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思想智慧的精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或思想品质教育,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兴趣的影响。因此在编排教材时体现着时代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然而小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将教材准确地把握好。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领悟出,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例如在教授《蚂蚁的救助》这一课这课讲述的是一只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重也告诉人们应该要关爱动物关爱生命。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
二、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来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的思想都是比较直观的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知识或者思想融入到实际中去是一种较好的而且也是小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但是只要和时间赛跑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然后联系实际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要白白浪费光阴。班级中有的同学非常的懒惰 2 做事情拖拉有些同学喜欢把事情留在以后才做有的同学每天坚持认真读半个小时的书有的同学除了做作业什么也不干。学生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他们的成绩。而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珍惜时间要和时间赛跑才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的道理让学生去学习、去领悟使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三、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比如我在上阅读课时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此外还可以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四、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工作不只是教书,更在于育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孔子如是说。他认为,在“行有馀力”后,才开始学习文化。可见,德育首当其冲,明确要求学生应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此举更是任重而道远。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文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努力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生命意识、责任感、环保意识及诚信等教育内容于语文教学之中,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理想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个性品质的养成教育;保护环境与生态的教育等)
一、在教学中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乃至全民教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融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最后一课》一文中,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语轻语文的现象讨论,作为一名中学生,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这种实实在在的例子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并且更具有打动力。通过该文,我们给给学生以启示,教育他们——“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通过该文的学习,学生们感触很深。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给学生们欣赏了《柏林之围》。在学习本文时,我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儒弗上校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为之感动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在教学中融合集体主义教育
我们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的精心照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们聪明能干,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太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当中又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特别突出。如何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让他们懂得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而这个过程却又是那么秩序井然,没有怨言。学生们看后,唏嘘不已。在对这些有了初步厘定和感悟后,我开始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请学生联系现实并结合课文谈自己的认识。通过自我言说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他们达成共识后,我趁热打铁,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如:《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再度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认识。
三、在教学中融合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浪费时间问题甚至还有漠视生命的现象,在授《生命 生命》一文时,我抓住文中第四段(“虽
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把握。”),和学生一起反复品味,并结合课文下面的作者注释(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他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她的执着追求。学生们非常感动,很多人借此联系张海迪、史铁生等人谈自己的感受,气氛非常热烈。趁着这股热潮,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最后我对课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学生提出了希望:作为世纪之交的你们,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命中不是缺乏精彩,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让我们每个人都珍视生命,从生活中点滴做起,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四、在教学中融合责任感教育
强烈的责任感是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缺乏责任感的学生,难以担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生活中部分学生出现了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我特别注意这方面,并努力把它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展现了作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接着,我很自然地问他们:在我们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如果是你,又将如何担负这份责任呢?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并联系父母亲在这方面的表现畅所欲言。等他们讨论完后,我进一步问他们:这种责任感是否仅限于自己的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这种责任感呢?此举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在教学中融合环保意识教育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环境是这个家园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曾经的罗布泊风貌,通过图片、影象资料,使学生对罗布泊的过去有了直观清晰的感受。以此为导入切口,“大家欣赏了美丽的罗布泊的风光,相信一定会对此很神往吧。”未等我说完,便有学生举手了:“老师,我不会。这样的罗布泊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那里很糟糕。”我对此早有预料,便做个“顺水人情”,依着该生的回答,进入课文的学习。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们紧扣文本,对其成因和结果进行了归纳,并在师生间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学生们踊跃参与,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基于此,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德育首当其冲,明确要求学生应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此举更是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甘肃省庆城县桐川初中 张希存)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工作不只是教书,更在于育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孔子如是说。他认为,在“行有馀力”后,才开始学习文化。可见,德育首当其冲,明确要求学生应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此举更是任重而道远。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文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努力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生命意识、责任感、环保意识及诚信等教育内容于语文教学之中,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理想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个性品质的养成教育;保护环境与生态的教育等)
一、在教学中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乃至全民教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融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最后一课》一文中,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语轻语文的现象讨论,作为一名中学生,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这种实实在在的例子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并且更具有打动力。通过该文,我们给学生以启示,教育他们——“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通过该文的学习,学生们感触很深。在《藤野先生》一文,学生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的原因——爱国主义思想。也正是这种他那种人生选择,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为之感动,在感动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在教学中融合集体主义教育
