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长任职资格证论文浅谈如何在篮球游戏培养幼儿的阳光性格
浅谈如何在篮球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阳光性格
【摘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话,说明幼儿阶段的性格培育对一个人的性格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该如何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值得我们每个幼儿教育机构及幼儿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及未来人才发展趋势,阳光性格应成为我们孩子性格培养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拟在深入研究幼儿性格特征及幼儿园阶段对幼儿性格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幼儿园篮球游戏对幼儿阳光性格塑造的途径,以篮球为载体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出更多性格开朗、心理健康、心胸开阔的未来人才。
【关键词】幼儿 篮球 运动 阳光性格
在职场,有这样一个观点,即性格决定成败。也许有些偏颇,但在具体的职场实践中却“屡试不爽”:性格内向的人,将无法获得更广阔的人脉资源;性格开朗的人,总是得到更多的成长甚至晋升机会。这个观点在理论界也屡屡为大家提及,如绪儒斯曾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而约凯恩斯也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此看来,一个人的性格对个人的未来确实影响至深,这也是当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界,都非常高度重视幼儿性格培育的一个重要“现实”因素。尤其是在当前“不能输在起跑线”思潮的巨大压力下,如何培养幼儿的阳光性格,更成为“万众瞩目”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幼儿性格特征概述
从整体来说,幼儿性格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内向型幼儿往往表现出安静、斯文,但可能自私、自卑、怯弱及优柔寡断、不合群等特点;外向型幼儿则往往表现得好动、诚实、谦虚、善良、果敢、开朗及做事积极、反应快等特点。这“一动一静”,都需我们加以合理引导或强化。但我们在引导和强化过程中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人的性格是可变、可塑的,所以不能“先入为主”地将其固定归类,而应根据其“可变性”,加以合理引导与强化。这,应是我们塑造孩子阳光性格过程中必须注意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来说,可以细化出以下几种具体性格:
(一)安静型。这种性格类型的幼儿主要体现在女孩子身上。形成女孩子这种性格,与我们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有关:我们总认为女孩子就该安安静静、斯斯文文,不能像男孩子那样“闹”。这个观念不仅在我们家长中广为存在,就是在我们部分幼儿教师中间也有着一定市场。因此,我们总会下意识地提醒幼儿:注意,注意,不要太“闹”!在这种持续性灌输教育下,女孩子的安静性格也逐渐形成。
(二)好动型。这种性格类型的孩子主要体现在男孩子身上。同样,这种性格的形成,也和我们之前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莫不相关:我们总认为男孩子好动是天性,所以他的好动是可以接受的。好动型孩子固然有活波可爱、思维敏捷、比较合群、动手能力强的一面,但也会有霸道、霸气甚至蛮不讲理、自我意识过浓、唯我独尊的一面。因此,对好动型幼儿的性格培育和引导,同样需要我们尽心尽力,而不是任由其自由发展。
(三)自卑型。缺乏自信、充满自卑在一些幼儿身上表现较为明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与人交往,不敢表达个人意见,不敢去尝试,不敢与人争辩,以至于被人归纳为“怯弱型”或“孤僻型”。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的性格、个性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家长首先要重视到这点并自省;对于幼儿园及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保持高度的紧密沟通,在双方的配合下努力引导幼儿转变这种消极的性格。
(四)自信型。充满自信心理的幼儿往往会有一个自信的家长,也往往会有一个懂得鼓励他的好老师。自信型幼儿往往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敢于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或自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或做好。他同时也将是一种“领导型”人物:能很快在小伙伴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拥有这种心理的幼儿往往心胸很开 阔,性情很开朗,心智很成熟。
(五)优柔型。这类型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对麻烦或问题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更不知道怎样去解决,也即我们常说的“优柔寡断”。这种性格的形成,同样和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似表现密切相关:我们有些家长本身就做事不果断、不果敢、不坚决,喜欢拖、推。对这类型的幼儿的性格加以引导,同样很重要。
(六)果敢型。这种类型的幼儿很有自己的主见,能自己对周边的事务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并立即加以行动。这种性格的幼儿往往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也具有较好的领导力:他的果敢与快速将迅速赢得小伙伴们的认可和信赖。但缺点也同样存在:会可能因为自负而产生一种傲慢心理或脱离集体。
在上文中,我们多次提及“家长的影响”。确实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当个性鲜明的幼儿个体进入到幼儿园,开始适应集体生活的时候,就多了一个环境影响力:幼儿园环境将对幼儿性格的逐步定型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育机构及其从业者,应担负起培育他们性格的重任。
二、幼儿园生活对幼儿性格的影响及作用
3—6岁的幼儿是模仿力最强的,也是最容易塑型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极大变化——开始要学习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变化,所以这种环境的转变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及作用。
(一)群居的集体性格。幼儿园首先给幼儿的第一堂课就是群居生活——有了很多小伙伴,有了一张规律的生活时间表,有了一起做早操、进餐、做手 工、讲故事、一边表演的经验。这种整齐规律的生活模式,会让幼儿逐渐养成一种群居的集体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对幼儿未来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守纪意识、守时观念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二)活泼的开放性格。幼儿园是一个允许幼儿个性张扬的地方,也是一个尊重幼儿个性、培养幼儿活泼的开放个性的天堂。不仅有老师的乐观、向上及灵巧、好动的熏陶,更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的登场。幼儿在“玩”中体验式学习,在一个又一个玩的活动中,曾经自卑、孤僻、不自信的幼儿会逐步融入其中,慢慢跟随着老师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在玩中学会交往、表达,在“玩”中释放自己的快乐,学会大胆表现自己,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变得自信,从而形成活泼的开放性格。
(三)勇敢的担当性格。在幼儿园,老师会创设一些“大带小”的混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照顾好比自己小的玩伴。这种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善良、礼让、理解、尊重、热情的品质,也会逐渐养成他们勇敢的担当性格。如排队不推不挤、玩具轮流玩、别人有困难时主动上前帮忙等,在活动中幼儿不知不觉学会了谦让、尊重他人、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等,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勇敢品质和担当精神。
(四)好动的参与性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我们不能压制而更应充分地发扬他们的这种天性。幼儿园更多的是一种参与性活动的开展,这也是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天性,更充分考虑了孩子们阳光性格培育的需要。富有参与性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性格,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果敢性格。因此,如何开发更多的符合孩子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参与性强、娱乐性强的文体活动,应当成为幼儿教育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强烈的模仿性格。幼儿的成长从模仿开始:在家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在校模仿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一言一行。如何充分抓住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并给他们树立一个可以模仿的好榜样,是我们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慎重的一个问题:教师乐观、开朗的性格,好学、好问、好思的学习品质都将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同时,当幼儿出现不恰当的模仿行为时,教师也能循循善诱的引导和纠正从而让幼儿走上一条正确的模仿之路。
(六)好问的探奇性格。好奇作为幼儿的另一种天性,与他初涉尘世的生活经历不足有关——他们总是以一种新奇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且这个世界对他们而言永远充满一种新奇和神秘。对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幼儿,我们应持微笑的鼓励态度,而决不允许粗暴的打断行为。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会让幼儿的心里洒满阳光。
以上种种性格的形成,都会促进幼儿阳光个性的逐步形成。因此,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不是教学,而是幼儿的阳光个性的培育。阳光性格的培育,其根本是“动”——让幼儿“动”起来,在“动”中培养幼儿的阳光性格。
三、以“动”育“动”,用篮球游戏培育幼儿阳光性格
