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代的校长素养
新时代的校长素养
姓名:管小波 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电话:*** 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望江小学校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和平村5号 邮箱:464368933@qq.com 摘要:教育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校长关联着学校的发展。新时代的校长素养决定着教育的前途与希望。校长要从责任使命、道德修养、专业引领、创新思维、人文关怀、未来眼光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词:教育
校长
素养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的重要论述。也是教育人的行动方向。在新的时代,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良好的校长素养决定着教育的前途与未来。决定着教育梦想的全面实现。
校长要有使命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先生以他一生的办学经历,精准地诠释了校长的责任与使命。当党和政府将一所学校交到你的手里,当一群充满着稚气的孩童来到你所管理的校园,你是否意识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以及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才的光荣责任?在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崇高的,神圣的,做教育,就是做良心,就是在做功德!然而,要做好教育,成为一名好校长,绝非易事。只有淡泊名利,潜心教育,甘愿成为教育的守望者的人,才有成就教育的同时成就自己人生梦想的可能。
校长是什么?是一面旗帜,也是举着旗帜走在最前面的人;是引路人,也是一名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有人说他是“官”,我却说不是。他是一个带领着一群有道德,有文化,有良知的教育人,去实现中华民族教育复兴的领航者和责任人。校长要有改革创新思维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里的“好校长”具有很多的注解元素,我以为,校长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应该将“改革创新”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同志讲过:没有改革创新,只有死路一条。国民经济如此,教育也一样。任何固步自封,裹足不前,闭门造车,都必将被同行甩得远远的,甚至被社会所淘汰。当下,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与问题,比如,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习惯的应试教育问题,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素质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与学生兴趣特长因人而异的扎实培养的问题。课程设置过多偏难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矛盾,教育均衡与公平与优质教育需求的突出矛盾。一句话,校长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与管理者,针对突出的问题与矛盾,义不容辞的担当起改革先行者的角色,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阵地在学校,教学改革的阵地在课堂,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受益者是学生。那么,改革如何着手并取得成效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好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教育的均衡主要在教师;教育的公平主要在课堂;教育的创新主要在校长。关于教育的均衡,目前,我们施行的教师交流制度,将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就是很有效的办法。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每一个孩子公平的话语权,公平的发展空间,公平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很好地兼顾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用微观的方法解决中国教育宏观方面的问题。使“以人为本”的“人”指向每一个人,而非几个突出的人。这样教育的公平才会真正落到实处。那么,至于课程改革,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这些都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与专业提升逐步转变而成为广大教师的自发行为,并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对于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校长,既要继承我们传统教育的优势,也要大胆学习发达国家与地区教育的长处,中西结合,又不失中华文化之精髓,洋为中用,以国际视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校长要讲人品与德行
有人讲过,人最高的学历是人品。“德者,本也。”人的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是立业之本。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因此校长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校长的自身素养是影响力的基础,它不同于权力,权力是外来的力量,而素养是自身的力量。校长的人品与德行,这是教职工群体中反映最敏感的要素。校长是学校的当家人,他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他能否从全局出发,把整体利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他是否办事公道,不徇私情,不拉帮结派,都关系到他影响力和领导力。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的颁布施行,对校长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而,做校长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与好的行为。“德”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是校长最该具备的能力,这就是学校领导力的核心所在。校长要成为教师之师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欣赏和最看重的就是学术领导力,而行政领导力却属于其次。因此,校长的学术地位、文化修养、教学经验的影响力是最重要的。校长要形成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不断学习、认真研究,以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深入课程,深入课堂,成为课程改革的领头羊。大力提倡以教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积极参与到各门学科的教研活动中来,成为教改科研的实践者和领军人物。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牲讲过这样的观点:校长要坚持课堂听课、参与教学研究,关注班级管理等,必须牢牢守住“阵地”,“阵地”失守,就该“枪毙”。笔者认为:在学术领域,第一要专业,第二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校长。潜心治学,用情治校。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校长要有人文情怀与服务精神
在一所学校,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学校以发展为本。作为校长来说,在所有的服务中,必须明确树立首先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教师的成长就是学校的成长,教师的成功就是学校的成功。一所好学校的重要标志:一个好校长,一群好教师。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所以,校长要具有人文情怀与服务精神。教师需要信任,需要支持,需要认同。校长必须具有培养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才能。要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成功的平台。校长的一句问候、赞许的语言,校长一次热情的帮助与支持,往往能够使教师情绪心境等心理素质出现积极状态,其工作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工作效率必将大大提高。每一名教师有着不同的专长与个性,校长要激发每一名教师的潜能。一名好校长他可以不知道他的下属不能干什么,但他很清楚他的下属最擅长做什么。这就是校长的洞察力与用人之道。学校要兼顾好管理制度与人文情怀两方面的作用,相互弥补,相得益彰。要充分体现制度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越好的学校,教师团队凝聚力越强,当然,一名具有人文情怀与服务精神的校长带领着这样的团队,谁会怀疑它的战斗力呢?
