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呈现范文

时间:2019-05-13 02: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呈现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呈现范文》。

第一篇: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呈现范文

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呈现 山西省神池县第三中学

岳晓东

初中音乐教学大都在课堂上完成,简单的划分为授课和考试。初中生在授课时大多时间都是以听讲为主,考试的时候是通过集体笔试或单独考核,而且初中音乐成绩往往被人忽略。所以,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安逸,彼此之间没有竞争力,难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不太贴切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核心素养。

一、紧跟时代步伐,配备教学设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大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由教师现场为学生们进行理论讲解或乐器使用方面的一些指导。初中生们学习音乐的途径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的水平高低会对他们的学习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为了减少教师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影响,应该在音乐课堂上配置一些有助于音乐教学的设施,代替一部分音乐教师的职能。并且结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在配置相应设施时应该保持一定的时代性,以确保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习到七年级音乐上册中的《爱我中华》时,教师除了进行一些必要的课文讲解外,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比如电脑、手机、投影仪播放器等,播放一些关于《爱我中华》的视频,让初中生通过有效的教学设施接触到比较专业化、国际化的音乐作品。通过这种形式,初中生会被具有时代性的教学设施所吸引,而且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并激发他们对于音乐追求探索的精神,从而引导他们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2加强师生互动,树立正确思维

为了引导初中生正确的学习音乐知识,并建立良好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从“教学”转变为“教人”。这就需要他们从角色上发生转变,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状态,通过发现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及时的与初中生进行交流互动,掌握他们的实时学习状态,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例如,当学习到七年级音乐上册中的《我的中国心》时,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对初中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于该知识的掌握情况,去寻找他们在思维上存在欠缺和不足的地方,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的掌握该知识,正确体会到歌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可以树立初中生的正确思维,进而实现在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3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学习热情

竞争力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通过竞争可以更加快速的提高自身的水平。而在现实的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相对安逸,而且没有太大的成绩概念,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的认识到自身的音乐水平,也就很难保证他们努力的学习音乐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让初中生们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音乐水平,以及和他人的差距,从而刺激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当学习到七年级音乐上册中第二单元的《渴望春天》时,教师可以针对这首歌曲组织一个简单的歌唱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评选出班级中歌唱突出的初中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通过比赛,让每个初中生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总之,初中音乐作为一门比较灵活开放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初中生必备的知识外,还要倾向于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策略可以参考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第二篇: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呈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呈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安徽省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马杰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教师要具有引领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着重探讨什么是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以及它的历史演变;什么是教学设计,如何利用教学设计来呈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数学 能力 核心素养

1.问题提出

近几年,“数学核心素养”的提法在数学杂志、报告上出现的频度较高,那么到底什么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怎样理解它?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呢?本文从教学设计这一维度谈一点感受,以期抛砖引玉.2.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2.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一词释义为平日的修养.数学核心素养则是指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培养的一个过程.在上世纪,我们国家的数学大纲提出了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三大能力;本世纪初的高中数学的课改大纲发展为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五大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对知识的要求,除了规定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

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能力的要求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个性品质则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考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显然对核心素养的提法在改变,但本质没变,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2张奠宙教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

他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真、善、美”三个维度.一是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二是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2.3王尚志教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

2015年11月6日下午,在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基地校数学学科课程纲要建设推进研讨会上,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作了“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2教学设计

2.2教学设计的概念

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来制订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过程. 2.3教学设计的理念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四个要素的一个动态系统.而教学设计要遵循这四个要素,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培养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曾强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心理 意义;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学生有意义的建构依赖于一定的情境.这种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知识生成系统情境、学生经验系统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3.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的核心要素

3.1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在《集合》一章的教学设计要对集合语言重点呈现;在《立体几何初步》一章的教学设计要突出几何语言、图形语言等内容,并能让

学生正确表述.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3.2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在选修1-1和2-1教材《类比与推理》一章中都有所体现,重点是思维的严密性如演绎推理,而类比推理是思维的发散性的体现,它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区别对待,更要特别呈现演绎推理的逻辑性、有序性.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3.3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行的教材不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都非常重视数学建模,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挑战.如必修4中的探究问题是:升旗中的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通过对升旗中数学问题的求解和讨论,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

实际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理解用函数拟合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处理及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能力.再如探究摩天轮中数学问题,就可以建模出以下问题: 从最低点登上摩天轮,那么你的高度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到达最高点你花费了多少时间?