幼儿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却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幼儿性格的最终形成,与他们幼儿园生涯息息相关。要培养幼儿的阳光性格,必须在充分认识、了解、认知和掌握幼儿性格的基础上,用一种动态的培育手段,逐步让幼儿“动”起来,并通过幼儿的“动”,逐步养成阳光心态。而篮球作为一种“动感十足”的运动,是我们培养幼儿阳光性格的首选之物。
(一)导入篮球游戏的条件
将篮球游戏有效地导入到幼儿阳光性格的培育当中,离不开以下几个条件 的具备:
1、对这个理念有充分认识。
理念决定行为。当前来说,“篮球游戏塑造阳光性格”的理念并不为人所周知或理解和接受:会有更多的理念和方案来阐述它对阳光性格塑造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也正因为如此,导入这个理念才有了一种阻力和压力。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是能获得成功的人,对于践行这个理念的幼儿教育机构来说也是如此——能充分认识到篮球游戏对幼儿阳光性格有着积极的培育作用,是我们导入这个游戏的理念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每一员,如果都对这个理念有充分的理解、认识,并从内心去接受它的话,那么执行的可能加上实践的动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2、具备了一定的硬件条件。
篮球游戏的开展其实是一件“物美价廉”的事情:篮球、篮球架和活动的场地即可开展。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一个现实情况: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由于场地租赁价格的昂贵,使很多幼儿教育机构的篮球游戏开展都受到了场地的限制。因此,要导入这个游戏并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特色来培育,对一些幼儿教育机构来说,首先要解决场地问题。一旦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导入篮球游戏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3、有完整系统的游戏规划。
要打造一个特色教育产品,必须有科学、完善的产品发展规划。篮球游戏的导入也是如此,需要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且据可操作性的游戏项目规划。这个规划必须包含:投资目的、投资额度、管理人员、责任人、教师聘用、游戏项目、游戏规则、安全保障、亲子活动、应急预案、成效检测、广告宣传、效 益预测等内容。要充分把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既有商业运作的手段,也有社会效益的实现。只有这样,这个游戏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得到社会尤其是家长们的认可。
4、有丰富多彩的项目策划。
创新是一个游戏的永恒主题。篮球游戏也是如此,需要不断地创新。因此,有一个丰富多彩的项目策划,是我们扎实推进篮球游戏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应充分调动群众的智慧,集思广益,设计更多的游戏项目。为此,我们可以邀请家长也参与进来。这样做的一大好处是:我们不仅借此宣传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传播了我们的育人新观,更有助于拉近我们和家长的心灵距离,使家长认可与接受我们的育人理念和方法。在充分收集群众智慧后,应加以深刻分析和整理,从中选出更具可操作性的游戏项目,并最终制成项目策划方案,使我们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的活动开展,而不至于我们陷入一种“老套”无新的状态。
5、有专业的活动执行老师。
并不是所有的幼儿教师都能执行这项活动,它的执行更需要一种专业性做支撑。这种专业性,首先必须要求老师懂篮球:知道它的游戏规则,更懂得它的灵动性——当你把它看做一个有生命力的伙伴时,你才能从内心去接纳并爱上它。而我们知道:喜欢和爱,才是我们快乐去做某件事的持衡动力。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必须聘请有篮球运动专业知识的老师来推行这项活动;如果实在一时难以聘请到合适的老师,对现有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因为专业性始终是家长的关注焦点,而家长的关注,才是这项活动最根本的一个推进动力。没有家长的关注,幼儿的阳光性格,不仅可能受损,其未来,也将蒙尘。
6、有持续的项目推进动力。
持续的项目推进动力的获得,归根结底,是孩子们是否具有持久的兴趣。它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游戏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考验着我们家长的支持度究竟有多高。我们很多家长总有一种不太全面、客观的认识:认为幼儿一旦入园就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情,大人就可以高枕无忧。这种认识不仅会挫伤幼儿园和老师的积极性,更降低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配合度——幼儿教育始终是双方共同的事情,需要彼此的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只有在密切的配合与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才能保持持久的兴趣,项目的推进也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二)篮球游戏的成功导入。
要成功导入篮球游戏,并达到培育幼儿阳光性格的最终目的,需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特有兴趣与个性。尤其要高度重视以运动的“动”,去满足和激发蕴藏在幼儿体内的好动的“动”,使这项活动首先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1、确保动感十足,切合孩子的好动天性。
篮球的最大乐趣就在于“你追我赶,你抢我夺”的过程体验和活动结束后的成就感满足。当前,市场上有很多适合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玩耍的篮球及配套设施,且价格相比之下也比较低廉,这就为推广篮球游戏奠定了较好的物资基础。在篮球的追逐中,即便是内向的孩子也会逐渐放开,让自己好动的天性释放出来,而加入到篮球的追逐当中去;当幼儿的眼里只有篮球的时候,就是幼儿逐渐走出封闭状态、摆脱自卑心理的时候。
2、力求趣味十足,满足孩子的参与欲望。篮球游戏是可以设计的,因为会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又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它既可以运球、抢球、投球、传球,甚至当足球一样来踢球,从而使这个“玩具”更具趣味性,也更能吸引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在西方国家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当今的篮球经济水平之所以能长期独霸一方、傲立群雄,与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篮球运动开展有关:不仅在幼儿园有篮球课程,到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几乎组建有校级篮球队。因此,积极导入篮球游戏培养孩子阳光性格,既有理论基础,更有实践的验证。
3、努力变化多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
篮球游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某项篮球游戏充满变数,而这种变数,则完全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譬如,幼儿对篮球的掌控技能训练,会让幼儿去思考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抓稳它;如何带球走跑,会让幼儿去探求身体与球的协调性;如何把球投进篮筐,会让幼儿去测量一个角度和距离,以及力度的把握。如此等等,都会让幼儿根本“停不下来”,而不停地去观察、揣摩。当他们成功地把篮球运动起来、掌控起来甚至投进篮筐的时候,就是自信开始根植他们心里的时候。
4、努力提高参与性,满足幼儿的群居需求。
幼儿其实是最怕被冷落、被边缘、被遗忘的,他们与生俱来有一种惧怕孤独的心理。篮球作为一项群体性文体活动,因为其强大的参与性,从而能有效地满足幼儿的这种群居心理。因此,篮球游戏的设计必须始终坚持好群体性参与原则,并附加以一定的竞技性,则更能提高它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会忘了所有,而只有开心和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参与,他们可以与更多的小伙伴“深交”,可以拥有更多的好朋友,也逐渐可以拥有 一个阳光的心态。
可以这样说,一个阳光的心态或性格,离不开上述的好动天性、参与心理、好奇心理、群居需求;而篮球游戏的开展,能更有效地满足幼儿的这些性格成长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篮球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幼儿中间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大众性和廉价性,使我们更有了大力推广篮球游戏,塑造幼儿阳光性格的物资条件和基础。
幼儿的阳光性格至关重要,如何培育更迫在眉睫。篮球游戏的导入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尝试,但更应值得坚决实践。它作为一种非常切合孩子心理特点和性格成长需求的游戏,也作为一项符合新教学大纲的教学探索,一定会伴随着我们的不断实践而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韩] 申宜真 著.陈放 付刚 译.【申宜真幼儿心理百科(新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2-01.2.沈雪梅.【关爱与方法:幼儿行为观察案例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07-01.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3-01.4.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07-01.5.李国良.白立茹.【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教师指导(大班)】.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08-01.6.[美] 弗罗斯特(Beaty j.j.)等 著.唐晓娟 张胤 译.【游戏和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06-01.7.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第4版)[2-5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2-01.
第二篇:园长任职资格证论文《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教学》(最终版)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 沈老师 131 1378
3580(微信同)
封面1
组别: 学前教育 类别: 教学
标题: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教学
