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教学中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研究
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教学中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研究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运用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成效。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综述,接着分析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特点,包括整体性与连续性。最后从对比阅读、以读代讲以及谚语表达几个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整合 听说读写
对于小学生来说,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课程开始增多,但是其理解和接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期,基础如何关乎其以后的学习成绩。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散思维提供了空间,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了基础。因此,研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听说读写整合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综述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老师都是以分数作为衡量语文学习效果的主要标準,在教学中,课堂基本是教师占据主导位置,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比较少,于是出现了“满堂灌”或者“满堂问”的状况,甚至要求学生在考前对部分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没有重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事实上,语文属于一个厚积薄发的学科,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并非容易之事,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要认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整合训练才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特点
首先,整体性。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单元导读,一个是课文,还有一个是语文园地,放在课文的后面,属于最后一个层次的内容,包含的知识丰富,有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训练、自我发现、展示台等栏目。这几个层次中,导语的导学功能比较强,单元也是围绕某个专题进行编排。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听说读写活动衔接的比较紧密,运用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对实现课程目标非常有利。(先发表后付费扣1324725251,微信***)
其次,连续性。这个特点就是表现在同一个学习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有着前后的承接与关联。因为单元目标不是总结目标,一个技能的教学也不是单纯依靠一个单元能够完成。此外,连续性还表现在单元内部结构中,同一个单元,不同课文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课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策略
1.对比阅读
这个策略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点的时候,针对描写类似事物的文本阅读,像描写风景、人物以及哲理等,通过比较和分析,分析不同文章的表达风格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系统。对比阅读在开展的时候,教学流程主要是:典型的案例,初次阅读的感知,深入阅读的体验,模拟写作,同组类比,实践体会,学以致用。比如,在学习说明性文章的时候,确定了整个单元的概念主题之后,可以把五年级某单元的《秦兵马俑》以及《埃及的金字塔》等文本统一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秦兵马俑》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看作者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接着从文章的结构、说明的方式以及具体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来跟《埃及的金字塔》这个文章进行对比学习,总结出异同点。之后向“口语交际”以及“练习写作”上迁移,让学生自主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达到的不同效果。
2.以读代讲
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一样。要进行听说读写整合训练,就可以运用“以读代讲”的策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比如,在五年级上册某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基本都是围绕“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来进行组织专题。包括神奇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还是风景绮丽的黄山,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些地方的特色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地形地貌?一年四季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大家去过这些地方吗?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可以说出你的感悟吗?把这些话题结合在一起就是小学生对祖国河山的宣讲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配合多媒体课件,用优美的曲子为背景放这些地方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听着曲子反复去阅读、朗诵课文,在头脑上想象风景的奇特。相信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感悟就能够感受到如何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并能够在写作中表现出来。
3.言语表达
简单来说,所谓的言语表达就是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内容跟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如果不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单独的把“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训练”列出来,那么课文单元作为口语与写作练习能力的资源就会被浪费。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时候,可以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后面都进行适时的安排“口语交际”与“习作练习”环节,给学生大量的听和说的机会。“口语交际”可以列出计划,提供指导的范本,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主要的教学流程概括为以下几点:创设情境、感悟内容、初次品读课文、了解内容、仔细品读课文、拓展训练、反思欣赏、深化主题等。而在进行这习作训练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导语”进行引导,比如,要选择一副秋天的画进行写作,教师可以先用导语来指导学生:“金秋是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到了秋季缤纷的色彩,也听见了秋天美妙的声音,感受到了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那么,现在请用你手中的笔来描绘下你心中的秋天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策略提高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成效。
结论
综上所述,单元整合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路径,具备多元整合、均衡协调的特点,弥补了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结合的矛盾点,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素琴.根据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特点进行整合教学[J].科研纵横,2016(10).[2]宋金城.多元统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J].语文园地,2016(15).[3]张明林.走向生本、走向生活、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2).
