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一)新课标基本理念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课程标准提出的第四学段的内容目标为:
(二)学段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七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熟记生字词的音形义,积累3500汉字;
2、会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临摹欣赏颜体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培养书写习惯。第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够品味语言。
(2)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掌握五种表达方式。
(3)掌握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四种文学体裁。
(3)背诵古诗文,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本册数要求背诵优秀古诗文共27篇。
(4)扩展阅读面,加大课外阅读量。本册书的推荐阅读为《童年》和《昆虫记》。
(5)附录中要求掌握语法与修辞。第三、写作:
(1)能多角度的观察生活,能用真情来写作,使文章感情真挚。(2)七年级的学生可以先练习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能独立表达自己的内心。(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能和同学互批互改。(4)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练习用常用文体写作。(5)养成勤于练笔,而且做到文从字顺。
七年级的学生每学期作文不少于7次,其他练笔不少于5000字,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同时能够缩写、扩写、续写和改写。
第四、口语交际:
(1)学会倾听,能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
(2)口语交际时要有自信心,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3)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作简单的发言,生动且有说服力 第五、综合性学习:
(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自己组织活动。(2)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总结等来展示自己的成果。(3)课外,学生们能够进行实践与探究。
(三)本册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识记生字新词;通过阅读与欣赏积累优美的词语、领会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感知能力。关注综合性学习,锻炼口语交际及习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正视困难、热爱祖国、探索自然、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等多种情感,培养艺术情操,为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说教材
(一)、编排特点:
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紧扣课标,体现时代特点,选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成长,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2.内容呈现上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强调读、写、感、悟。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关注不同文体的编排,知识衔接紧密,注重情境化、生活化、综合化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整合。
(二)编写体例:
本册书的编写体例是: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整册书总体看资源丰富,从课后资料袋和插图资源非常精彩。按照专题组 织单元,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单元内容自称系统。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都有单元提示,一个单元有5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导入新课,点明中心。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综合性学习,注重口语交际和综合训练,起到补充提升总结的作用。
(三)内容结构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阅读30课,现代文24课,文言文6课,分成六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成长足迹、热爱祖国、走近名人、文化艺术、探索自然、倾听物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扣阅读安排了六个专题分别是: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安排了10首古诗。名著导读2部:《童年》《昆虫记》
附录中有临摹、欣赏颜体书法和汉语词类表。
(四)知识整合:
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1、横向上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科学育人与人文教育整合在一起。
2、纵向上
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在能力训练上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具体以散文为例说整合。
七上第三单元:学习美的散文语言,学会如何描写景物。
八下第二单元: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基本的方法。
九上第六单元:了解史传散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九下第三单元 :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理解、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情感,表达哲理的。九下第五单元:了解《墨子》《庄子》《孟子》散文的不同特色。读懂并了解所选课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及表达方法。
(五)、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1、单元编写体例
本单元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由单元提示、课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四部分组成。而课文又可以分为讲读课和自读课两种。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讲读课有《最后一课》和《木兰诗》两篇,自读课有《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和《土地的誓言》三篇。
2、单元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专题内容为祖国,由讲读、自读和综合性学习三个板块构成,从文体上分又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等,从区域上可划分外国作品和国内作品,国内作品又可分为古代作品、现代作品和当代作品。
(六)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分析
积累与运用(约占16%),古诗文阅读(约占12%),现代文阅读(约占30%),作文(约占42%)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经过上半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语文整体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为本学期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有以下建议:
1、识用结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如组词造句,课外做好辅导与过关。
2、阅读教学,能抓住主要信息,积累好词佳句,捕捉作品亮点,吸纳思想精髓;比较各类文体的不同,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
3、对于文言文教学,要以读读背背为主,借助注释弄懂文意,背诵名家名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言常识。
4、情境设置形式多样,活学活用
5、在综合性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写作与批改。逐步养成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的能力
6、用好随笔化写作,倡导说真话说实话;小组合作,自我修改、相互修改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立足教材资源: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2、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纸质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图书馆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校刊等形式,培养整理文字材料的能力
第二、电子教育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查找需要的知识,利用互联网上国内外的科学教育网站学习。
第三、社会教育资源,参观历史景点,了解历史故事、传说;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进行调查实践活动;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认识、学习语文的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我研说的内容就是这些,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桑阿镇中学 冯文凡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这三方面内容是教学的基石,说课标是明确教学的方向,说教材是明确教学的结构,说建议是教学具体实施的方式。
说 课 标
总目标: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的制定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预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第四学段的总目标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归纳: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
3、能具体明确、文从子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5、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深入品味,联系生活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
旧的课程标准:
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2、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