学科:体育
学校: 姓名:
时间:2017年10月25日
学术诚信声明
我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作者签名:
日期:2017年 10月 25 日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 沈老师 131 1378
3580(微信同)
封面2
组别: 学前教育 类别: 体育教学
标题: 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教学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 沈老师 131 1378
3580(微信同)
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教学
摘要: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运动兴趣和习惯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发展其身心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身体锻炼教育活动,以幼儿园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本文从内容、自由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实施途径与体育活动中注重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当前幼儿园该如何有效开展体育活动。[关键词] 幼儿园 体育活动 有效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指导下,较多幼儿园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完成的,即幼儿可以在活动中自主地发现。但幼儿的发展水平又制约了其发现的结果的深度、内容及倾向。因此,幼儿的自主活动也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可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实现体育活动的相关价值至关重要,需要制订明确、科学、详细的体育活动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落实活动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
在国外,幼儿园都是以玩为主,孩子们随意玩耍做游戏。室外装置各种锻炼身体的活动设备,孩子们在尽情的玩耍中同时达到了锻炼身体和学习的目的。例如:德国人认为运动对儿童健康大有好处,比如爬、跳、钻等,他们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喜欢运动。在芬兰国家,他们的教育环境轻松而自主。6岁之前,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主要是游戏和运动,没有规划分明的所谓“上课”环节。意在让幼儿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日本来说,他们确是比较自由,让幼儿自由锻炼。
在国内,幼儿园教育体育活动内容比较混乱,另外体育教学相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成人化,中小学化。体育教学中超越了儿童发展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正常成长,过早发展精细工作对一生技能提高造成较大影响。
1,对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
有些幼儿园在应试教育及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育观影响下,在环境创设和教育活动的安排上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将幼儿体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 沈老师 131 1378
3580(微信同)
育游戏活动边缘化,不重视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有些幼儿园为了突出园所的某些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只注重特色而忽视幼儿体育活动。
上述现象表明,这些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在促进幼儿健康方面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幼儿教师尚缺乏安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能力。
2,为幼儿提供的运动器械不够丰富或充足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器械的种类是否丰富,数量是否充足,不仅影响幼儿运动体验的多样性、丰富性,也会对幼儿运动机会的多少产生直接的影响。幼儿运动器械的不足以及教师对幼儿运动得限制,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运动体验喝体育锻炼的效果,也会影响到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对幼儿园的体育游戏活动缺乏整体规划,有忽视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活动的倾向
例如,幼儿园较少围绕幼儿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来考虑三个年龄阶段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目标之间的关联与衔接。在幼儿的每个年龄段上,幼儿教师较少考虑两个学期之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关联性和每个月应如何科学地安排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以更好地实现幼儿阶段性发展目标。幼儿需要在教师一定的引导和指导下,才能更好地获得身体素质和基本动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4,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或体育课时存在一些偏差 有些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或体育课时,计划性较差,随意性较大,经常会从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考虑,哪些体育游戏组织起来较得心应手,就组织什么游戏,或是从工作的方便出发,较少关注和分析本班幼儿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在为幼儿布置活动场地或为幼儿提供运动器械时,有时会较少考虑到幼儿个体的能力差异与发展需要。
上述这些情况,都表明幼儿教师在工作态度与专业知识、教育能力上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质量,从而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动作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 沈老师 131 1378
3580(微信同)
幼儿园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学前儿童基本动作、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喝规则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学前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
1,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类型
体育游戏又称活动性游戏,它在内容、形式、作用上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依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幼儿体育课应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
(一)按活动性质可分为(1)模仿性游戏
模仿性游戏的特点是通过模仿各种动作,发展基本动作的一种游戏方式。这类体育游戏常伴有儿歌和音乐。如小班体育游戏“小青蛙跳荷叶”,小朋友模仿小青蛙跳的动作,训练双脚向前行进跳的技能。
(2)竞赛性游戏
这类游戏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分出胜负的一种游戏。例如:大班体育游戏“接力跑”,由于竞赛性游戏强调结果的胜负,而小班幼儿还不太理解这游戏的内容,所以一般在小班阶段不运用。中班对竞赛性游戏有所理解,开始注意到游戏的结果,并逐步产生比赛的兴趣。因此中班开始选用竞赛性游戏,到了大班逐渐增多。
(3)躲闪性游
这种游戏对训练幼儿的动作灵敏性作用较大,参加游戏的幼儿为了保持优胜而不被淘汰,就必须灵活地躲闪。如中班体育游戏“捉小鱼”,由于这类游戏对各种动作技能要求较高,躲闪时不仅要迅速跑步、转身、设法避开等动作,因此适合在中、大班年龄阶段开展。
(二)按基本动作可分为
走的游戏、跑的游戏、跳跃的游戏、投掷的游戏、钻爬的游戏和攀登的游戏以及平衡的游戏等。
(三)按游戏的组织形式可分为 集体性游戏和分散性游戏。广东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 沈老师 131 1378
3580(微信同)
(四)按运动器械可分为
球类游戏、圈类游戏、平衡板游戏、沙包游戏、垫上游戏等多种游戏方式。
总之,从活动类型上看,幼儿体育课既包括以集体形式组织的体育游戏活动,也包括小组为单位开展的身体练习或分散、自主的身体练习游戏。
2,幼儿园体育游戏的选择
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选择应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身体机能的发展状况,注意游戏的选择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主要有一下内容和要求。
(一)根据体育锻炼的活动类型选择游戏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体育锻炼的活动类型一般有:体育、体育自选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这些类型在一日活动中的作用不同,时间长短不一,因此,选用的体育游戏也应有所区别。
(二)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由于3-6岁的幼儿在生长发育、心理发展、体能和智能等方面各自都有很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游戏活动的特点也就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三)根据幼儿基本动作发展水平选择游戏
为发展幼儿某项基本动作而选编的游戏,内容很多,但难易程度不一样,因此,教师应注意由易到难地选用游戏。
3,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
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才能保证体育游戏发挥其最大的练习效果。
(一)合理地组织游戏
(1)幼儿体育课的活动目标要依据年龄段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本班体育活动的月计划和周计划以及幼儿发展的实际状况与需要来确定,目标的重点应落实在幼儿运动兴趣的培养、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基本动作的提高上。广东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 沈老师 131 1378
