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帮助我们走出课改
生本帮助我们走出课改“高原期” ●山东省淄博市教研室
苏明光
一、我们为何选择生本教育理论。
山东省淄博市自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就坚定不移地立足课堂教学创新来推进课程改革,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全市借鉴吸收了一些教学模式,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由于这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缺乏科学、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支撑,实验推进工作进程变得缓慢,似乎进入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高原期”。
2009年8月《人民教育》刊发了生本教育专辑,对于我们来讲,就像蹒跚在沙漠中的人看到了绿洲。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做,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等先进理念和以学生为本,让教育激扬生命的教育价值观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认识到,生本教育适应今天社会发展、思想解放、信息化普及、学生生存状态改变等种种新情况;生本教育回归了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拥有的真善美的教育作用得以发挥;生本教育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纲举目张的思路与方法。特别是生本教育可以真正实现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以不同起点、不同方式、不同速度共同成长,可以有效遏制学生的两极分化,可以实现生态化课堂和谐、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让我们看到了理想的教育境界。
继续深化全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迫切需要高层次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进,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大家一致认定,生本教育是目前打破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瓶颈的良药。
二、抓住根本,确保生本教育实验取得明显成效。
在与郭思乐教授及生本教育研究中心多次磋商之后,全市出台了在部分中小学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研究的指导意见,制订了实施方案,首批确立了54所实验学校,正式启动了生本教育实验工作。
在生本教育专家指导下,在认真总结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打造生本课堂的六大行动策略:
一先学后教才能以学定教。学生先作前置研究,在先学过程中,自主梳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在应用中自主归纳方法规律,从中把握哪些较熟练、哪些较薄弱、哪些较困难,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针对性学习、研讨、质疑作准备。教师全批全改或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前置研究,从中把握哪些是学生学习真正的重点、难点、易漏点、易混点,特别是思想方法方面的薄弱点。据此,进行二次备课,重新设计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以学定教。
——先自主学习才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系统中发挥学生自身这一教学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最有效的学习形式。但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先自主合作才能实现少教多学。只有通过先学,合作学习才会有针对性,只有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了所有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先小组培训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效果。首先是合理分组,分工的同时重点加强合作学习培训。其次是完善小组评价机制,由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由小组对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先组内研讨才能全班智慧共享。课堂展示是学生智慧共享、实现教学过程内化、暴露学生学习潜意识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的最佳途径,应先组内交流研讨形成共识再向全体展示。同时要完善课堂运行机制,鼓励每一名学生参与课堂展示,把它作为教师实践“高度尊重学生”伦理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先入格才能后出格。尽管教无定法,但实验初期构建教学模式还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必须做好建模工作,引导教师先人格后出格。为此,我们确立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提供了操作层面的辅助。
同时,我们多措并举,推动生本教育实验研究逐步深入。
典型带动。市、区县教科研部门高度重视对生本教育实验典型学校、学科和骨干教师的培植工作,以课堂教学展示、优秀课例评选为主要形式,为学校和骨干教师搭建舞台,培养出了一批实施生本教育的典型单位和骨干教师群体,从而以点带面,辐射全市。
课题引领。围绕制约全市生本课堂实施的共性问题,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生本教育实践层面典型问题征集活动,梳理出十余条典型性问题,列入市级研究课题。成立了市、区县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生本教育典型问题攻关团队,不断深化生本教育实验的微技能研究,定期举行阶段性研讨、交流活动,逐步解决制约生本课堂构建的突出问题,突破实验瓶颈。
教材实验。我们举办了实验教材培训活动,探索实验教材的使用策略,借鉴其中的生本教育理念,有效挖掘教材的生本价值。实践证明,生本教育实验教材是实施生本教育的有效载体,对生本教育实验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管理评价。我们制定了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评估办法和教学视导制度,把生本教育实验情况纳入对实验学校的管理评价体系,不断增强实验学校的内驱力,加快了实验进程。
三、生本教育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无限春光。
1.课堂教学改革的氛围日趋浓厚。
借势行政推进生本教育实验的大气候,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全市各级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生本教育理论引领下,完善、丰富本土化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高中段学科教学模式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
2.均衡发展的教育设想初步实现。
生本教育课堂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深刻度,有效遏制了两极分化现象;生本教育让教育的软资源得到了统一,城乡孩子可以在同样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实现乐学会学、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生本教育理念为学校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不仅增强了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信心,而且提供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一批薄弱学校以生本教育实验为契机,奋力以内涵发展的水准来缩短办学硬件薄弱造成的差距,提高了办学效益,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3.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日益提高。
经过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学视野得到了拓宽,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逐步由师本向生本转变,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4.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明显增强。
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屡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5.搭建了与名校学习交流的平台。