第二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近几年我区在语文教学中开始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目的是用“以一带
二、举一反三”的办法进行教学,加快教学进度,让学生读得多,扩大眼界,更加丰富、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界定。
小学——是指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语文——指语文能力系统;单元——是说要整合教材 ;而整体——则指联系整体教学目标;教学——是指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每个词都很重要,但是核心词汇是“整体”,其次是语文。从“整体”的角度而言,单元教学要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应该有比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把小学6年的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注意到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语文”的角度而言,单元教学应突出“语文能力系统”,把语文能力分成不同的层级,在适当的阶段培养适当的能力,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这条主线;从“教学”的角度讲,单元整体教学应是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接触语言材料,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能不断提高,逐渐达到能够自学,使师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伙伴;就“小学而言”单元整体教学要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特征 1.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设计和操作上突出强调的特点是“整体”二字,即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也就是说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2.单元教学具有连贯性
单元教学的连贯性首先表现在单元之间的衔接上,单元训练项目间必然存在关联照应。因此,着手进行单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与前后单元的衔接,使前一单元成为后一单元的铺垫,后一单元成为前一单元的巩固与提高。如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专题,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也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让学生感受环保的重要及他人为环保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因此,单元教学不是把单元教学目标视为终级目标,也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完成某一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单元教学的连贯性还表现在单元内部结构上。在同一个单元之内,不同的课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它们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第三册第四组选取的有成语、寓言、童话故事,但它们都是为“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服务的。此外,单元教学的连贯性也表现在读写结合上,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运用、表达,后者离不开前者,抓前者是为更好地促进后者。因此,读写结合就是由读获得知识然后向写的技能迁移的过程。3.单元教学具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这个“人”就是学生,即是说整个教育活动的终点或结局是为了使学生成人。“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4.单元教学具有动态性
动态因素主要是学生。单元教学系统应该促进学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能力的增长,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二是情感提升,学习活动从来不是冷漠无情的,但学习情感也不是自发产生的。面对一篇孤零零的课文,学生很难有什么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单篇文章的教学,通常只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如何引向对整个语文学习情感体验上有很大的局限,而单元教学却提供了可能。
当然,要上好单元整体教学,对于老师们的要求就会更高了。(1)首先是要求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知道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目标的。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整合语文教学思想,博采众家之长;需要整合教学目标,把把小学阶段放在整个教育阶段内,同时又要关注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教科书内容、整本书内容、语文实践内容整合在一起;需要整合教学方式,给学生学习的空间,格外重视学生自学,以学定教,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的能力。形象一点说,“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不是一条线,而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不一定“经纬分明”,但是大约有这样几条线:教材的体裁、教材的主题、教材的结构、语文能力、语言特点、年段特点、教学方式。这些线编织成一张语文网,而且是一张充满弹力的网,语文教师和学生舞在网中央。(2)对备课的要求更高了
首先,在备课时要求老师要有全局意识,它要求老师要改变以往备一课,上一课的现象,至少要备好一个单元,对单元的知识、训练体系心中有数了以后,才能走进课堂,去给孩子们上课。因为我们的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编排都有一个读写的训练点,我们老师只有对单元的重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这些训练重点分散在每一课中,加以突破。例如:六年级上有一个单元是“走近鲁迅”,它是以文学人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非常有特色。这一组文本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本是用怎样的表达方法来体现鲁迅的优秀品质。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一是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单元结束后的大作文就是要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等方法来写一个人。而当我们将这一单元完整的备完课以后,老师们就会知道在每一课中,重点要解决哪一方面。例如(例子略)
(2)“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策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每一组课文均能构成一个导学系统: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回顾与拓展。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单元整体教学,包括“每一组课文”、“课文所带出的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各部分既有横向联系,又有一个纵向的序列。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 个模块:
预习模块、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习作、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检测模块。
我们重点看一下前四个模块的教学。
(一)预习模块: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通读、读懂课文,能够画出不懂的地方。这在不同的年段要求不同:一二年级,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词;三四年级不但要读懂课文、画字词,还要能够提出问题;五六年级,读课文、画字词、提问题时要注意多个角度,比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个人的观点„„
(二)理解内容模块
这一模块有两个任务: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情感。理解内容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够复述、解释、重整文本,获得自己的体会。在理解了文章说了什么以后,还要能够体会到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当然,不同年段,对理解的要求不同。一二年级能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就够了;三四年级,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事,而且能对某些细节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五六年级,不到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
不同年段,对价值观的理解也不同。一二年级明白文章告诉什么就行了,三四年级不但要知道文章告诉了什么,而且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五六年级不但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还要知道自己在学习文章后获得什么启示。
(三)领悟表达模块
领悟表达模块也有两个任务,一是领悟表达,二是欣赏评价。领悟表达就是在教师带领下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从体裁、表述方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探讨。欣赏评价就是在领悟和接受的基础上,从读者的角度,对文章好的地方进行欣赏,对文章的某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同的年级对领悟表达的要求不同。低年级领悟表达重在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可以通过替换词语等方式进行体会;中年段重在领悟句子和段落的表达效果,能够对一些表达进行辨析,能够通过具体的语言点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独特性。高年级除了领悟词句段的表达效果外,重在对文章篇章结构的领悟。
不同的年段,对欣赏评价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段只要能够用朗读的形式把自己觉得好的地方读出来即可;中年段要能够对具体的词句说出自己的看法,还要能够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高年段则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文章的看法,还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要通过句段、篇章对比,整合课内外内容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不但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还要知道自己在学习文章以后获得什么启示。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归根结底,“单元整组教学”就是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我觉得“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能够省时高效、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听说读写并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听说读写并重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重“文”轻“语”,重“读写”轻“听说”。这种片面性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发展,使得相当多的学生不爱说话,不会说话。事实上,听说读写是四种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才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达到理解掌握,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听说读写并重。
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是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说话课”认真设计、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十分重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
一、语文课上天天练
像数学课天天有口算练习一样,每天的语文课挤出两三分钟时间,让学生练习听和说。如:把家里发生得一件事讲一讲,讲一条新闻,背一段课文„„开始可以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练说,过一段后,挨个说,同学们进行评议。坚持训练、持之以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能力,特别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见识、积累语言,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提高整体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识字教学练习听说训练 案例:“休”字教学片断
师:上课伊始,老师拿来一截木桩,放在讲台上。
师:同学们,看看讲台上放着什么?(学生争先恐后举手)生:讲台上放着一截木桩。生:讲台左边放着一根木桩。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同学还会用上“左边”用词非常准确,真棒!