3580(微信同)
(2)幼儿体育活动游戏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幼儿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应适宜。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带领幼儿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以避免机体受伤;同时,要注意调动幼儿的情绪,使幼儿能尽快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运动量要逐渐增大。(4)在时间安排上,通常小班体育活动游戏为15分钟左右,中班体育活动游戏为20分钟左右,大班体育活动游戏为25分钟左右。
(二)幼儿体育游戏的指导(1)进行游戏的角色分配
合理的分配角色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应根据年龄、游戏的内容和角色的要求,灵活掌握。主要角色往往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游戏的进程和情节的发展。
(2)讲解游戏动作与规则
在开展新游戏时,要先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和玩法,使他们对游戏有一个全面的印象,然后重点讲解游戏动作和规则。讲解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晰、音量要适中。对主题游戏、模仿性游戏的讲解,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激起幼儿的想象和情感,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能更逼真、真有效地做好各种动作,完成游戏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逐步可引导他们不需教师直接指导,自己组织开展游戏。
(3)把握好时机结束游戏
游戏的结束选择在幼儿对游戏已感到满足,但又不很疲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发现有利时机,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游戏。游戏结束的时候要让幼儿进行放松活动,以此减少运动量,使脉搏恢复正常。教师还要做简单的小结,可公布游戏结果,也可表扬某些动作做得好、遵守规则、乐于助人的人与事,同时也应指出个别违反规则或不友好的现象。
三、结束
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喝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有益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幼儿来说,通过陈述、看图来教育幼儿,让幼儿深刻认识事物是不现实的,幼儿都是通过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证 沈老师 131 1378
3580(微信同)
考的。所以,开发应用体育游戏活动要考虑幼儿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要让幼儿动用各种感官参与,以便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全国幼师工作协作会.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幼儿卫生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许卓亚.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黄世勋.幼儿园体育创新-基础理论和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 王占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 刘馨.幼儿园体育活动整体方案.[M].武汉:华中师范大写出版社,2014
第三篇:园长任职资格证论文浅淡幼儿园有效教学
浅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关键词:
科学
探究
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它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表现出惊人的好奇心,并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着周围的世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不断地丰富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看到的是幼儿操作过程中虽然比较兴奋和感兴趣,但一部分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指示和要求去进行,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得被动,学得肤浅,存在教师教学低成效现象。因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要如何帮助幼儿在探索学习活动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以我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策略为目的,创造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训练为孩子科学探究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一、制定幼儿园科学主动探究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主动探究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从而真正成为科学的主人。
幼儿天生具有主动探究的愿望。科学教育要尊重幼儿主动性,让幼儿主动地探究科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科学,同时也让幼儿的主动性获得进一步发展。
为了贯砌主动探究的原则,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幼儿提出的问题,让幼儿有机会探究他们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提出很多问题,如果他们有机会亲自去探究这些问题,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同时也会更主动地投入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提出的有些问题是无法直接探究的,教师也可以和幼儿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幼儿会感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因而也会更加主动地去关注周围世界。
(二)激发幼儿探求知识的愿望。无论是幼儿提出问题,还是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都要鼓励他们直接接触周围世界,进行观察、实验,获取知识,而不是用教师的讲解替代幼儿的直接经验。
(三)尊重幼儿的理解,甚至接纳幼儿的错误理解。尽管幼儿对周围世界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都是他们自己主动思考的结果,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对它们进行质疑,通过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幼儿主动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予以否定,或者视而不见。
(四)让幼儿有机会尝试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时候幼儿的想法可能是行不通的,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当幼儿有了个人的发现时,教师则应该加大赞扬。
(五)让幼儿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要允许幼儿犯错误,而不是直接地告诉他应该怎样做。通过自己的错误进行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直接的经验比起别人的指示更容易引起幼儿的主动思考。
二、构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总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根据《纲要》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制定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总目标为: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力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教师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乐于摆弄和操作材料,在探索性活动区的活动组织中,要使材料能更好地引发幼儿的主动活动,教师不仅要会解读材料,全面了解每一款材料不同的游戏方法,更要学会解读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掌握正确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一)活动前
教师同样需要准备好丰富的材料、含有暗示和启发意义的环境,并和幼儿约定好规则。不同的是,探索性材料更强调材料的结构与教育目的的之间的关联,它的教育价值隐藏在幼儿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材料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探索结果,因此,一些高结构化的材料,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展前单独向幼儿解释其玩法,并做操作演示。另外,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辅助材料,供幼儿将游戏经验向生活实践进行迁移。
(二)活动中
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帮助幼儿解决操作问题,协调合作关系。另外,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观察幼儿的活动问题,做好记录。幼儿在操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可适时进行干预,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教师的干预要体现艺术性,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幼儿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有时是活动伙伴,有时还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调解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干预的方式也应有不同。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要通过询问、建议、暗示、参与活动等办法,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更多时候是矛盾解调员。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要通过询问、讨论、协商等办法,使幼儿的活动目的更加具体并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教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