校长要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思考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先生讲过这样一段话:“怎么样在学校的发展中留下你思想的痕迹、物质的痕迹——物质的痕迹是盖一些房子,买些设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留下思想的痕迹。就应该视学校发展为生命。”他在《理想的教育》这本书里写道,理想的校长应该把学校的发展视同自己的眼睛一样。的确,学校的未来发展就是校长的最重要责任。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既要懂管理,更要懂经营。目前,教育的竞争也是残酷的现实所在。民办学校的开办如雨后春笋,集团化办学的托管与兼并模式的推行。作为一届校长,我们总不能让一所百姓身边的学校,因我们的经营不善或者管理无能而消亡。出现这样的状况,校长将难辞其咎。无法向教育的历史作出交代。所以,一名优秀的校长必须居安思危,放眼未来。从办学的定位,办学的目标,办学的理念,办学的特色等方面作全面思考与长远布局。坚持“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思想与行动,兢兢业业地办好自己的学校。最近读到了重庆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的关于巴蜀愿景的描绘: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尤其是愿景中的“受人尊敬”一词,让我倍受启迪与教益。办好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个性特长,人格塑造固然重要。然而,要达到“受人尊敬”的程度,这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较高的办学方向。我以为,“受人尊敬”的学校就是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就是人民满意的学校,就是秉承传统,不断超越,培养民族未来人才的好学校。
在新的时代,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作为教育人,理应为中国人的教育之梦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激情与力量。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教育的未来在学校,学校的未来在校长。只有教育的振兴才能有民族的复兴。作为承载着教育振兴之责的校长任重道远,义不容辞。
第二篇:新时代新校长
新疆喀什“影子校长”培训研修周记
新时代新校长
(2018年5月14日至2018年5月20日)
阿卜来提·伊萨木丁 莎车县阿扎提巴格乡中学
这周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下周一要组织第一期论坛沙龙,根据群里通知,论坛沙龙主题为“新时代校长角色的重新定位”,珠溪中学的三个老师偶尔讨论关于新时代新校长有关话题,珠溪中学领导给我们相应的提示,从中我找到一些灵感,写了一份发言稿,具体内容如下:
我觉得这个题目比较大,所涉及的范围极度广泛,因此我也不可能说起简单话语表达自己对本讨论题目的想法和观念,但我知道讨论这个话题,首先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概念,在我理解上的新时代就是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全国上下进入创造及运用四大发明(网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的智能时代等等。正如,将我国当前新时代特征这样描述出来会很多,但是概括起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的内容完全够于描述新时代,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显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这里提出的这“五大建设”中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刚好跟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新时代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关的新想法新要求对新时代的新老校长带来了新的工作要求,根据新时代的各项新要求学校的角色要改变,学校教书育人过程的方式方法,各项校务工作处理的过程当中所运用的措施要改变,新时代对学校工作改变的这些迫切需求要求校长改变思路、改变决策,利用具有新时代式的头脑思考学校问题,谋划学校工作,构想学校发展,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队伍引入他们不知不觉跟新时代接触,跟新时代交流,跟新时代融入,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加稳固我国发展基础、人才资源基础和国家安全防控基础。
在新时代不仅是迫切要求校长角色改变而且还要求校长角色重新定位,就是要把校长在学校工作当中的角色重新定出来,给校长新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当前新疆教育完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大家知道当前全疆范围内都在推进国语教学,这是对民族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教材全改了,老师基本上全都新了,而且我们的学生还是那些以前的群体,因此这些新的教育改革给校长带来了新的需要思考的很多问题,在这个大的教育改革中打好赢战方面我提出如下想法和观念:
新疆喀什“影子校长”培训研修周记
1、加强过程性指导。
根据当今实际情况校长必须以“学校无小事,事事是大事”的想法指导学校各项日常性工作各环节的各个细节,特别是教学工作五个环节,其中重中之重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教育,老师和学生的语言交流有很大困难,这个实际情况迫切要求校长亲自去指导课堂教学,亲自去谋划新的符合本校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违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想方设法改进课堂教学全过程,让老师感悟获得干,让学生感悟成绩感,这样就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求知欲乐日益提升,对学校工作带来很大有利因素。
2、加强技术性指导。
新疆教育进入新时代,其实对我们带来了很多有利因素,无论是建立高效课堂还是学生成绩的评定,校务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或者是全校一盘棋的工作监督和管理都带来了很多方便。因此新时代下的校长要大胆探索引进先进的体现信息技术管理模式的各种软件、硬件工程,将学校管理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比如说引进“安脉学校综合管理平台”,“学生成绩分析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班班通管理系统”,“课堂教学远程数字化链接系统”等等。
3、加强思想性指导。
思想的改变导致行动的改变,人最难做的就是思想的改变,思想问题解决了什么事情都好说好办。因此新时代下的校长多看一些“习近平谈国理政”(第一第二卷)、邓小平理论等我国当代伟大领袖发表想法的哲学性书类,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解放自己的思想,引领学校老师和学生思想的改变,引领他们读懂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革新思想、纯洁思想,办事做事都要以最高密度的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
没有理想就没有立场,没有信念就没有观念。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位同仁们回到自己的岗位之后,将在这里实地考察学习、跟岗挂职学习及其听取讲座、工作汇报、工作经验学过的知识跟学校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给本校教育的成功办理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这一周主要学习研修活动都围绕着新时代下的新校长角色来开展,实际效果累累!非常感谢珠溪中学和师资培训中心给我们创造学习交流平台!
第三篇:新时代需要“核心素养”
新时代需要“核心素养”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现代核心素养的合格公民,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认真观看聆听了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我感觉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对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阅读文献,我认为“核心素养”不是新词,“核心素养”是“德智体美劳”的更加具体化和更加全面的阐述,它是伴随新时代的脚步,同现代社会的新能力、新需要紧密结合,为培养未来新型人才而产生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一切活动。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观。