师:看老师表演一个动作。(斜身背靠在木桩上,闭上眼睛。)同学们现在看见了什么?
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个人靠在木桩上休息。师:对,非常正确。“人”我们可以写成什么部首。生:异口同声回答 “亻”。
师:把两部分合成一块是什么?谁上黑板上来写一下。生:在黑板上工整的写出“休”。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个字就是休息的“休”。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学生字,一节课学几个就够紧张的了,那还有时间练习说话?其实,就这几个字来说,学生在入学前早对它的音、义很熟悉了,用不着过多讲解。只要指导学生认识其字形,通过书写,使音、形、义结合起来,在适当做一些口头组词练习,学生就基本上可以掌握了。拿出一部分时间,像上一案例一样指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说出来。这样把所学得字纳入说话中,不仅强化了汉字的音、形、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有成功感,并激发起学生的参与与信心。上一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参与者的位置上,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作答,发现点滴成功给予表扬,课堂上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十分广阔的。听讲、听问、听评、答问、朗诵、复述、背诵等等,都与听说紧密结合。
1、结合听说、答问训练听说。
听问、答问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未听清问题就举手抢答,答非所问或表达不清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训练学生听问、答问的能力。首先,所提问题应简明、具体,如果连续提几个问题,要注意由易到难,体现问题的层次。如:《丰碑》,在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一句时的一个片断。
案例:《丰碑》教学片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 生:晶莹透亮。
师:对,很好。“丰碑”是什么意思? 生:高大石碑,高大的的纪念碑。
生:“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师:真棒!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把“丰碑”的含义也说出来了。这几个重点词的意思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生: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上一案例中开始提的问题比较简单,逐步一层一层的加深问题的难度,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问题。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结合复述,训练听说。各种形式的复述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记忆力。
复述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复述三种。详细复述是一种接近原文的复述,复述中可把长句变成短句,可改变句子顺序,一般不要发挥和想象。简要复述要求对原文的内容加以选择,保留重点,删去次要部分,并用简明扼要的话讲出来。创造性复述允许改变人称和顺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复述后都要进行讲评,除评价复述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还要对语言是否规范、是否良好进行评议。
3、结合朗读训练听说。
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一、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口腔肌还没有定形,对发音不准的儿童,加强朗读训练,训练他们读正确可以改变他们的口腔肌的机能,使之成为标准的普通话,从而提高说普通话的能力。
第二、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在朗读过程中,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句,会与儿童头脑中储存的语言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清除原来口语中的杂质,使口语得到净化;同时课文中的美语、佳句转化为口头语言,使口语更丰富和完善。
第三、朗读可以培养语感。要培养语感仅凭机械的朗读是很难达到的。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词、句、段的比较。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学生在读对、读通、读好课文的训练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琢磨怎样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样就会自然而然的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范读或听朗诵录音,使学生接受语感的熏陶,让他们切身体验课文的韵感、节奏感以及丰富的感情,从而培养语感。此外,听述、听评、背诵、讨论等都是阅读教学中训练听说的方式。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必将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下一案例是一名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案例:《少年闰土》教学片段
师:下面请一名同学谈谈“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的外貌特点。
生:闰土长着圆圆的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脸是紫色的。
师:同学们相互看一看,我们的脸是什么颜色? 生:(相互你看我,我看你)黄色、浅黄色„„
师:啊,同学们说得真好。用词恰当。那么闰土的脸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生:(思考了一会)因为他整天在海边的瓜地里看瓜、拾贝壳,风吹日晒,脸就成了紫色的了,这一点也说明他非常健康。
生:从外貌看,闰土是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闰土现在的形象非常可爱。那么再过三十年闰土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自己想象一下。
生:到那时闰土身体会更加健康,高大强壮。生:闰土的脸黑黝黝的„„
师:好,同学们不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而且想象的合情合理。但是闰土三十年后是这样子吗?老师推荐大家在课外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下节课把正确答案告诉我。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提出“下节课把正确答案告诉我”的要求,这样多数学生会主动去阅读。这个案例中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引出话题,培养了想象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听说的兴趣,切实培养了听说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四、作文中训练听说
1、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难度大,需要有一定说话训练的基础,因此一般在高年级进行;综合性强,可以提高说话训练的力度。口头作文,可以由教师命题或提出要求,让学生经过较短时间的思考或讨论,然后用通顺、连贯的话讲出来;也可以由学生自由讲见闻。自由讲见闻的开始阶段,要鼓励他们放胆讲,不加任何限制,训练一段时间后,再在内容和语言上提高要求。如:讲一件事,低年级讲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而高年级还要加上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由此而联想到的。
2、从说到写,从述到作