目前,我们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的精心照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们聪明能干,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太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当中又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特别突出。如何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让他们懂得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而这个过程却又是那么秩序井然,没有怨言。学生们看后,唏嘘不已。在对这些有了初步厘定和感悟后,我开始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请学生联系现实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通过自我言说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他们达成共识后,我趁热打铁,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如:《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再度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认识。
三、在教学中融合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浪费时间问题,甚至还有漠视生命的现象,在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把握小说中的高潮情节,理清文中主人公(淘金者)虽身陷绝境,但以顽强的意志,战胜饥饿、寒冷、病痛和病狼,终于获得解救,他靠的是什么呢?指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的最后五个段落,和学生一起反复品味,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她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学生们非常感动,气氛非常热烈。趁着这股热潮,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他并没有听到这种喘息,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这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抵紧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种东西并不好吃,好像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灌下去的。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最后,我对课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学生提出了希望:作为世纪之交的你们,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命中不是缺乏精彩,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让我们每个人都珍视生命,从生活中点滴做起,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四、在教学中融合责任感教育
强烈的责任感是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缺乏责任感的学生,难以担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生活中部分学生出现了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我特别注意这方面,并努力把它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展现了作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接着,我很自然地问他们:在我们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如果是你,又将如何担负这份责任呢?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并联系父母亲在这方面的表现畅所欲言。等他们讨论完后,我进一步问他们:这种责任感是否仅限于自己的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这种责任感呢?此举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在教学中融合环保意识教育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环境是这个家园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曾经的罗布泊风貌,通过图片、影象资料,使学生对罗布泊的过去有了直观清晰的感受。以此为导入切口,“大家欣赏了美丽的罗布泊的风光,相信一定会对此很神往吧。”未等我说完,便有学生举手了:“老师,我不会。这样的罗布泊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那里很糟糕。”我对此早有预料,便做个“顺水人情”,依着该生的回答,进入课文的学习。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们紧扣文本,对其成因和结果进行了归纳,并在师生间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学生们踊跃参与,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基于此,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六、在教学中融合诚信教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信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臻提高的今天,我们却很遗憾的发现,当代社会陷入诚信不足的困境。诚信缺失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严重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的担当者,我们在此方面的教育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深入探讨的。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基于文言意思的理清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语言的品析上,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积极参与探讨并借此把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融入其中。在此过程中,我着意插入这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生活体验各抒己见,并最终归结到“信”、“礼”二字。至此,我们的教学很自然地落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维度。诚信问题也随之进入我们的讨论中。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诚信意识得到了升华。
以上这些,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四篇: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织金一小 彭占美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西门豹》便是一个最佳范例。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西门豹》这课中,学生对西门豹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惩治了那些贪官污吏,大快人心。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贪官污吏们,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介绍了和该法律有关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给“社会的蛀虫们”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社会责任感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想,倘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不仅带着一颗文学之心,同时还能揣有一颗法制之心,那该是现代法制文明的幸事吧!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大家都忽略的现象: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以人为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倡并力求做到的,但也有很多人曲解了其含义,甚至有意无意地做了误导,可以设想:如果只注重情感因素,感情用事,不注重法制观念的培养,他的心态是健康的吗?这个社会是健全的吗?同时,在大语文的理念下,各种报刊阅读、网络阅读、卡通类阅读相继进入学生视野,这些内容如能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对学生的益智、启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缺失了法制方面的引导,未能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敬畏,对许多青少年而言,其负面影响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很多人信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社会,漠视法制的存在。这对他们的人生构成了不可逆转的暗伤。
语文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吗?
第五篇: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Hello!”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德育渗透的载体。
2、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在教学活动中,我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会话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句型时,我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我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我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我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往。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在整个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此时德育便融汇其中。
3、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德育教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作为英语教师,我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