1、“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
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包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就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实现从教师“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的转变。
2.改变教育观:将人本理念贯彻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要关注学科外活动的教育价值。学生开朗的性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很多都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学科内教学要注意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课堂上除了学科知识教学,还要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身心素质。
其次,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
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课标”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还能够获得思维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2.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
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不仅依赖记忆与理解,还要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
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
3.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
传统的评价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 度,而未来的评价除了考查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是人生存的需要,接受教育是孩子的本能。我们教育目标是多维的,不仅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更要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
第四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素养的探讨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素养的探讨
作者:王 加 旭
电话:***
地址:贵州省道真县三桥中学
邮箱:qnsywjx@126.com
邮编:563
521【内容摘要】:中国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素养、创新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保持一颗心---良心,怎样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及教师专业素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社会和国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本文就将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字:教师良心职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创新精神 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7年了,在当今世上,竞争异常激励,知识爆炸,社会日新月异。各国在以教育为基础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竞赛。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要和平崛起,毫无疑问要把教育作为出发点、根本点,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尤为重要,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人民教师又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做起。
(一)教师要保持一颗心--良心
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通俗而又“实在”的说法,教学则是良心活,怎样做好这一良心活呢?从孔子的“可以为师矣!”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神圣的,因为,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任务,而且担当了育人的工程。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要育人就要用自己的心去对待学生,要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对待学生,那么,什么是教师的良心呢?我认为,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良心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道“道德防线”,又是教师人格的前提保证。没了对学生的一颗心---良心,教师的职业道德无从谈起。它不同于教师教学那样有章可循,在操作上可圈可点。教师良心很难成为操作上看得见的条条框框,它完全是教师的一种内隐的自律准则。
教育,必定要依据教师的良心,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学生”激起教师同情与慈悲的天性,教师“看在学生份上”是中国教育的辛事。教师良心一旦失去,中国义务教育将溃不成军。教师,应努力保存教师全部美德“源泉”----良心,教师一旦失去良心,不再敏感于学生,那么,学校对你来说即“地狱”。1,教师要有静气:教师需要静气,有了静气,才会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
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还有你自己。2为学生而教书,为自己而教书,为了自己良知而教书:要做到和学生在一起心情永远愉快,心永远年轻。要深深懂得:教师干的是良心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杂草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备课,才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它具有复合开放的品质,具体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表现在教师所承担的学科教学上。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尽管在学科指向上各有差异,但作为专业人才总是学有专攻。所以,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性构成。一个连自己所教学科都教不好的老师,很难被学生和家长认为是合格的老师,更谈不上好老师。学科专业素养至少要包括: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熟练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学科知识与人类实践的多重关系,以及它在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掌握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所教学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适应知识更新、满足培养学生创造意向和能力的要求。