1、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通过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2、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内容标准:
根据学段目标和第一单元特点,本单元内容标准为: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本单元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散文、小说、童话、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3、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2、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3、紧扣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中表现的,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说 教 材
主要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材的相关性来阐述。
一、编写体例:
1、本册编排体例: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由单元提示、课文、研习与练习、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四部分组成。
2、本单元编写体例:
在本单元中课文又可以分为讲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讲读课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和《伤仲永》三篇,自读课有《丑小鸭》、《诗两首》两篇。
3、就本单元人教版与苏教版的对比:
人教版在安排课文方面,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了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教学氛围。一篇略读,一篇精读,由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后再精读,效果更好。苏教版的课文安排没有明显的精读和略读的区别,但是在单元课文安排结束之后,苏教版安排了一些诗文的诵读与欣赏。在对提高学生的能力,积累知识方面有很大的好处。
二、编写特点:
特点一:按照主题组织单元。
在七年级语文下册中,课文按照专题成长足迹、热爱祖国、名人伟人、文化艺术、漫话探险、动物世界,分为六个单元,而第一单元即为成长足迹单元。
打破文体界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特点二:单元内部自成系统。
每个单元又分为单元提示、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而每一篇课文又包括课文提示、课文、研讨与联系和读一读写一写。其中,单元提示起到了点明主旨,明确要求的作用,课文提示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新课;研讨与联系则可以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悟,同时又得到了扩展延伸。读一读写一写则集中了本课的生字词;
特点三:阅读链接,拓展文本。
在本单元中,每节课结束都会给学生安排一篇阅读文章。这样不但提供教学资源,而且增大了信息量。
特点四:注重写作的指导
这个单元的写作专题为叙事要完整,专题中包括写作引导、写作实践。每一部分都讲解的到位,特别是“提示”部分,帮助学生如何去做,字数的要求也有所降低。
特点四: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过去的“师授”,转变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的“生学”。
三、教材内容和结构:
本单元的专题内容为成长足迹,由精读、略读和写作三个板块构成。从文体上分又可分为散文、小说、童话、诗歌和文言文等。从年代和区域上可划分国内作品和国外作品,国内作品又可分为古代作品、现代作品。既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了中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还注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五篇课文内容上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利》),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四、立体整合。
横向联系:本单元是以成长足迹为主题,侧重于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样在七上的
纵向联系:本单元的文体有散文、小说、童话、诗歌等,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属于记叙文范畴,这就为后面八年级的说明文,九年级的议论文、戏剧、小说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说 建 议
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三方面来谈。
一、教学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七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语文整体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为本学期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有以下建议:
1、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立目标、自学指导、整体感知、精讲释疑、达标测评五个环节。大力提倡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2、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阅读,在学习本单元时,我根据课文主题和学习需要,选择了四篇阅读材料,分别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篇,和本单元学习的某一篇进行赏析,通过以上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感,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开展“我说我的童年”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可以采取自主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
2、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口头评和当面评要及时,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3、质量结合,平时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问题。每周还有一次周清考试目的是巩固本周所学的知识。这样就把口头考试和问卷考试结合起来,使得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最大限度利用课内资源: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老师要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1、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2、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手抄报展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班级实际,定期更换黑板报,张贴优秀习作和手抄报,每周更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量化考核成绩,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处处是语文,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享受到那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乐趣。
我的理想课堂是:让自己的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设计新颖,教学程序应当是有条不紊的,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气氛轻松活泼,教学内容厚重丰满,力求课堂的有效,并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相长,充分展示语文魅力,课堂内容是拓展的、延伸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享受的。
青山、绿林,有活泉环绕。传道、授业,让课标领航。
我的说课标说教材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柴彩虹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3、培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学习名人的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第二、知识和能力目标: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 文言文。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三、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七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第三、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
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四、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手抄报、自主活动等 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说教材
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这是个介绍名人的单元,共五篇课文,其中四篇是现代文,写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和福楼拜等四位大家。第五篇是文言文《孙权劝学》。
前四篇现代文篇幅都较长,内容又没有小说一样生动引人的情节,七年级孩子毕竟年龄又小,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一单元学好,我的考虑如下:
(一)教学目标
学习四篇现代文,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我认为除了达到“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个单元教学目标以外,当然还要让学生把各篇课文的精华学到手。课文精华也许与教学目标一致,也许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对后者,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
我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单元目标的具体理解是:“理清作者的思路,”即认知目标:学习人物传记不同的写法:通过选择片断,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和以人物发展成长为线索,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即人文目标:中外名人传记,学习名人身上体现的精神,选择自己学习的名人偶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选择就像数学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承载的知识点都各有侧重,目标落实到实际的课文操作中要突破的重点就是:
1.《邓稼先》: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格的写法。掌握本文的词语。
本文有六个部分,篇幅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有些部分可以只作一般了解,有些部分可以指导学生重点掌握。例如第五部分,在语言和内容上,都值得重点探究。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转移、地点转移都非常清晰,适合合作速读训练,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人物一点展开深化、夹叙夹议的写法。学习本文语言句式。
这是一篇写的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针对本文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可采用教师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裁剪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的语言能力。
3.《音乐巨人贝多芬》: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以宾衬主”、以事件为线索、刻画人物外貌突出人物的写人手法。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群体人物)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文改为课本剧,在表演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5.《孙权劝学》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人物性格。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比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等等。
6.我也追星综合活动:从个人实际出发,寻找恰当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经过上半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语文整体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为本学期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有以下建议:
1.激活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品,体验作品。
3.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学校提倡的“四学一导”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分自学、研学、示学(展示反馈)、检学 反馈、。大力提倡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
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课内资源:
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资料袋中的内容丰富学生知识。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做好名著导读工作。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张晓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大荔县户家初中 张晓梅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户家初中的张晓梅。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课标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重新理解与定位,经过综合、梳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修定为十条,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总目标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1、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二)学段目标
八年级下册从属于第四学段,教学内容可分成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课标对这五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具体目标要求是:
识字与写字: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584个;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阅读:1.正确流利的朗读;
2、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3.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写作:
1、重点训练运用记叙和描写进行写作,写出真情实感;
2、正确使用标点;
3、缩写、扩写、续写、改写
口语交际:
1、用语文明得体;
2、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综合性学习:
1、合作探究 ;
2、搜集资料,自我展示。
二、说教材
接下来我对当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进行分析,主要从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和特点、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立体式整合等几方面来说教材。
(一)编排意图
1、力求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阅读、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知识理解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编排体例和特点
这套教材共六本,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每册书是由主题单元、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五部分构成。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每个单元有 5 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课外古诗词背诵,旨在积累优秀诗文,提高语文素养。名著导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附录则介绍语法及课外知识,提高语法素养。
教材具有内容结构的稳定性、专题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专题内部自成系统三大特点。
(四)内容结构(八年级下册)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四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具有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科海泛舟、到民间采风等等。
4.《课外古诗词背诵》10篇,每篇前有简单的介绍。
5、名著导读2篇——《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涉及作者、内容简介和精彩片段摘录、点评等。
(五)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
八年级下册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组织单元;同一单元的文章基本上是同一文体。第一单元,人生轨迹(传记、回忆录),属记叙文;第二单元,心灵之声(散文诗),属抒情文;第三单元,关爱自然(科学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多数属记叙文;第四单元,民俗民风(散文、小说),多数属记叙文。第五、六单元,古代生活(写人、状物、游记),属文言诗文。阅读这些文章,除了注意一般的理清思路、把握意蕴、体验情境等以外,希望结合文体、语体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2、纵向整合
以散文为例,说明文体之间的整合:
(七上三)学习美的散文语言,学会如何描写景物。
(八下二)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基本的方法。
(九上六)了解史传散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九下三)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理解、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情感,表达哲理的。
(九下五)了解《墨子》《庄子》《孟子》散文的不同特色。读懂并了解所选课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及表达方法.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现代文中,不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散文贯穿始终。七年级主要是写人叙事散文,八年级在写人叙事的基础上增加了说明性的散文,九年级则拓展到小说,戏剧等中。各个年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完成总目标。
(六)联系中考
中学课本所选的散文,均为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以及写景状物的佳作。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的试题中,都少不了对散文阅读的考查。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近几年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又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而这一类文章和试题也恰恰成是学生答题路上的“拦 路虎”。因此在散文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结构线索,领会散文意境,分析语言特征,从而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答题,避免失误
谈感受是散文阅读发展性考题的热门考题。例如2012年中考阅读题《游司马祠》中有这样的题:
“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 “
16、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此考点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0%的教学时间都被用于了读文的教学。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帮差,力争整体提高。
(二)评价建议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学。以往的评价侧重于定量评价、知识评价和结果评价,此次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其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提倡在课程评价主体上要多元化,改变了以往评价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确立了学生也是课程评价的主体地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从三维目标来说:
知识与能力:(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重视评价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关心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时布置的创新性作业情,看学生能否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等作为评价的依据。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自信心。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课标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因此(1)要深挖教材。教材中有许多栏目:如单元导言、课后习题、综合性学习、展示平台、课文插图等,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基本的教材。
(2)开发课外资源,填充教材。如网络,语文网络素材散见于互联网中,可根据需要分门别类的下载;流行歌曲,它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具有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学生喜闻乐见;影视资源,形象、生动、集中,有一定的感染力,学生更感兴趣。(3)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利用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展示语文的魅力,创造我理想的语文课堂。
第五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教材研说 科区铁二校 王雪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本册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2.认识20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钢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能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5.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读书资源。
(三)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
2.继续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四)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五)综合性学习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段目标
为了更好的明确本学段的目标,下面是三学段知识与技能立体式整合:
(一)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阅读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
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三)口语交际
第一学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四)习作
第一学段:乐于运用学习的词语。
第二学段: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第三学段:不仅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五)综合性学习
第一学段:能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第二学段: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语文活动。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二、说教材
本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2、组织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编排了八个专题。
(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爱护周围环境
(三)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四)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五)可贵的亲情,友情
(六)神奇的科技世界
(七)国际理解和友好
(八)神话故事、传说
下面以第一单元为例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材的编排
1、导语 :点明专题 提出要求
2、课例 :
精读3篇: 含有思考练习题
1燕子 2古诗两首 3荷花 略读1篇:含有连接语
4珍珠泉
3、语文园地:包含 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 具体内容:
1、导语 :点明专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课例 :
1燕子: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古诗两首: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荷花: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珍珠泉: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习作:家乡的景物
我的发现:反义词的练习
日积月累:学习量词,积累四字词语。宽带网:自然景物 内容解析与整合
横向:本单元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从导语到课文内容,再到语文园地,多角度地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我们可以从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纵向:1.已学过的知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导语: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密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2.本单元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3.后续知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在发现春天的美好之后,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进而体会景物美。本单元的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自主识字,规范指导,复习巩固,严格要求。
2、阅读:
精读教学: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注重培养阅读能力;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略读教学: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3、口语交际:先观察,后表达。(1)明确交际要求,培养能力。(2)创设具体情境,全员参与。(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4)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写作:写实为主,兼顾想象。写作建议:
(1)把握课标,降低难度,激发兴趣。根据课标第二学段“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读懂教材,先说后写,促成表达条理化。依据教材中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结合上学期所写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一文加以修改。
(3)结合宽带网的学习,积累优美词句。(4)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根据实验教科书多处提到“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
(5)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同步培养。结合习作编排中多次提到,“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写好后,读给了解你的人或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或结合已写过的作文,根据作文要求加以修改。
(二)评价建议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我使用的评价方法是:
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
这项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组长和教师都有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写作分为优+、优、良+、良四个等级。尤其重视学生习作中遣词造句是否应用了积累的语言素材,因为最成功的积累就是应用。在平时的批改中不仅评出等级,还要根据学生使用佳词佳句的数量采取等级加分制,用一个好词加一分,用一个好句加二分,激励学生推敲文字。教师要关注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认真批阅他们的习作,努力发现他们使用的佳词,逐渐养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3.家庭作业:包括预习课文、预习单、背诵课文。
以小组团队评价为主,根据完成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评价,小组成员全部高质量的完成作业,给小组加分;小组成员有一人某一项完成的不好不仅不加分,还要减分。让学生对完成作业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
一、“环境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环境资源可以说是课程资源的“活教材”。
1、抓住身边、自然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只要用心观察,都会闪出珍珠般的光彩。综合性学习就要采摘生活中的珍珠。
2、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的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资料资源” 和“文本资源”
抓住教材、教参资源,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材、教参、教案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资源。文字优美、构思精巧的课文、单元导读,略读课前的“阅读提示”,“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还要利用制作的课件,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学光盘内容,以及电视和网络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强对语文的学习。
三、“主体”资源
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班级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应该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将这些资源开发出来,并利用好,教师可以省去好多“教功”。
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就是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学生丰富的经验积累,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解读与研说,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