(三)活动后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整理自己使用过的活动材料,帮助幼儿形成整理和收纳的习惯,并组织幼儿讨论活动中出现的协作问题和操作问题,总结、反思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探索发现,以巩固并深化幼儿的认知。
四、创设丰富探索环境,给幼儿的自主探究提供有效条件
科学区是幼儿探究发现客观世界物理经验的场所,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相作用,获得物体属性和事物关系的知识。幼儿在科学区进行的探索如同成人的研究,他们的好奇就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他们尝试错误并不断自我纠正的操作过程,即是在地运用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他们的每一次错误的尝试实际上就是对某种假设的否定,最后对假设的验证就是他们的研究发现,所以科学区就好比是幼儿的科学实验室。因此,科学区更需要科学的环境、独立的时间和专业的指导。
(一)安排适当的位置
科学区的活动形式多样,不同的活动对于空间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科学区在进行活动区空间的设置是体现出适宜性。比如,做光学主题时,将科学区安排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做风主题活动时,科学区应该位于教室比较通风的地方,还有的活动需要将科学区设置在邻近美工区和沙水区的位置。
(二)设置有效的间隔
一般情况下,可用一定数量有挡板的玩具柜将科学区与其他活动区有效隔离开来,避免活动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幼儿探究的专心度。但是,鉴于科学区的特殊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科学区的开放度。比如做声音主题活动时,在科学区设置去音乐区的特殊通道。
(三)投放具有引导性的材料
材料准备关键在于发掘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关联点。科学区材料要求有很强的引导性,包括与集体教学主题和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因此,教师需要事先做大量的工作,包括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了解投放哪些材料能启发幼儿操作,了解哪些材料能相互组合形成更多的游戏等,进而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准备不同的材料。
(四)及时更新材料
对于科学区的探索活动来说,一次活动的完成并不意着整个探索活动的结束,恰恰相反,在科学区,一次简单探索活动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次比较复杂的探索活动的开始。所以,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的主题来更换科学材料,更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探索阶段,定期更换科学区材料。比如,做电主题活动时,先只投放电子积木中能 拼成几种简易串联电路的材料,让幼儿想办法将电珠变亮,然后再投放更多的电子积木块,和大量的散装电池、小灯泡、导线,这样一来,就将一个高结构的活动转化成低结构的活动了,也利于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不断发展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活动、微信、幼儿园公众平台、家委会等等不同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有关情况,使家长看到孩子的发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此类活动,使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家长的距离大大缩短,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知识及物质来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是通过“科学”这一内容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活动。科学教育能够使幼儿的各个方面都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的方面。科学教育给幼儿以直接接触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机会,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动手操作的欲望,更让幼儿有机会通过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自己获取知识,从而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个性品质得以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Ⅱ】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6 【2】 华爱华编:《亿童活动区科学区使用手册》,亿童教育装备研究院
【3】 韦钰、【加】P.Rowell著:《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四篇: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整理物品好习惯论文
摘 要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逐步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而良好的习惯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中形成的,幼儿期的整理习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规则意识极其谈薄,整理习惯尚未形成,整理能力极弱,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让孩子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阻止孩子在游戏后将玩具扔在一边的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去做,去收拾整理,尽管开始时效果不太好,但重要的是摆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培养了责任感。
关键词游戏活动 小班 培养 整理习惯
通常新入园的孩子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在热热闹闹游戏后,玩具撒了一地,需要教师反复地提醒才能把玩具收拾好,有的甚至看着别人收拾还是无动于衷,对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在家里没有养成良好的整理玩具的习惯。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样样事情都代为包办。有的家长即使提出整理的要求,但看到孩子那笨手笨脚整理的样子,也会感到不耐烦,边唠叨边替他整理。久而久之,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事事甩在一边等别人去做,没有责任感。俗语说:“三岁看老”指的是孩子小时候的习惯会影响终生。可见幼儿时期的习惯培养有多重要。实践能使孩子印象深刻,实践能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实践使孩子具有根深蒂固的行为意识,从而让孩子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阻止孩子游戏后把玩具扔在一边的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去做,去收拾整理,尽管开始时效果不太好,但没关系,重要的是摆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培养了责任感。
那么,如何让孩子主动去整理物品呢?如何让孩子经历这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呢?
一、充分利用范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意识
利用故事、儿歌、表演等形式,让孩子知道:整理物品是具有责任感的表现,能够受到大家的赞扬。班级中哪个孩子帮助老师收拾整理玩具物品,即使是老师要求之后做到的,老师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意识,促使幼儿自觉地进行模仿。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意识
单一的收拾、整理比较枯燥,引不起孩子的兴致,如果把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幼儿就会十分乐意去做。例如如:在玩具柜上贴上小图画,贴上动物园的画表示放长颈鹿、狮子等小动物,贴车库表示放小汽车等,借机让孩子学习分类、归属;老师带头和小朋友比赛收拾玩具物品,()“送玩具回家”,慢慢地过渡到孩子之间进行比赛。这样,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孩子的兴致提高了,就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来。
三、带领孩子观看整理后的物品,培养成功感
小班孩子年龄小,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需要老师的不断肯定,才能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孩子收拾小椅子后,老师要带领孩子观看收拾后整齐的样子,用赞赏的口吻肯定孩子,比较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模样,让大家亲眼看到明显的变化,建立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以后自觉地整理玩具打下基础。因为,让孩子从收拾中得到成功感和乐趣,才是收拾整理的最大动力。
四、利用拟人化手段,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特点,利用拟人化手段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收拾好后,老师把耳朵凑近玩具箱,说:“听听玩具在说些什么?”然后以玩具的口吻说:“谢谢小朋友,我们都回到自己家里了,真高兴!你们真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有的玩具还在地上,就说:“玩具妈妈在哭”,或放哭的录音,告诉幼儿玩具妈妈在找孩子,让幼儿帮忙找一找。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强化行为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同情心,何乐而不为之?