第二,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学科专业素质与教育专业素养的复合,教师专业素养是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师理念和新的教师职业理想,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社会公职资格的认定,是教师个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奋斗的过程,是不断创新、自觉追求、终身学习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岗位,正像律师、医生职业一样,不是任何一个具有一定学术和职业素养的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要在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的同时同步提高教育素养,学会阅读,而且是大量的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教师专业素养阅读需要一步步提升。只有不断的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时时更新知识。深圳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刘宪华要为学校的教师建一个教师书屋,开设“教师大讲堂”,教师不仅要读书,还要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起来。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图书馆”没有充足的专业阅读,谈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何教好学生。我本人反对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教师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在辛勤教学的同时自己知识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三)要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名教师一定要具有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不是照本宣读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把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像倒水一样倒出来,既要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善于“诊病”、“治病”、对症下药,又要像科学家那样善于“探索”“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难题,并与学生探讨自己成功经验,这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和引导作用。
一、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中小学教师搞科研的主要目的,不仅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改善。为此,有创新型精神的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提炼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之升华为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和移植他人的成功经验,并能推陈出新。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这是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之
一。而学生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关,二是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关。我们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真正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那么,必定会喷发出无限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倘若教师自身的思维也颇具创造性并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思维火花必定能放射出理想的智慧光芒。这对我们国家未来繁荣的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性教学是一种动态性教学,这种自我监控性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
1.课前的计划和准备
教师在课前不仅要知道所教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还要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要具有较高的教学预测水平。
2.要做到学生能听懂,培养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能使学生对你这门课的兴趣。学生能否主动的学习、专研,是否对你的科目有兴趣,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3.教材的呈现过程
这是课堂教学的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随时进行有意识的反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动态地呈现教学内容,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任何他人,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然要在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下。
4.课后总结,反省与评价自己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当及时分析、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并结合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四)语言表达和着装
教师还要善于语言表达,注意自己的着装,教师的言语表达和着装是学生对教师的重要的印象。这是对学生专心的学习,对学习的兴趣等等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富有启发性、激励性,音准,带有示范性。要善于。善于无声
语言(即体态语言),古人曰:“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要做到神态语,手势语,姿态语。教师的着装同样很重要,穿着整齐、得体。给学生一个好印像,提起学生对老师的兴趣,对老师的兴趣自然就上升到对其教学的内容开始感兴趣,这就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没有这样的“敲门砖”,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上所做的一切都将大打折扣。如果一位老师,有较强职业素养,创新精神较强烈,但是言语表达能力不强,行为、着装不合理,学生对其没有好感,那他是典型的“真的坏老师”,我们要做到是“真的好老师”。
(五)总结
21世纪的世界是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世界,世界各国在各方面进行着不遗余力的竞赛。中国要立足于世,造福于人民,造福于世界,维护世界和平,需要综合国力作保障,然而办好教育又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保证,义务教育则是重中之重。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要保持一颗心----良心,只有有了这颗心,才有心提高自己在教学上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等,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才能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的教师,才能做好本质工作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社会和国家。
注释:[1]句容教育网。“良心”----教师道德的底线
[EB/OL]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2004-9-25
第五篇: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素养
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工具性学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增强语文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工具性,进而认真学好语文,要达到此目的,就对新时代条件下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高自身的语文热情,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每天都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趣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