从说到写,从述到作,是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应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低年级侧重说话、写话的练习,中年级侧重说写片断练习,高年级侧重写成篇作文,这体现出从说到写。理论和实践证明,让学生先说后写与直接下笔成文,作文质量相差较大。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训练,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是生活的需要,发展思维的需要,而且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在提高认识、明确听话、说话能力的结构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上,既要上好听话、说话课,又要把听话、说话训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要充分利用母语的环境和条件,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以适应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第四篇: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二、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其主要任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前提。课堂结构一般为: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一般为1课时。
2、研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每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教师运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基本课堂结构为: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训练的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基础训练课。基础训练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基本课堂结构为: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 ——综合复习(整体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训练课。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一般为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明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测试课。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训练目标情况,做到段段清的专用课。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训练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训练和达标检测试之后,安排的总结学习得失,矫正存在问题,消除知识缺陷,给学生创造再次学习的机会,以达到相对平行,同时为后继学习鼓劲加油的一种特定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评价——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平行测试——课堂总结。
三、“两项活动”的配合
1、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阅读一是为了巩固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二是为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有导向”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即尽可能地围绕着本组的训练重点来阅读和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诸如内容、范围、方法、任务等;其次,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组织形式,像小组讨论式、提纲导读式、自由品读式等;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开头、结尾、具体描写、抒情议论等片断,或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等;四是对这种课外阅读积累活动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习作素材。所谓“有指向”,就是组织活动要以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要根据训练组的习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级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要记暑假里的一件事,第二单元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均可采用回忆讨论式或参观访问式等。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种小动物(或植物),抓住特点、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可以安排一个参观养鸡场的活动,带领学生去看鸡、访鸡、说鸡、画鸡,使学生对小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实践活动既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要求学生单独去做。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是因为:
第一,该研究建立了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整体主线展开进行,而且环环相扣,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可控的有机整体——新的教学常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该研究整合一切现代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并提出了“好的阅读教学就是一堂阅读实践课”的教学主张,始终把学生推在学习活动的最前沿,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有价值、有创新、有实效性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研讨、悟得。倡导读书的多样性,要求层层推进,注重实效。
第三,该研究注重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要从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又要求始终围绕着教学主线,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来积累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有的放矢。
第四,该研究引导教师“退居二线”,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疑难问题的启发者、点拨者、讨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提出学习要求,突出了教师整体把握、全面驾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师思想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
第五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三组“美丽的秋天”预习与理解内容教学设计
一、词语加油站
1、出示本组的词语,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2、学生思考本组词语中,有疑惑的词语,提出疑问。
3、学生帮助同学们提出来的疑问。遇到大家都有的困惑,师出示图片并解释。
4、通过填词语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走进画中,引出主题
1、学生欣赏秋天的图片,用词语表达下你对秋天的感受。
2、师总结,秋天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它的美丽在我们本组中也体现出来,文章中它的色彩在有哪些呢?
3、学生有情地读出秋天色彩的句段。
4、引导学生闻到秋天的气味,发现动植物们在秋天忙些什么?
三、聆听秋天美妙的声音
1、引导学生听一听秋天的声音,它的声音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快的歌。
2、我们都听到了谁的声音?引出学生对风筝的憧憬与希望。找到孩子们快乐的歌声。
3、秋天就是一个音乐厅,还有谁在弹奏与歌唱。引导学生找一找秋天的声音。
四、倾听学生演奏秋天的乐章
1、小组合作,朗读诗歌《听听,秋的声音》
2、配乐,学生展现朗读。
五、总结:本组我们看到了秋天带给我们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笔描绘出我们心中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