五、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父母做到言传身教
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准备一个固定的玩具橱,让孩子收拾自己的东西,也可以和孩子比赛收拾东西,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或满足他的某些合理的要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必须言传身教,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作示范,然后要求他独自完成。千万不要他在前头扔,父母在后头一边骂、一边捡,这样,孩子是永远学不会的。
让孩子学习整理益处多多:有利于培养孩子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孩子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通过共同收拾,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互助协作的精神,发展语言能力等。因此,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行为习惯,应从小抓起,应从:培养行为意识、化枯燥为娱乐、树立成功感、强化行为习惯、家园要求一致这五个方面抓起,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 2001年。
(美)理查德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 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6版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游戏活动论文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
第五篇:园长任职资格证论文《塑造孩子美的心灵从音乐教育开始》
塑造孩子美的心灵从音乐教育开始
[摘要]: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激励幼儿的情感,产生情绪体验、情感共鸣,进而有所领悟。幼儿时期是进行音乐教育,发展音乐素质、能力的良好时机。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达能力等,为他们成年后的文化艺术修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音乐学习中丰富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的思维、想象、领悟能力,在音乐练习中培养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本文通过理论、实践与体会谈谈如何从音乐教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的心灵、实践、体会
人类正在走向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重视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未来社会需要体格健壮,心智健全,情趣高雅,充满合作精神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具有先进的知识的技能,而且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音乐作为精神产品,它以旋律、节奏、和声构成声音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它是塑造孩子美的心灵的最佳载体。它可以根据幼儿发展需要的特点,通过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艺术熏陶,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的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
一、理论基础:
1.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音乐教育,对幼儿实施美育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音乐智能是人人具有 的一种智能,但它们常表现为不同形式,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摆弄乐器,有的喜欢作曲„„音乐不应当是单纯、独立、封闭的学科,而应是多元、立体、开放的学科。我们教师应以音乐为中心,针对幼儿学习音乐方式的不同,寻求复合的、多变的、立体的教法,建立一座辐射广泛的立交桥,将孩子引领进一个立体、多元、形象的音乐世界。
优美的音乐在带给孩子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的同时,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既满足了幼儿对真善美的追求,又使幼儿在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既陶冶了情操又促进了个性和谐而良好的发展。音乐能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音乐还具有改善幼儿注意力品质和培养想象力的功效,从而促使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2.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音乐教育对孩子的熏陶
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又是人的素质高低的较量。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新世纪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国际大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艺术教育通过自身的诱发作用和感染力,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幼儿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形成艺术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艺术教育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动力。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幼儿的文化素质,培 养幼儿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二、进行音乐教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具体实践
1.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音乐教育,开发孩子智力,(1)音乐智能与语言智能相结合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语言也可以作为学习音乐的辅助语言之一。节奏是音乐的基础,语言本身具有的节奏美、韵律美与音乐相通之处。运用语言辅助进行节奏训练,不仅会让节奏训练饶有趣味,还能突破难点使孩子更容易掌握。如切分节奏:较难掌握,孩子运用语言智能,自编广告词:酸酸的、甜甜的。通过语言来帮助练习,孩子也就较容易掌握这一节奏型。低学段儿童学习节奏更应该融入语言来训练,这样会更生动,更有趣味。例如,在进行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训练中,可运用叫名字游戏、反义词游戏、叠词游戏来加以辅助。可见,运用语言帮助进行节奏训练,可以巧妙地解决节奏教学的难点,促进孩子音乐智能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语言智能的开发。
(2)音乐智能与视觉空间智能相结合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绘画是无声的音乐。”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视觉的艺术、两者是相通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来帮助孩子理解音乐。例如,可以运用色彩来帮助孩子认识、理解渐强、减弱。从浅红慢慢到深红表示渐强,从深红慢慢到浅红表示减弱。又如,学生在欣赏热烈、奔放的音乐时,他们选择暖色来表达音乐的情绪,在欣赏舒缓、宁静的音乐时,他们会选择冷色来表达音乐的情绪,在欣赏低沉、压抑的音 乐时,会选择暗淡的色彩来表示。通过这样的一些途径,孩子感受音乐的渠道多元化,音乐不仅有声音,还有色彩,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视觉空间智能的参与,可以帮助孩子更形象地理解音乐。
(3)音乐智能与肢体运动智能相结合
音乐与舞蹈像一对孪生的姐妹,舞蹈一般都与音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传统的音乐教育却常常让孩子们中规中矩,不喜欢孩子手舞足蹈。这对于儿童音乐教育是不恰当的。音乐是充满灵性、极富情感化的。当我看到孩子们在聆听音乐时,情不自禁、小心翼翼在下面摆弄的小手、小脚,我就像看到他们的每个细胞、每根神经都张开了,都沉浸在音乐中。我想,我应该解放孩子们的身体,让他们把小心翼翼的情不自禁变为大胆、自由的表现,让音乐智能和肢体运作智能充分融合,使身心达到和谐的发展。因此要鼓励孩子大胆用动作传递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欣赏《牧歌》时,孩子们用动作表示草原的辽阔,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孩子们用动作表示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传达内心的愉悦。孩子还用动作来认识、记忆八个唱名;用动作记忆、掌握、运用节奏。除了应用肢体运作智能感受音乐,除此还鼓励孩子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可乐瓶、小盒子)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音乐课不仅仅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也培养了孩子的肢体运作智能。
2.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营造孩子在活动中的音乐氛围。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其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创造活动。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很快地能教会孩子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孩子接触音乐实践。它认为如果要孩子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它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幻想融合到音乐中去。它不要求孩子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 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只是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1)创造默契的师生关系。不仅要让孩子体味音乐的迷人魅力,更能让孩子欣赏到教师精美的语言,折射出来的智慧之美、人性之美,这比音乐作品更能直接陶冶孩子的情操,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教与学的过程是民主和谐、互动的双向交流的过程,它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上的接收与反馈,更是师生间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与心灵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召唤、个性与个性的影响,一旦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一旦师生间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情感纽带构成,音乐课堂教学就会象绿意盎然的清冽山泉,让人的亲情与爱心源源不断,那古今中外的名曲名歌的魅力就会在孩子自由想象的天地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放大和展示。