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们不出“校门”就能与全国50余所实验先进校的校长、教师面对面学习、研讨、交流,拓宽了校长的办学思路,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6.积累了研究实验的推广经验。
两年多来,我们积累、形成了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生本教育研究中心的资源为重点,市域集中培训与区域研讨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行政推进相结合,外地经验学习与本土化课堂教学方式完善相结合,市级课题带动与校本研训相结合的实验推广经验,涌现出了一批以高青县、淄博四中、张店区铝城二小为代表的生本教育的典型单位和以桓台一中耿文超、淄川区实验中学孙艳玲为代表的骨干教师群体,为生本教育工作的快速推进夯实了基础。
近3年的生本教育实践,充分显示了生本教育的强大生命力。郭思乐教授赞日:“鲁叟乘桴意深远,万斛春光今耀眼。风雨催成盛世花,谁人得识花开晚。”
第二篇:帮助优秀生走出自负
帮助优秀生走出自负
班主任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我拿其中一例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
(一)事件介绍:
孙浩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人长得帅气,学习成绩优秀。
我很庆幸有这样的学生,我把班级的很多具体管理工作都交给他做,我只是适当指导,他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可渐渐地我发现同学对他似乎颇有微词,他也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这学期开学初要调整班委,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这个“太笨”,那个“不会说话”,不是摇头就是撇嘴,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与同学们拉开了距离,班干部竞选时,他居然落选了,当时,他就急哭了,回家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二)对策
1.分析存在问题:
孙浩从小到现在成绩一直很好,又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老师很喜欢他,家长更是视为掌上明珠,从来没有遇到任何挫折,所以渐渐养成了骄傲自满、自负心理,竞选失败后,心理承受不了,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2、解决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决定采用“泼冷水”的制冷方法,让他体验一点失败,使他在看到别人的优点后,理性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我特意举办了一次英语单词竞赛(他不喜欢背单词),我选派了几个善于记忆单词的同学与他抗衡,结果可想而知。我看出他有点失落,但没有找他谈话。过后,又举行了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政治小论文的写作,他写了《感谢师恩》,文章中虽然有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但处处表露出作为一个优秀生的骄傲,列举了自己很多荣誉。而班中有一位平时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写了《父爱如山》,文章写得朴实感人,我在班级里点评了他们两个的文章,指出孙浩的文章太过华而不实,却称赞另一位学生的文章真实感人。经过这两件事后,我才找他谈话,请他谈谈感受,然后我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做到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同时,不能以己之长去比他人之短,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然后再与他一起探讨这次班干部落选的原因,指出他过于自负,与同学产生了距离,有了矛盾,导致失去了全体同学的信任,今后要调整心态,尊重每个同学,乐意为班级服务,做一个班级的勤务兵,才能赢得全班同学的信服。这时,他低下了头,说:“老师,您说得对,我会努力的”。
在学校我采用一系列措施的同时,我还去他家进行了家访,把他最近的表现告诉了他的家长,要求家长精心配合,家长很感动,表示一定支持配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渐渐去掉了浮躁,多了踏实,开始学会谦虚礼貌,与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六年级的班干部选举中,重新得到全班同学的信任。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挫折,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茁壮成长。
第三篇:生本研讨课小结
生本研讨课活动小结
2010年4月22日,在西宁市“生本协作会”的领导组织下,我校开展了“生本教育”研讨课活动,王晓燕、张炜、闫玉芳、吕慧慧四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各实验校相关学科教师参加了听课与评课活动。大家相互交流,对我校“生本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生本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后,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师——生”的单维交往状况,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与合作比例有显著上扬。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表达、交流时,教师也被他们感染着,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那既兴奋又激动的心情另一方面教师们针对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充分发挥小组优势,生本教育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上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我校继续深入进行生本教育实践探索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认真组织
生动的课堂
自主与合作
听课研讨
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增强继续探索实践“生本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生本试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由于试验仅仅一个学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困惑,还需继续探索。
此次研讨活动不足之处是:各实验校的研讨课安排过于集中,有的研讨课几所学校同时进行,对其他学校听课研讨活动造成了困难,希望今后组织类似活动时,能从时间、学科等方面有效协调,使活动更加有序、有效。
虎台中学分校 2010-4-25
第四篇:我们和课改一起飞
第六中学课改工作总结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它的实施,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给沉寂已久的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通过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精神,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课程实验指导思想: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实验,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回顾课改实践既有山重水复之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现将我们的尝试与体会作一总结与反思: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知识经济化和全球化挑战,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潮,寻求素质教育新突破的重大举措。用新课程思想武装头脑,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是每一个教师面对新课程别无的选择。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走进新课程,胜任新课程的基本保障。为了使课改实验得以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由教研组、备课组、试验教师具体实施。同时建立实验的保障机制,为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物质条件。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和“面向全体,骨干先行“的原则,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进修学校举办的学科培训,全体教师都参加了2006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偏远教师培训,此次培训参加人数之多,每位教师参加培训26学时以上。并且通过了培训考试,合格率为100%。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支持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和教研制度,注意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采取分散指导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强调针对性、突出生成性、体现操作性、强化反馈性;并发挥已参加培训人员的辐射作用,以汇报、交流方式向其他教师渗透。同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并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并且利用多种渠道向教师介绍新的教改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开展“课改研讨日”活动,落实校本研讨制度,按照课改实验“五个一”要求,使教师以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
