游途中…… 小小收藏家——收藏知识小卡片 班级 姓名 日期
我知道的收藏知识有这些:
二、呈现资料 1.收藏知识小卡片。
2.自己喜爱的收藏品或收藏盒。
三、板书设计: 小小收藏家 收藏的意义、作用 己收藏的物品或收藏盒。收藏的步骤:选择——鉴别——欣赏——保存
4、主题:“伤脑筋”拼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动手动脑去玩拼板。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拼板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让学生动手动脑去玩拼板。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拼板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2块的拼板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 小朋友们,你喜欢吗?
2、说一说什么是“伤脑筋”拼版。
“伤脑筋十二块”是中国人取的名字,它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玩具的构造和功用。它共十二块,每一块都是由五个小正立方体组成的,形状各不一样。它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平面图形。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一)拼字句
1、仔细瞧瞧这奇妙的12块拼板,它们是不是又近似一个个拼音字母。它们能够拼成字句呢。
2、动手拼一拼。
3、比一比谁拼得多,谁拼得好。
(二)拼整板
1、请在1分钟内,将它们还原成一块整板。
2、请学生试一试。
3、展开比赛。
(三)拼图案
1、欣赏拼板图片。
2、自己拼一拼。
3、展开比赛。
4、小组互评。
5、展示作品。
(四)想一想
1、数一数:这种拼板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形。
六、作业设计
1、将2人、3人的拼板和在一起玩,那可拼的东西就多了,试一试。
七、板书设计 9 “伤脑筋”拼板
5、主题:溜溜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制作溜溜盘。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制作爱照镜子的小熊猫。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印制卡纸1张,150毫米 * 10毫米 的白纸一条,700-800毫米 长的细尼龙线或棉线一根,以及剪刀、锥子、胶水、缝衣针、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制作溜溜盘
1、从卡纸上剪下2个等大的圆片和一条50毫米*20毫米的小卡纸条,小心仔细地把2个圆片的圆心剪成语圆杆铅笔粗细差不多的圆孔。注意:圆孔千万不能剪大哟。
2、将圆杆铅笔在做轴用的小卡纸条上反复擀压,并卷紧纸条在笔杆上。然后把胶水均匀地涂在长纸条上,再把白纸条粘在转轴管中间,整齐地卷贴好。再小心地抽出铅笔,用剪刀尖将轴管两端开叉。
3、用针线从转轴的中间穿过,把一端的线头记在转轴上。
4、将两个圆片套在转轴上,固定在转轴中心。
5、将等大的圆片贴在已制好的圆片外面。学生按照步骤,做一做。
(二)比一比
1、自己溜一溜。
2、学生之间进行比赛。
(三)作业设计 制作一个溜溜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