(2)注重体验的教学模式。以孩子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必然要探索以孩子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范式。就是它更需要孩子多层次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感悟和亲身实践。音乐美的旋律、节奏、音量、音色、调式、调性,靠孩子来感知、模仿、借鉴,乃至于创造等丰富的个性化体验:学会歌唱、弹奏、表演、舞蹈等基本技能,它更多的靠凝听、静思、训练等多样化的实践,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和审美价值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生命真谛等等深层次内涵,更需要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共鸣、感悟和升华。因此,相对于其他文化知识学科,音乐课堂教学更需要孩子主体的主动参与,更需要教师给孩子以更多的自主、自由、自觉体验的时空和亲身锻炼的机会。
音乐通过展示最美的智慧的精华,来震憾孩子的心灵,音乐教师通过展示美的气质魅力和个性教学风格来准确深刻的传递音乐,从而共同完成促进 孩子的个性和谐和良好的发展。
3.以音乐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对美的发现,及对美的追求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乐教,他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人们对音乐的教育功能运用得比较广泛。音乐教育除了有教育功能外,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平时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我注意运用以下方法实施教学,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及爱好:
(1)情境教学
加德纳提出:教学如果不与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实际事物发生作用,思维就不会产生。他们强调创设多元、互动、情境化的教学。因此,我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艺术教学,让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
一次艺术课上,我们班进行的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西游记片断,四个伙伴就是师徒四人,其中一个表演孙悟空的孩子凭惟妙惟肖的动态、神情引来了满堂喝彩。这是我们大家第一次见到这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积极而精彩的表现。艺术学习中最多的活动就是唱歌、画画,而他在这两方面都没有优势,这次活动为他展示自己的身体运动智能提供了契机,也为我如何引起他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切入点。“戏剧表演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孩子,当然也有能力在音乐、美术、舞蹈方面有所表现!”这样的鼓励给了孩子自信,给了孩子投入艺术学习的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尊重儿童的差异性
儿童是与成人相互平等的主体,是有着很大自我发展潜力的个体,必须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认真对待每个 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加德纳)。由于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的差异,遗传素质的不同,以及儿童主观心理活动不同,又各有具体的特点,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反应敏捷,有的迟缓;有的表达能力强,有的不善言辞„„就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孩子里不会存在所谓的“笨”孩子,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我们应视差异为正常,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教师在充分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我们应意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没理由要求所有的儿童按照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的课程、追求完全同步的发展,更没有理由把所有的儿童放在一个智力测试标准上掂量,做统一比较。
(3)重视扬长补短。
同一个班上的孩子们,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则能说会道。好的老师往往会利用孩子们的长处来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样做很好。但是,发挥孩子的特长仅仅完成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的一半工作,另外的一半工作应当是最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发展他们并不擅长的那些方面。
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教育,必然高度重视在一个民主、公平、多元的环境里培养所有儿童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并学习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及其价值。在单一智力观支配的环境中,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缺乏能力”、“不聪明”的孩子。他们的自尊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是更有破坏性的是他们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包括那些被孩子们肯定的聪明孩子在内,都被从小培养了一种封闭的、片面的、绝对化的思维方式。他们 无意识地以这种方式来看待自己和他人,来思考周围的问题。如果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再被继续强化的话,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将是长久的。因为儿童面临的世界将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世界,他们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因而,教师应重视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孩子各自的潜能优势,教会孩子慢慢懂得理解、懂得尊重,懂得全面地去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都会遇到五音不全的孩子,说到五音不全,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后天很难弥补的缺憾。艺术活动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参加呀,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去评价他,让他乐于唱歌呢?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竟是一个孩子点醒了我该怎样做。
那是一次四人小组演唱结束,照例每人先自评一下,这个孩子先是有点难为情,看到有个别孩子在悄悄捂嘴笑他,脸红了,接着出人意料地大声说:“我唱得很有感情,而且节奏都对了!”我想,听到这儿,大家一定过的:任何一种智能,短了就要补,补不了就要避。瞧,这孩子做得多好哇,我们既然没有机会扬长补短,为什么不能扬长避短呢?当时对我只是在如何评价方面触动很大,现在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这孩子表现出的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可都是强项呢。
(4)培养兴趣,自主参与。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从孩子乐于学习的方式入手,提倡探究式、活动式、合作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孩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大胆求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氛围。既在音乐教育中开展以孩子主动参与和体验为特制的充满自由、宽松、和谐的音乐学习活动,使孩子在愉悦、自由和谐的氛围中感知、欣赏、体验、理解美的音乐作品。
孩子学习音乐离不开身体活动、参与音乐活动时的身体动作,可锻炼大小肌肉、骨骼、韧带;对乐曲的记忆、感受、想象,能促进右脑的开发。同时,当孩子对所欣赏的乐曲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进行描述时,孩子的语言能力、感知力、记忆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孩子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大量性质各异的乐曲反复为孩子所用,久而久之,他们的情感也会随之逐步变得丰富起来。他们会逐步懂得爱、温柔、同情、自豪等,懂得憎恨丑恶和追求真善美。在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孩子有机会用他们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学习,有机会来观察、思考、发表意见,也有机会得到教师、同伴和自己的肯定。这些活动能培养孩子对人和事物的初步的积极态度,从而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4.以音乐教育促进了孩子的情感因素的全面发展(1)音乐教育发展了孩子的情绪情感
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德教育、爱的教育,因而感到生活的乐趣。孩子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有限,我们要用音乐艺术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动作、表情让孩子从听、想、说、唱、动等方面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如能拨动孩子的情弦,为孩子们所感受,便能在孩子的心灵上烙上道道印痕,产生相应的情感。例如在欣赏歌曲《拔萝卜》时,小班孩子一听到这段音乐,就随着鲜明的节奏前后左右摆动身体,就连拍手也拍的重重的。这说明孩子能根据乐曲的性质而表现相应的情绪。在老师布置的场景中,小朋友争着扮演角色上台去“拔萝卜”,嘴里还喊着:“要人多一点大萝卜才能拔下来。”整个活动孩子性质浓厚,在音乐的感染下,情绪高 涨,也理解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中、大班孩子感受音乐的准确度更高,他们会根据不同性质的乐曲产生相同的情绪反映;还能将感受教准确的描述出来,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中班的孩子在欣赏《水族馆》后,听到流畅的音乐便会用滑音在铝片琴上表现出来;听到断顿的乐曲,他们会说“小鱼在吹泡泡”,便用棒在琴上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敲击。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孩子情感发展中的功能是何等重要。