三、大胆探索,努力实践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校教务处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实施主体性工程,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抓三个方面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与科技发展脱节,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教师应该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②大胆改革,积极推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③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光盘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音、美、文、艺于一体,正确再现情景,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欢迎上这样的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特色。
为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大部分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首先,建立平等、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以平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的独特性、兴趣、专长、对教科书的质疑和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其次,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凭借新教材能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有效实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等优势。利用分组教学法,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次,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我校每学期都有三名以上教师获区级以上的精品课、优质课、能手课的荣誉称号。
(二)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习态度与能力,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审美与表现四个维度为评价内容,运用鼓励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评价结果的运用记入配额中考成绩。
(三)认真解读国家课程政策,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深化课程改革。
重视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开齐开好各类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合法地位,学校认真领会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内涵,自觉地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整体实施,让校本课程的价值真正地体现出来。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我们坚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基本原则进行开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并使教师的教学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为了确保我校校本课程正常、有序开设,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致力于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实验,我们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建立学校广播站,聆听当代学生的心声;通过学校宣传栏,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举行各种团队活动:由团总支和少先队举办校园艺术节大型文艺汇演、师生书画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2007-2008年连续两年学生的美术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学生的舞蹈节目代表全区获得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
四、课改成效显著,初见硕果
由于我校在实施课改工作中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学生各学科竞赛获奖达 29 人次。教师在市、区教学能手大赛中十余人获奖。
五、教师的思考与困惑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诸多迷茫与困惑:
1.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重点难点落实不了,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
2.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
3.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
4.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
5.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素质较低,课堂中给学生自由讨论机会,常遭遇离题万里或是默不作声的尴尬,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常遭遇课堂秩序纷乱或死气沉沉的境况。
总之,通过三年来的实验,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课程改革这条路充满艰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拓进取。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课改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课改我们在路上
课改,我们在路上
课堂改革不是一件易事。并不是随意创一个模式就是课改,也并非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革新,更不仅仅是老师们在教法上的一些改变。真正的课堂改革事关教育管理者、老师、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是一种从观念到做法,从教法到学法,从课内到课外的全新变革。这两年的课堂历程,我们走得并不轻松,我们走过错路、弯路,我们也间怀疑过自己,但我们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当然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未来的路途上,可能会犯错,可能有迷茫,但我们还将继续,因为我们已经用深深浅浅的足迹,诠释着教育创新和课堂改革之于学校、之于老师,之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会一直在路上铿锵前行。
我们曾经的足迹
铁冲中学的课改革之路并不是帆风顺的,四年来我们经历了学习、改革、回到原点,再学习、再改革的不平凡的历程。