你能求出你与地面的距离y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吗? 求出你和你的同学与地面的距离差h关于时间t的解析式。你和你的同学与地面的距离差何时最大?最大距离差是多少? 你的同学登上摩天轮多少时间后,你们俩与地面的距离相等?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3.4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方法.《函数》、《直线和圆》、《线性规划》、《导数》、《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章节中的教学设计都可以体现出来,要注重利用图形分析、描述事物运动的规律,从而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 5

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3.5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每一次作业、考试,都会学生出现“算错”这种事情,实际上这不是意外,识运算能力较弱的体现.像幂、指数、对数运算易错;数列中的错位相减法易错;导数运算易错等.这就要求教师的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原因.通常说的运算是狭义的,如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等,广义的应该还包含运算方法的探究、程序框图等内容.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6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

数据分析教材是单独成册如必修3,选修1-2等,高考试题每年必考与之相关的一道解答题,这也再一次显示统计这一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可以放开手,尝试粗略性讲解,锻炼学生的收集、归纳能力.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

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总之, 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教师要具有引领性.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人可替,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希望教师的教学就像《复变函数论》ie中的欧拉公式10一样永远透露着自然美、和谐美!

参考文献: 陈敏.吴宝莹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教育研究与评论[J].2015,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广,杨宏丽.上好课应知应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孔凡哲等.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昆明市晋宁区晋城第四小学 陈永娇

今天从《评价万花筒》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文章,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给读者们解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疑惑。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一、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第四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范文模版]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陇南市武都区江南小学 ———高毓鸿

一、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1、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

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问题化学习方式

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4、学科和跨学科课程的整合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第五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落实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落实

李科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的“总开关”,也是后《纲要》时代对课程“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预示着国家对教育指导思想从教书向育人方面的倾斜和迈进。

传统课程目标的3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许多学校更关注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容易被忽视。但是,从人的成长与发展来看,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是对人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目标方面“三位一体”的回归。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认为,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如有责任能担当、有判断会选择、有理解会反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是指导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按钮,也是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所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切教育活动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素养成为“人的素质”的关键“酵母”。我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素质强调的是人的“质”,侧重的是人的质量;素养强调的是人的“养”,侧重的是人的能力。这里还共同突出了一个“素”字,意为“本来的”,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一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反映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与过程中,反映在课程、教学、课堂、活动、文化中,进行系统的链式设计。二是增加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多样化供给,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核心素养转化成基本素质提速增效。三是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的“立交桥”和“结构模”。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基础教育,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就在“关键”和“必备”上。基础教育重新定位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也指向了素养的交集,解决“和而不同”中的“和”即“共同”问题。只要学校有效解决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此基础上腾出的大量课程时间和精力,必然促使多元教育需求的供给与满足,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使基础教育百花齐放。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会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编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学校、教师再据此组织教学、实施考试与评价。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是中高考评价的“核心”,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核心。

一.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二.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三.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四.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总之,我们必须做到:

一、少墨守

多创意

教授鲍建生作学术演讲;特级教师朱乐平、吴正宪、张齐华作示范课;教授孔企平作课堂评论。实现课堂结构、教学策略、导学方式创新发展,将“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二、少独立

多交互

特级教师华应龙,名师刘伟男、谭青秀作同课异构示范课;教授孔凡哲作课堂评论。呈现合作、探究的课堂环节,突出同伴间的交互及共享作用。

三、少抽象

多体验

特级教师刘德武、徐长青,福建省教研员罗鸣亮作示范课;特级教师曹培英、福建教研员彭晓玫作课堂评论。将学习材料情景化、生活化,让儿童亲身参与学习历程,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

四、少平面

多空间

浙江名师杨梅、吴慧婷,特级教师袁晓萍作课程拓展与融合的另类课堂示范课;浙江省教研员斯苗儿作课堂评论。呵护儿童的思维空间,认同多样性,尊重差异性。

五、少服从

多质疑

特级教师朱德江、俞正强、黄爱华作示范课;上海教研员姚剑强、《小学教学》殷现宾作课堂评论。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培育好奇心和想象力。

六、少限制

多连接

特级教师贲友林、全国赛课一等奖强震球作示范课;杭州教研员平国强、江西教研员宋显庆作课堂评论。适应互联网时代,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数学生存能力。

因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下载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呈现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呈现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合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 2.学习方式改......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讲座: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一、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 全社会都在讲核心素养,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以学驾照为例:理论考试就是......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五篇范文)

    Fpg 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怎麼樣? “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の“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の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の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 简单来说,核心素养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么样培养。 换句话说,核心素养提出了育人的目标体系,它将指导整个课程体系的......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详解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大全]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重心逐渐由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趋势,更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初中......

    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