(2)音乐教育发展了孩子的智能
当孩子产生了一种主动去感受音乐美的积极心态后,他们便会自觉、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孩子对音乐的感悟性很强,在歌唱、欣赏、节奏等方面,他们都非常容易进入音乐的意境。例如:在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时,孩子听到音乐后会用“安静、流畅、优美、舒缓”等词语来准确的表达自己对音乐性质的感受。当老师告知孩子这是描写春天主题的乐曲时,小朋友很快就抓住主题进行联想,首先有身体动作来扮演春天的动植物,表达对乐曲的感受,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联想。有的说:“小芽从泥土里冒出来了。”有的说:“金灿灿的迎春花开了。”有的说:“春姑娘穿这美丽的花衣群在花丛中跳舞呢!”„„为了促使孩子的联想向纵深发展,老师因势利导,孩子们则由简单的一句话引出一段话,语句优美连贯;孩子们在边叙述中边联想,由“一物”想到“多物”,由“物体”想到“物态”,再发展到“情节”,充分表现了音乐欣赏教育在孩子联想能力中的功能。可见,音乐教育对孩子智能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音乐教育发展了孩子的社会性
孩子活拨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活动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打击乐器也是训练节奏的好帮手,他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创编的节奏行为 乐曲伴奏,达到乐器与乐曲的和谐统一,还可以让小朋友学习与同伴协调合奏,互相关心,做到尽量与他人和谐统一。例如:大半小班在进行打击乐器的练习中,重点不是放在教师具体指导他们协调合奏,而是让孩子自己商量“如何为乐器配器、演奏”,包括选择何种节奏型,谁担任小指挥,什么乐器在什么时候打击较合适,都有小朋友自己商量解决。通过反复练习,直到大家都较满意为止。每当开展打击活动是,孩子就特别兴奋,因为他们是活动的主人。另外,形体练习对培养孩子的活泼、开朗的性格,一定的坚持性、意志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朋友们由不会做动作、怕苦、怕累,到领会动作要领并努力坚持练习,不怕苦,胆小的孩子也变得活跃起来了,集体间和谐友好的氛围更浓了。
几年来,我们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孩子音乐教育的特点,培养了孩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孩子音乐教育真正达到了增智、养性、陶性、悦美之目的,由此促进了孩子身体、情感、智能、社会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创设音乐氛围,是为了加速孩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的进程。因为音乐具有渗透功能,因而可以量的积累来影响孩子,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全体孩子耳濡目染与这样的环境中,都能收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5.实施音乐教育,健全人文素质,塑造美好心灵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孩子敞开大门的陶冶情操、滋养心灵的艺术教育,是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优化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音乐文化教育。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能帮助人们及早地取得在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进行上下求索的能力。我们的教育任务主要是艺术学习兴趣,艺术兴趣是孩子在艺术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它为孩子打下的音乐基础是使孩子终身享用。
第二,音乐艺术教育帮助我们接触学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对这些文明成果的知觉、理解、欣赏和评论有利于提高孩子全面发展的文化素质,音乐艺术教育的生动活泼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好处,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得更愉快。它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式教育或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它使人的知识和情感向纵深拓展。
第三,音乐艺术通过审美评价手段,帮助人们创造和改造环境。随着高科技的广泛应用,渗透音乐领域也越来越多,人们接触音乐的机会越来越频繁,音乐深入到普通人的心灵。音乐与人文知识、音乐与科学技术、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环境的发展也愈加密切。具有音乐素养的人发自内心地从听觉上、心灵上去接受音乐、喜爱音乐、理解音乐,把音乐融入自己的心灵,从而自学地去追求美、创造美,去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完整地深入地认识社会和环境、用审美评价能力去创造和改造环境,运用各类艺术形式丰富生活。
第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和人文素养。美的人格的形成和塑造与教育息息相关。作为艺术教育重要形式的音乐教育,对人们智慧和心灵所产生的综合性影响,是其他手段所难以替代的。音乐教育所提供的优美的艺术作品及作品所渗透的积极的时代精神,个体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优雅纯洁、团结向上的情感积累和深化,都能使人的心灵得到体验、反应迅速等能力,对待他人的宽容心理、协作心理,在艰苦困苦之时勇往直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工作,影响和促使广大孩子奋发向上,不断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前进。第五,音乐艺术有助于提高人的创造性智慧。音乐精品往往总是同社会进步相联系,总是充满着生机和创造性的。一首乐曲的主题可以向任何方向作无穷无尽的发展,激发人大胆地、跳跃式的设想,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随着想象的展开,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开发。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美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完善、优化人格素质、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最需要的是既有专业才能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提高国民的艺术素质,为了让孩子们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应当义不容辞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实践体会与反思
1.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应注重促进幼儿整体发展,音乐活动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完整的音乐教学系统。不仅要重视幼儿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要注重情感个性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个别教学,而且要注重面向全体幼儿;不仅要重视音乐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且要注重处理好音乐教学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教学活动的关系,作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整体发展。
2.指在音乐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要给幼儿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意识,随着优美的音乐进行想象。
3.指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并不受命于教师,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他们主动自发的学习,最好让他们自己找到和发现、发明自己的答案。4.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强调幼儿操作活动,要不止情境,提供各种音乐工具、材料和设备,让幼儿自由操作,摆弄实验、观察,让他们在操作中尝试、思考,自己认识事物。
5.我们在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宜性。目标要贴近幼儿,内容要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幼儿的接受能力。
6.音乐教育活动,如果缺乏趣味性幼儿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以至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多采取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孩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孩子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塑造孩子美的心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我们幼儿园培养孩子健康向上,陶冶情操,接受教育熏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养成教育和一系列的激趣引导,可以多角度地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培养孩子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信心。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可促进儿童集体主义观念、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的形成,懂得识书达理,相互礼让,团结协作,塑造孩子美好心灵,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的美感教育和艺术教育》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许晓 梅
3、《构建幼儿园音乐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金玮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