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大全)

时间:2019-05-13 02:3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大全)》。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大全)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刘**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好:

1、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课的语言、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方面做到尽力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2、在教学中,刘老师出示情境图时,他将整幅图分成三部分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刘老师这样设计,便于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接下来引导学生,计算时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减,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这样做,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混合做好铺垫。

3、在巩固练习时,刘老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刘老师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刘老师的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自己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掌握了新知识。

第二篇:连加连减评课稿

连加连减评课稿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张老师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张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在课中,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崔清华

第三篇:一年级连加、连减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巩固展示课

评课稿

11月17日有幸听了康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第一册《连加连减》巩固展示这一课的教学,感触颇深,随着课改的进行,“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低年级教学特别是一年级教学是死搬四个流程:导学、独学、对学、群学,还是灵活运用我感到比较困惑。听了康老师的这一课,我顿时豁然开朗。我觉得通过这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的新课改的理念与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能力,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我们是一直在做并一直做着的,生本教育是有基础的。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师 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学设计很新颖,有创新,设计了到超市买东西,出示一些货物让学生计算应付多少钱?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教师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

对于学生学习知识而言,运用迁移的手段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尽管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也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如:教师在学生列出连加的算式以后,问:“如4+3+2=9这样的加法算式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学生1:“现在所学的加法算式,是3个数的,以前是两个数的”……学生2:“以前是一个加号,现在是两个加号。”……我们不由得感叹学生表达的多好啊,这不正好说出了连加的意义吗?就是把几个部分的数加起来就是连加。连加由此而出就顺水顺风,合情合理了。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引导得当。

4、在导入部分出的连加连减的题目有点多,应适当地出示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出它的计算方法。

5、老师好像对学生的能力没有信心,放手不够,始终牵着学生再走,要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贾洼小学

闫仁涛

王仲武 

11月18日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本站推荐)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加上,再加上”,体会“减去,再减去”。在具体的情境中并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难点:要记住第一步口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呈现目标。

1、学生一开火车的形式口算卡片。+ 1 = 3 + 2 = 4 + 1 = 2 + 5 = 6 + 2 = 4 + 5 = 3 - 3 = 5 + 1= 8 - 4 = 9 - 2 = 6 - 1 = 7 - 6 = 4 - 0 = 8 - 5= 9 - 8 = 0 + 9 =

2、复习图画应用题。(加法和减法)

昨天我到果园去摘了一些桃子,(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找问号并说说图意,列式计算。

在回家的路上,我吃掉了3个,还剩多少个?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连加: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板书:5+2+1= 提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老师说明:像这样有2个加号、连续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3、学习读法:5+2+1读作5加2再加1,表示吧5、2、1合起来。学生自由读算式。

4学习计算方法

5+2+1怎样计算呢? 课件演示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2只,这表示把5合2合起来,就是先算5加2,也就是7,接着再出示跑来1只,表示把7和1合起来,就是再算7加1等于8.(随说随加思维线)

5、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互相说说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先算5加2得7,在算7加1得8)

6、完成做一做。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二)教学连减:

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

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3、列算式:8-2-2

老师说明:像这样有2个减号、连续相减的算式叫做“连减”。板书:连减

4、读算式: 8减2再减2.5、学习计算方法。先算8减2等于6,再算6减2等于4.提问:第二步算几减几?(6减2)为什么?因为从8里跑了2只后剩6只,又从6里跑了2只,所以是6减2.完成练习题。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三、练习:P65页做一做

六、总结提升:如果回到家,家长问你今天数学学了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 8-2-2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蹇术芳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下载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学生经历10以内连加连减的算法过程,会计算连加连减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一年级数学_连加连减(课赛一等奖))(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龚金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P65,连加连减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连加连减》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是本单元的一......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连加、连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动态感知,静态......

    一年级数学《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数学《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数学《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1 前几天,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 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范文大全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一、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出自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