仿洋思,创模式,我们起步不易。2010年,学校秦卫校长带领着学校六个教研组长来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习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的关于课效课堂改革的报告,并现场观摩了刘校长的一堂语文课。学习归来,大家对洋思中学“理直气壮抓分数”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在这一名校著名论断的影响下,我们提出了“四步三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将课堂分成了四个步骤,即导、探、演、练。为了使这四个步骤都落到实处,这一模式特地安排了三个测试,让整堂课的知识点得到落实。看似缜密的课堂模式,在实施起来却是漏洞百出,先是课堂环节太多,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是过分强调知识,学生能力提高不足;三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大。如此多问题的出现,我们的课改不得不回到原点,重新审视。
学课标,取真经,我们重新出发。重新思考的结果是我们否定了原先的课堂目标的“惟分数”论。2011年,正是中国课改的十周年,《人民教育》上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将眼光放到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上,我们课改的目标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前提开展课堂创新。学校让每个老师都认真学习各科的新课程标准,并将每堂课的教学都与三维目标结合。为了近距离去接触课改的成功学校,秦校长将2011年我校的中考素质教育奖金8000元,全部用于课改的学习,他带领学校的教研组长们深入许市中学进行为此两天的蹲点式学习,为了让他山之石,变成自已之美玉,大家在参观学习后认真思考,结合我校的课堂写心得。
请专家,指迷津,我们大胆突破。2011年下学期,我校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实践提出了“四环节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课堂的目标直指三维目标,将课堂中教法与学法统一为“体验式”,即老师的教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学生的学中在体验中进行的。在我们课改的同时,五里堆中学的315模式在沩楚大地上已悄然走红。为了让我校课堂的改革不再走入误区,我们邀请宁乡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为学校的课堂改革指点迷津。学校先后邀请了普教科的文跃华科长,县教研室的罗剑青、周灵芝两位老师,县资源中心的戴礼章校长一行六人等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课堂改革进行评价和指点。专家的肯定对于我们的课改是莫大的支持,我们大胆的将课改实验的重点放到了初三,我们要从初三开始实践我们对课堂的改革。四环节体验式实施以来,老师们在课堂上讲得少了,更多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学生们也在体验中获得了快乐为。课堂换了样子,学生换了面貌,当然,教学质量也上了新的台阶,2012年中考,我校的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进入县前十名,获得历史性突破。
我们现行的模式
素质教育的重心应该并且只有落脚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的四环节体验式课堂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四环节体验式课堂教学即“导、探、展、练”的体验式教学。“导”是导入,无论从情境导入,还是由知识导入,学校要求的是导的高效性。要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融入课堂情境,要么巧妙串联,温故而知新。“探”是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这是学生们在小组的基础下进行的自主活动,老师课前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围绕目标在文本、工具书、生活中探查达到目标的途径,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形成组内的探究成果。老师也深入其中,了解动态。“展”则时对小组探求成果的的展示,质疑与补充。此时老师更是隐身于教室后面,在组与组之间穿针引线而已。“练”则是对一个知识点的巩固,可练习,可小测,这个环节略带有些应试教育的痕迹,但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
四环节是课堂改革的形,体验式则是课堂改革的神。体验首先是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的知识是自已在预习、探究和展示中获得的,亲历得真知;体验也是对老师的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体验时间,让大胆的让学生体验,放手天地宽。
在这种课堂里,我们要求老师要有“三放”,即学会放手,打造生态的课堂(回归本源,自由成长);学会放心,打造人文的课堂(民主和谐、情感升华); 学会放开,打造开放的课堂(创新创造、智慧提升)。为了使这些理念落到实处,我校还制定了《铁冲中学课堂语言规范》,不仅规范了学生的放言,也对老师的课堂语言进行引导,让老师们真正做到放得了手、放得下心,放得开教学。
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催生着我们对班级构建模式的进一步探索――班级小组建设。我们一改传统的座位摆放,将全班按“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分为六个小组,以小组当家的形式进行班级管理与课堂建设。因为组间竞争比拼能迸出高效之力量。小组之间既是同质,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比一比,课堂的气氛从何而来。一比之下,谁都不甘示弱,小组的兴奋点被激活,学生的热情被点燃。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真知灼见在你来我往里自然生成,错误谬论在“唇枪舌剑”里“遍体鳞伤”。最重要的还不止如此,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隐性目标得到显性的体现,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我们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改革不是完美的,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能解决很多技术上的疑问,但本质上的疑问却一直困扰着我们。
问题之一,高效课堂是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应试教育。学习过洋思中学刘金玉校长的报告,他的言论里“效”就是分数,甚至他们提出了理直气壮抓分数,也学习过李炳亭先生的《杜朗口旋风》,其中崔其升校的讲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升学率的课改是不成功的课改。再
联想到早阵子山东昌乐二中的校长这样描述他们的学校:升学率是我们学校课改的副产品。所以我认为很多地方的课改都把高效课堂的“效”狭隘化了,这个效应该包含着一个立体的三维目标,这也是中华大地课改十年带给我们最大的成果。即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提出充分考虑了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要求。这就是一堂课的“效”,也是学生需要的“效”。通过各种各样的模式,我们也许能追求一堂课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最大化,但对于价值观,对于情感学生也许无法在45分钟或仅仅局限在课堂里就能感悟,把握这些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要把课堂的体验迁移到社会,到家庭,到他的圈子里,再去过滤,形成自已的领悟。我们怎不能让学生“强作愁”而去“赋新诗”吧。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往往超过了知识的本身,这不是能用分数能形容的。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学生最最需要的“效”。所以在进行高效课堂改革的过程中要避免将其升级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应试教育,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问题之二,固定课堂模式的是否能适应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时期的教学。这其实是一个从“立模”到“破模”的过程。李炳亭先生在其《杜朗口旋风》一书中曾提到很多地方都在“临帖”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我校的实践发现这种机械的套用某种模式会使课堂失去了原有的生气,学生们都在按部就班的走着程序,课堂缺少生成与原生态,我们在许市中学的学生课桌里也发现了大量的各类参考书,学生为了走程序的顺利从各种参考书上“抄袭”答案,我们学校的课改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少了课堂的“意外”,就少了很多的精彩。所以,如何由“有模”走向“无模”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课堂改革的路上走了两年,一路上,我们在改革上修正,在修正中进步,在进步里反思,在反思后发展。虽一路艰辛,虽还存瑕疵,但我们将一直在路上,探索,反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